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昆,毒贩,外号庄家。
原为制毒师傅,为人低调,以家电主东主身份作掩饰,掌控香港七成海洛因市场。
由于先天性糖尿病引发肾病,萌起收手之意,打算将生意交给亲信阿力接管。
芬夫,吸毒者,音乐人。
沉沦毒海后,利用妻女替他运毒赚钱,怕妻子摆脱自己,使尽方法不让她戒毒。
阿力,是跟随昆哥多年的“门徒”,他的真是身份其实是警方的卧底,跟昆哥的小姨子发生过关系,最终把芬夫关进大牢,领养了阿芬的女儿。
阿芬,吸毒者,育有一女,为了向有毒瘾的丈夫证明意志可以戒毒,以身尝试,可惜失败。
为了逃避丈夫的纠缠,带女儿出走。
认识阿力之后,因心灵空虚,与他发生互相慰藉的微妙感情。
虽曾尝试借助阿力的帮忙戒毒,但再次被丈夫缠上,令阿力对她失去信心。
很不错的一个电影,虽然把古天乐拍得那么丑把张静初拍得那么恐怖。
至少它拍帅了吴彦祖。
看完后我一直在想,吴彦祖怎么会愿意继续做卧底呢,这样子他永远都不会有正常的生活、他肯定要疯掉的!
想不出结果。
大年初六,我在香港回杭州的航班上看到了《明报》对《门徒》的评论。
原来大陆版中结局又被删掉了。
结局:阿力躺在阿芬曾躺过的沙发上,拿针筒给自己注射。
孤女走过来,把毒针扔进了垃圾桶。
对于这个结局,有两个解释。
一、照应开头孤女把阿芬注射过的毒针扔进垃圾桶的情节,说明阿力因为空虚也开始吸毒、走向毁灭。
二、孤女帮阿力扔掉毒针,显示孤女是社会的希望和光明。
从合理性上讲,我认为是前者。
阿力的上司说:“你跟他的感情都是假的!
假的!
”我不相信!
人不是畜牲,是人就有感情。
阿力出卖了昆哥,还间接害死了阿芬,他不可能再正常地活下去。
我认为。
讲真,当吴彦祖把针放在胳膊的时候肝颤啊!
他是空虚的。
其一,他对于正义的空虚,其二,他对于人生是空虚的,其三,他对于信念是空虚的。
他不知道的如何面对以后,尤其是穿上警服后看见的两个人更能体会到,如果不是最后小女孩坚定的拿走了针头,合上了盖子,我就崩溃了!太喜欢这个片子的剪辑流畅性了,其中的一个声话不对位简直出彩。
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一种湿冷的华贵,美轮美奂
本来以为会借助毒品描述一些人性黑暗的,没想到题材很主旋律,太正了!
人为什么吸毒?
因为空虚。
那到底可怕的是空虚,还是毒品?
这个问题,从开始到最后,都在不断的进行探讨,也在不停的研究怎样解决问题。
把贩毒制毒,哪个地区流行毒品这些东西讲的也很具体。
影片用镜头深刻揭示了毒品的危害。
故事情节不算复杂,但讲的深刻,气氛渲染有力度,配乐加分,人物设定得简单明了,却刻画得生动有趣形象,不脸谱化。
我本以为身为卧底的吴彦祖因为刘德华的信任,会有迷茫有纠结有越界行为的卧底,结果原来是一身正气的优秀模范警察,对毒品深恶痛绝,连路边小狗都会帮,善恶分明的大好人。
对于刘德华有挣扎有情义,但对于他贩毒这一点却绝不含糊。
当然,有了和张静初的交往经历,对毒品的严重危害认识清晰,也显得顺理成章。
华仔的毒贩也是生动形象,热心仗义,糖尿病却偷吃糖,对家人很关心,甚至还积极给自己的小姨子和阿祖说媒,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相当热心又爱唠叨的居家好男人。
对于贩毒,就是当个发家致富赚钱的路子,怎么生产怎么销售,一环环都很清楚,但知道千万不要碰毒品,也不接触吸毒的人。
阿祖问他人为什么要吸毒时候,他那么激动的说了一大串,我逼他们吸毒了吗他们自己做要吸的他们活该!
其实表现的还是对于贩毒这个事情的心虚罢了。。。。
演员方面表演方面,华仔和吴彦祖不必说了,演起来驾轻就熟。
张静初演的真是太好了,几次发毒瘾的戏,包括最后注射致死的场面,爆发力十足!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看完《门徒》后,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阿力最后躺在沙发上打算吸毒,明明忍辱了整整7年才功成身退,最重要的是,见证了那个阿芬和昆哥的悲惨下场,阿力应该深深地痛恨毒品,嫉毒如仇才是,而且身上还承担了抚养小女孩长大的责任,这一系列背景实在让人理解不了他为什么还是陷入了毒途。
从电影故事情节看,阿力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心理疾病,“但我不想你将来帮我找心理医生”这句话出现在阿力和他上司的对话中,可以知道阿力在抓了信任自己的毒贩大哥昆哥后,心理是有极重负担的,而且在片尾阿力躺在沙发前,他看到了屋里出现阿芬和昆哥的样子,应该是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的幻觉,带有浓厚的负罪感。
所以可以认为阿力在心理疾病的作用下,寻求毒品企图放松自我。
片头片尾出现的台词“我一直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去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了之后,我才想明白,其实一切都源于空虚,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预示着阿力终究会与毒品扯上关系,并且很有可能与空虚有关。
也许阿力养的那群鸽子被环卫处清走是压倒阿力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以前的一切都是假的,感情也是,身边相信自己,喜欢自己的人一个个落到这样的境地,连自己喂鸽子的习惯也被清理,怕是普通人都接受不了的。
以上种种都是阿力选择拿起毒针的原因。
不过观众也不用太担心,在最后小女孩扔掉针管拥抱阿力的时候,阿力是清醒的,说明阿力那针并没有真正打进去,只是有想法而已。
从结局看,小女孩的爱感动了阿力才符合正常逻辑,所以结尾终究是光明温暖的,而非黑暗的。
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汗毛依然竖立着直到指尖阳光刺痛双眼矗立在车水马龙的巷口,觉得活着是件多么苍白无力的事好好活着很难,像此时的我这样能感觉到疼痛的活着却又是多么美妙,,,,,,情人节榜了个有影联票的同学去看门徒整个影院里除了我俩之外应该都是情侣吧新东安排了很长的队伍,哄他去了大华换了票进去才发现全部都是两个人同坐的沙发椅,靠背很矮,如果是情侣倚靠在一起应该会很舒服吧。。。
可是我们俩各占一半,后背生疼但当剧情逐渐紧张起来的时候,我觉得在情人节选择看这部电影的情侣们比我们更傻一部绝对不适合情侣们看的片子,,,,,,如果是看DVD,对于这样一部片子看完第一遍后我一定会立即从头再看一遍的但是在像往常一样当字幕刚刚开始滚动灯光就倏然打亮的电影院我发现四下并无藏身之处只好随着人流鱼贯而出出来时站在人来人往的街边,路边有许多捧着花的女孩子可我此时的心情却和爱情无关当我可以思考的时候我在手中画着圆圈,只想这样有痛觉地活着真好,,,,,,门徒中所有人都是麻木的,他们以为他们生来就是这样活着的为自己编着这许多借口 然后放弃反抗即使吴彦祖饰演的警察卧底阿力也是一样和无间道中活在正义与邪恶的夹缝中经常需要看心理医生却拥有正气与胆量可以直视对手的眼睛说出“对不起,我是警察”的陈永仁有着本质的区别阿力是善良的,连路边受伤的狗都会救阿力是剿灭贩毒集团的最大功臣 是代表正义的一方但却并不让人觉得佩服或是喜欢可能是因为看不出他真心爱什么人吧, 他一直活在一个自己担当主教的虚构的世界中,太入戏了,忘记了真心是什么,少了陈永仁的挣扎和痛苦他的正义让他显得那样冷酷他以为他生来就是卧底 麻木着 忘记本性忘记爱 只有职责也是片中的一个被宿命奴役的门徒。
张静初扮演一个女孩的染上毒瘾的母亲,看得出她对饰演这个角色做了多大的努力。
就像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吸毒女人一样,她抽搐着 表情扭曲,追求片刻的天堂一个在痛苦中偷生却放弃反抗和选择的女人,有多可气当她闭着眼睛指着脖颈说:打这吧,有多爽我真想上前撕扯她的头发......她被老鼠啃噬的尸体上保持的最后那副表情,我想我长时间都忘不了了太多的血腥和丑恶画面看得人心头发紧除了那个祈求被爱的小女孩是片中唯一的希望也只有在想到她的时候,我还能露出微笑门徒是一部使你沉重的影片有许多评论说不应该如此卖弄血腥暴力镜头,但当你看完后感到从大脑皮层到手指尖都如同被电击了一般时,我却想说这种疼真的很好,让你觉得你还活着
肮脏的唐楼、疑似通菜街的档口、八百块三台的3310、留着小胡子的嫖客、以及被撵伤的野狗,香港城市风景的阴暗一面,被尔冬升描绘得非常成功。
那种熟悉和震撼交错的感觉,我想香港人应该体会得更深——岔句闲话,一个马上要上庄统领香港百分之六十毒品市场的大徒弟(吴彦祖),怎么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呢,无怪乎有人看了这部电影以后,相当幽默地来了一句:“一定要多关心小弟,提高小弟待遇,关键小弟都要住高尚社区,不能让他们跟道友接触,自毁长城啊,阿门。
” 其实这倒也不算电影的漏洞,电影里林昆(刘德华)还是很照顾阿力(吴彦祖)的。
让他自己卖了价值120万的四块“港纸”到台湾(有点纳闷,这警察当卧底犯了罪,该怎么个处罚法?
)。
作为一个商人,昆哥的确跟股市上沉浮的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掌握供求规律,谨慎预防风险,可惜他做的事会让人变成活死人——要是古天乐没那身肉,他这活死人演得就更地道了——唉,这也不能怪他,听说过有人为了演戏增肥,但还没听说过有人为了演戏而减肌肉的——套用昆哥一句话:“减肌肉,只有真的瘾君子才会干,明星?
不可能!
”(原话为“跳楼,只有真的毒犯才会干,差人?
不可能!
”)虽然这部戏里大家都演得不错,但比较起来还是大陆妹张静初更拼命,演得形神兼备,简直让我怀疑她是不是真的试过那传说中的“双狮地球牌”。
我一开始还担心导演会俗气地加点女人戏来当作料,但后来发现《门徒》在叙事上处理得相当不错。
电影的主线并非老套的卧底和兵捉贼,而是阿力、阿芬以及她的活死人老公和女儿晶晶之间的事情:阿芬找阿力要东西吃、阿力请阿芬吃大排档、阿力给阿芬买老鼠药、吸毒后阿芬“从头皮到脚趾全都是高潮”地和阿力做爱、活死人找阿芬、阿芬求阿力帮自己戒毒、活死人和阿芬再在一起吸毒、阿芬吸毒过量死后被老鼠爬、阿力收留晶晶、活死人说他女儿“长得那么像他妈,我都怕自己哪天忍不住把她搞了”、阿力用新加坡法律杀掉活死人、阿力当不了正常警察,感到空虚准备吸毒……最后以晶晶拔掉阿力的针头(是不是大陆版没有这个?
)结束。
甚至,另外一条线也比兵捉贼更重要,那就是昆哥和他老婆(袁咏仪)、家人(当然包括被他当做一家人的阿力)的故事。
有人说这是禁毒教育片,没错,它就是一部主旋律教育片,不是警匪片。
人家还专门做了网站,里头的毒品字典很长知识:http://www.everythingyouwanttoknowaboutdrugs.com/ 电影的官方网站:http://www.protegethemovie.com/ ==============另,小知识:你知道毒品为什么那么难戒吗?
以下原载中华网:吸毒能增加性功能,这是许多毒品初级吸者步入毒海深渊的原因,静脉注射海洛因的初期,的确可使吸毒者产生快感,其性冲动可在勃起强度和性高潮时间上超过未吸毒的时候,可是这样性亢进却如饮鸠止渴。
一旦海洛因形成依赖后,男性血清睾丸酮水平下降,性机能与性心理则发生了逆转性变化,百分之百的出现性欲抑制,并拌有性功能障碍、阳痿、射精延迟、射精不能。
如果吸毒者要维持原有的性功能就只有靠无节制地继续滥用毒品。
我敢断言,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卧底这个角色在香港电影中的地位如现在这般的重要:一方面,香港电影人的不断挖掘与演绎使得卧底这个角色溢彩纷呈,并迸发出了如《无间道》这般的光辉;另一方面,卧底也成为了香港黑帮类型片制造戏剧冲突与情节起伏的万精油,甚至于,其还能成为一种道德标签,去迅速的满足某种道德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陆版的《龙城岁月》的最后,古天乐会突然变身为卧底,《放逐》的最后,会打出一行莫名其妙的“卧底牺牲”的字幕的原因了。
固然马丁西科塞斯来自奥斯卡的致敬为卧底这个角色披上了一件光彩的外衣,然而事实是自《无间道》这一次深刻以后港片卧底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集体浅薄,于是在银幕上看到了若干张卧底的面孔后,我终于对着《门徒》发出了抱怨,“怎么又是卧底呢?
” 平心而论,《门徒》真还是一部不坏的禁毒宣传片。
张静初和古天乐的表演可圈可点——他们将吸毒者的绝望和令人作呕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辅以导演恰倒好处的配乐与剪切,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毒品世界人间地狱般的恐怖氛围。
而刘德华扮演的坤哥也一改黑社会的嚣张跋扈,他的低调、谨慎、平民化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又合情合理,更有趣的是,他竟然持有一个传统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并因此对吸毒行为深恶痛绝,他的态度对于吸毒者来说,就如同同盟者的背叛,将吸毒行为逼入一个四面楚歌的绝境。
“他们自己要吸毒,没有人逼他们,如果他们不吸,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坤哥的话是对自己道德立场的辩解,也是导演对吸毒者的怒其不争。
但是,当这两条线索需要化合的时候,导演选择了卧底阿力(吴彦祖饰)的设置,并顺理成章的利用卧底的正义立场,完成对吸毒者与贩毒者的救赎或毁灭。
这个角色尽管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其边缘人的情感矛盾,但是,没有创意,便是电影最大的原罪!
他的表现,即是导演急于进行道德教化的表现,而这种来自主流社会的教化声音,却以泯灭人性的代价,将已经付诸努力的人性挖掘粗暴切断——坤哥对阿力如同兄长般的关怀、信任,坤哥对毒品危害性的自我觉醒,全部被撕裂在了阿力的欺骗与背叛中——在香港的黑社会类型片中,往往都要以坏人受到惩罚这样的功利结局来实现其 “教育作用”,而不会去设置“坏人”的自我救赎——或许是我过于天真,然而我想,如果阿力并不是一个卧底,他因为阿芬(张静初饰)之死的震撼走向了贩毒的反面,是否更具有力量?
事实上,阿力在内里正是另一个坤哥,低调、谨慎、平民化、持有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同样具备着所为与所感的矛盾——如果这样的两个人因为不同的际遇走向截然不同的两极,相信在最终的对话时能爆发出更为精彩的讨论,亦是对“门徒”二字更为精彩的诠释。
在结局时,当我听到阿力对坤哥大喊那句“你的世界观完全是错的!
”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和民警叔叔的教育,实在没啥大的区别——这种时候,他们大抵会这样的问“你认识到你的错误没有?
”而被问者大抵会这样的回答“我,我错了”。
当我看西科塞斯版的《无间道》的时候,我发现美国人在设置卧底这个身份的时候,远远没有香港人这么理直气壮。
是的,我承认在社会里或许需要卧底这样的方式来打击犯罪,我也承认卧底这个角色相当的有戏。
但是,电影毕竟是能够承载我们某种梦想的世界,如果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都不得不使用下流来对付危险,那么,你能指望说教能达到怎样的结果呢?
《辣手神探》、《卧虎》、《无间道》、《黑白道》、《新家法》……天哪,说实话,我对卧底戏是如此的腻烦,乃至于每次我看到卧底出现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阿伦帕西若在《女人香》中的台词“你们到底是要培养一个忠诚的人,还是要培养一个卖友求荣的东西?
”。
想起曾经有一个时代,人人都是卧底,个个都在出卖。
“吸毒,是因为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
”在漆黑的角落里,这句话不停地在我脑海里回响,贯穿了整部电影。
不过对我来说似乎都可怕又似乎都不可怕。
空虚是吸毒的诱因?
吸毒让空虚更加无助?
死亡恰似两者的真正总结。
死亡是不是更加的可怕?
今晚看过这部片子后,所有的“穿着金晃晃的乌龟”“烂馒头”“晚上吃席的”都可以见鬼去吧!
花了那么多的钱,费了那么多的人……你们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馒头?
还是一堆馒头?
你们自己做的。
(是炒的更恰当!
)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吃吧!
不要让我再有看完电影,捏着电影票还在痛惜那些一盆盆的菊花!
还在非常的莫明其妙!
TMD,看盗版碟都不值!
还好,《门徒》让我又有走进电影院的信心。
导演尔冬升自有他的高明处。
从我的角度来看,海报上的主角即是一大亮点。
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张静初、袁咏仪这些演员不仅外型完美,演技也是颇具实力。
在影片中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他们的演技可谓可圈可点。
刘德华饰演的“庄家”既有平常人的一面:疼爱老婆、烦恼大女儿的叛逆、鼓励小姨子去追求阿力……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毫无同情心,也可以说是毫无人性地去最大化的追求自己的利润。
吴彦祖饰演的“阿力”也就是庄家的门徒,警察的卧底,有着双重身份的间谍。
一面是对吸毒者的痛惜,这里面又有对吸毒者“阿芬”放弃与拯救地感情斗争,一面又是对毒枭情义的复杂心理。
他的感情不停地游走于情感与理智间,做着及其痛苦的挣扎。
张静初饰演吸毒者“阿芬”,从一开始的装容上就已经深入人心,镜头最后的再次出现,似乎更加强调了她活着跟死了,面目都一样!
她的挣扎在毒品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助,最后她的尸体被群鼠啮啃,阿力声嘶力竭的惨叫声赤裸裸的如利剑直插人心。
古天乐饰演的吸毒者,形象更是入木三分,活脱脱一个活死人形象,完全摆脱了以前Mr.Cool的样板。
再帅的男人一样可以猥琐,无赖地如此到位。
可惜他的身材太健壮,瘦弱点似乎更适合瘾君子的感觉。
张静初的身形从这点就比较到位。
袁咏仪饰演的“庄家老婆”倒是她的敬业精神让我佩服。
挺个大肚子一样能把背后的女人演好。
小女孩“晶晶”的表演更加地增加了亮点。
除了演员,里面的画面更是让我欲罢不能。
氤氲变幻的天空,“阿芬”屋里的大镜子,有着树裂纹地墙壁,充满欲望的红色沙发……警察砍掉的手,“阿芬”身体抽搐、痉挛的痛苦状,群鼠啃尸的凄惨状都令我的头皮电击般震撼。
“从头皮到脚趾都是高潮。
”“应该在毒品里放耗子药毒死他们。
做生意讲的是供求,我逼他们吸毒了吗?
他们吸毒,关我什么事?
关我什么事?
”导演尔冬升,这部戏的灵魂。
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的礼物。
关于导演,他用镜头给我们残酷地揭露了深埋在毒品后面的故事,一点点地深入骨髓里。
关于毒品的行话“美金”,“港币”,金三角基地的见闻……饱满了影片的细节。
到了最后也算真正体会到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影片最后,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穿过顶楼的天台,走到阿力面前,扔掉承载了过去的铁盒子,小小的胳膊抱住男人,音乐起,全片结束。
仿佛一口气在提了90分钟后,终于放松了一半,另一半,仍悬在那里。
越是看似繁华的地方,越是隐藏着寂寞和孤独,堕落与沉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出于无奈,也许就是一种选择。
始终忘不了那个温情的小片段,吴彦祖饰演的阿力抱着小女孩,想放她座下,小女孩勾着他的脖子不肯放下,就那样吊在空中,于是,阿力转了一个圈,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小女孩搂着他,在他的怀中找到舒服的位置,看着周围。
一大一小两个人,互相依靠。
看惯了从小习惯的家庭大团圆戏剧,央视重金打造的历史诗篇,梦幻般的韩剧,真的就以为世界如我们所接触,所感知,所看到般的简单美好,以为社会的阴暗面就是小偷与乞丐,最多是人贩子。
有时,拒绝承认现实,也是一种逃避。
罂粟花多美丽的迎风飘舞,和我们熟悉的欧洲薰衣草田一样在阳光中荡漾,只是在花朵寂寞的开放之后,就再也见不到阳光。
对吴彦祖言的演技,大加赞赏,一个懂得收敛的演员,一个用眼神演戏,含蓄的嘴角,紧锁的眉头,把大段张扬的对手戏让给别人的男人,一定是有气量的男人才可以做得到。
想到如果把戏中的几位男主演用城市来形容,吴彦祖是巴黎,古天乐是印度德里,刘德华,本本色色的就是香港。
作为一个生活在仿佛屏蔽的纯净空间的80后一代,读书,求学,工作,确实要了解多些这个世界。
心理确实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草草为之。
你是传奇
剧本太好了。都说老鼠看得人胆战心惊,刘德华老婆在警局那句,“为了孩子你一定得‘走’,钱我已经收好了” 才可怕吧?第一次觉得张静初演技好。不喜欢里面的刘德华,和吴彦祖。摄影、音乐也好。(粤语、港版)
………视角和台词都太单一了吧
张静初的表现比较惊艳
张静初演过了吧
没敢看
一般般,导演不喜欢
很香港 吴彦祖的颓废风格很精彩
张静初演得好,吸毒的人都赶紧去死!!
还不错啦。。演得都挺棒
還行~經典咯~
俗,看刘德华已经有点腻了,要求他激流勇退
张静初为禁毒牺牲太大。
看过
各種“真實”的吸毒、販毒場景。
门徒。
很尔冬升。
拍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扫仓库那段不管是警察还是毒贩都比张静初更像吸嗨了
2007.4.4/5
嗯,我就是为了看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