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爱新片,要展开夸一下。
感觉和之前很爱的奇美拉有微妙的互通,都是将深刻爱情、恐惧、灵诡元素揉在一起,置于恰当的场景中且处理得十分惊艳。
观影体验就是沉浸式极致浪漫和惊悚,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分泌同时被刺激让人脑袋晕乎乎的。
主旨很简单也就是波尼洛说的讨论爱与恐惧两种强烈又相互伴随的情感,但完成度一流,效果就是极致惊悚的同时极致浪漫。
虽然是三个时空并行但通过娃娃、灵媒和一些场面的复现(但又不完全相同)串联得恰到好处,看到有人说太碎还有说不理解导演脑回路的,但我感觉过渡剪辑都还挺自然甚至很爽。
佩服波尼洛的想象力和审美设计,给cliche上了一层uncanny,一切就变得恰到好处地迷人。
三个时空都有一些非常cinematic的记忆烙印场景,感觉以后没事就会在脑子里拿出来细品。
比如belle epoque巴黎的娃娃工厂戏,个个都是性张力名场面我真的要疯,只看HKIFF trailer剪进去的那一幕就能感觉到。
还有LA的蕾老师clubbing和跟车sequence。
选角感觉挺成功,蕾老师不用说,真的不能错过在大银幕上看她的机会,太美了无处不美怎样都美,MacKay侧脸还ok,两人挺有chemistry的。
soundtrack也很好,悬念音乐、勋伯格、new wave、Roy Orbison Evergreen,每一个放出来的时机都很诡异,而且原声居然还是波尼洛自己写的,敬意+1。
#2024上海国际电影节# No.8《野兽》(法国电影)🌟🌟🌟🌟★ 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由贝特朗·波尼洛执导,蕾雅·塞杜、乔治·麦凯主演。
讲述两位男女,在1910、2014以及2044三个不同时空中相遇、相爱以及相恨的故事。
影片穿越了时间向观众展示了对爱的恐惧,结合了历史叙事、惊悚和科幻的元素。
剧情梗概:在不久的将来,情感似乎已经成为人类的负担。
嘉柏丽尔决定通过一台机器来净化自己的DNA,这台机器会让她沉浸在之前生命中的片段,帮助她摆脱感情的牵绊。
回顾自己的一生,她曾在1910年和2014年分别邂逅了同一名男子路易斯,每次的相遇都致命的吸引着嘉柏丽尔,她与路易斯每次都热恋却每次二人的结局都是撕心裂肺的悲剧。
这种纠缠让嘉伯丽尔十分痛苦。
2044年,在这个充斥着人工智能的时代,情感似乎早就不值一提。
嘉柏丽尔却一直被痛苦的感情反复纠缠,心心念念想找到路易斯。
当她终于在酒吧那首熟悉的歌声中看见路易斯的身影,昔日爱人相拥而舞,感慨于前世今生的爱恋之际,路易斯坦言,自己目睹了嘉柏丽尔净化DNA的全过程。
了解之前每一次的相遇都与悲剧收场。
记忆从来未被抹去,这让嘉柏丽尔失望至极。
总之,属于一部我为了法国🇫🇷女神蕾雅赛杜来看,没太看懂,前二十分钟因为太文艺睡着了,中间有段时间不知所云,但仍觉得她美极了,她用各种方式演绎恐惧的演技大赏片。
听说这部和《可怜的东西》在威尼斯电影节受到的好评不分伯仲,对比一下这部其实表达的母体更简单:人类对爱的恐惧,害怕去爱,对爱的恐惧就是内心的那头野兽。
它们穿越时代,突破时间,操弄人与人之间的离合,女主经过三生三世,一直在寻找同一个爱人,渴望实现爱的圆满,可男主眼睁睁看着女主一次又一次净化,自己却选择成为了越来越自私,最后失去人类正常情感的人。
女主失望透顶,自己的找寻也变得荒谬可笑,最终发出野兽般的嘶吼。
仅仅为了看蕾神的美貌,和她的演技大赏,也值得去看一下这部电影。
许多观众说,电影里的音效很惊悚,胆小者慎入,不知为何我竟然毫无波动,难道我进步了,甚至跃跃欲试想要去尝试《破墓》了,一个可喜的发现。
是威尼斯就一直想看的片,终于在北影节了却心愿,但北影节的字幕是真的差,光留意到的就翻错了三次,后面直接放弃了开做听力题。
不过蕾雅赛杜潜水的时候全场都跟着屏住呼吸,很好玩哈哈哈。
开头时场里有个男的暴喊一声“别拍照”,有被爽到,respect剧透预警主人公生活在2044年被ai控制的社会体系中,失业率67%,ai就业率20%,想要得到更好的工作就需要进行“净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清洗淡化掉由DNA传递的“缺陷”,主人公的“缺陷”在于她一直有一种感觉,在未来会有一个毁灭性的事件降临于她,而她无法避开。
在净化中,主人公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两段人生,而在这两段经历中她遇见了同一个男人。
三个世界中有种种细节不断重复互文,最终主人公与他在现实世界确认了心意,却紧接着因得知男主的净化完成而崩溃。
都说是法版三生三世爱情故事,但我还是觉得爱情只是一个切入点,是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的呈现介质。
电影中doll的意象贯穿始终,开始在空房间里和ai对话时,女主就表达过担心在净化后会失去自己的humanity;在威尼斯版巴黎,男主说娃娃眼睛和女主的一模一样,女主也模仿过娃娃平淡到能让所有人喜欢的表情;在2014看房模特世界,女主和一群穿着同样睡衣的人参加试镜,拍摄交通安全广告时工作人员还以为她是另一个人,似乎在表达你是谁不重要,你的个性不重要,只要能完成工作,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在现实世界,她也对babysitter说过我不想变成和你一样的doll。
女主最后的崩溃是因为她终于发现没有人真的在与她同行,两个世界里的夜店三姐妹拒绝她的加入,现实世界和她语音的朋友嘴上说着猫咪病了,实际上却在掐猫的脖子,是女主无法接受的失去了humanity的样子,无论是真实人类群体还是已被ai改造过的人类群体都无法成为女主的归宿,而女主对男主的爱也建立在以为他们是同类人的虚假期待上,所以当得知男主净化完成得到了司法部的工作时她的精神寄托破碎了,这就是那个她无法避开的毁灭性事件,这就是那个野兽,男主在两个净化世界里都说自己是个孤独的人,但真正孤独的是女主。
Ps.开个脑洞,巴黎世界女主就表示过她不记得和任何一个人讲述过自己的恐惧,所以她真的跟男主讲过吗?
还是说男主的行为从始至终就是ai的授意试图去影响净化女主呢?
观影日记09非常现代的惊悚爱情科幻片。
三段相似的故事都有同样的结局,每个时代女主都被男主吸引,爱而不得,每个时代的初识都无疾而终,但男主女主总能宿命般再次相遇。
粒子延迟、扭曲、坍塌的动态效果是荧幕新体验,没有见识如我,有一段故意的glitch剪辑让我以为是片源出了什么问题。
原本工整的三段故事剪辑得稀碎,这也是看完发懵的主要原因,可惜三生三世的老梗早已被中国观众看透,过去未来在现实中的映射也显得薄弱。
惊悚来自对未知的恐惧,夜间别墅、工厂大火、被淹没的巴黎,恐惧在水下、在黑暗里、在火中蔓延。
每次惊悚片段,影片都会提前发出令人不适的声音来提醒。
女主为荧幕贡献了惊人的美貌和肉体,20世纪的那段剧情里,女主穿着内衣群子在水下的戏份太美了,还有一段手的激情戏,《星际迷航》老粉丝直呼过瘾。
过去:女主身处上流社会,在各种social场合与男主偶遇,带他去自己丈夫的娃娃厂参观,此处瓷娃娃橡胶娃娃故意拍的很诡异,巴黎洪水导致电线短路引发工厂大火,男主先下水找出口后在水中溺亡。
现在:女主是想当演员的模特,帮富人看管豪宅,男主是寂寞反社会incel处男,在幻想中抚慰彼此。
象征未知恐惧的地震过后,女主和豪宅主人电话报备损失情况,在知道蓝色花瓶非常昂贵后故意推倒花瓶的情节很好笑。
未来:女主是无法被剔除感情的0.7%,也意味着失去了获得更好工作岗位和社会地位的机会,工作被ai取代,拥有情感的人类被认定是低效的劳动力。
在club结识男主,甚至愿意打破规则主动寻求联系,和男主表露心意之后才知道他早已“考公”祛除dna中的劣等成分(感情),而这在女主看来是失去爱的能力,女主得知真相崩溃大叫,恐惧变为现实,担忧终于应验,女主的尖叫声歇斯底里,划破被爱的幻想,露出现实冰冷的底色。
影片探讨的命题,正如片头绿幕的画外音“你能对不存在的东西表示出/感到恐惧吗?
”女主一直有种担心(也可以叫做内耗),为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为得不到的爱情患得患失。
当情感不再被未来的人类需要,拥有情感的人类好像成了怪兽,恐惧和欲望都是降低生产率的阻碍,剔除情感才是唯一的出路。
不谈灾害、鸽子、灵媒、ai、仿生娃娃在故事中各自代表的意向,剥去惊悚的视听语言和科幻的外壳,原来这还是一个关于永恒爱情的故事。
净化后的感情能算爱情吗?
没有激情的爱情值得拥有吗?
是爱情的稀缺性和不稳定性凸显了此刻拥有的珍贵,还是对拥有爱情的渴望激发了不被爱的恐惧?
如果一个人从未体会过真正的爱情,他又怎么会像你爱他一样去爱你?
这部电影有的地方很重口味啊,不是我很能接受的地方,黑人木偶亲女主的点目的是表现什么其实我没有看懂,有点心理不适,或许影片是想达到某种对人的心理刺激?
不得而知。
三生三世的爱情,与同一个男人相遇,忘不掉的感情纠葛,需要用现代科技来进行DNA净化,可始终也没能净化掉女主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和恐惧,也许是爱的太深刻。
感情在不同时代的变迁,可真正相爱过的爱情是痴迷疯狂又带有恐惧的,(怕失去、怕结果、怕对方对自己爱意百分比)。
让我想起一段话《赤足》中:我不是喜欢他 是爱他 “你以前恋爱过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爱他”“一旦爱上了他 就知道不是别人了”。
影片会想我联想到这段话 很像。
可是影片貌似也在表达感情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达,让人越来越无法静下心来好好爱一个人,没有了情感的记忆,造成了情感的缺失,很多人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而我始终相信我可以成长的更好去爱别人,爱自己,爱满则溢,去爱我爱且值得我爱并爱我的人,期待
穿插的叙事手法如何我不懂电影就不说了配乐自始至终传递着一种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蕾雅赛杜在找寻,一边害怕dna净化让她丧失掉humanity,一边在净化过程中看到了和路易斯纠缠的过去在过去,她作为有夫之妇爱上了路易斯,在娃娃陈列室仅仅用一只手和路易斯的交握和浅浅重重的呼吸已传递出了满满的性张力,河水漫上、短路的电花引起一场大火,第一世的她和路易斯在水中一同窒息死去而在现在,自恋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男男女女皆因容貌、金钱、吸引力焦虑且躁动,最终死于三十岁仍是处男早已走火入魔的路易斯枪下在未来,对于冷漠现实的质疑,剥离了情感的公正的人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剥离了情感之后人究竟还剩下什么呢?
#电影《野兽》 因为在死亡搁浅里面很爱蕾雅所以还是看了这部电影。
它的剧情有些老套,有一部分特别像是在中国已经拍烂了的三生三世,三生缘分纠缠的爱情纠缠虐恋大戏。
还有一部分在于其中参杂了人类情感如同野兽,强烈的情感和无情的情感都是炸裂的。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未来世界回到过去消除内心未知的恐惧(尽管我觉得这未知的恐惧并非只有灾难和基因的缺陷还有很多一部分是来自于男性占据在社会优先位置上面的对女性情感的无知)。
但可以看出来女性回到过去依旧是沉迷于各种情感之中,而且因为消灭情感会让她失去活着的意义,消灭情感也会让她觉得自己像赛璐璐木偶人,像那个最畅销的中性表情的赛璐璐。
她依然是挣扎且痛苦的,并且是舍不得放弃的。
而男主就不一样了,在古典时代刚开始他们俩还能讨论着内心的恐惧是什么,后来当灾难真的来临,我总觉得突然降智。
在现代时代的时候,这男主变成了一个普信男,一个反社会人格,把他还是处男的问题都归结到女性身上。
同样也是悲剧收场,第三次在未来世界相遇的时候,女主还在讨论着情感,而男主早就变成了“无情”的情况。
开头和结尾都是女性的尖叫,混合着混乱疯癫,不禁想到了无数个在亲密关系中付出自己情感的女性,她们都因为男性遍体鳞伤。
何尝不也是一种情感暴力的遭遇呢?
另外,跟上次看金发梦露时一样,发现他们现在更喜欢利用多种荧幕尺寸的变化,多种视觉风格的,多种场景风格的蒙太奇。
其实这部电影原名 The Beast,但是不得不说港版中文翻译的太妙了。
从古典背德爱情到现代惊悚再到未来的寓言,生死爱恨可不就是《超时空爱杀》吗。
在剧院大屏幕看蕾雅的美貌真的惊心动魄,还有影片结尾,纠缠几世后最终寻得爱人,却发现对方最终放弃了人类的情感,她声嘶力竭的嘶喊让我整个汗毛直立。
而且现代部分,音乐和声效把惊悚的氛围烘托的很好,懦弱的男人一枪崩灭了所有爱的可能。
其实这个the beast的概念,我也没有完全理解透彻,感觉很像焦虑症患者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所以提到人工智能净化人类情感的时候,我还觉得如果能试试感觉真的很不错,但看到女主在净化过程里一遍遍回到自己的过去是如何爱上对方,如何死去,真的好残酷,这种恐惧已经内化在里几个世界后的自己身上。
这绝不仅仅是一场如泰坦尼克的爱情悲剧,而是增添了一些绝对的暴力和绝望的黑暗。
最后结尾演职员表变成了二维码,全场大笑,发现里面还有关于灵媒的一段小彩蛋。
其实影片里是有种轻轻的幽默的,尤其是男人在一世一世后的退化,以第二世自恋懦弱又偏执暴力的男人形象作为尤其明显的笑点,真的很有种讽刺意味。
看到自己爱的绅士,变成这个模样,还要被他杀死,看自己幻想用爱感化他改变结局失败,要是我就早已放下执念,决定放弃人类情感了。
最后还是想夸蕾雅女神真的好美,我本来还担心她身上的现代气质怎么融入到古典剧情里,但其实根本不需要担心,第一世真的太优雅了。
还有现代戏份里的金色短发,好爱,有点梦回阿黛尔的生活时期。
但演技在电影中的AI时代是表现的最好的,每一个小表情都捕捉到了。
#NYFF61 La bête Fear and love. Fear within love. Love within fear. 一部极其当代的 melodrama 片头的绿幕和融化在像素点中的蕾老师就宣告了他并不是一部“回头看”的电影 三个时代 三段爱情悲剧 时代剧-恐怖片-科幻片 他们在题材上截然不同 又以一种极其直觉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共同面对一个超越存在的野兽 蕾老师的三个角色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 玩偶娃娃般的妻子 住在他人豪宅的LA模特 和缺乏真正human contact的未来 于是她们只能不停的去salon/club寻找来自人类的爱 2014年的豪宅恐怖段落的极致表现力足以比肩穆赫兰道里餐厅背后的怪物 甚至可以听到旁边观众的惊呼 重复剪辑对于动作的无限放大 开门成为了对爱的呼唤 Roy Orbison的歌曲继林奇之后又一次在影像中获得生命 呼唤着这并不存在的evergreen love 结尾蕾老师的哭喊是如此的触及灵魂并令人心碎 such an impactful cinematic moment 绝对的大师之作 Gaspar Noe对这个角色的契合几乎是能直接在脑海中换脸的 只是可惜世事无常 但George McKay演个美国2b青年serial killer也是真的搭哈哈哈哈哈 片尾的credit是个二维码 扫进去还有一段极其Lynchian的彩蛋
Bertrand Bonello
片尾二维码
《野兽》本片由法国导演贝特朗·波尼洛执导,蕾雅·赛杜、乔治·麦凯领衔主演。
故事聚焦于一段“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我们能在这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体悟到个体命运同社会时代的交织与无常。
接下来我将从叙事时空、角色形象、视听营造、社会表达四个方面对该片做简要的评析。
一、叙事时空1.叙事时间波尼洛在《野兽》中采取了点面结合方法来处理叙事时间,在超一个世纪巨大时间跨度中截取1910年、2014年、2044年三个核心节点作为故事的叙事时间而对三个节点外的时间做了省略的处理。
在三个时间节点中故事依然依据线性行进,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相互跨越的现象,使得拥有漫长故事时间的叙事仍然凝练和紧凑。
概括起来便是总体线性,局部时刻非线性的叙事时间。
这也彰显了波尼洛具备着强大的叙事控制能力。
2.叙事空间故事中大的叙事地主要是在法国和美国两个国家,1910年的法国,2014年的美国,2044的法国。
在大的地域环境确立后,波尼洛并未陷入某种宏大的时空叙事桎梏中,而是将故事拆解放进了具体的叙事空间之中。
无论这些空间是室外的还是室内的,开放的抑或是封闭的,公共的或是私人的,皆是故事发生地中承载着人物情绪,记录着时间流逝的具体存在。
如同在1910年的某个夜晚,两人相会于巴黎街头,一同从画面深处缓缓走到镜头前,躯体亦由隐而显。
在这个场景中环境先于人物出现,人物的出现则几乎是梅里爱魔术的再现。
在一个个具体的空间中人物所具备的真实感能够令人信服并真真切切地进入到故事的情感之中。
二、主人公形象影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同样值得细品,男主在三个时代皆以不同的形象示人,1910年的他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容易惹人喜爱的有思想的敢于追爱的博学绅士,2014年却变成了一位原始欲望被压抑直至走向犯罪的极端之人,2044年则成为了更理性的存在,选择放下过去拥抱未来的现实之人。
女主在1910年里是身份尊贵却深陷恐惧与寂寞的音乐家,2014年中的女主褪去了百年前的身份,在这一世中她既是一位豪宅看守人,也是一名拥有演员梦的底层模特,在2044年里女主是经历了净化与回忆后对人性和情感的态度更为坚定的失业人。
但女主身上那份独有的迷惘与迷人气质反倒是历久而弥新。
两人的角色形象相较而言,女主三世对爱情、人性的坚守以及某种超越时代的特性让这个形象置于当下更具别样的意义,而男主的形象则更符合被时代与现实裹挟最后选择妥协的人。
三、视听营造1.媒介感知影片伊始是女主人公在绿幕前听从导演指示进行相应表演的段落,而绿幕演出在影片的后半段还会以略显不同的方式出现。
波尼洛通过这种具有纪录性质的段落可以为观众揭示电影的假定性存在,打造一种能够令观者及时抽身的间离效果。
同时为后续情节做了铺垫,以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实现了前后剧情的呼应。
《野兽》值得一提的是,同为法国导演的卡拉克斯创作的《神圣车行》(2012)里已出现过类似的桥段,在该片里男主人公作为动捕演员在幕布前进行着各类动作以供特效的制作与使用。
通过两部影片三个段落的展示,我们可以得见关于电影表演乃至于电影制作的幕后一角。
《神圣车行》同样是在影片看场段落的末尾,女主人公惊声尖叫的场景伴着颤乐迅速溶解而去,片名随之显现在成碎片色块的拖影画面中间区域。
《野兽》这种处理方式很难不令人联想到同样是卡拉克斯的作品《安妮特》(2021)中开场时的设计,录音时发出的滋滋作响的红色电波流闪烁在画面的中央。
两者皆以一种摘取并分解媒介介质的形式进入正片,直接给予了人关乎身体与媒介的触觉体验。
《安妮特》2.情绪感知(1)镜头的悸动在第一世1910年的时间线之中,镜头对准身为高贵音乐家衣着华服的女主人公,她正在一个《游戏规则》(1939)《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夜》(1961)式的豪华庄园里参加聚会。
她穿梭于人群间寻觅着丈夫的身影,就在这时男主人公模糊的身影映入女主眼帘随后出画,原本跟拍女主的镜头也好似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波动缓缓地摇向了男主人公的所在看了一眼,在男主点头示意后镜头又回过头开始从侧面跟随女主移动。
在这个调度中,摄影机先是客观地记录与跟随,随后便像是感知到了角色间那流动着的、有距离感的情绪开始自主地活动了起来,自然转换的主客观镜头迅速引领观众进入到相遇的二人间所产生的某种情绪牵引力之中。
(2)记忆的扭转1910年中当两位主人公在人偶展览室里交谈时,这里的镜头也精准地抓住了两人间的情意。
虽然二人在展览室独处,但女主始终无法迈出最后一步,所以在画面上能发现两人间有着明显的距离感,一个在角落处,一个在另一边的桌旁。
但随后镜头切到位于画面靠右的女主的正脸近景,左侧居于中央的模糊的男主盯着女主看了一会儿便缓步走向女主男主的身影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最后他从背后搂住了她,两人依偎在一起,最后那层窗户纸似乎就此破掉。
但随后镜头一转画面变成了女主的后脑近景,女主回头看向依然停留在另一边的角落里的男主,原来前面的镜头只是女主的想象,她的欲望幻象,当然也是2044年的女主在净化时的记忆片段。
类似的处理还出现在2014年中男女主在沙发亲热的段落中。
这时镜头剪辑速度也十分配合两人间的强烈情绪变得更快,随后镜头保持近景侧拍二人。
然后在固定镜头中男主由左向右出画,下一秒给了一个2044年的女主回忆时身体发生反应的镜头,紧接着又给了女主嘴唇的特写。
下个镜头又回到沙发亲热的画面,而此时男邻居亲吻着女主的身体从右向左入画,女主睁开眼后发现眼前的男子不是男主后发出了惊恐的尖叫。
记忆混淆后的恐慌一下便袭来。
(3)“简单”的正反打在影片结尾处,男女主二人相见于1963酒吧,第一组正反打镜头先展现了两人间的距离感具有一定的观察意味。
随后男主走向女主距离拉近,镜头切为近景,两人开始对话和交流。
这时正反打镜头微妙起来了,一边是没有女主身影的男主的单人镜头,而另一边女主的镜头里则有部分男主的身体进入。
波尼洛通过内外正反打的使用精准刻画了此时二人对彼此间感情的态度,女主心里有男主,而男主心里已没有她的位置。
后续的女主的行为和镜头也能说明这点,女主在交谈完毕后邀请男主跳舞向前走了一步后她的身影才出现在了男主的画面之中,此时两人才得以共享一个画面。
3.色彩与符号的感知(1)色彩不同的色彩对应不同的心态与情绪,2044年男女主卧室的灯光颜色便说明了这点。
女主角房间里的红是爱和爱而不得的郁郁之色,而男主那沾了一丝红色的大面积蓝色,则表明其内心的主导情绪是偏理智的,感性的情绪只存有一小部分。
两人对情感、现在以及未来的态度显然不同。
(2)符号片中出现的鸽子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矛盾共同体的存在,它所指代的含义与其所在的空间和行动密切相关。
1910年中出现了一次,多只鸽子在女主人公的房内四处飞舞,然后其中一只落在了女主的背上,直接暗示了后续的死亡。
2014年中则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并未进屋而是落在走廊的栏杆上,根据片中巫师的话来说,当它停留在主人公居室的外部时是无威胁的圣灵象征;第二次是以血肉模糊的尸体形态出现在室外被女主踩到,明示死亡将至,但还有转机;第三次是出现在屋内女主的身后,意味着死亡;第四次以大特写镜头出现,观察着女主的死亡画面。
第三世出现了一次,在影片结尾的酒吧出现并飞走,两人间的爱情终是消逝而去。
奢华饰品也具有别样的意义,它一开始是1910年女主的衣着的华丽点缀,2014年时变成她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2044年是她回忆时所用的道具。
最后以历经了岁月洗礼,见证了社会巨变,目睹了女主身份的由上而下,自身却依然璀璨的时间信物显现。
四、社会表达1.科技发展的影响影片中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
消极层面,正如2044年的女主在面试时所说的那样,现在的法国出现了人类高失业率、工作作业高机械化率的情况。
显然作为典型的后人类的代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机械取代了人类成为国家运作的重要动力,而人类的地位和生存空间遭到了巨大的挤压与挑战。
积极层面则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人工智能,他们能够在人类空虚和无助之时给予人类帮助。
在片中以女黑人形象示人的人工智能在女主人公困惑时和她谈话,还会带她去俱乐部放松,甚至还会试图同女主人公做一次深入交流,这也说明人类和人工智能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从人造之物的设置上可以看出波尼洛对科技持严谨而客观的态度,他认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未来科技迅猛发展下会发生进一步的崩塌,人类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
但同时电影中也展示了人工智能会在人类日趋精神匮乏的时候给予人类的关心和照顾,并且还将人工智能的行为同男主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前者一直陪伴在女主身边,后者则选择净化同女主间的过去记忆,这么一看,似乎人工智能才更具本不可能存在于人造物身上的人性和感情。
可以看出身为人类科技结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影响的最终走向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类本身。
2.当代女性的困境女性在社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影片中2014年的女主的经历上有着较多的呈现,在这一世中女主褪去了百年前的高贵身份,变成了一位兼具豪宅看守人和模特双重身份的普通人,与之相应的女主在2014年里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随之增加。
首先,女主身为底层模特想要进军演艺界但面临着各种阻力,因为演员行业对女性颜会有要求,所以女主想要拿到入门券便需要整容,而整容费用对女主来说是不小的开销,而女主这种无奈的情况也代表着许多怀揣演员梦但受到相应行业规训的人的情况。
其次,女主从夜店离开后先是被男主跟踪,再到被男主窥视,最后被男主杀害的一系列遭遇,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独居女性受害的经过和过程。
独居女性的安全作为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影片中得到了直观的呈现。
再次,在《野兽》的现代时间线中出现了两个几乎一样的却意味深长的段落,女主被朋友放鸽子,而在酒吧只身一人的她试图想要加入坐在一旁喝酒的三个女人之中,但遭到她们的贬低和嘲讽。
这段除了是作为表现女主人公孤独的叙事情节外,还能延伸一下,那便是波尼洛想借此情节指出在当今呈蔓延态势下的女性主义思潮仍然面临着女性内部群体间还有许多矛盾,不够团结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当下女性主义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不过,身为男性导演波尼洛并没有过分和刻意地去表现这个问题从而制造某些争议的话题,反而是确实地从影片内容方面给予了女性困境一定程度的关注,从这点来讲属实难得。
五、后话波尼洛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实践的磨砺,在吸收和融汇了新的元素进入作品后,从创作的各个层面都看到其展现出的更为成熟与自信的姿态,不过最关键的是波尼洛依然保持着身为作者导演应具备的个性与活力。
非常期待他的下次回归。
最后,强烈推荐《野兽》
贝特朗·波尼洛资源和字幕:嗯嗯找片啊。
图片:部分源于豆瓣官方。
最后, 第一次写,能力有限,还请各位见谅。
glitch of the digital age
第一个故事闷,第二个故事也闷但惊悚感搭救,贯穿全片的第三个故事同样闷不过结局确实是神来之笔,但蕾雅在那里的表演有点让我失望,当然更大的问题是究竟怎样才能演好那个反应呢?65
影片真的挺没趣的,全靠蕾老师硬撑。
《野兽》法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又在玩概念吗?故事已经吸引不了观众了。两个半小时没了。
8.3 先不论故事的寓言属性是否俗套,难以想象波尼洛竟然迈出了如此坚决的一步,从前段随机复杂的爱情悲剧摇身一变成为一场深不可测的超长梦魇,属于LA暴力,色情与恐惧被一锅乱炖(甚至致敬gta5笑死),别指望我会尖叫。
#Venezia 805+一场跨越数世轮回的奇情虐恋,但本质上是一场发生于近未来的AI完全体成果演示。历史观悄然浸入梦境,在外力的强干扰下,男女之间,人类与AI之间,开启共同进化的进程。野兽汹涌,潜伏在各个时代社会氛围的情绪洪水中;但AI不是野兽,除非人类放它们入侵私密空间。在深入骨髓的潜意识惊悚感里,冲动引发的生存成功结局被强行扭转,野兽被驯服,劣等的DNA被剔除。人类真的学会了爱吗?空旷的巴黎街道上,佩戴面罩的人类与机器人并行,谁又是谁被驯服的野兽。最好的AI电影
【B+】三条线的表现风格可各自按图索骥寻找来源,即使进行了更复杂的结构交织,但依然被主题(多次重复的club)牢牢框订。波尼洛擅长的仍是高度概念化与抽象化(夜行盛宴/情迷恋战)而削弱人物和情节表现的电影。也再一次与林奇和卡拉克斯的方法产生了非向性(具体可触的情节情感)。因此在高瞻远瞩又包容各种电影形式的技巧展示中,现代线忍俊不禁的美式自恋是其最可贵的部分。
这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蕾老师牙缝好大。#HKIFF2024
近未来,AI进化到足以替代人类的地步,人类将失去诸多的能力,包括记忆、情感、波动。上辈子的姻缘,传统叙事被穿插在当代科幻的故事里,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被净化后的记忆还是记忆吗?爱情呢?人呢?感觉更像是在看艺术装置啊。
虽然是三段时空,但是可以看作一对恋人分分合合的一生,因各种原因的爱而不得是痛苦的,有些人选择认命,有些人选择苦苦支撑,氛围感特别好,音效惊悚堪比恐怖片,片尾字幕很有新意,彩蛋令人唏嘘啊
爱是永恒的话题,我们对它恐惧又期望,三生三世也要找寻你,可是你已经不复前世。
上帝啊求求你降下一道天雷劈死这些装神弄鬼的白男导演吧让你学大卫林奇不是让你搞视听大乱炖啊 //@ GFF24
8.0。繼《昏迷》之後,波尼洛的大衛林區模仿秀進入2.0階段,卻突然產生了絕妙的化學反應。他以自己對於跨媒介影像的熟練功力,在一段「爛俗」的「三生三世好姻緣」中剖析了女性的存在主義焦慮及其在不同歷史階段中各異的表現形態,以及作為對照面的男性incel群體演變史。
#BJIFF2024#第四场,我最近对讲这种情感的片子接受度好高啊(我他妈的蕾老师别美死我谢谢)
【BJIFF14-11】#野兽# 一个背德故事有什么不要做三生三世这么又俗气又复杂的设定?蕾娅·赛杜和乔治·麦凯都救不了,我不喜欢。古典感情线和人物逻辑勉强可以理解但故事真的很土。现代探索人的内心和存在了,但美化Incel真的无法接受。未来时空也没什么特别新鲜的东西,也就最后反转结局有意思。两个半小时真的很漫长,能刺激到感官的新鲜东西没有。有一些有意思的场景设定又做得很浅,结果就是元素特别多但冗杂。说像大卫·林奇,是因为最后一个场景摄影神似pink room吗?节奏不行,氛围也一般,林奇的长处是没有啊…
SIFF第5场。“所以爱会消失吗?”“会的,因为爱是野兽”。看到结尾的Gaspard泪目了。
#hkiff@ 英皇戏院ISQUARE 是虐恋也是纯爱。笔法挺精彩的,这方面挑不出毛病,大张大合,但多线程的叙事完全没有混乱,思路非常清晰,对鸽子、占卜师等贯穿首尾的意象的安排也非常好,浪漫与诡异的结合真的很好味。不过,虽说是有意进行两性情感观的对照,但是不是有点太刻板了。男主三世三人设个性分明,可以是谦谦绅士也可以是极端报社incel,女主倒是几乎没变。一个索取的本质上是对自我的肯定,一个索取的是温热的情爱。本以为会是杀死浪漫爱的走向,结果并不是这样。哪怕有kitty那样有求必应的ai伴侣,也依然难抑对真实存在的情感的渴求,跨越三世依旧不懈追寻。这样的主题到底是与我这种人的所思所想相悖。ps最后演职员表跳出来一个大大的二维码标着“scan me”哈哈哈哈哈笑死很幽默
没有能力可以不拍,这种剧情我推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香港国际电影节】这段经历一个多世纪、跨越三个不同时空的故事有繁多的意识流场景与林奇式的心理暗示幻觉。丰富的话题层出不穷,从绿幕拍摄到基因改造,再到人类记忆、负面情绪的抹除,均具有无比现实的启发性。这个无比宏大、科幻感十足,甚至充满哲学思考的野心格局,却在后半部分渐渐卷入比较滥俗的三世姻缘、轮回宿命里,有点让人提不起劲。按照爱情类型来看,波尼洛的同乡米歇尔·贡德里早在20年前就以《暖暖内含光》中类似的创意俘获不少观众的眼泪了……
呈现出来的不算好,但是概念可能不错。对二十年后的想象还是不能缺少蹦迪也挺搞笑的。蕾雅表演层次上已经神乎其神,文本限制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