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個人走到電影院看這樣一齣打着愛情喜劇名號的電影,說起來是有點可悲,幸好在電影中得到的訊息比炮友和愛更有意思。
以炮友和愛情作招徠的這電影,改篇自一部自傳名叫Hard Sell: The evolution of a Viagra Salesman,好萊塢總可以把任何沉重的訊息改頭換面成為容易入口的娛樂消費,嘻嘻哈哈的看畢了電影,把裸露和情色的嚼頭為糖衣,舌頭未及嚐到當中的苦澀就大團圓結局散場,忽略掉故事裡,病態而埋沒良知的藥物銷售商業,真正需要藥物治療的病人卻只能奄奄一息地靠着同路人的精神鼓勵治療着對生命的絕望,畢竟,在歡天喜地的年末檔期裡,誰願意面對現實。
男主角Jamie欠缺父母親的認同與肯定,轉移以床上女伴的呻吟滿足好勝心靈;女主角Maggie天妒紅顏地患上柏金遜症,不能奢望永遠的愛情,只能以做愛表達愛。
這是一個比炮友更深層次的關係,比情和慾更引發深思的戲碼。
所以劇情沒有很完全的交待兩人為什麼為對方泥足深陷,個人來說還可以接受。
(其實是因為有一幕,Maggie問Jamie為什麼跟母親作大銷售數字,叫他說出自己四個好處,他一臉的茫然,她溫柔而堅定的讚賞他。
愛應該就是這種互相empowerment,感動死了,我差點哭了,因此也就說服了我為什麼這大帥哥願意為這一個病人安定下來。
)Jamie嘗試過一切的工作,最終走到藥物銷售這個行業來,需要的技能是燃燒一根火柴般速度的硬銷,需要為醫生泡妞,需要用男性魅力討好診所裡沒人注意的小花去獲得放藥版的機會,需要偷偷丟掉對手的貨,需要一支禮物筆,需要埋沒良知把自己推銷的藥變為人人依賴上癮的抗鬱藥。
電影中在Jamie的行內培訓中,觀眾可以看到的是大型煙火歌舞,把美國藥物銷售行業描繪成一場諷刺的表演,一場只靠市場學的生意。
想深一層,小藥丸應該是救人一命的關鍵,商人可以把它變為在學學童閒時解憂糖果,還有劇情後來說到的調情聖品威而鋼,雞皮疙瘩已全啟動了,觀眾這時候還不知道應該用什麼眼光來看Jamie,應該鄙視他為虎作倀,還是應該替他終於能實現自我而興奮。
自傳中沒有出現的Maggie成了電影張力的催化劑,可以說沒有這個完全虛構的人物,這個故事完全不成電影,她的出現是男主角的轉捩點,也是電影中一切感人和色情娛樂的關鍵。
有人說,若沒有床上鏡頭、無厘頭笑點和特技爆破,好萊塢電影就成就不了,若不算拾人牙慧,我則要多加一項,是愛的超現實化。
於是,我們看到Anna Hathaway的乳房,欣賞到她性興奮的表情,激烈的呻吟聲,給男友驚喜裸露卻讓肥仔撞破的笑點,還有,男女主角的超浪漫情節。
沒有"但是"不成張力,Maggie美豔,但患上柏金遜病,兩人打得火熱,但Maggie的病日漸惡化,Jamie終於願意為女人付出,但面對的卻是一生漫長而痛苦地照顧長期病患的陰霾。
Maggie陪Jamie一起到芝加哥出席藥物會議,誤打誤撞地走進了柏金遜病人舉辦的反會議,一眾病人發表的言論,幽默而溫馨,讓Maggie對生命有了希望,她在馬路中跟Jamie說我愛你的一段差點讓我哭了,不是因為世紀淫娃的她終於表白,而是,她那麼的充滿活力,對比着她愛人的恐懼和茫然,他們的未來將要怎樣過呢。
然後令人悲愴的情節開始,他們到處求醫,希望與失望不斷交叠,他們用藥物維繫的未來,若要拍下去,又會是另一齣"情流心海"的奧斯卡得獎電影。
結尾Jake Gyllenhaal危險駕駛以及情聖一般的表白,本應感動人的情節,我卻沒法不回想在大巴上那一群支付不起美國本地藥物價格而要長途跋踄往加拿大去的老人們,沒法不想起反會議中用自己的病徵自嘲的病人,這一對情人要面對的是美國藥物開發的未來,長期病患的絕望和精神壓力,遠遠不是賀歲片輕鬆浪漫喜劇能負荷的沉重。
也因為這樣,愛情戀上癮整個故事中內容比重嚴重地失去平衡,輕喜劇又過於沉重,控訴病態藥物市場又太政治化,為長期病患者抱不平太不喜劇了,要談及愛嗎,十天十夜也說不完呢。
差点被海报蒙蔽了,原以为这是一部有胸无脑的电影。
所以我说啥也没花钱去电影院看,尽管这是我们小城电影院放映的唯一部我有一点点感兴趣的片了。
看完之后……居然挺感动。
剧情经典却不俗套。
不得不说两位主演真的太有魅力,表演得全身心投入。
当Jake Gyllenhaal抽搐着对Anne Hathaway说他爱她,并且这是他第一次对某个人这么说时,完全能让人心服口服。
当年纪轻轻却身患帕金森病的Anne Hathaway泪眼汪汪地看着他,叱喝他离开她时,我的心也要碎了……有些节外生枝的情节有点夸张,比如说Jamie吃了他自己卖的药后的反应……有些人物有点脸谱化,比如说Jamie的弟弟、他的竞争对手……不过好莱坞电影里永远有这些夸张的表情与细节,这是烘托美国梦的调料。
虽然有很多小小的不完美,但是故事主线掌握得很好。
才貌双全的Jake与Anne表演得活力十足却又没有用力过度,实在是很养眼。
思想过于保守的观众可以绕道了……大部分相貌姣好的欧美人的确是以这种赤果果的方式在芸芸众生中寻找与自己相配的那一个,感情是后话。
选中的那个人也并不是各项理性指标显示的最完美、最合适自己的那一个,但这并不代表这样得来的感情不牢靠。
食色性也。
剧情安排主角中的一方患上不可扭转、对生活负面影响大却不影响寿命的帕金森病,而不是某种绝症,的确是个有趣的点子。
这样一来,Jamie的选择就意味着他为了爱自愿背负更多的责任。
相信Jamie会照顾Maggie一辈子,尽管她的症状会越来越恶化。
他们从生理到情感上都很依赖对方。
选择走到一块,无论是对当初那利欲熏心的药品推销员小子,还是对那只能活在当下的帕金森姑娘来说,都是一种人格挑战。
最后很狗血地贴上这段感动我的简单对话(不放在剧中看还真没那么感人了):“-You need someone to take care of you..-No, I don't...-Everybody does.-I will need you more than you need me, it's not fair... I can't ask you to do that...-You didn't... I don't want to be like those perfect people. I want us ... I want you.“
这片子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前半段纯粹看肉体和dirty jokes,今天接着看下去突然峰回路转,突然感受到这片子为什么叫爱情与灵药。
挺好的一部电影,没有严肃文学拍出来的那种深沉造作,但又不像三流肚脐眼文学一样红尘白雪鸳鸯蝴蝶轮番上演。
像白开水,啜一口冰冰凉,在喉底才尝到一点点甜。
如果顽酷的命运是一部俄国小说,那请允许我用爱情治愈你——关于你的疾病,我的贫穷,关于未竟的童年梦想,关于求而不得的美好愿景——爱是永远的灵药。
爱之于Randall和Maggie,从肌肤之亲变成一饭一蔬,直到最后,变成一种不死的欲望,和彼此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这就是这部片子打动我的地方。
【 Kids,if you're looking this, put it back in mommy's secret hiding spot right now,or you'll be sorry,there will be consequences!Just how happy I am.At this moment, right now. The way that light's hitting in that face of yours,there is little breeze coming in through the window.It doesn't matter if I have 10000 more moments like this,or just this one,because,that's all the same. Yes, right now, this moment, I have all the thing.】这段真是太喜欢,罹患帕金森的女主为了留住和男主品尝sweety sex moment,留下这段影片。
一开始我觉得可雷了,不是很懂你们外国人的想法。
后来才知道,如果记忆能永存,又何必发明企图凝固时间的东西。
之前看过一个太太写的一篇关于相片和记忆的文章,她说,昆德拉都承认,我们之所以活着,是为了证明我们存在。
所以Maggie不停地拼相册,不停地录video,试图将须臾化成永恒。
“留住你一面,画在我心间。
”还好最后有Randall替她记住。
看了好朋友最近写了一篇小灵药的影评。
受她的影响,又从硬盘里把这片子翻了出来和室友一起又看了一遍。
和好朋友感受一致,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本着猎奇香艳镜头的目的,说实话,真的就是为了看这俩人是如何的裸露缠绵,导致忽略了不少剧情。
这两天再看的时候,最后看到Jack对Anne的告白的时候,眼泪竟然拦不住的涌出来。
与第一次看的心态完全不相同,第二次再看的时候心里感慨多的不知该往哪里塞,难过和幸福感同时满溢的快要爆炸。
在电影里Jack和Anne都是情场老手,Jack是个能说会道的药品推销员,靠着和医院的前台的接待小姐的暧昧关系,讨好医生以便卖出更多的药。
Anne是个仅仅只有26岁的年轻辣妹,长得漂亮,身材好,可是,唯一的不好,也是最致命的一点,这个看似完美的姑娘却在那么年轻的年纪里患有罕见的帕金森。
俩人第一次的见面就戏剧性的引开了俩人必定以炮友为开始的恋爱关系,Jack骗Anne说自己是实习生,看到了Anne裸露的乳房,然后Anne发现真相,Anne便是毫不留情的一顿打和辱骂,其实这样第一次的见面和争执,在我看来俨然已经就是俩人调情的开始。
一来二去,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俩人甚至交流了没有几句话,Anne这个性格直爽的姑娘,受够了Jack过于死板的开场白,她不想要什么一贯的自我介绍,你在哪里上大学,你在哪里工作,你喜欢什么,blabla这样一系列无聊也并无意义的问题。
她直接抛出了Jack此行前来最原始的目的。
“我想你也想做爱,我也很想,那我们就走吧。
”然后便是热情火辣的第一次性爱。
从这以后,俩人就开始变成了固定的炮友关系,你有需要,我也有需要,那我们就互相满足彼此这样的关系就很好。
Anne在电影里扮演的女主角,个性好强,却又有强烈的自我嫌弃意识,她渴望着Jack的爱,可是却害怕接受,她唯一愿意做的也就是这样持续打炮的关系。
很多传统的人们估计看的时候都会想,这俩男女也太过于随便了,才见面2次而已,然后就这样不停的做爱做爱做爱,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他们俩这样简直流氓到极致。
不靠谱!
太不靠谱!
然后突然事情就开始靠谱起来,Jack开始想念Anne,在她不给他打电话的日子里,他再也忍不住思念之情,带着晚饭来到Anne的公寓,这样的举动让Anne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惊吓,她开始微微意识到这俩人的关系开始不仅仅只有炮友那么简单。
他们甚至没有在见面后就立刻做爱,而是坐在沙发上长谈。
这样的举动似乎只有热恋中的男女才会做出,他们开始互相真正的第一次了解彼此。
可是等到第二天醒来,Anne却是惊慌失措,我想一个女人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帅气的男人对自己这样的好,愿意在她面前流露出最真实的自己,她心动了,而她却无法对他承诺什么,她的高傲和自我嫌弃的表现在这时膨胀到了极致,她不想要这样一个优秀的男人的爱,她承受不起,也不敢接受,她也不想要这个男人的可怜。
她跟Jack说我们不要再见面了,可是Jack的感情早已不止仅仅只有炮友这么简单,他不想这样结束,然后他在Anne一次外出后,在车上等了她整整一夜。
Anne显然被这个举动再一次感动到手足无措,可是她却再也无法抵抗自己心理对待这个男人强烈的喜欢。
Jesus,既然你愿意,那我们就好吧。
可是这一次Anne并不是去全心全意勇敢的接受,她只是这样半推半就的开始了一段关系,一是被感动到,二是她无法否定内心的感觉,但是她并没有完全的放开自己的顾忌。
俩人变成男女朋友以后,当然还是不停做爱,直到Jack一次下班回来后,拥吻她的时候,止不住的心跳加速,浑身颤抖,脸色发红。
Anne吓坏了,问他到底怎么了,然后Jack花了几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她。
"I love you. I really love you.“,那样认真却又慌张的表情,就好像一个初恋的大男孩一样,羞涩却又坚定。
Anne的反应可想而知,她大脑一片空白的条件反射立即回答道”No, you don't love me. No."她又开始深深地害怕了,她把自己推入到女朋友这个正经的关系里,现在却又要接受”我爱你“这样一个沉重的誓言。
她太害怕这样的表白,她太害怕这样从肉欲开始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恋爱关系。
她并没有告诉Jack自己也爱他,Jack也很识趣的没有问。
俩人就这样抱着没有再说什么。
对这对开放的现代男女,做爱可以只是一项娱乐,各取所需,而爱则沉重无比。
时间越来越久,Jack对Anne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可是Anne的帕金森病情却越来越严重,她开始不能剪好一张照片,不能轻易的打开药瓶,Jack带她去了芝加哥,那是这个要强的女孩第一次敢于面对Jack承认自己的病情,自己糟糕的情况。
她在芝加哥找到了和她一样一大帮坚强却又勇敢的帕金森病患,深受激励和感动。
与此同时,Jack却听到了一些残忍又现实的劝告,Anne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会渐渐丧失自理能力,不要说自己穿衣服,可能她的大小便你都要帮忙清理。
一个正常人听到这些话想必都会恐慌,Jack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帕金森病的恐怖之处,他第一次想到了要不要退缩,要不要分手。
可是最戏剧的是,他在这时听到了Anne对他的告白,这是一个他等了很久却也开始害怕听到的三个字。
Jack舍不得分手,彼此深爱双方的俩个人开始四处奔波寻求良方,可是没有办法,没有医生能告诉他们究竟怎么样才能根治帕金森。
Jack和Anne身心俱疲却同时都在隐忍,为了俩人这样脆弱的关系,可是他们心理的恐慌因素开始快速蔓延。
终于高傲要强的Anne受不了了,她无法忍受这样一次次无疾而终的门诊以及看到Jack一次又一次落寞的眼神,她也无法忍受把伤疤一次次的在Jack面前残忍的撕开,流血,却没有办法让它愈合。
Anne忍无可忍对Jack说,“你这样帮我找医生不是因为你怕我受不了,而是你受不了。
” 临了她又加了句“走吧,你还能来找我,做做爱什么的也成,不过做完了,你得走。
”这话其实说的没有错,Jack无言以对,没有人想下半生守着一个面无表情,表情呆滞,失去生机的人,可是没有办法,Jack却爱着她。
Anne提出分手后,Jack并没有挽留什么,我想他那时也一定想过,放手也许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Anne这个姑娘,患有这样的病,本来应该很庆幸找到了这么一个英俊潇洒,又疼爱自己的男朋友,按照常理来说,她都应该对他百般讨好。
可是Anne却自己都说'I'm being such a bitch." Anne有时说话恶毒,冷漠,刻薄。
她一直都在矛盾着和Jack的关系,她甚至有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气走Jack。
她不是不爱Jack,而是真的很爱,爱到她不愿意去拖累这个男人。
Jake爱她太深,在一串好莱坞的“男主角意识到他不应该离开女主角>音乐响起>女主角正好外出>男主角狂追终于追上”的经典俗套后。
Jake 又一次表白,两人相拥,从此相伴一生。
这是最让人动情的一段,这时,Jake已经深知Anne的病症,知道她未来会生活无法自理,知道他的后半生要在为 Anne穿衣服喂饭洗尿布中度过。
而他依旧愿意与Anne长相厮守,不管这个决定是深思熟虑的还是一时兴起的,这都是个令人动容的决定。
他甚至放弃了他升职的机会,报考了医学院,一定也是为了以后加入研究治愈帕金森的队伍。
从一开始炮友的不靠谱,到最后竟然靠谱成这样,我想一定也是让不少人吃惊的。
这样的爱情片总是逃不过俗套,所以用不着去骂它多么俗气老套,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happy ending的愿望。
而应该去想一想它真正带给你的是什么。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一次,不得不承认,小灵药这片子真的比《不求回报》和《炮友》档次都要高上一个层次。
它不仅仅的只是诉说一个简单的从炮友变成爱人的故事,而是在这段故事里男女主角的心理转变和面对爱情与未知的勇气。
You meet thousand of people ,and not of them really touch you,and then you meet one person,and your life's changed forever.我们会在一生中遇见成千上万的人,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的触动到你。
直到有一天出现了这么一个人,你的生命将会彻底的改变。
I'm waiting for you,我在未来等你。
感谢曾经在我生命里出现的一切美好的人。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没看过什么绝症爱情片,印象里唯一看过的是《脑中橡皮擦》其他的估计也都一个套路。
哭情+苦情。
好赖屋的标准爱情小品电影全然不走这套路数,靠着两位主角激情肆意的演出博得票房和口碑。
观众不需要什么揪心彻骨,偶尔的眼泪也只是甜蜜后的感动,宵小的附属产品。
至于疾病什么的只是两位终成眷属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小岔路。
跟别的言情桥段中女主因为误会吃吃无名飞醋啊,前女友或男友的情感创伤啊之类无区别。
为能够在结局处追回女主后说出整部电影的精华台词做努力,延续词类电影的优良传统。
“这不公平,我不能要求你这么做。
”“你不需要要求。
”为什么是帕金森综合症呢?
或许它有潜伏期长,可供女主堕落后还有机会在第一阶段因男主幡然醒悟,症状前期不明显,发病不下人,而且是基因病变,与个人作息和人品无关等诸多优点。
灵与肉什么的,答案直接了当,先肉嘛,不纠结。
主题也很有教育意义,两个浪荡子的归入正道,想象从没有说I LU的人儿在外国还存在多下人。
真爱是无敌的,更别提带有和病魔斗争的真爱。
它让世界更美好,如同服用优乐美。
有诸多和感情戏无关的桥段,为彻底和琼摇式的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意淫乐观主义精神划清界限,还顺便暴露出资本主义医疗制度中的弊病,很有现实的警醒作用,我看完露肉场面后总能继续一脸俄国小说状的继续期待更多的生肉场面。
故事发生在97年,我还以为最后的最后会有一段以照片和字幕交叠出现的后续情况报道:至今,14年,他和她还在一起,虽有爱无性。
可惜这电影连继续虚构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到底生活比艺术来得高些。
还记得第一次看爱情电影的情形吗?
不是爱情主题的迪士尼童话故事动画片,也不是你看到屏幕上的两个人亲吻就希望他们能最终走到一起只是单纯因为喜欢团圆结局,而是在你非常明白什么是爱情的时候,在那个时候,看的第一部爱情片。
我的初恋发生在初二。
所以对我来说,第一次看爱情片也大概就是那个时候了。
我记得是在爸妈的vcd收藏里的一部叫做《爱在尽头》的电影,那时候我常常看一些欧美的爸妈称之为“大人们的电影”,以为这样可以证明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
那片子的主题是婚外情,基调忧郁浪漫,却结局惨淡。
这开启了我的爱情启蒙,也给了我一种错觉,以为经典美好的爱必然是痛苦纠缠,幽怨悲壮的。
这对后来的我有很深远的影响。
那也是快有十年前的事了,现在回头想想,仍是颇有些宿命意味。
今天上映了安妮海瑟薇的新片《爱情与灵药》,我一个人去看了。
卖点是情色元素,看完后觉得它还算是清新派爱情电影。
相遇,对眼,上床,相爱,矛盾,犹豫,付出。
电影并不太高明,演员却相当的好。
安妮海瑟薇美的浑然天成,杰克格莱恩哈尔帅的深情专一。
他们的表演是这部电影唯一让人信服的支柱,再加上一点bonus: 女主角的前面男主角的后面,还是很能那么提起一点人的兴趣的。
尽管同时它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毛病,能看出来导演想要表达一些深层社会问题(推销药品的后幕),一些人文精神(帕金森患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但由于能力和篇幅有限都没有表达好。
但是对于爱情这一主题来说,它还是足够了。
可以做的更好,但是足够了。
我喜欢的爱情电影通常有这么几个特征:有很动人的背景音乐,有雪景,有不顾一切的追寻对方的情节。
我尤其喜欢有第三点特征的电影,不仅仅是爱情电影。
追逐是美的,尤其是当爱情在里面作为催化剂的时候,因为它代表了人不愿意屈服想要掌握命运的本能,同时又代表了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又有很深的悲剧色彩,最重要的是,它很稀有。
很幸运,《爱情与灵药》里包含了上述所有元素,所以它做的足够好了。
它当然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更好的爱情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了。
那样反而不真实。
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和我们的曾祖父辈,祖父辈,甚至父辈,都不同了。
这个时代里的人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难以爱他人。
爱是由付出而来,但这个时代里的人不相信付出,所以很少愿意付出。
所以电影里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永远是这样的:来的容易,去的简单。
比如Jake,口口声声说他爱Anne,但只不过听了别人的一句话,就开始动摇,眼睛就失去了光芒。
虽然最终他还是选择了Anne,但我对这种选择是否能长久持很怀疑的态度。
爱需要经历磨难而愈久弥坚,如果会被未来吓跑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及其后的无数次。
Anne明白这一点,她却最终让自己掉进去了。
Jake不明白这一点,可他还是闯进去了。
Jake面对的还是如此美丽的Anne尚有七分动摇,倘若换做平凡人如你我,我们会做出和Jake同样的选择吗?
很多人的爱情甚至经历不起争吵,经历不起短暂分别,经历不起金钱身价,更不用提如果爱人身有重病了。
也许爱情里他们是完美的一对,但生活中他们是否能携手并进白头到老?
我觉得导演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电影在团圆中匆匆结束了。
回想电影里给出的唯一解释,不过寂寞二字。
但由于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背景,所以我们还是对Jake的犹豫给予了熟视无睹或理解,甚至在他最终回头的时候欢呼他是爱情的圣人。
我们也许都忘了,爱,究竟本来是什么样子的了。
爱德华兹维克的这部作品让人大跌眼镜,与其之前的《燃情岁月》、《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相比,《爱情与灵药》真可谓大失水准,显的平庸无奇。
安妮海瑟薇与杰克吉伦哈尔继《断臂山》之后的再次携手也没有带来太多的惊艳。
由性生爱的故事模式早已被炒烂,而此片也并没有过多的创新之处,其设置在医药行业的背景也只是单纯的成了背景而已,兹维克放弃了挖掘电影的思想潜力,转而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向通俗的性喜剧元素上。
本片被定为R级是情有可原的,安妮海瑟薇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裸体,整片过分的着墨于性的描写,而把一些可以发挥的其他元素忽略了。
由性生爱的故事颇多,佳作名作也不少,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色戒》、《情人》、《绑着我,捆着我》等等。
奇妙的性带来的刺激和享受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觉之一了,而片中的吉伦哈尔是属于那种人见人爱倍受女性青睐的性爱猛男,整日游荡于不同女人的怀抱中,他从没对人说过“我爱你”,即便是父母,但是,这种没心没肺的人总是会栽在一个女子裙下的,偶然的尴尬邂逅,死皮赖脸的追随,没想到玛姬也是个爽快之人,热衷于享受性的美妙,第一约会便直接的提出了性需求,这正是杰米求之不得的东西,几次云雨之后,面对美丽、真挚、洒脱的玛姬,他居然触犯了禁忌,对玛姬动了真感情,而玛姬却不是个正常健康的女子,年纪轻轻却罹患帕金森症,玛姬并不想拖累杰米,以此为戏剧冲突,电影就由此展开了一段爱情的拉锯战,而电影本身设置的医药行业的黑幕和追求利欲的人际冲突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花瓶”。
伟哥的问世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作为辉瑞公司年轻得志的销售代表,杰米通过推销伟哥这种“灵药”获得了大量的订单以及职位的升迁,他拥有了更多的女人和金钱。
而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东西,他有才能却缺乏责任感,热衷于游戏人生、投机取巧。
但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的克星,杰米却一直对独特的玛姬念念不忘,并产生了追求她的念头,面对自己对玛姬的爱,蓝色的小药丸不起作用了。
玛姬并不喜欢杰米称她为自己的女友,一直隐藏自己对杰米的爱,她害怕自己的疾病,害怕真正的爱情到来,但当玛姬意识到罹患帕金森仍旧可以享受完整的人生时,杰米也了解到和一个帕金森症患者结婚的痛苦,于是两人的情感出发反转,玛姬爱上了杰米,并对他说了珍贵的“我爱你”,此时杰米却深陷犹豫之中。
为了让玛姬康复,杰米带玛姬走遍了很多医院,此时玛姬也意识到自己在拖累杰米,杰米的行为举止无声的表明了他是无法接受她的疾病的,于是玛姬选择了离开杰米。
杰米又开始了他的浪荡生活,然而灵药是无法带给杰米爱情的,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对玛姬的爱,杰米用自己的真诚和不懈最终赢回了玛姬,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的主线较为的流俗,本片的中文片名也没有很好的传达原片名的意思,原片名为Love and Other Drugs,按字面的意思理解,片名中的love是属于drugs的,而中文的片名爱情与灵药有把两者分离之嫌。
Love and Other Drugs的原片名更好的传达了电影的主旨,既爱情是一种药。
伟哥只是能给人带来性的欢愉,却不能抚慰一个人的内心,而爱情就是另外一种“灵药”,它治愈了杰米,使他认清了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让他有了责任感和真正的爱。
此片的英文片名已经很准确的概述了此片的内涵,兹维克把爱情的表达当做了重点,而drugs只是一种衬托爱情的存在,也许是兹维克这次并没有很大的野心,或者说是他最终没有把握好电影的分寸,相对兹维克之前的作品而言,总之此片流于平庸,纯属娱乐。
无法揣测本片导演兹维克的真实想法,他没有给我们惊喜,但是此片还是中规中矩,既不属于烂片,也不能列入佳作的范畴,由于好莱坞此类爱情“重”喜剧的产量很大,此片的内容显得平庸,但是医药行业的元素又使得电影的观赏性有所提高,两位实力加偶像派巨星的加盟才是电影最大的亮点。
本片在娱乐元素方面上的把握还是可圈可点的,层出不穷的喜剧段子,精彩幽默的对白,还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床戏,杰克吉伦哈尔与安妮海瑟薇的表演也维持在基本的水准上,总之此片还是很有娱乐价值的,就冲着吉伦哈尔和海瑟薇大胆的全裸表演,此片也值得一看。
相对于《蓝色情人节》里爱情的绝望深刻,《Love and Other Drugs》里的爱情显得阳光而娱乐,更为适合合情人节的情侣们、炮友们一同观赏。
关于性与爱情的问题,世间已有很多的论断,欲与爱的界限以及相辅相成是门很大的学问,在此不做无意义的浅薄论述,而此类影片之中,个人首推《捆着我,绑着我》,阿莫多瓦的表达更为的深入问题的核心。
至于爱情与伟哥,哪个才是真正的灵药呢?
每个人心中自有自己的答案。
看电影看到裸戏,有时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一般这种时候,我的男人部分会觉的过瘾,我的装逼部分会劝自己这不是色情是艺术不是色情是艺术, 接着我的良知会说我是在亵渎艺术。
这样的精神纠结,在看Love and other drug时从来没有发生。
裸戏镜头没有多少特写,没有什么或诱惑或浪漫的音乐,导演没有刻意的展示裸体,却也没有刻意的遮遮掩掩;两个演员都是本色演出, 脸上,身体上没有一丝做作。
一切就是那样的正常,美丽,吃吃饭,聊聊天,做做爱而已。
这是一个炮友终成眷属的故事,所以做爱戏多。
导演在Charlie Rose的采访节目上说,他选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它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
jake是一名药品推销员,靠着讨好医生,勾搭门诊前台来拼命买药。
anne是一名年轻,性感,美丽的帕金森症患者。
jake和anne在她推销药品的门诊邂逅。
jake展开攻势,anne虚掩几下总算答应见面。
第一次见面时,两个人说了不到五句话后,anne便告诉jake她们也用不着什么关于身世,职业,爱好的自我介绍了,“你想要做爱,我也想,现在去我家吧。
”然后两个人开始了一连串的打炮。
男女主角都是爱情老手,两个人的外表都是人类中的极品,看着他们的一来二去,亲亲秘密,那是无比的享受,这时某些传统男可以说这对男女太随便,某传统女可以说男主角耍流氓,因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爱做啊做,可无论两人做多少次爱,变得多么亲密甚至进行了彻夜长谈,anne始终不想让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她对jake不时流露出来的真感情,总是礼貌但是确定的拒绝。
炮打着打着,anne想和jake终止关系。
jake对她的感情却是越来越深,一次anne外出,说是傍晚回来,可是最后早上才返回,jake于是就在车里等了她一晚上。
总算被感动的anne说“我靠,好吧”,于是他们总算成了男女朋友。
两人依旧不断打炮,聊啊聊,又有一晚上,jake打算表白。
他亲了anne,和他拥抱,但是脸通红,汗涔涔,anne惊叫“你心跳怎么这么快!
”,当我以为 jake会犯心脏病的时候,jake说“我爱你”,于是anne也开始脸通红,汗涔涔,心跳加速。
anne就像在安慰受伤的下朋友一样安慰jake,但她最后也没有说她也爱他,jake也没有逼问,两人仍旧继续。
这段说我爱你的戏精彩无比,你可以看到两人对感情投入的重视,甚至恐惧。
很多人对处子之身,接吻,做爱敏感无比,仿佛亲了一个人,就成了男女朋友,上了床,就要做夫妻。
其实情与欲,灵与肉,可以分得多开。
对这对开放现代的男女,做爱可以只是一项娱乐,而爱则沉重无比。
在一起时间久了,anne的帕金森症越来越显得明显,她的手会不时颤抖,她连开瓶子,剪纸张都很难做到,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内,anne会完全生活不能自理。
jake有些被吓到,就在这时,被感动的anne却终于说出了那句她沉在心中很久,一直不敢说出口的“我也爱你”。
于是jake开始疯似的带着 anne到各地看医生和江湖医生。
四处奔波让两个人都疲劳不已,最后,anne戳破了窗户纸,“你这样帮我找医生不是因为你怕我受不了,而是你受不了。
” 临了她又加了句“走吧,你还能来找我,做做爱什么的也成,不过做完了,你得走。
”anne是哪个一直在拒绝jake人,而她还是一个帕金森患者,如果不在现在找一个老公照顾她,以后等她的病症严重了,她基本不太可能会找到老公了,一般来说,他应该会死死抓住手头的男人。
但是anne仍然拒绝她也真心喜欢的 jake,她想对jake公平些,她不希望让jake牵扯近自己的不幸,这样的拒绝,回想起来,真是很伟大。
jake 爱她太深,在一串好莱坞的“男主角意识到他不应该离开女主角>音乐响起>女主角正好外出>男主角狂追终于追上”的经典俗套后,jake 又一次表白,两人相拥,从此相伴一生。
这是最让人动情的一段,这时,jake已经深知anne的病症,知道她未来会生活无法自理,知道他的后半生要在为 anne穿衣服喂饭洗尿布中度过。
而他依旧愿意与anne长相厮守,不管这个决定是深思熟虑的还是一时兴起的,这都是个令人动容的决定。
只看前半段,男女主角都可以被称作“不负责任”,可没想到到最后,男主角能这么负责任,靠谱到了极致。
那条欲与爱的界线,一下子也变得模糊起来。
男女关系真的很复杂,有时两人只打炮没感情,有时两人有感情炮不怎么打,又有时候人们又打炮又有感情却没名分,也有的时候,想这个电影一样,就算炮友也会终成眷属。
以前看村上小说里写过的一个场景,一个男孩在车站的酒吧里碰见一个黯然神伤的女孩,男孩安慰着失恋受伤的女孩,男孩没想什么,女孩也没想什么,可是两个人最后因为不知道如何结束这场聊天,只能选择去旅馆大干一场。
当时就想,为什么日本和美国都这么开放,正值青春热血的荷尔蒙少年,处在只会用老二思考的阶段,根本没精子去思考,额,那个,精力……根本没精力去思考。
现在有点儿明白了,身体上的自由,是被社会的自由,国家的自由,人性的自由,所烘托出来的,身体上所承受的压抑,就像获得金牌之后要先说感谢国家一样,被强制下来了。
当然,在或长或短的某一个阶段,你会去羡慕那些花花公子,可以动动嘴皮子就把女孩儿哄上床,但也许真实的你,其实是自己生命舞台中的胖表弟,只是你还没有发现,那些东西并不是你想要的,看着帅气的big brother的性爱小电影打飞机,才是让你全身舒爽的人生真谛。
当你在实现了自己那个制造出来的幸福愿望,而并没有感到幸福的时候,你才能明白,以前的那些纠结,痛楚,苦恼,孤独,全是咎由自取,那些听来的感受,全是fucking bullshit!
所以,秃顶老头的建议,也不应该成为你的干扰,没有人能知道你的感受,只有你才能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走不走,要不要。
Sometimes the thing you most want doesn't happenAnd sometimes the thing you never expect to happen,doseYou meet thousands of peopleand none of them really touch youthen you meet one personand your life is changedwell,maybe it's meNo matter what she iswhateverI have never known anyone who actually believed that I was enoughUntil I met youand then you made me believing tooSo...just keep goingwhat else?粉红色,both……
前天看完了《爱情与灵药》,然后在微博上写了这样两段话:看了《爱情与灵药》,还挺好看。
片中女主人公要跟男主人公分手的理由是:“我需要你胜过你需要我……这样不公平……”这句台词打动了我,但后来我想,爱一个人爱到想让那个人活得更自由的程度,是不是还是希望那个人自由地飞走然后还会飞回来?
就算那个人不回来,是不是自己也会获得自我牺牲的快感?
总能看到这样一类男人或女人,这些人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如此爱你,所以我有权要求你为我有所牺牲。
他们的这种想法是爱吗?
如此丑陋的“爱”,竟然也能让他们沉溺于自我感动之中……上大学时,我翻完了萨特的那部状似板儿砖的著作《存在与虚无》,结果后来只对这一句话印象深刻:“恋爱者不想像人们占有一个物件那样占有被爱者;他祈求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归己有。
他想占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爱就是想占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我喜欢这种爱的方式。
现在看电视,经常会看到一些古装剧依旧会有意或无意地灌输一种很腐朽的价值观,即将女性的身体物化。
另外在现在的中国,有处女情结的男人依旧有很多,他们在潜意识里同样会物化女性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现在有无数中国女人也总想通过限制男人的自由来换取婚姻的长久,而且她们可能也会在潜意识里将男人物化,即将他们物化成长期饭票儿、赚钱机器或提款机等诸如此类的东西。
还好,除了这些电视剧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像《爱情与灵药》这样的电影,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爱情动作片。
今天早上我还在想,在我青春期的时候,像《爱情与灵药》这样的R级电影以及更刺激的爱情动作片中的那些丰腴肉身,曾在某种程度上解放过我的思想。
她们让我明白了,即使她们和众多男人乱搞的视频被无数人看到了,她们也不用去寻死觅活,而且她们依旧可以过很正常的生活,很正常地和别人恋爱乃至结婚。
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女人跟男人上床了,她的身体就等于被“占有”了。
在现代社会,“占有”别人的身体是一种很可笑、很无知的说法。
在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有权利去“占有”别人的身体。
原因很简单,在现代社会,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自己的。
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专制的那一套之所以行得通,其根源就在于掌权者会向人们灌输这样一种理论: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
例如如果你生在中国古代,你就会被告知:你的身体不是你自己的,你的身体是属于生育你的父母,而皇帝则是所有臣民的父亲,那些官员也被称为“父母官”(在现代社会则正好相反,因为现代社会中的纳税人已经明白了他们才是政府和官员的衣食父母)。
哪吒为什么要自杀?
他可能就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父亲,你说我的身体是你给的,那好,我自杀!
我将我的身体还给你!
这样可以了吧?
而如果哪吒是一个现代人,那他就可以对他父亲说:你说我的身体是你给的?
你脑子有问题吧?
你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你征求过我的意见吗?
在我未成年之前,你可以遗弃我,但你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什么过去的皇帝总喜欢制定那么多关于性的戒律和禁令?
因为他们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控制你的身体,他们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告知你,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
这样他们就可以拥有对你的身体的绝对处置权——如果你是女人,他们想上你就上你,他们连“朕射你无罪”这样一句话都懒得说,因为他们会觉得他们上你那是看得起你;而如果你是男人,他们想阉你就阉你,你被阉了还得“谢主隆恩”,当然,他们同样也有可能上你,并且毫不在乎你的性取向是什么,也不在乎你愿不愿意。
现在你知道那些作家、艺术家为什么拼命想要搞出一些被掌权者认定是“低俗”、“堕落”、“下流”的作品了吧?
因为这和个人的自由息息相关——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自己的,在没有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们和别人你情我愿地做爱做的事,你有什么权利忽然破门而入把我们抓走,然后把我们关进监狱?
一个国家的公民能活得多自由,和这个国家的性开放程度几乎从来都是成正比的。
而身体所承受的所有压抑,都源于政治的压抑。
所以不要小看或鄙视90后搞出的这个“门”或那个“门”,那些“门”某种程度上也能推动时代的进步。
裸戏这噱头不过跑了个龙套,医药行业价格内幕被伪情色取代,激情戏不过都是写意!这就是一部华而不实的爱情片,唯一剩下的就是杰克的胸肌了!不深刻,不情色,不爱情,只剩意淫了!★★
开始只是过眼瘾,不过到最后看到杰米的5分钟表白还真挺感动的。
只能给屁股和乳头了,看睡着了我会乱说
一直玩魔方来着...
喜欢他们在一起的感觉4.0
剧情散乱。笑点不好笑,感动也没有。主线不明朗。
肥皂剧 除了床戏因为名人而有点看头外 毫无亮点
6.4;如此老派調子的時代症
真不值得脱那么光
看多了,总会审美疲劳。真的存在这种人吗.
美好的life~
比起你需要我,我更需要你。
男主人公的屁屁,女主人公的乳房。
仅为屁股和乳房而来。
看了《爱情与灵药》,还挺好看。片中女主人公要跟男主人公分手的理由是:“我需要你胜过你需要我,这样不公平。”这句台词打动了我,但后来我想,爱一个人爱到想让他自由的地步,是不是还是希望他自由地飞走然后还会飞回来?就算那个人不回来,自己也会获得自我牺牲的快感……
jake&hathaway. 什么样的性感和爱,能让人这么窒息。
最后也没有看到器大活好的接客给青年帕金森的安妮端屎端尿
根本没有正面全裸
本可以揭露美国医药行业的故事却被拍成了俗不可耐的好莱坞爱情片,编剧就连该有的笑料都没能把握好,让120分钟的片长显得苍白拖沓。激情戏远没有预期那么多,两个主演的裸露也大多都是惊鸿一瞥。但是由于Anne的表演不错,Jake更是一如既往帅得冒烟还有不少背面全露,两小时也就值得了。
love me if you dare (ps,Jake的片子难得有这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