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生活在海洋里的马鲛鱼被渔网捕捉,而后被困在了一家海鲜餐馆的水箱里。
从那以后她不屈不挠地寻找逃脱的方法。
跟水箱里其他来自渔场的鱼不同,悲观的怀疑论者“老比目鱼”也生长在大海。
作为水箱里幸存时间最长的一条鱼,他凭借其生存之道控制着其他的鱼。
对他而言,马鲛鱼试图逃出水箱的举动已经对他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b站推荐给我的,我很清楚地记得,下面的推荐语是:一部治愈的电影。
好嘛,那我点进去看一下,放松一下吧~然后越看越不对劲,越看越不对劲!
直到女主被端上饭桌那一刻,我顿悟了:噢,原来是致郁电影啊,还有一点点恐怖。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开头,是一个阴间滤镜下,很多建模粗糙且丑的人出现了。
正当我准备放弃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鱼出现了,我发现鱼的建模,还挺好看的。
(看到最后才醒悟了一下,也可能是是故意把人建丑的)还有一些市场的气息,描述得也很真实。
中间有很多意难平的片段。
比如,本来可以逃走的女主,因为放心不下小黄鱼,没有回到心心念念的大海;老比目鱼的旧识粉比目鱼,为了让老比目鱼活下去,教他装死,自己却被端上餐桌;小黄鱼为了营救女主,被帝皇蟹活生生戳死……还有3d转2d的动画,配上音乐,暗示了很多信息,2d真的很灵动,我十分怀疑做成3d也许是为了让电影看起来更加恐怖?
最后,女主被端上了餐桌,老比目鱼却带着自由的意志游向大海。
不过,没有在大海待过的老比目鱼,又能在大海生存多久呢?
说实话,看得还挺压抑的。
一开始一片阴霾的色调,包括水箱里阴暗的死水,泵出一片片气泡的氧气,整个氛围都不明亮,我可能记不太仔细了,感觉明亮的地方就两三块,啪嗒啪嗒的梦、老比目鱼的回忆、鱼生店(灯光造成的)、最后老比目鱼回到海里的一片明艳,那是最有色彩的地方。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受,一个是阶级之间的对立,一个是对生和死的探讨,还有一个就是里面人性的表现。
阶级在韩国影视作品里很常见,包括几乎每部韩剧都会出现的前辈文化,水箱里的鱼在老比目鱼提问时都排的很整齐,老比目鱼眼睛一斜他们就变瘪三了,一开始是都不敢反抗的,老比目鱼是意见领袖,是精神中心,鳗鱼在旁边装腔作势,他是胖虎身边的技安(技安没这么坏),但就是成年向的,自私势利,一开始抬老比目鱼,后面啪嗒啪嗒来了又给老比目鱼架空,最后无视老比目鱼,但我感觉他是不会把面上的权力抓在自己手里,小人作态就是躲在靶子后面为非作歹。
生和死,自古就很深奥的两个选题,往里说就很哲学,啪嗒啪嗒,一条海里捞来的鱼,一来就撞箱壁要出去,甚至直接从水里跳出去要往海里去,她向往自由,向往生,水箱里的其他鱼呢,他们也向往生,不过是自由的生和憋屈的生的区别罢了,他们装死,老比目鱼躲在水箱下面,就是在逃避作为食用鱼类来说必死于餐桌的宿命。
可以看到的是每次来人其他鱼装死的时候啪嗒啪嗒从不翻肚皮,一开始可能是不知道这个技巧,后面就算小黄鱼叫她她也没装死,这是一种拒绝妥协的生命观,她不要委曲求全地活,这个精神在最后老比目鱼跟啪嗒啪嗒达成共识成为朋友后也传达了过去,可以说老比目鱼最后继承了啪嗒啪嗒的灵魂和生命观,在别的鱼都装死的时候老比目鱼在激烈地游动,想拯救被抓走成为盘中餐的啪嗒啪嗒,想反抗这种无能为力的被掠夺被随意生杀予夺的命运,这是一种宁愿站着死的态度,非常令人敬佩。
影片对于气氛的烘托也是挺到位的,老比目鱼即将被杀死,从他的鱼眼里看到的画面,人是潦草的扭曲的,他看到已经被人端上桌的比目鱼刺身,鱼头是动的,这里说一下,电影里每一盘刺身的鱼头都是会动的,是活的,是新鲜,也是一种残酷,人类看到这样腮还在翕动的鱼头,还能品尝鱼生,这里应该是有些夸张了,但也确实把鱼的处境在电影里表现的更艰难了,在老比目鱼跳向大海时背景音乐的运用也让气氛更加紧张,包括三段歌曲自白,啪嗒啪嗒的梦、鳗鱼的蛊惑、啪嗒啪嗒清唱想唤起大家对大海和自由的向往。
再说说小黄鱼,她像是对自由的渴望稍被现实抹灭的啪嗒啪嗒,所以她更能理解啪嗒啪嗒的坚持,并且愿意追随她,跟她一起跳出水盆,啪嗒啪嗒也因为回头看她而失去进入大海的机会,回到水箱之后小黄有内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啪嗒啪嗒,老比目鱼把咬死的比目鱼扔出来的时候,啪嗒啪嗒说自己不吃老比目鱼给的食物,小黄纠结了一会还是抵不住自己的食欲冲向血肉模糊的比目鱼,等于又冲向了老比目鱼的阵营。
啪嗒啪嗒进帝王蟹池后被捞进观赏鱼池,其他鱼都以为她被杀了,小黄这时候觉得自己要继承啪嗒啪嗒的愿望,她对自由的渴望上蒙得起一层灰被啪嗒啪嗒擦掉了,她跳去了帝王蟹池想寻求帮助,但她没有啪嗒啪嗒幸运,就这么在求生的过程中死了。
啪嗒啪嗒对生命的价值观传达给了小黄和老比目鱼,让老比目鱼想起了当年那个黄昏听到的海的声音,最后一次又一次拼了命往海里跳去,在别的鱼看来真的太傻了,传染了啪嗒啪嗒的傻气,这不是寻死吗,反正也不可能回到海里去的,可是最后老比目鱼嘴里藏着扎在啪嗒啪嗒身上的玩具剑,靠着这把剑跳回了海里,那就是啪嗒啪嗒在和老比目鱼最后眼神交汇心灵互通时的寄托,啪嗒啪嗒帮他回到了海里,帮一个本来对自由毫无渴望只求苟活的鱼感受到了他从来没去过的大海,所以大海那边的色彩是明快的,水箱那边的色彩是沉闷的,每一条在水箱里装死的鱼,其实他们已经死了。
最初看到这四个字的你以为啪嗒啪嗒是什么?
是小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
是为了解压,捏碎一颗颗塑料泡沫的声音?
可能看过电影才知道,“啪嗒啪嗒”是一条鱼的名字。
这条从小到大生活在海洋里的马鲛鱼,在完全没有征兆的某一天,突然被捕捞上岸,随后来到了一家海鲜馆的水族箱里。
水族箱带给了它全新的生活,也带给它全新的名字,啪嗒啪嗒。
水族箱里的其他几条鱼都没有见过大海。
从小生活在养殖场里的它们一切对于大海的了解,都只能来自于在水族箱里生存时间最长,拥有绝对统治权威的老比目鱼。
以往水族箱的鱼们都遵从着老比目鱼的命令,遇到人类便翻起肚皮、憋住呼吸,这才是保存自己生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或许曾经有鱼问过老比目鱼究竟为什么要憋住呼吸、翻起肚皮,生活在这样狭小的水族箱里。
老比目鱼也只是用一副臭脸来回答大家,这样做就够了,别问为什么。
因为没有鱼知道这个方法是老比墨鱼从自己的爱鱼身上学来的,而它的爱情早已随着时光进入了人类的肚子。
面对距离水族箱只有一条马路的大海,或许小鱼们也从未想过要去往那片深蓝色的领域。
而啪嗒啪嗒自从进了水族箱之后,便一次又一次的撞击水族箱的玻璃壁,试图寻找一条出路。
那一次次奋不顾身的撞击像是撞在了水族箱中其他鱼儿们的心上。
啪嗒啪嗒唤起了水族箱当中的鱼儿对于自己未来的想法,对于大海的好奇和渴望。
你想去大海吗?
那里有什么?
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
你会说帝王蟹语吗?
我当然会,我是来自大海的。
我也想去大海。
我可以去吗?
左边是大海,右边是人类的砧板,鱼儿们会如何选择呢?
是翻起肚皮、屏住呼吸,在水族箱里默默地过一辈子?
还是拼上死去的风险,啪嗒啪嗒地跳着,一路过马路,拼尽所有的力量,回到自己最向往的大海中?
抑或是被人类捕捞上来,在砧板上啪嗒啪嗒甩着自己的尾巴,向其他鱼做最后的告别?
这个不大的水族箱,像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既有像啪嗒啪嗒一样,勇于尝试新鲜食物,追求自由的青年人;也有像老比目鱼一样看似故步自封,把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包裹起来,却拥有着带着锋芒的善良的中年人。
或许更多的是像其他鱼一样不断变化的我们。
你想去大海吗?
你想和帝王蟹交谈吗?
不要被这个动画片奇怪的线条和扭曲的人脸劝退,去看看鱼的故事,静静地聆听拍打在心上的啪嗒啪嗒的声音吧。
生而为鱼,我很抱歉,或为人刀俎,或大海蔚蓝。
反正都是死,或许在死去的动作上可以略有不同。
大家都知道,韩剧非常喜欢谈论死亡,碰触死亡,尤其是主角的绝症、车祸、失忆等等,几乎“无病不成剧”,韩国影视的另外一面是残酷的暴力美学,施暴者与受难者在暴力的表达上五花八门,无所不极,甚至聊天中一言不合就要扇对方几下,辅以夸张的语气和表情。
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韩国电影但凡探讨生死,都会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质感来。
不曾想,动画也是如此,《啪嗒啪嗒》,一部现实主义脑洞大作。
黑暗又残酷的成人动画,绝对少儿不宜,并非情色,而是残酷,因为,情节跟“电影里”演的不一样啊,哭!
跟“美国鱼”尼莫不一样,一条名为啪嗒啪嗒的马鲛鱼,运气可谓糟透了,所有励志电影中的梦想、愿望、逆袭全部在努力中坍塌,没有正向的教化意义,价值的如此不正确,却又是残酷现实的真实映照,在大快朵颐的食客的餐盘中,所有的挣扎、努力最终化为乌有,至此,它走向生命的终点。
而那只老比目鱼竟然逃出生天,试问天理何在?
如同现实中绝大部分人,虽然全力拼命去改变自己,去努力,最终依然庸庸碌碌,在为人鱼肉中走向死亡。
而天使折翼,坏人逍遥。
生活中,往往充满了毒鸡汤,这些,不正是我们常见的情节吗?
在碰触生命绝境的题材中,这样一部扎心的电影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不塑造华丽可人的形象,不去描述虚幻的情节来麻痹自我,直面现实,呈现比现实更残酷的事实,反而凸显了一种真诚,它告诉我们,现实就是这样,尽管如此,但他死去的过程却有所不同,他失败了,但是是否毫无意义?
哪怕感化了一些庸常之辈,他的死也有所不同,大多数鱼,浑浑噩噩,临危装死,蚕食同类,苟且偷生,而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理想挣扎过,哪怕有一丝丝的希望。
呈现现实,而不是编造现实。
low B国产剧的套路就是:放着浩如烟海、璨若星河的华夏历史不去找题材,只拍宫廷剧,教人勾心斗角,这是中国古装剧;明摆着大部分年轻人要住城中村、吃盒饭、挤公交的事实,拍出来的青春剧全他妈衣着光鲜、住别墅、开豪车,动不动公司上市,这是中国都市剧;颠覆基本历史事实,尽拍一些意淫强国的抗日片,这是国产战争剧。
急近功利、投机取巧、缺乏操守,毫无诚意,这就是我鄙视大部分国产片的原因。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就是直面残酷的现实,坦诚一切不堪,美好才可能由此创建;若活在编造的情境中而不自知,现实可能更悲惨,也就谈不上现实,反而离理想更远。
忍不住会为这几条鱼痛心流泪,因为他们不只是鱼,他们是苦难而不自知的百姓,存活于一个病态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等待死亡,唯一的乐趣是不知对错或者无意义对错的谜语,等待着濒死的同类让自己大快朵颐,看不见的墙壁是无法打破的壁垒。
在这样麻木不仁,不断地死亡循环中,突然来了一个奇怪的存在。
她精力旺盛地想要冲破墙壁,她默默聆听大家听不到的海的声音,在她的口中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海底世界,那里充满自由而不是恐惧。
可是我们是养殖鱼那怎么办呢?
她说不要紧,每只养殖鱼都来自大海,每只鱼都能听得到海的声音,只要充满希望总有一天能够出的去。
这些话刺在老比目鱼的心里,曾经也有重要的人说过同样的话,只是不知不觉中自己却成为了麻木不仁的等级维护者,他把这种麻木传播下去,让大家每天浑浑噩噩地活着,甚至在曾经并肩的朋友死去后也要被作为食物吃掉。
他想要反抗却被告知自己享有高位俸禄不该怜悯众生,终于他也被抓住,如同死亡梦境的旅途让他看到了从未看过的恐怖和残酷。
一直安分守己只能我为鱼肉,就像挚友曾经所说的:活下来之后呢?
死里逃生后,他却只能目送着引导自己觉醒的导师离去,她离开前还唱着歌说,要坚持下去啊。
终究,老比目鱼纵身一跃,靠着啪嗒啪嗒留下的“武器”到了从未见过的海洋。
那里正如她所说,充满自由而不是恐惧。
我不知道文在寅的心情是否如比目鱼一般,只知道那小小的武器最终也没能伤得了屠户分毫,不要再寄希望于帝王蟹了,拿起火把吧,只有烧掉鱼肉店,鱼儿们才能全都见到真正的海洋。
披着鱼皮的人类精神内核的韩式黑残电影,讽刺啊讽刺。
这是一部披着鱼皮的人性内核的现实主义批判致郁系电影。
插曲和动画都很唯美,用很多隐喻来讽刺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团体的对抗,统治阶层对人民的洗脑蒙蔽和压榨,小小的鱼缸暗流涌动,投射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
虽然最后燕鱼所代表的不折不挠的新生力量肉身泯灭,为了自由献祭了自己,但她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原本固执封建的统治阶级,也改变了老比目鱼的命运。
自由之精神不灭,bravo。
(友情提醒一下,此部韩国动画电影不适合素食主义者和喜欢吃生鱼片的友友,会有点不适…就不放图了
二刷评论+笔记,絮絮叨叨一、主题看海报的时候,还以为是个像海底总动员一样的励志儿童喜剧片呢。
你看,那天阳光正好、海鸟白云,燕鱼跳出水面欢乐地扭动着,有那么点日式温馨治愈故事的感觉。
然而看了以后,整个人都灰暗了。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就是:新晋被捕海鱼啪嗒啪嗒,属于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的类型,经过他的多方努力,终于被吃掉了,并成功让老仇人比目鱼回归大海。
听着就丧。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引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如果努力没用的话,我们的努力还值不值得?
值得。
若要问为什么值得,就要想明白为什么要活下去。
我不是要质疑别人的价值观,但是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也许没有什么太崇高的理想,也不愿长命百岁,他们活着是因为他们享受生活。
如若剥夺他们享受自由的权利,不如杀了他们。
人类的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大家万念俱灰的时候,不愿意苟活,只愿意站起来打破这个处境。
那如果他们没有打破那个处境,他们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或者说,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一个成功的结果,还是一个拼搏的动作?
要知道,反抗是需要代价的,而付出代价的和得到好处的往往不是同一个人。
我觉得,也许对于整个群体来讲,只有结果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个体,不管最后自己能不能求仁得仁,一个反抗的动作就是意义。
那是生命之光,是活下去唯一的目的。
这就是这条燕鱼。
二、内容影片的开头是天明之前的渔人码头,那里就是这些海鲜所面对的世界——一个他们无力反抗的世界。
据说人类走出非洲的时候,是以属为单位来灭绝沿途的物种的。
也就是说,智人从一开始,就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物种。
在我们的认知里,最差的情况无非是杀人一万自损八千;再差一点,杀人一万自损五万还不行吗?
我们已经太久没有体会到在食物链底端是什么感觉了。
那是你自损五万也动不了人家一根手指头的悲哀。
影片中的这些鱼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境遇。
阴郁的色调、悲伤的背景音乐,从小窗中看到正在交易着的地球两脚兽,掉在地上的鱼仰视那些高大的渔民,真实地体现着这群海鲜任人宰割随波逐流的命运。
其实把故事的舞台放在鱼缸里是挺有意思的一个设定。
我之前就觉得,鱼的拟人是挺耐人寻味的。
就比如你拟人一只兔子、一只狗、一只猫,人类就会产生很多感情,因为他们可爱、他们美好、他们有喜怒哀乐可跟人一定程度交流、他们是人类的宠物人类的朋友。
如果我们在影片中肢解了他们估计会引起观众的抗议,那种感觉比杀人还令人发指——毕竟这么可爱的人是少见的。
而鱼这种东西,天生就好像不在“动物”的范畴之列。
人类很难因看到一只被杀的鱼而产生罪恶感(但是我是看不下去的),人类也很难与鱼有多少情感上的纽带。
所以鱼所面对的世界,是在人类感情之外的,一个人类可以心安理得地冷漠、残忍对待的世界。
他们虽然有哭有笑有血有肉,但他们不过是鱼而已。
人类怎么可能不吃鱼呢?
在鱼缸内,他们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鱼缸外,他们是人类待宰的食物。
影片的开头,燕鱼见证了一系列地狱一般的景象。
自相残杀、活体肢解,这让燕鱼觉得她必须从这个鱼缸里出去。
其实,不仅仅是燕鱼,所有的人在刚开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都有种想要马上逃离的冲动。
不同的是,很多人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看着看着居然习惯了,变得麻木自然了。
三、角色除了燕鱼黄鱼这一对“正义二人组”以外,还有一些角色值得圈点。
首先是老比目鱼这个角色。
老比目鱼就象征着“苟且偷生”的人。
他们会尽力让自己活下去并且帮助别人也活下去。
其实这种思维没有错误,但是这种类型的人物天生就和燕鱼这种类型的人物有冲突。
一个是想要打破常规,一个是想要墨守成规,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老比目鱼给自己立了“大海出身”的人设,但是却总是说大海的不好。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要大家老实本分,别总想着往外逃。
因为往外跑不一定能成功,但苟且偷生确实能够活得久一些。
所以,害怕去争取,只能自己吓唬自己。
这是一种传统的统治阶级思路。
我不知道这部片子是不是在刻意映射,但从剧情上看,在这样一个狭小逼仄的空间里,寥寥数条鱼,居然还有等级划分,还要服从命令。
作为统治者的老比目鱼,迫切地想要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观,于是艹了人设贴了金,明明是养殖场出身,愣说自己来自大海。
我并不能说这是错的,因为当你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的时候,你想的利益不再是每一个人不同的价值观,而是一个普世的价值观。
就比如说,有些人觉得没有自由不如去死,有些人觉得没有尊严不如去死,还有些人觉得没有性生活不如去死,总之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追求。
而普世价值观的默认程序是,活着比什么都强。
所以活得越多越久,就越是造福群众。
这就造成老比目鱼从价值观的根本上就不同意燕鱼的做法。
我们觉得比目鱼面目可憎的同时也应想一想,三号鱼箱里的鱼是不是拜他所赐,活得更长久了?
在影片的结尾处,燕鱼被端上桌子之前有一个音乐过场,在那一段歌词里我们知道,燕鱼理解了老比目鱼的用心,老比目鱼也被燕鱼说服了。
最后,燕鱼死了,老比目鱼逃脱了。
(虽然这个结果让我觉得老比目鱼挺鸡贼的,毕竟燕鱼给他人做了嫁衣……)再来说一说鳝鱼这个角色。
鳝鱼这个角色我一直是挺迷的。
就比如他从一开始就扮演着老比目鱼的保镖。
可是当老比目鱼的养殖场身份暴露以后,他立马表现出了轻蔑。
他追逐着燕鱼,仿佛贴近了它就贴近了自由。
但他对自由能做出的牺牲似乎并不比别人大,也没见比别人更向往自由。
像老比目鱼最后逃进了大海,他只稍稍惊讶了一下,又眯起了眼睛,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冷漠,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吃掉受伤的黄鱼。
而他对老比目鱼的尊敬也仅仅停留在能让他吃饱的份上。
你看,一不让他吃饭立马就翻脸了。
我大概猜一猜,它所代表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如鱼得水的人。
他们在日常生活里左右逢源,有相当的魅力,有很好的社会地位,跟上司跟下属相处都十分愉快。
他们可以展现出职业化的令人信任尊敬精心雕琢出来的一面,也可以邪笑、挑眉,展现出内心里不屑的诚实的一面。
你说他们一点没有情怀也不是真,他们也有自己的野望,但真让他们做什么牺牲他们也办不到。
他们并不是完全的随波逐流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导向能力,但他们也不是领导者,因为他们没那么强的责任心(话说我感觉给他配音的那个韩国人嗓音有点像子安武人,洪亮、圆润、有轻微鼻音……)。
相比之下,黑白鱼的段位就低了很多。
他也试图活得左右逢源一些,但是完全没有能力,是只能在同等地位的人面前咋呼咋呼的平庸之辈。
自己不努力,看到别人努力还在那里说风凉话,一副谁反抗谁傻逼的样子,恨不得所有人都在地狱里安于现状他才能安心。
比起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他更怕别人过得比自己好。
最后是观赏鱼缸里的小丑鱼。
他们在庞大的燕鱼面前表现出不可一世的骄傲态度。
他们以为自己不会被吃就高人一等。
但其实怎样呢?
他们依然只是一群困在鱼缸里的鱼,他们没有办法为自己的鱼生做主。
他们整天看着食用鱼被生吃,自以为幸运,但仅仅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往鱼缸里放了条燕鱼,他们连逃跑的地方都没有。
看上去光鲜,殊不知自己的生存权也是别人给的,最后一样殊途同归。
这样一想,那些小丑鱼的高傲简直如同玩笑一样。
四、形式画风真的太差了。
这动画技术你说是2002年出品的我都信。
在形式上,借用了歌舞片的手法。
比如有些对推动情节或感情发展很重要但细说会很累赘的桥段,就用2D+音乐给盖过去了。
2D的画面场景比较抽象和超现实;有些画面粗糙有些画面精细,似乎风格上不是很统一。
中间有一段过场我很喜欢。
色彩明艳、致幻,如同嗑药。
五、评分四星九分,虽有不足,但整体水平较高,有值得推荐的地方。
就算马鲛鱼死去了,她的光最终照亮了老比目鱼。
回想起她的不懈努力,撞玻璃撞到昏厥,跳出水缸在地面上不停向大海的方向跳动直到快窒息,跳到帝王蟹的水缸里寻求帮助然后遍体鳞伤,都在慢慢影响着老比目鱼,直到他看到马鲛鱼死在人类的嘴里,他重新燃起斗志,不再躺平,勇敢地往大海而去。
要不断斗争,绝不屈服于命运,才能解放自己,向往自由
这是一个阴郁成人动画,看完之后让人难受。
燕鱼看似是主角,其实不是,这个故事真正要讲的其实是老比目鱼。
故事以燕鱼被捕等之后一系列故事为线索,勾起老比目鱼的回忆,从而串起它的一生。
燕鱼诞生于海中,生性自由,被捕后不断寻求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小黄鱼、鲈鱼等的苟且偷生。
它们教燕鱼装死躲过被杀的命运,燕鱼学不会;大海就在眼前,它要回去。
于是跳出鱼缸,在地上啪嗒啪嗒地扑腾着;于是不顾危险去向帝王蟹寻求帮助,尽管最后遍体鳞伤;于是向老比目鱼提出反抗,只是为了唤醒同类的野性。
最后,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如愿坠入了海底。
老比目鱼是鱼缸中的第一批鱼,活到现在它见证了太多生命的消亡。
讽刺的是,眼前就是大海,背后就是砧板,它却无法穿过那堵“透明的墙”。
而粉比目鱼的死则成了老比目鱼心中永远的痛。
它认为自由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在鱼缸中建立了它的强权统治,那小小的暗箱则成了苟活的天地。
燕鱼说,这里的每一条鱼都来自大海,只是你们都忘了。
燕鱼说,用心听就能听见氧气机噪音里有淡淡的海声。
这些是燕鱼对小黄鱼说过的话,也是曾经粉比目鱼对老比目鱼说过的话。
小黄鱼醒悟了,不顾阻拦去寻找帝王蟹。
在小黄鱼和燕鱼都离去后,老比目鱼也醒悟了,在几次反转后跳过了“天堑”,带着三条鱼的灵魂游向海底深处……这像极了成人世界的我们,匆匆进入这里后却无法脱身。
渐渐地,我们变了,不再生机勃勃,不再积极向上,想的是怎样提高业绩,怎样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
当我们拼尽全力追寻自由时,生活的压力会将我们伤得遍体鳞伤。
可惜的是影片只揭示了这一主题,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生不由己,言不由衷,这大概是每个成年人的痛处吧……
好恐怖
对韩国社会极之讽刺,毫无童心童趣的动画电影
一言不合就唱歌 而且每次唱歌前的转换都好生硬啊…3d做的蛮糙的 所有人和鱼都非常丑 这是最难忍的…还不如从头到尾就2d手绘风肯定好很多 女主女二都是有勇无谋 片名很贴切 只会啪嗒啪嗒乱蹦…
结局挺出乎意料的。故事有不少现实隐喻,生活就像鱼缸,分出身论阶层又压力重重面临死亡的下场,无非是短暂的被煮熟或是自然的老去。表现形式用3D动画加上2D音乐剧形式,里面的二足怪兽都很难看。
2019-08-01想看。比目鱼想不到它以为的大海其实是养殖场。
创意挺有意思的
天啊真是神烦这种片子。一直不停渲染被抓走做成菜有多痛苦,被压迫有多难受,结果在情节上面又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中间还有三段莫名其妙的MV抒情段落。而且最后居然是比目鱼成功逃走了,那你这个故事的第一主人公到底是谁?观众移情到谁的身上?追寻自由和弱者之间的压迫到底突出了哪个主题?
我评判黑色讽刺故事的标准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否,从出人意料的视角出发,剑意奇峭、一针见血,才是我所欣赏的。很可惜,这是个庸俗的故事。讽得不错黑得可以,可是你如此常规化套路化,这份不错就大打折扣了。
故事是老故事了,你甚至能直接拿来和《飞越疯人院》比较结尾。摄影方面可圈可点,大胆而富有想象力。
故事挺小的,也就离海几步的距离,画风一般,主要是整体没什么特点,不突出
剧情不行是硬伤 能感受到生而为鱼被人捉被人吃的悲凉 老比目鱼去了大海好评 其实画风还有点偏恐怖 总之剧情还是太过一般
看完最近对吃鱼绝对有阴影。太现实了,水箱里鱼的视角拍的太棒了,代入感都有了。小蓝鱼最后还是鼓舞了老比目鱼,这就够了。
吃鱼产生阴影
不喜欢,画风极其阴暗,一条鱼回大海等于几万条小鱼命没了他怎么不说
不愧是韩国,动画片都这么硬刚。
这样的电影我不感冒,好主旋律
箱里箱外,一摸一样。
通过鱼的视角,让观众更能从中感受到燕鱼对自由的渴望,对命运的无力改变,以及鱼被宰前的那份恐惧。本以为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结果却是那么的残酷,小鱼的惨死和燕鱼被送上餐桌太让人难受。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部动画,现实又黑暗。有的安于现状,选择装死来换取苟且活着的机会。而有的即使伤痕累累,也要努力挣脱,啪嗒啪嗒追寻自由。
想吃水煮鱼了
画风有学习动画三年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