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年过30还能有能彻底感动到我,让我像10年前那样代入的去看,去追的动画,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肉番后宫泛滥的动画时代。
昭和年代+九州方言+爵士乐+男主之间的友情(是友情,不搞基)+男女主之间纯洁但纠结的爱情+男女配不顾一切在一起的爱情,虽没有经历过,却让我有种怀念的感觉
战后盟军接管的日本,处于东西方集团的最前线,一边是爵士乐,棒球,自由民主,一边是暴乱,闹革命,造反有理,和挪威的森林相似,淳一得出的结论是一帮卑劣的人,做着卑劣的事,毕业后还将构建一个卑劣的社会。
另外,我以为表白会选择Waltz for Debby,没想竟然是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觉得选曲和西见的个性并不是很契合,当然菅野洋子的配乐还是一贯高水平
重看一遍的时候听着配乐经常莫名感动到流泪……这部动画就像爵士一样,所有纤细的,敏感的,被误解的,委屈的,深厚的感情,像酒一样在时间里慢慢发酵着陈酿。
就连剧情也像爵士一样,在宣告完主题之后开始即兴发挥随心所欲,这也是被观众诟病的所谓“跑题”。
尽情在即兴里探索,犯错,反复重来,也尽情允许同伴这样探索,犯错,反复重来。
在即兴的阶段里没有所谓的主旨,没有所谓的目标,也没有所谓的方向。
任何都可以成为主旨,任何都可以是目标,任何方向都是方向。
但是最后的最后,故事的剧情也像爵士一样,在快接近曲终的时候,主角们不约而同地,心有灵犀地,找到彼此一起回来重申了主题。
注定相遇的人早晚都会相遇。
在时间里走散的家人也早晚会重聚。
这就是《坂道上的阿波罗》:D
超级抽象五角恋修罗场。
“坂道上的阿波罗”这个标题藏着双重隐喻:既是音乐之神对小镇的垂青,也是所有失恋者自我救赎的寓言。
薰与千太郎的相遇像伯牙子期绝弦的爵士版——一个是被迫转学的优等生,一个是用暴力掩饰孤独的鼓手,他们用教堂地下室的钢琴与架子鼓对话,爵士乐的音符如同以往一样砸碎了阶级与种族的栅栏。
当薰用一段布鲁斯独奏砸碎礼堂玻璃时,你会听见自由最本真的声音——它不是完美的和谐,而是错拍的鼓点、跑调的高音、以及即兴中那些不讲道理的绚烂错误。
重看薰与千太郎的屋顶合奏戏,突然明白坂道的真正含义:它不是曲折的苦难,而是爵士乐谱上的升降记号。
那些被种族偏见、阶级差异、单向暗恋绊倒的年轻人,最终都在即兴演奏中找到了平衡点。
就像深堀百合香调色盘上混作一团的颜料,最初是混沌的灰,却在某个和弦炸裂的瞬间,突然折射出普鲁士蓝与落日金的光谱。
只可惜本作是漫画改编,我起初以为是渡边信一郎原创作品来看的。
渡边携手菅野,再加上结城信辉的人设,强强联合必出精品。
故事是小清新的青春爱情校园剧,友情、爱情、梦想交织的几人。
故事本身很俗套,但短短内容,每集的转折起伏都安排的很巧妙,很有节奏感,一集头到尾很难一步看清。
娓娓动听的片头片尾曲,将青春的快乐和忧伤分别带出,剧中的爵士乐也穿插很美妙。
四月番最动人的乐章。
如果说K-ON玩的是美食和谐的日常系、天然呆萌系和阳光友情的话,那么这部坂道上的阿波罗就是严肃体裁淡淡忧伤为基调,展示困顿曲折的友情、压抑而期望满满的爱情和对音乐纯粹的爱的作品了。
而且K-ON以RockNRoll及IndieRock为主的摇滚音乐风格,也是典型的阳光元气正能量的传播片儿。
坂道的Jazz风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很好的在阴暗略显沉闷色调中被表现出来了,Jazz调的蓝色情怀把这种情怀恰如其分的烘托得完好。
首先此片儿是一部背景很值得玩味的音乐片儿。
我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来看此片儿,觉得音乐元素的融入很到位。
Jazz这种美国黑人音乐形式的发展应该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间很时髦的,后来到了六七十年代出来Beatles的英伦摇滚风才刮遍全球,再之后才有猫王的嬉皮朋克,MJ的pop和后来的R&B、Indie什么的。
而此片儿的故事背景就是在战后美军维持日本安全在日本有大量驻兵的情况下,也同时将美国的文化带到日本,对日本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从文中千太郎的妈妈同美国人鬼混生出千太郎而得知,另外片中也多次明显点出时代背景——听他们爵士四人组的第一次演唱会时,美国白人bs黑人音乐,学长参加政治运动(日本国内那时候反美情绪高涨时期带来的学生运动)。
而那个时代Jazz的发展已经成熟,以Beatles为代表的Rock刚刚起步,所以后来,学校另外一个玩摇滚的乐队挖千太郎墙脚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对beatles这种妇女小清新都迷恋的新鲜事物的抵制(当然也可以说是对自己音乐兴趣爱好的坚持,好吧,因为我是beatles粉,所以会有bias),毅然决然的坚持了苦逼呵呵却让他们觉得更有味道的Jazz。
这些音乐的背景知识都点到的不夸张刚刚好,让人看着很舒服。
另外就是每一话的小标题都点到了一些曲子,让人觉得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才能够完全get the point,我自己道行比较浅所以jazz听得实在少,不敢多说,但是仍然很喜欢这种精心制作和挑选的题材。
表示很赞。
其次,再说说友情吧。
转校生加小受主角波酱-西见薰,来自不幸的家庭,家母在东京当名伶,家父是会弹琴的船长,开篇的状况就是父亲死了,妈妈在东京,而小薰到了九州,寄养在不那么nice的姑妈家。
一直以来是优等生的小薰有着社交恐惧症,发病的时候就会跑到学校的屋顶上去,结果在屋顶遇上了总攻不良少年千太郎。
说千太郎是不良少年,其实他还是很温柔的,只是喜欢打架而已,1v5的千爷帮小薰摆平了另一队不良少年之后和他成了朋友。
其实千太郎也是个苦命的娃,是妈妈同美国佬鬼混杂下的野种,爸爸常年在外不管他,他就被外婆欺负,在家里一直都没有地位,而目前上高中了却成了家里一大顶梁柱,拉扯着一大堆弟弟妹妹艰苦的活着。
这样两个阶层和经济背景相差迥异的年轻人,却有着极其类似的不幸家庭故事,而且一个玩古典的钢琴(波酱)一个玩Jazz的架子鼓(千爷),虽然最开始不大待见但是渐渐成了也算是成为了知音好基友了。
另外,班长律酱妹子最开始就是个元气少女登场,同千爷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家里开着唱片店,伊老爹也是玩Jazz大提琴的,老爹店里的地下室就是他们一起玩Jazz的窝点。
所以律酱妹子也算是很重要的维系多人关系的枢纽人物了。
一同玩Jazz的还有小号桂木淳哥,这群小朋友都在读高中的时候,淳哥已经是东京的大学生了。
在这群高中生眼中,包括看似很牛逼的千少,淳哥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能唱歌吹号,长的又帅,人气爆棚有木有。
一同玩Jazz的就是这四个人了——钢琴小薰,架子鼓千太郎,小号淳哥和贝斯律酱老爹。
这四人之间的纠葛和基情(基情主要体现在年轻的仨人里面),都是在一次次的即兴表演中慢慢的酝酿和升华的,此处就按下不表了,而在前面几话中主要突出了同班同学小薰、千太郎和班长律子的友情,三人约会什么的,成了奇怪的三人组。
这部片儿英文名叫Kids on the slope,就是这些高中生一同上学放学的必经斜坡,每每路过那条路口那个斜坡,总能在夕阳或者照样中映衬出炙热的青春,或焦躁或不安,但是这种纯纯的情怀,总有二三好友在身边一同经历。
大家一同成长和经历过,这就是稚嫩的嬉笑声渐远,而回收当年却还能够嘴角上扬,觉得色彩漫天的原因吧。
也正是有一次,这三人的组合在海边玩耍晚归,邂逅了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傲娇萨玛-百合香,是玩油画的大小姐+学姐女神的设定,她遭遇打劫被千太郎救了之后,千太郎就对她一见钟情了。
既然已经说到一见钟情了,必然下面的话题就是爱情了。
私以为:这种严肃主题的青春漫画表现出困顿的爱情,才是最有看点的了,而此片儿显然是颇和我心意的。
不比国产剧的虐,但是在动漫领域已经算是纠结得了吧,有种当年老夫看蜂蜜与四叶草时候的纠结之心了。
最开始的大鱼吃小鱼的恋爱关系铺陈的隐秘而自然。
小薰爱律子,律子爱千太郎,千太郎爱百合香,百合香爱淳哥。
真可谓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阿=,=而这个连环套的最开始,确是处在食物链最底端的小薰,默默爱着律子,而见到律子和千太郎关系要好的之后,知道千太郎爱百合香有意撮合他们俩,从而自己的手。
但是在精心策划了double dating之后,知道律子对千太郎爱之深,但是还是忍不住表白,终于遭到拒绝,死心塌地之后却还是默默的给律子和千太郎祝福,并告诉千太郎其实他的青梅竹马一直以来都是喜欢这他的。
于此同时千太郎同样也经历着感情纠葛,只不过喜欢淳哥的百合香因为寂寞还总是同千太郎在一起玩,但是其实内心总是在乎淳哥多一点,那千太郎慢慢发现这一点之后,就让位与他们,失恋般的吞咽着苦果。
看到这里不经感叹青春的爱恋是多么脆弱和纯情阿,为了所爱的人的追求,自我放弃,并困顿于苦恼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小薰是这样、千太郎是这样、而律子也是这样。
但是最终还是要拔出来的……那么片中的发展就是,律子受到小薰的表白之后,一直内心亏欠,而且知道小薰这个男人对自己的好,困难的时候一直有他陪伴,于是就回心转意,在千太郎知道了律酱对他的感情的时候对这份历久弥坚的感情加以否认。
而百合香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还是追随落魄的淳哥一同去了东京,虽然淳哥开始不想耽误百合香,但是在百合香一再的坚持下还是推辞不过。
(果然传说中的爱情就是比谁更贱么……)青春毕竟是青春,淳哥离开去东京之后,千太郎在最后学院祭之前的一天由于一次交通事故的因素,离开了家人和朋友们,再不见踪迹。
小薰考大学去了东京,律子在九州继续读大学。
青春就这样散场了,不完整的爱恋在火车的飞奔和泪水中轰鸣向了记忆远处。
最终话,8年后的小薰成了医生。
在医院碰见百合香,怀了淳哥的孩子。
被小薰找到的千太郎成了神父。
最终曲后还是回归到了友情的主题。
看完之后,感慨万千,青春、友情、年轻的爱恋,什么的。
是成长,是依恋,是困顿,是珍藏一生的回忆。
中二时期的爱情故事,是关于初恋的故事。
朋友介绍来看Jazz的,补番前手贱的维基了一下。
“《坂道上的阿波罗》(原题:坂道のアポロン)是小玉由起的少女漫画作品,并于2012年推出电视动画版本。
”等等,少女漫画是什么鬼?
真的大丈夫吗?
为什么会有种被骗的感觉?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B站开着弹幕开始看。
说实话,第一集看到千薰邂逅就牵手,我内心是很崩溃的,难道我在看的其实真的是基番?
结果后面的剧情却是渐入佳境,虽然最后几个狗血剧情有点崩,但无伤大雅,故事讲的还是挺完整的。
好久没看爱情故事,看看小清新的纯爱故事,想想自己的中学生活,感觉还挺好。
这部剧里面虽然出现了很多Jazz,分集标题都是Jazz的歌名,是致敬,但显然Jazz并不是片子的主题。
Jazz是故事里连接少年们的纽带,是文化祭万人空巷的高潮,是结尾久别重逢的默契犹在,但主题是关于爱情,关于初恋。
片子的标题其实就说的很清楚了。
坂道上的阿波罗,英文是Kids on the Slope。
坂道就是很多人讨厌的学校门前那个难爬的斜坡,隐喻的是中学时期成长的烦恼。
阿波罗的隐喻则是借虎牙之口在片子里直接明明白白的交代了。
阿波罗遇到自己的初恋黛芙妮,展开疯狂追求,黛芙妮却惧怕爱情,宁愿舍弃自己的美丽化身为桂树,以拒绝阿波罗的爱。
显然,关键词是初恋与被拒绝。
薰的初恋是律子,律子的初恋是千太郎,千太郎的初恋是百合香,百合香的初恋是淳一。
他爱她,她爱他,他爱她,她却爱他。
每个人都被拒绝过。
看上去挺狗血,其实还蛮真实的,中二时期的爱情不就是这样吗。
薰小心翼翼的隐藏自己的感情,不向外人表露,直到遇到律子;慢慢熟悉后,终于鼓起勇气向心爱的律子表白时,却发现她心里有的只是身边高大威猛的太郎;更让人伤心的是,太郎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即便嫉妒,薰还是选择了退出,转而帮助朋友,也希望自己的喜欢的女孩能够幸福。
律子早早就将自己许给青梅竹马的玩伴,虽然她还并不能分清友情和爱情,但是太郎却神经大条,不曾了解自己的心意;律子在拒绝了薰的表白之后才发觉自己对薰的感情,后悔莫及。
太郎对百合香一见钟情,在好友的帮助下展开追求,最后却敌不过百合香对淳一的一见钟情;对什么都不怕的太郎来说,情敌居然是自己最崇拜的大哥,如何能赢的了呢?
相比之下,百合香倒是幸运的,遇到自己的初恋之后,不曾放弃,勇敢的追求,简直是童话爱情故事(官配赛高)。
这些故事,大家会陌生吗?
想想自己的中学时代,有没有试过表白被拒?
有没有试过发现自己刚想追的女孩其实心有所属?
有没有试过你的好哥们请你帮他追一个其实你也喜欢的女孩?
身边有没有玩的很好的女同学,但你只是把她当作好朋友,也许伤过她都不曾知道?
有没有初恋的中学同学最后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
反正我感觉挺熟悉的。
中二时期的爱情故事,有些幼稚,有些狗血,但是很纯真,因为那是关于初恋的故事。
你我都曾经是那个烦恼的阿波罗。
看了半个月,终于把这部番看完了。
朋友推荐的,说里面的爵士乐非常不错,我本来是奔着听音乐去的,但随后看到的,哇 好激情呀。
1.音乐。
比较客观的评价这部番,爵士乐非常带感把,完整的应该有三四首,中间其他部分会掺杂一些,但主题曲是《Moanin》,里面还有很多不错的曲目,喜欢的自行虾米。
音乐肯定也是老套路嘛,开头给你听听几首吸引你,中间给一曲佳作,最后拿一首结尾。
2.剧情。
我从这部番里面看到了另外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腐眼看人基”的话,那么就不走寻常路,认为这一切都是友情好啦,充分的表达出来了岛国人的那种内心细腻,我们看起来会觉得太纠结,没办法,可能岛国人骨子里就是这样的,另外里面也有一些人生价值观的东西,光讲那些配角文艺知识分子的淳哥、离家出走的千金小姐百合子、实现自己梦想的蘑菇头小哥、主角三人就不用说了。
感觉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而这部番就是用音乐把这群人串起来。
剧中有好几次点题了“扳道”,刚开始的少爷对讨厌的扳道吐槽、嫌弃扳道太长、最后毕业独自走在了“一个人”的扳道上,此时好像听上一曲尾叔的《家路》。
很不错的一部番。
点赞!
《坂道上的阿波罗》中川渕千太郎与西见薰的关系一直倍受瞩目,聪明的腐女们不断找出两人之间基情四射的证据,虽然我还没腐,但若说千太郎和薰之间只是单纯的友情我也觉得那还不够,如果能用一个词来定义他们之间“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情感,那我愿意选择“男漫”。
“男漫”(Bromance)是由“兄弟”(Brother)和“浪漫”(Romance)两个词组合到一起派生出来的,专指两个非同性恋男子之间复杂的亲密关系。
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被称为“娱乐圈的男漫先锋”,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的友谊被美国娱记形容为“乔治持续时间最长的感情”。
回归正题,当千太郎在恍惚中握住薰的手,喃喃说着“你终于来接我了”,这不同寻常的邂逅便掀开了两人男漫关系的序幕,两个看似生活环境与经历完全不同的少年,却有着相同的孤单与困惑(用千的话说“在家里没有容身之所的人”,而且后来两人在各自爱情的道路上走得仿佛也都不顺利),还有着共同的对音乐的热爱。
于是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友情的加深,互相的称呼也变成了 “少爷”和“千”。
越是视为珍宝就越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当千出于同情担任了星儿乐队的鼓手时,薰感到巨大的失落,童年不愉快的情感经历再次浮现,甚至萌生出“与其被你抛弃,不如我先离去”的消极。
正是在这种失落压抑与愤懑中,薰无意中听到千说“我果然还是比较喜欢爵士,而且不能让我重要的伙伴等太久了”,薰当然听得懂“重要的伙伴”就是指自己,于是在一瞬间释怀了、欣喜了,原来千和友情始终都在,于是他就那样勇敢地走上舞台,与千共同演奏一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当演出结束,千拉着薰的手奔跑(有人称为“私奔”)的时候,薰感觉“身体好轻,就象重生一般,好象就要飞起来一样”。
身体轻是因为卸去了心头的重负,想要飞是因为与千之间的友情、依赖、默契赋予他一对隐形的翅膀,他们的友情重生为“男漫”。
因为没看到结局,不知道以后千和薰又会有怎样的心路历程,但我愿意相信,他们之间比友情更浓厚比爱情更持久的“男漫”关系一直都在,如同一首歌中唱到的“是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不是一起玩几天就忘记对方……黑暗的岁月里我们是对方的光芒,照亮彼此,所经历的一切,不用对视就能心领神会”,薰永远会说“我担心的是你,千”,而千也永远会说“跟你一起合奏时,果然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60年代的小小岛国,东京到长崎,便会永远不见。
优梨梨去探究心中的答案,被一把拽上开往东京的列车,私奔。
我常常眼红早些时候或者更早些时候通讯与交通都不甚发达的年代。
那时的分离都可作永别,那时的相聚都分外珍惜,那时的重逢宛若新生。
万千缱绻化作笔墨,却或许已不知寄往何方,很轻的信纸却是太重的寄托。
一星半点的消息都是上天的恩惠,足以让人温暖整个冬天。
感谢现代通讯与交通,我们无需再饱受前人这般折磨。
却也拜他们所赐,那样的心境再难寻到了。
只是,我们总以为交通便捷,便是大洋彼岸也不过一天抵达;我们总以为相见时易而别亦易,心中情愫深深埋下,想做的事情一拖再拖;我们总以为联系容易,交流时也不再争分夺秒。
可是呵,世界变得那么快,生活变得那么忙,你有你的锦绣前程去奋斗,她有她的相夫教子去经营,我看到你的微博更新知道你的消息却只是看看而已,你去往他的城市想想还有机会也就擦肩而过。
再见,当真是再也不见。
好片!平静叙事中饱含战后日本青年的复杂情感!
剧情负分,为音乐点亮星星
被远远高估的一部番~~其实除了卖弄点基情以外,真的没什么情节~
和爵士有个屁关系
基情果然是一辈子的事啊!!!话说第七话这个高潮直接把我掀翻过去了!!!难怪臭屁天天念叨……
太腻歪了。。不过习惯了之后就好接受点了。。看完整片完全没腐,但又超过友情,也许这就是知己?渡边也是奔着秀音乐品味来的,hiphop之后秀jazz,beatles躺枪
为了JAZZ而看
脑残粉都是玻璃心嘛。我觉得十一十二还是很见渡边XYOKO组合实力的……虽然怎么也挡不了的狗血和基是化不了神奇的腐朽。更何况还有不可逃避的经费问题。不知道小玉老师的其他作品还有没有动画化的可能(叹
看到前几集时有点失望 故事走向和画面都差点儿事 😿喜欢爵士但真的丝毫无感 只是男主们连结的小小点缀罢了
结局的节奏不行啊 不带这样的
这恐怖的人设。。习惯的不能。。。救命啊~~~~~为啥豆瓣给这么多星?
从竹马x竹马一下子跳跃到神父x医生这种设定本当大丈夫?!
我说这缩剧情也缩的太狠了吧 最后那段基的我都在公司看的捂脸了 尼玛...医生和神父这什么耽美CP啊卧槽!
三星半,作为动画不怎么讨我欢心,倒是蛮适合真人化的
老渡,回来真好。
理想的人生就是各奔东西后还能重逢。然后,再也没有什么高浓度友情了……(挡住了眼
开始觉得错位的爱情太狗血,越看越放不下
好想大哭一场。
情节真胃疼啊
后半太狗血了节奏也快了不少。。前半还是蛮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