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迷雾

The Mist,雾地异煞(港),史蒂芬金之迷雾惊魂(台),暮霭,Stephen King's The Mist

主演:托马斯·简,马西娅·盖伊·哈登,劳瑞·侯登,安德鲁·布劳尔,托比·琼斯,威廉姆·赛德勒,内森·甘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迷雾》剧照

迷雾 剧照 NO.1迷雾 剧照 NO.2迷雾 剧照 NO.3迷雾 剧照 NO.4迷雾 剧照 NO.5迷雾 剧照 NO.6迷雾 剧照 NO.13迷雾 剧照 NO.14迷雾 剧照 NO.15迷雾 剧照 NO.16迷雾 剧照 NO.17迷雾 剧照 NO.18迷雾 剧照 NO.19迷雾 剧照 NO.20

《迷雾》剧情介绍

迷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座风景秀美的小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瞬间淹没。雾中传来阵阵惨叫,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戴维和他的儿子与众多镇上的人被困在小镇超市里,等待雾的消散。浓雾并没有如期望的散开,而走进浓雾的人一去不返。浓雾逐渐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恐惧、惊慌、挣扎、悲伤、绝望……人们的精神濒临崩溃。如何才能活着走出迷雾?面对超市里几近癫狂的人们和超市外吞噬一切、不可知的迷雾,戴维紧紧搂着儿子,开始了艰难的求生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谁是谁的菜老男人变奏曲呼叫班德拉斯小鱼吃大鱼天真无邪的乐园只能是你未尽的对话13次驱魔神谕通天一兆游戏下半场东北迪斯科只要可爱即使是变态你也会喜欢我吧?军人机密东方卡萨布兰卡双鱼陨石劝导梅朵与月光双生灵探临时保姆小五当官飞翔吧!战机少女婚礼上我们讨厌的人请不要救我他的我叫津岛古墓夺宝无为大师第三季墨西哥太平间的九具尸体传宗接代

《迷雾》长篇影评

 1 ) 哈利路亚,哈利路耶和华

我得为《迷雾》说几句好话,毕竟Frank Darabont和Stephen King都是我喜欢的。

这俩人从前合作了《肖申克的救赎》,这下坏逼了,没法再联手了,再联手就得惊天地泣鬼神,开创电影史新纪元,否则就各找各妈谁也别见谁。

观众的意思是,你们从前拍了个小深刻,接着怎么也得来个大深刻才对味呀,你整个《迷雾》出来明摆着骗人嘛。

既然是为我喜欢的说话,我就要回击这帮心术不正的家伙:你妈逼,他们要是一步一步来,按常理出牌,还能是大编剧,大导演吗?

君不见王小波不光写《黄金时代》也写写情书,君也不见达芬奇不光画蒙娜丽莎也研究研究人体解剖,他们要是一根筋,跟自己死磕一辈子,就得一天比一天牛逼,到死那天正好爬到浪尖上,那估计没法活了。

怎么着,你想让高人都郁闷死?

经典就是经典,没法重复,可能也没法超越,因为这东西自己说了不算,无法掌控。

可话又说回来了,即使他们都干了点别的,不是照您想的那样,也都干得不错不是吗?

我就觉得《迷雾》不错,我非常喜欢。

它让我保持了两个小时的高度紧张,杀死了我好几亿的脑细胞,已属出色。

一般惊悚片我看一半早就笑场了。

什么你说演员不好?

那才说明编剧和导演牛逼呢。

好了,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就和电影关系不大了。

我要批斗一个人,人类科学告诉我们这个人从来没人见过,但是很多人却声称自己能看见他,他们还说自己得到了他的帮助。

我就是要讲他的坏话,全世界最大的慈善家耶和华先生,人们给他冠了个吓人的名字叫上帝。

你若是不想听、不愿听、不敢听,那就堵上耳朵,或者干脆干点别的去。

耶和华你好,托一个自称能与你取得联络的哥们儿打听到了你也经常上豆瓣,那我就在这儿弹劾你。

相信无所不能的你一定能看到。

电影《迷雾》看了吧?

你是影迷我知道。

那个臭婆娘,她说她是你的信徒,她对你的膜拜使她看起来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能量,她简直成了一个能够预言未来的女巫,在我看来,这个能量是你给的。

你给了她行恶的能量。

熟读你留给世人的箴言,努力和你靠近,似乎并不一定就掌握了真理与真相。

《迷雾》里,盲从的群众因为对死亡的惧怕而选择了相信女巫,以他们口中“圣洁”的方式生存下来,他们用别人的生命来祭祀,还企图把孩童的身体献给魔鬼。

你不是教他们爱人如己吗?

你的坏学生做错事了,怎么不惩罚他们?

你怎能眼看着罪行发生还作壁上观?

只有那一小部分不祈求你神力的人,他们努力为逃跑找寻找出路,镇守着心中的真理。

可是最终他们还是无法战胜恐惧,可是最终你还是不给求生者以希望,他们叫子弹取走自己的命,我们的主角撕心裂肺的哭着。

你会带他们升上天堂吗?

我想不会,他们应该在死前的一刻拨通你的手机,说他们一辈子都追随你才对。

初中时,每每走进学校旁的教堂,立刻有布道者拉着我的手说只有信了你,信了你那个降世为人的儿子,才会升入天堂。

世界终将毁灭,只有随你去,才能抵达那个永生长存的新天新地。

对不起,我不信。

我不信你这么势利,我不信你会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贿赂你的子民。

我不信。

如果布道者的话属实,那你真的还不如我。

我每周都会坐车去离学校不远的福利院,为他们带去衣物,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而我从来没告诉他们我的姓名,我不要回报,不要感激。

请问你,你这个人类的作者,普天之下,不都是你的子民吗?

自己的孩子还要区别对待?

你不是一个好家长。

在我眼里,《圣经》是最好的小说,因为它通篇都是在向我们诉说迷与悖论。

华仔啊,你派来的四十多位先知完成了这部小说,在它两千多年的发表历史中始终占据着畅销书的头名,你比JK•罗琳还要火,你比曹雪芹更有才情。

可是,你哪里知道,这部奇书成了世间最隐晦的读物,不同的解读化身为迥异的信仰。

而信仰的存在则让一切变得渺小,不足为虑,包括生命。

你健忘吗?

如果不,那你一定记得在1572年的巴黎,新教徒与天主教徒的那场惨烈的搏杀,大片的村落被人焚烧一光,2700人死在了同样誓死效忠于你的教徒之手,尸骨满地,鲜血成河。

而这样血腥的屠杀,在短短30年内,竟有八次之多。

信仰?

多少恶假汝之名以行!

你在哪呢?

看到自己的粉丝掐起架来有何观感呢?

当人们身处凶险,一次次的呼唤,my god,你又何曾出现?

平日你教人礼拜于你,千钧一发之时,你又懒得伸手。

别说你不知道,你说我们掉下一根头发你都了然。

承受大难的人们多么希望你与他们同在,当病情有了哪怕一丝丝好转,他们就念着你的好。

当死亡步步紧逼,他们也不会怪你,他们会觉得心不够诚,祷告不够多,你瞧多可爱。

而你是那样的不靠谱,也许你出现过,但我每天听到的看到的都是你不在场的证明。

大概你会说,人间悲剧无数,管也管不了那许多。

可你不正是所有悲剧的创造者吗?

既然是一个处处悲剧处处凶险的世界,你为什么要带我们来?

追求平等的路上,你教给我们说:天赋人权。

于是我们不顾一切的追求,不绝如缕。

可是你的每一句话似乎都能派生出截然相反的行动。

西藏,这个接近天空的地方,我猜你会看得真切一点。

兴起还是没落?

你暂时不给答案,你要让它先演一出闹剧。

它正在变得局促、不安,正在褪去神秘,正在变丑。

事情好像要闹到波澜壮阔才会收场。

达赖举着平等的旗子擦拭鲜血与罪行,丑事越来越多,罪恶越积越深。

他们大概是不信你的,于是你就不管了,你就去咖啡馆消费一杯摩卡。

我知道起初是我们错了,信息封闭给后来的暴行提供了温床,滋生出了错误的信仰。

我们会改的,要给我们时间,给我们时间消化文明好吗?

难道你非要看见有人倒在街头才算是赎罪吗?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你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你真像一个任性的孩子。

你还与世界约定了末日的期限,可是内心惶惶的我们却在那一天没有看见它的到来,这是你开的一个玩笑是吗?

你是在向我们炫耀说你也有幽默感的,是这样吗?

还是你的本来面目其实也是一个玩笑?

若你看见,请回豆邮。

草威脉搏:http://www.mtime.com/my/caowei/

 2 ) 文艺青年怎么能托付终身呢?

吐槽专用。

德拉邦特加斯蒂芬·金,水准过硬的导演和美国第一畅销小说家,是这部电影品质的保证,不带尿点的看下来,结尾也张弛有度,可是上网一看,为什么大家讨论的东西都如此苦大仇深,动辄哲学宗教人生,中国的观众们生活得可真是深刻而辛苦呀。

在我看来,各种离奇的生或者死,讲得就是一个文艺青年不能托付终身的教训。

文艺青年是谁?

华丽丽的男主是也,著名的画家,为好莱坞绘制海报,色艺双绝,从电影里这么多年龄段的女性滴溜溜地往他身上盯就可以看出这。

但就算如此,也掩盖不了男主这文艺青年“中看不中吃”,关键时刻靠不住的毛病,兹列如下:1、超级拖延症:老婆的话从不放在心上,老婆叫她去把画作拿到地下室,或者修修窗子,没放在心上,导致最后虫子从打破的窗子进去,使他的老婆惨死。

虽然电影没有特别交待,但是猜想他老婆也要叫他平时要处理好和邻居黑人的关系,关系恶化的结果就是超市里的有生力量瞬间流失,如果黑人能和男主联合起来,那情况会好得多。

2、嘴炮不留情:嘚比嘚比嘚嘚比一向是文艺青年的特征,满嘴看似深刻的实际无病呻吟的废话,男主比这还严重,他那小碎嘴一开,基本事情都会往坏的方向发展,说死仓库小年轻,逼死黑人律师,气死神婆,看起来大义凛然,实际上他带着情绪说的每一句话每次都让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每次看到他要张嘴,我就想,二师兄你tm就少说两句吧!

那张嘴和神婆堪称迷雾双炮。

3、化友为敌:和上一点相辅相成,没有领袖的命得了领袖的病,情商极低,从头到尾把人得罪了一完。

战线越缩越小,死路一条也是预料中事。

4、深度中二,怕担责任:提着灯笼赏蝗虫以为自己在动物园实际自己被傻逼地当园子里的动物了,飞进来的怪物身上着火死了还在不依不饶地打,一点战术意识也没有,在药店里拿了要还磨磨蹭蹭半天不走,不知道大家都拿你当领袖等着你发号施令吗?

从药店捡了半条命回来,就开始怂了,明确表示不想担责任。

5、自私自利:一开始的母亲去寻找孩子想要人帮忙他拒绝,如果是为了照顾他孩子还情有可原,但他真的照顾好他儿子了吗?

在超市从头到尾帮他照顾他儿子的人换了多少个?

从他跟他儿子说好拿了毛毯去去就来,结果在仓库呆半天就为了对修理工发嘴炮就可以看出他老婆平时没少拿大嘴巴子贴他——一碰到自己来劲的事儿就疯了,啥也不管,轻重缓急全不分,孩子交给他,能不出事吗?

对老婆又怎么样呢?

如果说开始不知道迷雾里有什么,不轻举妄动回家还情有可原,都知道迷雾里有怪兽了还他妈躲在超市里完全不管老婆的死活,假惺惺地对儿子说妈咪肯定会没事儿的。

为他老婆感到由衷的悲哀,最后开着吉普还假惺惺回家了一趟,得,这么些时候,你老婆就是钢铁侠也死了。

6、偏执成病,自以为是:照顾不好儿子就算了,最后还把儿子给杀了,这已经是一种病了,偏执造成的病。

或者有人会说他如果自杀了留儿子在世上被怪兽吃了更加痛苦——可这关他屁事儿,他儿子同意了吗?

没同意就给人瞎出主意,还是剥夺人的生命,这种行为实际比那个神婆更恶劣,因为同样是决定他人的命运,至少超市里的那些傻逼是同意了的,但男主这种不管人同意不同意就擅自决定他人生命的行为是更加邪恶的,而且还是在他自己装的特别正直特别正义凛然的情况之下。

综上所述,男主这枚凛冽的文艺青年除了用帅气的外型吸引各年龄段女性,并且大开嘴炮表示自己的正义之外,基本没干什么有用的事儿,几个关键场景男主的表现基本是零分,比如被众人要拿军人献祭的时候,比如神婆要围攻他们的时候,他拿着一个拖把的杆儿的可怜样子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特别是还极为中二地大吼一声:他妈的动动我试试,这不是逼着别人往他头上招呼吗?

为了反衬男主,电影中有一个人物恰好是男主的反面,男主有的优点他都没有,但是男主缺乏的东西,却恰恰都能在他的身上体现,不能不说是一个精彩的对比。

这个人就是超市店员——欧利。

如果说男主是高富帅兼社会精英,那欧利就是十足矮穷丑,这个演员选得也赶上特型了,一对灯泡眼,未老先秃,又矮又胖,三分像人倒是有七分像鬼。

他是没有社会地位的,超市的店长对他呼来喝去,分分钟要拉他清单;他是没有女人青睐的,在超市里,许许多多男男女女在眉来眼去,但没有女人看他一眼。

但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失败者,他技能最强,是州射击冠军(比男主强出五百倍),他最冷静,两枪准确射杀神婆,控制场面;他最懂得现实所需,就算没有领袖才能但至少不会化敌为友;他也是最积极向上的人,他才没有男主那么多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坚强地活下去。

他虽然又矮又丑,但是他有决断有责任感,而且拥有出众的技能,他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如果他没死和另外几个人一起在车上,肯定不会发生最后的惨剧。

但是为了剧情需要,他就算满身是优点,还是领便当了,听听他最后被怪兽抓走的悲鸣吧:卧槽你们另一个世界就他妈不看脸吗?

2014.8.17录入

 3 ) Mist or Stupid?

一直不喜欢愚蠢的大众行为方式。

在Mist里面,似乎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愚蠢。

当Ollie开出那一枪的时候,我在想,md,你早怎么不开枪啊。

当David开枪打死车里的三个人还有他的儿子的时候,我在想,md,你怎么不等等啊。

再绝望,也不能用这种方式结束。

最后,我心理很阴暗地想,导演肯定是一个反社会分子,把美国大众描绘的像一群白痴。

恩。

 4 ) 继续缅因州

人性,未知,恐惧,好奇,欲望,指责,怀疑,卑劣,信仰,友爱,豁达,怯懦,恐惧,怪物。。。。

这一切依然在继续,史蒂芬金跟弗兰克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关于我们自己,一个无法被确认和认知的自我,个体。

其实他们一直都在这么做。

再加上不按套路出牌。

怪物的设定都不错,要是我能都收了组团上大街溜达那该是一件多长脸的事儿。

结局很KUSO,ORZ!!

拥有一点儿耐心是多么重要啊,尤其是不要轻易的绝望。

最重要的是,别轻易去缅因州,不光是史蒂芬金的家乡,重点和注意事项请参阅美国恐怖地图指南,旅途愉快。

 5 ) 迷雾你在探究人性?你别忘了你是一部电影,你首先要符合人性!

导演完全没有驾驭这部电影,编剧也没有驾驭这部小说,不要搬出来斯蒂芬金也是编剧哦,来给这部电影加分,斯蒂芬他毕竟不是主编,而且他擅长的也不是编剧,电影和书完全是两种表达工具。

首先从人物对话中来看出他是一部垃圾电影吧。

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镜头一:男主和一群人在向黑人律师道明仓库里发生了一件触手杀人事件时,黑人半点都不相信,且非常生气的认为和男主一起进仓库的几个人在联合起来开他的玩笑。

然后男主不得不不停的说,重点来了。

I know you scared,我知道你吓坏了。

是的,当黑人的思维不像人类的时候男主不得不站出来向观众为他辩解,嗯,这个黑人不是神经病哦,他只是吓坏了哦。

那我们用正常人的思维来看应该是怎么一回事呢,当灾难发生时(是的黑人也知道灾难发生了,因为一个没有正常人思维的神经病母亲要求黑人陪他一起回家看风景,黑人没有出去)当灾难发生时黑人还会认为其他人在恶搞他?

想想也是醉了哟。

当我们人类有外部矛盾的时候竟然没有变的团结反而内部搞分裂,这不科学!

关于内外部矛盾,请回忆最近几年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全社会的反应!

嗯,这里的黑人大概就是雅安地震时轰动全网的鹿晗脑残粉事件。

我管迷雾外面是什么鬼,你们就是在害我!

镜头二:全部人都不相信男主说的话。

OK,在面对神秘的会死人的未知灾难的时候我们竟然都不相信男主说得触手怪,按照人类的思维来看,未知-会死人-触手怪,这是很符合逻辑思维的,但是这里的镜头是黑人呵呵一乐,OH,那是来自外星的触手怪喽。

冷酷男,一冷酷,OH,那些是狗屎。

另一个店员,OH,那些是从啤酒里出来的触手怪喽!

OH,shit!

就这么不符合人类思维,人类行为的剧情,有很多人竟然精精有味!

镜头三:神经病宗教女仓库几人谈论宗教女会蛊惑,有一个人提出质疑认为蛊惑会失败,人怎么可能相信那个神经病女。

(是的这个提出质疑的人其实就是观众你),然后其他人搬出理由来说服你-哟,然后真的蛊惑成功了!

而且蛊惑了除了跟着主角几个外的全部的人!

这不科学啊!

邪教往往是很少一部分人啊!

会杀人的邪教更是很少一部分人里的很少一部分人啊。

好吧一大票观众已经被洗脑了不会分析这些了,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 哇 这是一部描写人性的神作啊!

镜头四:......呐,好的电影从来不会给观众洗脑的。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洗了,从一开始进仓库里的几个人莫名其妙的就认为外面的人不会相信他们,嗯然后一个人(黑人)果然不相信他们,紧接着全部人都不相信他们,导演一点一点的把大部分观众给洗脑了,嗯,比起拍出精品的电影显然洗脑来的更容易。

类似人不像人,像导演编程好代码的人形机器,导演又想让观众把自己编译的程序当作人类,不得不给观众洗脑的情节还有很多 我就不多说了,接着来谈一谈,剧情里智商的硬伤。

镜头一:触手怪杀人时,不会去关门啊!

镜头三:仓库全体讨论别人不相信会有触手怪,既然他们已经知道别人不相信了(好吧正常人逻辑是别人会相信的毕竟面对的是未知杀人迷雾出现触手怪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那他们正常逻辑应该是直接拉过来其他人来看地上好大一只触手怪!

(正常走向应该是,跑出去和别人说别人都不相信---拉过来看触手。

OH,shit。

对了,导演洗脑的流程是先自己谈论别人不相信--接着一个人不相信---接着全体不相信,如果剪辑掉自己不相信的,观众会意识到黑人是个编译程序的!

)镜头四:黑人听一个人说外面有危险,一个漂亮的女人请求陪她出去,他都不敢出去,接着,黑人听到仓库里好几个人说外面有危险,卧槽他又自高奋勇的敢出去了!

剧情好棒!

oh!

shit,黑人是导演编译好的程序只有一个人皮我又忘了。

镜头五:出去取药的房间中!

你们这些人到底是吃了熊胆还是吃了鼠胆啊,神经不正常啊根本!

害怕就赶紧跑啊!

一直在里面作死。

OH,shit,好吧,宗教女神经下了预言,那个年轻的男人必须死。

我不行了。

这个电影我真的无法吐槽了。

你在回味最后一个镜头?

我真不懂最后一个镜头有什么好回味的。

我只知道最后一个镜头中最为正常的几个人也变得不正常了,正常人在那种情况下是不会自杀的。

如果那只大虫子爬在车子身上在一个一个的往外勾人,被勾到的人生不如死,去选择结束生命我还好理解一点。

OH,shit,这样的话就不够震撼了呀!

反正大导演我已经把一部分观众洗脑了,我才不管另一部分人觉不觉得正常,我只要这部分观众的脑子就好了呀!

你能看懂我写的吗?

我真的很不擅长写作啊。

你只要记住,这是一部垃圾电影就好了。

简单来说,表达人性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去表达的。

而这部电影,大概是建立在外星人身上来表达地球人的人性。

建立在神经病人身上来表达正常人人性的。

而导演为了让你觉得外星人是地球人,神经病人是正常人,不断给你施加暗示,给你洗脑,用的还不是精湛的电影技巧而是粗糙的语言暗示。

而片中人物的智商也是不断的因为剧情需要而突然变的小白。

OH,shit。

我放佛看到了起点中好多类似的情节。

另,没看过小说,我这里只评价电影。

一部好的小说不一定会改编成好的电影,,书和剧本是两种表达方式,剧本和电影是两种表达的方式,书---剧本---电影,再加上不同的人,嗯我的意思就是即便小说真的写的很好,也不影响这部电影真的很垃圾。

 6 ) 迷雾、史诗和创世记

关于这部电影涉及的宗教、信仰、人性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已经讨论得很多,也很有道理。

应该说,这部电影可以思考的东西很多,最后安排的戏剧性结局也同时给了大家一个开放性的结尾,导演并不想简单地说教或者给大家一个普世的真理,所以才引发了大家很多的讨论。

在这里也想补充一下我的看法。

被困在小镇超市里面的各色人群组成了一个独立也是被隔离了的社会群体,而面临危机时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反应,每个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角色被最集中地表现了出来。

如果淡化由于不同信仰所造成的不同选择之间的对与错,我更倾向于这部电影从本质上探讨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或者群体-在面对客观的不可知外部环境时的不同选择。

如果站得更高一点,这部挂着恐怖惊悚外衣的娱乐片很严肃地探讨了人类文明如何进化的主题。

迷雾是突然降临的,在把人类推到面临绝境的角落里时,自认为已经拥有相当文明程度的人类好像回到了以前的蛮荒时代,关于未来何去何从就好像文明发端时人类讨论地球是方还是圆,欧洲黑暗时期宗教裁判所迫害自由思想一样,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掩盖了的人类精神文明的虚弱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整个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看到了三类“人”:一类是律师和David代表的进步力量,比如理性、科学...尽管他们之间有剧烈的冲突,前者代表了法律,但他过分自大,觉得人类或他信仰的法律无所不能;而后者是艺术家(有没有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哪些人最早倡导的吗),也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力量。

但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坚信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

而Mrs. Comardy代表的却是相信不可知,把一切交给上帝,甚至反过来为了维护宗教来压迫其他人的类似宗教裁判所的消极甚至反动力量;还有一类就是广大的碌碌无为的跟随者。

但有意思的是,导演还另外安排了一些不同的个体:一个是那个一早出走的母亲,就像有些朋友所谈及的,她代表的就是人类的本能,是爱也好,还是护犊情深也好,她的选择完全基于人类或者母亲的本能;另外一个是去拿枪的摩托党(暂且这样称呼),他临出门时对Mrs. Comardy说,“ I believe in God too; I just don't think he is the bloodythristy asshole you make him out to be." 他代表的是信仰宗教但又相对理性的中间进步力量。

这2个人物的加入使得被围困在超市里的人类小社会的组成更有阶梯性,更加有血肉。

再谈一下David的结局。

就像哥白尼被宗教裁判所无情烧死一样,人类的先知们大多没有美好的结局。

他们走出去,或者是像伽利略倡导新的理论,反对蒙昧和盲从;或者是像麦哲伦探索新的陆地,反对闭关和保守。

因为他们进步,相对于愚昧的先知,他们始终是少数派,力量渺小,但却是人类探索文明和自身迷雾里面不可或缺的明灯。

当David悲怆地自问,“they are dead; for what?"的时候,其实电影本身早先已经给了答案:David看到妻子的遗体,问”let's see how far this fuels can take us to?", Amanda:“Maybe we can clear the mist"。

这个时候,电影的主题The Mist很明显地代表了外界环境的不可知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蒙昧和阻碍进步的黑暗保守力量。

而他们的出走就象征着人类进步的先驱力量,可也明显地带着宿命的悲剧性。

他们死在军队过来解救的前一刻,而且是死在David自己的手下,是不是导演在暗示我们进步力量的局限性,两面性还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导演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暗示的就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或许这样的说法有点灰暗,但当David他们开车经过超市门口,超市里面的人群目送他们离开的时候,作为先知先驱的力量,相信很多人已经相信他们才是促进人类发展的真正力量。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是Arrow project的科学家和军队。

他们是整个灾难的始作俑者,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恰恰是他们,代表的是科学,传统意义上说,他们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但他们打开了潘多拉之门,偷了上帝的苹果。

科学的发展到底要把人类文明引向何处去?

最近的Matrix、AI等电影都探讨了这个命题,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迷雾发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是好莱坞包装的人类社会内部发展和探索外部未知世界的史诗歌剧。

人类在超市里对抗异形生物的火把和电影里高调的Enigma似的音乐无不元素般地对应或象征了人类的历史。

很喜欢网站一位朋友说过的话,大意是“人类盲信自己,人类放弃自己,人类拯救自己,人类攻击自己,人类怀疑自己”,等等。

当然你尽可以忽略这些晦涩的对应符号,而去享受史蒂夫.金和弗兰克•达拉伯恩特带给我们的惊悚旅程!

 7 ) 如果故事发生在中国……

这是一部很深刻的电影,寓意深远,令人叹服,不过细节处理比较粗糙,有很多牵强造作之处,很多评论已经点出,我也不再重复。

我想抛开影片的宏大主题,从纯粹如何生存下去的角度考虑,把环境设在中国,设在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人们被困市场并认识到外部环境的残酷之后。

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状况是:首先,共产党员马上站出来,组成临时党委会作为领导机构。

和大家讲明形势,然后将所有人组织起来用集体的力量求生存。

具体可以先将所有人分成若干小组:青壮年男性组成防卫组、妇女组成后勤组,老人孩子组成支援组,个别身手敏捷者组成侦查组。

个别意志不坚定者,或有其他意见者,允许其自行离开。

其次,迅速排查超市周围防御漏洞,强化防御措施,并实施值班轮岗制度。

第三,清点超市所有食品、药品、工具、武器、燃料、电池等并进行集中管理。

确保水源稳定。

视情积蓄部分饮用水,预防断电后又断水。

实施食物配给制,计算出最长能够坚持的时间,便于决策时参考。

第四,制定、设计并集体讨论通过更加周详的防御方案。

每一步都想清楚,做好各种预案。

比如预先设计好某些薄弱防御环节被攻破后的处理预案。

一旦发生警报,如何周知大家。

如何构筑一个相对封闭的类似防空洞一样空间,让老人小孩及不参战人员临时躲藏。

第五,派遣两人一组侦查小队,摸清周边情况。

比如车辆分布,隔壁药店等其他设施情况。

出击要循序渐进,不贪大求全。

把最好的设备配给侦察组,比如头盔,照明灯,手枪等。

根据侦查情况,调整防御措施。

第六,在不断外出侦查的同时,加强内部教育管理。

一是通过发表演讲、集体唱歌等方式鼓舞大家的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是加强训练和演习。

学习如何熟练操作各类武器、刀斧、喷雾剂等。

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类情况,排检漏洞。

第七,粮食食物即将用完,周边临近建筑也无从补给的情况下,则要考虑脱困方案。

首先,可让侦查小队开车在更大范围进行侦查,争取与其他人取得联系,探索周边寻找新的避难所,比如更大规模的超市。

如果发现有类似超市或者坚固建筑,那么就可以派先遣组前布防,确认安全,建立初步据点。

然后再派一人返回老超市,商定落实上下车地点、顺序等细节,然后再派大部队集体搭车前往新的超市。

第八,相信在这样反复迁徙过程中,这群人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最终能以与其他更多人接上头。

中间可能有伤亡,但只要做了充分侦查和预案,想必可以避免全军覆没。

我啰啰嗦嗦写那么多,最想表达的意思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一是因为他有思想,会通过实践认识世界。

其次,人是社会性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能够通过分工协作,产生巨大的集体力量。

在巨大灾难面前,与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相比,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东方民族更容易生存下来。

个人价值需要尊重,而集体的力量更不能小觑。

 8 ) 个人觉得不错的电影

迷雾属于科幻恐怖片,连接异空间的大雾笼罩着小镇,异空间的生物开始捕猎人类,在恐惧下人的内心也开始变化,总体来说,情节还是比较紧凑,比较吸引人,但是有些血腥镜头还是让我觉得难受,不恐怖但吓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局很出乎人的意料,也让人纠结,人性中的选择或善恶有所讨论,往往陷入危险的人们总是被人性的弱点打败,会引起人们的反思,个人觉得还不错。

 9 ) 最珍贵的留给自己

【我们总是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自己】 詹姆斯•A•乔伊斯电影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在被讨论:意义是什么,魅力在哪里。

答案千奇百怪,电影长盛不衰。

似乎是蔡康永半真半假地这么说:喜欢电影的人希望看到的是不幸。

人世沧桑,我觉得一般而言幸福才是个个不同,反而不幸却是相同的一句话:为何偏偏选中我。

只要与我无关,管他洪水滔天。

这里的洪水,自然可以是早上听到气温报出三十七摄氏度感觉是那么凉爽,又或者看到空气污染指数报到一百以下竟然会热泪盈眶……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隔岸观火。

最近如果说什么最为热销,答案只能是口罩。

哪怕是在顾客寥寥的小店里,都会听到潮女欣喜地对同伴说:我的口罩终于发货了。

满城皆霾,举目皆雾,可是如果这是在二零零七年的美国某个小镇,你就会知道咳嗽,堵车真是多么不值一提。

《迷雾》这部改编自斯蒂芬金同名小说的电影长达一百二十六分钟,在哪怕是就一部电影而言都是如此冗长的时间里,在一家物资充沛的超市里各种人被禁锢,被封锁。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还是恐惧的老问题:我们究竟在恐惧什么?

电影前半部有这样一个镜头:窗外是白雾茫茫,超市里众人合力拉住一根绳索试图救回被怪物拖走的伙伴。

长绳绷紧,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力撕扯。

绳索的另一头究竟是什么呢?

是那最终也没有出现的怪兽,还是绳索这端所有人的恐惧:他们在拖一个海,一个所有人心中恐惧汇聚成的汪洋大海。

随着电影的深入,恐惧变得密集,也变得具体:那些如高楼般矗立的怪兽,那些从尸体上蜂拥而出的怪虫,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仇恨猜忌。

但这些却还不是最为恐惧的。

当电影的主人公(或者说不知不觉代入的我们)真正陷入绝望,试图用杀戮亲人并且饮弹自尽来了结这场噩梦的时候,他的子弹打光了。

他终于有勇气走入迷雾深处,终于不再恐惧任何吞噬的时候,他看见的却是缓缓而来的救兵。

最珍贵的东西在黎明之前被自己亲手摧毁,最珍贵的东西距离和自己一起走出生天已经是咫尺天涯。

心如万丈断崖坠落,片刻却已脚踏实地。

比绝望更绝望的是什么呢,是用希望告诉你这种绝望是多么徒劳无益。

时光荏苒,由于二零一二和千禧年一样不出意外地放了世界的鸽子:连世界末日都不值得相信了,还能相信什么。

近乎劫后余生的二零一三年井喷一样地出现了大量灾难片,而随着3D技术以及IMAX 3D技术的成熟,这种相对比较老旧的类型片题材更加重焕青春。

将近年末,两部灾难“巨片”纷至沓来:2013-09-30上映的《逃出生天》;2013-11-19上映的《地心引力》。

《逃出生天》算是国内比较罕见的消防题材:一座现代化的商厦里,大火毒雾;《地心引力》则是老树开花的航天题材:浩瀚无垠的太空里,两个人在战斗,然后,只剩下一个人战斗到底。

但有一点可谓人不分男女,地不分南北:恐惧之中,我们都似乎孤立无援;恐惧之中,似乎注定只有我一个人不能逃离苦海。

《逃出生天》里可谓众相纷呈:兄弟、夫妻、父子、母女、情侣……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为无辜的,每个人都希望能抢在别人之前逃出生天。

北京非典那年,据说几成空城;;核辐射那年,据说食盐可以用来防御,全国超市的食盐近乎售罄。

而最近的淘宝商铺,原先的库存应声上涨不说,十五天预定才能发货,卖家已经发货的也不过就是北京已经转到北京。

我们都只顾着逃离,我们只顾着弃所有人而去。

《地心引力》表面上恰恰相反,当仅存的伙伴也在关键的时刻也把生命的权利留给自己,撒手寰宇。

当自己在救生舱里脱去宇航服,如婴儿蜷曲休憩。

她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她真正孤独无助。

固然没人和她争先恐后,可是她却又能去向何方?

这时候,最珍贵的东西出现了,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牵绊。

不管是《逃出生天》里如神兵天降的广州消防大队,还是《地心引力》那些同行留下来的急救手册。

当我们觉得被遗弃甚至诅咒的时候,有个声音会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这一次,不是咫尺天涯,而是天涯共此时。

电影都会结束,我们看着别人的恐惧安然而去。

就如冬日的城市,雾霾已经散去,白云重返蓝天。

恐惧忽然而来,悄然而去。

下次我们又会记得什么,恐惧和电影都会长存,我们总是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自己,那样就会幸福,那样就会让那火,只在那彼岸:让他干瞪眼去吧,咫尺天涯。

 10 ) SOMETHING IN THE MIST

“SOMETHING IN THE MIST!!!

”这是一句裂肺嘶声的呐喊!!!

这是一声逃命四散的号角!!!

这是一曲到底绝望的赞歌!!!

最近几个月来,在茫茫BT资源中,下了这么多电影,寻寻觅觅,终于找到这样一部,让我爽了,让我怕了,让我震了,让我崩了!

THE MIST,迷雾,好名字。

科幻片惊悚片恐怖片变态片的片名就是应该这样干干脆脆。

THE ABYSS,THE TERMINATOR,THE MATRIX,THE PRESTIGE。

这回,是THE MIST。

恐怖大师史蒂芬·金的王牌粉丝代言人弗兰克·德拉邦特给我们奉献了一顿由虫子作开胃菜、怪兽当正餐、血浆为醇酒、断肢为餐后甜点的丰盛大餐,菜的名字叫“绝望”。

想从很多地方分析《迷雾》,可供我们琢磨的细节太多了——但是任何一个切入点都不如从结尾开始更讨巧,因为就是这个被誉为2007年最震撼的结尾,让我找回了看《七宗罪》、看《肖申克的救赎》、看《小岛惊魂》、看《魔道争锋》时的快感!

观察网上同志们的反应,讨论《迷雾》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这么个核心问题:这个TMD鸟结尾到底是啥意思?

当大卫在绝望中杀了包括自己爱子在内的四人,又茫然地看着一辆辆坦克张牙舞爪地开过,在那个如同我们祖国《大决战》似的结尾大远景中,在崩溃前的一秒,我和他问的就是同样一个终极问题:苍天啊,大地啊,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你到底想表达什么?

谁能回答我???

一个大门紧闭的密室,我们缺一把钥匙。

按理说,没有比这个更自打耳光的结局了。

这自然是一个被颠覆的英雄。

各种电影里被颠覆的英雄很多,我们通常也乐意看到英雄被蹂躏,但没有哪个反英雄的结局能像这个大卫的结局一样引起我们如此巨大的不爽感。

唯独这个英雄被嘲讽得那么彻底,而在他被嘲笑之前,我们都无比地相信和依靠他(在电影出色地烘托出绝望氛围的前提下,我们除了依靠大卫还能依靠谁?

),换而言之,我们连带着一起被嘲讽得那么不堪。

这就是我们不爽的真正原因:我们被无情地耍了。

为什么我们都没想到这个结局?

第一,大卫是主角嘛,有佛祖保佑的。

第二,在数次历险中,我们基本能够认同大卫的价值观、判断力和行为方式(虽然编导埋下了大卫另一面的伏笔,但只有第二次看才能察觉到编导的批判意图,这个后面谈),觉得他是唯一的又好又聪明的人,结局他不乐谁乐?

第三,就是我们想象力不够。

钥匙摸到了,密室太暗了,我们缺一束光。

《迷雾》主题讲的就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叫“绝望”。

有一次看BBC人体科学系列,说有个人类学家把人类的表情分为六大类:欢乐、愤怒、悲伤、恐惧、厌恶、惊讶。

绝望不在其中,所以绝望不是我们的常有情绪。

你真正绝望过吗?

我们虽然很熟悉“绝望”这个名词,但是对“绝望”的认识其实很浅薄。

什么是绝望?

终极的绝望的心理依据是啥?

看完《迷雾》,我苦苦思索而不得法,直到昨天鬼使神差地联想到另外一个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才对《迷雾》的结局豁然开朗!!!

这个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他容貌俊美但清心寡欲,被誉为革命家中的“道学先生”;他革命信念坚定,多年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成为孙最信赖的亲信之一;他曾作为同盟会的中坚分子,亲自赴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未成被捕,慷慨吟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被人誉为中国近代史最慷慨动人的囚歌;后来他在国民政府中地位极高,918事件后,他与示威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反对蒋介石的不作为,主张彻底的抗日救国……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汪精卫。

光来了,我们迷离的眼神才发现,摸错了钥匙。

《色,戒》后,社会对汪伪政府的关注又多起来,众说纷纭的史说中,有这样一种揣摩比较可信:汪精卫绝望了。

他不相信中国人能够有能力抵抗得住“实力悬殊”的日本鬼子,遂从主战派突然180度大变成为主和派。

只有“绝望”二字,可以解释这场英雄突然变成小丑的历史闹剧。

彻头彻尾的绝望,使得大家以为最不可能卖国的人,彻头彻尾地卖国了。

以这样的角度去看《迷雾》,就觉得大卫这个人真实得可怕!

这个诡异的结局也从看似逻辑不通变成极为理所当然。

影片前95%的时间内,他不仅从不放弃希望,还鼓励别人生存下去;不仅以慈悲之心关怀弱者,还以切实行动带头拯救他人。

注意了,就是这种“圣人”,越是言“不抛弃不放弃”,绝望后就越是放弃得彻彻底底干干脆脆!

仔细分析大卫贯穿全篇的诸多细节行为:他没有把画作拿进地下室;他答应妻子会回来的而食言;他答应不离开儿子也食言;他拒绝帮助第一个离开超市的母亲(她又恰恰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被救者);他一度痛打着火的怪鸟而置爱子呼唤于不顾;第一夜他带头拿应急灯照蝗虫(却吸引了更多的蝗虫来);当然最后,手刃4条人命……所谓人无完人,他既有自私的一面,又有盲目的一面,只是这些负面细节被冲谈在大量雷锋式的行为中,让我们不自觉地忽略着他的这些表现,而只顾将他想象为真正的救世主。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恰恰是他的盲目自信将他和他的追随者带至万劫不复的深渊,并不比那个宗教疯婆子高明多少。

他始终强撑着的信念,以看见高于吉普车数倍的超级巨型怪兽而告终,支离破碎,风中凌乱。

他那始终坚守的逻辑,这时就给了他同样错误的答案:放弃吧。

于是,他带头成了全篇唯一(注意,是唯一)主动放弃自己生的希望的人。

在那时,他值得同情,但不值得尊敬,他在放弃生的希望的同时,放弃了身为人的高贵,这时的他,比那个被触手抓住的孩子还不如,至少那孩子为了生存挣扎到底。

《迷雾》是一部不给人以一丝一毫安全感的电影,也是一部坚决不提供正确答案的电影。

里面的人,都按照“科学的理性”、“偏执的理性”、“爱的执着”、“宗教的狂热”四大行为模式指导着自己,给自己在无尽的迷雾中一丝安慰。

我们先是以为“爱的执着”是错的,我们以为开始那个妈妈走进迷雾必死无疑;我们接着以为“偏执的理性”是错的,我们以为黑人律师是咎由自取;我们特别以为“宗教的狂热”也是错的,我们以为那疯婆子死有余辜;我们始终以为“科学的理性”是真正正确的,我们甚至最后还以为用手枪自杀是很尊严、很体面、很崇高、很理智的死法……在精心布置的迷雾中,不仅剧中人,连我们局外人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判断。

迷失了,所以被耍了,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境界不高。

《迷雾》不负责提供答案。

斯蒂文·金或者德拉邦特根本不去想要告诉你你该站在哪条阵线可以确保你生存下去,他们只是告诉你,这就是现实。

现实啊现实!

我们何尝不是都迷失在自己的雾中。

除了惊世骇俗的结局,《迷雾》的整体节奏也可圈可点,入戏快,段落清晰,人物介绍干脆,情节发展迅速,音效配合到位,DV手持式、晃动、急推急拉的拍摄风格更是效果出众,还向《怪型》(海报)、《异型》(俘虏人体生殖和强酸体液)、《致命ID》(血手印)、《LOST》(受灾群众分裂群像)、《金刚》(触手和虫)、《极度深寒》(触手)等新老经典致敬,显示了德拉邦特扎实的功底和口味的偏好。

还有,我爱死那些恶心的虫子、触手和异兽了。

特别是触手,本片营造绝望的80%成效都可归功于它们,比《金刚》还恶心,非常好!!!

《迷雾》短评

我不喜欢,虽然说讲人性的

4分钟前
  • 剌谬
  • 较差

结局略无聊,蜘蛛真的太丑了。。

9分钟前
  • Wingsu
  • 还行

德拉邦特过去是相信人性的,《肖申克的救赎》和《绿里奇迹》其实最后都是人性的胜利,而《迷雾》则不是,它是人性的试炼场,但是没试出好的东西来,仿佛觉得人性比怪物更可怕,知道了希望来的太晚还不如绝望,不过我的观点依旧,在极端条件下对人性的总结没有意义,我们没必要对自己太过苛刻。

11分钟前
  • tangerine
  • 还行

片尾的反转剧情为了制造绝望而显得有点太过刻意,甚至会让人哑然失笑。

1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意思大家都懂,就是太刻意了,法官、神棍跟主线的对抗太直白,几乎立不住,结尾更是形神意散,观众被按照头教育说,这就是人性哪,如果非得上价值,最重要的是玩的真实藏的够深

13分钟前
  • 三脚喵
  • 还行

人类真可怕

18分钟前
  • such
  • 还行

结局棒。&半个卡司就是半个walking dead剧组嘛。

19分钟前
  • bing。
  • 推荐

结局令人绝望。

23分钟前
  • 豆瓣松鼠
  • 还行

还好……

28分钟前
  • vaniris
  • 还行

邪教啊....

29分钟前
  • madaoooo
  • 还行

很不错的片子,制作创意剧本都很好,值四星!可惜结局那脑坏男人枪杀儿子太没道理了, 没到绝望的亲情是不可能这样的,牵强了些,扣一星!

30分钟前
  • 别说多情好
  • 还行

我们四个一起看的,我喜欢那个气氛更胜于这个片。前半部分可不可以不要太像哥斯拉神马的怪物片?

31分钟前
  • 夏夏夏夏夏夏夏
  • 推荐

结局很完美

36分钟前
  • XX亮
  • 力荐

恐恐

37分钟前
  • 飘來飘走的甜蜜
  • 较差

垃圾

39分钟前
  • Vlasta
  • 很差

结尾真是神来之笔

4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人性的考验。不圆满的结局。

4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烂片

47分钟前
  • 飞机头
  • 较差

有些Over act了 结尾也不喜欢

49分钟前
  • 能嘛
  • 还行

我笑了,还没有北京的霾大

51分钟前
  • 老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