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青春期的情事。
我躺在沙发上,回忆自己的青春期,竟然无处可怀念,于是总觉得惆怅。
怎么不见青春期的这样情事,还是情事太过渺渺,所以只能遗忘。
努力回想,终于看见一些模糊的脸庞,还有笑容。
我曾很喜欢一个男孩,或许是喜欢那样喜欢的感觉。
少时的情绪真的丝丝缠绕,纠缠不清最终在心里成为无头绪的线团。
其实青春期的爱恋就是这样,爱得刻入骨血,铭心难忘,其实到最后根本不记得初衷,或者弄错了初衷。
渺渺,很美得名字。
美好的画面,简单的音乐,单调的剧情,只是一场青春期的情事。
她喜欢她,她喜欢他,他喜欢他,他不喜欢她。
看吧,世界上的恋爱真的都可以简单成这样子。
可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为情苦恼?!
人生最莫名的莫过于情不知所以起,何以终。
陈飞什么时候开始不听音乐了,是丢失了小贝的声音之后么?
或许等到失去才发现,失去的是如此珍贵,也因为如此,更加错下去的是无法发现留下的也是如此美好。
生活还在渺渺后依旧要继续,继续的会是什么样?
是陈飞终于得到小贝留下的声音,终于记得那场不敢承认的情事;还是渺渺终于看清这个夏天所有的故事,如风飞逝,依旧有所遗留;还是小瑷对起飞的飞机吼出的未曾表白过的爱恋,以及即使破碎还存在的“太阳之手”的蛋糕。
这是两个女子最美好的感情,虽然无关爱情。
台湾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拍文艺片,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这些文艺片?
或许是生活越来越枯燥,日子越来越单调,却日日平淡下去。
终于想起这样可以简单点,可以就这样沉淀一些,记起一些。
如此简单。
我很久不写字了,每天好多的事情充斥着我的生活,我好想多长两只手,好做一些事。
可是我好像忘记了,我只有一个脑袋,只能想一件事。
只有电影,那些青涩的,不合群的电影,才让我感觉到我还是那个我,曾经那个张场的我,那个不服输,更不怕伤害的我,傻傻的我。
那个电影,也提到了小王子,他们说:“所以小王子还是选择了去爱他的玫瑰”,“飞机师选择了爱小王子”,“那是不一样的爱啦”,“小王子留下最宝贵的东西给飞机师啊”,“每当飞机师望向天空,就会想到小王子啊”他们,有的人不懂自己在想什么,有的人明白自己在想什么,但是都不知道要去做什么,都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未来是什么。
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不明白自己的生命可以承受多少伤害。
因为生怕自己活得不够精彩,所以不管不顾的,豪气冲天的,故意去做不平常的事,去走不平坦的路。
而今,才短短几日,当岁月一切安好,阳光遍布全身的时候,看到孤独的倒影上有斑斑驳驳的阳光漏下来。
忽然才知道,好痛,原来我根本承受不了。
开始后悔为什么要那么任性,后悔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过平淡平凡的日子,过乏味却没有伤痛记忆的日子。
她们欢笑,他们回忆,他们一起度过每一天,一起为各自做过的事承担后果。
她说,等我老了,我会说,曾经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我们终要为曾经所做过的一切去承担,那如患了风湿一般每逢阴天下雨就会发病,让人无法预料时间地点的,无法形容无法描述的,只能自己体会自己感受的那种疼痛。
她们在KTV唱《旅行的意义》,她在计程车上也唱,它还做为背景音乐出现,做为剧情需要出现,陈绮贞你就是不肯放过我,你就是不肯放过我的心,我的眼泪。
我终于知道,不一定凡事都有原因,但一切都会有意义。
我们都是一样,都是不肯听话的孩子,都是不肯用别人的经验教训过自己生活的人。
虽然伤痕累累,虽然疼痛难忍,但这些,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
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心变老的缘故,现在已经很少看与校园有关的影视剧了。
不过《渺渺》的宣传一直做得还不错,而且因为是台湾拍的,台湾本就是出产清新小岛风格的电影为特色,所以觉得拍少女题材的电影应该还是有一手的,而且我还比较喜欢其中一个女主角(张榕榕)的长相,于是就看了。
故事再简单不过:日本来的交换生渺渺与同学小璦成了朋友,渺渺喜欢上了二手cd店的老板陈飞(应该是这个名字,汗,记性不好),而陈飞因为曾经自己乐团主唱也是恋着他的小贝的离去,而把自己内心关闭起来(题外:小贝明明是个男的,结果新浪却写是陈的女友,http://ent.sina.com.cn/m/2008-10-23/20432218820.shtml,不知是对断背题材讳莫如此,还是写的人笔误,呵呵),而小瑷却默默的喜欢着渺渺,最后陈飞离开,渺渺回日本,青春的悸动和爱恋都无果,但是却也让每个人都成长起来,都知道追寻内心中那个真正的自我。
影片整体来说很台湾,内地和香港不太会拍出这种感觉的电影。
情节淡淡的,没设太多起伏,叙事手法淡淡的,没什么花哨,镜头也淡淡的,不炫技巧,但是镜头做得很干净,很透彻,无论是怀旧的店铺,还是纯纯的天空和校园露台,都还是有风格在里面。
导演在力图表达青春求索与自我证明之中的困惑与快乐,也许那些就是最美的,酸酸甜甜,或者略带苦涩,但不管怎样,青春还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流过,并在人生中留下最珍贵的印记,便如渺渺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记忆停在了年少恋爱的时刻,把渺渺当做自己的朋友,说着自己的爱情,生命之美好不过如此,生命之惆怅也不过如此。
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很配这电影,说实话音乐是我觉得影片中最好的部分。
整个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小贝这个人物的处理上,导演太想说明白前因后果了,但是小贝的重要仅在于他对陈飞内心的影响上,没必要笔墨太多的表现他,影片因为小贝的情节片段太多而变得有些散碎和缺乏控治力,如果这一点能有所改善的话,影片的感染力会更大。
影片有着时髦的题材:青春、同性之爱,但好在这些都不只是噱头,好在里面有着如初见般美好的东西,有着让人留恋和迷醉的年少的气息,所以虽然有硬伤,但对于好这一口电影的朋友们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首发于风软论坛 ,转载请注名出处作者及请勿删减,谢谢合作!
傍晚的大雨和午夜的雷声,在《渺渺》的结尾中渐弱。
怎么说就像是导演在拍我的当年,不过该反的反。
我喜欢那个男生,而他喜欢那个女生。
看他们:看小瑷。
她席卷着那个绿色的夏天,迟到玩乐调皮可爱,她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她有我们羡慕的主动与行动力,她努力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跳动。
小瑷,她有勇敢的牵手与最后崩溃的心,她帮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去约会,她帮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做着一切能使对方开心的事情。
无论是酒吧的霓虹,还是小路的宁静,她都陪伴着那个闯入她的夏天的女孩子。
虽然最后,“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我最敬佩的是勇敢的小瑷,她没有犹豫,虽然飞机已经脱道,虽然她不再见到心动的人,但是她还是尽力地追着,有目的的有力的追着。
“我喜欢你,我好喜欢你,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看渺渺。
她意外的进入那个台北,无人热闹随后坠落的台北的夏天。
她会做恋爱的甜点蛋糕,她会买最后的野台票。
她有自己的古灵精怪,其实都是青春里面的爱情,她把唱片的位置换掉,她把自己的答案放在最后的那张CD中,她知道他会找到,虽然最后他并没有回来找她。
她也知道小瑷喜欢着她,她什么都懂,只是不想说出来毁灭这个短暂的夏天,而且她也喜欢温暖热情的小瑷,不过只是朋友间的默默与无声。
她化了妆,她哭泣,她转身进入走道,她也要放那个夏天走了。
两只手叠在一起的蛋糕,是她留给小瑷最后的依托。
看陈飞。
他把自己丢在那个难寻的唱片店,戴着没有任何声音的大耳机。
他把自己隐藏在难过的回忆里面,把自己认作那个车的隧道意外的凶手。
其实他一直在跟自己确认最爱的那个人,他找了很久的demo,找不到。
即使自己是那个制作人,却连自己最爱的人的声音都没有办法留下来。
他们在温泉里面嬉戏,在房间里自白,他是迎合大众眼光的那一方,只是最后他也是拒绝大众眼光的那一方。
他在马路上推着车,教渺渺开车,或暂停或熄火,又或是加快速度驶离了他的掌控范围。
我最难以言说的是他怎么下定决心把小贝录好的音频在那个门口打开的瞬间确认删除。
应该有的遗憾都是这么来的,那个瞬间做出的决定让他余下的半年里不断后悔,不断地责备自己。
“张开眼睛是梦,闭上眼睛也是梦”看小贝。
他也是那个试图闯进陌生的台北,他唱着“靛青色”的歌。
在取得名气与奖项之后,第一个亲的是他爱的陈飞。
在泡澡的时候慢慢拨开毛巾,说着那些萌动的言语,坦白地把自己的爱展露无遗。
他是最纯真无邪的小贝,敢爱敢恨。
他希望他爱的陈飞,也能爱他。
他可以等,但不能接受将这份爱消逝在当事人的自我否定当中。
他的歌声与“Get Together”相融合,他想把那份爱留在陈飞的爱的角落。
只可惜留着自己的思考与感性的那个demo,也迷失在茫茫世界里。
我不能想象他自己骑着机车,搅拌混乱的心思,眼泪在冲破自己的海堤,等待结束自己的卡车。
他给自己的一个失望,他也没有原谅自己,带着遗憾与难忘离开这个还在泛黄的台北。
我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我却看到自己的内心原来也有这样的轨迹,不过它们都丢失在年岁,丢失在一天天的沉默里。
最近豆瓣推荐给我的影评都是关于渺渺的,看了几篇,好象都没有提到我最欣赏的那段小插曲,就来敲敲键盘吧。
渺渺通过几张专辑的名字来表达她对陈飞的爱,我觉得好浪漫,好细心,也好勇敢。
为什么她那么肯定会有人来换或者买那几张专辑的其中一张呢?
如果那几张专辑一直放在角落里,没有人打开它们,结果会怎样?
也许是因为其中有一张是《旅行的意义》,所以对这段小插曲特别有好感吧。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电影题材一般般,不过电影后半段播起《旅行的意义》时,我哭了。
本来我也以为这是一部在les掩盖下的gay片,可是那一刻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小暧与渺渺之间是很深厚的友情。
也许是联系到自己的现状,所以就哭了吧。
和亲爱的舍友相处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总希望时间可以停下来。
最近都剩我一个在宿舍,也提前感受了一下离别的伤感,总会很想她们。
听到她们说想我了,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啊另外,我觉得小暧每次叫“渺渺”都叫得好甜。
刚注册豆瓣,在这儿的第一次影评是《渺渺》。
似乎最近,大家都在看 渺渺。
台湾青春校园电影总是这么不痛不痒暧昧不清,该交代的重点不交代,结尾总让人憋着一肚子闷气释放不出来,心里好难受。
《旅行的意义》那么好听,在电影的结尾反复响起,一次比一次的耐人寻味,影像与音乐融合得天衣无缝,还有伴随着的人的遐想。
看这部片子总会想起《盛夏光年》,灼热的青春年华里有一种纯纯的爱恋在心灵深处细细燃烧。
关于喜欢,那时候的我们总是难为情着开不了口。
觉得这部电影是以小细节取胜。
渺渺送给她的蛋糕,那两只只是相互触碰但终究没有握在一起的白色小手图案,看得我顿时黯然神伤。
我本来坚信看这部片子我不会哭,可是仍然禁不住在最后一刻,小嫒追着滑翔着即将腾空的飞机用力跑时泪流满面。
范植伟演的闷骚男让我本来已经很闷的内心更添堵。
两个大男人的感情是通过一部《小王子》来诠释,总让人看着有点忍俊不禁。
这段故事感觉交代得有些仓促和莫名其妙,有关这类感情的故事,如果它不能打动人,往往会被引向相反的另一端——那么一点排斥与不认同。
听说这段故事是导演后来插进去的……——那个夏天我学会了爱。
我原本已经厌恶了夏天,但发生在这个夏天里的故事,让我小小的怀念这个阳光充沛的季节。
我们在夏末秋初相识,可总在夏天里告别彼此。
“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那个叫小嫒的女孩流着泪奔跑,风中扬起的头发与空气激烈的相撞,留下一路凝滞的伤痕有如她那时那刻的心痛。
我们的酸甜青春,才刚刚启程。
May be some day we will meet each other again, seeing how things changed. but our memories which are full of tears and laughters, never ever fade away.柯佳嬿似乎因为这部戏很受追捧,似曾相识的女孩,很奇怪她总给我忽远忽近的感觉。
张榕容,又是她,想起最早听说她还是那回bobo兴冲冲地告诉我这个时帅时美的中法混血女和可爱的陈意涵是好朋友。
只是不知道现在bobo哪去了,还过得好不好。
有点可惜。
结尾一句话,我想我更喜欢看完有快感的电影。
还好小嫒最后一刻把那句深藏在心里的话吼了出来,这相对盛夏光年的结局是一种感觉性的进步,因为那对观影者而言是解气。
你能想象别人给你抓痒,可是力度却不够的那种难受。
21岁的我总是做着和年纪不符的事,比如懦弱,比如伤感,比如迷茫,还比如无处不在的矫情。
其实只要不是嗲成林志玲那样的话,我是很喜欢听台湾文艺片里的人说话的,说着怎样的话都带着少年的柔软,或是少年的雀跃。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吃腻死人的蛋糕饼干之类的食物,而戒掉想着就让人食味大开的麻辣类的食物的,而不知不觉被18岁的电影吸引到却是到了21岁,参加了工作之后依旧改不了得恶习。
小暧说,蛋糕吃起来会给人甜蜜的感觉么,依稀记得好像也是被这样的理由所吸引,开始吃起了甜食。
猴子告诉我,巨蟹座的人是最喜欢暧昧的,我是因为猴子相信星座的。
暧昧是个好东西呀,不用担心后果,不用承担责任的汲取温暖,后退一步,冷彻心扉,前进一步,烈焰灼人,人和人之间果然是要保持距离的,热情的音像店的老板总说自己要去泰国了,满大街都是这样恶劣的促销手段,亲切又好笑,老板坚持却坚持像每一个顾客索要一个拥抱来作为自己的离别礼物,不仅吓跑了小暧与渺渺,还让我想到某次公交车车上的遐想,记不住是怎样的前因了,只记得在那个谁也不认识的车厢内,我想我要去和步行街上那些人一样,向过路的每个人索要一个拥抱,具体意义我也不记得了,好像步行街的那些人的理由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我的理由,好像是很需要拥抱吧。
扯远了,还是说暧昧,暧昧让人甘之如饴的。
小贝说,我爱你。
小飞说,你别在说了。
小贝说,你会接受我的爱吗。
小飞说,不会。
小贝说,是现在不会还是以后不会。
小飞说,不知道。
小贝说,那我可以吻你吗。
小飞说,不可以。
小贝说,那你吻我罗。
小飞不出声。
小贝说,我等你,我会一直等你。
小飞还是不说话。
这就是暧昧,赤裸裸的暧昧呀。
暧昧让人痛苦万分却甘之如饴舍不得放弃,结果,小贝被这种暧昧弄崩溃了,小飞说,我跟你天天在一起不好吗,我不知道小贝听到没有,其实听到了也还只是暧昧而已,反正小贝就死在这暧昧里了,反正,小飞说我是他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小贝是不可能听的。
我就在冲着一个GAY掰弯了直男而一个LES没有掰弯直女这句话去的,想起认识的一个可爱的有女朋友的女人在认识一个蛮优质的有男朋友的男人说,如果他直我就直。
很可爱,忍不住就想起来了。
两个大男人在一起说小王子的场景让我潸然泪下,他们讨论飞机师对校王子的爱和小王子对玫瑰的爱是不是同一种爱,他们认为小王子的纪念品,飞机师就不寂寞了,其实演小贝的那个人演得很不好,几场哭戏都感觉感情很不到位了,很造作,但是贝贝是长得我喜欢的人,笑起来眼角有皱纹却依旧阳光的男孩。
可小王子也是能让我安静沉浸其中的寄托,其实最近我对佛祖也有一定程度的寄托。
痴呆症的奶奶满怀幸福的回到初恋的情节,每天絮絮叨叨的向孙女炫耀初恋的美好。
爱,就是这样暧昧让人沉沦的东西。
小暧和渺渺是不是爱呢,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爱过,其实我很怀疑小暧是巨蟹座的,敏感而感性,对爱有强烈的占有欲,却甘心为爱牺牲,每次看到小暧,我都会想到范晓萱,以为是青春小魔女的形象却不知不觉得了抑郁症的女孩子,我觉得他们两很像。
以前看花溪,女子形容想象中牵她手的男生,宽阔,温暖而干燥,和我的手的特征很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爱和别人说,我的手干燥而温暖,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爱这样说,小的时候,我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肿瘤,养成了我的一个怪癖,喜欢把手放在脖子上,其实谁也不知道,我是在贪恋一种温暖,脖子的温度一般情况下都比手的温度要高,而且指尖是最容易感受到这样的温度的,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指尖的温暖吧,这样的贪念,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我怕冷,所以我一直都想尽办法让自己不冷,所以很多时候,特别的冬天的时候,很多人都惊叹我的手很暖,大概我也是小暧所说的太阳手,大概我也能做出好吃的面包吧,大概我的手也可以成为某个人的暖包吧。
贝贝,你不喜欢get together.想,我想。
可是和谁呢,没关系,我的太阳手借你吧。
18岁真的有好多庆祝的事呢,面包大赛没有得奖,每天练到半夜的书,18岁的生日,哈利波特的终结篇,开心不开心的事都拿出来庆祝吧,反正18岁总是要过的。
小暧送渺渺走的时候,怎么没有哭出来呢,我送南走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泪水呢。
现在才发现,原来旅行的意义这首歌是这样的激烈呢。
爱与不爱,都只是暧昧的加减法。
我手心的温暖,你要不要摸摸看,我可以借你啊。
太阳在二十多天的阴雨连绵之后,终于重新露面,映衬着闪闪发亮的桃花,很有些春天的气息。
《渺渺》的海报,挤在众多无聊的电影中,简直朴素得要命,却立马抓住我快速浏览的视线。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所以,我的视角并不代表大家。
对我来说,《渺渺》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
它让我不断想起《情书》。
暗恋,大约是最不带任何功利的感情,如果爱情是粉红色,那么暗恋就是透明的。
看着身穿学生制服的女孩们手牵手,或哭或笑,生活里最伤心的不过是你爱我而我不爱你,又或者是我爱你却不敢告诉你。
失恋了就哭,碰到喜欢的人就大胆上去说:留个电话给我吧!
孤单的时候,紧紧拥抱在一起。
为了朋友奋不顾身。
这些感情,离开我已经不知道多久,好像在某个生日之后,突然集体消失,我学会了瞻前顾后,学会了计较付出的多少,更加学会了人情冷暖。
一直以为自己会坚持到底,可是,成年之后,却不由分说的改变了起来,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如此轻易放弃的人。
“小瑷,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做蛋糕啊” “你不觉得蛋糕吃起来,会给人一种很甜蜜的感觉吗?
不管是酸酸的苦苦的还是甜甜的,外观上就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
” “可是你不觉得这样的幸福很不真实吗?
” “但是不真实也比没有好吧!
” 每次路过面包房,我都会下意识深深的狠狠的吸一口气,那股始终弥漫在面包房中的甜腻香气,瞬间充满全身,好像带来了幸福的力量。
幸福是不适合过多的,所以我坚定的认为,若是终日流连在面包房的香气中,身体迟早会变得同面包一样发胀。
小瑷说的对极了。
如同欢乐,真实与虚假又有什么区别?
总好过终日愁眉苦脸。
幸福亦与此同。
小瑷暗恋学校新来的日本交换生渺渺,渺渺暗恋沉默寡言的唱片行老板陈飞,陈飞始终沉浸在爱人的死亡中不可自拔。
看,其实说白了,这部电影也是很烂俗的老套情节。
老套不断重复上演,是有其一定意义的。
范植伟非常适合蓝色,但是发胖和老同时出现在帅哥身上,着实令人悲伤。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看一部叫做《渺渺》的电影,还是其实在看自己心里的《情书》。
渺渺四处奔波的给陈飞寻找死去爱人留下的声音,满头大汗,无比投入。
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如此认真的去做一件事,只为了换得另一个人展露笑颜。
不求回报的爱,坚强且勇敢。
哪个成年人有这样的勇气?
对于类似的行为,我们是该称赞,还是感叹?
感动我的,不是这部电影的内容,而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热血青春,灿烂的笑脸,紧紧握住的双手,和不求回报的爱。
其实,若不是《情书》里有全日本最好看的少年,估计我也不会去看。
果然,我没有资格批评那些只在乎外表的人!
提到《情书》,我脑海里,会自动一遍遍的回放,被风吹动的白色窗帘后,有一位最好看的少年。
经常看见有人问,若是藤井树长的不那么好看,有谁会深刻记住他吗?
我们总是这样,对美好的事物念念不忘,并且轻易原谅。
要说公平,哪来的绝对呢?
《情书》同《渺渺》有一个共同点,发生在学校,并且不是大学校园,是非常纯情的十七八岁,情窦初开时。
在我们经历了不分性别的幼儿园时期,画三八线互相仇视的小学时期和懵懂无知的初中时期之后,在我们即将经历人情世故如微型社会般的大学时期之前,只剩下拥有最好年华的高中。
这是我们在成人前最后的一段纯净时期。
至今,我还能回想起那些年月,为了某个暗恋的人脸红心跳,患得患失。
即使明知没有结果,仍然愿意为他做一些日后想起来觉得荒谬的事情。
开心是真的开心,笑起来整张脸上都焕发光彩。
书上说,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爱人和被爱,恐怕只有年少时的爱人,才是真正身心投入的爱。
只可惜,谁也没有发现,那份爱情其实也很认真。
渺渺在回日本的路上说:“那年夏天,我碰到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她带着我们回忆了少年时期,那永不能重来的意气风发。
也许到八十岁,老的忘记了时间流动,我们只能依靠着最好时光中的回忆,来度此余生。
那个年纪里,小瑷遇见了渺渺,渺渺遇见了陈飞,藤井树遇见了藤井树。
无论结局如何,他们都拥有了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岁月。
你遇见了谁?
谁遇见了你?
『渺渺』是两个十八岁女孩的夏日情怀,像一首清新恬淡的小诗,将最深处的感情隐逸在诗句之间。
渺渺(柯佳嬿饰)是从日本来台湾一学期的交换学生,和班上另一个女同学小瑷(张榕容)很快成为好朋友。
小瑷活泼大方,是个很容易开心的女孩,她认为吃甜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她却老是做出失败的蛋糕。
渺渺沉静秀气,有一身好手艺,能做出好吃又美观的蛋糕,带给小瑷很大的惊喜。
于是,她从一开始对渺渺感到好奇,到渐渐喜欢上渺渺细腻的特质,这个夏天有了与众不同的滋味:有蛋糕的甜蜜,也有她从来不曾尝过的苦与涩,这一切都从渺渺开始。
然而,渺渺却在无意之中暗恋起二手CD店的忧郁老板(范植伟饰),原来,忧郁老板曾有过一段伤心往事,他婉拒过一个男孩的爱,导致男孩出车祸意外身亡,男孩的逝去,像一个魔咒,阻隔了忧郁老板与世界的连结。
那年夏天,渺渺遇见了一个爱过她的人,以及一个没有爱上她的人,而青春的诗篇已悄悄翻过第一页,一切待续……………【暖暖的手:心的温度】故事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我依然很喜欢电影细节中散发出的淡淡余味,青春却不张狂,诗意却不晦涩。
一直以来,两个女孩为主的故事总是特别吸引我,她们总让我想起曾有过的类似情怀,一样的年纪,曾经和最要好的女孩在教室外的长廊吹风,天马行空的闲聊着未来的预想图,也曾经手牵手一起穿梭在拥挤的夜市,走到哪都喜欢手牵手,手心透出的暖意像是心的指标,瞬间赶走了冬天的寒意。
心暖了,身体自然不冷。
电影中,小瑷最喜欢渺渺的手,她说渺渺的手温度很高,是太阳之手,因此能做出好吃的糕点,只要握着渺渺的手,她就觉得好温暖,像是她从未感受过的母亲的手,温柔暖和,且充满情意。
所以,最后当小瑷看见渺渺离去前送她的礼物时,才会当场飙泪,而我也跟着红了眼眶,渺渺的手印虽然不能代替渺渺的手,但它代表了心的温度,不会因为分离而消散。
【有些感情只能是「不能说的秘密」】这世界上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坦白说出,有许多感情不能说,也不会说,又或者,不说出的感情反而特别深,深怕说出来了就会失去一切。
忧郁老板害怕失去与世界的平衡,于是选择拒绝男孩的表白;小瑷害怕失去与渺渺的关联,于是只能把『我真的好喜欢妳』放在心里。
然而,感情的微妙之处也在此,藏在心底越深,越难以忘怀,人也总在失去之际,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曾经热爱音乐的忧郁老板在失去爱人之后,戴上大耳机,不再听音乐,将自己留在静默的世界里。
他开CD店,却以粗暴的方式对待CD,随手扔,随地摆,像是对待他自己一样。
我想,最难的始终是面对「遗憾」这件事,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留任何后悔的余地,错了就是错了,离去的人用最决绝的方式惩罚不勇敢的心。
如果没有说出来,结局会不会比较好?
渺渺和小瑷是许多女孩年轻时共有的回忆,彼此是最好的朋友,交换所有的心事与秘密,天天都要讲电话,还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有一天,其中一个女孩遇见了喜欢的男孩,另一个女孩却开始感到莫名愁怅,强烈的嫉妒心让她明白了自己对女孩的友情比想象中还深,不知道怎么办?
只好渐行渐远,或者若无其事地继续当好朋友。
等到有一天,焦灼的情绪渐渐被风吹散,生活的重心不再只是女孩,心中的情愫也终于慢慢散去。
把曾经热烈绽放的青春,当成一段「不能说的秘密」,保持花的原貌,记住花的姿态,这样就好。
【青春记念:旅行的意义】 当初会想看『渺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二是电影用了「旅行的意义」当主题曲,第三则是饰演「渺渺」的柯佳嬿有『小桂纶镁』之称,仔细看并不完全相像,但渺渺低头的神态真的好像桂纶镁,还有最后渺渺离开之前,剪了短发,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真是惊人的相像,很有意思。
我一向喜欢带有「渺渺」气质的女孩,一开始是因为喜欢绮贞,后来是桂纶镁,还有张钧宁,总觉得这类女孩特别有想法,细腻的心思像是一本翻不尽的好书,值得细细品味。
另外一位饰演「小瑷」的女主角张榕容也是新人,长相十分甜美,演技也非常自然,还因此入围了本届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
两个女孩外型完全不同,放在一起的感觉却非常和谐,两人手牵手在阳光下快乐奔跑的身影,就是青春无敌的最佳证明。
电影的运镜很美,颇有沿井俊二的诗意风格,拍摄的场景也很有味道:陈旧的二手CD店,透着晕黄的光影,散发出怀旧颓废之感;日式平房外,撑伞走在雨中的渺渺,眼中的泪全化成了雨水。
我很喜欢透着诗意的电影氛围,浓浓的情感淡淡的处理,渺渺的告白藏在散落的CD中:『寂寞,不寂寞,我要我们在一起,青春的秘密,就是旅行的意义。
』那些说不出的情感,在离别前夕,全化成了旅行的意义:『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陈绮贞歌词)说不出的感情承载了一生的秘密,留下了记忆与想念,让小瑷的甜点有了酸与苦的滋味,也让渺渺的夏天有了爱与被爱的起点。
对我而言,『渺渺』是一首美丽的夏日情诗,记忆着过往情怀,没有深刻的痛楚,也没有太过巨烈的感伤,只有淡淡的哀愁,适度的温暖,在温度骤降的夜晚,轻轻拥抱了我。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瑷」,想起她曾经微笑着对我说:『妳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人!
』不是誓言也不是承诺,却比任何一句动人的情话更令我难忘。
而那段逝去的岁月,也因为她的陪伴,至今,仍在我记忆里闪闪发亮。
三月里,因为你,于是我变得温暖起来。
终于有人为我放起了风筝,让我对着三月里最灿烂的阳光,留下感激的泪水。
最终,我们离开了少年,可是我们却还有温暖的可能。
风筝的舞蹈,真漂亮。
我的言语,好像没有力气。
可是我却还是想要说声,谢谢。
如果有一天,也能亲手放起自己的风筝。
会不会真的要与过去告别。
我想说的故事,最终也要有个完整的结局。
渺渺。
属于夏日的,完整,不完整,的恋情。
最后带走眼泪,我吃完了盘子里的鲜橙,我用了两张面巾纸。
我大概已经二十四小时没有哭过了。
很多时候我都错以为我是那么健康的小孩。
盲流叫我小孩的时候,我总有一些些错觉。
我写信给老师,告诉她有人叫我小孩。
好像依稀着曾经也有人这么叫我,还好,老师我还记得她一直叫我小鬼,她也一直都记得她叫我小鬼,听到有人说小鬼两个字她也就想到我。
恩昨天她出现在我的梦里,出现在梦里还有其他的人,那些散落在少年时光中的那些人们。
哎。
渺渺。
你有过一个暗恋的夏天。
男孩子忧郁的不与你说话,也不爱看你的眼神。
可是你却那么实实在在的陷落在他的安静世界里,你偷走他看的on the road,二十一世纪了还有人看这么淡黄色书页的英文书,你翻乱了他的CD,你买了两张音乐会的门票邀他看却被他拒绝,你那么真切的与他一起坐在车里,真切的用他随身戴着的大耳机,却听到了另外一个安静的世界。
渺渺你扎进了你奶奶的少年时光里,那个有初恋味道的旧唱片店。
老板是不爱说话的忧郁男子,板寸头,简单T恤,曾经乐队吉他手,看关于流浪的英文小说。
你爱他的安静世界。
还爱那种苦涩中酸甜的初恋味道。
所有时光里,寂寞,不寂寞。
你说,我要我们在一起,青春的秘密,就是旅行的意义。
穿过昏黄的灯光,散落一地的旧唱片,吉他手的大耳机,清澈的星空,远距离的观望,我们的爱恋,没有开始,却已经结束。
流泪的某些原因,只因为少年时光里爱恋过的是一个不爱说话的抑郁男子。
因为前事永远都没有办法开解自己,以为删光了所有声音和画面就能够带走痛苦和内疚,哪知道,那些永远都不会褪去的影子,就算不出现在梦魇里,但是却已经深深地住进了内心。
连魔鬼都驱散不掉的,疼。
痛。
渺渺。
你有个很爱你的温暖手掌的女孩子,叫小瑷。
她那么喜欢你是为什么?
我回到了蓝色大门,那年桂纶镁清澈的样子,小瑷好像她,小瑷演candy rain的时候还是那么的闷,她在你面前却那么的快乐。
她爱你的太阳的手掌,抱着你入睡的样子,好像新生的婴儿。
她替你问候你暗恋的男子,替你约会他看音乐会。
她爱你做的糕点。
因为你有了恋爱的感觉做出美味的蛋糕。
那些个关于青春少年里念书念到半夜,哈利波特终于出了大结局的情景,放礼花,四人唱K的扬花时光里,泪水落下来的原因是那年的夏天,你差不多做了相同的事情。
你还有那么多的话来不及道别。
晕子晕子。
你哭了,却发现你永远都好不了了。
你想要一双太阳的手。
牵你过马路的人,是不是就留在昨天的梦里?
你抬头看天空的时候,是不是还是会笑起来?
你抬头看到鸽子翔集天空的时候,是不是还是会一点点小忧伤?
你看到msn里那些永远都灰着颜色的头像,是不是还是会一点点失望?
陈飞。
你到底爱不爱小贝?
爱不爱我,痛快点,就一句话。
小王子最后还是离开了飞机师。
可是他留给飞机师的,是飞机师永远都会记得的。
抬起头就可以看到小王子,好像他永远都不会离开。
小贝,你为什么哭?
小贝过来,肩膀给你靠。
小贝,我是你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
小贝,我放佛在哪里见过你。
不,不是梦里。
好像就是昨天,不,不是昨天,好像是每天。
我每天都好像见过你。
小贝。
是我害了你。
其实我应该说一句,是不是?
说爱你,其实没有那么的艰难。
抑郁男子那年坠楼。
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你们又怎么会以为我能忘记?
少年时光里,总有那么三两件,奇特的事情,缠绕梦魇,生生世世的挥散不去。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范植伟。
其实没什么特别好的,但是就是台湾电影的味道很浓厚啊。
青春的爱情就像陀屎 来了就憋不住 拉了 又只能冲掉
国考前夕,居然选了个如此“青春奔放、基情四射”的大片,果然世界顿时安静了。Good Night!
看完电影,我记住了小爱脚上的鞋……另,年轻的时候都是这样自以为是其实很矫情做作么?艺术不是故作姿态的做作吧,哎。。。伪,以为拿出一本ON THE ROAD就是艺术了,现在这些电影人的艺术修为实在很伪阿。不过溶溶的那种纯纯的爱,技巧很文青,值得学习,不过,我似乎没热情记得那种感觉了
年轻沉默的CD店老板曾经是吉他手。永远戴着大耳机会看《在路上》不屑现实的世界逃避曾经的自己。这种又帅又年轻又有思想的貌似完美老板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诶。只是看着那一排排的CD和一个个被迫关闭的店,我想起了“国文”“新世纪”“易听”,那些迥异而有趣的老板和与我淘碟的朋友们。
范植伟也长残了555
就因为渺渺跟你长得好像……让我做了个大错特错的决定
终于补上了。果然,很台湾,很青春片。
还不错 小女生的情怀
淡淡的
僵硬的表演,造作的情节
我的那杯茶
一个没被掰弯的直女与一个被掰弯的直男的故事。
渺渺
男男 女女 男女 看似情感负责但不纠结 很简单的电影
……渣
楞是没在开始看见书店老板时认出是范植伟,似乎迅速苍老,不那么讨厌了
双基神片。小夏还是很乖的静静的在客厅看完。导演是尼玛有多爱旅行的意义。。。
沁心的风,管他的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