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郝蕾、宋丹丹老师等诸位老戏骨的表演,特别是宋丹丹老师,演出了那个喜感。
但是,编剧还是差点意思,后面就不想看剧了,看电视猫去了。
王鸥那段结婚好草率呀,就算大龄剩女想嫁人也不会这么稀里糊涂的就去领证了。
斯南也是个白眼狼,跟他爸一样,还敢对他妈吼,对他妈说狠话,缺乏家教。
倪老大是个好人,但是也不能和自己媳妇一起欺负儿媳妇。
红艳这孩子也算是有点心眼,嫁了个当地人。
但是,婆家就是骨子里瞧不上她,才这么欺负她的。
倪俊就是妈宝男。
听二琥大喊两声我要离婚,才知道啥是老戏骨,这剧没丹丹根本不想看。
这什么一家人,老二老三还是老大帮衬带大的,结果三个人在一起尴尬到脚趾抠地,感觉他们根本不熟更不亲密。
王鸥本来就长了张苦瓜脸,还演这么个角色,整部剧基本没笑过看着太不顺眼了,还是个自私的主,明明一人占着老宅享着实际的实惠,还说什么就是赌气的风凉话,好像伟民全家都欠她的,春梅找她帮忙寻个场地,伟贞张口就挖苦“呦,怎么找我帮忙啊?
”,这是和亲人说话的口气吗,还得春梅恭维她两句她才高兴的答应下来,这是什么心态?
这就是标榜独立女性的人设?
实在看不懂。
还弄一个年下男友以及男友小姨,两人既长的丑又没特点关键演技还差的离谱,有他两的剧情就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快进划的手疼。
剧情好像是伟贞嫌弃隐婚老公选老婆孩子不选事业,这种自己争着要丧偶式婚姻的剧情真的蛮新颖的,老公不给还想要离婚。
这剧里红艳孩子掉了又怀不上又后来怀上了,伟贞的肚子就是一点也不显,就算时间线模糊都是啥后来后来的,也不至于如此割裂吧。
国产剧的导演都没吃过贫穷的苦,二琥家的条件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红艳与公婆住在一起,得了户口也没房贷车贷,一家四口都有工作收入,这样的生活都要说艰难二字的话,那租房的外地打工人岂不是比他们难一千倍一万倍。
后面还拿倪俊的合同工工作来做文章,是合同工就是没上进心有编制就是极好的,真的是戳了千千万万合同工的心。
红艳想要有个自己的房子,可以靠一家人循序渐进的努力,何必明知道自己有流产征兆还急着天天看房,还把一家人都逼到不行,当然二琥骗她怀孕买房也是不对的。
国产剧最后告诉我们的道理:靠打工是买不了房的,还得靠红艳妈继承后爸的遗产才能解决,就问讽刺不讽刺?!
红艳妈凭着朴实的人设(存疑)做着欠妥的事没人说,骂声全在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二琥头上了。
导演还没有了解家里有病人的苦,老太太查出阿尔兹海默症,春梅说自己来照顾,结果第二天正常去上班,把老太太独自留在家里,老太太生病的症状除了记错人记不清时间别的啥也没有,靠谱还得是明兰的祖母。
最后强行he,给人一种公务员好考不孕者找人就能怀的幻觉。
不懂什么叫优秀的家庭伦理剧就多看看《双面胶》,就算是群戏也要分个主次吧,哪集没有老太太、春梅、二琥、伟贞以及他老公以及她老公小姨,简直拍出了一个家庭的流水账。
本来是冲着宋丹丹来的,后来又发现了曹翠芬(老太太的扮演者)。
冲着这两位演员的精湛演技勉强2倍速看完了全剧。
按说这部剧包括了当下的所有社会热点:抑郁症、中年离婚、大龄剩女、姐弟恋、阿尔兹海默症、房价贵、妈宝男、大学生辍学追求自我……但没有一个问题的处理是让人服气的,虽然很多生活细节接地气,但是没卵用啊,因为整部剧的情节逻辑处处都是硬伤,大部分人物都立不住,而且最搞笑的是,前面铺陈了那么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最后竟然依旧是大团圆结局,国产家庭伦理剧40年来真是完全没有进步啊!
也是够牛X的了!
太多问题值得吐槽,不少已经被别人吐过的就不说了,这里只说一个点吧:明明刘红艳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当代思想的独立女性,上进心强,追求男女平等,不想成为生育工具……前面的很多戏剧冲突都充分体现了这个人物的这些特点,然后,突然的,因为查出来很难受孕(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她婆婆之前布的那个局,且不说那个局布得简直一万个不合理),突然就没脸面对她丈夫和公婆了,一下子从正义凛然变得低声下气,连连跟老公和公婆说对不起,甚至说如果因此倪俊要跟自己离婚都很能理解!
我就请问刘红艳女士了,你之前表现出来的那些慷慨激昂的什么男女平等啊,拒绝成为老倪家的生育工具啊之类的,难道都是说假的吗?
合着你追求来追求去的还是得替他老倪家传宗接代?
你这思想跟200年前裹小脚的中国女人的唯一差别只不过是:古代女人生不出来孩子就只好同意丈夫纳妾还不能因此嫉妒从而显示自己的妇德,而你作为当代女性自然不可能让丈夫纳妾(主要国家法律它也不允许啊),所以干脆跟丈夫离婚好给能替他生出来孩子的女人腾地方呗?!
我的个妈呀!
真是!
你妈那么低三下四地巴结倪俊和亲家,对他们感恩戴德没有责怪自己的女儿不能生育还愿意继续收留她,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生活在男尊女卑的上个世纪的传统女性,可你刘红艳不是啊!
你前面不一直是独立自主追求尊严和平等的当代女性吗?
原来这只不过就是你的一层壳?
一查出来不容易怀孕马上就一秒破功啦?
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最想当的还就是生育工具啊?!
所以,真是无语!
今年国产剧里膈应人的角色继王雪花之后又来个何志超的小姨何美莲,大姐你演18岁元气少女前能不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批脸啊,你爸走过的路都没你那张大驴脸长,也真是有自信啊我的天呐,还偏偏演个有演员梦的角色不觉得讽刺么?
戏里的你永远不会当上演员,因为你不像戏外的自己有个当导演的爹。
这个演员连微博都没有,db也没有她的任何信息,装尼玛低调呢[可怜]给一个能直接辱骂她的机会好么?
你他妈除了当演员没别的事儿做了?
人生没有别的追求了?
非要腆这那张比普女还普的大驴脸出来恶心观众是么?
好好一部电视剧就因为资本往观众嘴里塞屎,毁了,你和你爹真臭不要脸[吐]
《在雨中》这首老歌是1984年的,原唱是刘家昌和尤雅。
《大宅门》这部老电视剧是2001年的,讲的是同仁堂往事。
我想起它们,都是因为郝蕾主演的《熟年》。
《在雨中》是男女声对唱,歌词写透了熟年。
(女) 在雨中 我送过你(男) 在夜里 我吻过你(女) 在春天 我拥有你(男) 在冬季 我离开你(女) 有相聚 也有分离(男) 人生本是一段戏(女) 有欢笑 也有哭泣(合) 不知谁能 谁能躲得过去(合)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只有默默的承受这一切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三代同堂,算是小宅门。
大宅门里的道理,宅门再小也一样,也免不了冷暖分崩。
《熟年》中的故事,在《大宅门》里都不算事儿。
为啥呢?
时代不同,现在女性的地位,涨了。
《熟年》里的二儿媳张春梅,是有名、有姓、有工作、有五险一金的。
《大宅门》里的二奶奶,白文氏,那个观众记得她原来姓“文”?
所以,您要是真想学宅斗,要看《大宅门》。
看《熟年》,您只能看到两个字:放手。
该放手时就放手。
爹娘自有爹娘运,儿孙自有儿孙福。
兄弟姐妹之间别讲道理,谁认真谁就输了。
摸着别人的石头,咱们也可以过河。
无论是《大宅门》的二奶奶,还是《熟年》里的二儿媳,她俩的本事都不是宅斗,而是搞事业。
发展才是硬道理。
白家老号,垮了,宅斗能要人命。
白家老号,重新起来了,宅斗就是八卦闲情。
张春梅比二奶奶更幸运,二奶奶只能搞人才培养,自己丈夫不行,就培养儿子。
张春梅可以直接上一线,自己奋斗。
不用啃老,不用看丈夫脸色,不用指望儿子出息孝顺。
So,35+的兄弟姐妹们,金九银十,打起精神,干起来吧。
“中年女性”话题近几年始终在被电视剧讨论着,熟年之时看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年少时想要拥有的一切也都一一实现,殊不知生活就像一栋危楼,婚姻、家庭、事业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由爱奇艺、留白影视联合出品的《熟年》全景式展现熟年一族面临的内外危机,“浮世绘”式打开中国式家庭的温情与悲喜。
该剧由刘新执导,郝蕾、王鸥、唐艺昕领衔主演,宋丹丹特别出演,刘奕君特邀主演,张国强领衔主演,王彦霖友情出演,曹翠芬、马柏全、庞瀚辰等主演,改编自伊北的同名小说。
该剧已于2023年5月25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并在爱奇艺同步播出。
在该剧中,倪家成为了典型中国式家庭的代表,该剧聚焦于倪家的三个子女,带出三个小家庭背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几乎囊括了所有中国式家庭可能遇到的潜在危机。
“家”是影视剧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展现了中国式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
“家”也是天然会产生冲突的地方,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碰撞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戏剧性。
随着倪家生活的展开,中年危机、养老问题、婚姻关系、代际关系等问题也呼之欲出。
两性视角下的中年危机以往影视剧提及中年危机的时候,往往把主体聚焦在男性身上,而展现的方式往往在于“红玫瑰”与“白玫瑰”之争,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男性中年危机的标志在于“出轨”、“怀念初恋”。
然而,中年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熟年》所呈现的中年危机是多面的,该剧不只将视角聚集在男性身上,也同样聚焦在了女性身上。
春梅(郝蕾 饰)看上去是一个完美女性,事业有成当上了副主编,丈夫倪伟强(刘奕君 饰)是教授、博导,还有一个刚上大学的儿子。
然而突然有一天,丈夫竟然缺席了从不会缺席的家宴,并且玩消失,这让春梅意识到了中年危机悄然而至。
春梅的中年危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婚姻和事业。
婚姻里的中年危机便是丈夫突然忍受不了春梅,决定换一个活法,而要和她离婚。
但是春梅无论如何也无法想明白,为什么丈夫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她以为丈夫出轨了,但是最后调查的结果却没有找到任何的证据,反而引起了丈夫的反感,更加坚定了离婚的想法。
事业上,春梅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成为了副主编,但是新媒体的兴起对纸媒产生了巨大危机,她的工作方式受到了影响,负责新媒体的吕帆不仅越级向领导汇报工作,而且直言春梅的内容已经过时。
当小组会议时,下属们在琢磨如何在文章内容中加入广告植入的问题,因为纸媒的内容也要登上新媒体平台,这让春梅产生了工作危机,在杂志社的地位也受到了威胁。
中年女性所面临的不仅是婚姻中丈夫的变心,婚姻关系变得不稳定,还有事业中面临的新观念取代旧观念所造成的潜在危机。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倪伟强一定要摆脱与春梅的婚姻也是中年危机的一种表现。
春梅的控制欲以及窒息的爱让他无法喘息,因此他宁愿站在桥边发呆,宁愿躲在实验室里睡觉也不愿意回家。
那么在事业上,倪伟强也同样遭遇了重创,身为对科研一丝不苟的教授,他由于一个自认为正确的决定而得罪了研究生,导致自己被匿名举报,名誉受损,与津江学者的殊荣失之交臂。
《熟年》的故事真实又客观,不落俗套,从两性视角窥探中年危机。
在这个故事中,中年危机与出轨无关,而是人到中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很多人都说,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间,也许没有缘由,但恰是没有缘由的崩溃才是最可怕的。
全景式中国家庭图鉴倪家三兄妹各自的家庭是十分典型的,几乎涵盖了中国式家庭中十分有代表性的三种阶层。
大哥伟民(张国强 饰)是个厨师,妻子二琥(宋丹丹 饰)是个超市售货员,两个人生活十分朴素,代表了普通的工薪阶层。
一家老小都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儿子结婚以后,儿子和儿媳住进了主卧,伟民和二琥只能挤在次卧住上下铺。
二琥每天“八百个心眼”,就是为了劝说婆婆将老房子让给他们住。
在这个小家中,儿子倪俊(王彦霖 饰)与儿媳刘红艳(唐艺昕 饰)的婚姻问题也折射出了普通家庭中可能遇到的代际难题。
故事的设定地点是津北,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城市,但是从人物的台词中透露出来的“房价不便宜”的信息可以推测出,津北应该可以类比中国的一线城市。
从外地嫁过来的刘红艳需要挤在丈夫的家里,每天看强势婆婆的脸色,由于刘红艳事业处于上升期,她想要暂缓生孩子的计划,而却不得不面临婆婆的催生问题。
再加上,倪俊为了娶到刘红艳,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而谎称刘红艳怀孕。
这个谎言被戳穿后,代际关系存在了信任危机,也为日后的婆媳矛盾埋下了导火线。
老二倪伟强一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丈夫是教授,妻子是杂志社主编,生活条件也比较好,而且有闲有钱,能够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
但是悄然而至的中年危机使这个家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三女儿倪伟贞(王鸥 饰)是电视台的制片人,被前男友伤害后就至今未婚,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中,但是也陷入了节目被砍、事业受创的尴尬境地。
倪伟贞代表的是典型的80后女性,女性意识崛起、独立自强之后,她不想陷入传统的婚姻,结婚对于她来说不是一个必要选项。
《熟年》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式家庭图鉴,“家”的概念似乎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比如母亲的生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家宴,所有人都必须到场不能缺席,这虽然是一个仪式感,但是却是家庭凝聚力的象征。
这和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的家意象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是大家庭下的三个小家庭的发展,但不同的是,《饮食男女》是父权领导的,但是《熟年》则是母亲领导的。
母亲领导下的家庭会更加温馨、柔和,这是《熟年》带给观众的整体观感上的不同。
家庭剧是最容易产生话题和矛盾的,《熟年》通过每一个小家庭下的冲突,折射出了当代中国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困境。
直击中国家庭问题痛点虽然并非话题剧,但《熟年》的话题性并不输给同品类的剧集。
除了中年危机以外,《熟年》也关注了许多家庭话题。
从该剧设计的人物职业就可以看出,作为杂志社主编的春梅、作为电视节目制片人的伟贞都是话题的输送者和传播者。
比如养老问题,当伟强缺席家宴,要与春梅离婚后,倪老太太突然吃错药住院,被医生怀疑是阿尔兹海默症。
因此,谁来照顾倪老太太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难题,甚至变成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
对待婆婆不同的态度,在二琥和春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琥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一直都是比较自私的,在老太太刚刚检查出来阿尔兹海默症时便想让老人立遗嘱,甚至催促伟贞结婚,就是想把老房子让出来给他的儿子儿媳住。
而春梅则正好相反,她一直照顾着倪老太太的生活起居,知道老太太眼神不好,大白天也会把家里的灯全都开着,就算是伟强要和自己离婚,也从没想过要迁怒于老人。
赡养问题是中国式家庭的大事,尤其是这种子女比较多的家庭,更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与倪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刘红艳一家,她母亲嫁给了二婚的赵叔,赵叔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就想要将刘母赶出赵家,因此刘红艳的重组家庭也折射出了中国式家庭的另一个可能性。
除此之外还有代际关系和婚姻关系的问题,代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二琥与刘红艳之间的婆媳关系,二琥是很传统的婆婆,催促媳妇生产,甚至用房子诱惑,根本没有考虑过现在的房子很小,根本容纳不下祖孙三代。
刘红艳的事业处于上升期,根本不想生子,而丈夫只会和稀泥,无法真正调和婆媳之间的矛盾。
婚姻关系则最明显地体现在伟强和春梅之间,中年夫妻似乎没有遇到特别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春梅的控制欲却让伟强终于爆发,想要逃离受她控制的生活。
春梅想要调和夫妻关系,于是找来了婚姻咨询顾问,但显然,伟强是抗拒的。
这恰是中年婚姻关系最常遇到的问题——夫妻不同频、沟通不畅,导致的婚姻危机。
谁说家庭伦理剧一定狗血?
《熟年》全景式真实展现了中国式家庭的生活模式、相处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现实主义题材剧一定要回归现实,而不能为了戏剧性忽略现实的本来样貌。
只有直击社会痛点、真实呈现社会问题的剧集,才是观众想要看到的。
还差几集就大结局了,真的假期里值得多看两遍。
我最爱看老大一家的线,特别完整,特别真实,四位演员功不可没。
甚至有点“细思极恐”,对这样的原生家庭,公公和婆婆,婆婆对儿媳妇,儿子对媳妇的种种细节。
对当下社会“不结婚”和“不生孩子”做出了影视剧该有的讨论和演出。
宋丹丹老师的婆婆真的演到了极致。
不是人品人格的好与坏,是媳妇只有嫁进门,相处过,才能感受和看清楚的细节与内容。
老公可以靠自己的认知在婚前就摸个底,但是家长的部分,真的只能相处后才能见到的“真面目”被宋丹丹老师演活了,那种没有边界感的妈宝,婆媳,代入感太强。
让已婚的沉默或庆幸,未婚的必须纳入自己未来的参考教材。
郝蕾老师作为儿媳妇的一条线,因为某些原因改了剧情,表现了以为知性优雅充满人生魅力的熟年女性,被丈夫,青春期儿子,定义为管的窒息,我真的不能理解。
这TM都叫窒息吗?
就算非要这样定义,也行,郝蕾老师的角色也是中产高知的生活里很完美的样子。
在生活和婚姻里做的比好多人好多了。
王鸥的线,因为某些原因,重拍了,显得有点碎,但是与郝蕾老师的角色,明显是婚前版的独立知识女性的样子,同样优雅和理性面对,有生活的反思和沉淀。
没有近期都市剧里常规的狗血浮夸爽的情节,比如铂金包,BBA豪车,动辄几十万的珠宝披挂上身,金手指指点江山,人脉号令天下。
显得十分清晰去油了。
当然也有短板,尤其是那个小姨。
何志超就考个雅思,就是一个语言合格了而已,等于说语言能听懂,就能进欧洲前十?
而且,为什么就一定要出国,好像不出国这辈子就活不好了,这是要告诉我点什么?
红艳她妈五十几岁可以随便一个人贷款买房,有没有收入证明不用管,年龄也不用管?
再说一个,这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可以辞掉工作在家照顾父母,又要宣扬些什么?
孝顺就是要辞掉工作?
还是说趁年轻多赚点钱,然后辞职,以后自己干个养老院才叫孝顺?
伟贞可以一直不上班,一直有钱,一直占着房子。
老大家才是真正的家庭生活,每天为了生活奔波,为了那点钱数着过日子。
但是这个剧怎么演都好像是嘲笑老大家,这些编剧永远用不同的方式嘲讽最普通的人,普通人就一定是卑微,算计的嘴脸?
小姨就不用说了,Siri,小度,小爱同学都比她台词有感情,每个有她的镜头,只要看她读台词,我就想按一下Siri,叫一声小度。
一个字,什么东西!
围绕倪家老太太和两儿一女各自的生活展开老大读书厉害,但是考上大学后为了弟弟妹妹就去工厂打工了。
生了儿子娶了外地媳妇,一家四口挤在特别小的两室一厅,老夫妻两个人睡高低铺。
他们家主线就是买房,儿子从躺平到在儿媳的带动下开始承担家庭责任,老夫妻俩几十年拌嘴但相濡以沫。
老大媳妇就是宋丹丹演的。
老二读书也厉害,做了大学教授,妻子是大学同学,报社副主编后来辞职,本来想一门心思好好照顾阿尔兹海默症初期的婆婆,婆婆就像她亲妈。
因为对老年人的熟悉,阴差阳错又继续做了养老院项目还被人挖去做副总。
两口子事业上都很成功。
他们家主线就是老二抑郁症了,控制不住自己也不想拖累家人,非要离婚,离婚了自己一人骑摩托车去西藏,治愈了心灵回来了,也开始积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老二是刘奕君演的,那微表情太到位了。
老二媳妇是郝蕾演的,那个温柔劲儿。
老三是电视台制片人,一直不想结婚。
她做的节目被停播了,她也辞职了,跟其他公司签对赌协议做新节目。
老三的主线剧情是,她做原节目期间不经意的鼓励了一个小她8岁的年轻人,后来两个人闪婚闪孕了,一起面对这复杂的情况。
不过他们两家家人都很通情达理,所以主要还是围绕年轻人们直面婚姻。
大家庭内部没有矛盾,整体都是善良人。
只有鸡零狗碎的小矛盾,没有无事生非。
整个剧的主题比较聚焦在婚姻,处于婚姻不同阶段的人面对不同的问题。
选角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除了一个编外的小姨😂
剧中不喜欢的就是倪伟贞,原因有:电视台的大制片人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对从小把她带大,连上大学都是大哥供养的,却在面对大哥家的实际困难时装聋作哑;对母亲的养老问题能推则推,回避责任;用手段套牢了小鲜肉并选择隐婚,还是想一直霸占着老房子。
她这辈子将娘家的好处全部占尽了,却没有尽一点的儿女义务责任。
还有剧中的那些男的,真没几个可爱的。
老大倪伟民老实木讷,家里老婆说了算,但好歹勤劳善良。
老二倪伟强是个大教授,一言不合就离婚,说走就走玩消失,说回就回,巨婴吗?
老大的儿子倪俊,自己没本事给老婆温暖,还在婆媳之间制造矛盾,丈母娘给付了首付买了房子,还要给老婆泼冷水,不思进取被裁员,天天打游戏还能考上公务员?
这是在讽刺什么?
老二的儿子倪斯楠:就一个字:叛逆。
倪伟贞的丈夫何志超,可能和他的专业有关,脑子确实不太够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个别)演员们演技在线,但情节也真是瞎编乱造,最后的大团圆结局确实过于仓促,弯转得有点大了,白瞎了这些好演员。
剧情悬浮,受众年龄层50+
#nbcs🥹
这剧本拉胯没跑,可惜了郝蕾
救大命!2倍速看完这剧都需要报工伤!!故事内核虽然和原著半斤八两,但真的更恶心了,原著是已经绝经的圣母女主结局时又为她那个出轨过的老公怀了娃,但好在里面其他人设鲜活真实。但剧吧,除了二琥算一个正常的活人,其他人设也太假了吧?小镇女孩红艳原著里那么算计鲜活的一人,到这成了因生不出娃而痛哭的二号圣母,改了故事线的伟贞成了操心姐弟恋老公前途的三号圣母,明明是现实题材,非要改编成悬浮科幻题材,又假又让人煎熬的剧情,价值观扭曲,电视剧基本的戏剧趣味性都没做到,真的难看死了,这不难评,这种妄图宣传(or创作者潜意识里的本心)把女人当燃料的故事不会成功!
全世界的圣母都在这部剧里了、除了我们宋常英塑造的是正常人🤷
怎么做到三个家庭的戏,只有宋丹丹那家比较正常可以看下去的?这是三个编剧写的吗?
看完了,最后还是很美好的。虽然也有不现实的地方,但总体很温暖
只要是我爷爷在家霸凌式追的电视剧一定有这么一股子封建余孽的恶心味 宋丹丹这个角色恨不得把女的不生孩子一辈子不完整、生孩子是女人的天职、生个儿子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刻在自己脑门子上 编剧导演你们死不死啊 再敢写再敢拍这种恶心的情节试试呢
光鲜亮丽外表下潜藏的中年危机总是这样伤痕累累,郝蕾和刘奕君的对手戏爆发力好猛好真实,第一集就离婚属实够刺激的。。
高开低走,二嫂真的强,家长里短,中年失业离婚,婆婆痴呆儿子叛逆,真的是什么都来了,老三也离谱,就是30多还住老家,对扶养上学的大哥也只有台词感情,更别说何志超何美莲了,剧情非要尬演,还非要出国,离谱
很累,很痛苦,很生活。这样的戏现在太少了,但是少点好,生活已经足够让人不开心了,再看多些这种戏,人就要炸了。
这部剧里面的女性都太“好”了,有两种“好”,一种是正向的,1.选角好,郝蕾宋丹丹曹翠芳王鸥,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女演员,都演的很好。宋丹丹的演技最贴近生活中的同龄女子的状态。2.那英的配乐让故事的质感沉下来,变得沉稳,更有质感。一种是我不太喜欢的塑造和不太认可的“好”,就是女性角色过于“完美”,亦或是男性眼中的“完美形象”:1.即便离婚都要好好照顾婆婆且完全没有恋爱的意图。2.即使被夫家伤害依然和和气气无怨无悔。反倒是宋丹丹的吴二琥,咋咋呼呼,有自己的私心,思想也比较“传统”守旧,但依然有自己的感情和私心。很久没看宋丹丹演戏了。还有,小姨这个角色,塑造的太!差!了!,职场戏依然乏善可陈。#2023电视剧37,评分:C+。
老中青三代的三个表演体系 只有宋丹丹那趴是生活中的戏剧感 其他都是不同程度的戏剧的生活感 严重失真
看不下去了,剧情鬼扯,老三多余,宋丹丹神烦,浪费刘奕君和郝蕾。张国强值得一个最佳男配。
演员都很棒,但…这结局太仓促了吧
大哥线五星,二哥线四星,老小线负五星。那小姨戏也太多了。
难得难得一部很真实的国产家庭剧(虽然我还没看完),家庭关系丰富又现实,每个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思维语言都很贴合,语言很新式,有时候很豆瓣,觉得不可能播的台词也播了~~6.28:剧情从老二回家之后急速疲软和狗血,仿佛是收不了尾硬着头皮编的,以及就这几集,提了生儿子至少四次,生儿子,生大胖小子,生个叔叔外甥,怀了个男孩,没再减一颗星单纯是因为台词出现了一次“豆瓣”(骂骂咧咧的有一半是为了女儿“占”老家房子的,女儿为什么不能住自己家?是不是很心疼你老公自我代入恨小姑子呢~~)
好的地方有,人物性格塑造上,出现了非常新颖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二儿子的家庭里。大儿子的家庭关系中出现了非常琐碎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子,父子关系。老太太的角色从开始都奔着老小孩的设定去,但是美化了阿尔茨海默症。小女儿的关系中涉及了姐弟恋,女强男弱等。遗憾的是,编剧有多想展现这些关系的矛盾,就越发显得矫情刻意而且肤浅,因为从不讨论这些矛盾背后的原因,导致矛盾的解决全靠剧中人自觉。就是老大那句话,解决不了的矛盾交给时间。实质上矛盾根本无法调和,全靠编剧一支笔。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大概为了三观够端正,本剧所有人没有小三小四,只要结婚了哪怕是离婚也得让你复合,适龄青年只要是女性都得生孩子。已经不是爹味可以概括了。
玲子馄饨和倪伟民这一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真的没必要。倪伟贞神经病。
郝蕾从十七岁不哭走到了熟年。李晨却变不成刘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