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大厦
ប៊ូឌីញស,金边白楼青春梦,White Building,Bodeng sar
导演:卡芝维·尼昂
主演:皮塞斯·钦,Hout Sithorn,Ok Sokha,Chinnaro Soem,Sovann Tho,Jany Min,Sophearat Chan,Sophany Leng,Nareth Seng,Bunthoeun Tith,Chandalin Y.
类型:电影地区:柬埔寨,法国,中国大陆,卡塔尔语言:高棉语年份:2021
简介:导演两年前用纪录片《再见,白楼》(《金边白楼的前世今生》)向自己的童年故居致敬。今次有贾樟柯的公司参与制作,他则以剧情片来细说这栋大楼的居民在逼迁前的故事。主角和两位好友每天都在白楼内练舞,希望终有一天可以上电视台参加比赛。眼见白楼面临清拆,他的父亲想尽办法组织居民,向 政府争取更合理的赔偿方案。此时死党亦将离开..详细 >
【2022年第7部】
处女作挺稳的,但前半段还是看着很困。
空洞的画面,贫乏的语言,拼凑的情节。
导演没有拍一个类似于城中村的拆迁补偿的故事,只是记录了这个过程对男主角一家人的影响,还故意避开了戏剧冲突,城市景观上确实有贾樟柯导演的影子。
最后挺无力的
请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分析该白色大楼体现当地地理环境特点。
果然有科长的影子 处处是小镇的氛围 东南亚的拆迁情绪很难代入
浪费时间
坐在导演正后方。八方支持,实现心愿的作品。摄影还不错哇。
猜想爱奇艺本打算让这部电影走“艺联院线”,但终究没算到现如今这持久的疫情和无奈的社会现实,于是干脆直接上了自家的视频门户网站。从电影开端部分那一组非常漂亮的航拍镜头,就基本确定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和风格,所以在观影过程中也就没有太多意外的惊喜。作为一部长片电影来看,其揭示的社会现实,以及刻画出的年轻人努力追寻梦想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可惜在后面的故事展开上明显感觉到了力度的不足,以至于让整部电影十分突显的主旨矛盾慢慢变得微乎其微,且年轻人怀揣的梦想也变得不值一提;如果把它看做是一部了解柬埔寨生活文化的纪实影像的话,那确实是较为成功的,毕竟柬埔寨于国际影坛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电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一定的突出价值,一些镜头的处理也可看出导演对于认真做电影的态度,但故事很难得到主流市场的偏爱。
#PYIFF#柬埔寨导演上一部纪录片《再见白楼》获得鹿特丹亚洲电影大奖。依旧是纪录片方式剧情片,小镇青年,贫民窟糖尿病父亲,和泥泞的白墙拥挤在大厦之中。科长监制,摄影舒服,节奏略冗长。
味同嚼蜡
很个人化的影像故事。拆迁、搬家、迁徙,逐渐边缘化,具有时代感的代表性大楼的拆除重建也象征着个人历史的地理载体的坍塌。简单的故事,后面闷了,大量的固定镜头堆叠,造成了观感疲惫。
平遥的选片口味太稳定了,如果考虑这部电影监制是贾樟柯,所以我是不是可以推导出,平遥的口味也是制片经理贾樟柯的口味。
#PYIFF2021# 本以为是个闷片,但没想到还挺喜欢的,和其他东南亚那种气质燥热走神秘路线的片子不同,这个故事挺写实的,应该是融入了导演自己的个体经验,好友的接连离开,家园的坍塌消失,自己内心留守还是出走的抉择,通过主角的视角,基本上在较短的篇幅内把情绪表达出来了。从开头的俯瞰,到结尾的摧毁,整体都维持了比较统一完整的美学体系。有没有科长昔日的影子暂且按下不表,但至少那些人们搬离后废屋的空镜头让我想到了泰国的纳瓦彭的风格,时间在流逝,温度痕迹尚在,却已不见踪影。就是三段式的结构划分稍微有点没必要。给三星半。
支持科长
不好看,很无聊。
#PYIFF2021#其实前半段三个男孩在街上骑着小摩托游荡是很有趣的,带到金边的城市环境,三个男孩既有点年轻人的自信又透着因穷困带来的没有底气,撩妹、跳舞、看日落。但后半段回到家庭内部,就明显和前面有所割裂,节奏变慢。全球化、拆迁、阶层剥削等多种问题轮番出现,男孩面对父亲的截肢无所适从。
中国人刻在dna里的算账让我看到拆迁款时掏出支付宝开始查汇率,在金边市中心一平补偿2块人民币有点太魔幻了。开始的节奏挺好的,后面逐渐开始压抑,不太了解柬埔寨,感谢这部电影只有90min,再煎熬多十分钟就要扣星了。相比白色大厦,金边白楼青春梦我觉得译得更好。由于是冲着贾樟柯监制去看的,所以天然多打一颗星。
前面三个人莽撞又沉闷的劲头让我想到《风柜来的人》,可惜导演没让这条线发展起来。总的来说,如导演所说,确实是一部个人化十足的电影,但只展示了和大厦的联结被切断的阵痛,没有关注那种联结最初是如何生成的。父子关系塑造得有些生硬、理想化,也是有点缺乏情感上的预设。视听语言我还是挺喜欢的,许多静默的画面,身着西装的父亲,即将倾倒的大厦,这些给我印象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