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陈佩斯老师的配音很有喜感,很容易把人带入故事情节,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整个故事生动有趣,没有为了表现故事冲突而硬添加坏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都很贴近生活。
小宝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表现,也是未来可期了。
这部电影告诉孩子不能为了一时的成绩和荣耀而投机取巧,那样最终势必会原型必露的。
这部电影推荐给孩子们。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童年的经历,因人而异,有的晦涩有的明媚。
但儿童似乎都是妄想症的轻度患者,只是我们默许并接受这种现实,只要它随着年龄增长能渐渐消退、压抑。
这些患者,在日本他可能叫野比大雄,在英国他是伟大的波特,而在中国他有一个更本土化的名字,你可以叫他王葆。
看完整个片子之后,我终于欣慰而又无奈的发现我确实已经将童心遗失怠尽了。
不过无所谓了,毕竟这部片子已经不是那个令昔日小书呆的我梦牵心动的宝葫芦的秘密了,虽然它的开头还挂着张天翼的名字。
我承认,我实在不应该在看完哈利·波特5之后立刻就看这部片子,所以产生的感想是片面且无聊的。
只是我还相信一句话:不为无聊之事,何谴有涯之生?
人设王葆——我很想知道,张天翼是不是有一个发小叫王葆,但是这个名字实在是,特别,特别而且亲切。
像一切祖国的花朵一样茁壮且阳光,肩负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使命。
第一次看到这个王葆时,马上就让我联想到了一个人,无辜迷茫的表情,做事粗枝大叶,散漫毫无计划性可言,如果中国人要翻拍哈利·波特的话,他演罗恩·韦斯莱实在再适合不过了。
(这个可怕的根源贯穿了整个看片过程)苏鸣凤——你对一个美好的loli还能要求些什么呢?
热爱学习的乖孩子,班级干部,你一定想到了,赫敏。
我发现自己对loli的感觉越来越敏锐了,这貌似不是一个好倾向。
魏莱实在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孩子,气质分析,北京loli,请仔细地无一遗漏的欣赏她充满童趣烂漫的演绎,揣摩稚气且纯真的语气。
她才是当之无愧的女1号,梁咏琪也不能掩其光芒。
小登——龙套,就像你,我还有大家一样。
杨栓——不知道小马尔弗会不会喜欢他的这个中国名字。
细长单凤眼,年少美形男,前途难以限量。
片中似乎他对苏鸣凤小朋友很有意思,因而可以说是王葆的对立面了。
虹虹&萧泯生——你知道,导演有的时候确实是很欠奏的。
刘老师——忽略这个人物吧。
恩?
等等……你说她是梁咏琪演的?
那再看看吧,貌似在她身上还埋伏着一条线索。
介绍完人物了,下面是整理出的一些看点1.罗恩和小马尔弗为了赢得赫敏的芳心斗智斗勇,你看过吗?
很刺激和挑战吧,来看这部宝葫芦的秘密吧,你不会失望的,如果你不是支持小马尔弗的话。
2.斗棋。
大人物波特似乎只是友情出演,考虑到伤疤审美情结不适合未成年人导演将他的伤疤去掉了。
这段对哈利·波特与密室中的国际象棋剧情的完美调侃可谓神来之笔,远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在导演发散的幻想中,波特最终还是不能战胜棋技高超的罗恩。
3.暗线。
这条隐含的线索,导演可是苦心孤诣埋下的,只有丧失童心的人能窥见端倪。
所以这条线索叫献给所有长大了的孩子——爱上女老师。
刘老师和王葆的若即若离,纠缠在情节的不断发展之中,是一条隐晦的线索交织在主情节的周围,终于在结局爆发,形成了本片的第二高潮。
感人时刻许多年以后,王葆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下午,刘老师的体温和成熟女人特有的气息包围在他的周身,那是一个阴雨中含混着朦胧情欲的下午,在办公室里,这个散发着光芒的知性女人温柔的清理着他手上和心灵的创伤,给他最纯粹的爱,满足了他作为儿童对男女之情所能达到的最大探索。
这实在是全片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也是最大的亮点所在。
恩,看来我确实丧失童心了。
CG动画那个与小青蛙为友看张艺谋电影的葫芦大嘴怪实在是比这些人类可爱多了。
凡人们各自争吵,只有它活在快乐的童话世界中。
音乐结尾的歌,一人一梦。
很甜美,很温馨,很舒服……我没有说我喜欢张含韵吧?
其实我对张含韵的歌也确实无可无不可。
自从某人数次跟我强调他在某酒吧和张含韵喝过酒云云,我现在对张含韵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
当然,歌放在片尾,它的位置是正确的,歌也不错。
听一听,然后看看演员表吧。
最后是一点剧情的分析,有人会解梦吗?
小学生王葆,在未能入选游泳队参加比赛后,心情沮丧的和女友苏鸣凤吵了一架。
然后他失落地回到家中,看着窗台上自己养在罐中的小青蛙,终于抵不住倦意,酣然入梦。
宝葫芦的秘密,就此上演。
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有做梦的权利,抓紧时间吧。
如果你有大把的青春时光和一个漂亮的女朋友,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值得忧伤的呢?
PS:天太黑,输入法太烂。
请原谅此环境下的错别字。
影片《宝葫芦的秘密》改编自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同名作品。
在主题上极富教育意义;语言生动充满童趣;对配景音乐的选择恰到好处,扣人心弦;在人物塑造上因剧情单一,主人公形象显得平面,但贴近生活,童趣无限,对儿童的启迪与引导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好地做到了为主题服务。
该影片的起因是懒惰的王葆在家人,老师,同学的关心却担心最后有点排挤下开始了他的睡觉。
接下来的大多都是梦境——经过是王葆在钓鱼时钓到了宝葫芦,并发现他的秘密,而且是逐步深入的,一直在高潮里才将秘密探尽,这似乎也在说明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产生的求知与认识是阶段性的,容易信任他人,误入歧途也有外界因素的原因。
高潮是王葆在瞒着众人用宝葫芦不劳而获后,给他人带来了许多麻烦,由开心满足到渐渐不自在,战胜贪婪,最后在矛盾里选择自己的本质。
结尾是王葆靠自己的实力赢得游泳冠军,赢得所有人的真正认可。
大仲马说:“历史是什么?
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
”但他探讨人性不深,所以以他的小说拍成的影片有浓重的骑士色彩与英雄必然胜利的主题,剧情吸引人,教益却不深。
而本影片里选取的故事而今看来虽然科幻,却显然不是历史,而是的确在一个儿童成长阶段多多少少会出现的幻想,甚至于一些成人看了都会扪心自问。
难怪2007年的夏日电影院里出现许多大人带小孩观看本片的场景。
想要不劳而获的欲望人时常会有,可能连有些习惯贪小便宜的大人也无法一下子讲清坏在哪里了吧。
必须靠自己的双手赢来荣誉与尊严是人活着的价值,不劳而获的欲望是可耻的这一主题虽然与儿童情趣仿佛相去甚远,但却与儿童教育息息相关,因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所以下文关于影片对主题的儿童情趣表达形式也自然而然追求情趣表达。
除非是无声电影,语言自然是电影里的重头戏。
看到成绩被主人公王葆拖后腿同班同学们会说:“怎么还是一颗星阿,得,我们小组的成绩全被他拖垮了。
”被同学孤立后的王葆会说“谁搞破坏?
不看自己,只会取笑别人,你们等着瞧吧。
”在王葆从老师的办公室认错出来后等他的同学会说:“嘿,王葆,王葆”“没关系,我会帮你的,我们都会帮你的。
”诸如此类儿童间的对话既有时代的烙印,也合乎孩子的表达。
而因为线索围绕主人公王葆展开,与大人的对话也是很容易理解,塑造了亲切负责任的大人形象。
像数学老师的循循善诱的话,跳水老师发现天才似的认可:“王葆,你行啊。
“以及父母的教导,奶奶加上妹妹一老一少的天伦之语,让儿童情趣不只停留在宝葫芦上,更是在让观众觉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值得珍惜。
王葆与宝葫芦的对话更是充满幻想夸张的情趣——“你。。。。。。
是什么鬼东西啊?
”。。。。。。
“葫芦啊,以后有些事情你让我自己做,知道了吗?
”。。。。。。
“以后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做。
我不要你了!
你走吧。
”从迷迷糊糊到爱憎分明的取舍令儿童观者也会入戏很深。
而且语言与语言之间因剧情发展的前后对比更是让童趣遁于无形,那明明是闪着一颗颗性本善的童心。
至于宝葫芦的语言可爱又可憎,许多语言突出了他的可爱,反倒造成许多儿童观者念念不忘的是他的可爱,包容了他的可憎。
这是不太妥当的。
配景音乐从一开始就让开头的梦境以假乱真,成功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爱做梦的孩子跃然纸上。
随后剧情的紧张,夸张,转折,起伏,最后的释怀美满都与他们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最后的一首儿歌画龙点睛,是直白的话用儿童的调唱简明的理,朗朗上口,另儿童观者印象深刻。
不难听出配景音乐也是有声电影除了语言以外的重头戏,具体题材具体分析,此片儿童情趣成功的辅助表达自然毋庸置疑。
王葆在影片里的开头一直都是不太极端的反面例子,影片从许多不同场景不同人物参与的特写镜头塑造了他,虽说不同,却只为塑造他一个侧面,这也很符合儿童的观赏情趣,易于被接受,在末尾的转变出乎意外,却又情理之中。
这归功于起初将王葆的本质深深埋藏,在剧情发展时又故意让矛盾慢慢浮出,也就是所谓反面例子却并不极端。
相对于王葆,其他人物更为扁平,都是为剧情,为主题而出现,而服务,但都是生活必然。
宝葫芦也扁平,却塑造了一个肯定不是雷锋却实际做了很多事的例子,因为他做的事的本质是坏的。
从许多次帮王葆的事情上来看,他做事不顾代价,不考虑后果,非常像有些坏孩子投奔坏孩子老大,自以为忠诚讲义气却又出力不讨好,情节搞怪好笑,令儿童观者又笑又悟。
总之,《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儿童电影,充满儿童情趣,以上已说明。
这实在是个绝妙的主意,和动画界巨擎迪斯尼联手,拍一部中国背景的儿童奇幻电影,选材上,张天翼的文本虽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打磨抛光仍可合理利用。
可以想象,如果这回《宝葫芦的秘密》大卖,后续肯定会有更多文化渗透、商家博弈和源源不断的订单,先涛也可通过这枚原本就并非单纯用来盈利的石子,杀死一大群鸟——先涛生机勃勃、步伐沉稳,同时也绝不缺乏必要的野心,从《风云》、《功夫》到《葫芦》,朱家欣对未来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之路,将造成何种深远影响,似乎已是不言自明。
至于影片本身,首先是它好莱坞水准的预告片叫所有人耳目一新,它不但吸引了正放暑假的孩子们,连那些总是不肯长大的70后80后,也统统被唤醒了童心。
他们中不乏当年张天翼的粉丝。
比较可靠的一点是,影片的视效和配乐都在正常期待的水准之上,这是任何负面评论都无法撼动先涛价值的根基所在,但通片看完,整体上的乏善可陈依然令人感到遗憾。
比较宽容地讲,先涛的特效可以给8分,陈佩斯的配音可以给8分,宝葫芦的好莱坞式风趣也可以给8分,但所有孩子的表演,统统不能及格——不是孩子们的问题,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出在制作这部电影的那些大人们的头脑里面。
故事叙述的语境是典型80年代的(这一设定本身就很值得怀疑),孩子们都很乖,学习气氛浓厚地令人恍如隔世,貌似个个有上进心,小学阅览室里气氛俨然北大图书馆,但只要你也读过小学,就肯定知道那种涂抹粉饰的美好校园有多虚伪,小演员的表演没法做到朴素,个个像上春晚演小品,一律装可爱……它没法和《哈利·波特》相提并论,因为它丝毫不尊重一个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
——儿童片流于说教,极其危险,相当反动,在商业化包装下的儿童片流于此种说教,反动中尤其反动。
现在的这个《宝葫芦》,它实际上是在“教唆”一个男孩推卸责任,并让这个男孩不敢正视自己的欲望,乃至压抑它,因为个人欲望带来的后果,往往“不能令大众满意”。
它是让一个个体在有可能“与众不同”的时候,重新选择退回到“永远正确的集体氛围中去”——王葆的所有愿望,实际上都是对集体思想的有意识迎合:考试考高分,在兴趣小组出类拔萃,赢得游泳比赛……其动机本身缺乏儿童天性,而宝葫芦的魔力带给他的种种挫败感,恰是这些主流价值愿望的落空,而不是他获得了对这些所谓价值的怀疑,他没有获得反思的能力,恰恰相反,他“向集体靠拢”的思想却得到了足够的强化。
这就好像是你把一个“似乎不太一样的”孩子唤醒,给他机会认知自我,但就在他尚处懵懂之时,立刻当头棒喝,然后在他的屁股上狠狠踢一脚,把他重新踹回到体制之内去。
这一点,与张天翼原著小说的核心思想也是完全相左。
因此,新版《宝葫芦》不但不尊重孩子,实际上,也没有真正尊重我们这些“在场旁观”的成年人。
我要有儿子,绝不让他看这个。
当然,以上都是文本之上的“过度阐释”,至于电影本身,倒未见得绝无可观,况且先涛这次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明显的“技术成功而主题失败”,原因恐怕也很讽刺——他们的处境其实和王葆一样,手持一个神奇宝葫芦(电影魔术),主观上也非常希望获得彻底的自我释放(拍更自由意志的电影),但现实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必须服从集体意志,屈从于审查意志(阉割与自我阉割)。
先涛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以牺牲创作自由为代价,在“思想不出轨”的安全地带谋求生存和壮大,这其实也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目前面对的共同课题。
尴尬吗?
尴尬。
能反抗吗?
不能。
这电影好的了吗?
好不了。
呜呼哀哉,我们的电影何时方够赶英超美?
从儿童片败起,愈见一败涂地。
冲着梁咏琪是主演才去看的 看了发现她只是一个偶尔露个脸的大配角 但却没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国内很少这么大型的儿童科幻片 这里应为国产电影喝彩 虽然仍要靠着迪斯尼的协助 国际合作 呵呵剧情比较简单 但反映的内容很令人深思 人活在世上 是没有不劳而获的 自己努力过争取过 才真正无憾无悔 奇迹往往是在出其不意间发生 这部电影里面反映的友情亲情也让我感动 纵有百般错 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自己 给你一个机会 那就应该为这份机会付出100%的努力 好好珍惜 真的 这个社会不缺人才 缺的只是互相体谅的心 而埋怨 会埋没一个人我好像想太多了
虽然很多情节处理上都迪斯尼话了,但是故事和记忆中差别不大,而且彻头彻尾的强调了原著的中心思想: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必须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等等。
很多耍宝的小情节都是迪斯尼惯用的噱头,不过孩子们看的都还满开心的。
现在的小孩都很早熟,学龄前儿童对这片子反映很热烈,可是7-8岁的孩子普遍认为这片子很幼稚,或许是现在的孩子见的太多了吧...陈佩斯的配音非常到位,活灵活现的诠释了一只调皮,天真,但又有点少根筋的宝葫芦,很有感染性。
画面清新,外景秀丽。
有些诧异中国动画能弄得这么好,原来有迪思尼在里面,有趣,孩子一看就懂,适合与家长一起看,到了最后,爷儿俩还掉了泪。
梁咏琪的老师形象还满清纯。
当初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想了解一下与迪斯尼合作拍出的国产儿童影片会有多少不同、究竟能迸发出怎样的效果。
事实上本片确实有大量的西化味道,略微有些刻意强调的主人公的奢华生活、优美的中式竹林以及湖光山色、镜头的运用感以及西式配乐——多少让人感到是以西方人的角度在一窥究竟。
但说真的,那个年代的老童话的味道依然显露无遗,这很像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没头脑与不高兴》的格调,或者是一些非常简单的童话寓言(例如令我记忆犹新的《奇怪的病号》),而我认为本片只不过是在形式以及表现力上更加丰富了一些,对于原作的基调依然拿捏得相当稳固。
除此外,片尾的NG场面也相当有意思,但我个人对于宝葫芦的配音,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今天七夕情人节啊米有情人的我们相约在电影院一起看那传说中的国产神话故事片。
昨天上豆瓣看了下评论,最热门的那条写得来我心里一抖。
今天看下来觉得还好呀。
就冲着那只可爱的葫芦造型也可以打3星的(不过也就只能冲着这个了)。
电影刚开始我还以为影院放错片子了呢(原谅我的大惊小怪)。
这大概就是创意无限的道理吧。
具体情况观看影片即知。
整个片子编剧没什么创意,剧情其实很烂。
还有就是把宝葫芦写得也太傻了一点吧。
但是有几个角色比较养眼。
苏鸣凤小朋友,好漂亮的小女孩还有个小男生片子里好像叫杨栓吧,那双眼睛也很迷人吖。
这对小朋友绝对是亮点啊。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那对小胖子了,也忒郁闷了点吧,像早恋一样的- -|||这难道是disney的创意?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很多片子都有这样的配角来小搞笑一下,但是这两个胖胖的小朋友真是不怎么样啊。
哦还有被列在主演名单上的GIGI同学。
感觉这角色谁都可以演,不就是个温柔善良的女老师么,还不是那对小胖墩有闪光点呢。
最后要说的就是宝葫芦的造型了。
可爱啊!
太可爱了。
那小手小脚举手投足没办法不让人喜欢啊。
加上陈佩斯老师的配音,活灵活现的,很是抓人眼球。
不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以前配过的木须龙(花木兰)和孙悟空(宝莲灯)啊。
啊呀那个宝葫芦实在是可爱啊就冲着它也值得看看这部片子了。
我并不是这部片子的目标观众---既不是小孩家里也没有小孩,所以同场的小孩子"咯咯咯"乐不可支的时候我却如坐针毡,数次想找东西砸编剧(如果此人在我面前的话)--至于演员,因为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打小孩是太恶劣的行为,我就忍了。
对,电影的情节是根据著名的童书改编的,但原著小说故事背景不像《纳尼亚年代纪》是指定了真实历史时期外加奇幻架空,成书于半个世纪前的《宝葫芦的秘密》的时空背景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当代",理论上这给了拍摄者便利,因为至少减轻了拍历史题材时道具、服饰方面预算的压力,而且更容易拉近与该时该地的"当代"观众的距离,增加亲近感。
可惜事与愿违,本片中"与时俱进"的只有先涛的CG技术,在人物性格塑造与细节的合理性以及对白编排上,所有真人演员出现的段落简直是全军覆没,惨不忍睹,造作且白烂得一塌糊涂。
也许半个世纪前的小学生就是那样纯朴,看到个会说话的宝葫芦想到的就是要点吃吃喝喝。
可是既然主人公现在是给安排了一个"当代"的生活背景,那么编剧能不能给点敬业精神至少去了解一下现在各种资讯包围并且物质条件丰裕的小学生见面互相打招呼是什么样?
开玩笑是什么样?
他们自己不能解决而期望有个百宝葫芦帮忙解决真正堪称难题的又会是些什么?
如果没空,哪怕去看看《哆拉A梦》也好,看看人家藤子不二雄是怎么在捕捉孩子们内心那些微小又真实的欲望的。
一个手捧着新款PSP玩得不亦乐乎的小学生会和同学为自己在河里能不能钓上金鱼这种弱智到极点的问题一本正经讨论半天,童话也没有这么编的!
我打赌把这段放给任何一个受正常小学教育的城市小学生去看,他们一定会怀疑男主角王葆和他那帮同学都是原始人。
所有关于孩子的行为与语言的内容,台词都公式化且生硬得可以,每一个表情都在努力地想告诉观众"我在表演惊讶哦""我在表演伤心哦",完全集上个世纪国产片里儿童表演俗套之大成,小演员背书一样操着生硬的普通话往外嘣台词,话都说不利落还能指望情感表达?
生活在当代的真实感,不是吃着麦当劳穿着日式水手装款的校服这种形式上搞搞新意思就能具有的。
《宝葫芦的秘密》里的主人公们,虽然有着赞助商提供的时鲜包装妆点,可惜一开口一举手一投足,从思想到行为方式,统统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宝葫芦的秘密》的优点也是有的,那就是先涛借这部作品显示出他们在CG制作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过去为港产动作片辅助制作卡通风格的场景渲染到实实在在塑造有表情有动作的CG人物,本次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惊喜。
CG生成的宝葫芦的动作设计与表情都极为可爱,而明显是纯为活跃气氛加入的那只CG青蛙角色无疑比王葆及其同学可爱百倍,这两个角色,包括玩具兵团进驻王葆家的那一段,场景设计和表现方式都流畅且充满童趣,尤其片尾仿皮克斯风格的NG场景,和真人表演段落的拖沓陈腐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忍不住感叹,如果这部电影把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真人演员都拿掉,拿做葫芦和青蛙的这种童心来重新理一遍剧本,然后直接做成一部全CG的动画电影,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种穿着新鞋走老路别别扭扭的局面了。
挺萌的
07年的暑假妈妈给我买好电影票,一个人在电影院里看的!!心里也很希望自己能拥有那只宝葫芦,但是之后的剧情...唉!!我总觉得不全部都是宝葫芦的错,王葆童鞋自己也有责任的说!!不过此片的主题曲还是挺好听的说!!张含韵的《一人一梦》!!
太玄幻了,长江七号的原型?!
陪弟弟看的
中影和迪士尼联合出品算是有一定的技术保障了 其次男一号是长的不太讨喜啦 时代烙印也不可避免的有出现 湿了眼睛的地方始终是那些能够唤醒我小学时代记忆的各种片段
可怜的孩子们。。
小学五年级看的,全场一千人开心的不行。不知道给一颗星的是哪种角度,可是我们那群小孩当时看的很开心。
No Pain,No Gain.靠自己的努力赢得胜利
中国式童话的残忍
没有原来的版本好,有了特技后,反而失去了原本的趣味性。
偏儿童向的动画片。3D的宝葫芦形象和小演员搭配起来也不违和,挺好看的。
剧情虽然有点山寨哆啦A梦,但是确实属于国内动画的精品!
葫芦的铁磁青蛙很可耐
看郭凯敏的小三十年沧桑。呵呵
支持国产,虽然我坚信国产动漫要制作出一部能与eva媲美的动漫几乎是类似于地球大爆炸般的不可能,但我还是怀以莫大期待
篮办看的部小孩子的电影,很不错
据说是迪士尼的首部中文电影,然而入乡随俗成了水土不服啊,染上了中国式的说教,就……金培达的配乐还行。。。
宝葫芦真的挺可爱的,还有那只青蛙。其他演员就不行啦,梁咏琪的角色大可让随便一个群众演员来代替,根本不突出。。。唉
除了特技,鲜有好处
陈佩斯的配音好浮夸···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