•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伦敦生活第二季

Fleabag Season 2,邋遢女郎(港/台)

主演:菲比·沃勒-布里奇,安德鲁·斯科特,奥利维娅·科尔曼,茜安·克利福德,比尔·帕特森,布伦特·吉尔曼,珍妮·莱恩斯福德,休·斯金纳,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伦敦生活第二季》剧照

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2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3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4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5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6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3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4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5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6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7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8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19伦敦生活第二季 剧照 NO.20

《伦敦生活第二季》剧情介绍

伦敦生活第二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Fleabag(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的父亲(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饰)终于决定和女友(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请来了神父(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饰)主持婚礼,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禁欲的神父和Fleabag之间竟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克莱尔(茜安·克利福德 Sian Clifford 饰)继续着和马丁(布伦特·吉尔曼 Brett Gelman 饰)之间的婚姻,即便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混蛋,不仅如此,两人还积极的备孕,打算要个孩子。神父的出现让Fleabag终于开始正视生活里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在一段注定不可能有结果的感情面前,Fleabag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十三陵传人之英雄本色拉字至上第一季现场铁证马利和我2白色大厦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不再沉默自豪与荣耀保姆之死族长老爹的葬礼2:孤注一掷人皮脸闪电侠第四季大师承诺刀剑神域外传暴风之铳超超超超超喜欢你的100个女朋友第二季娱乐追击红色之子·单刀赴会社内处刑人~她要消灭敌人~死魂灵商海通牒雷霆追击旋风管家OAD闺间密语山女日记2SP前篇去秋山节吧常念岳刑侦档案·谜凶血色深宅图潘战火中的兄弟我的野蛮格格

《伦敦生活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都市丧丧女孩

《伦敦生活》出了第二季,短短六集,省着看、攒着看、喜爱的片段翻来覆地看。

太喜欢了,女主兼编剧的菲比真是个天才。

讨论都市女性境况的影视作品看得不少,有些是大家说好我却没感觉,比如《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有些是能够鼓舞士气,但到底是别人的故事,好比最近的《傲骨之战》;只有极个别,非常私人,贴着你的心把一些情绪灌进去,感觉共鸣,感觉被看透。

这部《伦敦生活》就是这样。

虽然女主角是美丽高挑、性生活混乱、开咖啡店为生的伦敦酷女孩,而我是个平凡矮小、感情生活贫瘠、蹲图书馆逃避人生的一点也不酷女孩。

然而,在某一些瞬间,跨越文化的界限,拨开情节的迷雾,我会看到,噢,Fleabag。

看完发愣,好像微醺,在那个氛围里一下子拔不出来。

一个典型中产阶级精英家庭的失败小孩的故事。

女主角没有名字,只以Fleabag代称。

第一季开篇是一个狗血三角关系。

Fleabag与挚友的男朋友上床,挚友知道后心碎不已,结果车祸意外去世。

背叛挚友的内疚、失去挚友的痛苦,无法自处,无处倾诉,只好讲烂笑话,和镜头外的观众发牢骚。

于是伦敦街头,多了一个浑身酒气、吐着烟圈、眼妆花掉的Fleabag。

好像很酷很自由,大话屁话讲起来一套一套,其实摊开来看看一团泥淖,连爬出去的力气都没有。

为了逃避对人生真实的拷问,Fleabag躲到与陌生人的荒唐性爱里。

我更怂,只能逃避到一部又一部电视剧别人的故事里。

为什么呢,讲了那么多笑话,还是无法把人生过成一个喜剧。

二十世纪主流女权主义主打“要要女孩”,要平等、要自由、要家庭、要事业,男人有的没有的,我全都要。

于是乎,我们看到被视为女权偶像的精英女性们,左手事业有成独当一面,右手家庭和睦教育有方,不仅工作家庭要平衡好,还不能忘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腹肌马甲线也全都要。

到了二十一世纪呢?

(一定程度上)要到了自由和平等以后呢?

性解放是够彻底了。

女主角意淫奥巴马,对porn的种类如数家珍。

和男友啪啪啪的心里台词:我只想要sex,他却想要makelove。

性解放几十年,从Samantha到Fleabag,女人终于可以为快乐上床,为欲望正名,把男人的台词抢过来。

自由了、解放了,然后呢。

Fleabag有美貌,有知识,还会讲笑话,她具备都市摩登女性所需要的一切。

可是要要女孩的乐观图景没有实现。

只是又一个没有拿得出手的事业,与家人生分、感情生活一团糟的丧丧女孩。

是够丧的。

不过这部剧最触动我的倒不是丧,screwedup的人到处都有,各有各的丧法。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面对孤独、面对一蹶不振的生活。

Fleabag的痛苦是小资的、都市的,但这并不代表这种痛苦虚假、造作。

明明她有亲人、有恋人、有炮友,可是她似乎和他们生活在两个次元,只能和荧幕外的我们翻白眼。

都市青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如神父所说:太他妈孤独了。

她也曾有过真正的友谊,理解她、关怀她、一起八卦、一起工作、一起开怀大笑。

Fleabag母亲去世后,挚友对她说:把你的爱都放到我这里吧,我来接住它们。

然而这份友谊终结于一次背叛和一次车祸。

Fleabag把最好的朋友作死了,一个矫情的作女,这样说当然没错,但这种概括太潦草了。

编剧写出了这个狗血戏码里很荒诞的成分:Fleabag根本就不爱那个男的,却因为这段无聊的出轨失去了最重要的友谊。

很偶尔地,我们建立起真正的亲密,找到一个同行的人。

却被自己搞砸了,好像有一种内在的破坏倾向——既然世间好物不坚牢,就让我亲手打碎彩云、脆掉琉璃。

到头来,茫茫人生好似荒野,还是只剩下自己。

Fleabag当然做了很多烂事,可谁又是全然无辜的呢。

歇斯底里的艺术家教母在好友的葬礼已经打起鳏夫的主意(可能更早),强迫症姐姐有两个硕士学位、一个丈夫、和巴宝莉风衣,却只能在和男同事的风流韵事中获得短暂的快乐。

教母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她是个艺术家,道德标准不适用于艺术家。

姐姐不会沉溺于婚姻与感情的挣扎,她是个职业女性,职业女性需要保持冷静。

现代世界属于铁石心肠的人。

一个都市人应该懂得将不必要的、没有生产力的情绪包扎冷冻。

颜渊死,子哭之恸。

古人守孝,用几年时间理解死亡、消化悲伤。

而在我们的世界,家人去世第二天按时去工作才是美德,多么专业,多么高效。

Fleabag软弱多情、为情煎熬,却比剧里的其他人更清醒。

她在告解室里向神父自白:我害怕...害怕忘记一些事情。

人。

忘记一些人…我希望有人能告诉我每天穿什么,要相信什么,要喜欢哪个乐队,要投票给谁,要去爱谁,以及怎么告诉他们。

我只想有人告诉我如何过好我的生活,因为到今天为止我过得一团糟。

我知道人到最后都是死掉,没有区别。

可是我还是害怕,为什么我还是害怕。

Fleabag的痛苦不单单是自己犯了错伤害了别人,而是害怕忘记自己做过的错事,忘记那些留下快乐和痛苦的人,像身边的人一样冷酷健忘地活着。

她不想沉溺于痛苦,可是也不想变得铁石心肠。

她的父亲看透了她:你比我们更知道如何去爱。

正因如此你才陷入痛苦。

第二季的最后,Fleabag和神父在公交站头告别。

Fleabag说:可是我爱上你了。

神父说:我也爱你。

神父又说:会过去的。

这个结尾真好。

是啊,爱和苦痛最终都会过去,但身处其中的时候不必故作冷酷,dwell on it,稍作沉溺亦无妨。

因为这些记忆,将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

 2 ) "是的,首相"后继有人,"英国性"的最佳教材!

本季真是从第一集开头五秒钟起就持续巅峰高能,以超完美的编、导、演全面向世界扫射出所谓的"英国性"——在我心中这剧就直接加入"我最喜爱的英剧"阵营了,跟yes, minister+yes, prime minister并列不朽。

全面get英国国民尿性的经典教科书啊童鞋们(敲黑板!

),假如哪天我给人上英国社会文化课可以直接拿这出当活教材。。

phoebe waller-bridge is so disgustingly talented——尬剧玩得转、同时像killing eve那种又鬼马又有格调的热播剧也写得好出彩(她同时也是k.e.的制作人),然后父母双方还都是从男爵后代。。

真是不给我等芸芸众生任何活路啊。。

天才妹挑的一众配戏演员也太梦之队了(自己写剧本自己演就是爽),好过分:奥斯卡新影后是她教母+准后妈,撩的熟女女王是的dame kristin scott thomas,送她豚鼠的银行信贷经理是我偷偷爱了很多年的冷面笑话王hugh dennis,就连那傻乎乎的律师(演员不熟。。

)都是九次哥的设定!

而莫娘扮的hot priest更加不谈了,我觉得此次的演出里他真是比在舞台上演什么hamlet带劲多了,各种卖弄性感和肆意卖萌的动作+微表情啊,而且切换自如,跟天才妹一起把电光火石的男女真爱传达得栩栩如生(英国专业演员就是牛,自己的LGBT身份也可以随时放下然后演什么像什么)——不过,算了,天才妹就是令人服帖也令人爱啊,所以请随便折腾这些人吧你开心我们也开心!

有点舍不得看下周一的最后一集,毕竟据说不会再有第三季了。。

 3 ) 珍重 不再见

最后,他说:“I love you, too.”他流泪了;她制止了紧跟上去的“我们”,独自前行,不忘与我们道别。

牧师:我爱你。

但,我也只能做到我爱你这一步了。

我的一颗赤诚之心曾经献给过所爱的人,但却因此伤痕累累,以至于我绝无可能再用这颗破烂之心来爱你,我所能给予你的所剩无几。

现在我的心都是上帝的,他给予我希望,慰藉我,并与我同在。

也真心希望你能够遇到能给予你希望的那个人。

菲比:你曾经给予过我希望,虽然短暂,但足矣支撑我走过那即将断裂的独木桥。

现在,我体会到了家族之爱,也不再需要“你们”的关注,我可以独自上路了,关爱自己,好好生活。

 4 ) 你得自己去呼吸#EP04

“That thing that you’re doing.it’s like you disappear.”咖啡店里,窘迫的她听着自己最期待也是最不敢面对的人连珠炮似的质问,第一次不是戏谑而是慌张地看向我。

我条件反射地后退了一下,神父的眼神也跟着瞥了过来,在发现自己什么都没看到之后他愠怒地对她吼出了这句话。

而这句话大概更新了我迄今为止泪点最低最奇怪的记录。

终于有人发现她了,终于有人捕捉到了她的抽离与失重,甚至会一边疯狂解释自己没有恶意一边追问她怎么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需要帮助吗……可太感人了。

这本来就是一部喋喋不休的剧。

能引发女主焦虑的事也非常多:担心自己胸再大一些就不能安心去做一位女权主义者;会希望身边有人能告诉自己穿什么衣服,不对,不是穿什么衣服那么简单,是要每天每天提醒她穿什么比较适宜、引导她应该去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听哪个乐队的歌、把自己交给哪种信仰、怎么表达自己、又该如何去爱。

她没有主见么?

不是。

她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她想要的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所以她怕了,所以她索性什么都不要了,所以一直以来困扰她的,就是她明明做对了,却无时无刻都想认错。

太困了有空再写,本来只是想感慨下我们可爱的女主shi了一整集终于吻到神父了…跑题了扶额。

海桑应个景

图侵删

 5 ) 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女主角,可我只是Claire

第三集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才静下心来写这篇文章。

因为我可能像Claire一样,随时都因为紧张情绪而抓狂。

从第一季女主角每一次向镜头吐槽或者发出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我都会在想这不就是那个我可以隐藏在心底的Bitch小剧场么。

我痛恨我对所有事情所有人都停止不住的想讽刺,想反驳,想戏谑,更痛恨自己只能在内心角落里嘀咕,而不能坦荡做自己。

但是我就是像女主角一样不能自已,因为这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头里,这是我的生活。

女主角演绎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可能就是‘’我‘’。

直到上一集,这个想法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

如果说这部剧每一句台词都会刺痛心窝。

那第三集则是一把匕首正中心口。

‘‘你总是会没事,你总是很有趣,和你的朋友开着奇怪的小咖啡馆。

’‘而我总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既不风趣幽默,也不魅力四射,我仅有一点点小智慧让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去弥补我的平淡无奇。

可是即便我努力,我依然没变的更快乐。

我变成了无聊的‘事业女性’,紧张无助,时时刻刻都想大吼去他的男权主义和狗屎一样的生活。

我怀疑彷徨自己最初的选择,因为我无法克制自己去羡慕女主角一样的人,她无论如何都会让自己脱离困境并有天生的乐天幽默感。

也许一部分熟人会认为我在国际都市有一份还过得去的‘‘体面工作’’日子过得还好,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每一天却像是陷在沼泽之中,在痛苦中慢慢下沉。

所有的一切都像我置身高压之中,让我一点点窒息。

和职场性别平等的斗争让我好疲惫,即使你做得再好也只是个‘‘无趣又不懂得对男性谦让示好的Bitch’’。

我喜欢东京,可是我恨世界 。

 6 ) 爱是勇敢者的选择,我选择懦弱

看了Fleabag最后一集,为了截图把最后几分钟又看了一遍。

才明白,“It’s God isn’t it.” 是什么意思。

“你选择了上帝,不是吗?

”男主的信仰,是他在经历了很多是非之后选择的路。

这条路上,必须要有全心全意的对上帝的奉献。

而他对女主的爱,让他放纵、堕落,“做出他平时根本不敢或不会的事。

” 于是,在自己生活的平和,和女主强烈的爱冲突时,他选择了前者。

我们大概一直不会知道,最初将他引向上帝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只要知道,这是他的选择,即可。

我反复地听结尾“the feeling”这首歌,尝试通过理解歌词,去理解男主的选择,和女主的心情。

这首歌似乎在说:我好不容易,在独自一人中获得了平静,找到了自在与快乐。

请你不要夺走它。

这份心情,是在深深的品味过孤独后的平静与释然。

请你不要夺走它,(因为你掀起的滔天巨浪足以把我的生活全部摧毁)。

我要离开你。

但是我放不下你,所以请你离开吧,请你离开吧。

会好的,会好的,会好的。

我不想好起来,除非你亲口告诉我(虽然我已经猜到了)。

可是你已经告诉我了,我却还不愿意接受现实。

啊,这个心存侥幸,充满希望的,浪漫主义者呀。

 7 ) 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去爱,所以你才总是觉得痛苦。

Fleabag的爸爸说:“我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懂得怎么去爱,所以你才总是觉得痛苦。

”是啊,就是这样。

就是因为Fleabag比任何人都热爱生活,所以她才总是不够幸福。

用整颗心说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人不会幸福,他们会卧轨自杀——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每个人都找到了“那个东西”————意义。

只有Fleabag还留在原地,等着永远不会来的巴士。

连Anal到没有任何观众相信她会找到爱的Claire都找到爱了。

所有讨厌到爆炸的人都百年好合了。

连狐狸都最终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目标。

神父,当然,他会继续拥有他的上帝,同时他也得到过性、爱、美好的回忆、自我牺牲的甜蜜。

他得到了一切。

Fleabag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最认真的人最不会找到他们认真寻找的东西,最热爱生活的人最不会幸福,最懂爱的人最不会找到爱。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所有那些东西都是myth。

所有东西:上帝、爱、意义都是虚构的神话而已。

宇宙里除了虚无什么也没有,你越纯粹地相信着你也知道不存在的东西,你越认真去找那些不存在的东西,当然越是不可能找到。

不在乎意义的人才找得到意义。

不问为什么要信上帝的人才容易找到上帝。

为了一个现实的小小目标(比如说和讨厌鬼丈夫离婚)说跪就跪的人,才容易找到意义。

可Fleabag却是那种把一整颗心都交出去的人。

她最真诚地告解,她最虔诚地下跪。

她说即使她知道一切都没有意义,她还是希望有人告诉她意义是什么。

最后我们发现每个人都爱Fleabag,没错吧?

她明白意义并不存在,但她还是选择继续等、继续寻找。

她真是一腔孤勇,谁能不爱上这样的人呢?

我想神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不够胆(或者他更有智慧),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最后他们往两个相反的方向走了。

“我也爱你。

再见。

”但他至少理解过她。

也许神父才是真的智者,但我还是更爱Fleabag。

 8 ) 为什么我们拍不出《伦敦生活》式的新女性成长剧?

为什么我们拍不出《伦敦生活》式的新女性成长剧?

原创: 白鱼Fiasili 编辑 / 朴西 菜菜首发 / 新媒体女性导语:“在面对分离、恐惧、拒绝、冷漠、粗暴、忽视与一切的不尽如人意,《伦敦生活》给我们展示另外一幅女性自处的图景:我不用成为‘解决一切问题’大女主,我也不需要男人或者亲密关系的治愈,我不需要完美大团圆。

生活如此,我会心碎,但我不再崩溃。

我接受并继续携带着我所有的问题,继续动态地活着。

伦敦生活 第二季 海报对问题式人生的包容:她的可爱在于破碎和复杂,同时在崩毁中仍存有主体性《伦敦生活》完结了,它没有完美的大结局,却讲述了真实的成长、勇敢和爱,探讨了女性的恐惧、悲剧、爱欲和生活本质的流动感。

如果说第二季是一个寻求爱、成长、自由还有救赎的故事,其结尾就恰到好处地冷峻、克制、温存而抽离,她遇到爱,遇到性,遇到了解,最终依旧没人同行上路,但她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损毁。

这简直是女性题材中非常卓越的结尾。

第二季刻画了诸多美好本身,同时也把其矛盾、复杂、转瞬即逝充盈地铺开。

这部剧陪伴我们度过了两三年的人生。

主演兼编剧菲比,也从一个小众作者走向了艾美奖,作为《杀死伊芙》的编剧,在影视业站稳脚跟。

初看《伦敦生活》,以为是略带阴郁、冷漠、幽默、嘲讽的黑色喜剧,会把它和马男等丧喜剧归为一类。

它们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弧线都是一套自嘲自毁逻辑。

角色们基本都毒舌、刻薄、洞悉世事又敏感、多情和痛苦,或者就是抑郁、躁狂、反社会。

不过观众慢慢会认识到这些人自闭中带着性感,暴躁中带着忧郁,嘴贱又可爱,直接又浪漫。

这些角色要么让你觉得,他们就是在说你自己那丧心病狂又无力回天的人生。

或是让你觉得,若你在一个复杂又昏沉的夜晚第一次和这个人喝酒,你说不定会爱上他。

这些角色都不完美,但每个都有其合理又执拗的地方。

比如《我爱上的人是奇葩》、《随性所欲》、《无耻之徒》和《去xx的世界》,这些剧从一开始就摆脱成功人士的中产幻觉。

《伦敦生活》的主角是一个在伦敦的城市女孩。

她拥有冷漠的父亲、紧张的姐姐、排挤她的后妈、觊觎她的姐夫还有一个矫情又做作的男友。

她不是什么受害者或值得同情的小甜心,她是一个受过教育、有自我觉察能力、知晓自己遭逢的人。

同时她对自己的困境也没有什么办法。

她复杂又灵巧,同时不停在自嘲。

第一季中的女主,更多是一个遭逢者。

她坦诚、稚拙、不受控、甚至有点过度暴露的生活在这个人潮人海的都市。

她想要漫不经心、不刻意的美好。

她的可爱和她的痛,和她的自毁,都牵引着每个敏感的女性。

她会出轨,享受睡性感男孩的快感,同时又随时出来吐槽对方。

至于和男朋友上床与表达亲密则会让她觉得恶心,不过她还会看着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自慰。

她有大城市现代女孩对性、关系、爱的丰富而多元的认知。

比如第一季,她的炮友完全是因为体验了不同的性爱而感谢她,她会对那个谢谢的虚伪感到厌倦。

或者第二季那个擅长做爱的律师,关注点只是对方到底高潮了几次,自己棒不棒。

她会一秒切换到思念神父的的心思里,完全只是“用一用”对方。

她也有所有缺陷人格角色在城市生活的核心危机:充满问题的缺乏爱的家庭,随时崩溃的事业,对于性和亲密关系的上瘾,以及因此被贴上的标签。

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在她失去最好的朋友的引线上,成为她抑郁的核心。

她无法原谅自己,因为她和闺蜜的男友上床,闺蜜过于伤心最后出了意外车祸身亡。

她的闺蜜是唯一一个懂得她,在乎她,知道她的人。

面对她们糟糕的原生家庭,闺蜜会和她说:不要指望他们,他们不会懂的。

第二季中她已经没有无休止地怀念她之前的好友了,而是在其他关系上进行一些补偿,比如和姐姐的关系,对爸爸的劝慰,还有在颁奖礼上和一位优秀的职场中年女性对话。

对白这个关于更年期的叙事,不得不说是一种新生视角。

女主虽然是接受了几波女性运动思潮的,但她内心的彷徨不安,她对关系对浪漫的需求,都在制造新的痛苦。

“你终于会被当成一个无性别的人去对待了,那感觉太爽了”。

如果这是之后的结局,而不是麻木、世俗、无人问津的那些刻板印象的衰老,此时的一切经历似乎就没那么不可接受。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戏剧化的比喻,毕竟只有独身的职场女性才能最终享受那种所谓的无性别的自由。

女性成长:无往不胜的分离已经不能浇灭我的心,我知道爱是更大的东西《伦敦生活》处理亲密关系和爱欲的细腻度和坦诚度是非常惊人的。

而且它不会将女性所经历的一切投射到男人身上再反射回来。

它是真的以女性作为感受中心去讨论的。

如果说第一季中,性爱是一个沉重的令人自毁的话题,第二季中,女主的爱欲有了诸多新的面向:禁忌、浪漫、亲密和疗愈。

女主的基调本来是渴求关注、渴求爱与性,一旦得不到她就会用各种方式自毁,典型的缺乏延迟满足训练的情况。

这会让她错误的预估爱欲的形态。

“立刻就干”不一定是渴望,也可能只是误会和空虚的释放。

而第二季中,她明显有从紧绷的,退缩的,害怕欲望的状态,逐渐转化到去体会、接纳和平衡。

第二季蔓延着一种宗教与救赎的氛围,同时又略带精神SM。

从筹备父亲与继母的婚礼开始,到婚礼结束。

女主认识了负责主持的神父。

神父也曾是一个对性和亲密关系上瘾的人,他性感、隽永、自闭、禁欲但又藏着潜在的忧伤、恐惧和温柔。

女主一直用禁欲来惩罚自己,同时也在等待一个合适的,不会让她自我损耗的欲望对象的出现。

而神父又禁忌、又性感,同时又带有精神恋爱的纯洁与浪漫,而且他还带有宗教性质的大爱。

他深深地被她吸引,并且知道她摧毁一切现有生活的力量。

他不像任何以前接触女主,并最后发现她是一个自毁的无底洞的人那样,他知道她具有的力量,但他也知道她的纯真、浪漫、温柔和坦诚的爱。

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她对神父的诱捕,不如说是她逐渐打开她的心的过程。

整整五集,这种吸引、撩人、无处安放的情欲都溢出屏幕,因为他们彼此真的知晓彼此,看到彼此。

他们眼中的欲望是针对性的,而不是随机性的。

同时又因为这个欲望的延迟,而更饱满、更诱人、更珍贵。

忏悔室的吻绝对是一个定情之吻,当女主终于开始袒露自己的脆弱,并且承认她其实觉得自己并不能做好任何事,而她想要恢复的秩序也完全无从得到的时候,神父不仅看到一个在忏悔室里的女孩,更看到她的存在本身。

“Neel”他说跪下。

当女主跪下后,他能先看到她的袒露和自我的铺陈。

同时他也跪下了,仿佛潜台词在说:“来,让我陪你回到这个混杂的、令人失望的世界”。

对于女主或者说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讲,这才是“上帝显灵”的瞬间。

因为神父给她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也是女主从未经历过的,最原始的的爱意。

他们经历了无数的克制、折返、恐慌,仍被对方吸引。

而他们最后的性也不是什么完美而浪漫的。

女主又回到了原有的模式,睡她立刻能睡到的人来排解她的焦虑和无处安放。

这时候神父却来找她,她的复杂,她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仍未改变多少。

但是这样的纵情事件并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影响她的自我认同了。

她仍然可以切换回那个意乱情迷的禁忌爱欲中。

她的自我是一个更坚固的自我。

这种坚固并不是通过把她变成什么新的人而做到的,而是她接受并携带着她所有的问题,在动态地生活着。

最后,在婚礼的对白中,神父说出了自己复杂又真挚的想法:

女主有了一个并不圆满,但就存在于此时此刻的结局:她遭逢了美好的爱与性,没有修成正果,她感受到心碎,但不会因此崩溃。

女性的疗愈不需要向外寻找,而是在变化中,在遭遇中不断前行的。

这个治愈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却是女性成长中的一大步——对女主来讲,是某种层面的带病生存。

或者说,是带着女性的处境生存。

作为一个灵气、敏感、浪漫、自闭,有时愤怒有时伤心的真实女性,女主最终整合了自己。

她不像任何一个失足少女、自毁女孩那样,把神父当成救命稻草,而是仅仅把他当作一个美好的遭逢。

如果我们能确定爱的纯粹、和它浇灌在身上的那种贴合程度,我们就不会在乎所谓的关系的长久。

因为爱不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能量,爱在那儿,它就在了。

因此,女主的成长非常微妙和难以把握,但是一旦经历过的人就会了解,我姑且概括一下,大概是:“ 无往不胜的分离已经不能浇灭我的心 我知道爱是更大的东西”

 9 ) 我很脆弱,你不用负责

你可能也经历过一些低落的事情:公司裁员,感情危机,信用卡账单占据工资的2/3,过劳肥,加班,赚不到钱,晚上回家时,还是孤零零一个人。

在某些时刻,生活已经快要将你击溃了。

你要如何才能让自己好起来?

悬着这个问题,来看最近刚回归的《伦敦生活》第二季。

破罐子破摔式人生第二季刚播出,就在豆瓣上拿下了9.5的高分。

女主还是那个女主,Fleabag,可以翻译为“烂货”。

她似乎是用自毁的态度搞砸身边的一切,友情,亲情,爱情,剧中的人物都知道,有她出现的地方,就不会有安宁。

其实,女主代表了一类人,面对操蛋的生活时,他们选择破罐子破摔。

首先是感情。

和男友性生活不和谐,她就频繁地约炮,在网上搜索各式“小视频”,对着奥巴马的演讲视频自己“兴致大发”,甚至在做爱过程中把男友推到一边,然后在男友面前自己来。

一次又一次地把男友“作”走,最后男友真的走了。

而她一面确信男友还会回来,一面在咖啡店故意将黄瓜弄掉在地,想要勾引陌生人。

她也没办法好好处理家庭关系。

姐姐伸出手想要拥抱她,她却下意识地一掌打了回去。

在被父亲拒之门外后,她便闯入父亲和继母的家中,顺手偷走了继母的雕塑,找姐夫帮忙倒卖。

至于友情……在第一季的最后,女主内心深处的悔恨终于揭晓:她睡了好朋友小波的男友,间接导致小波出车祸去世。

这也是她自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切“自毁”行为的背后,是女主深深的孤独。

她之所以频繁约炮,甚至“来者不拒”,是因为她想要别人的关注,而不是性满足。

在放荡不羁的行为之下,是她面对生活而不知所措的绝望。

维持表面式人生再来说说女主的姐姐克莱尔。

姐姐出场不久就阐明了自己的“人设”整个人都处于紧绷状态,像极了当下的中产阶级:

其实,克莱尔代表了另一类人,他们的袍子已爬满了蚤子,但他们要竭尽全力维持表面的华美。

她婚姻不幸福,性生活匮乏,她还极度压抑自己,甚至无法在女主面前说出“阴茎”这个词。

她得到了一个很诱人的升职机会,却打算回绝,因为她老公(马丁)并不支持。

(注:杰克是她的继子)她可以为自己筹划生日的“惊喜派对”,因为那样不会麻烦到别人,而她也可以掌控一切。

至于她那位老公,酗酒,没节操,经常对女主开一些下流的玩笑,最后在生日派对上亲吻了女主。

而姐姐,明知自己老公是什么货色,却选择相信老公,认为是妹妹勾引在先。

在第二季的第一集里,全家人坐在一起庆祝父亲与继母订婚。

姐姐不停地强调夫妻二人感情顺遂,生活美满,正在戒酒备孕。

席间,她突然离开餐桌去卫生间。

她流产了,被女主发现后,她仍想把这件事处理得像来大姨妈那样简单、寻常。

然后她回到餐桌,开始喝酒,若无其事,甚至能挤出笑容。

这是一个害怕生活失控的角色,而越是假装一切都好,忽视问题的根本原因,就越是会失去控制。

直面千疮百孔的生活要如何让自己好起来?

无论是破罐子破摔,还是维持表面的和平,她们都在试图绕过最核心的问题,女主用性来掩饰自己的孤独,姐姐则死死地抓着那个不合适的男人。

而第二季的开头,一切都变了。

女主开始健身,吃健康饮食,拒绝约炮,不再想死去的好友,不再纠结于姐夫的侵犯和姐姐的误会。

全家人聚在一起庆祝父亲与继母的订婚,气氛尴尬,每个人都在虚伪地维持着家庭聚餐该有的“温馨”。

女主一反常态,安静又得体。

父亲问她,为什么不像以往那样“捣蛋”时,她说:“因为……我觉得,那不重要了。

她还试着“救”姐姐。

为了让流产的姐姐去医院,她对全家人说自己流产了。

而对于姐夫发表的关于流产的混账言论,她直接给了对方一拳。

家庭聚会结束后,她们坐在车里,好像一起踏上了自我拯救的道路。

想办法,对自己的脆弱负责接下来编剧要怎么写呢?

编剧本人,菲比·沃勒-布里奇,也是女主的扮演者。

按照上一季剧情出其不意的调性来看,第二季的走向大概也会很难预料。

现实生活不也是如此吗?

你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菲比本人也曾度过一段糟糕的生活。

她8岁时就想要当演员,17岁时进入皇家戏剧学院。

“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自己不会表演。

我很差劲,我也没有自信。

那时候我太年轻了,我很想要取悦别人。

现在,我不认为一个好演员得想着如何取悦别人,因为表演的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出人意料。

”从学校毕业后,她待业了两年,没钱,意志消沉,还愤世嫉俗。

刚开始写剧本时,她听到差评就会感到很受伤。

“我对自己开始编剧这件事感到羞愧,我觉得我在自取其辱,我没有资格写作。

我不是在说人们不能批评我那屎一样的作品,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就是:fuck,这到底怎么回事儿?

”在感情和性方面,她身上似乎也有《伦敦生活》女主的影子。

“在我20多岁的大部分时间里,性吸引力是我的资本,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我常常害怕失去这种吸引力。

她会和当时的男友一起看黄片,边看边思考自己没能给到对方哪些满足感。

他们分手后,菲比继续自己看片,直到自觉凄凉。

菲比说,她有一些女性朋友,充满力量,也充满性吸引力,但却总是感到悲伤。

“她们该怎么办?

”“这其实还是与你如何自处有关,不是吗?

”别指望别人会将你从糟糕的生活中拯救出来。

或许是因为失败过、脆弱过,菲比的《伦敦生活》才会充满了那些丧丧的、阴暗的时刻。

但是,她必须面对那些失败与脆弱,并试着从中寻找出路。

否则,《伦敦生活》不会出现,她也不会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女性编剧之一,包括参与吴珊卓主演的那部《杀死伊芙》的编剧工作。

菲比说,“在生而为女人的荣光之中,必定暗藏着一些阴暗的困难。

”这句话对所有人通用。

而你要做的,就是直面生活,想办法对自己的脆弱负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辑整理:yaoyaoRef:independent: Phoebe Waller-Bridge on Killing Eve, the return of Fleabag, and why misogyny can be invigoratingtheguardian:Phoebe Waller-Bridge: ‘I felt strongly there was no such thing as a slut‘NYmag: TheFleabagMystique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号“WeLens”、微博"WeLens"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更多介绍请前往Lens官网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10 ) 豆瓣9.7分,BBC的这部英剧丧到了灵魂深处

敢问何剧能丧到灵魂深处?

《马男波杰克》号称丧剧之王,《去他妈的世界》小确丧本丧,《路易不容易》丧青心头好,还有这一部英剧,丧到了极致,丧的正对心窝,看完整季,大笑之后却不觉得快乐,万般难受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伦敦生活》Fleabag

第二季 | 共六集 | 单集30分钟BBCthree出品。

距离第一季已经过去了三年,前两天刚刚播出了第二季,第一季首播在2016年,伸长了脖子等三年,才终于在前两天等来了第二季。

安利这部剧之前,必须要先赞一下女主——菲比·沃勒-布里奇。

《伦敦生活》的编剧是她,主演也是她,自编自演了整部剧,也可以说是才华无限了。

去年,她参与编剧的《杀死伊芙》,也是年度爆款之一。

Ps.《杀死伊芙》第二季也马上回归了,4月7日,比《权游》还要早一周。

《伦敦生活》的英文原剧名是Fleabag,什么意思呢?

睡袋、廉价旅舍、肮脏邋遢的动物或人,这也差不多就是女主在剧中的定位了。

女主Fleabag,生活在伦敦,开着一家没什么生意的小咖啡馆。

去政府部门申请创业基金贷款,因为天热,无意地掀起来了衣服,却被大骂荡妇。

leabag有一个男朋友,很娘、预计是个小受、戏精、假文青,即使是这样一个废柴,仍然离开了女主。

面对炮友,Fleabag的姿态软的像一滩泥。

凌晨两点钟熟睡时,接到炮友的求炮电话,便撒谎说自己刚回家,然后起床、喝酒、洗澡、刮毛、翻出性感内衣、吊袜套等等,然后便在门口等待门铃响的那一刻。

在和炮友享受鸳鸯浴的时候,炮友突然深情的问了一句,“你有感觉到孤独吗?

”女主愣了一下,内心万般涌动,却假装平静地回答:“Yeah.ofcourse,do you?”然后炮友回答:“Never.”

这个谁先认真谁就输了的游戏,真的是太屈辱了。

而最伤人的,怕就是和亲人的关系了。

Fleabag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已经有了新欢,深夜女主心情低落,跑到父亲家门口,想要反思自我,悔过自新:“我觉得我是一个贪婪、堕落、自私、冷漠、愤世嫉俗、低俗卑鄙、道德沦丧的女人,甚至不配自诩女权主义者。

”剖析自我重伤自己说了一大串,却只得到了父亲一句回答:“你这是随你妈。

Fleabag的姐姐呢?

关系时好时坏,面对姐姐突如其来的拥抱,Fleabag的第一反应以为是姐姐要打她,场面极其尴尬。

发现姐夫不忠,告诉姐姐后,没有被相信,还被姐姐反击自己是个Liar。

所有关系中,亲人伤害,最是致命。

但,站在观众的角度上,这部剧没有那么的悲情,在女主的演绎下,反而很生动有趣。

这也是本剧最出色的亮点。

——女主在剧中打破了第四面墙,动不动就看向镜头,直接和观众对话。

而且说的还都是大实话。

自己手头紧张,想问姐姐借钱,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对着姐姐却一个字都开不了口。

和姐姐坐在一起,被姐姐发现自己穿的上衣是她前几年“弄丢”的后:

炮友一大早就“深情告白”,天天越听越气,女主的内心里却好像云淡风轻……

Fleabag在公交车上认识了一个长着两只大门牙的男人,表面上一脸笑容地勾搭人家,却偷偷地对观众使了个嫌弃的眼神。

Fleabag所有的吐槽,有些刻薄、有些尖酸,甚至有些轻浮,但都是最心底最诚实的话,是对性爱最坦诚的态度,面对观众,Fleabag没有任何遮掩。

这大概也是她虽然很作,生活一塌糊涂,孤独地像颗恒星,活得像只人见人厌的苍蝇,但仍能获取大量观众共鸣和喜爱的原因。

时隔三年,第二季的剧情依然炸裂帅酷,虽然只播出了第一集,但在豆瓣上拿到了9.7分,IMDb上拿到了9.3分。

故事发生在上一季Fleabag和姐姐闹掰后的317天零19个小时26分钟之后。

父亲和新欢订婚了,一家人和一个神父坐在一起庆祝,但却以女主一脸鼻血结束。

你决定要追这部了吗?

如果决定好了,那天天都为你准备好啦。

看美剧就来公众号【天天美剧吧】

《伦敦生活第二季》短评

我们的一生中会喜欢上很多种人,他们拥有各种各样我们所没有却渴望得到的特质。但我们会爱上,且只会爱上一种人,那就是带领我们面对并接受最真实的自我的那种人。They finally had sex!!!!!!!!😇😇😇😇😇

5分钟前
  • 张熊熊
  • 力荐

被kneel骗了,无语。看了这部剧觉得浪费了光阴

10分钟前
  • lili与其他魔鬼
  • 较差

Kneel年度性感单词。

12分钟前
  • なな
  • 力荐

生活哪有那么多快意恩仇,都是相互妥协

13分钟前
  • flora
  • 较差

fucking brilliant

14分钟前
  • TimberNord
  • 力荐

神父不重要 重要的是独自走向黑夜的你

19分钟前
  • okanegaaru
  • 力荐

有两三年没看andrew scott的戏了吧。这样完结挺好。

22分钟前
  • 林木暮
  • 还行

短小精悍,非常酷的女性主义剧作,第一季是赤裸的自白,第二季则是和解与救赎。修复原生家庭关系,改变并接纳自我,破碎不堪的女主慢慢弥合伤口,重拾爱的能力,在一滩烂泥的糟糕生活里逐渐步入正轨,随着时间流逝,那些无处安放的伤痛都会渐渐消散。It‘s a love story,认识一个投缘契合的同类,经历一段注定无果的感情,神父是引领者,发现她孤独迷茫的灵魂,捕获她抽离神游的时刻,也带给她重新直面生活的勇气。谢幕尾声,镜头不再像往常一样跟随女主,而是联同她屡次打破第四面墙互动的观众一起永远留在了车站,虽有遗憾,但所历即是所得,放下过往,挥手告别,然后朝着前方坚定地走下去,爱也好,痛苦也罢,It will pass。

24分钟前
  • 忏鸟
  • 力荐

c’mon just fuck him and dump him and close the case! 将you know how to love better than any of us that’s why you find it all so painful安排给自己,好尴尬自恋!关于爱和生活及若干其他事物的——宏论——如此生硬(且直白)地穿插在一个(或几个)三流爱情故事里真是让人厌倦,不若放弃人物行为合理化,for god‘s sake别试图以喜剧教育观众了

26分钟前
  • 阿廖鲨
  • 较差

无聊,莫名其妙!

31分钟前
  • 半夜还是伴夜
  • 较差

一口气看完 对结局没有上季惨不是很满意

33分钟前
  • 豆瓣用户992827
  • 还行

这个世界上存在续集比原版更好看的电视剧吗?存在。如果killing eve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还是phoebe执笔,那么世上就会少了至少一万个心死的网络人。

37分钟前
  • Echookaku
  • 力荐

全员疯疯癫癫,无法共情。所谓神父的跪下也不过是音乐承托,以为他被鬼附身了。 唯一亮点是神父拆穿第四面墙

41分钟前
  • TBrook
  • 还行

弃了。觉得主人公烦人的程度已经到了不想看到她的脸的地步。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的心理不健康导致。

45分钟前
  • 貓小三的意思其實是如果先生
  • 还行

呃……

46分钟前
  • 小刀
  • 还行

拍摄满分,价值观契合+1星(相比第一季)我还是差,共情能力极弱(你比别人更懂得如何去爱,才会活得这么痛苦。)

51分钟前
  • YUJUN
  • 较差

看到第三集的时候我居然有一种在看言情小说的既视感,我早该意识到的😫态度气质风格真是影响人判断的因素,其实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凡换个人来演,但凡换种风格,它就是言情小说了。。。我到今天才明白别人说的国外制造的烂片烂书也不少是什么意思

53分钟前
  • hzjsdjk
  • 较差

第二季跟第一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是因为女主太惨所以第二季给她一个童话般的爱情做结尾吗

54分钟前
  • 刘一
  • 较差

前两天,和朋友聊起喜欢这部剧的理由。明明看的时候没什么情绪,但总是会在自己的生活状况里想到Fleabag这个人。讽刺解嘲一切,习惯性怀疑主义,无所谓的性发泄。面无表情走在路上,内心有许多崩溃。许多的片刻需要自我分裂,对着空气喊话。哪有什么正常生活,都是强打精神出门工作社交。

57分钟前
  • 昼夜售蓝
  • 力荐

I'm not a bad person. I'm just a person with bad personality and that is not my fault.

60分钟前
  • 葵倍勒尔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