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有部挂名王家卫的电影《大唐玄奘》悄然无声地上映了。
它轻轻的来,轻轻地走……就在大家都以为这部电影真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时候,《大唐玄奘》突然宣布它要代表中国冲击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下巴惊飞了一条街——---出家人不打诳语,怎么这部讲述东土大和尚的电影就这么喜欢吹牛逼呢?
其实,这里面倒是有个小插曲。
本来电影《长江图》已经兴高采烈作为种子选手去订飞往美国的机票了,结果却遭遇了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被强行替换成了豆瓣评分尚未及格的《大唐玄奘》。
---哎,《长江图》啊,你拿个柏林银熊又有何用?
文艺船长沿着长江睡人家小姑娘的故事,三观不正,哪怕画面拍得再美,也只能让悲伤逆流成河,眼睁睁看着《大唐玄奘》为国争光……---不过……宣布参加是一回事,能不能入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发现,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共有86个国家选送了作品,其中神作比比皆是。
比如接近满分,谁看谁哭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又比如黑暗惊悚,依旧是谁看谁哭的《踏血寻梅》……总之,你要是没在戛纳、柏林或者威尼斯弄些奖杯回来,都不好意思和人家奥斯卡评委打招呼。
而《大唐玄奘》有什么呢?
神马都木有哦!
作为一部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风光纪录片的《大唐玄奘》,不光票房惨淡,它的海报除了片名之外空空荡荡,简直比和尚的脑袋还干净。
这话也不对…按道理,和尚的脑袋都应该是鲁智深那种光溜溜的卤蛋模样,但据坊间传言,教主黄晓明当时为了和Angelababy的婚礼,就是不肯为《大唐玄奘》剃度,于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圣僧唐玄奘,他银幕上的脑袋从始至终都更像是一颗猕猴桃。
---结婚也算是人生大事,没法牺牲形象我们观众认了。
但去天竺取经的教主,全程对口型,让配音念梵文的声画不同步真是让人忍无可忍。
千万别说梵文难背,人家《指环王》里更大牌的明星还不是老老实实在导演的要求下说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精灵文?!
---其实,说什么语言根本不重要!
只要不是英语,对于评委而言,都是外语。
五花八门的声音下,各路参赛影片关注的都是世间相通的人性和价值。
而《大唐玄奘》却另辟蹊径地讲述了一千年前坚信念经可以救人的故事。
最没有信仰的国家送给上帝保佑的美国一部弘扬佛法的宣传片,脑回路真是惊奇到令人讽刺。
---我真想摇着导演的肩膀大喊,醒醒吧,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同志。
可惜,有句话讲的好,“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自从李安获奖,中国电影就躺在票房上就做起了白日梦。
本可以成为中国电影一枚安利的《卧虎藏龙》,在《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无极》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身上成了毒药。
看古装片看到吐的奥斯卡评委,好不容易去年收到一部《滚蛋吧!
肿瘤君》,今年又是梦回唐朝的《大唐玄奘》……年年说冲击,年年折戟沉沙。
有人说零演技、零剧情的《大唐玄奘》想要一名金人,注定会成为中国今年在国际上最大的一个笑话。
我当时就一个耳光扇了过去——你忘了中国男足吗?
其实我觉着他演的还是不错的,那个眼神,透露着沧桑,感觉到玄奘对西去取经的执着与偏爱。
没有什么可以退缩,一路走来的沧桑都挂在脸上,服装道具化妆也挺好,其实黄晓明演一些比较不是那么装酷总裁型的人物都很能刻画出人类本来的样子的。
之前记得他在中国合伙人的人设跟造型,虽然土的掉渣,但却符合了那个时代的人物特点,很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怀着虔敬的心情把电影看完,有些失望,如果单单拍成风景片,此片勉强合格,但导演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信仰的虔诚、西行的凶险、大乘佛法的精妙、娑婆世间的苦楚、玄奘的智慧与慈悲…导演似乎要向所有人掏心掏肺的表达这一切,可整部电影叙事手段平庸,所有情节都止于蜻蜓点水,没有九死一生的痛苦,没有引爆泪点的冲击,没有醍醐灌顶的开示…… 但凡勇于选择文化巨人并斥巨资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必定有着几分人文情怀。
所以很可惜,《大唐玄奘》的导演尽管有心,但实在没有能力去驾驭玄奘的传奇,或许玄奘的事迹人格有如光辉之皓月,相对于烛火般的你我他来说,过于辉煌了。
导致这部关于玄奘电影,貌似什么都有,实则一无所有与。
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们的坚定、执着和慈悲,同是心怀黎明苍生者,黄晓明塑造的玄奘在人格丰满程度上远不及刘德华《墨攻》中演绎的墨者革离,甚至不如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忽然间,有种暴殄天人的感觉。
大哉玄奘,以高洁信仰直面凶险人世,血肉之躯对抗天地蛮荒,他曾在无边无际的沙海中断水多日,肉体早已到达痛苦的极限,他在最绝望的时刻向佛顶礼:宁可西行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读罢《大唐西域记》,看罢《大唐玄奘》,此时此刻,很想去供养一位法师:-D
看到很多评价,都是在挖苦黄晓明的演技,尽管我并不是黄教主的粉丝,但是这个电影我是给5星的。
场景细致,整体的画面都很美,电影桥段的设计也挺好,此外台词和对话设计也是相当有趣的。
用一路上遇到人的烦恼,以及玄奘遇到的苦难时的坚持和动摇,来阐述一些佛学的观点理念。
对我来说,这是很有趣的。
[也并不觉得黄晓明让我出戏了~]如果说有什么不太好的地方,中间马驮着玄奘走出沙漠的地方衔接不是很自然;其次片段之间的基本没有太强的递进感,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感觉,剥离玄奘的身份之后就是描述一个人历经磨难感动众人去找东西的故事。
但是这种平淡感一部分在于这毕竟是个与佛有关的故事,此外可能也在于我们对于玄奘一路向西之前的认知是模糊的,比如,他西行前的境界如何?
信念到底是有多么坚定?
他有见过人间苦厄吗?
简单的介绍他学了大唐各种经文,在川滇各地讲经并不足以去猜测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无法猜测玄奘遇到路上的事情的时候的反应和感受。
如果他已经比较通透了,平静也是应该的了。
另外,针对大家对黄晓明的吐槽:- 关于演技我并不认为我们能够从外表中看出什么个人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内心通透云云。
如果要你去想象这个人的样子,其实是很难有清晰的印象的。
就如同几乎所有的动漫真人版的人设都让人觉得差强人意;就如何看完一个作者的书后,当我看到作者的照片之后,往往有一丝丝失望的心情。
所以,思想、境界之类的,如果要表现给别人看,还是需要用嘴说,非常人的理念就需要用非常人的行动来表现。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是不知道他要演成什么样的,所以我的评判标准简单来讲就是,我不会出戏,不会觉得他只是在演,不会有不自然感和不协调感。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演技我没有意见。
- 黄晓明演的玄奘境界不够,应该睿智、内心平静云云。
我想说,人们可能有一种倾向把自己不理解的事物神化的倾向,而看到一个平凡的人后往往会觉得这个人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因此而开始质疑。
玄奘也是人,也需要成长,也会迷惘,这也是感人的地方。
佛学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信仰,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并不是说坐在树下感悟感悟就可以通透的;而且就算遍读了经文,也不代表你内心能够真正的平静,唯一的可能是,你接受了一个已经完全够用的观念系统,而且在你的生活中这个系统并没有遇到挑战或者重要的挑战,而你也因此关闭你的思考能力,你才能做到彻底的相信,但是既便如此,这也只能算是坚定的相信。
要做到真正的内心平静,是要经历深刻的思考的,比如经历或者看到很多苦难。
只有这样,那些东西才能够足够强大到开始完全支配你的行动。
不过,还是说出前话,我认为只要在电影给的设定下是合理就行了,举例说,如果玄奘西去之前,没见过沙漠,没见过民间疾苦,这个电影完全可以拍成从相信到质疑、动摇,到最后相信或者顿悟了。
最后,放轻松,开开心心地看个电影挺好。
我没想要学点啥,也不想知道历史是个啥样儿,也没傻帽到认为这就是事实。
一切的一切也不够是种感受而已,有些我带到了生活里,重现并体验,有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有些在生活里遇到,才发现对我而言,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有些就是让大家笑笑,还真是傻得可以…… 所以,就这样吧~
本着对历史的喜爱,对一代高僧玄奘法师的崇敬,支持了票房。
然而,虔诚的心被刷的洼凉洼凉的,并没有期待中那个德高望重的法师的出现。
先说说我对高僧的解读,慈眉善目是本分,温文尔雅是修行,举止优雅是德行,轻言浅笑是心性,不卑不亢是气魄。
影片中的风光是美好的,教主的演绎是努力的,慈眉善目是路人的,温文尔雅今生没见过,举止优雅课本里没学过。
轻言浅笑,不卑不亢不如满脸的喜怒哀乐,抑扬顿挫。
我痴,我笑,我哭,我泪,说好的德高望重,却掺杂了满目的世俗,人间烟火味儿。
我悲,我嗔,我跪,我拜,还我的东土高僧唐玄奘。
这部片子没什么感觉,但比较惊喜的是楼佳悦这次在《大唐玄奘》里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玄奘暗怀情愫的多情西域少女形象。
因为她的出色表现,从而令《大唐玄奘》这部无关风月的禁欲派男人戏多了几缕柔情,同时也将玄奘一心西行求取真经无杂念的坚毅形象映衬的更加丰满,同时亦让人对这段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感情戏愈发记忆犹新,从而唏嘘不已。
『大唐玄奘』风景美如画,故事散成沙。
全片片长120分钟,却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描述完了玄藏如何西行到达印度的过程,情节犹如一盘散沙,毫无重点,唯一能让人留下记忆的只有那一处处的美景。
后一个小时主要讲述玄藏抵达印度后的游历,大量的佛理阐述成了唯一亮点。
要问骑白马的是谁?
不一定是王子,不一定是唐僧,有可能是黄晓明!
黄晓明目前的演技实在难以立住一位“大师”的形象,此片中的发型真是死都不剃鬓角,分分钟让人出戏,至于印度语实在说不了那么多用配音也可以,但至少黄晓明你也应该对个口型吧?
实在有些敷衍。
【5分】
<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
看了很多评论,都是吐槽黄晓明的,如果撇开演员来说,大家又觉得如何呢?
今天下大雨本来不想出门了,但是已经过了电影退票时间,想想反正离家近就去看了。
观影的人不多,厅也很小,不足十人。
我坐在第四排中间,我一直坐在前几排,主要因为前排很少有人坐,可以安安静静地看电影,就是时间久了眼睛疼呵呵。
之前看到蒲巴甲的访谈提到这部电影,题材我很喜欢,纪录片式,情节展开缓慢,文艺风,适合安静地观看。
最最吸引我的,是电影里的光影效果和配乐。
中间有段是玄奘法师途径沙漠,空无一人,只他一人一马,孤立无援,而且是在极度缺水的状况下,我想任谁都会奔溃的,我深深感觉到无助与寂寞。
最后玄奘法师走出沙漠,又经历种种困难,才到达天竺,取得真经。
玄奘是执着的,整整19年,从大唐到天竺,再从天竺回到故土。
期间遭遇了种种,虽然影片在心里描写和表演上不是很丰满(我认为),但是自己深入想想,还是为这种坚持感到深深地折服。
我想影片除了讲述玄奘法师取经的经历外,还想传达的,是不是一种坚持,一种勇往直前不怕艰难的精神。
其实很多事情,要的就是一种坚持,但是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
如果玄奘法师面对沙漠,面对官兵的压力,就那样半途而返,那么也不会有中国繁盛的佛教文化了吧。
西游记被广为流传,但是作为真实的取经过程,大家可能并不知晓。
人无完人,同一部电影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接受。
这部电影我觉得要观看者首先对题材感兴趣,至少电影的效果和配乐我个人非常满意。
可以从电影中获得知识,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感悟,也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欢乐。
那样,就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犹豫后才去电影院,为什么?
两个小时介绍玄奘法师——一个特殊“职业”者的艰难复杂经历,有难度。
从开头玄奘随难民出城开始感动,从一个片段开始泪流满面。
西域商人把蚕子带出,畅想着娶个汉地老婆,自己生产丝绸,就不必辛苦的驮来驮去。
画面一转,商人严肃的问:出家人,我想问你,世界到底是什么?
我的世界就是把此地有的东西送到没有的地方去。
你的世界是什么?
我们共同的世界是什么?
天灾,即使在大唐的贞观年间,也到了打开城门允许难民随丰而食的严重程度。
那沉默的攒动人头,和地铁里的人肉相片有相似之处。
即使我们现在能吃饱肚子,也是为了吃饭为了活着。
即使普通人可以上天乘飞机,下海潜水戏鱼,大闹机场、车祸、灾难屡见。
岁月何曾静好,更多鸡飞狗跳,年龄越大体会越深,何况还潜伏着死亡杀手。
高昌国王说:愿法师留在高昌,引导我们走出迷茫。
悉达多太子放下王位、财富、娇妻弱子去寻求真相也是为了走出迷茫——对世界的迷茫,获得真正的好。
很多人赞叹玄奘的毅力,鲁迅说,我们从来不缺舍身求法的人,“黄沙漫漫西行路,千古取经第一人”,玄奘的艰辛也许是第一,但之前已有很多人如法显西行,译经方面有鸠摩罗什,他们求法的目的是什么?
电影的结尾说,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从人物传记的角度说貌似可以这样理解,但没有人拿自己的生命冒险,特别是西行的艰难是逐步加深的,程度超过了玄奘的预想,完全可以打道回府。
了解那段佛教历史知道,因已有的经论不能解释疑惑,所以去求取更多的原文,所以玄奘说:贫僧此次前往佛国取经,也是想把有带进没有。
有的人学佛从欣赏禅机妙语中的智慧,或者潇洒自在的生活态度开始,但是生活观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价值观的基础是世界观。
一些道友说,受过现代科学的教育训练,也看了很多东西方的哲学,最后发现佛学对世界的认识最有道理。
世界,离我们很近,世界观似乎又很远。
世界那么大,不想去看看吗?
答案在辩论中透露出来。
那烂陀土著说,小乘修阿罗汉,大乘修佛。
玄奘答:小乘认为万事万物是由各种微细的条件组合构成,否认个人的主观精神。
大乘认为事物现象的存在都是变化和不永恒的状态,大乘更加能够认识宇宙的真相,万事万物循环无尽而又虚幻不实。
学成后两条路。
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最好的爱是让他们认清真相——世界到底是什么?
他像商人的蚕一样,要回到故国直到吐丝结茧,这是我们的缘。
在五台山,四壁的佛塔触动历史书上法显、玄奘们的画像,如蒙太奇闪过,那一刻心为之一颤,我一直赞叹你的坚毅,却不知道你的苦心,从来没打开你带回的礼物。
观看时,脑中划过当今有的人为求法的付出,更觉珍贵。
作为电影,如上面的评论中所说,不够完美,特别是主角的气质。
当然有些地方也不排除是艺术化的处理,这个时代,没点漂亮的画面,没点煽情如在野马泉倒入水中,观众觉得不过瘾,这也算随顺众生吧。
还是点赞,毕竟它让很多人知道,玄奘不是《西游记》里的唐僧。
說實在的,要不是居委會發優惠券,5元即可觀影,而且我爸對玄奘題材感興趣,鑒於普遍大眾對黃曉明演技的評價,我應該是不會專程去電影院花錢看黃曉明的片子的。
不去看他是因為覺得花的錢不值得,然而我對黃本人并不反感,甚至曾經(10年前吧)還覺得他的平面廣告還挺帥的,也覺得作為一個為人大方的山東漢子,人品不錯也難得。
但我既然看了這部影片,就還是要就片子本身談一談我的感受。
我不知道創作者對電影的定位是什麼,我覺得劇本有些單薄。
它是按照玄奘西行取經的經歷,一個個城市、一個個困難、一個個收穫的順序來交代,好像流水賬,感受不到矛盾、感受不到高潮。
就連在敘述玄奘於茫茫沙漠中出現臆想瀕臨崩潰和死亡的最大一次磨難時,我就覺得這個本應該是高潮的點,創作者卻沒有把它講好,本來可以很感動很升華的,我作為觀眾確覺得像在隔靴搔癢、尷尬得很。
所以,我只好自己為電影開脫:我把它當紀錄片來看,紀錄片不是故事片,不需要矛盾衝突。
再加上該電影還有一個優點是畫面宏大優美,它如一副自然的畫卷,展現了大中國絲綢之路的壯闊和風貌,還有異域他鄉的風情。
很大程度上,人們花錢看大屏幕就是為了體驗這種視覺效果,就因為這一點,我給2星。
如果沒有黃曉明這樣的大明星主演,換成其他人我都能夠踏踏實實的把這個片當做紀錄片來看,也不會苛刻評價;但是因為是大明星來演卻演不好,我就覺得真糟蹋這麼好的畫面。
先不說曉明的下巴為啥越來越大越來越翹有礙觀瞻,他的表演還真不走心啊!
我都能夠想到電影是要表現玄奘取經的堅定信念,連那個邊塞官吏、烽火臺的將軍和西昌國王都那麼努力的配合表現出被玄奘的堅持而震驚和感動的時候,但奈何曉明的表情就是或茫然或呆頭呆腦或詭異的微笑。
我也只能低嘆,要出來一部好電影還真不容易啊,又要故事好又要景好又要拍攝手法好又要演員好,還真是難啊!
很质朴,很真实,一帮朋友去看,中途没人说话,这么好的电影适合自己慢慢品味,少了喧哗。
小明演技长进了……
罗晋与晓明同框,感觉前者更帅
目测上映以后各个旅游真人秀又该一窝蜂地奔天竺了
这电影票房才多少,就这么多人在这里唱衰?那些个骂的很爽的我怎么不信你会去电影院看呢。。看来黄晓明真是自带大波黑子,但这部片子确实还不错,前面很一般,但是后半部分,感觉到他已经走进玄奘了
诶,搞半天没王家卫啥事。闹太套就是闹太套,
整部片子的色彩还是很赞,还有纪录片的感觉,可能剪辑过(这片子拍个四个小时也不为过),取经的路上除了沙漠那段尤其感动外都很一般,甚至还没西游记让我觉得艰难。到天竺国辩经好像也没了。晓明哥这部片子算是蛮用心演了,可这张脸实在不像修佛之人,尤其是玄奘这种高僧
闺蜜喜欢他 非要拉着我去看。。。真的日了狗。。。那个演技简直对不起观众
三分给电影本身,一分给鼓励
玄奘这个角色太难演绎了,沉默并不代表力量,黄晓明实在没有表达出这种悲悯的能量感。
风光极美,黄教主的向佛之心也能体现出来,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一路西行,一路饥渴,那烂陀的辩经大会,求取真经!那些没看就打一星的黑子滚
拍给佛教人看的
九块九看完,没有负分选项,一星给摄影和音乐,两小时很难熬。
制作精良,从态度上就比【美人鱼】这种烂片强许多。此片基本依照史料,每件事的来龙找不到详细记载,而任何人为添加的戏说都是对历史伟人的不敬。导演深知此点,所以选择了一种介于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呈现形式,这既强调了故事的真实性,又给予碎片化的松散叙事以合理性。摄影、镜头还不错,整体超出预期
晓明呐,漫漫烂片取经路.....
为什么霍建起在豆瓣上评分这么低啊…不是很懂……好吧来谈谈个人看法:首先镜头的确很美,当然这应该离不开艺术顾问王家卫🙃,东方美学尽显。其次是台词,台词也很考究,梵语部分和方言都经得起推敲。文本结构就差强人意了,全片松散,转场全是渐黑…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片尾,一沙一世界,很有意思。
跟看孔子一样无聊,,但是画面真浩瀚,加分,最尴尬的是教主一本正经的嘎巴嘴说印度语吧,完全对不上啊
座无虚席。表演精彩。再接再厉
强效催眠
虽然我也会在看到他的充满个性的下巴和颧骨的时候略感出戏,但是我会忽略这些,我最想说的还是,他的眼神,他的眼神里没有佛法高僧所拥有的那种普爱众生,和对取经理想的坚毅慈悲,从这里看他算是不成功的,玄奘的精神内核他没有演绎出来,或许那种出家人的精神世界,俗人也许是无法领悟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