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江山风雨情

江山風雨情,강산풍우정

主演:李强,张澜澜,刘威,李丁,陈道明,陈宝国,王刚,王绘春,牛莉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江山风雨情》剧照

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2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3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4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5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6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3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4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5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6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7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8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19江山风雨情 剧照 NO.20

《江山风雨情》剧情介绍

江山风雨情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朝天启末年,朝廷暗藏着一场宫变,天启皇帝病危待亡,却无子嗣继位,唯一的骨肉便是皇弟朱由检。大内总管魏忠贤阴谋用宫女的婴儿冒充太子承继大统,以保住阉党的荣华富贵。不料,那宫女却生下一个女婴。这时,已被驱逐出京的朱由检被锦衣卫捕回宫中,以为自己将被殉葬,万没料到竟继位成为崇祯皇帝。而宫女带着女婴逃至扬州,起名陈圆圆。 陈圆圆一日当中被卖了三次,落入妓院学艺。长成后,成了名满天下的歌妓。 崇祯即位后,立志中兴大明。然而朝廷始终内忧与外患。内忧是由于天灾全国饥民过半,中原一带以高迎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蜂起;外患是关外的后金叛军压境,皇太极登基开国虎视关内。崇祯始终处于巨大的危机中,苦心竭虑地试图挽救大明。 陈圆圆被大太监王承恩选入宫中侍驾,她屡屡抗拒崇祯“圣宠”,却爱上了吴三桂。 中原农民军被朝廷官军围困在车厢峡,即将全军覆没。正当崇祯调兵将想一举全歼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宝贝有戏之小仙女牵手向明天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我们这样的人哦,我的青蛙王子感化院变态生理研讨会非常案件九月说金枝欲孽恩赐妙手:班·卡森医师护航父母沙丘之子触发快乐猎鸟犬勇者物语飘来飘去贞淑的推销辛巴达历险记2013以家人之名恋恋小酒窝巴拉德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虫师续章君九龄不是不想嫁我们六个前哨第二季异国恋人北上

《江山风雨情》长篇影评

 1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每个朝代更替的时候,也必然是伴随着无数的流离失所、杀戮征伐,细腻地表现出了崇祯的挣扎,多尔衮的狡诈,吴三桂的心机,王承恩的尽忠……让人不禁感叹,明朝的最后是何等的凄凉!

又让人多么地扼腕,沉思,每一个身处这种崩溃浪潮其中的人,都难以全身而退,这难道仅仅是个人人品问题么?

后人将吴三桂洪承畴评为汉奸小人,可如果换成诸君身处当时的情势又该如何抉择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全剧情节有些散乱,想要表达的主旨也并不清晰,有诸多明显不符史实的内容,陈圆圆的出生时间更是硬伤,但是确实在用心演绎明亡清初的那一段故事,那个时代下的一些人物,通过这种演绎来让人感叹人生,思考自身,反思历史,这比当今许许多多只知粉饰太平,歌颂明君盛世的历史剧还是更有意思一点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尤其是王刚老师,简直就成全了王承恩这个角色,冲着演员的演技,打四星

 2 ) 淺談《江山風雨情》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深畫眉,淺畫眉。

蟬鬢鬅鬙雲滿衣,陽臺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

暮雨瀟瀟郎不歸,空房獨守時。

白居易要是知道他的這首《長相思》被後人改成了淫詞艷曲,非氣活了不可。

《江山風雨情》,上學的時後看過幾集就棄了,原因是時間線混亂。

劇中崇禎即位的時候,陳圓圓剛出生,而寧遠兵變是崇禎元年,這時陳圓圓已經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了。

這種劇情,完全是在拿觀眾的智商開玩笑。

由於這些年一直都比較無聊,我刷劇的要求也降低了許多,最近又把這部劇翻出來,完整地看了一遍。

除了時間線混亂以外,問題還有很多。

比如:把複雜的故事簡單化,把歷使人物臉譜化。

大量的情節和人物缺失,從而用一些虛構的陰謀和厚黑來填補,以推動劇情的發展,只能說編劇的認知水平太低,就好比古代的農民,他只能想象出皇上家用金锄頭刨地。

同樣是寫詞,白居易能寫出“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編劇朱蘇進就只能寫出“情哥哥,親一口。

”高下立判。

我不想挑劇中的史實錯誤,太多的虛構、錯位和張冠李戴,挑出來也没有意義,而且每集開篇也寫了,本劇根據歷史主要事件,經藝術虛構創作而成。

所以我就說點和戲劇有關的吧,主要問題有三:一:唐國強演皇太極的狀態,和他演毛澤東一個樣,這是很失敗的。

一個好的演員,應該演誰是誰,不能被某一角色定型。

本劇抑明揚清,還給清廷安上了民族大團結的思想,每當看到描寫清廷的片斷,我都有一種看主旋律電視劇《解放》的感覺。

敢問編劇:後來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屠城又如何解釋呢?

二:劇中對農民軍的描繪,無始無終,只有零星的片斷。

明亡清興,是一幅很大的歷史畫卷,而劇組能力有限,把臥不了,弄得全是破洞。

三:没有深度,且缺乏反思。

明之所以亡,闖之所以敗,清之所以興,其深層原因是什麼?

當時的人們是有反思的,且有了一些民主啓蒙。

比如黃宗羲,他就說過: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而我們現在拍的電視劇卻看不到這些,只有對帝王的歌頌、低維野蠻的陰謀與厚黑、太監對主子的忠心、漢奸和妓女的愛情。

都21世紀了,認知還只有這些,這也是一種恥辱。

 3 ) 无题

本剧拍的其实挺不错的,权力斗争,军事战争,王朝将覆历史氛围都有所表现。

特别本剧大量优秀演员的合作,李强老师的崇祯,勤政爱民,富有政治手腕,但又刚愎自用,多疑猜忌,以及在大政军事方针上的失误均有深刻表现,只可惜崇祯皇帝生在了末世的帝王之家。

而王刚老师的太监总管王承恩,陈圆圆,吴三桂,洪承畴,皇太极等,都把角色表现的各有所特点。

另外本剧那种场景下时的昏暗灯光,表明明王朝江河日下的背景,也着实较好。

当然本片也有所瑕疵,比如很多重要人物如毛文龙只是一笔带过,还有很多没登场,当然还有本片的编造戏说程度有点多,应该尽量按照史实来拍或许会更好。

 4 ) 从西门庆到朱由检

这是我对崇祯扮演者李强专访稿中关于他演古装剧的部分。

据了解,当年《江山风雨情》本来是在央一播,但因为讲的是亡国之君,影响不好,最后没上央视。

此外,王承恩一角一开始定的是陈道明,他也谈过“下一个角色是演一个太监”。

陈道明还和导演沟通设计了人物一些细节,这些王刚演的时候都做了保留。

放在今天,一个演员挑战一个家喻户晓的反面人物,多少会担忧是否对自己的形象造成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观众把对角色的火,撒到演员微博评论下的案例。

但李强却表示,自己当年决定出演西门庆时,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我接这个角色,是觉得西门庆非常有演头,至于演多好多坏,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西门庆是《水浒传》中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兰陵笑笑生还在施耐庵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个“同人文”——《金瓶梅》。

事实上,那时候,很多人分不清《水浒传》和《金瓶梅》,再加上一些香港三级片的渲染,人们对西门庆的印象停留在了一个“淫”上。

到底该如何演,分寸感很难把握,李强的压力主要在此。

对《水浒传》李强并不陌生,拍戏的时候又拿出来读,他每天中午还听袁阔成的评书。

这是他第一部古装戏,恶补了不少知识,下了很多功夫。

李强外形高大英俊,眉宇间自有一番风流倜傥,加上他的一些神态设计,一下子把西门庆这个形象深深印在观众脑海中。

“我个人和西门庆其实差得挺远,这是大家对我的抬爱,他们认可了这个角色,就觉得‘我’就是西门庆。

事实上,西门庆一角也对李强的演艺生涯造成一些影响。

比如,大家都喜欢找他来演一些灰色地带、反派的角色。

李强对此却很乐观,“以前的作品,凡是正面的人物,都高大全。

恰恰是一些灰色地带的人物,是接地气的。

”“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

忘了!

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在《康熙王朝》中,这场廷训戏令人印象深刻。

这部戏之后,编剧朱苏进、导演陈家林又合作了历史剧《江山风雨情》,而李强则扮演了吊死在煤山上的悲情皇帝朱由检。

李强表示,“这个角色演得很过瘾,但内心消耗太大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缓不过来。

”朱苏进把崇祯写成了一个莎士比亚悲剧式的戏剧人物,他胆小怕事,活得战战兢兢,又意外当上了皇帝。

那时,明朝已经病入膏肓,他却想重振大明。

“自身的瑕疵加上明朝的乱局,使得他身心疲惫。

他内心在哀嚎、失望、大发雷霆,他想拯救大明,但是国家因为前几代皇帝的懈怠已经岌岌可危。

包括他的多疑、用人不当,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他非常想有作为,但还是做了亡国之君。

内外交困,没有人能帮得了他,他也没办法相信别人。

”在塑造崇祯这个角色时,李强耗费了不少元气。

“当时冬天在棚里拍,一场戏下来,里面的衣服全湿透了。

我内心非常撕裂和挣扎,而且每天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戏,那时候都有点快崩溃了。

从艺以来拍得最纠结的戏就是这个。

2017年,青年演员刘端端在电影《绣春刀2》中再度塑造了朱由检这个角色。

有趣的是,刘端端和李强都参演了《庆余年》,“两代朱由检”就这样碰撞在一起。

“这个孩子非常好,我跟他以前不太熟,通过这个戏认识了。

第一季没有交手戏,生活中有时候一起吃饭,也一起聊戏。

”2020年,古装剧《清平乐》让宋仁宗这个相对冷门的皇帝浮出水面。

事实上,李强早年在电视剧《苏东坡》中也演过这个角色。

以西门庆一角成名,又演了《江山风雨情》和《苏东坡》,李强在此之后却很少演古装剧,反而接了不少刑侦剧、抗战剧、职场剧、谍战剧。

李强解释道,“现实题材的戏,我本身就感兴趣。

我对古装戏不是特别感兴趣,只是对剧本和人物感兴趣。

如果真碰到好剧本、好人物,那真的不演不行,心里痒痒,能把你的魂勾走。

就比如《庆余年》。

”《庆余年》中的言若海也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

到底谁要谋害陈萍萍?

作为鉴察院的二把手,言若海有最大嫌疑,而实际上这是他与陈萍萍布的一个局:表面不对付,私底下是一伙的。

对于儿子言冰云,他一直不苟言笑,把他派到北齐搞情报……这又是一个局。

事实上,一开始李强对网络小说有偏见,但不少人都给他推荐过这部小说,他看了剧本之后大为惊叹:“哎呦,这个故事还挺好看。

”在都匀拍戏的空闲时刻,他也忍不住想知道后续剧情,在网上追看《庆余年》的小说。

“每个人身上都有非常多的秘密,所以这个戏好看。

拍这个戏的时候,我是越演越瘆得慌。

”功夫不负有心人,《庆余年》在2019年底播出后大火,成为男频IP剧的翻身之作。

据悉,《庆余年》第二、三部会在今年套拍,李强将继续扮演言若海这个人物。

文/杨文山

 5 ) 明朝末年与满清入关

这些天,看一些网友对明末那段历史的评论让我很无语,,也让我相信了国家媒体的洗脑功用(教科书,电视,媒体)。

幸好在中国,还有网络,还能让别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我们还算熟悉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什么面目,天启、魏忠贤、袁崇焕、熊颋弼、孙承宗、祖大寿、东林党徒、辽东将门一个明末,在于给了我们一种残酷的真实和沉痛的反思。

以建奴数万草寇为什么能屠杀大明三分之二人口,湮灭天下?

以大明广博疆域、百万将士官员何止于族亡史绝?

在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到底发生了怎样荒诞的历史事件?

哪些人哪种制度哪些原因又该为这样泣血的历史结果负责?

因为和谐,我们的历史对明末轻描淡写,异族的入侵变成了朝代正常的交替。

可是谁又知道了小冰河时期,气候对明国运的致命一击;谁又知道文官的漂没制度,谁又知道东林党为代表的明朝官员是如何的腐败昏聩;知道了辽西将门、军户制度,明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的低下。

知道了毛文龙,这个东江以200人起家,孤军抗建奴,复土千里,救辽民数十万的浙江人,这个在《鹿鼎记》中被丑化,在建奴编著的明史中被贬低,仅仅因为被袁崇焕所杀而被我们所知的英雄。

还有袁崇焕,这个相对毛文龙享有大名,被乾隆翻案被金庸吹捧被没有良心的满族“学者”捧上神坛,实际上却是空耗百万军饷、坐视军民被屠、友邦被灭,卖米资敌,擅杀同级大将、号称“五年复辽土”却被建奴打到北京城下,子孙摇身一变成为旗人的“民族英雄”。

相信官方媒体,认为袁崇焕帅才无双,关宁铁骑战力无敌,8千骑兵可以打败十万建奴;相信官方媒体,认为东林党人清白坚贞,极具才干;相信官方媒体,认为明朝皇帝弱智无能,无非木匠、烟鬼;相信官方媒体,认为康乾盛世统治下百姓幸福和谐。

PS 以上一些观点,现网络都多有争论,欢迎大家查阅典籍后,以史论据!

再来讨论。

当然官方言论谢绝入内.

 6 ) 改编很大,但是总体质量还比较高的一部剧

这剧背景设置在明清交际时期,这时期明清和顺三方势力纠缠,大变局呼唤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也反过来左右历史的潮流,让这剧从背景设定上就很有看点。

所谓的江山风雨,就是指站在时代拐点上的这些人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选择和对历史走向的影响,虽然剧里有很多一眼可见的硬伤,但是开头第一幕就声明是改编的,既然定位不是还原历史,那就以好看为第一要务,所以有这些问题我觉着也没关系。

最后的情字则是剧中对崇祯周后,陈圆圆和崇祯吴三桂刘宗敏等人的感情纠葛,还有一些人物彼此之间不涉及爱情的其他感情等,虽然大部分也都是原创,但是质量还算可以,没太多槽点。

让我比较不满意的地方是虽然对三方势力都有涉及,但是厚此薄彼得很明显,对李自势力描写过少,对关键人物李自成刘宗敏的塑造比起一片空白也没好太多。

相比之下姚雪垠的那本《李自成》就处理得非常好,虽然以李自成为主角,但是无论是明朝方面的崇祯,还是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还是清朝的孝庄多尔衮范文程等人,都塑造得很丰满,讲述也很全面,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变局下的群像,这部剧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类似三足鼎缺了一个腿,摆在地上就难免摇摇晃晃。

片头曲很好听,很有那个年代的历史剧的特色,标配韩磊hhh我尤其喜欢那句“朗朗长空,只剩下一万里白云还在翻涌”。

片尾曲前面引用了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也符合历史剧经典配置的片头宏壮片尾缠绵的特点,结果没想到唱着唱着忽然变成原创,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原创,是什么“情哥哥”,“情妹妹,亲一口”,“哥哥喂你盅交杯酒”,我去,忽然间俗不可耐,这种玩意拼接到白居易的词后面,不怕人家爬起来打你吗……再一看作词,朱苏进,我忽然释然,嗯,这就解释得通了……

 7 ) 非原创

先评人物吧。

王承恩:忠字当头,机变乖觉。

这个人物非常值得人敬佩和思索。

当退时退,当进时进。

识人于明,察事于微。

但他活得着实辛苦,既为了大明殚精竭虑,尽力保全袁崇焕、忍怒含笑百花楼,又不得不顺从崇祯的天真,尽力给予崇祯美好的幻觉。

同时他也相当聪明,用一次又一次的真话换来崇祯持久的信任,这是他身份所致,亦是他聪明所然。

吴三桂:有勇有谋,实无中心。

他身上既有浪漫的一面,我相信,他初见陈圆圆时,心中是如同少年般忐忑的,初见崇祯时,心中是真心效忠的,跟从袁崇焕时,也的的确确一心一意崇拜着元帅的。

他适合做一名将领,但不适合做一名元帅。

他没有主心骨。

这个人,不够彻底、不够纯粹,因此难以使人真心喜爱。

王承恩最纯粹的是他的忠,崇祯最纯粹的是他的骨血,袁崇焕最纯粹的是他对大明的心,祖大寿最纯粹的是他对袁崇焕的追随,皇太极最纯粹的是坐天下之主,范仁宽最纯粹的是满汉相融,洪承畴最纯粹的是他的抱负,陈圆圆最纯粹的是她的情。

吴三桂不一样。

当宁远无人,他孤身受命时,他的心便开始膨胀,他轻视王承恩,游走大顺大清,他想要努力保全的,始终是自己的利益,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他一边如此,一边虚荣而自负。

既想要里子,又想要面子。

他只是谋,终究少了一份气魄和韬略。

崇祯帝:多疑猜忌,天真浪漫。

看着他从朗朗少年一步一步银丝满头,我是心痛的。

在王承恩的保护下,他的一生都活得像个可爱的孩子,但我着实心疼他,他身上背负了太多,以至于不能一刻安稳。

大厦将倾,他却又无力回天。

只能躲在山洞无力的痛哭。

这个角色诚然不够英明神武,但着实美好的如同画一般。

他喜爱美好的事物,却始终不曾将陈圆圆占为己有;他被培养的自负骄傲,却愿意听从王承恩的劝告,忍让洪承畴。

他的徐徐图之,留着洪承畴以后再杀既有帝王的冰冷无情,又有孩子般的负气可爱;他既害怕却要上城楼退清军,清军退后又对百姓出尔反尔,这一切真实而可信。

他身为帝王,自然对民心无知无解,他像个孩子,自然对人心难以洞察。

我着实难以讨厌这个人。

袁崇焕:为国为民,胸怀韬略。

他身上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却不幸夭折于半道。

这个人令人敬佩。

洪承畴:心有抱负,忍字无双。

(也送给范仁宽)我敬佩此人的谨慎隐忍。

为了他的抱负,他可以出卖自己的同盟;为了他的抱负,他可以归顺于清朝。

我理解一个人对自己梦想的执著,也理解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热爱。

皇太极:胸有丘壑,腹有度量。

虽然皇太极对庄妃那一段有点扯,著名的海兰珠也完全没有提及,但这个人的塑造还是很成功的。

他有帝王的胸襟与气魄,有说一不二的决断。

亦能广开言路,从善如流,隐而不发,待时而动。

厚待自己的兄弟,他有德;对汉臣以礼相迎,他有仁。

只有最开始他和庄妃的直白令我心生反感,但的确符合满族蛮夷的特性。

陈圆圆:名满扬州,情义为先。

她太美,这美既是她外表,更是她心灵。

这个姑娘活得善良、纯粹而决然。

她可以给皇帝一盆水后笑意盈盈,也会在吴三桂怒斩刘宗敏时大声呼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她没有莲花的洁白,却有莲花的清丽;她没有芍药的妖无格,却有芍药天生而成的魅。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美丽无罪,所托非人。

终究可惜了。

周皇后:眼含秋水,母仪天下。

她柔弱之躯,既能临机断事,处事合宜,又能不妒不娇,护持后宫,这的确是一位好皇后。

历史人物虽有其局限,也正因此而有其风骨。

先说到这吧。

 8 ) 《江山风雨情》中的明末

一、领袖的对决——朱由检VS皇太极VS李自成明末是三股势力的对决:1、明朝正统崇祯皇帝朱由检;2、农民起义军大顺皇帝李自成;3,关外异族势力大清皇帝皇太极。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明末舞台上的三股势力谁能笑到最后首先要看各方领袖的个人能力。

朱由检本来是当不了皇帝的,奈何他的皇帝哥哥太短命,又没有儿子,只能被迫上岗营业,捡了个皇帝当。

朱由检从小长在深宫内院,衣食无忧,不知民间疾苦,没有市井混迹的事故圆滑,也没有战场拼杀血与火的淬炼。

在朝堂上不懂平衡利用各方力量,任由宦官、文官、宗室、外戚各自为战,互相拆台,空有辽阔疆域和无数子民,却被各方势力逐渐消耗光了实力。

面对局势,放不下面子,不能灵活处理实际事物,被高高在上的道德大义所绑架,一味得靠压迫朝堂上无话语权的底层百姓和底层军士来筹措军费,好彰显大明的煌煌天威。

最终适得其反,搞得起义军越剿越多,底层军士大量变节投敌。

大好的山河被他治理的千疮百孔。

可以说朱由检是明末三方势力里领袖中最差的。

李自成底层老百姓出生,本来是驿站小卒,被裁撤后因乡绅压迫杀了债主投军。

从普通小兵做起,逐渐当上了各方起义军的领袖。

虽说老闯王高迎祥是他舅舅,但李自成自身能力确实很强,机智勇敢,武力高强,多次力挽狂澜挽救义军。

能从底层拼杀出来,其为人处世的成熟,临场作战的勇猛都是被起义军认可的,如此才能赢得无数义军得追随。

可惜作为农民军志气和眼光有限,占领北京后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顾登基当皇帝,却没处理好前明旧臣和关外清军,最后给清军做了嫁衣。

最后就是大清皇帝皇太极了。

皇太极作为皇子,从小就跟着父亲创业,亲历战争的残酷和艰险。

身边又能收拢一众满汉干才,为其出谋划策,征战沙场。

不光武力强悍,还能作出最利于己方决策。

其绕过山海关,奇袭北京城,直接导致袁崇焕被崇祯冤杀。

李自成做大后又正确得作出,先让李自成灭亡明朝,自己再灭李自成的决策。

最终成功取得胜利的果实。

可见皇太极是确实智勇超群。

二、皇族的对决满清皇族在明末的历史上表现确实非常优秀。

不光战场上领军主将很多都是皇族,还能团结协作力图中原。

皇太极未立储君的情况下突然去世,满清皇族居然没有因为争皇位而内乱,可以说简直是奇迹。

以皇太极弟弟多尔衮为首的皇族成员迅速稳定局面,立皇太极幼子为皇帝,然后多尔衮和满清皇族继续带领满清八旗子弟完成了进军中原的目标。

满清皇族对时局的洞察与把控,皇族成员的团结和顾全大局的意识简直是满分。

而明朝皇族的表现就拉胯很多。

据统计,到明末明朝皇族有二十多万人,藩王们掌握的财富和土地简直是天量。

北京被攻陷之前,不管是应对明末的起义军还是关外的清军。

没有一个明朝皇族站在皇帝身后给予崇祯足够的份量的支持。

明朝皇族作为明庭这个巨型“家族企业”的股东,明知明朝灭亡他们的利益也会有毁灭性的损失,却眼睁睁看着明朝逐渐崩溃,没有什么实际有效行动。

直到崇祯被逼自杀,才冒出来几个藩王打着监国的旗号来和农民军、满清来争天下,简直可笑至极。

最后这几个藩王手段太差,一直互相拆台,直到被逐个击破,可悲啊!

只能说明朝灭亡真的是天意了,无药可救。

最后就是李自成的起义军了。

李自成家族本身人丁有限,在起义军没什么存在感。

而起义军的主要领袖将来也是创业成功的最大受益者了,姑且把起义军的主要领袖们作为皇族吧。

起义军的主要将领战斗力还是很强。

对战明虽然是屡有接近毁灭的惨败,但是不屈不挠,总能奇迹般的起死回生。

打出来“迎闯王,不纳粮”直击明庭软肋的政治标语后,引得被明廷坑惨了的普通饥民纷纷归附义军,闯军越打越多,硬是把中原五省老百姓全部“洗脑”变成了义军的分身,摧枯拉朽一般攻陷了北京。

可惜义军领导层目光短浅,攻陷北京后没有安抚好明庭旧臣,反而四处搜刮钱财,还因为抢女人得罪了边关将领,失去了明朝旧臣势力的支持,很快就被赶出了北京。

三、人才的对决满清人丁有限,用来开国的核心成员八旗子弟也才十几万人而已。

但是满清重视人才,大量的吸纳蒙古族和汉族的人才充实到自己的队伍中。

不光把各族人才吸收进来,还给他们封王封侯,高官厚禄,待遇一点也不比满清八旗子弟差。

如此重赏之下,各族人才全都竭尽所能为满清出谋划策,征战沙场。

什么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孔有德,个个都是一顶一的文臣武将,全部被拉拢后变节加入了清军,都变成了满清征服中原的人才。

反观明朝,没听说过有满族、蒙古族的杰出人才得到重用并起到过关键作用。

满清入关的带路党们都是明朝费心培养出来,自己不会用只能送过对手用。

起义军都是明朝的子民。

明朝照顾不好自己的子民,贫民们才全部反叛明朝的。

对于人才的招揽,起义军还是不如满清,给得价码低。

清军和义军都想招揽手握山海关的吴三桂,清军直接给吴三桂王爵,而义军只愿意给吴三桂侯爵。

义军占领北京后还把吴三桂府邸占了,小妾也占了,明朝旧臣们被义军搅得叫苦不迭,风评极速降低,直接导致吴三桂为代表的明朝旧臣大量降清,成为满清入关的钥匙。

 9 ) 论一个阉人的正确示范

《江上风雨情》才看了几集,就深深的被剧中的魏忠贤得吸引住了,他就好像一个纵古贯今阉人脸谱化的凝结,甚至因为老戏骨的艺术处理,竟也为他营造出了几分可爱之气,这个老太龙钟的老家伙,脸皮活像一张拉面土,面对不同的人他能拉出不同的形态,即可以像狗一样趴在地上学狗叫,又可以拍拍身上的灰,一个翻身,连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端坐于前,那姿态活像一尊佛像,下边的阉人小头目们站做一排,俯首贴耳,一口一口一个魏相的叫着。

而魏忠贤也的确是厉害作得了威受得了苦,尤其擅长洞察人心,大到皇帝贵妃,小到一个小小的太监,都被他几句话治得服服贴贴的。

这样一个站在时代弄潮,伴随着大明的后半生一起跌落的人,最后却因天意弄人,一朝错算,了结了性命,想想这样一个人,虽说是恶,是阴谋论,是极端利己主义的体现,可就凭这人生的大起大落几乎都可以写本自传了,试想哪个太监不是从一个挨欺负的小跟班,一步步摸爬滚打走上来的,魏忠贤做到了,凭借着他的恶做到了,只是这样的恶必然是跟社会主义和谐观所不符的,所以我猜测即便是有,也多是现代人的一种虚无空洞的意淫,即便有望拍出来,也多是极端扭曲拍成如《大太监》一样白莲花到演员需要像背课本一样,去说那些心灵鸡汤文,这样想来有些有相对于无,还是无更好些,和谐社会也需要恶的烘托,没有大恶,又何有大善之说呢?

 10 ) 历史是公正的,它给予每一个人机会

农民造反拉起队伍,建立政权,稍有规模,都必须解决自己的给养问题,建构自己的经济供给模式。

从历史上看,农民造反队伍,一般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流寇型,如黄巢之流,到处流窜,走哪儿抢到哪儿,所有的军资供应,全靠劫掠。

一种是换班型,如刘邦和朱元璋之辈,创出一份家业打出一片地盘之后,按照原有的统治模式统治,尽量安定民心,照旧交粮纳赋。

而李自成的农民军属于第一种。

1,打仗是需要花钱的,从古至今都是。

崇祯皇帝之所以吊死在煤山上归根结底还是缺钱,自古有言,皇帝不差饿兵,没钱什么事也干不了。

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困在紫金城里等死。

明朝政府之所以缺钱是因为身上背得包袱越来越重,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李自成轻装上阵,明朝政府的税负越重,李自成的人马越多。

明朝政府再加上饥荒、官吏贪污腐败,成为恶性循环,李自成只会越战越勇。

清政府不一样,新生政权背负的包袱就小,组织能力和收税能力也高。

而且入关时的清军已经不是当初抢了就走的土匪集团。

经过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努力,吸收大批投降的明朝将领,通过武力掌握了先进生产力。

有钱,有粮,自然无法阻挡。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武装有大多数农民起义军的通病,组织涣散,财政来源不稳定等等致命弱点。

一只没有稳定财政来源的农民军队,遇见清政府这样新生政权的有组织军队,自然只能节节败退。

2,明朝政府人心向背,清朝政府作为新生政权,笼络了大批士绅官僚,而这样士绅官僚在地方都算是实力派。

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并没有很好的笼络地方实力派。

李自成能攻入北京城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他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

军纪涣散,将领不受节制,打家劫舍,不仅明朝政府投降官员受到严刑拷打,就是普通百姓家庭也深受其害,由此失去了民心。

而清朝政府一方面通过武力镇压反对力量,一方面又注重笼络这批地方实力派,通过拜孔庙,设科举,封官加爵等多方面举措安定地方,稳定人心。

3,农民军内部的‘山头主义’在胜利之际开始显现,使领导层出现了分化。

对比清朝政府的领导层,有很大的劣势。

李自成手下大将,如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刘体纯、李双喜、张鼐、谷可成、马世耀、吴汝义、李友、李强,这些人一方面能征惯战,为大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方面都拥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在革命胜利之际开始自我陶醉,贪图享乐,李自成也无法节制。

反观清朝政府,尽管内部也有争执和矛盾,但在对外时能同心协力共同合作。

4,人心思定,大家都想好好过日子,厌倦了战争。

而明朝政府没有这种能力,李自成本来有机会却没抓住机会,但清朝政府牢牢抓住了历史给予的这次机会。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想踏踏实实的过平安日子,没有多少人愿意过这种朝不保夕刀头舔血的日子。

明朝政府的政策让种田的无心种田,当兵的拿不到军饷,当官的贪污腐败无心理政……但到了李自成手里,他依然无力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只能继续闹哄哄。

但清政府通过血腥暴力和政治手段实现了社会稳定。

种田的,读书的,经商的,当兵的,都能安于本职工作,对生活有了盼头,从而赢得了人心。

这一点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所不能比的,也是他失败的根源。

《江山风雨情》短评

这部电视剧有太多的剧外故事,可惜了一些好演员,当然,也不可惜,他们愿意。毕竟揭开艺术的面纱,大多数人都是赤裸裸的金钱追逐。

6分钟前
  • 去留无意
  • 较差

我们都知道谁是崇祯但却不知道谁是吴三桂至于将来入关的大概是黑叔叔或者穆斯林吧

8分钟前
  • 柳若冰
  • 很差

没啥新意。改编太多,没有一个看下去的主线人物。陈圆圆的戏份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历史上这时候并没有她的戏份。崇祯帝毫无政治头脑。满清太伟光正了,不合史实。

11分钟前
  • 陈小胖君
  • 还行

移动 2018.11.14

12分钟前
  • Phoenix醉梦
  • 还行

和康熙一样的历史爽剧

14分钟前
  • tianruifeng115
  • 较差

简直是心理学和谈判技巧的培训课程。值得手动点赞。

17分钟前
  • 刘胖葱
  • 推荐

没有字幕看的费劲。北京音乐也不咋滴啊

22分钟前
  • 我是江城子呵
  • 较差

好好的题材拍的稀巴烂,切入点太多儿女情长,掩盖了历史本身的厚重,令人失望

26分钟前
  • 天啊!
  • 还行

很烂的电视剧

31分钟前
  • 健新
  • 很差

一部打着历史剧极力贬低明朝,吹捧满清的剧,再过几年,你再看它的评分

34分钟前
  • 雨中云
  • 很差

千刀万剐袁崇焕,兵败降清洪承畴,一代枭雄吴三桂,志大才疏崇祯帝,忠心耿耿王承恩,来去匆匆李自成。陈圆圆的戏太多了。后面读一读南明史。

37分钟前
  • llf
  • 还行

抖音刷剧

42分钟前
  • boks
  • 推荐

能把这样的卡司召集、也能同时把它毁灭的也只有陈家林了。

47分钟前
  • Yan
  • 较差

虽有魔改,总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正剧,可惜陈圆圆加戏太多。

48分钟前
  • 小宗
  • 推荐

2021年12月-2022年2月1日,陪妈一起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于明朝的衰败以及清朝的初步崛起有了一个大致认知。佩服王承恩的一生忠诚,佩服他的眼光犀利,吴三桂的勇猛而又心狠手辣,皇太极的胸襟宽广,成就了江山风雨情。

52分钟前
  • 福尔摩牙🇨🇳
  • 力荐

虽然与真实的历史差距有点大,但是比现在的一些古装剧强多了,一些人物心里细节与道具的考究剖析都还到位了,不懂得太多也挺幸福,把这当做通俗演义来看就很爽

57分钟前
  • 张先知
  • 还行

以明末清初宫廷朝堂为背景,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战争权谋都是辅线。

1小时前
  • 咖啡成瘾
  • 还行

崇祯空有其心却没有做皇帝的水平。李强能让陈道明陈宝国王刚给他作配,当时也是真的牛。

1小时前
  • 笙歌绝笙箫默
  • 还行

有道明叔也不太好看。

1小时前
  • 云淡风轻
  • 还行

阵容很强大。各角色表现的都传神,比较符合我对这些人物的想象。陈道明做木匠,陈宝国在一旁拍马屁的戏看得很好笑。很早以前看的,补注。

1小时前
  • 艾柯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