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看过剧版,甚至是如果没这部电影的话,连名字也没听过。
看完后觉得,这片也就是典型的日漫热血青春风电影,如同《灌篮高手》和《足球小将》这类一样。
反正感觉连叙事风格也大同小异,只是换了个竞技赛场而已。
不过,可能是个人的缘故吧,实在无法忍受在对战激烈的时候,一定要加入大量内心OS,以及插叙一些回忆,大概这就是日漫的叙事风格,但却让我感到节奏的混乱,能不能等激烈的场面过后才来OS啊。
另外,自从看了《鬼灭之刃》后,目前日漫作品中可能除了新海诚电影的画面还能打动我以外,其它日漫作品的画风和特效真的是很让我出戏,不得不说《鬼灭》的画风真的是当今日漫届的扛把子。
最后,很感概隔壁霓虹的动漫几十年如一日的繁荣景象,而我们自己的动漫还有相当长远的前途需要规划啊。
虽然感觉有点赶但是还是。。。
看得我好爽啊!!
走出影院感觉尸斑都淡了,小排球超绝淡斑精华,你值得拥有抓了一个没看过动画漫画,但是对运动番有点了解的朋友去看,一开始我还偶尔给她讲一下人物关系,后来她已经完全理解了“哦这是乱炖,好吃的”(所以说其实没看过排的人也能看得很开心)这里我就要提一下去年夏天的灌。。。
虽然灌也很热血,但是总有一种体育生的汗臭味(。。。
)可能是塑造的太像真人了🚬🚬太像现实里的男高了,排就还好,没有那种特别“男”的感觉,大家都是健康阳光男孩,以至于搞皇的时候总觉得是自己太污秽了 。。。。
这次剧场版我个人觉得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应卖尽卖了,更适合我们杂食人的大食堂,而且超多那种三角构图,比如日向和研磨聊天的时候,黑尾走过来把研磨带走,每次一到乱炖环节我就在内心呐喊为什么你们十几个人不能在一起😭😭👋🏻而且卖的cp也是花样百出,从大家最喜欢的影日黑研,到两队交叉卖的月岛黑尾,日向研磨,甚至脸暧昧男路人赤兔都大麦特卖了,真的是卖得老奴目不暇接,每一对我都想大声喊他超爱以及不得不提一句,长大了再看排终于理解了为啥研磨的嬷嬷那么多。。。
确实是天生被嬷圣体啊我草,感觉kaji哥后面喘的我都害怕,这是我可以在公共场合听的吗[吃惊][吃惊][吃惊](还有对日向的奇妙地雷女设定)就不说镜头对他的小细腿各种凝视,以及和其他人健壮的腿的比较,就他那些倒下来的姿势,我要是嬷嬷我现在就321拉八百个瓜虽然能get到嬷点,但是研磨哥不是我喜欢嬷的type[泪],我喜欢嬷的是suga妈妈这种这次看剧场版我竟然最喜欢的还是妈妈,即使妈妈出场的戏份跟在二游里搞男路人似的()从小看排就喜欢妈,如今我都22了看排还是最爱吗,怎么不算一种刻在基因里的恋母癖suga的反差萌真的太可爱了,看着温柔对自己人亚撒西,但其实是热血上头的性格,急起来都得让队友劝架,而且剧场版里日向down下去的那段,扣球脚底滑倒是suga最先冲过去问他有没有事。。。
妈妈真的在好好关心每一个人[泪][泪]日向一抬头看到妈妈的关切特写,我真的想当场三步一扣球大喊当菅原孝支的狗真的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然剧场版除了我这俗人看到的这些东西,比较戳我的还是最后教练对电视机的对泉,全篇最大的泪点,血脉与乌野精神的传承,体育竞技的魅力,在这一刻画龙点睛
从经典的《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网球王子》到更近的《Free!》和《排球少年》,这些运动番总能将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以各种奇妙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无论是友情、羁绊,亦或是超能力(😆),不过始终不变的是那份青春、热血还有激情。
本片亦是如此,甚至在宣发中就明确写着“人气最高、最精彩绝伦的垃圾场决战”,想必是要为观众奉上这部口碑极佳的运动番中最耀眼的那一段故事。
事实上,本片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在故事情节上本片就有着足够多的优势,制作组需要用心考量的反而是如何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完美呈现出这样一场比赛。
最终本片给出的答案是:在大量回忆中插入少量的比赛(并没有)😂实际上是在高强度的比赛中插入相当数量的回忆,这样既可以缓和比赛的紧张刺激,又可以解释主角们的心理活动。
从口碑上来看,这种做法对粉丝观众貌似有点不太友好,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这样的节奏强度非常适应,反而显得本片断断续续。
不过对路人观众而言,本片的观影效果还是非常棒的,激烈的角逐、紧绷的神经,仿佛将观众也带到了观赛席,而时不时的欢乐互动和回忆也能让观众对其中的人物关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无论如何,本片确实是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称得上精彩绝伦的比赛。
其次,在剧情之外,本片的音乐也符合运动番一贯的特点,为观众带来了足够多的沉浸感,而最后的那一段第一人称视角镜头则堪称惊艳,使现场观众仿佛与主角融为了一体,在最后的关头决策、起跳、拼尽全力,实在是非常震撼。
此外,本片高强度的叙事节奏也为特定观众带来了“CP大乱炖”的观影体验,眼花缭乱了属于是🤣总之,本片确实配得上8+的评分,也向观众展现了一部纯粹、元气的青春群像应有的美好。
唯一的缺点,是第一球的文戏插入,太烂!
刚起来的激情被硬生生打断,简直是寸止挑战!
其他没了!
全是夸的!
回归的第一二三部的粗线条硬朗画风!
超有张力的大角度分镜和超强的打击感!
一如既往的出色配乐!
精准投放的回忆杀!
还有最值得夸的对名场面的超有创意的处理——个人最喜欢“关入鸟笼”那段,真的感受到了在漫画处不曾感受过的研磨的“恐怖感”!
当最后一分戏剧性地如期而至,片尾曲响起,我狂喜了整整85分钟的心中忽然变得空落落的。
是啊,从数年前宣布动画化电影的那一刻起,从漫画入坑的我就如同片中的乌养老教练和猫又教练那样,一直期盼着这场动起来的对决的到来。
当我看见荧幕亮起,听见音乐响起,记忆中寂静的纸上画面便逐渐渲染成喧闹的音画影象,记忆中原本静止的漫画分镜便随之化身成连续奔涌的动作洪流。。。
那一刻我感觉,我脑海中的什么东西,已经被永远地改变了。
而这所有的一切,在最后时刻终于回归了黑暗与寂静。
当荧幕上的画面最终在发行商页定格,我知道,这一段旅程,在经过最后一片姹紫嫣红的繁花后,到底走到了它的终点。
这场观影带给我的体验还不止于此。
在观影前我一直相信,戏里戏外,一定有无数的人对这场对决翘首以盼。
在等待开场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有专场观影团正在影院门口派发明信片、吧唧、单行本等物料,展台前是我不曾在影院见到的长长的队伍,其间穿插着cos成翔阳或研磨的同好。
一部虚构的作品,一场虚构的对决,一个虚构的约定,在此刻竟将那么多现实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们聚集在一处,只为见证一场宿命之战的落幕。
所谓热爱,大抵如是。
而幸运的我,亦是其中一员。
真好。
看漫画的寻梦人日本少年漫画的主角往往拥有异于常人的精神状态坚信自己非池中之物,还有无限的精力去打磨自己的技能,一部漫画只会有一个天赋异禀的主角,和很多有一技之长的配角,现实中的我们被画进漫画里可能只能是背景里面目模糊的路人,喜欢看少年漫的路人不一定是想要成为主角,那毕竟还是太累了,但是一定是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想的人。
《排球少年》里最接近本人状态的角色大概是北信介关于《垃圾场之战》初识《排期少年》是想找和《强风吹拂》同类型的作品,很快被剧情的纯粹和人物的爽朗吸引,没有矫情到需要配角做太监去拉扯的皇帝主角,几乎全员脑子里只有排球,一切都只为了做好一件事情而努力的热血,是不拥有明确梦想的我所向往的乌托邦。
但是二刷《排球少年剧场版垃圾场之战》之后我发现,这部在3年前完结的漫画作品,在2024年能新增了600万册的销售量;即使没有连载的加持电影版却能登上日本动画电影历史票房第15名,排在《垃圾场》前面的是宫崎骏、星海诚、EVA、柯南、海贼和灌篮高手这种是凭着更普世的情绪牵动起越来越多的喜爱。
《垃圾场之战》选择从“局外人”孤爪研磨的视角讲述乌野队和音驹队的史诗级对决,说史诗级一点不夸张,毕竟这场比赛是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猫又教练和乌养教练自少年时代就立下的战书,横跨半个世纪后才终于得以实现的一战。
作为观众的投射乌野队擅长积极进攻,有日向和影山的闪电快攻加上同时多发位置差进攻,是一支让人难以招架的强敌;音驹则以严密的防守以及见缝插针式的多变进攻打入了全国赛的决战圈,如果电影或漫画讲述的只是一场为了输赢而进行的比赛,那能打动的估计多是渴望实现世俗对成功定义的卷王们,但普通人才是大多数,《垃圾场之战》或《排球少年》的感染力在于作者愿意着墨去塑造没有上场的后备,愿意告诉读者即使很爱排球的人最后也并不能成为职业球员而是卸甲归田做农民,站在场边观赛的人也是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排球少年》。
坐在电影院的我,感觉电影里投射的是那个吐槽着生活,勉强着自己配合同辈节奏去努力的我。
而我个人投射最深的角色,肯定是月岛萤和孤爪研磨,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练习排球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月岛想要实现哥哥没能成为球队正选的遗憾,研磨是受邻居小黑的花言巧语所“骗”开始练习排球,他俩的潜台词估计都是能赢最好但赢不了就是命,这种想法也最接近“认命”的我。
他俩冷眼旁观身边那群身上燃着排球魂的人,又像足了我对所谓工作狂实际不过是资本一次性工具人的嘲笑。
虽然内心抱有各种算计和蔑视,仍然被旁人半推半就地勉强着自己继续着排球的联系,打排球对日向来说是吃饭,是日常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样自然;对月岛和研磨而言更像普通人去跑步,即使是坚持跑步多年的人也很难说跑步是个多让人享受的过程,跑步最让人愉快的一刻是结束的时候,夏天忍耐酷暑或者摸黑早起,冬天抵挡寒风,大部分跑步者是在重复地勉强着自己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在另一场苦战里平时很少吐露心声的自由人西谷夕说,如今他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但小时候其实是个胆小鬼,爷爷为了改变他的性格会强迫他去做他“害怕”的事情。
爷爷问西谷,你知道“害怕”不好在哪儿吗?
还是小学生的西谷说,因为“害怕”没有男子气概吗?
爷爷说,不,是因为它太浪费了。
要是还没尝试就放弃,那不是太浪费了吗?
对于没有梦想的普通人而言,“害怕”会阻碍发现更多可能性,而不去勉强自己就无法看到坚持的结果,不喜欢太认真的月岛,害怕的是认真之后却换来像哥哥一样失望,那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打击;不喜欢累的研磨,害怕的是习惯智取的他,有一天也要依靠他并不具备的毅力去战胜对手;面对害怕克服害怕,或许再勉强自己一下,我们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
改编《垃圾场决赛》片尾的一句话,人生不是因为赢而活,也不要因为输而放弃。
每个人都会经历低谷,只是早晚,每个人都会输掉一场人生中的比赛,终究会有一天成为输家,可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比拼,像张悬唱的那句话,“是的,我有见过我的梦”,就足以让人明白活着真好。
“同伴"的勉励西谷夕的爷爷、研磨的黑尾和月岛萤的山口忠,勉强他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又续而勉励他们精进自己的技术,“同伴”是少年漫画的必备元素,只是没有想到这么一个陈旧的套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因为人与人之间被挤进了太多沉重的现实,“同伴”从现实的人身边消失,只能在创作的空间里复现。
遇见能勉励自己的人是一种幸运,去寻找勉励自己的人或事是一种能力,少年漫画、摇滚音乐和体育精神,每天由各种不一样的人继续积累着能成为别人养分的内容,当我们把自己的灵魂从像水泥一样逐渐将其封印的日常中挣脱,仍然可以找到淙淙清溪冲掉脑子里的现实尘埃。
谁还敢说动画是“圈粉自嗨”的边缘亚文化,后新冠以来日本电影市场爆发的9部破百亿的本土电影,竟然全部都是动画片。
本片是电视卡通系列《排球少年!!
》的大电影,因为代表两只球队的吉祥物猫和乌鸦总是在垃圾场约架,故而得名。
整部电影即是两支高校排球队的首次交手,用一部电影讲述严谨还原了一场排球比赛,就像看了一场真实的球赛,除了全尺度、众方位、尽手段地让观众沉浸式享受体育赛事的刺激与狂欢,还大幅闪回和插播了电视剧中的前情后史,将粉丝拿捏得里面三酥。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成功是日本本格漫画的一次胜利回归。
本格是推理小说的一个概念,与之相对的是变格,本格忠于写实,变格则加入了更多超自然的元素,举例来说,同样是排球题材,本片是本格,而“晴空霹雳”与“幻影扣球”的《排球女将》就是变格。
相对于蹈空魔幻、天马行空的变格,本格需要更扎实的专业逻辑和知识架构,本片的原作者古馆春一从中学时就一直是排球副攻手,他将物理世界中体育的速度、技艺、美与排球人的运动精神、团队力量、心理成长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才让本片所有的超拔与凌厉都生了根,因为由来有自,所以力透纸背,观众才从物理的心里生发同理与敬佩。
最后一节直接切入主角的主观镜头,“物理”地将观众无缝拉入排球的世界,真实也真诚地教人感动。
(036)
做的好有诚意,心路历程是1.对啊我也不喜欢运动一群人以身体为代价不让球落地如果不做成职业也赚不到钱有什么意思我很难理解此类体育项目有什么吸引力→2.呜呜好阳光好投入好靓丽好值得的青春人活着就是要追求比赛已经结束了还恍然不觉一起哭过笑过惺惺相惜拥抱在一起的瞬间啊。
1.研磨渴望激情又在激情游戏结束之后迅速失望,总是淡淡的,快乐的阈值超高,对他的性格非常有共鸣,也很羡慕他能去做。
2.好苦好累好不甘心,但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到同伴的帅气,就像人生一样苦中有乐。
3.老乌养教练在医院病床的电视机前伸出手的一幕真的想哭,小排球是真·哭片。
4.日本人拿乌鸦和小猫咪在垃圾场撕咬来比喻队伍性格,而我们总不想自降身份,弄出一堆空洞的龙虎狮。
5.声优的喘息又帅气又色气。
6.片尾曲好听。
7.浅浅磕到了几对。
8.第一视角镜头好棒。
这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比赛。
以研磨和日向为主角,音驹对决乌野。
很喜欢古馆春一老师对电影的细心程度,以及对分镜的特别指导。
啊啊啊小猫和乌鸦的对决,回忆杀泪目。
看完之后真的想养猫了。
节奏剧情特别紧凑,我觉得85分钟还是太短了。。
怎么一眨眼就结束了。
画面、分镜、剧情、台词、配乐满分!!
还有研磨说的那句:乌野的成员全都在在变成翔阳。
笑死我了。。
🏐不落地,就还有机会!
用心享受比赛每一刻和每一秒。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就是日向 研磨 月岛 都走出了自己的“阴影”。
黑尾看到研磨这样也一定很欣慰。
我最后真说想说一句影日赛高!
总结粉丝爽了。
不推荐路人不看TV就来看剧场版。
有彩蛋,有下一部
跟一群真正的排球厨坐一起看排球剧场版也太快乐了吧,我的天特别是我左边是一对情侣嘛,我以为他们来过佛诞的,结果里面的妹子她真的是看得懂排球的,好开心,好有气氛。
而且让研磨燃起来这件事本来就是一件太厉害的事情了吧!!!
我的天,燃死我了,虽然说中间让小太阳发力那里可能有一点突兀吧,衔接得不是很好,但是就是一看到小阳笑起来的样子,笑起来去接那个很高的球,我真的是服了,我服了古馆春一老师了,你就是永远的神越看越觉得其实虽然说输赢肯定是第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觉得垃圾场对决更关注的其实是他们两边是否都能够尽情享受比赛吧?
看到翔阳成长起来真的好开心。
他不只是一个吞食胜利的小怪物,他在逐渐扫清自己眼前的阻碍,用自己的手。
他已经默默在摘掉别人给他的那句评价“如果没有影山,你就没有任何价值”,他在给自己创造价值。
我真的好喜欢这一部剧场版,然后特别喜欢的一点就是,其实在内地的话,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影院都是这样,反正在内地的话,很多时候没有放到彩蛋,里面的灯就会亮起来。
但是这里不会,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好苦不会这样,反正开始放片尾了,灯都还是暗的,所以全场只有一个人走。
放到最后,果然有彩蛋,大家都是看完彩蛋再走的,真的太有氛围了吧!
而且排球你真的出息了,我说。
太强了,你是怎么想到用研磨的视角去打球这种天才的点子的?
我看这个世界最前沿的动画科技都出现在小排球剧场版里面了吧?
我真的服啦,我服啦包括人呼吸的时候他视角的晃动,还有视线移动的时候,场景的模糊。
哇我真的服,五体投地
这又是一部我为了喜欢的配音演员去看的电影,虽然他话不多而且又又又配了一个老头儿···我觉得这部电影和之前上映的《灌篮高手》差不多,都是不用看其他剧集就能看懂内容的电影。
而且拍摄手法也差不多,都是在比赛中穿插着球员的个人回忆。
很喜欢球员们永不服输的精神,也喜欢他们热爱这项运动的理由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
他们为了梦想眼睛里闪闪发光的样子真的很美。
每次看完这种类型的电影都会被鼓励到,总会想着,要是我也这样努力,会不会有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好的结果呢?
总之,情绪低落的时候最适合看超燃的动画啦。
简直跟换主角一样,变成个人秀了,研磨这个角色难堪挑大梁的大任。明明这场是日向被限制最严重的一次,居然从研磨的视角一下就过去了。而且他跟黑尾的回忆前几季也不少,来来去去就是小时候一起玩的事,也没多少新东西。电影给的时间有限,不像TV高光能多给几个,可惜这些角色了(列夫出场那么强势,居然都没给多点戏份)。完全不够看!不过有几个球作画跟运镜还是帅啊,不愧是等了10年的垃圾场对决,最后一球帅爆了(这种人物第一视角打球比忽然插一段回忆然后超神发挥效果好多了)。
2.5,最稀碎的一集。尽管也有研磨的第一人称视角那般神同步的流畅运镜,但从头到尾又要讲比赛又要插播双方的回忆杀,在不到一个半小时的片长里边还要塞下这么多的内容,属实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甚至都看不到一场前后完整的比赛,于是自然而然的情绪也没法调动起来一点,只能在旁观者的口述中拼凑比赛的大概过程…根本不够看,回忆杀做得也很糟糕,基本就是动画四季的精彩集锦+一笔带过研磨爱上排球的回忆,然后一场比赛就仓促了结了…说真的我完全不敢相信那场口口声声叫着对方宿命对手的一场来之不易的比赛会是这样被敷衍对待,好歹当初打白鸟泽也用了十集啊,现在我反而觉得做这出剧场版只是想来圈粉丝钱罢了。
每一个喜欢运动番的孩子都有一个遗憾:湘北未能真正的全国制霸。井上雄彦那套“青春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解释随着年龄渐长确实越发理解,但是,但是,青春一定要有最起码一次“飞べ”的雄心壮志。流川枫和樱木花道的遗憾,就让日向翔阳和影山飞雄来完成吧。
没啥意思
没有主线,每个人都在打对方某个人,还有羁绊,很刻意的设计
全程高燃,虽然在我心里不及对战牛若那场高能但也足够好了。两队的羁绊,大家相互的故事回忆穿插…研磨主视角,最后视角那里夏季集训的结束呼应着比赛的结束有一种像“今夜月色真美”的暗喻只不过是“夏の终わり ”(一种青春和热情收场,梦想跌入现实之感)好看~就是时间太短了。以及:给我出欧台的啊 ,整快点 !别逼我跪下求你!!
好无聊的剧情,花了三十多看了一场没有意义的排球比赛,真是不值,看不懂讲的啥,太无聊了
排球是永远向上看的运动,只要球不落地,就不会停下去!
感觉对路人不太友好,除了研磨其他人基本没有戏份,排球没看过有一定的门槛,不过这种没有技能大招的排球可能要写实一点。赛点剧的节奏感觉有些平,没有生死局的即视感,还没上升情绪就结束了。搬上大荧幕差点意思啊纯纯粉丝向的电影。
真正的猫是吃肉的
不是粉丝 不敢评价 但是分镜真的不如灌篮高手啊 全程就是比赛+回忆 体育竞技只有这一种拍法啊
片长短了些,好几场分镜看起来略仓促,不过依然看得人很“燃”
4.3 和隔壁灌篮高手电影版差距明显
2.16首映分镜太棒了,最后一球研磨第一视角我直接震惊,那段シーン真的太让人回味了😭一场比赛是所有人的成长,小猫能说出楽しい真的太好了😭
跟着排球的那段摄影分镜头真是绝了!运动题材真人向都来学习一下好么!!!故事脉络交代清楚,没有看过前四季的人也能很好的理解。
同样是聚焦一场比赛,《灌篮高手》电影版不仅最主要的宫城有完整的故事线,其他角色在比赛过程中都很高光,而且音乐、声效的运用很好,再看《排球少年》电影版,似乎对于没有看过剧版的观众来说还是有门槛,一些与剧版相连的亮点、笑点一闪而过,两个对手与朋友之间的联系还是不够强烈,角色成长也不够明显。比赛是热血好看的,但会期待它让排球看起来更有趣。
民族 非粉丝看个热闹,运动视角有点意思。
4.5/10 将十几集剧集的内容浓缩于一部剧场版之中, 却对内容不进行任何取舍, 导致整个故事彻底沦为一次幻灯片的拼接。 丢失主次的故事中, 不仅部分画面的作画显得过犹不及, 大部分人物也成为诱发观者回忆的工具人。 虽然采用一人称视角的片段提供了强大的戏剧张力, 但没有故事帮助铺垫情感, 这份张力最终也只能在片段中发挥极其有限的力量。
…呃其实非常不好,节奏很烂,回忆插入也不好,感觉很水啊……莫名其妙
2024.4.27 18:00 卢米埃 好多地方是梗着喉咙,也流了很多眼泪。精彩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