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生涩的男女主人公高中生,面对纯真稚嫩的爱情产生,却因怀疑互相是亲生兄妹,而无法面对。
故事结尾充满着让人疏怀的美好结局,有老一辈的证人证明他们并不是亲兄妹,从而影片在轻柔抒情的音乐中嘎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故事本身平凡,但背后的大环境、小背景,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大环境,是日本战后重建,许多20左右的青少年,都面临着在战争中(原子弹爆炸)失的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及成长环境。
小背景,是他们顽强、自信、自立,从他们高中社团中种种社团行为,及保护校中古建筑的努力中可以深深感受到。
(这或许是受日本传说中岛国危机民族意识的影响)。
看到他们在学校里的那种精神,那种朝气蓬勃,让我对自己曾经的教育经历及中国现时的教育环境深感羞愧。
故事中的点点滴滴,及那帮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深深的打动着我。
不管是作者美好了,或者是这是日本真实精神面貌的反映,这都让看过电影的人,对日本有更多的了解,以及理解。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文化输出”吧。
所以,这部电影是了解日本的窗口,中国未有这种文化输出的好作品,缺少了解中国的窗口。
我不敢说中国缺少像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我只是说目前的教育环境,压抑了青少年的精神成长,而让他们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慢慢感悟生活,感悟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甚至感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意识形态的不同产生的冲击。
中国的作品,缺少这种对大环境产物的挖掘,似乎未见到过能阐述我们目前时代精神面貌中感动人的部分。
难道是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没有这种东西了吗?
我想肯定不是的,只是我们自己未看到,作品的制作人也未挖掘出来而已。
目前正值钓 鱼 岛 炒得火热的时候,看看这种影片,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
任何国家都有右翼势力,尤其是左翼无法压制右翼的时候。
看到本该互相融合的双方,因为无法控制的右翼主导的战争,而走向疏远,面对战争,真是让人心痛。
据说早期的日本,甚至是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日本人深认为自己出自唐汉文化,甚至要与我们争谁才是正宗唐汉的文化继承人。
那为什么双方会走到今日的地步呢?
我心中虽有答案,但是还是罢了,不谈政治!
大家各自思考吧!
这是一部分不错的影片,推荐大家心静的时候看看。
是宫崎骏的电影我都会去看,因为在一个寒假的夜晚,一个人坐在床上静静地看完了《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也许是剧情、画面和音乐的共同作用,让我喜欢上了他的电影。
今天吃完午饭,同样安静地看完了2011年上映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感觉故事还是挺美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之间爱情(喜欢)的清纯、懵懂和萌动。
没时间了,还要做幻灯,我就直奔主题吧。
做人要积极,但是看事情却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看。
积极的方面我就不说了,这个大家完全可以各自想到。
但是消极的方面应该不少,我只先说两个吧,有时间和机会再补充。
一个就是关于阿俊的身世,我就纳闷了,这个俊又不是你宫崎骏,搞那么玄乎干嘛?
好像没人要的孩子一样,搞那么玄,你不觉得孩子很可怜吗?
好吧,如果说你的目的就是让观众觉得孩子很可怜,以此来凸显那个特殊的时代……那我又得说,第二个就是你们眼中的“朝鲜战争”,不知道宫崎骏其本人是怎么想的,如果不去考虑历史事实怎样,如果你问我看完之后觉得“朝鲜战争”怎么样,我会说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如果你继续问我,既然你这么认为,那你是不是应该去祭拜一下呢?
那我会说,是应该去祭拜一下。
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知道所谓的“朝鲜战争”是怎么一回事,所谓的“阵亡的烈士”又是怎么一回事;其实,朝鲜战争就是我们所说的抗美援朝,先不管叫法一不一样,但历史就是那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电影里所说的“补给船”很可能就是但是美国“雇佣”(应该不是直接给钱的)的扫雷船,电影中的电车上写的“元山下”中的“元山”正是当时参加任务时的一个港口名,扫雷工程中死1伤8,难道就那么巧,死的刚好是阿海的爸爸?
作为二战中的战犯之国,在“朝鲜战争”中是否有权参战,又在这场战争中大发战争横财(为美军(联合国军)补给)并对其战后经济复苏起重要作用的日本,是不是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嫌疑?
我印象中的日本,是个言谈举止很有礼貌,但是骨子里却是流氓强盗;嘴上喜欢说抱歉,但是心理却在骂你SB,我为什么要道歉,不过既然道歉能让你对我好点,那我就道歉,SB,道个歉都能把你乐成那样,SB!
德国和日本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的对比,不知道有多少人做过了,我就不再多说;但就这部电影中所影射的日本大部分(脑袋不清)的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那些和自己一样、同样是受害者的但是结局更惨,死了的人,都是英雄,在无形之中,都被描述成了为了自己(活着的人)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不幸牺牲的英雄!
我想说,尼玛,没听说过不做死就不会死吗?!
还有,都是特么汉唐文化圈的,汉字写的那么好,就不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吗?!
自己发动的战争,没让你灭族就已经很对得起你了!
人有忧患意识是好的,把它用在对的地方,能让你活得更好、更有保障,但是也别太过了,弄得自己有被害妄想症就不好了,自己不好,别人也觉得你不好,这反而会加重你的病情。
还有,宫崎骏,小孩是最天真无邪的,所以如果你“喜欢”用小孩来表达思想也就罢了,但是如果你觉得“利用”小孩最能骗取感情和眼泪的话,那我想说,作为一个XXXX(此处略去,各人评判),你特么真是太成功了!
在分别前,电车声已遥遥在耳,望着对方的眼睛,大声说“我喜欢你“,不是乞求不是自怜不是悲叹只是要坦率的做个决定”尽管命运跟我们开了玩笑,尽管现实无法改变,我拥抱这命运,接受这现实,并仍旧喜欢着你” 窈窈曲径,翩翩并树 恋恋之影,婷婷起舞 古色教堂,鸟风向仪 攘攘夏道,一览无余 昨日之爱,形如泪殇 涩涩干涸,漫漫消散 明日之爱,情如副歌 萦萦之辞,绵绵不绝 迟迟立斜阳,终重逢 祈紧紧相拥
打下这行字的时候,还是怀着无比的激动的心情!
看到《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前10分钟,我就知道我一定会喜欢上这部作品的!
这前几分钟,我脑海中闪过的是吉卜力早期的《侧耳倾听》(《梦幻街少女》),同样是我很喜欢的吉卜力作品之一。
我们先来纵观一下吉卜力历年来的动画:1984年:风之谷(此时吉卜力尚未创立,但姑且也算作是好了。
)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龙猫1988年:萤火虫之墓1989年:魔女宅急便1991年:岁月的童话1992年:红猪1993年:听到涛声1994年:平成狸合战1995年:侧耳倾听1997年:幽灵公主1999年:我的邻居山田君2001年:千与千寻2002年:猫的报恩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2007年:地海传奇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公主2010年: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2011年: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一目了然,这些动画之中,完全是现实题材的只有《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听到涛声》、《侧耳倾听》、《我的邻居山田君》,然后一别多年,终于又有了这一部《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心中激动之情难以言喻。
并不是说架空的世界背景或者掺入奇幻因素有什么不好,只是这些年,动画越来越成为超越现实的媒介的时候,这种返归现实的题材让人觉得特别惊喜。
当然,动画本身做得好绝对是最最重要的原因。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是有一些前作的影子的,比如前面提到的《侧耳倾听》,而航海相关的情节也让我想起《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当然我这只是随便提一下,相同元素的运用并不对一部作品的好坏有什么影响,只是可能显示出导演个人的喜好。
一开场没多久,看到少年风间俊从楼上跳下水池,然后松崎海从水池里拉他上来这一幕,我就完全被击中了。
大概是因为之前的两部作品《金鱼公主》和《借东西的小人》都没有怎么牵扯上爱情,所以《虞美人》开场就有少年少女情谊萌生的场面,让我觉得很欣喜。
然后在12分钟左右,松崎海慢慢升起旗子,隐约之中看到少年从楼上跃下的幻象,证实他已经在她心中了。
上电影学的时候老师说到电影的开场要和观众定下契约,开场是个什么样子,整部电影就应该是怎么样的。
而《虞美人》的开场,就已经让我觉得这部作品一定是能打动我的作品。
动画的故事背景是1963年的日本,在剧中这一点被不断地强调着,通过各种方式。
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贴在墙上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海报。
我不想猜测把故事安插在这样的年代里面是否有什么特定的意义,毕竟这是一部有漫画原作的作品。
至少,在还原1963年的场景的时候,看得出这作品花了很大的工夫。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风间载着松崎去街市时候的街景,还有东京那时候旧式的电车。
)这动画就是一幅展开的时代画卷。
此外,动画还秉承着很多日本动画作品中的优良传统,除室外场景还原之外,还特意在建筑文化上花了很多笔墨,比如有松崎海特意向风间俊介绍自家建筑的一小段对话。
另外,动画里面有两段对白大概可以总结我上一段话:风间俊:毁灭过去和抛弃曾经的记忆有什么区别,不就等于将人生存至去世的记忆全部抹杀掉吗?
一个劲儿地奔向新事物,对历史弃而不顾的你们,会有所谓的未来吗?!
董事:作为教育人士,守护不了文化财产,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吉卜力就是这样的意志的继承者,以还原时代去传播文化。
另外,扯一句不太相关的对白。
董事说的那句“逃学,青春啊!
”也很打动我。
虽然这句话其实跟剧情没有多大关系,就是里面那个中年大叔随口说的一句,但是也许是因为正在一步步告别学生时代,所以听着觉得百感交集。
这部作品在音乐上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
无论是主题曲还是剧中几首不同风格的歌,都让人印象很深刻。
剧中还有几次合唱的场景,这样直接在动画中对音乐的运用,大概也得一直往前追溯到《侧耳倾听》。
《倾听》的男主人公和一群老伯伯们合奏的那曲《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据说是动画史上的首次乐器音画同步(主人公在动画中拉小提琴时左手的指法完全是跟旋律一致的)。
虽然是不同导演,不一定有可比性,但是音乐的出彩确实让我联系到了它。
《虞美人》的主题曲我非常喜欢,正如我当年很喜欢《地海传奇》的主题曲一样,都出自手嶌葵。
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所以我不知道《地海传奇》讲了什么,但是我记住了它的主题曲。
这一次的《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我会连曲子和作品一起记住。
双线叙事在这部动画中也是一大特色,但是我个人觉得运用得不够成功。
吉卜力大多数动画都是一个主题贯彻全剧,而《虞美人》这部则有少年少女的感情进展和保卫旧建筑这两条线索,虽然有交叉,但是最后两条线索并没有汇总到一个点上,感觉有点隔了,两条线都没有为另一条线的发展贡献太多。
而且,因为涉及到家族和学校两个背景,出场的人物就很多,于是人物的戏份都被相互削弱,突出不了任何的配角。
于是这部戏中,除了两个主角和那个学生会主席水沼童鞋因为长得帅(但是人物形象也很不饱满)很引人注目之外,其他人物通通都无法让人记住。
最重要的,让人有点吐槽无力的是本作的剧情中的某部分。
相爱的男女主人公竟然无意中发现自己可能是亲生兄妹,而且他们此后还互相表达了对对方的喜欢之情。
当我看到他们可能是亲生兄妹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果然是少女漫画改编的作品……和韩剧如出一辙啊……好吧,说正经点,跟吉住涉的漫画代表作《橘子酱男孩》有点像,结局也都是家里人出面告知事实真相,最终有情人能成眷属。
这毕竟还是吉卜力,不会以虐待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来结束整个故事。
这样吐槽剧情,可能有点不厚道,但是正因为剧情有点狗血,但是它最后依然深深打动了我,更显得难能可贵。
再次印证一句话,故事不重要,往往怎么样讲一个故事,才是最主要的。
明明剧情都在料想之内,可是依然让人看得心潮澎湃,这或许是更高的一招。
升航海的信号旗这个场景在动画里不断地重复着,旗是归家的信号,在航行中看到了就不会迷失方向。
而这部《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也像是吉卜力对爱情、现实和文化的一次回归。
这旗子一升起来,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夏澈允微博:http://weibo.com/hachien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从一开始不久便能够看到结尾的故事,其实情节根本用不着我“透露”……在保住老房子和男女主角相恋上都用了所谓的“一波三折”的同步进行手法推进。
学生大部分支持拆老房子——清理维护,大部分学生转而决定保住老房子——董事方坚持要拆除老房子——上诉使董事方改变心意男女主角相恋——男主角发现女主角是自己妹妹而转而对其冷淡——女主角坚定地说你是我哥哥我也喜欢你我要和你困觉——俩人最终发现俩人终于还不是兄妹,可以在一起困觉。
段正淳痛不欲生地说:“孩子,爹爹对不起你啊!
王语嫣其实又是你失散多年的亲妹妹!
你不能睡她啊!
”刀白凤:“什么!
老娘再也忍不了了。
去吧,孩子!
其实王语嫣不是你失散多年的亲妹妹。
因为你是你爹的喜当爹啊!
”茫茫然又让人想到某个响亮的名字一代表妹曹吉祥啊有木有……三星不能更多!
一直等着这部片,昨天看完了。
总觉得这部片涵盖了很多内容,社会的,民族的,青春的那部分更像是一个包装,一个躯壳。
或许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很多感觉是浅浅地掠过。
一开场,女孩就让我想起《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苏菲,习惯照顾人,有着超过年龄的成熟懂事。
画面一如既往的美丽,每次看有挂着宫崎牌的动画,都有这份细腻清新温馨的美好。
主角的相遇似乎有点搞笑,我毫无难度地将前前后后联系起来,勾勒出大概情况了。
不过,这也不影响我继续看下去。
我一直在想,这样的故事,应该是剧作者的某一部分青春。
这部片有很强的时代背景,东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社会面临的改革,新老更迁,人们在这样情况下的状态和反应,描绘得相当真实。
回来说说我最想说的那部分吧。
小海身上有种我喜欢的独立和大方,看到她站在风间和水拓间的轻轻一颔首,女子的美好不言而喻。
她和小俊的相遇,戏剧似。
再次相遇,落落大方,友好善良。
最喜欢他骑着单车载她一路飞奔的那一段,海滨小城的背景,飞驰的是青春的心。
小海后来一个人走回家,有一抹轻轻上扬的笑容。
年少的感觉,直白又含蓄。
看到小海升旗,小俊说出旗子的含义,眼神透着狡黠,轻轻地呼应着开头的诗,某个姐姐(不记得名字了)画的画。
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曾经惊艳了谁的青春,也不知道曾经被一个人默默地注视了那么久,被他写进他的青春里。
或许那时候我们也正忙于注视某个人,也在把某个人写进自己的青春里。
每次想到这点,我总会有百般温暖的感觉。
故事的转折,我又不小心猜到,但觉得故事不应这么狗血吧,太不符合风格了。
故事让我落泪的地方是小海梦里见到她日日思念的父母,看着她的兴奋,然后醒来的黯然神伤,孩子,我心疼你。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吧,因为特别渴望,所以才会梦里都想着。
亲爱的,当我看到你清晨起来上学,大方微笑地走近他,我真想抱抱你。
我真心热爱这样的女孩子,我经常遇到让我有很多感悟的女孩,她们美好,聪慧,善良。
会为她们心疼,但更多的是对她们深深的爱,是一个人的独特品质让你由心出发的爱。
我最爱小海的轻轻一颔首,最美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过我还看到一种倔强。
也许她身上带着她敢违背家庭意愿去当海员的父亲和敢于私奔的母亲的那种倔强。
提到父辈,似乎是片中较为沉重的部分,还有战争的背景。
细心珍藏的照片,每天升旗时若有所思的表情,时时想起的回忆,是小海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青春的故事,总有很多让你共鸣的点和面。
大打扫时男生的手忙脚乱,女生的呵斥。
吵到不可开交,老师一进来全场秩序井然地唱歌。
还是董事长那句话来得直接,“逃课啊,青春啊”。
有些时光,怎么过都似虚度,那叫青春。
小俊伸出手接住跳过去的小海,年轻的帅气啊。
影片的配乐似乎和以前的作品感觉不一样,但又说不出什么不一样。
影片定格在那幅油画上,片尾曲响起,歌曲的悠扬,中文字幕翻译得这么美,我只知道我就那样呆到影片终了。
我最喜欢小俊骑车载小海那段,本来小海想问那首诗是他写的吗,结果山路一阵陡峭,等小俊问她想说什么,小海却只轻轻说了句没什么。
真的,有些事,美好得你不想问为什么。
开头是不是应该写点什么,突兀地开始镜头分析很奇怪。
这是一部让人“纠结”的吉卜力动画。
就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部动画还是比较成熟的。
当然,我看动画的标准一向比较温和。
作为宫崎骏儿子监制的第二部影片,很自然地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宫崎吾朗自己也说了,作为宫崎骏的儿子,压力很大。
其实要说,《虞美人》内容很韩剧的话,那上部《借东西的小人》的故事也一样很老套。
所以还是直接分析故事吧。
第一天(起)00:00 1、序幕(交替叙事组合段) 清晨,海起床做早饭,升信号旗。
俊在船上升旗回应,然后骑车上学。
海做完家务上学。
07:00 2、段落 教室里,好友给了海一张拉丁周刊,上面刊载了一篇关于升旗少女的诗。
07:55 3、段落 ①吃午餐时,俊和同好们为了保卫“拉丁区”而进行抗议示威。
俊从楼上跳下,海拉他起来。
10:00 4、段落 回家和奶奶聊天。
交代海的身世。
父亲过世。
12:30 5、段落 做饭,灯下看书。
看家人的照片,看周刊中升旗少女的诗。
第二天(承)13:46 6、段落 妹妹小空请姐姐和自己一起去找俊签名(海表面上拒绝了)14:46 7、段落 海和妹妹第一次造访拉丁区,各种怪人。
18:13 8、段落 ②进入考古研究室(周刊编辑部)。
俊帮空签名。
海留下来帮周刊刻字。
21:55 9、段落 回家路上,海心情愉悦。
急忙赶回家后家里没有人,空落落的,(心情的对比啊)海急忙开始做饭,发现没有肉,叫弟弟妹妹去都不愿意去,海只好自己出门去买。
音乐响起。
23:47 10、段落 ③出门,碰到了俊,俊用单车载她去买东西。
俊买了两个可乐饼。
(话说,海边走边吃可乐饼并说好吃时的表情真的好呆。
)第三天(承)26:1511、段落 晨,海叫寻起床,看寻的画,知道有船升信号旗答复自己。
27:3512、段落 ④快要迟到,海奔向学校,遇见俊,约定再帮俊刻字。
28:4013、段落 全学讨论会。
海本来不参加,卖鱼中途改变主意。
在讨论会上俊有精彩的表现,会场一度非常混乱,校监来检查后所有人都开始唱歌应对检查。
32:4314、段落 ⑤讨论会结束后俊和海一起回家。
海提出打扫拉丁区的意见。
音乐34:12 15、段落 家庭饭后闲谈全员讨论会,北斗姐提议自己的送别会时请男生参加。
第四天(转)35:0516、段落 虞美人庄园欢送会,俊和 各种闲谈。
36:5017、段落 海带俊参观虞美人山庄。
俊知道了海的身世。
海给俊看了自己父亲的照片。
俊开始误以为自己和还是兄妹。
(观众此时还不知道)40:1818、段落 聚会结束,俊回家,心事重重,回家拿出相同的照片。
第五天(承)42:0519、段落 拉丁区的打扫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俊却开始刻意疏远海。
海觉得很失落先回家了,俊没有和他打招呼。
45:4620、场景 厕所中,水沼问俊怎么回事,俊转身就走。
46:0521、场景 一轮月亮高挂天空,海在厨房里心事重重。
第六天(承,高潮)46:30 22、段落 晨,大雾。
(如此时此刻剧中人物的心情,一切都不确定,如雾般不真切)俊在去学校的路上问父亲自己的身世。
父亲告诉他他的身父是谁。
(观众知道他们是兄妹了)海升起了信号旗,到寻房间里看船的回应,但俊没有回应。
俊早早地骑车到拉丁区印周刊。
(应该是下决心和海做朋友,从此冷淡下去)海到北斗的房间送别北斗,北斗希望海和俊好好相处,海决定再51:13 23、段落 上学,海主动和俊打招呼,俊避开了,海很伤心。
打扫拉丁区,俊亮起了灯,海独自在走廊里忙碌,没有参与。
52:40 24、场景 放学,下大雨。
海等俊,想问清楚一切。
俊坦白了一切。
54:14 25、场景 海回家后就睡觉了。
侧面反映海遭遇这一切后的手足无措。
梦到小时候,边哭边找爸爸。
(这是个一直有心理创伤的孩子)第七天(时间节奏加快,这里应该不止一天)( 承)57:5026、段落 从梦中哭醒。
擦干眼泪,这还是一个阴雨天,坚持升旗。
(已经决定坚强面对)继续打扫拉丁区,海主动找俊要帮忙刻字。
海做完这些出门后松了口气。
(突出海的勇敢、坚强)61:1227、段落 热火朝天的打扫,(时间节奏加快)终于完成了拉丁区的清扫维修。
全员欢腾庆祝。
62:4428、段落 水沼突然带来了坏消息,学校还是决定要拆掉拉丁区。
为了挽救拉丁区,决定由水沼、俊、海三人上东京找理事长。
(主旋律音乐响起)。
晚上空鼓励海。
第八天(再发展)64:0029、段落 三人上东京找社长。
社长因为海的缘故决定去学校看看。
又回忆了一遍父亲的去世。
(各种莫名其妙啊,为什么懂事会因为海而决定去?
)70:0030、段落 回横滨的路上,水沼知趣地先走了,海和俊两人释然。
海:即使有血缘关系,即使是兄妹,我依然喜欢俊!
(真是勇敢的元气少女啊,她到底如何说服自己的)72:5531、段落 妈妈回家了,海找妈妈询问关于父亲泽村雄一郎和风间俊的事情。
(这里一开始我以为妈妈不能确认俊是不是自己丈夫的孩子。
但是再看一遍我想应该是妈妈突然意识到原来海是喜欢上了俊。
海没有直说出来,但是细心的妈妈还是体会到了女儿的心情。
海在这里的哭泣应该是既有委屈也觉得心里稍有释然。
)第九天(合,结尾高潮部分)77:4032、段落 晨,海上学。
妈妈找了俊的养父。
(这真的是一位非常细心的母亲,因为她的话并不具有让所有人放心作用,于是她主动找了俊的养父一起找照片中的第三人)理事长来学校拉丁区参观。
俊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知道他们身世的第三人快要离开出海,她们必须立刻赶去。
83:0033、段落 海和俊飞奔去解开身世之谜。
(有非常飞扬的音乐啊……应该是六十年代的音乐)85:0034、场景 船长开始絮叨87:0035、乘船回家路上,一切谜团误会都解开了,片尾曲响起。
(片尾曲好听,翻译得也好)88:1036、场景 首尾呼应 海照例升起了信号旗。
88:50黑屏 出字幕,全剧完。
—————————————————————————————开始部分 第一天,海和俊第一次遇见。
很自然地带出了这个故事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保卫拉丁区线,一条是海和俊的爱情及身世线。
发展部分 第二天,第三天。
两条主线并进,海和俊互生好感。
序号①—⑤是俊和海的五次相遇相处,感情发展很自然。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海开始帮忙,并且提出打扫拉丁区的提议。
整个部分情绪积极向上。
(除了海和奶奶说自己的身世)转折部分 第四天、第五天。
欢送会,情绪一开始非常好,但是俊看到照片后心事重重,剧情开始出现转折,矛盾出现。
(这个矛盾太戏剧,太韩剧,很难马上产生代入感,这确实是硬伤,也是片子遭到诟病的主要原因)高潮部分 第六天 这个故事的高潮部分非常的压抑。
是传达给人负面情绪的高潮。
身世线太过沉重,压抑了保卫拉丁区这条线。
(于是大家都说,吾朗失去了他老爹的少女心。
其实也挺为难吾朗的,宫崎骏只有一个)再发展 第七天、第八天。
保卫拉丁区这条线继续推动剧情向前走。
同时主角达成一定程度地和解。
(虽然这个和解有点匪夷所思)结束高潮部分 第九天。
成功保护拉丁区,并且解开了身世谜团,全剧大团圆结束。
——————————————————————————————肯定:1、剧本完整,两条线讲得非常清楚。
人物关系的发展很自然。
只说讲故事的话,起承转合非常好,首尾呼应。
当然,剧本是宫崎骏写的,不能全算是吾朗的功劳。
2、配角非常出彩。
哲学怪学长的怪异,北斗的忙碌和不拘小节,寻姐姐说话做事都慢人一拍有些天然呆的样子,被姐姐海保护得很好讲究穿着有些娇纵的小空,还有拉丁区里叫不出名字来的各色人物,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群像刻画好。
下面来说说我觉得有些问题的地方。
1、女主角海的性格和角色表演。
女主角海的性格定位有些模糊。
一方面她有着元气少女的勇敢,忙碌充实地做家务,帮助周刊刻字,是散发着正面能量的主角。
另一方面,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在外留学,早早撑起这个家的海显得过于早熟和懂事,海的内心中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
宫崎吾朗显然无法割舍海性格中的这一部分并且刻意在动画中做了渲染。
几次回忆突出了这一点。
从虞美人的纪录片《父与子300天的战争》中我们能看到,在创作过程中,宫崎吾朗最开始笔下的海是一点都不活泼的,看上去就忧心忡忡的样子。
宫崎骏不停地否定这个角色,铃木敏夫也否定了这个不活泼的角色。
闭关之后的宫崎吾朗在父亲送来了一张海上学时的画后,终于能将海转变成一位活泼的少女了。
但是,问题并没有根本地解决。
宫崎吾朗因此改了台本,但那身体前倾急急向前走的少女在动画中的动作显得很奇怪。
后面吃着可乐饼一边说好吃的那个少女,眼神停滞,表情过于含蓄,没能将初恋少女的心情很好地展现出来。
宫崎骏的“少女心”最终也没能在动画中完全战胜那个有点忧郁的少女。
这可能和宫崎吾朗少年时代父亲忙于工作,让他基本上缺失父爱有关吧。
这也是宫崎吾朗本来想坚持的地方。
妥协之后,海的有些行为就让人摸不清头脑了。
比如动画为了展示一个勤劳持家的海,给了她过多的重担,又是做饭又是洗衣又是买菜以及洗碗,帮弟弟补袜子之类,妹妹明明只比她小一点,却基本什么都不操心,晚归的时候妹妹弟弟奶奶都忙着看电视,连东西也不愿意帮忙去买。
看着看着就不由得要生气了,哪有这样超人的元气少女啊,她的脆弱和悲伤难道不是由于她过于善良什么都包办了?
所以看着看着就觉得她在逞强,连本来是要表现她的正能量的做家务活也让人觉得她很可怜了。
女主角的动作太少太规矩了,这也让她看上去不活泼。
稍微对比一下《侧耳亲听》,你就能发现同样是走路,同样是写东西,月岛雯就比海活泼多了。
动画在这些方面就是很神奇,动作风格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就完全不是一个人了。
宫崎吾朗还是要修炼啊。
如果是宫崎骏的话,这个故事会是另外一种风范吧。
即便是再悲伤的事情,宫崎骏也能用阳光去驱散,从而带给人感动。
龙猫中的姐妹难道不可怜吗?
妈妈一直住院,没法见妈妈的姐妹难道不想念妈妈吗?
但是这些都被宫崎骏掩藏在故事背后,让你在看完后深深地品味其中的深意。
而宫崎吾朗直接将悲伤端出来了,不含蓄,也就难以达到父亲的高度。
还是不要这样比较了,宫崎骏毕竟只有一个。
他是动画诗人,不食人间烟火。
但是宫崎吾朗确实很努力,即便这样,他的这部虞美人,仍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2、两条主线:兄妹恋,保卫拉丁区。
兄妹恋的剧情这里不想多谈。
我想了很多种其他可能或者其它的矛盾,但是都没法更好地去展现这个故事。
(似乎应该把原著小说拿来看看)另一条线,保卫拉丁区。
这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设定,也是这部片子出彩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时代背景和海港小镇的设定,简直就是要成为经典了。
可惜我个人意见觉得这部影片没能很好地突出海港小镇的特点。
《侧耳倾听》也是初恋少女的故事,没有任何大的外部矛盾,并且故事发生的城市也非常普通,但是导演将夏天和城市作为角色放入动画中,让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热情,一种夏天般的青春,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虽然只是普通的城市,但是却让月岛雯带着观众看到了这个城市的不一样,很生活却也梦幻。
但是《虞美人》里就没有,除了俊带海去买东西那段,这个海港就只是故事的背景,不是故事的主角,缺乏生命力。
——————————————————————————————说了这么多,也没法得出什么结论,但是,冲着保卫拉丁区这条线,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不然我也不会花这么多精神去写了。
)文中可能会有很多错误,个人业余兴趣分析,仅供参考。
作为第一专业是航海技术的毕业生,一直就是这份情结。
这里给了5分,全部是给美术和理想主义的。
至于剧情,确实不怎么样!
最不满的是关于历史,此片还是故意模糊了的,总的来说是还是无害化处理了的。
男主人翁父亲立花洋在撤回侨民的船上死了,而其他亲属也死于原子弹,女主人翁父亲是朝鲜战争期间触水雷身亡的。
如果较真的话,朝鲜战争那段纵容法西斯战败国参战一点都不光彩。
(相关可搜”朝鲜战争中日海军扫雷舰“)。
lz和大多数新一代军校毕业生差不多,关于观通专业确实没学好,而且也没有人怎么着重要求,重点全部在电子雷通设备上了。
因为我的祖父在抗战期间在缅甸曾做过报务员,因此从小就喜欢莫尔斯码,因此每次雷康信号在雷达屏上显示的时候,我都不必像周围同学那样翻书,于是对这些传统的航海通讯方式着迷了。
至于信号旗,在毕业实习的时候都一窍不通,有次随实习舰艇编队退出一狭窄水道的时候,升起了一面旗帜,我非常不好意思地询问了信号兵才知道是 “S”旗,因为e (莫尔斯码“.” ),i (..) ,s (...),也叫“一右二左三后退”,当时才傻乎乎地想通原来信号旗和灯光、汽笛信号是一样的。
后来经常看见使用信号旗的船只,也经常遇到非常礼貌的中外船只,1个星期下来终于记住了这几面国际通用信号旗。
以致于在当时的实习中,“磁罗经消自差” ”测惯性“ “测速” ”测转弯半径“ 等科目中都自如地正确使用信号旗。
偶尔遇到友军和中外方礼貌的船只,也互相使用信号旗祝福问候。
毕业后非常不幸不能从事热爱的专业,工作和舰船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时觉得某天,”祖国“就又想起我们来了,时常复习也时常看着远处海的方向。
毕业后的第三年有次同学接新船经过我单位所在市的港区,当时我那离海的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但到港口需要转车一次,纯理想条件下3个小时能到达码头。
我对自己迷信地说如果今天碰不到他们就等于永远不可能再被调回,结果那天等车转车用了6个小时,买了些给同学和战士的零食水果,结果到了码头是空空的。
当时用手电不断对着远处闪灯光信号GB_ _. _... 最后发了个AR ._._. 。
PS:AR一发出通常也可以关机了,在战争年代很可能真就是永别了。
之后再也碰过这些,直到半年前协助仍在船上的同学做了一次校正磁罗经自差计划航线,突然想起需挂OQ旗。
虽然此时已改行学了口腔,每天都还顶着俄语和专业的巨大学习压力,但还是浪费了好几天时间来找关于海的一切相关信息,突然就搜到了这部动画电影,主题和漂亮的画面吸引了我,于是作为2014年的新年礼物藏了6个月。
女主人翁每天升起两面旗帜,一开始我只认得第二面是W,前面却怎么都想不起来,猜测也大概是wish的意思。
百度一查UW。
情结的确有点韩式肥皂剧特色,不如他爹宫崎骏的思考深入。
但客观上还是描写了一种理想主义,比如关于学生们反对官方拆除拉丁社区,还有天文社连续多年监测太阳黑子,确实人类存在的时间和太阳比起来只是短暂一瞬间,即便没有任何成果但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是今天浮躁社会所严重缺乏的。
另外多年来所接触的国人朋友都拿民族主义这面腐臭的大旗代替爱国主义,对于日本的一切都采取抵制和否定的态度。
其实很多人只不过是双向障碍罢了,所以军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是没有实质的区别,也不以民族区分。
中学时期,有幸和日本交换生一起上课,当时日本学生就奇怪,为什么垃圾桶可以放教室里?
而且还往里面倒汤水、吐痰。
为什么进入教学楼连鞋子都不换?
为什么老师发火了都没有人怕?
为什么音乐美术课从来不上却要还发教材?
为什么体育课都是好学生坐在教室吃零食做作业?
为什么你们可以把自家收拾那么干净而往窗户外扔垃圾?
为什么家里内部装修地光亮而外墙被毁坏乱七八糟?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日本是不是和她后来邮件告诉我的那样,也堕落了。
总之我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好不起来的样子!
看完电影总想起在这个自我毁灭的世界里认识的人,我现在的邻居大叔,年轻的时候曾在苏联海军服役后来在国际邮轮当海员,周游过全世界,退休后的第五年,突然一天患上了海默综合症,这无疑是对家属的折磨,但他有个伟大的家庭!
最大的安慰莫过于他的精神还在当世界年轻的时候。
每次去他家的时候,他都问我们是否第一次来他家?
然后就要给我们去泡茶,一遍遍地向我展示他虎口上的霍尔锚,他说海军锚好看一些,但是霍尔锚图案简洁且实用。
他墙上挂着天文钟,屋里摆满了各种船模。
老头有时候连孙女都不认识,但却还把穿苏伊士运河,过巴拿马海峡,东北亚的巨大潮差一切都记得清清楚楚。
作为宫崎骏的影迷,对其传承人还是有期待的,但是不得不说看完这部很违和,因为这部动画传递出来的战争中日本受害者的姿态实在很让人反感。
对比一下以前宫崎骏的作品,对战争的思考都是双方面的,也是脱离历史题材的,基本上属于反思,自省。
但是《虞》表露出来的情感是在哀悼,叹惋,也许有反思,但更是以低姿态来洗脱和逃避侵略历史。
如果孩子们看着这样的电影长大,再回头看这段中日战争,会不会觉得其实日方也很可怜,侵略、屠杀的罪行是可以被谅解的?
那么他们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的痛苦,难道是要我们白白忍受的吗?
做人不能太圣母,特别是过错方来教育你让你圣母的去理解他们,原谅他们。
要谅解可以,先认错反思,学会自己承受错误带来的伤痛和后果,而不是向全世界叫嚣着因被正义反击后造成的伤口,这样的伤口不令其感到耻辱而默默忍受,竟然让其感到委屈不平,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历史不能阻碍前进,但端正不了态度再怎么前进也是错误的方向。
宫崎骏的这位接班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意识,但没有宫崎骏的高度和见识。
这也许是阅历造成的,也许是性格里天生的。
如果是后者,表示点蜡,因为那些在宫崎骏的电影,关于青春,天空,飞翔,那些让人心里宁静幸福的东西,跨越民族历史的东西,都永远只是记忆。
之前从来没关注过宫崎骏父子的八卦,一直简单的认为这些片子都是宫崎骏导的,然后我一直最喜欢的是这部《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今天重看了第N遍,想记录一些打动我的细节,上豆瓣一瞧才知道,原来这是宫崎骏儿子宫崎吾朗的作品,百度了一下他人很帅,还是个景观设计师。
真的,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每一幕。
从片头少女梅鹿一早起身为家人和房客做早餐开始,换上日常衣裙(她只有两身衣服,一个是水红色外套和裙子搭白衬衫,日常穿着,还有一身是校服,可见生活简朴),昨夜已把米浸在饭缶中,她擦火柴点起炉火。
然后给花换水,给父亲的遗像更换一杯供奉的清水。
她在门口升起信号旗,她家在临海的山顶上,山腰到山脚都是人家与市集。
海面上波光粼粼,有三两行船……早餐是米饭、纳豆、放在一片生菜上的火腿煎蛋。
她居然从一个小煎锅里盛出7个完整的煎蛋,这必然是不可能的……房客们有性格舒朗的女医生,有呆萌的女美术生,梅鹿的弟弟正在长身体特别能吃,叮嘱她多装些便当,妹妹则十分爱娇。
女主梅鹿则是那个淡定、能干、照拂家人,操持大局的长姊。
做了洗衣服、收拾厨房等事情,梅鹿换校服去上学,在家门口遇到钟点工阿姨,叮嘱了晾衣服的事。
她自己带了一份便当,便当是玉子烧、米饭、煎香肠和酱菜。
男主角风间登场了,像所有的青少年一样莽撞、热血、激进,但是有勇有谋。
也不知他的小伙伴,那个戴眼镜的早熟老练有领袖风采的社团主席,怎么一眼就看出男女主来电的。
反正他尽力一撮合……梅鹿帮风间刻蜡纸(好怀念,小时候我们的考试卷子就是这么刻出来的,那时候印刷卷子,最喜欢被老师叫去帮忙翻页,刷完一张揭掉一张),风间在边上印刷小报,俩人安安静静干活,纯净的荷尔蒙静静流动……回家时,阿姨叠好了衣服,告诉梅鹿,今天竹荚鱼便宜,买了些。
梅鹿俨然是个当家主妇呢,略一构思,晚饭是炸竹荚鱼、凉拌卷心菜。
切卷心菜时,妹妹和房客一起八卦学校的男生,梅鹿只是静静的做事,菜刀切地咚咚响,手势很地道。
另一个晚上做咖喱,原来厨房地上有个浅浅的地窖,储存了土豆洋葱等物。
猛然发现冰箱里没有肉了,弟妹们都支使不动,只好自己飞奔出去买肉。
挎着篮子跑到半路,遇到男主骑着自行车经过,他载她到山脚下的市集。
她买了400g肉(经观察她的冰箱没有冷冻库,所以不储存更多肉食,也许早期的冰箱都那样?
),而且指明是肉丝(咖喱里面放肉丝不大对劲吧)。
风间买了2个可乐饼(一种土豆泥炸制的饼),自己叼一个给了梅鹿一个。
风间的家太远了,空着肚子支撑不到家里。
看来日本战后十几年,虽然民生看起来稳定祥和,但终究不算宽裕。
梅鹿的家世代行医,应该曾经相当优渥,现在依旧有很好的住房,但已经需要开放成家庭旅馆帮补家用,由外婆拿私蓄支付钟点工的工资。
风间的父亲开一艘拖船,家里境况从居住条件来看,可以算是清寒了。
两个孩子精神面貌挺相似的,都很朴实吃苦,但没有苦涩之相,依旧意气风发的。
梅鹿邀请风间和社团主席一起来家里吃饭,有酒、有寿司,大家欢聚宴饮。
餐后,他带着风间参观自家房子,也是一栋有历史的建筑,保养得很好,门上方按主人的喜好有猫的浮雕。
站在小阳台上看着海,梅鹿说出自己打旗语的初衷,是因为表达对父亲的思念。
一时默默无言,风间内心震动,想找话来安慰,尚未开口,梅鹿就已克制如常,默默地转过身去带他参观别的房间。
然后,梅鹿向风间展示了自己家族的照片,笑的灿烂的是外公年轻的时候,而梅鹿的爸爸是个有倔强嘴角和英气面容的小伙子。
也就在这时,风间发现梅鹿和自己的身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家向父母求证后,他判断自己和梅鹿也许是亲兄妹。
少年并没有表现得如何痛不欲生,操劳的父母和清寒的生活也不允许他任性的表演失恋,他打算默默地承受这些,疏远梅鹿。
梅鹿察觉到了他的变化,在雨中静静的那一把伞等他骑着自行车出来,两人同行,梅鹿直接问了原因。
少年没有欺瞒,说出了原委,语气凄苦:像8点档吧?
梅鹿也错愕凄惶,像是问对方又像问自己:那要怎么办?
第一次看宫崎骏的片子 不感动………………哎~
老爷子你到底多惯你家小子 愿意把吉卜力交给他糟蹋
和宫崎骏的风格大不相同。。。
从他们整齐的制服,友善的眼神...
没必要动画化
高清实在美。对于海这种认真美丽的女主角,我实在完全没抵抗力,输了。
我不是你哥,我们想太多。
看不下去这种事我真不愿说出口 看到一句最恶狠吐槽:这种真人能演的剧情还要弄成动画的意义是?老宫崎有颗万年不衰的少女心 相较之下 宫崎吾朗更像是个变性少女...
居然是长泽。。。话说,这剧情太老套了(@﹏@)~ ~~~
编剧们,你们知道剧本有多烂吗?
7.5,披着少女成长外衣的日式怀旧动画。日本学生如果真的在60年代就如此公知、开化了的话,中国学生实在是太汗颜了
一星给画面一星给配乐。短评里竟然有人和我一样想起了老房有喜。尼玛这到底是什么狗血剧情啊,动画版韩剧蛮。
太美妙了. 画风, 配乐还有故事本身都太美妙了. 宫崎吾朗说60年代是日本最重要的时期, 因为日本是从60年代开始真正成为一个国家, 所以他将那个时代的情怀投射到每个人物中. 影片中那些对过去的留念未来的憧憬, 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那份懵懂的爱都令我动容. 这是我近几年来看过的最动人的日本动画.
八点档狗血盛开的吉卜力。PS:或许是因为声优的关系,看得时候就在想真人版对应演员。麻生久美子好适合小广,贯地谷好适合北斗。
你爹宫崎骏已经把想象力都用光了没留点给导演啊...这完全平淡如水的剧情仿佛来自《黄手帕》《妈妈请再爱我一次》那个时代,居然还拍了95分钟!
说不上多好多坏,沉醉在这种精致唯美的画风与音乐中,就是享受了。
看到一半还以为后面的剧情会变得很狗血了,结果没有,哎,宫崎吾朗这孩子培养不出来啊,这片子还不如交给高畑勋
宫崎吾朗用宫崎骏的浪漫唯美讲了一个韩剧般的三俗故事。。。
新作即惊喜!除了老头子的幽默和画风保存完好,对表情的掌控和细节的拿捏更是越来越精准。久违的温暖,还请宫崎吾郎君努力!
三颗星全部给制作背景的工作人员。本来我们还在为“天下的有情人都是兄妹”这诅咒应验而喷狗血的时候,突然她娘的话将剧情来个翻转……我晕,这整个不就是我小时候那部《老房有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