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刷到几次《民工》这部电视剧的片段,这次我忍不住从头看了一下,看了几集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没想到以前的国产电视剧拍的那么优秀,演员的演技出色,场景和剧情很是写实,我也想不出什么词语来夸赞了,看的我心情很激动,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表现。
鞠广大和鞠双元的关系和我跟我爸是很相似的,典型的农村大男子主义,小时候对我非常严厉,青春期我变得越来越叛逆,经常吵架,我们交流很少,直到我大一些后关系才变得缓和。
上学放假的时候我也当过民工,工作,环境和遭遇都是那么的真实,大家拿个饭盆打点菜蹲着吃饭,在工地吃饭坐着吃饭都是一个不太好实现的愿望,睡觉也挤在一个大通铺,夏天的燥热和蚊子都能把我难受死。
李平拼了命的想在城市扎根并找到爱自己的男人,现实却是遇人不淑,献出了青春,献出了感情,最后落个凄惨的结局,她大概再也不会相信爱了吧。
我和他们一样,大学毕业来到北京一家公司上班,我也想在大城市找到我想要的,可能是很多的钱,也可能是机遇,剧尾鞠家父子一起回了老家,我不知道哪天把我打垮回老家。
希望是我钱赚了很多的那一天,还有很多想说的,但明天还要上班,洗洗睡吧。
真实的生活写照👍与角色融为一体的一众演员共同演绎了这部浑然天成的良心剧!
不管是民工,城市人还是其他的标签群体,都存在其独有的焦虑,苦闷,理想。
但归根到底,生活里折射的复杂人性都是类似的: 向往美好爱情,期待付出得到回报,吃着碗里想着锅里等等,但无论身处各地,时常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知足常乐的心态就会好非常多!
前些天微博上网友提问康导个人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他回答 《民工》 、《青衣》。
他这样回答,可能很多人接受不了,我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这部剧也是康导作品里我最喜欢的,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
康洪雷成名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士兵突击》播出后才真正在电视圈成功突击,自那以后康导在电视剧行业上有了一把交椅。
然更多观众喜欢的还是团长和士兵 ,因为很少有人了解他的铁三角时期。
拍央视水浒传时 ,康导与纪实导演陈枰 制片主任孟凡耀结缘 ,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着稳定合作。
陈枰其实是一名编剧,写的剧本最能调动感情,拍摄完水浒传的时候,陈枰读了《父亲进城》便一直“骚扰”大胡子张纪中,大胡子实数无奈,说没时间,你写个故事梗概给我看看吧,剧本雏形就马上出来了,大胡子真的被打动了,买下了拍摄版权。
与陈枰一起怂恿大胡子的,就是好友康洪雷。
后来投资商对没有一点点名气的康洪雷不信任,想用别的导演,又是大胡子力排众议,换了多家投资方,最终从西安影视公司拿到了投资。
《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就了康导 ,也成就了剧组里的其他人。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几乎都是陈枰编剧、 康洪雷导演、 孟凡耀制片为框架的整套班子在前进。
孟凡耀是一位非常低调又有品味的制片人,水浒传拍摄艰苦 ,大部分用西北人。
一是能吃苦, 二是省钱。
孟凡耀就是凭水浒传的任劳任怨表现得了十佳制片人。
央视水浒传剧组出来的人现在基本都是电视业的顶尖人物,此三人形成的圈子在制片人大胡子那里逐渐演变成现代剧的一支劲旅,与胡子的武侠戏并行前进。
大胡子因为武侠得了“骂名” ,也没有因为现代剧得到美名。
康导很多作品拍摄的都是现代,人又很低调,低调的有些不温不火的感觉,甚至拿过奖了,他后来的那些士兵和团长粉丝也不知道。
他们眼里也只有士兵和团长。
当然, 班子里其他人也是当时大胡子分拨过来的, 例如化妆 黄桦 美术杜长顺 宋洪荣 录音 灯光 和大家都比较熟悉演员 等等。
这些人才都是从水浒到武侠剧起家,拍起现代戏更不在话下。
民工这部剧 ,光影 ,镜头的运用已经到了一定水平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工地和麦田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油画。
土味的农村也可以唯美烂漫。
可能康导在央视笑傲江湖剧组没有拍过瘾 ,拍摄了一部现代题材的美工片。
演员方面 这部戏主角几乎都是新人,甚至可以说他们不是在表演, 而是在真正的体验 。
提到的民工剧 很多人更熟悉的 《生存,民工》, 而这部《民工》同样表达了 农民工与城市的矛盾 与纠结 ,又更具有艺术性的发力在人物性格与时代的宿命感,显然更胜了一筹。
开篇是农民工鞠广大打工 , 在家种地的父亲不理解他,同时鞠广大又寄望自己的儿子念书考学,不希望儿子继续走他的打工路。
子孙三代,都有着一股子犟劲。
农民因贫穷而不甘于现状 ,想走出去, 去赚钱。
这有什么错?
这个时代的城市发展的黄金期, 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本就自惭形秽的农民到城市后发现所面对的冷眼 、讨薪难 、生存难等问题 ,甚至连一个暂住证能吓到的农民工是何等悲凉,他们真的没钱。
入城的女人对城市有憧憬 、向往。
实际得到更多的是欺骗 ,回到村里又受到他人道德上的指责与非议。
这一幕幕都是整个时代血淋淋的悲剧。
作为一个农村人 ,贫穷、辍学、打工、欠薪、讨薪、歧视、暴力等等等等 ,在十年 十几年前我也曾亲身经历过。
这究竟是谁的错?
因为偏见产生阶级 ,因阶级制造冲突 。
像林家铺子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桥段,这个时代又一次次的完美展现。
同时农村出现的问题也很多,例如官僚主义的村主任大头 ,喜欢占女人便宜 ,不交钱就私下报复,红白事善于走过场,眼泪收放自如。
打工外出的人回到村里还是有些羡慕嫉妒恨的成分 ,会被边缘化。
当时大部分农民的观念并没有现在这么开放, 一面是乡土守旧派与外出务工的世界观时时产生矛盾 ,也难免有的人会眼气。
像火化问题, 我的家乡直至今日,老一辈人也是入土为安的观念 , 本着能过且过,你好我好大家好, 除非得罪太多的人, 有人去举报,之后强行破土 再折腾出来去火化。
鞠广大与主任这种矛盾, 还真说得过去,并不像戏剧创作 。
该剧有鞠氏父子对命运的挣扎,不愿在农村一辈子碌碌无为的活下去,在城里又找不到该有的归属。
有李平在城市所受到的伤害,又无法逃回农村的无奈。
又有双元妈的从城市归来后,对自己命运的怀疑与出轨越位。
所有人都走不出与生俱来的宿命,除非结束生命。
结尾处加了一段话,我没有听出来是哪位演员的旁白,应该出自广电的神来之笔。
一片片高楼拔地而起 如今楼市如何?
最终买楼的主流群体又寄望着谁呢?
现在工地越来越少, 时代也快画上了残忍的句号。
感谢有这么一部剧存在过 ,记录着农民工的辛酸苦辣。
这部剧不是单纯的记录农民工本身或民工的某个行业, 是记录了整个时代农民的艰辛。
泪目!
片中有两个梗 1 鞠双元奶奶夸自己家什么都好, 长的虱子都是双眼皮的。
这句话是总制片张纪中少年时他母亲对他说过的话 ,说他什么都想追求完美。
2 李平的第二任男友是在省城读进修班的导演,一直想拍戏。
听到歇马山庄的地名后,拿着笔就记了下来 ,说这个地名好听, 以后自己混出名了就要拍民工 ,拍摄民工的艰辛 。
本剧是根据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改编,这个对李平始乱终弃的导演原型是康洪雷还是该剧组哪位副导演吗?
本人属于文盲,影评皆属自嗨型记录,发现有人观看回复,承蒙错爱,不免自己又走了一遍,发现了很多错字和病句,抓紧修改了一下。
再次感谢!
二十年前康洪雷导演的电视剧《民工》,所展示出的观念冲突,家庭对立,阶级矛盾,是对千禧年前后的中国社会进行的一次全面、立体、深入的挖掘,其富有震撼力启示性的表演内容,对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文化反思也拥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强烈推荐给大家[强]二十年来中国经济进步神速,社会变化极大,但通过艺术形式对于现实问题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检讨却越来越少,从上到下弥漫着一股过度娱乐,飞扬浮躁,腐朽麻木的风气,或许是承平日久,带来了莫不逾侈的社会病,我们需要多来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让人们保持冷静与理性。
二十年来,资本的过度介入也使影视从业人员水平下滑严重,严肃的表演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这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也充分说明了时代变迁。
不得不说的是,新世纪一零年代之前真是影视的黄金时代,经典辈出,优秀剧目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那都是历史结出的硕果。
本来是想看管虎的生存之民工的。
无意中打开了这一部。
没想到遇到了一部,让我又有了这辈子看了这样的好作品,没有白活的感觉。
忍不住为李平大哭一场,或者呼喊到,声嘶力竭为止。
她是一个那么好的女子,一个人来到城里,不管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只为了乡里人的那一句,这个女孩真争气。
当她以为遇到真爱时,总是把一颗心全部交付出去,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给自己留。
可惜总是真心错付,她一次又一次的被伤害侮辱。
直到她遇见鞠双元——一个她以为可以交付真心的人。
可是,鞠双元的爱也是有条件的。
当男人的自尊心席卷而来,他的珍惜与疼爱变成了狠狠的践踏与伤害。
李平怒斥他是伪君子,然后包好伤口,包着一块黄色的头巾。
走过金黄灿烂的向日葵地,离开了歇马山庄。
艳梅的命运牵动着本剧最后的大高潮。
可是她的面目总是隐藏在矛盾之后,模糊不清。
知道金黄的麦地里开出一朵艳丽的梅花,我才明白,世上容不下这样的美丽,她将在别处,继续绽放。
潘桃和李平,总是让我想起斯佳丽和梅勒妮,还有一句顶一万句里的那种说得着的关系。
人总是需要一个说得着的人啊,不然该有多么寂寞啊。
文学作品的底子让本剧台词妙趣横生又余韵悠长。
纵然有许多不足,依然是一部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作品,有无穷的生命力。
陈思成演的不错。
前几天看了部《民工》,充满了荒诞和人间真实。
父母召回儿女归家,和国外圣诞节广告一样,死 亡的谎言才能促成一次团圆。
因此双元母亲去世 时,大家久久不相信已是事实。
时间,不由自 己,命运不由自己,挤破头也只是作了别人的案头肉,任由暗藏的社会规则摆布。
双元的的爱情,就像在一次候选区,注定了他与 新时代女性的爱情悲剧。
李平对城市的追求,和 当初《甜蜜蜜》的张曼玉一样,他们拼命只为留 在这座城市。
任由他们如何独立与奋斗,在爱情 里如何退让,他们与城市的隔膜,在一个个男人 的欺骗和一次次绝望里不断加固。
最终的妥协也 无法换来坚守的真心,和誓死维护的理解,因为 时间谱写的序言,从开始就给了他人定论的机会。
父母辈的爱情,锁定了两个人福祸一生。
双元母亲的死,显然不允许农村女性觉醒,因此荒诞。
认命是大多数人路途,一生虔诚走在被安排的路 上。
若欲望简单,即一生安顺。
以前,东西坏了 没有换的说法,只可以修补,因此流言最终杀死了美,杀死的善良和朴实。
但是沉浸在追求生存里的广大,他无奈而麻木, 对于妻子离开如此大的重创也没有给他一丝喘息 的空间。
他再次背上包,和儿子继续回去搬砖, 继续前行。
底层的悲哀,生活不留时间给你去缓冲情绪,这是一片,尘埃的苦痛和悲伤。
不由得你,就是生活!
如果来得及,也请尊重生命。
初次接触这部剧是因为一个名场面,一个人拿着喇叭高喊:“鞠广大,你妈s了”,乍看有点搞笑的台词勾起了观看这部剧的兴趣。
这部电视剧是由两部小说改编而成,《民工》和《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故事也是由这两部分主要组成,电视剧里刻画的民工生活和农村生活极其真实,我们可以看到世纪初民工进城打工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那个时代民工的生活情况,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其匮乏,面对漂亮的女人经过工地他们会吹口哨来引起注意。
在城市里,他们像是一群勤劳的蜜蜂虽然为这个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始终没有被这个城市所接纳,甚至连暂住证都证明着城市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只是暂住的人罢了。
对于民工来说,家里的孩子如果能够考上大学,这将是他一生的荣耀,因为他清楚社会的底层生活的辛苦,不想在这样循环往复下去了,所以在剧中双元的辍学给鞠广大造成了巨大的伤感,生活中的希望破灭了,让鞠广大也没了什么心思再继续奋斗。
故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我自认为可以理解为双元妈和振东妈,也可以理解为李平和潘桃,其实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双元妈和李平代表的是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而振东妈和潘桃则代表了农村妇女丑恶的一面。
电视据也从振东妈和潘桃来反映农村存在的嚼舌头,贪小便宜,婆媳之间的争斗,与人攀比严重等恶习,剧情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振东妈对于自己婚姻的态度,振东爸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愿意回家面对,这段婚姻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在振东结婚后提出离婚,振东妈通过大肆宣扬离婚和威胁振东爸的做法来保留住这段关系,这一段是最典型的农村家庭关系了,男人无法忍受农村女人的性格,常年在外打工,面对离婚,女人很多是采取威胁的方式,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悲剧。
两代人的性格在这两对婆媳之间得到了传承,也验证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道理。
这部剧看到最后其实还是绝望,对农村生活的绝望和无穷无尽的苦难的绝望。
我看到第19集,父子之间因为盒饭而互相谦让时,我开始嚎啕大哭了,我想我爸了,我总是惹我爸生气,我爸还总是给我做饭,一个月没见了,此时的市中心闹起了疫情,我孤身一人面对这场洗礼,这部剧我在两天内跳着看完的,总喜欢父子这对欢喜冤家。
我很幸福,虽然没有了妈,但是父亲对我还是很好的。
这是令我第一次嚎啕大哭的剧。
这剧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李平,一开始看她被两个男人伤,真的心酸。
后来看到她和双元在一起结婚的画面,她用心干活的场景,当时我就想这么一个女人,就好像是从天上下凡来的,长得好看又能干,一心一意的对自己爱的人。
双元如果不珍惜她,真的是天打五雷轰。
直到李平跟蟠桃说出自己过往经历的时候,我知道了,李平和双元必定分开了。
有的人看结尾双元有那么大的反应觉得不理解,其实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们的妻子,跟你的邻居说她以前的感情史,还是那种不太光彩的,然后被邻居传的到处都是,你心里不会有芥蒂吗?
更何况是在一个信息闭塞的农村里,周围人的闲话会把你压死的。
自己知道,和所有人知道是两回事。
如果你真的有一个秘密不想让人知道,那就永远不要把它说出去。
只有自己知道的才叫秘密。
民工这部剧拍的很真实,很接地气,很有生活感。
鞠广大,任劳任怨不善于表达的父亲,对生活的唯一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够摆脱民工这种生活的阶层,很现实,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家撑起来,所以不管谁打电话说啥内容,总想着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对儿子,爱之深、责之切,不善于表达,严厉管教,这也导致了父子感情一直很紧张。
刘艳梅,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所有的苦都埋在自己心里的媳妇,上要孝敬公婆,下要爱护儿子,也很希望丈夫 鞠广大 能够呵护,但是丈夫只顾着挣钱养家,实在是不理解老婆这么多年累积的孤独。
就是这样的性格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因为受了委屈想找自己的老公安慰一下,哪怕只是说一句“我想你”都行,可丈夫偏偏责怪她,电话费这么贵,竟然只为了说这些有的没的,其实这是刘艳梅的心理支柱。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出轨,虽然刘艳梅本身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伤风败俗,可真的耐不住这些年的孤独。
刘艳梅的死,我感觉是当外出打工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加上这么多年感情的崩塌,每日每月的收麦子,最后两人偷情,自己耿耿于怀成了死亡的导火索;当然不排除死于 破伤风。
刘艳梅去世后,我想起 鞠家老爷子说过那句“你如果不在了 ,我晚上睡觉,左边一摸没人,右边一摸没人,我可咋过呀”,可这事情偏偏发生在自己壮年的儿子身上。
鞠双元,上进,勤勤恳恳,敢想敢干的男人,跟父亲水火不容,但不影响他爱着自己的家人。
鞠双元生活在一个感情含蓄的家庭,一直读书,直到高考 3 次失败后,决定放弃读书。
初出社会,没有经验,很快被李平这种母爱泛滥的人拿下,并无力还手,但好在他是真心喜欢李平。
鞠双元跟李平的感情,我认为最后,两人一起定居再城里就行,不管他人口沫横飞,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就行。
平,缺爱又母爱泛滥的性格最终很难找到归宿。
独立的性格,前卫的思想,吃苦耐劳,除了被男人欺骗过的往事,可算是一个优秀的女性,可惜性格造就了命运。
这种性格很那遇到理解自己的人。
鞠家二老,老爷子为人处世的心态很好,喜欢照顾自己的一亩二分地,不喜是非,勤勤恳恳。
老太在家里当家做主,自己安排,家里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对于郭家,我只能从最后一集说,已加四口整整齐齐,阖家欢乐。
而间接因为郭家导致邹家 一死一出走,生活像是没了盼头,可还在继续.....
我寻思这不才应该被称作“演员”吗
7分 也就前几集还行,中间变成了言情剧了 各种恋爱 把几个女人描写的太多了 和民工没啥关系了都 最后父子俩的老婆临死前给他带了绿帽子,一个知道原来城里的那些事以后打跑了 两人又回城里当民工了 结局很虐 这部剧感觉人物不太饱满 剧情着重写的都是村里那几个女的 民工篇幅比较少
真辛苦啊
看了以后对民工有新的认识
这部剧并不真实,真正的民工有哪个说普通话的?《生存之民工》才是真正拍民工的电视剧,来自各地的农民工就是操着一口家乡话,台词也更接地气,剧情也是紧紧围绕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矛盾。而这部所谓的《民工》剧前5集还算是讲了讲民工生活,后面就全是狗血乡村爱情故事,白瞎了《民工》这个名,更应该叫《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7主要讲的农民进城打工引发的家庭问题。范明的广大略有点神经质。陈思诚的气质和农村小伙很搭。李平勤快漂亮懂疼人,是个好媳妇。虽然农民工夫妻的确有很多常年分居的现象,但剧中的两个媳妇留守农村的设定还是显得很不自然,明显他们跟着丈夫外出做事更合情理。广大媳妇和长义通奸的情节可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但我还是挺有点反感,他们两个人给我的感觉,是不会做出这种事的人。广大媳妇挺好的一个人,就那么活生生被逼死了,很可惜。翠玲和潘桃真是小心眼,枉广大媳妇和李平把她们当朋友,她们却毫不体谅别人。全剧最大笑点:“鞠广大,鞠广大,快来接电话,你*死了”“鞠广大,鞠广大,快来接电话,你**死了”。。
本身被推荐的另一部,结果看错看了这部。跟民工关系一点都不大,主故事线明明是李平潘桃和陈思诚他妈,范明和陈思诚的角色换成任何职业都不影响剧情,甚至不出场都不影响。搜了一下,果然原小说就叫歇马山的两个女人,真是笑死人
毕竟是老电视剧了,现在看来没太大感觉,以前的人确实比现在难很多
台词写得太好,演员也演得非常棒。那时候拍剧真用心啊,演员们在地里干活,真大口大口吃饭,女主水灵灵的可是干起活来毫不含糊,现在有几个年轻演员还能做到呢……
、
我相信会是个好电视,因为我们的康师傅在,我们的小翻译在~
三星是给演员的,无语的剧情。
近年来,现实主义风格的国产电视剧取材匮乏,打开电视几乎满屏都是谈恋爱和扎根不深的臆想,主创人员关注更多的是白领阶层的审美喜好,注重电视剧的话题性,一大批真正贴近底层的素材因为流量不够而被忽视,社会变革中真正需要被歌颂的群体在近十年的影视作品中,很少被提及。
鞠广大!鞠广大!恁妈死了!
农村的八卦和城里的八卦
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 真的很赞 长大之后才知道妈啊是陈思诚。。。。!
又是一部理解不了的高分片,还9.1。。。
邢捕头演技牛啊
好像都讲了,又好像没讲出来
看了九集,这哪是民工,不就是俩小年轻乱七八糟的感情生活。真不如青春偶像剧好看,起码男女主比这个强。评分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