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
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
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郑忠是有原型人物的,这个人叫池步洲。
池步洲出生于1908年, 福建闽清县人,是当时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
抗战爆发后,郑忠历经周折,带着家人转回国内。
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机密二股做破译日军密电码的工作。
郑忠抵达国统区后,迅速建立抗日情报部门“中国黑室”并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起到了重大作用。
不但在对日情报战中不落下风,还先后破译了包括"日军袭击珍珠港”、“山本五十六出行路线”等等重要目军电文,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郑忠战斗在抗日情报战第一线的同时,也彻底认清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这是一部无头无续的电影,却能让人一口气看完,它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观影习惯。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和母女两人的生存故事。
一个六年来一直神经紧绷、独守阵地的男人,一对妄图杀害这个男人霸占资源的母女,七个“巧合”闯入这片领地的暴徒(其实他们和男主无异),在翠绿的丛林里小心翼翼的展开谋划、算计和猎杀。
为了食物,母亲让女儿献上自己,而男人性交后不得不赶走自己喜欢的女人;女人需要想办法杀死自己喜欢的男人;最后女儿毒死自己的母亲,怀孕的女人要用烧红的铁丝插入子宫试图流产……这一切让人想起大饥荒年代。
本片将背景设置在末日世界的一片丛林里,疫情和战争笼罩的时代,这样的电影有种预言性。
此时食物和种子成为最抢手的硬通货,为了得到这两样东西,人们不择手段。
人和人之间彼此猜忌,一旦发现丝毫不对便先下手为强。
只有在经历背叛和流血甚至是以性命相见之后,人们才有可能建立互信。
本片用电影语言代替了角色台词,人物动机彰然其上,剧情张力蓄势待发,呈现出电影迥异于书籍、音乐、戏曲、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结尾的桥段让我想到《天下无贼》,怀着孕的女人期盼着孩子出生……
一部网剧,不晓得怎么那么多人口诛笔伐,既然知道是网剧,就应该知道网剧的整体制作水平,居然还有人罗列789条,就好比去一家小餐馆吃饭,要求这样要求那样,这不对那不对,这不是找错了地方吗?
客观的讲,这算一部比较有诚意的网剧,服装、道具、取景、战斗精彩程度都不错的,特别是取景,应该是去的风景区实地取景,这比大多数网剧的摄影棚取景强多了
【涉及剧透】【多图预警】最早是在某软件上看到了有关《幸存者1937》中“郑忠”这个人物的剪辑,当时就对这样一个成长式人物的塑造效果非常感兴趣。
后来发现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郑忠这个人物的塑造效果真的满分。
让人又惊又喜。
首先是他的衣着对应他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他一登场,就被手下披上了国军军装外套。
忍不住吐槽一下,这大衣在他身上就这段好看,再拉远景就显得不合身了。
直到在去往黑庄户和鸡鸣渠的交叉口两队发生冲突,郑忠出言不逊被人拿枪托狠狠地锤了一下,之后气急败坏脱衣服走人,这件衣服才从他身上下来。
再往后躲炮弹,被震掉帽子。
这个片段,孙队长执行戴处长的命令,不让郑忠落入敌军手中,准备杀死郑忠。
这段说辞我倒不觉什么意外,但是郑忠先是从震惊,到下一个镜头转头闭眼,一幅接受了的样子,闭眼等死,他这一连串的反应更让我吃惊。
细细品品他的心态,确实有些言已尽而意无穷。
再往后,郑忠河边救憨娃,中枪之后包扎脱掉外套。
到这里,代表他原有意志立场的东西基本上都掉没了,随着这些东西的掉落是小分队对郑忠做出的一次又一次的牺牲。
直到憨娃护送郑忠上船,给他披上了八路军的外套。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郑忠紧了紧那件外套。
但其实在我看来,郑忠的转变是在他拿起枪要自杀那里,他说冉征他们才是抗战胜利的希望。
不过没有自杀成功,被冉征拦下了。
当初看剪辑片段,只知道他举枪自杀。
看正片的时候没想到郑忠直接上了膛。
就在我想要如何收场的时候,郑忠开枪了。
哇,这个人物活了。
不过冉队长真是好脾气,我要是他我可能气到再捶他一顿。
郑忠一死,不仅北方和徐成的牺牲将毫无意义,而且前线将会有更多的人因情报领域的不发达而丧命。
关于郑忠的去留以及所有人的生死,这笔账其实很清楚。
郑忠不想再让小分队有人员伤亡,如果他自杀,最后活下来的只有这个已经并不再完整的小分队。
而如果郑忠安全转移且建立了中国黑室,凭借他的知识和能力,能活下来的人不止这个小分队。
就像最后在碉堡里冉征不愿郑忠留下时说的话一样,“但你要能活着出去,或许能救下千千万万抗日战士。
”
其次,比较具有闪光点的是郑忠这个人物的“成长”变化过程。
首先是前提。
小分队在应县帮助郑忠一行人突围成功的时候,两方缓缓走出来照面,郑忠大半时间都是垂着眼睛,偶尔看几眼冉征的时候眼神还怪怪的。
孙队长在他面前胡闹他也不加以制止。
在后面剧情中,小分队成员问郑忠为什么不相信小分队,郑忠的回答是“我怎么相信你们”和“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原来冉征之前提过的”撕毁协议“背后还有好几条人命,且都是出自郑忠之手。
“我怎么相信你们”这一句和应县照面时郑忠的表情,都埋着郑忠对小分队的“恐惧”,还可能有几分的心虚。
他们之间的纠葛,不仅是立场对立,还直接牵扯人命(“你为力行社破译我党电报,杀我同志,此仇不共戴天。
”),而郑忠这种恐惧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不信任。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郑忠对他杀赵新杰的一句说辞:“赵新杰是我黄埔同期好友,你以为他死的时候我就不心痛吗。
”——这是郑忠身上的一道裂缝,他感觉到痛,但是太阳能照进去。
再是郑忠意志的变化。
最初他与冉征争论必须要去鸡鸣渠的时候,他充满自信的对冉征说,“我相信党国不会放弃我的。
“
而在鸡鸣渠,并没有郑忠所说的没有放弃他的军队,那个命令中的接应他的军队。
但当郑忠听到了老人家对国军的评价后,临走时他却替他党说了一段。
是,这个人不就是你吗。
碉堡里你不肯走,说“我也是抗日战士,我不能丢下你们当逃兵。
”末了还鞠了个躬。
另外,关于到底是去黑庄户还是鸡鸣渠,这个分歧占很大一块剧情。
剧中争论双方有理有据且理由合理。
如果郑忠一昧坚持去鸡鸣渠的理由不具有强的说服性,那么这个人物的形象就无法立起来。
从不信任不配合,到冲上去冒死救憨娃,到想要自杀让冉征他们有机会突围,说“你们才是抗战胜利的希望”,再到碉堡里共同作战,以及最后关头带着拯救千千万万抗日战士的希望,在冉征等人用命换来的撤退时间中与憨娃离开,郑忠这一成长式人物渐渐被立起来。
其中离不开许多小细节。
比如孙队长死前非要听到冉征跟他保证“突围不成一定要杀了郑忠”才肯咽气,郑忠腿上挨了一枪摊在在后面土墙上默默流眼泪。
比如老人家给的玉米饼饼,他有点嫌弃,转手给了出去,结果又要了回来。
比如他离开时给老人家鞠躬。
比如他终于不再狼心狗肺,说了句谢谢。
(人家憨娃扶了你一路啊....)
等等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这部电影最最高光的莫过于最后两人的互相敬礼,那一刻真是眼泪止不住的流。
郑忠认识冉征,他这辈子都不会忘了冉征。
他们是挡在郑忠身前的铜墙,就因为他们看到了郑忠的重要性。
孙队长见突围无望要杀了郑忠,是冉征冲过去拦住,大喊“现在还没到绝望的时候”。
再恨再怨,说要带郑忠安全撤离的也是冉征。
最后灯底下站得挺直的,还是冉征。
年龄最小的憨娃,从头扶郑忠扶到尾,郑忠发烧他还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用湿布给他擦额头。
在敌军高密度的攻击扫射下直接趴到郑忠身上,用身体给他挡子弹。
与郑忠有杀亲之仇的金开庆,只身拿着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说郑忠欠他金开庆的命,不能丢在这儿。
最后大岗那段欲言又止,击碎了观影人的心。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啊。
他们是抗日胜利的希望。
[cp]#幸存者1937# 知道为啥这电影波澜不惊没啥反响吗?
开篇一场激烈的战斗,那叫一个惨烈,看那架势双方得死个几百人,结果结束之后镜头拉开,战场上躺在地上的群众演员估计不超过二十人。
还有,我军以逸待劳,且知道炸桥之后日军肯定炮火覆盖,更而且,战壕挖的很精致,准备充分,但是居然不挖避弹掩体。
你的任务是炸桥,炸桥之后还貌似很有经验的高喊敌人的炮火覆盖马上就来了啊,还是都挖好了战壕,居然就只能蹲在战壕里让炮弹一顿乱炸。
我这纸上谈兵没上过战场的都知道早在一战的时候,步兵战壕的下边都要掏一排小洞当做防轰炸避弹掩体。
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的山西,那时候就算最冷的黑龙江都不可能有如图的景象,为毛夜行军的时候一边下着雨,一边,树上冻成了冰挂?
真是能编啊,再写剧本还是找我吧。
[/cp]
幸存1937是一部很励志的电影希望有更多人去看到这部电影然后就是说电影里面有很多角色可以去细细品味一下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启发,电影以平型关大捷为背景,讲述了密码专家郑忠因对扭转战局起到关键作用被日军围剿追杀,为营救密码专家,八路军派出一支精锐小分队深入敌后,冲破日军的重重包围、经历九死一生,成功将郑忠护送至后方的故事。
电影中多次出现“救憨娃”的呐喊声,这是老兵对新兵蛋子全心全意的保护。
只有十六岁的新兵在战场上的表现还是个娃娃,电影刚开始憨娃在战斗中就抱着枪在战壕里瑟瑟发抖,多少无辜的青年被迫走向了战场,导演这种真实的刻画很接地气。
优秀的团队对待新人选择的是包容,爱护和帮助。
优秀的团队有着优秀的基因,这基因影响着队团成员不断成长涅槃。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在老战友们的鼓励下,经过战争洗礼的憨娃逐渐走向成熟,憨娃最终“蜕变”成了薛凯同志,凯旋的凯。
影片彻底摒弃了战争片惯用的宏大叙事策略。
没有气吞山河的将领形象,没有热血沸腾的冲锋场景,镜头始终紧贴着七个普通士兵染血的绑腿。
爆破扬起的尘土里,观众能清晰看见年轻士兵颤抖的睫毛,听见钢盔被流弹击中的刺耳鸣响。
这种近乎偏执的微观视角,消解了历史教科书里被符号化的战争记忆。
结尾处的记忆祭坛震撼人心。
没有纪念碑式的崇高渲染,幸存的士兵将染血的兵牌埋进长江边的芦苇荡。
镜头缓缓升起,浑浊的江水吞噬了所有个体的痕迹,却让整个民族的创伤记忆获得了永恒的重量。
在这个记忆重构比遗忘更艰难的时代,《幸存者1937》像一柄冰冷的手术刀,剖开了我们集体无意识中最敏感的神经结痂。
当片尾字幕浮现时,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或许正是历史创伤代际传递的明证。
这部充满痛感的影像备忘录提醒我们:真正的铭记,不是对伤口的反复撕扯,而是要在血色土壤里培育出拒绝重蹈覆辙的精神疫苗。
穿越硝烟,铭记生命的重量 观看《幸存者》,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拽进了那段满是战火与血泪的历史深渊,那些幸存者的回忆,化作一记记重锤,狠狠敲击着心灵。
影片以朴实无华的镜头,对准了战争的幸存者。
他们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带着战争留下的伤痛,蹒跚着走来。
有的人失去了至亲,在废墟中撕心裂肺的哭喊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有的人落下残疾,余生都要在身体的不便与心灵的创伤中挣扎。
他们的讲述,没有过多的渲染,却字字泣血,将战争的残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位老人回忆自己儿时躲避战火的经历。
他蜷缩在狭小的地窖里,听着外面枪炮声不断,恐惧如影随形。
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对死亡的临近,仅仅通过他平静的叙述,就足以让屏幕外的我感同身受。
还有一位幸存者,望着曾经的家园如今只剩一片荒芜,眼中满是迷茫与失落。
战争摧毁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房屋、财产,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幸存者的个人回忆,更是对战争的深刻控诉。
它让我们看到,战争带来的是无尽的破坏、死亡和伤痛,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文明的倒退。
那些幸存者,是战争的见证者,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
在和平年代观看《幸存者》,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它让我们时刻保持警醒,不要忘记历史的伤痛,不要让战争的悲剧再次上演。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时代,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安宁与幸福,却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幸存者》让我明白,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和平,积极传播和平理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战争的危害。
只有这样,才能告慰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才能让幸存者的痛苦不再重演。
背景:该片以平型关大捷为背景,讲述了密码专家郑忠因对扭转战局起到关键作用被日军围剿追杀,为营救密码专家,八路军派出一支精锐小分队深入敌后,冲破日军的重重包围、经历九死一生,成功将郑忠护送至后方的故事。
⭐剧情简介:抗战时期,冉征率领的115师独立团特别行动队被委派了一项重要的特殊任务,在敌人重重包围下营救出国民党密码专家郑忠。
小分队成员身怀绝技又真实可爱,爆破手金开庆油滑执拗,但却能在紧急关头舍身取义,机枪手高大岗勇猛直爽,时展现吃货本色,步兵徐成不光枪法精准,私下里尽显才艺斯文范儿,少年憨娃是个新兵蛋子,胆怯畏惧的他最后成长为勇挑重担的真战士。
⭐平型关战役: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
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
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郑忠:郑忠是有原型人物的,这个人叫池步洲。
池步洲出生于1908年, 福建闽清县人,是当时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
抗战爆发后,郑忠历经周折,带着家人转回国内。
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机密二股做破译日军密电码的工作。
郑忠抵达国统区后,迅速建立抗日情报部门“中国黑室”并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起到了重大作用。
不但在对日情报战中不落下风,还先后破译了包括"日军袭击珍珠港”、“山本五十六出行路线”等等重要目军电文,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郑忠战斗在抗日情报战第一线的同时,也彻底认清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还行,网大质量
就挺一般的 剧情好单薄
编剧导演,告诉我为什么最后要拿着手雷奔向鬼子,我投手雷不行吗?编剧导演,你能不能用点脑子拍电影?感觉很侮辱观众的智商!
这种题材是很容易得到观众共情的,可惜了。
现实多么的残酷,先辈们用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
抗日电视剧平均水平
全员在线,我指的不光是演技。
中规中矩,规模略小,毛病比无名川少点
主题是好的,应该致敬,但导演不行演员不行,一看就是小作坊的作品,比较拉胯
整体还是很不戳的,那时候的人,信仰真的是!
4星为题材打分。
听蜀黍讲解布战策略和各种武器,也挺好
很完整的故事,很有诚意,场面也很不错,值得一看
时间线跟历史不符,但拍摄水平和演技还是可以的
有点教育含义,说是根据事实改变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就当历史片看,如果是假的,那也正常,网大的水平已经快到上限了
严重偏离史实,严重偏离军事常识,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不建议观看。
头大不掉
虽然是个网大,至少是个诚意之作,虽然人物设置相当套路,但至少看到了成熟套路的片子思路,人民战争那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打出来的
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虽有瑕疵但诚意满满,小制作在神剧当道的当下已然不易,向先烈致敬,为电影点赞,期待更多真实这记录历史和英雄的作品
唉~抗日期间我军牺牲450多万军人,和3000多万平民。日军侵华人数最多200万,死亡54万说法不一。中国伪军数量超过210万,死亡130-150万人。很可笑吧伪军的数量超过了日军的数量,但这就是中国抗战。这场战争用惨烈来形容都远远不够。中国军人虽然不能以一敌百,甚至敌十,单挑都做不到,可是我们都先辈们他们有一个共同信念:中国不会亡。靠着这个信念他们就像战神一样,不惧死亡,像那星火可以燎原。我们无法替死去的战士去原谅任何一个参与了侵略的日本人包括那些日本国内提供后勤的人也不行,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是无辜的(本人观点怎么原子弹就炸了两,不多来两颗)在如今的和谐社会中,我们也不能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