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情节太低智了吧。
在沙漠无人区边缘发现白骨,胸口插着刺刀,居然所有人看不出死因?
然后由女主说此人由于饥饿,先后砍下自己的胳膊、小腿吃掉,然后实在没处砍了,就自杀了!
WTF?
女主可是一心想拿诺贝尔奖的科研人员啊。
一行人在沙漠里(不是无人区)发现尸体,居然不报警,直接拔掉尸体胸口插的刺刀然后就埋掉了?
在无人区开车,电台收到一曲德国歌曲,一车人居然试图循着电台歌声找到歌声信号发射处!
导演编剧,是收音机收到的电台信号,不是外部传来的物理声波好不?!
你在陌生城市听着收音机就能找到广播电台?
牛!
听到德文歌曲和进入德国潜艇,女主居然会德文,其实也没啥稀奇的,女主就轻描淡写了一句:我选修过德语......大姐,选修德语,编剧你能不能写成女主曾经在德国留过学行不?
而且女主居然连那首二战时期的德语歌都会唱.......好吧,也许是世界名曲吧。
见到陨石,男科学家也是轻描淡写了一句:我选修过XX学......我去,真巧。
科学家在潜艇内,在只有一把小钢锯的情况下,就把陨石锯成两半做科研分析了,并且真分析出结果了!
这能力,诺贝尔奖对你来说都是小学课程吧。
中间剧情无数槽点,真是尴尬,懒得打字了。
最后,男主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独自步行走到了无人区的边缘,正巧遇到了沙尘暴,自杀了.........啊啊啊啊啊!
厉害!
我不知道6.8分是怎么来的。
是要赶超恐怖游轮吗?
抛开剧组经费、演员表演,此剧我认为5.5分应该比较合适。
扣分项主要是一些常识、行为逻辑和一些无脑台词。
剧组没有钱不是问题,此类电影不需要过多的室外场景和特效,完全大部分可以在室内拍摄。
看看《彗星来的那一夜》是怎样控制成本的,靠着缜密的剧本,一样可以创作高分佳作。
希望网大再接再厉。
提到罗布泊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就不由自主的会想到彭加木教授和双鱼玉佩。
1980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彭加木教授,在罗布泊科学考察时不幸失踪,后经国家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搜寻无果,这也成为了一个影响力很大的悬案。
其后有关所谓“双鱼玉佩”的传言也是传乎其神,传说中这个“双鱼玉佩”具有复制生命体的功能,也就是针对这个“双鱼玉佩”,一部名为《双鱼陨石》的网大英勇上线。
这部小成本的网大没有明星阵容,没有特效场面,之所以敢于触碰这个敏感的题材,仰仗的是内容为王。
为了避免争议,影片把故事发生地定义为罗骨泊,片中参与科研的四位成员杨教授、赵青、王得志和陈甘泉一行四人本来在罗骨泊的科研工作还算顺利,不料在返程的路上遇到了沙尘暴。
沙尘暴过后他们发现了一艘二战时期的潜艇,在潜艇中他们又发现了神秘的陨石,也就是如片名所说的“双鱼陨石”。
这个双鱼陨石算是与前面说到的双鱼玉佩遥相呼应,四人发现双鱼陨石具有奇妙的力量,可以生命体,并且还可以开启不同的时空。
然而面对这块神奇的陨石四个人却各有盘算,杨教授一心为公想着上交国家做科研用,赵青想着借助陨石的神奇力量扬名立万,陈甘泉想着赚大钱,王得志则想着赶快回家陪儿子过生日。
都说无欲则刚,影片剧情的推进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最终也只有王德志走出了罗骨泊,虽然也搞不清楚他到底被复制了多少次,而且还从1999年穿越到了2019年后,依旧保持了1999年的面容。
这时候影片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爱上去了,也正是靠着这份父爱,王得志才最终坚持了下来。
所以抛开那些科幻的元素,人类之间的亲情和爱才是影片要表达的核心所在,归根结底整部影片的故事构思还是对于人性的考量。
【END】
S军和黑Z先S个妈碍于成本和小制作,在不少方面确实有瑕疵比如科考队4人裸装备就敢上罗布泊,潜艇怎么传送的和后面双鱼陨石的功能好像并没有解释的很清楚,布景道具较粗糙(枪的扳机我是真的.....),情节转换略有突兀等等。
当然,剧情中还是有很多梗,算不算抄我说不好,对于很多老梗也不太清楚。
但就这个剧情,至少是完整的(除了时间线这个要素的解释不是很完整,只是一句台词就带过了)。
对于人性的表现虽然有的地方有些突兀,但至少随着剧情推进慢慢刻画得也比较圆满。
作为这个成本的国产电影,我觉得应该有所鼓励,至少看得出编剧导演用了脑子,没把观众当睿智。
你信不信这要是美国拍、日本、韩国拍的,起码7.5以上?
有批评是好事,确实觉得不好见到一些低分也正常,毕竟众口难调。
但我就看不懂某些评价,评语基本都是表扬,然后给个2颗星???
比如: 网大里面,算不错了,终于有个像样的故事 (2星), 演技虽然太勉强,但剧本还可以,喜欢类似这种剧情,做的精致一些更好 (2星), 故事蛮新奇。
没别的评价了 (2星)我™
怎么,国产电影不配?
双鱼玉佩第一次出现于公众视野是2009年6月份天涯论坛一篇讨论文,《中国有没有调查异事件的官方机构?
》此题目引起诸多网友一言一语的众多讨论,有听说有传闻,也有纯粹与人争辩或点评他人发文的内容,但此时一个ID为“大雪压心”的网友对他楼上的网友说了一句:“ 你要是讲到和双鱼玉佩有关的事,我就掐死你”。
此无来由的一句名词引起众多网友好奇追问许久,但此后大雪压心再无发言。
直到隔年2010年3月21日,天涯论坛上网友ID“吾欲往西行”发布一个名为《双鱼玉佩事件》的讨论串将此事与彭加木及军方开始连结在一起成为一言之凿凿的故事。
wiki 雙魚玉佩傳說双鱼玉佩是所有混过天涯的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灵异故事。
最近国产网络电影出了一部电影,《双鱼陨石》。
时长100分钟,拍得非常劣质,如果不是双鱼这个ip,完全不值一看。
全片汇集了非常多元素,让人时而想起天下霸唱,时而想起法斯宾德,时而又像恐怖游轮,最后还带了一嘴少年派。
就好像编剧不会自己写故事,只好东拉西凑了一个草台本子出来。
我从他们那艘德国潜艇发现热咖啡的时候就在等一个解释,为什么二战时的潜艇会出现在罗布泊,为什么潜艇里的咖啡还热着。
没想到知道全剧终都没说明,就好像这杯热咖啡的存在毫无意义一样。
全片唯一让我觉得惊讶的是男主王得志最后说的那个故事,他是活下来的方式。
而哪怕是这个桥段,也和少年派里的老虎的生存之道颇有相似。
导演试图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用一堆山寨版的演员和山寨版的情节,拍出一部让人能留下一些印象的片子,这他是做到了。
优点当然也不少,最大的优点应该是导演给王得志2019年的出现做了足够的铺垫。
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弹尽粮绝的时候你还有一把枪,你能做的也许只能是杀了自己。
而王得志,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为了给儿子过生日接了去沙漠做司机的活,他不想发大财,也不想探究科学,更不想什么诺贝尔,他只是想要活下去,回去给儿子过生日。
在这之前的所有剧情,包括同伴的死亡,好像都只是为了给观众铺垫这个双鱼陨石的作用,为最后王得志的生存给出合理性解释。
探险的最后一段,王得志一个人拿着可以复制自己的双鱼陨石,在沙漠求生。
这就来到了本剧最大的讨论点:如果你能得到全世界,但是要不断杀死另一个自己,你会怎么选?
杨教授死了,他为科学研究而复制出了自己,因为无法共存只能湮灭。
陈甘泉死了,他为夺宝吞下了陨石,于是复制出了无数个自己,和赵青争夺陨石,最终随着德国潜艇和莉莉玛莲一起沉入了沙漠底。
赵青死了,她为了用陨石换诺贝尔奖,也不小心复制了自己。
而王得志活下来了。
我猜可能编剧想表达出这样的世界观:如果你是为了自己的贪念而拥有宝藏,那你注定要为宝藏而亡;如果你是为了别人,那你可以活下去。
王得志从来就不想得到双鱼陨石,只是为了活着走出沙漠,所以他做到了。
他不断的复制出自己,然后自杀。
活下来的那个靠着不断的复制出来的半瓶水和半包干脆面,走出了沙漠。
电影开始的时候他们曾经遇到一个没有腿的骷髅,聊起过一个传说,迷失在沙漠里的人,最后没有吃的,会砍掉自己的小腿做食物。
我起初看到的时候嘲笑编剧的逻辑漏洞,谁砍掉自己的腿还能活下去?
看到最后细思极恐,也许,王得志能走出沙漠,食物不仅仅是干脆面。
from 基地看戏
从一条红围巾和一首情诗说起,彭加木在罗布泊沙漠失踪后,他的妻子给他写了一首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电影《双鱼陨石》中的杨成铭教授的原型是彭加木教授,他一直围着这条葡萄紫的围巾显然不是男士的,应该是他在出发前夫人给他的。
▼
关于彭加木教授神秘消失的传说有五六个传说和版本,民间比较流行的是“双鱼玉佩”的版本。
导演选取了这个非常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又隐藏着另一条线索。
关于这条线索,可以参考2019年上映的另一部科幻电影,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星际探索》。
一部很乏味的电影,但有一个很残酷的故事。
在太空科考项目中,“利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离地球太远,宇航人员难以承受离地球太远的孤独想呼叫救援,而科考负责人坚持人类为了科学就应该牺牲,他拔断了太空舱内救援设备,也断掉了企图“叛逃”的宇航员的生命补给。
这部有点类似文艺片的科幻电影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到底该不该用人类命运这么大的命题,去决定个人的生死?
”▼
电影中的杨教授为了科研完全舍身忘己,他坚持一定要往东走,使得大家偏离了返回的路线。
而当时的彭加木教授在科考队伍中也是非常执着,有一种说法是他太过固执,威胁到了其他成员的生命,所以才遭遇不测。
这条线索由于证据不足,所以电影表现得较为隐晦,但引用了当时引起重大争议的一张纸条:“我往东去找水井”,争议的焦点是日期被涂改过。
▼
在电影中是商人陈甘源错手杀了杨教授后伪造的纸条,不管真假,这七个字本身就有一种终极宿命感。
往东走就一定有水源,因为我们的东面是大海。
这正是他的悲哀,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看不到眼前的一切了。
作为科考队的负责人,他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对危险的觉察都是迟钝的,他们遇到第一次沙尘暴时,他是最后一个反应过来的。
他一方面十分令人尊敬,没有这样一往无前的专注精神,无法取得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无穷无尽的理论研究,让他失去了感知大自然的能力。
他自己跟自己对了一句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那一段确实很感人,可我还是觉得人比科学更重要。
▼
苏轼有一句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个长期远离大自然的人,大自然也会远离他。
通俗地说,就是不接地气。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中引入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叫罗辑。
罗辑这个名字很有文化,其实在通俗的成功意义上是一个混得非常不好的人,但他非常单纯、接地气,以致于他的草根智慧为外星人所忌惮。
我把那些看不去不怎么耀眼,其实却很接地气的人称为“三体人”。
导演丁小洋显然也是看过《三体》的人,主角王得志,其实一点都不得志。
1994年还曾被评为劳模的维修工人,在1996年就突然下岗了。
从剧情来看,他在沙漠中把车修好,说明他的修理技术是过硬的,为人也善良老实。
在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他这样的人,保不住自己的工作,也保不住自己的家庭。
他很简单,他只想守着儿子好好过日子,有干脆面、有水就能活得很好。
他胆小、没有远见、没有理想,屡次被其他三人投来鄙视的眼神。
当大家都在为发现了二战中的潜艇而兴奋的时候,他毫不合群地找修车工具,被鄙视了。
▼
当陈甘源和赵青在畅想着“首富梦”和“诺贝尔奖”的时候,他没有附和,而是腼腆地说,就想回去跟我儿子过生日。
▼
赵青曾经鄙视他说:“对不起我高估你智商了”,他带着一种平淡的幽默说:“没事儿!
”▼
这部电影的制作预算我猜只有几万块钱,那沙尘暴丑得呀,比86版的《西游记》还粗糙。
这哪里像沙尘暴啊,明明就是羊毛。
▼
并不一定钱少就不能办事,导演在台词上还是下了工夫的。
尤其是王得志的台词,符合人物身份的朴实;符合故事情节的流畅;暗含着智慧和人物命运,如果《流浪地球》的台词也能做到这么精到就好了。
从这个层面上看,导演差钱也是一件好事,让他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好,而不是一味地跟好莱坞拼制作。
“以后这种关于人类命运的事少找我!
”从某种角度来说,陈甘源是商人,他是为了拿到陨石赚钱;赵青是学术投资人,她把教授、相机、陨石看得比生命还重,只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诺贝尔奖;杨教授的境界看上去高很多,他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为科学作贡献,但这种需要人陪葬的贡献,到底是不是科学?
▼
“你咋还没整明白呢?
”杨教授、赵青、陈甘源想了半天都不明白的事情,在王得志看来一句话就说明白了。
研究方法是一把双刃剑,有时能帮人理顺思路,有时也让人绕不出来。
▼
对于一个生命体,杨教授想都没想,就决定解剖它。
王得志用一句大白话问杨教授:“你解剖它,它难道不反抗吗?
”只有王得志一个人关心这是个生命,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
▼
生命指引着沙漠里的方向,生命也是最能考验人性的。
陨石发出的绿光,映照着杨教授、陈甘源、赵青三人的贪婪,陈甘源和赵青的贪婪很明显,杨教授对知识的贪婪也是贪婪。
▼
杨教授最不关注生命,所以他是第一个消失的人,好在他乐得其所。
▼
每一个复制体都是另一个自我,陈甘源的复制体最多,也是最分裂的。
他没有办法面对自己,对自己下手也是最狠的。
他最后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知道自己想要钱。
▼
赵青在篝火中唱的那首著名的二战歌曲《莉莉玛莲》时,就已经暗示她身体里一个是莉莉,一个是玛莲。
导演用了红绿两种颜色表达两种性格,一个坚定,一个柔弱。
最后自己熬死了自己。
▼
平民善良,富人麻木不仁,知识分子虚伪。
这种人物塑造方式好像是我们中国文学、戏剧、电影的一种不成文的传统,我不太欣赏这种传统,但形成这种意识形态,有其一定历史根源。
意识形态一下子也说不清楚,剧中最说不清楚的仍然是杨教授那个问题:“人怎么能证明我就是我呢?
”▼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这几个哲学问题是我第二次写文章来讨论了,今天比上次好像多了一点感悟。
倒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看凯文·凯利的《失控》获得的启发。
原文我就不抄了,我,不是一个固定概念,而是一个聚合概念。
用个例子来说明,风、云、海洋、地形等多种因素聚集了一场暴雨,谁能说得清楚这场暴雨从哪里来?
气压差、水分子、尘埃......同样,一粥一饭,一水一土,一花一草,日积月累,积天地精华才形成的一个你,你怎么说得清楚你从哪里来?
显而易见,却说不清楚的事情,为什么要去问这么愚蠢的问题?
电影中有个镜头我很喜欢,就是三个喝酒、唱歌的镜头。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借用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神话,把酒和火放在了一起。
酒能让人失去控制,变得感性和真实,让人类能短暂地真诚和美好。
酒醒后又恢复了理性和控制,因为我们是猎人的后代。
▼
虽说制作粗糙,可是导演运用大量的对称构图,让电影主题的表达更加充分。
影片开头的对称是一车人面对的未知。
▼影片结尾的对称,是王得志对自己的一种回归。
生命有很多分裂的状态,有时不得不分裂,他的分裂来得更加渺小,也更加悲壮,只为了多半瓶水,多一袋干脆面,可以坚持走出沙漠与儿子团聚。
当他找不到他的儿子了,他只能去找回他自己。
▼
好啦,就到这里。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有个很大的尴尬,电影必须要聚集很多人。
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这六门艺术可以一个人慢慢完成,大不了省吃俭用,只要坚持就能完成。
电影不行,它必须要跟金钱挂钩,电影的好坏跟投资人和观众的支付能力关系太大了。
再次吐槽电影中的沙尘暴!
“他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这个我们管不了,但我知道谁能管”《双鱼陨石》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尽管在一些方面制作粗糙,没有卖钱的明星大腕,没有经验丰富的制作班底,没有铺天盖地的宣发营销,最重要的是没有钱。
除了几个主角之外,其他演员演技略显僵硬,最令人诟病的还是片中不足五毛的沙尘暴特效。
但是,瑕不掩瑜,好的故事能够化解上述的尴尬,让观众全身心得投入到剧情之中。
大的故事是观众眼中的故事,养生馆小老板王唯被“空降”一个“爹”(王得志),这个爹和20年前失踪的爹的长相经历都一模一样,然而容颜并未老去。
小的故事是空降爹王得志讲述的四个人去罗骨泊科考发现“双鱼陨石”的故事。
当然小的故事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小的故事套在了大的故事之中,两个时空交叉剪辑最终汇聚在这个小养生馆的客厅。
在影片的前三十分钟,观众们已经接收到了每个人物的信息,四个人物也基本都立得住脚。
为了陪女友为了矿的工厂老板的儿子陈甘泉,一心想做科研的杨教授,充满冒险精神的女孩赵青,和兢兢业业开车的王得志。
在这里,影片的基调还算轻松,虽然一无所获,但是他们的补给似乎还足够,可以往西走出无人区。
一首断断续续的歌触发了赵青的冒险情节,遇上沙尘暴,车子抛锚,关键节点出现。
在沙漠中出现潜艇,这事就开始离谱了。
温热的咖啡,正在工作的留声机,这艘上世纪服役的潜艇里的时间似乎被冻结了,而原因,就是一块神秘的陨石。
在这里,每个人的欲望初漏端倪。
王得志的愿望最朴素,他要进潜艇找修车工具,他要出去;陈甘泉发现的陨石,他想要据为己有牟利;赵青对于陨石目前还是惊喜的,想要研究;杨教授一心一意想要为国家做贡献,表示要先研究陨石。
陨石能复制人这一神秘现象是在杨教授研究陨石的第二天早起发现的。
两个教授中的其中一个被陈甘泉杀害,陈甘泉摸了陨石之后的复制体非常暴力,以至于二人刀枪相对只留下了一人。
四人围坐在这两具尸体边上决定再复制一个人用以研究“复制”的特性。
这里有一个很戳人的设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是对科研人员的致敬,还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当大家都紧张等待复制体出现时,导演将观众视角引到了沙漠的另一处,当我们都觉得沙漠伸出的手是杨教授复制体时,他却是误陷流沙的陈甘泉。
一出调虎离山,回到基地的三人看到了两个杨教授。
为什么说复制欲望呢?
复制陈甘泉,是两个人互相搏杀,而复制杨教授,是出现了两位求知若渴的科研学家。
后续的剧情不再赘述,双鱼陨石复制出来的两个人只有一个人能活下去,不互相残杀只能共同赴死。
杨教授戏份落幕并留下血书希望三人不要拿走双鱼陨石。
昨晚的篝火是剩下三人把欲望赤裸剖白的交代,陈甘泉要财,赵青要名,王得志要回家陪王唯过生日。
陈甘泉为财触碰陨石,两个陈甘泉互相搏杀,陈甘泉误吞陨石碎片,欲望不仅被复制还无限趋于膨胀,然而贪念带来的永生不过是共沉沦。
赵青拿机关枪扫射无穷尽的金钱欲望时,留声机又传来《莉莉玛莲》的轻快音乐,此刻构成的声画对立关系异常耐人寻味。
解决掉“永生”的陈甘泉,出于对“名”的渴求,赵青也触碰陨石被复制了。
不同的是,赵青完全是灯枯油尽耗死的。
王德安过不去心里的坎,他做不到杀死一个活生生的人。
于是,小故事的画上了第一个句号。
当120警笛响起的时候,我以为会是国产悬疑电影标准结局。
还好,故事不会草草收场,双鱼陨石无疑也复制了王德安的欲望,那就是回家给王唯过生日,王德安无法杀害他人,不管是之前的赵青,还是坐在他对面的自己。
《双鱼陨石》用科幻悬疑讲述了一个相关人性的故事,最后落脚点落在了亲情上。
王德安对王唯的爱早有伏笔,凭借儿子的喜好,他可以认出组装过模型的潜艇,两人吃的干脆面外包装一模一样且食用方式一致。
但是王德安离开王唯在罗骨泊的二十天,是王唯没有父亲野蛮生长的二十年,时空早已错位,王德安能够留下的,只有一叠老照片和充满危险气息的双鱼陨石。
不知道为什么公主六特别喜欢播这部电影,甚至当初也是因为在酒店休息时,无意公主六看到这部剧电影。
当时就感觉片子略显粗躁,能看出大概率是因为预算有限,成本不够。
看完之后去了解了一下,作为一部网大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片子确实好,蛋整个团队功不可没的地方也不少,比如片子整体节奏的把握,叙事方式,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这些也不仅仅本子好就能做到的,感觉导演功力还可以。
整体的台词还是考究的,时不时还会来几个搞笑的桥段,增添了几分诙谐和戏谑,还有配乐和节奏的配合度,配乐的烘托,都恰到好处,这些环节并没有很拉,水平都在线。
再就是演员,没有任何大明星或熟面孔的加入,即便如此,演员演技虽无法和影帝影后们相提并论,但表演却很真诚,也没有那么让人出戏。。。
特效画面方面,作为一部网大,并不是完全没下本儿:沙暴来袭、德国军舰下沉、沙漠篝火面前自杀、再次走回沙漠被沙暴掩埋等等,构图其实美感十足, 配乐和画面完美的融合。
这部电影已经可以说在能实现的有限条件里完成度已经很好了,可以说是尽可能完成得很好了。
但如果能有大投资的注入,采用大制作来支撑,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完成得更好,绝对具备可以弄成大片的底子。
为了鼓励这样一部国产网大电影,我打了五分,我几乎很少打五分,最近一次打五分还是BBC的英剧《真想捕捉 第二季 The Capture》
含剧透慎入对我来说检验一部电影好坏的方法是在家里观影,是否能够让我从手机上移开视线,它做到了。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小制作电影,继国产电视剧后国产电影似乎也有了新的起色。
一行四人进入沙漠开展十天勘探活动,结果发现了异象。
双鱼陨石可谓是在沙漠里检验人品的唯一标准,教授是为大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个痴人,赵青是为了名,陈甘泉是为了利,王得志是为了爱。
有人说这部电影过于老套,相似题材的电影太多,我想说爱情作为一个古老的题材经久不衰,只有优秀的电影没有老套的题材好吗?
这部电影的新意是“为了“我”能活下去,我必须死”,看过太多追求永生死的故事,这个立意其实挺另类的。
在不断被复制的情况下,你还是你吗?
这是个哲学问题,好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你已经死了,别人眼里的你还活着。
特别悲哀的莫过于,王得志自杀几十次花了二十年走出沙漠,仅仅为了陪儿子过生日的誓言,走进沙漠的是那个深爱儿子的父亲,走出沙漠的还是深爱儿子的父亲,最终只得到一句“你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他了”,对儿子来说父亲早就死了,即走向了“你死了,别人眼里的你也死了”的局面,二十年自杀循环往复只得到儿子怨恨的回复,后悔吗?
他最终留下了那个陨石,把最后的遗产留给现在并不需要“父亲”而是需要“钱”的中年儿子,自己终于走向死亡和解脱——他已经不需要存在了。
ps编剧作了一个简单的科幻设定,我觉得有利于避免过分烧脑和陷入自我矛盾。
再ps,这部电影评分真的过低,有些影评说着好好好,最终就给了2星真的大丈夫?
我觉得《双鱼陨石》被低估了。
这是一部没搞什么视效噱头,认认真真讲故事的网大,很令人惊喜。
小老板王唯因参加罗骨泊科考失踪二十年的父亲王得志突然出现,并且容貌未老,还告诉众人他只度过了二十天。
王得志给众人讲述了他的历险经历。
原来,科考队一行4人在沙漠中发现一艘德国潜水艇,里面有一颗来自外星的“双鱼陨石”,谁碰到它就会被复制。
然而本体和复制体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时空,教授和他的复制体因此双双暴毙。
即便如此危险,陈甘泉仍因贪婪带走一枚,赵青也带走一枚研究。
路途中,陈甘泉在和自己的复制体打斗过程中误吞一块陨石碎片,开始无限复制,并且意图抢夺赵青完美的那一枚。
潜艇中,赵青用机关枪屠杀一地“陈甘泉”们,并将他们永远锁在潜艇中。
然而逃命路上,赵青也用手触碰了陨石,王得志崩溃把两人都杀掉,踏上回家的路。
众人把他送进神经病院,而王唯却又在家中见到王得志,才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
而王得志的回家之路亦不顺遂,因为对儿子的爱,他利用双鱼陨石复制出无数个自己接力n次才终于走出沙漠……奇幻故事,不可避免会有些小瑕疵,但整体逻辑很顺畅。
限知人物,密闭空间(走不出的沙漠),来自“自我”的威胁,人性中的贪婪、自私,当然也有“爱”的力量。
能在一个商业网大中不仅讲好故事,还融入对人性的思考,我觉得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现实有他的干扰体系:朝阳大妈已经坐在对面,片儿警加班假装来听故事,精神病院的医生主要使用电棍。
他们喜欢一切照常,他们要把你从心灵的镜子前面拉走。
绿色的陨石,红魔鬼U-Boat,无人区的沙漠。
像极了耶稣受试探的旷野。
有几个人愿意找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的灵魂呢?
这是一部好电影,5毛钱的特效,但不影响这个故事让人“沉吟至今”,我看了两遍,还是依依不舍,还愿意坐下来写写影评,我不会写什么影评,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1)王唯照镜子不可怕,镜子里面的人走出来,和你坐在一起就可怕。
可怕到杀死他,然后才能继续生活。
王得志的儿子其实已经信了王得志说的,在梦里,他的复制体说,我第一次看到我的背,然后他们面对面,两个自我对说:“怕!
”,怕见到自己。
有一个可以归咎的父亲,有一个不向命运还手的理由,王唯不愿意醒来,虽然噩梦是那么的真实。
王唯觉得自己的父亲已经死了,他宁可相信他死了,而不是死过很多次,而且回来了,为了他。
怎么可能,伟大从来不存在,懦弱的活着。
他宁可相信,一个无情无常的沙暴,吞没了他的父亲,但他绝对不会给王得志那个复活的机会。
生活就像这个紧张的电影,没有给人喘息的机会,到处都是抉择。
如果你碰了双鱼陨石,你必然被复制,包括你所拥有的,和你一切的思想。
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死掉,两个就都会死。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你和你的复制体必须做出一个抉择。
你会看到你自己,不管怎样都要跟他说再见。
2)教授
杨教授和杨教授(复制体)登上U-boat,“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杨教授年纪最大,但他是故事里面唯一的“小孩子”,他打开了魔鬼的盒子,死在船舱里,留下字条说:什么都别碰,逃走。
科学的精神与国家至上在杨教授的皮夹克和眼睛片上闪闪发光,看了杨教授,我觉得他好洒脱,好自由,他有信仰,也算死得其所吧。
是否想到了革命海报?
杨教授最先死的,他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他似乎是其他几个人头顶萦绕的伟大和纯粹,象村里的高音喇叭,每天说着大道理,杨教授似乎存在,但也不存在,他是其他三个人永远不会到达的高度,也根本不会走进的一个世界,于是,教授在总结了陨石的所有原理之后,就那么牺牲了,其他人没有人惦记他。
陈甘泉要陨石发财;赵青要陨石出名;王得志找了修车的工具,要回家给儿子过生日。
杨教授如一缕青烟,消散了。
3)陈甘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开方式。
陈甘泉这个人一直在用钱说话:赵青在科研经费面前扮演着临时女友;王得志开着车;教授终于有机会搞起了科研;他自己等着探宝后发上大财,把老爸从监狱里捞出来……然而,钱在沙漠里已经全然失效了,他的复制体出现的时候,他刚认识了一个新的真理,要不他死,要不他的复制体死。
赵青在U-boat里面找到一个自动步枪,对着拿匕首的陈甘泉不停的扫射,金钱装扮的暧昧全部放下了,现在是为了各自的野心而战斗。
陈甘泉因为肚子里面有一片陨石,所以他一直在复制,举着刀的他,说,让你看看什么是永生。
哪里有永生,永死就在眼前。
陈甘泉当时的想法:陨石啊,让我的钱不停的复制,让自我不停的死去,最后他的死也充满了象征的意义:被关在了红魔鬼的U-boat里面,无数的自己不停的厮杀,不停的复制。
听起来好像地狱。
在故事里面,那个对陨石最痴狂的人,尝到了最绝望的死,死了又死。
4)赵青
赵青留着鼻血(陨石综合症的第一阶段)脱去了自己军绿的外套,为了让王得志把自己和她的复制体分别开来。
她来到这个沙漠,就是跟陈甘泉在做的交易,在另外一个自我出现的时候,她向王得志请求支援,也是用的交易的逻辑。
在她清秀的外表里,有一颗牺牲一切, 也要完整野心的灵魂。
在故事的开始,所有人对沙子里面的干尸进行了评论。
故事不显山不露水,让每个人的灵魂都对着干尸说了心里话。
赵青说的是,那尸体是砍掉手脚吃自己的肉走出沙漠,最后死在生命的边缘。
对着干尸说的话,一语成谶,她自己的命运也是这样的。
她哭过,在沙漠的火堆边,王得志以为她是感伤的哭了,但其实她是在想象到自己在瑞典得了科研的诺贝尔奖而激动的哭了;她唱过,她在亮着大灯的吉普车前面唱着莉莉玛莲的时候,歌词里面的两个人不是她和她的恋人,而是她和她的野心。
她死了,完整的验证她的教授的死法:她没有战胜野心,她和她的野心一起死在旷野。
5)王得志
王得志这个下岗工人,从来不懂得这个世界的交易,虽然他似乎每一个言行都是那么有烟火气。
小小的苟且是他的专长,面临生死的交易,他从来下不去手。
当赵青让他杀赵青的时候,他无法扣响左轮手枪,直到两个交易对象都死了为止。
他不得不与自己交易。
从无人区到公路,半瓶水和一包干脆面丈量了他自杀的次数,他必须亲手毁灭意识清醒的自己,让清醒的意识在另外一个雷同的个体上继续,为了一个信念,回家看儿子。
不是为王得志唱伟大的赞歌,我也不觉得他是怂人,我只是觉得把这份牺牲的爱放在王得志心里的,也一定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感动。
故事的最后,王得志走向了无人区的沙暴,他觉得他可以死了,离开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该停的时候,就停吧,一口气活了几辈子,不容易,扎扎实实的死在他应该死的地方。
朝阳群众也就安心了。
双鱼陨石 (2020)6.72020 / 中国大陆 / 奇幻 冒险 / 丁小洋 / 丁鹤 李凯
复制互杀自我类似的悬疑片太多了,拍的完全没新意拼凑感十足。这都能有6.8分,可想而知国产电影,尤其是网络电影现在是有多烂,烂到观众太包容了。
你们选修的课还真是管用
剧本扎实,哪怕只是不了解一些背景也能看的很愉快,虽然网大处处都透露着:穷。但是它告诉我们,电影的本质还是如何讲一个好的故事。
网剧这样,不错了
本来以为很吓人结果没有?!
选修很重要,漏洞也很多~演员很丑,但结局反转不错。
确实比之前的网大好了许多,至少这回没用低成本硬尬情色奇幻魔幻古惑仔之类的稀巴烂,制作虽然还是粗糙,但老老实实从一堆经典时空轮回片和网络帖子中“汲取拼贴”,大家也都喜闻乐见中国特色的“时空罪恶”。其实片子从教授中途总结出的三条规律后就没发展过,怎么看这个故事往惊悚方向走都肯定差不了,结果一直在原地打转,最后倒是来了个中国特色的结尾,陈甘泉的恶没能完全突显,赵青更是苍白(选修课是认真的吗)。有点想看西班牙、Blumhouse、A24制作的版本哈哈哈
很多梗,也第一次那双鱼玉佩和罗布泊的传闻拍出来,不过整个低成本非常简陋,里面的按摩店顾客和按摩妹不错,两个人从吵架到听故事哈哈
6.8/10,抛开剧作层面的粗糙之外,剧本算是用心了,至少在网大的范畴里算是比较出色的了。影片属于渐入佳境,尤其是后半段还是有惊喜的,基于双鱼玉佩的传闻来重新创作的关于复制人和时空的故事,虽然说能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恐怖游轮》、《彗星来的那一夜》),但总体还说得过去,不太较真的话,可以一看。
水平有限,经费有限,各位父老乡亲多帮衬了
电影逻辑的网大,虽然有一身网大的毛病(特效糙、演员不专业、场景、台词blahblah),整体下来效果不错,可以一看(什么?这是蛇从革写的?好感度顿时增加了一些)
整个人都尴尬了
复制事件,这次是陨石的锅,挺惊悚
评论区的欣欣向荣应该是友人加持吧,老梗新玩,拍摄和表演挺认真的,就是真的太穷了,就差告诉你主要道具是滑石粉做的了。实在预算太低能不能不拍带特效的幻剧了。
为啥不用乌龟驼金条复制?
评价有点微妙,感觉脑洞不小,可整个设置布景道具还是挺塑料的。各种梗加了不少,小成本的网大里也算及格作。
很难相信的那种好
故事挺好。
以网大的标准就还挺好看的,主配角演技都在线
时空罪恶,网大认真弄还是能出点东西的,教授一口白完官话很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