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一集就妄断这剧太差的有点过于武断和片面。
首先,剧组资金不够,场景道具不如其他版本是必然;初见黛玉,也觉得她与黛玉形象不符。
但是细细看下,这剧中人的演技是在的,闵春晓的黛玉可能确实与原著不是完全吻合,之前看87版觉得黛玉甚是尖酸刻薄,但是同样的台词到了这个剧里面,我却觉得黛玉所言完全合情合理,虽有时有些小性子,倒也情有可原。
原来看老版的时候年纪尚小,不明白黛玉处处尖酸刻薄,爱哭又体弱,而宝钗得体大方,何至于宝玉如此偏心林妹妹。
闵春晓的黛玉演出了黛玉的机敏灵动,不只是只会哭和耍小性子的黛玉,缺点就是黛玉应是袶珠草转世,是还宝玉一世的泪的,但是这一版闵春晓的哭戏有点差呀,怎么都没感觉哭出来,过于爱笑,过于活泼了,不从原著来说,这样的林妹妹是真心惹人爱惹人怜。
87版和新红楼我也看了,但是都看了不到一半,小时候读红楼,也是囫囵吞枣,摸不出人物关系和头绪,只有这部剧吸引着我两三天看了20多集。
87版很经典,我也看过一些,但是感觉颇有戏曲风,节奏缓慢,有些表达过于含蓄,看的朦朦胧胧看一半就弃了。
新版的也看了一些,但是看了几集觉得画风好像鬼片,看了几集有点怕怕的,尤其是贾瑞之死那里看的怕怕的,也弃了。
这一版的拍摄我也不说是非常好,但是我觉得这部剧节奏快,人物关系明朗,很多明明是同样的台词,放以前听不懂现在也都懂了,只能说这部剧比较适合我,看完这个想着再去看看其他版本的以及原著。
总之,对这部剧是超爱的。
我觉得这个电视剧里的人每个人演得都很精彩,这是我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里面的人物,特别是扮黛玉.袭人.宝玉.宝钗.紫鹃几个,我觉得他们演得很精彩
都说林妹妹去世时,没说完的话是宝玉,你好狠 ,我却觉得是宝玉,你好好的。
因为绛珠仙子下凡,本来就是要用一生的泪水,来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在贾府真正抄家前去世,免于颠沛流离任凭宰割的悲苦。
黛玉也是真正开悟的人,她知晓时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却不巧作笑脸故作姿态,虽嘴不饶人却善良无比,因为她虽体肤柔弱却有玲珑之心。
屈原的《少司命》里有一句诗词: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他们本就是仙界之神,会在天上再次相聚,看似生别离,实则次次新相知;看似有缘无份,实则真情切切,振聋发聩。
我们这些俗人,又有多少人拥有真正的爱情呢?
不过是拿别人突出的优点,填补自己的漏洞,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有漏洞,若欲求不满,便是分崩离析,高举真情的大旗,实则手里拿着的是利益的武器,却又以为自己是付出了款款情深,不容别人有一丝清明。
再说回《黛玉传》这部剧,私以为是整个剧组太过自谦,在我心里可以与任何版本一争高下。
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因为种种原因在心中比出高低,但是这种好的艺术作品,实在不愿意去随意比较,或许因为我小时候看到的就是这部剧,长大后再看,才会对他格外偏爱。
我以前还告诉别人,87版《红楼梦》以前叫《黛玉传》,火了之后才改叫《红楼梦》,现在想想真是闹了一个大乌龙。
现在看完这部剧算是圆了一个小小执念,因为被熟识的87版,一直让我自己以为是小时候看到的,但是又感觉不一样,现在终于是找到了答案。
今年真是特别的一年,我放下了过去桎梏自己很久的事情,音乐、学历、种种行为、种种选择,因为知道命运不会安排我去走弯路,终会让我走到想走的路上去,而现实也在一步步践行我的想法。
在我高中接触到《红楼梦》时,因为这本书而爱上读其它书,因为林妹妹而找到情感归宿,她是那样敏感、细腻、善良、聪明、才华卓然,既是我素未谋面的知己,又是我执着追求的榜样。
在看到陈晓旭老师生前说黛玉去世时的心理状态,竟然是和我同样想法时,是真的感动,不枉我身边人说我像她,不枉我抬高自己把她视为知己,不枉我端正自己把她视为榜样。
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自视清高,这世界上,有情人易得,知己或许至死也不能遇到一位。
黛玉虽无言,却实守本心,是出世入世的哲学家,是真正得道开悟之人。
咳咳,因为LZ大学时候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红楼,而且还是去年夏天的事儿,所以我确信我比一般囫囵吞枣的读者多了解红楼梦那么一点,而且年纪还没有老到可以把去年钻研的东西就忘得一干二净的地步。
那么,在这里,我就要发表一下对今年争先恐后向红楼梦致敬的电视剧们的评论了。
关于这么个电视剧呢,要我发表一下我的内心想法,那就是,这绝对不是红楼梦,这B绝对不是红楼梦……还好,黛玉传也并没有穿着防弹背心出来厚颜无耻地告知天下说我忠于原著,只是谦虚委婉地表达了一下借红楼梦的尸,还青春偶像剧的魂的愿望,光是这点谦逊的态度,就不知道比烧红的鬼楼梦强到哪里去了。
而且之前泻出的定妆照,除了闵妹妹吓退了百万雄师以外,其他的几个主角虽然不算形神兼备也不算是刺瞎了我们的狗眼,所以,这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就比鬼楼梦好了许多。
其实,当时大家对陈晓旭的黛玉扮相,也不是交口称赞的。
再说有了蒋黛玉珠玉在前,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被锻炼得很好了,所以相信不会对这些还算正常的扮相雷得死去活来。
马天宇虽然面部棱角此起彼伏,和原著中的面若中秋之月有很大差距,好歹还长得颇有几分姿色,看起来也不算难过。
再说,女配角里面还有几个不错的美人儿,尤其是紫鹃,看上去很顺眼,因此,就给个合格吧。
如果剧组能好好地让闵妹妹洗个脸的话,我相信得分还会有所提高的。
其实LZ最赞赏黛玉传的地方,还是它的编剧敢于大胆改动原著,塑造出一个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故事,这可比什么忠实原著好得多了。
87版的红楼梦最让人激赏的地方,就在于对后四十回的大胆改动,不管是批评还是赞赏,但是绝对让观众得到了不一样的震撼。
说实话,像要拍出符合所有观众幻想的红楼梦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为什么不能给观众一些满足YY的情节呢?
现在LZ只看了前三集,不知道后续情节会如何发展,但是关于秦可卿的那一段可是非常期待的,基本上有把刘心武YY的情节全盘搬上荧幕的倾向,虽然很山寨,可是看得人很欢乐。
红楼梦无穷的魅力就在于原著里面N多欲言又止的情节,带给读者无穷的遐想。
这本来就是一部冲着商业成绩来的偶像剧,为什么不在满足观众的这一窥秘心理上下功夫呢,我期待着最后编剧能让宝玉和湘云像周汝昌先生说的那样结合成为对贫贱夫妻,还有妙玉舍身救宝玉神马的YY情节也最好给我搬上来,那样,我们观众可真的就是太欢乐了。
还有很多细节,尤其是第一集王夫人初见黛玉那些刀子一样的眼神,都让人非常期待,感觉这就是一出发生在大观园里的宫心女孩(宫心计+ GG)的故事呀……其实,这剧要是放在鬼楼梦之前播出的话,绝对会被齐飞的板砖砸得头破血流,可是,在大家经历了雷阵雨,鬼楼梦等等的天雷攻心以后,心态已经非常好了。
正常,我们是不奢望的,欢乐,就是我们能指望国产电视剧能带给我们的唯一东西了。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简直为黛玉传铺平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光辉大道。
就好像有人说得,你永远不需要神一样的队友,你只需要猪一样的对手。
拍红楼梦, 说红楼剧, 想绕过87版, 很难. 就和重拍西游记, 三国一样.作为观众, 我们的情绪也是纠结的: 既希望新剧能忠于经典(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经典形象基本是87版铬下的), 又希望有新意和超越. 这二者之间本就有冲突, 平衡把握得要好才能让大部分观众满意. 既不能过度保守弄个九分相似的复刻版, 又不能一味创新弄出不伦不类的东西, 例如铜钱头."黛玉传"在我看来, 在这两个矛盾的分寸拿捏得还算不错. 布景和87版一脉相承, 并不显突兀; 选角也比较合适, 没有过多现代雷剧痕迹; 服装虽不考究但也算符合情节; 情节大致遵循原著且有合理的细节发挥和改动(87版也是对原著有所改动的); 台词虽不那么雅致, 但也算改得自然得体.个人以为"黛玉传"值得一说的几个方面.布景: 很有87红楼的味道, 个人比较喜欢. 而且视频并没有过分后期处理, 更显得普实有古典气息. 我并不喜欢过于造作和雕琢的场景, 例如张艺谋的"英雄"电影那样的场景, 也不喜欢后期处理之后过于鲜艳的色彩, 例如2014版的"神雕侠侣". 我就喜欢有着实实在在生活气息的布景, 有点让人回忆起八九十年代以前一些中国家庭里残留的中式家俱和布置. 当然片子里的布景还达不到精致的程度, 比如庭院回廊等. 一些电脑制作的场景也比较粗糙让人出戏, 比如开片时的场景, 以及大观园的远镜头制作. 其实我很希望以后有人能拍一部更精致的红楼梦, 只是那样需要更高的成本.剧情: 我最喜欢和欣赏的一点. 我不算很资深的红迷, 但也是一直对后40回耿耿于怀的. 程高版的结局我并不是不喜欢, 我当初读到"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一回, 哭得死去活来. 最初还一直觉得曹公无敌, 惊叹于一面锣鼓喧天, 一面佳人魂断这种强烈反差的对比渲染, 后来缓过神来发觉是在后40回里的, 也是对程高的续作有几分敬畏之心. 但是个红迷都想知道曹公所言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尾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黛玉传"就给了一个很不错的答案. 它没有拘泥于程高的续作, 编剧用自己的理解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合理的结局. 美中不足之处便是最后几集结尾过于仓促, 本来"黛玉传"前期对一些细节的刻画是很不错的, 反而在最后几集里, 因为给的篇幅太少, 只能用来描述大的故事脉落, 少了一些细节刻画和必要交待, 让观众的情感来不及跟上节奏(即电视剧的节奏在结尾几集时一改之前的节奏, 忽然变快, 让观众难以适应). 当然值得称道的是该交待的也交待清楚了, 一些情节改动个人非常喜欢, 比如两次抄家, 凤姐的结局(很好地对应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判词), 宝黛掉包场景中也去掉了书中让宝玉丢了玉再让和尚突然归还的设定. 还有其它改动和添加, 都很值得肯定.台词: 很多人觉得太过于口语化, 其实个人以为反而是一大进步. 过于书面化的台词会让人觉得"作", 就不够自然, 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也有人说台词有些琼瑶化, 大概还是因为剧组并没有在台词改动方面过于用心. 希望下一个红楼剧组能联合一些红学家打造出雅俗共赏的台词来.除此之外, 我觉得宝玉, 凤姐演员很到位, 林妹妹也算不上差, 当然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只是希望以后的红楼剧能多探索, 选角上符合书中品味即可, 不要被87版的印象束缚.总而言之, 这部剧显得更真实自然, 一些改动也值得肯定, 也有一些美中不足.
其实这部剧比之新版红楼梦好太多,且不说这部剧中正常化的造型,就说说宝黛钗的选角就还不错。
这部剧中的林妹妹其实还是有几分书卷气质的,就是比起黛玉多了几分富家千金的傲娇,少了几分书中林妹妹的病比西施的虚弱。
总的来说就是剧中林妹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就是和书中林妹妹感觉不是同一人。
剧中的宝玉倒是选得还不错,却有几分脂粉团中少年郎的感觉。
还有宝姐姐也确实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和为人处事的圆滑。
不过剧中的凤姐姐确实没有书中凤辣子的那种感觉,不管是气质还是人物外形。
其次就是三春和书中的感觉也不太一样。
前期是有点拖沓,不过后期不错,布景很美,演员的演技和状态都有提高,有些红楼梦书中和老版的影子。
结局集众家所长,有所突破,这个结局让人比较期待,但之前的部分就没有什么惊喜了,看过很多遍书对人物对话表情情节等等比较熟悉了,也就耐不下心仔细看剧情,基本上都是拖过去看的。
很多演员的选取都挺好的,比如邓莎的宝钗、紫鹃,这两个演员是我最喜欢的,探春前期不怎么有印象,后期管家、查抄大观园那几场重戏的表现的都挺出彩的,长的也很好看。
袭人也挺好的,有那么一股柔情似水的样子,王熙凤的演员虽然看上去有点老也不是很好看,但是演技还是挺有凤姐的样子的,平儿长的有点凶了,香菱的剧照很美很惹人怜爱,但是剧中就少了那么一股子灵气,主演黛玉也是,美也算美了吧,楚楚动人也有些,整体感觉也是有弱不禁风的古典美的,只是妆容有点浓了,哭起来很假,老祖宗也很好,老戏骨演技是不用说的,很慈祥,其余王夫人之类的也不错,剧中很多微妙的态度都通过眼神、表情什么的表现出来,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宝钗和众人对宝黛二人的态度、王薛二位夫人和老祖宗之间有关宝玉婚事的冲突,很细微,有点露骨,不过还挺有那么点意思的。
其他那些小丫头的选角就太粗糙了,一众小丫鬟碧痕、坠儿、金钏、玉钏、小红等都不好看,演技也很生硬,台词都是演出来的感觉,还有迎春、惜春等都是台词很生硬,也没书中的感觉。
最后背景音乐很好听,不愧是林海作品,只不过有点用滥了。
可能是预算和年代原因,整个服化造有些简陋,但跟李少红版相比,起码可以接受。
个人觉得最大的槽点是化妆。
尤其是眼妆,所有女性角色都画出了浓浓的夜总会风。
连林妹妹都是浓眼线配苍蝇腿睫毛。
这演员本身虽然婴儿肥没退,但气质是贴合的,无奈妆面太脏太重,严重遮盖了林妹妹的仙气,好几场的服装还出现了清朝旗装高领盘扣,弄得林妹妹整个脖子都不见了,婴儿肥更加明显,一副营养过剩的样子。
另外可能演员都是选秀出身,缺乏演戏经验,很多演员演技都很尴尬。
几个主要配角的选角也有问题,大丫头们普遍不够漂亮,娇俏不足木纳有余,相反倒有个婆子长得和刘涛有几分相似,要是好好扮上说不定比晴雯还靓。
连袭人都比晴雯漂亮,这是不科学的。
尤家姐妹面相年龄太大,二姐年纪都和尤氏不相上下了,看起来至少孩子都十几岁了。
三姐演员整容痕迹实在让人无法忽视。
湘云虽然顶着双丸子头,看起来还是比宝姐姐大了好几岁。
这些演员和角色不贴合,看起来尤为出戏。
再说马天宇,演技拙劣,完全无神就算了,整个状态太娘了,太太娘了。
我可以理解为了突出少年宝玉的天真,需要少年化处理,但少年化绝不是娘。
贾宝玉虽然长在脂粉堆里,还有同性倾向,但他绝不是娘炮。
这个宝玉完全就是个姐妹。
粉丝勿杠,杠就是你对。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好剧。
故事线清晰,逻辑合理,尊重原著且有自己的理解。
能明显感受到导演和编剧是读过书的,并且是理解了故事内核的。
尽管有各种不足,但并不影响观众进入故事。
我相信如果资金充足,演员选择空间再大一些,会更好。
真心觉得不错,演员都恰到好处的与人物相符,让人看了不觉得暗赞道就是她(除了晴雯,这么重要的人物,怎么选的没有黛玉一点影子,不过演技是不错的),都说宝玉演的不好,我倒觉得是所有版本最好的无论是外貌还是人物塑造都是最贴切原著的,说不好的多半是没看过原著吧?
可能资金的原因没有新版排场大,可是除此之外都远胜新版了,说这版本妆怎样怎样,可是新版雷人油腻的京戏头就好了?
我倒是觉得黛玉传的清新唯美更贴切原著的用意。
而且老版毕竟有拍摄年代的局限,妆和服装的都有些旧了,这版弥补了很多。
这版本演员的演技都很不错,最喜欢的就是査抄大观园那集了,我认为超过老版的了。
再说一下配乐吧,真的很喜欢这版的配乐,古香古色,恰到好处,和老版的比也不逊色。
故事内容也忠于原著,就这点也好过新版了。
没上某台也成为攻击的原因,我倒是想问某台就是权威?
就是判定好坏的判官?
我也是呵呵了。。
《黛玉传》给我的感觉就是俩字:游离。
就是拍了,拍的还比87版全,但是拍得没有感情,就纯粹是走流程。
黛玉刻薄宝钗那段,我看不出黛玉的表情是刻薄人的表情,她永远都一个表情:微笑。
宝钗那个表演倒是能反映出她被刻薄了,但那个表情是带有“被情敌刻薄”的恨意的,邓莎对原著根本没读懂,宝钗那是被她真心喜欢的人伤了,她是受伤、满心委屈,而不是怨恨。
然后这个《黛玉传》的黛玉,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差的黛玉,她那个脸就是万年不变的微笑,从没哭过,演技极差无比。
我觉得她演技比2010版红楼的蒋梦婕差多了。
蒋梦婕虽然胖乎乎的不像黛玉,但演技还说得过去,就《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这段她演得比《黛玉传》的黛玉好十倍,就真的能感觉到她爱宝钗(虽然李沁的宝钗演技极其拉垮,全程扑克脸没有共情,配不上这样的爱),一看她就是对宝钗动了真情。
而且她有创新,没有按陈晓旭那样去演,而是演出了另一种逻辑:她爱宝钗,完全在她面前卸下了防御,因而在她面前变成了一个委委屈屈的“小女孩”。
我觉得这真的很出彩,有创新。
2022.12.11
这个宝玉太丧气了
且不说比2010新红楼好一百八十万倍,就这里的宝黛钗还有丫头们,论身段气质哪一个比那些流水线上的鲜肉小花强得多。红楼梦中人挑来挑去,2010版主角愣是几乎一个没用,得亏有黛玉传让她们一展风采。看过这么些衍生,发现红楼梦到底是因为有黛玉所以我才喜欢,其他小情小爱也不值得一看。
分数很低 但相比鬼楼梦要好很多。。至少马天宇还耐看,林妹妹演的也不错
除了一些台词上错误,以及内容上偏跑题,其他大体还是不错
颜色清新却无韵味,那是邓莎最美的时候,可惜被这剧情耽误了。尤其受不了马天宇的奶声奶气娘娘样
粗糙
很简陋的一部剧……确实投资也太小了点,大部分演员(包括演技和相貌)以及场景、造型都挺寒碜的……,而且模仿旧版红楼痕迹太明显了,所以显得又简陋又拙劣
介个,看过介个的人还会给新版红楼梦差评咩?这个都差得没边了……要演技没演技要长相没长相要风景没风景……
相比之下,新红楼梦就更好看了
1.黛玉妆容也太…怎么可能画烟熏?!2.宝玉演的挺不错。3.第四集,原著都不敢说贾珍和秦可卿,电视剧里,直接公公就进儿媳的床榻上照料她了??
浏览一遍,拍这个干毛
宝玉没有灵气,不够顽劣风流!黛玉没有诗人气质!其他的就更不说了!人物演的不够大气!还是有几处做的挺好,这一版的更容易理解吧!
贾宝玉太娘,服化道太差,完全跟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搭边。
小制作的剧,按低的标准来看还是过得去的,至少不雷
还行,服装造型经费有限可以理解,起码演员剧情撑着,后两集我是看哭了,尤其是黛玉死的那段从床上坐起来喊宝玉的名字,真是泪奔,还有二奶奶被休,坐在船上想着自己以前在贾府的场景,那个段太戳心了,还好巧姐被刘姥姥带走了,宝玉去天上见黛玉,虽然黛玉没出场,但对我来说是个好结局,就是可惜了妙玉…和贾府里面的那些丫头(´;︵;`),被人贩子在街上卖,也没看到平儿的结局
比我想象中好看多了
好穷啊!红楼里全是繁华,没钱不要拍嘛。
黛玉的烟熏妆是个什么想法……(?)
黛玉的烟熏妆简直毁了整部剧。
非常平庸的一版红楼,有点同人作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