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没看过原版剧和原著,仅从电影角度评论。
大家如果还没去,那就先别去了。
本人就是被白女哭的稀里哗啦的短视频骗去的受害者。
首先,我感觉都不是音乐剧不音乐剧的问题了,既然要拍成电影,是音乐剧电影,那就是要叙事,要为剧情服务,对观众负责。
至于反派的故事、为猎巫行动的正名,做作可爱的白女反讽white guilt,这些点当然都很好,也是电影优秀的地方。
但是。
1.男主和女主的情感完全突兀,且没有必要。
不知道第二部会发生什么,总之从第一部来看就是没意义,且尴尬。
还把女主形象带塌房。
2.剧情拖沓,居然电影都要结束了,才去大巫师那里(如果硬要辩这是第一部,那我也无话可说,参考沙丘1,人家做的就很好),除此之外,也不知道他们在这个所谓的魔法学校学了啥,大部分时间都搭在这儿,女主妹妹一脸丧气,关键剧情是一个没好好讲。
既然背后有动物和人的矛盾,那这里难道不应该铺排女主和动物之间的情谊吗,难道不应该把山羊教授、豹子这些动物角色在深入刻画一下吗,女主当然可以和大众一样觉得不应该这样对待动物,但是她是女主诶,但是这不够让人信服她后来会因为这点做出那么大的决定,背叛世界,成为新公敌。
因为大家都这么想,只有她这么做了,那他是不是需要一个更实在具体的理由,除了这个伟光正的概念以外,本来他被动物养大这个事很好,可以用,但也是一笔带过,导致我作为观众不理解为什么女主要那么在意动物与人类的矛盾?
大家都理解动物,被排斥,被作为“共同敌人”很可怜,曾经的光辉历史被埋没,辉煌不再,这些都可以讲啊,为什么不说。
3.女主和a妹的友谊,也是塌的不行,我根本不相信这俩人是好朋友,源于a妹内疚的一支共舞(这舞还极其尴尬),他看到众人的嘲笑突然决定走到中间放下帽子跳奇怪的舞,不符合他的人物逻辑,本来在图书馆看人跳舞都觉得烦的她,因为一个帽子来了舞会,被嘲笑还要冲上去自取其辱?
之前来到学校都会因为众人目光打算走人的她,突然开始跳舞?
行你说这是他的成长与改变,那到底源于什么情节她决定不再懦弱而是开始面对呢?
因为一个帽子?
我不相信。
或者是不够可信。
而且就这样女主还觊觎人家男朋友。
两人化妆那个戏也是,整半天就给我插个花,你哪怕换个裙子呢?
make over到底得罪谁了,不想设置统一的审美标准我理解,你政治正确“本来就很美”那一套我也理解,但什么时候连衣服都不让换了,我期待半天你给我一枝花?
你可以政治正确,我也不否认有些时候正确没毛病,但是这是电影啊,这是造梦艺术啊。
结果女主突然跑走,也不知道干嘛去了,a妹开始独唱歌颂自己的伟大和胸怀,他爱的不是女主而是对女主很好的自己。
所以他俩那一套姐妹情深我从没get到,哪怕结尾在楼上要不要一起飞走,我都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要一起飞走,什么各自有各自的选择和人生,这俩人本身就不是朋友啊。
哪些人在骗自己说他们是好朋友的。
3.还有一些无力吐槽的细节,杨紫琼既然可以突然出现在大巫师那里,又何苦偷偷写信?
骗观众有意思吗,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哈哈你没猜到吧?
杨紫琼其实是坏人那一边的”的假象吗,但不要太明显好吧😑还有那个山羊教授课堂上突然睡着的众人以及只有男主和女主没睡着的无厘头情节,这花哪里来的?
前面是不是要提一嘴,为啥男主没晕是不是也要提一嘴?
男主的马也是动物啊,他来自哪里,怎么就犹豫潇洒上了,你得尊重来买票看电影的观众啊,不能说一个“这些第二部会讲”就糊里糊涂的过去吧?
如果对于本部电影来说很重要的细节是要解释的呀,我看完沙丘第一部反正应有的世界观是建立起来的,人们的关系也清楚,王子复仇记的基调也是建立了,真正吸引观众的是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会怎么做,会发生什么,让观众爱上主角,然后观众才会对主角的命运产生兴趣,而不是像本片一样,重要的世界观是一个没讲清楚,隐瞒来隐瞒去,把女主人设也写塌了,把一个没什么意思的学校讲半天,编剧是哈利波特看多了吧,但至少人家哈利波特的学校很有意思啊,你这是个什么学校,到后半段我才后知后觉原来不是所有人都会魔法的呀,哦原来这不是个魔法学校啊(到底是不是我现在也不知道)动物会说话跟人们生活这么有意思的故事不写,写一些什么高中生逃课舞会成长自我,编剧之前是写烂俗美剧的吧。
累了…大家别被骗去电影院了,如果实在想看等下线了,当反面教材学习学习。
《Wicked》这部电影改编不但没能重现原作的优美,反而显得空洞乏味。
1. 剧情发展与角色塑造失衡电影在叙事节奏上存在明显问题,尤其是在前期和中期部分。
尽管音乐剧形式强调歌曲的重要性,但本片开场就仓促地插入多首歌,角色动机和性格却缺乏深入刻画。
例如,主人公Elphaba和Glinda的转变显得表面化,缺乏足够的戏剧张力,所以观众很难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王子角色的设计令人困惑。
他在故事中的作用显得鸡肋,戏份分配既冗长又没有实质意义,最终甚至在后期情节中被完全忽略,令人不解。
角色未能推动剧情发展,反而让整部影片显得拖沓。
2. 歌曲的过度使用音乐是《Wicked》的灵魂,但电影的处理显然用力过猛。
一分钟的剧情常常被数首歌曲填满,给人一种“为了唱歌而唱”的敷衍感。
相比之下,原作中的音乐更注重为角色服务,帮助推进剧情或表达内心矛盾,而非单纯占用时间。
3. 结尾情节的空洞与无力电影的后期情节无疑是“崩塌”的。
以关键事件为例(如山羊校长的救赎),整个过程虽然非常的Dramatic但显得很草率。
观众期待一个高潮迭起的结局,但得到的却是很敷衍的收尾。
对于导演和编剧,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重新思考电影改编如何在“保留原作灵魂”与“适应电影节奏”之间找到平衡。
百老汇原作才3小时,相比之下,电影版已经有2小时40分钟了,还能做到内容空洞,真的让人匪夷所思。。
理论上,少20分钟不应该影响剧情深度啊!
但它选择省略了重要的角色转变和故事细节,只浅尝辄止地讲了一部分故事,还硬塞了大量的歌曲,真的是“形式大于内容”了。
说真的,如果百老汇观众可以坐满3小时,那电影观众也绝对能接受一部3小时的作品,尤其是《Wicked》这样有深厚粉丝基础的IP。
把故事浅化到这种程度,只会让人觉得创作者对作品的爱不够真诚。
烂到这种境界Disney你要不赔我点钱吧,真的!
没看过剧直接看的电影。
很多场面是好看的,但是歌我不太能get到。
果然我友邻说得没错,根本就没有les!
只有异性三角恋。
但就算是友谊也没有那么好磕,情感的转变很突兀。
音乐剧不是excuse,有很多人物情感更能让人共鸣的音乐剧。
而且电影已经延长很多时间了(我在电影院坐得屁股疼,这还只是第一幕),是有改编的空间的。
最近有一个观察,就是群里在努力进步努力理解女性的男性(这里不是反讽,他们真的是很好的人)很容易被音乐剧中虚构的简单的女性友谊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而我们女性正是因为在现实中经历了更真实的关系,对剧里的友谊没有太多的感觉。
整个故事的政治隐喻也因为过于浅显直白对我来说失去了冲击力。
听有个播客里的嘉宾说他能relate的点是他刚来美国的时候很想融入“主流”,努力吃得跟“普通”美国人一样,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出生地的文化正是自己的特别之处。
我内心:饮食上压根没想融入过…
剧本本身已经充斥着政治正确与伪善的假面,而影像又再度强化了这一点,并且完全当成主题在宣扬,令人惊愕到失语。
费耶罗与Elphaba的相遇已经透露出了这种诡异:当她绿色皮肤被所有人厌恶的时候,他就像是完全没有看到她的外表一样,非常自然地调侃起她带刺的性格,这种看似一视同仁的对待,实则是完全忽视了Elphaba自身的经历。
“我假装看不见你与我的不同,将你与他人一样平等对待,但你不能将你所经历的过去带入我们的关系之中”,这是一种更深的忽视与霸凌。
而片中促成Elp认清世界真相并与之割席的原因,居然是人类不允许动物说人话!
片中大量的对现实世界的讽刺、隐喻与互文早已刺破了魔法世界的幻想泡泡,这一设定也早已超出了《绿野仙踪》的童话界限。
动物以说自己的语言为耻,人类与动物的生活本质上并不是互通的而是单向输送,这居然成为了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大爱?
Elphaba站在山羊教授门口的场景早已展现出这种荒谬的不对等:谈论自身生存危机的动物在听到门外响动的时候四散奔逃,对它们而言门外人的肤色(白色黄色黑色绿色)根本不重要,任何一个人类都可以将它们关进笼子。
Elphaba上天入地所要争取的,是“让动物说人话、学习人类知识、能给人上课”的权利,而不是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所有人与动物都可以自由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于是她的反抗越是激烈,整部影片就越是荒谬,自大与傲慢犹如费耶罗油腻的自恋一样涌出了银幕。
片中刻意强调的“多样性”,只是Glinda用来装点自身的华美饰品,是自以为“甩甩头发”所散发出的魅力,是费耶罗假装深沉的反思——等等,我好像意识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你看,我马上就要开始思考了。
作为一个因为wicked进入theatre world的音乐剧爱好者,看到短评中有很多朋友对电影有很多疑惑或者误解,因此想在长评这里帮大家介绍一下从音乐剧粉丝层面对电影制作的理解。
1. 为什么能拍三个小时作为一名能唱wicked 80%歌的铁粉、我也不得不承认,part 1拍到接近160分钟确实对非音乐剧爱好者亦或是严肃电影爱好者来说太煎熬了。
但仔细想想每个细节,我确实也能理解导演对时长方面作出的努力。
首先我希望大家要知道wicked这部音乐剧在世界音乐剧文化行业的重要影响,几乎是每一个音乐剧爱好者,从业者,决策者都要经历的新手村。
我认识的很多音乐剧爱好者(没有一个从事影视or剧院行业),我们是可以直接张嘴就唱(降调)defying gravity 亦或着popular。
wicked这部剧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很多行业从业者会在试镜时选择的基本歌曲,旋律歌词都环环相扣,对剧情的概述以及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wicked的第一幕总共11首歌,其中8首都能算得上行业中耳熟能详,并且对part 2剧情有非常重要的铺垫以及呼应。
从我粉丝的角度,我完全能理解导演的思路,导演已经尽可能的缩短了第一幕中几首知名度不高的歌曲为剧情的连贯性腾时间,但音乐剧要唱要演还要赶剧情,160分钟真的刚刚好。
导演确实有增加一些独特的区别于音乐剧的小细节,但几乎都是能按秒技数的出现在画面中,可以说没有一帧是即兴发挥或者画蛇添足,百分百遵从音乐剧原作的剧情发展。
2. 剧情问题整部wicked是绿野仙踪的前传,剧情完全是为了服务绿野仙踪而设计的。
如果你是看不下去绿野仙踪的,那我也不并不觉得wicked是适合你的电影。
wicked有在尽量得增加政治层面,权力斗争,多角关系这方面的议题,但请记住,这是一部2003年在百老汇初次登场,演了20多年还能在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每晚人数爆满的音乐剧,它既要满足合家欢的我风格,又要能支撑的起20多年来几乎三代观众的审美,它已经在能做到的地步做到最好的了。
当然,也有人提到剧情不适合时代应该进行改动,我只能说朋友们,这只是part 1, 一个不符合时代价值的故事是不可能坚持二十多年,成为文化符号还经久不衰的。
所有的剧情发展都是为了part 2串联绿野仙踪的故事铺垫。
两女争一夫的剧情从来都不是这部剧的重点,一定感情戏的加入也是为了后续角色的铺垫,这是一部完全注重女性友谊的故事,part2的超级无敌大神曲等着各位。
3. 对女演员的审判我觉得如果你要能因为女演员的肤色对这部影片评头论足,那我觉得你还不如能看懂wicked和绿野仙踪的小朋友。
作者 神棍糊 20250203如果要评出最不自由的人,大家可能会选飞猴。
《魔法坏女巫/Wicked》把飞猴具像化了。
飞猴,就真的是守在巫师(国王)门外的猴子,后来被魔法长出了翅膀,成为了飞猴。
飞猴不但身体被囚禁,脑子也是被囚禁的。
它们只能跟着巫师的指令走,巫师说追坏女巫,它们就好耶的冲出去了。
它们有很深的疼痛,但追逐敌人这种行为可以让自己的疼痛缓解,于是它们不怕疼。
再说它们还有家人被拿捏在巫师手上,实在无法进行思考,一条线上的蚂蚱只能被炸成油。
不过,草包巫师也不自由,和他同流合污的散布谎言的校长也不自由,他们都是恐惧下的提线木偶。
看似他们在权力最高位,实际上还在被创伤提着鼻子走。
巫师说,不创造敌人,人们就无法团结,无法团结自己就当不了至高无上的神了,于是要把罪名安在会说话的动物身上。
曾几何时这个王国的动物是会说话的,他们还能在学校里教课。
后来,嗯,就没有后来了,这段历史被篡改。
新来的老师说同学们不要往从前看,要往未来看,还是学习怎样把动物放进笼子吧,会说话的动物多可怕啊。
动物们不自由吗?
被追杀的它们看起来不自由,但它们的心灵是自由的。
它们知道自己是谁,记得每一件发生过的事情,动物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不像迷糊人类,屁股坐在哪边就朝哪边说话,所谓的精致利己。
人类有一个特殊的病,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囚笼里待久了,自然就会向着囚笼的一切,把屎当成巧克力吧唧吧唧嚼很香。
因为屎是唯一的东西,所以屎必须好吃,这是人类的视角决定一切之超能力。
学校里的墙头草同学们自由吗?
他们没有不善良,但真的谈不上自由。
没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渴望被洗脑,被伪善牵着鼻涕走。
坏女巫的朋友自由吗?
她是位很好的朋友,但她也不自由。
她所讲的一切怎么让自己有流量有名望的东西都是枷锁而已。
凡是用不断妥协原则换回人类社会常见的一些好处的都不自由。
只要被许诺有城堡,有未来,有光环,那我们就可以对不认同的事说好,甘心做体制内的吉祥物,怎么可能有自由。
最后,坏女巫自由吗?
她也不自由,她还是个想合群的小孩,虽然想合群这件事无可厚非。
她始终都认为是自己害的妹妹残疾,这种善纯属自找苦吃。
这一切都关自己屁事啊。
既然你的妹妹不想和你一起,你的爸爸嫌弃你,那就远走高飞,根本不跟这家人扯上关系。
我是绿的也好,黄的也好,粉的也好,我千变万化,看得惯就看,看不惯就滚。
人类的创伤就是你不能做自己,你要做别人,你的感受不真实,不重要。
人类怕被集体抛弃,生出了被遗弃抑郁,在抑郁中把自己的心埋葬了,让被遗弃抑郁一步步滚成了雪球。
人类恋爱谈的神经疯癫,喜欢的事永远在远方,人类只是创伤的木偶。
创伤下无自由。
困兽人这一生只有一个任务,就是走出创伤,找到你的心,成为你自己,带着各种痕迹各种疤灿烂的绽放,在有限里达到无限。
自由就是随心,而不是做好事。
刻意的做好事可能会导致恶行,动机此时根本不重要。
自由也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被各种理念控制。
心比脑子好用多了。
心根本就不关心人类的很多无聊事情,它认为大人深谙的游戏规则只是限制自己走高一个维度的东西而已。
心只想体验,只想要幸福,只想爱。
创造你自己的梦吧。
赤裸灵魂什么都不缺。
周末当圣诞糖果电影看的,画面啊,服装啊,服化造特效什么的确实挺好玩的。
芭比粉啊,意式巴洛克风格魔法学校什么反正特别适合当青春校园剧看吧。
不过还是逃不出恋爱脑,那个花花公子万人迷插进去就显得特别突兀。
窝天都girl power了,你还要在意那个渣男喜不喜欢你吗?
片子主要展现女二万人迷精致的利己主义和女一完美理想主义的冲突。
还有天才和中产精英的区别。
天才是真的天才,努力向上爬的精英们不要指望光努力就能够赶上天才的尾巴。
生为天才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一般人理解不了他的理念,如果是真的天才,就要忍受孤独,不理解或者甚至是自我毁灭。
另外这部电影其实还是有一些正治暗示的,不过可能不是所有观众都可以get得出来。
如果没get到也不影响片子的观感。
这部份有些敏感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另外片子里面还关于女一和女二人的友谊还有挺讽刺的。
看有些高赞影评还在那儿大唱友谊赞歌,就挺搞笑的。
女一跟女二的友谊开始就是阴阳差错的,女二帮助女一的残疾妹妹约会男友也只是因为女二白女万人迷想摆脱掉这个男的纠缠,后来随手送给女一的帽子也只是她不想要了,顺便取笑一下女一边缘人而已。
女一回应女二这些伪善的礼物是什么?
是知名教授关门亲授弟子的待遇,这就算女二啥也学不到,光把这老师名字写到CV里,就已经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东西了。
然后女一第二次善意还带女二去城里见了世面又面圣了大巫师。
这些东西在那个世界里是多少人一辈子都追求不来的最高荣耀。
挺讽刺的,白女万人迷稍微一点点伪善的善意,女一边缘人就掏心掏肺的回给她了,还要感恩戴德。
而且到片子结束为止,这两人的利益都还是捆绑在一起的,而且是白女万人迷有求于女一。
如果这两人真的在一起共事了,然后利益有冲突,女二会不会背后给女一插一刀?
还真不好说。
有些人真的这么媚白吗?
这些讽刺意味都看不出来吗?
真服了
美国姜萍是一个天才,但是天生绿皮,被父母歧视。
因为一身绿皮备受歧视。
你们不能从肤色就判断歧视一个人。
你们要看她的内心,她的朋友。
那绿皮姜萍的内心和朋友都是什么样的呢?
开学有一个服装设计世家公主,别人都穿校服的时候,她就穿粉色公主裙。
此公主女无时无刻不在公开表达自己的善良,抓一切机会博众人好感,美国每个高校都有的心机绿茶拉拉队校花,专属名词,popular
一个不学无术富二代到学校,说你们都他妈都沦落到读中专了,还学什么学,人生就是要过未经审视的及时行乐,跟我嗨起来。
然后开始撕书,踩着书跳舞,翻花手。
把图书馆搞成了夜店,好像搞得很嗨皮的样子,在电影里被大肆渲染。
我承认我也去过夜店,但是刚进去就受不了,里面居然没有书,没有知识的海洋,五颜六色的灯照来照去,那些人好粗鲁,好像很屌的样子,我当时特别害怕,发现那里并不适合我,所以我把果盘吃了就回去看书了,只有学习让我快乐,只有知识让我饱满,只有文化让我充实,只有两学一做才能让我进步。
说回电影,穷逼学生就被富二代洗脑了,表示很赞同,跟着一起把图书馆砸了,下载了快手,打算直播中专生16岁生娃。
没想过富二代老了能回家收房租,你能吗?
粉皮公主对富二代一见钟情,门当户对,婊子配狗天长地久。
所以表演绿茶拿手绝活,两个人很快就钻小树林了。
绿皮姜萍嘴上表示老娘爱学习,跟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一样。
实际上也很喜欢富二代。
内心深处表里不于是开始狗血三角恋。
绿皮姜萍和粉群公主开始在服装设计上比拼。
公主成为全校人气天王,在舞会上带货直播。
搞得是现在很流行的团舞。
绿皮姜萍则设计了黑色巫师帽,并用一套舞蹈为其赋能。
两个主播pk,流量拉满,卖了很多货。
校长很高兴,送她俩去四十大盗组织的“假装高数竞赛有奖直播”活动。
两个女人表面和好,实际上又是竞争者又是情敌,塑料闺蜜爱恨情仇一通表演令人直翻白眼。
到了竞赛组,终于到了故事高潮。
因为群众根本不懂啥叫高等数学,所以只要能正确读出数学符号,就足以让整个城市的人为之疯狂打call俯首尊王。
所以上一届冠军原本打算让绿皮姜萍也装模作样拿个冠军然后回去继续带货。
毕竟一开始就是“模仿赛”没想到绿皮姜萍真的能读懂高数,一翻开书就不停的默念主=6主=6主=6,越念声音越大,让猴子都长了翅膀,物理学不存在了。
难道她真的是天才。
校长和上一届冠军心想那你姜萍这么厉害流量这么大,我给你钦定冠军保送浙大,你给我带货吧。
但是没想到绿皮姜萍拒绝说,不,我要读服装设计。
而且绿皮姜萍还发现冠军虐猫的照片,于是变身环保少女,打算公之于众。
校长马上动用互联网水军,把绿皮姜萍黑成炒作的假天才,说她都是演的。
粉皮公主也劝姜萍服个软,黑红也是红,能继续带货就挺好,毕竟马保国现在也老挣钱了。
但是被迫害的绿皮姜萍表示,即使全世界的人联合起来误会我,也架不住我本来就是个真正的数学天才!
我和你们这些麻瓜不一样!
你们等着瞧吧。
全篇完,但未完待续,还打算出续集。
这部绿皮姜萍拿下北美票房冠军,且IMDB 8.2分。
看完我觉得光是抖音火到了美国,但是快手没有。
这真的太可惜了。
电影看到一半我就想及时止损,中途离场了。
别说我花了40块钱去看,就算你倒送我40我也不想浪费这宝贵的160分钟。
后来还是因为这是北美票房冠军我得负责给我的读者写影评才坚持看完的。
我为这个家,真的付出了太多东西。
客观来说,《魔法坏女巫》的歌舞、特效、服化道还算很不错,能看出来是花了钱的。
改编了美国家喻户晓的《绿野仙踪》,加入了美国本土的高校大学生活文化等等因素。
而且据说,故事的下半段比较精彩,对绿野仙踪有颠覆性的改编。
但是,这部上半段,就已经有整整3个小时,让我坐立难安!
再多的优点,也难以掩盖其剧情的臭长和无聊。
既然你要改编电影,那能不能加快节奏,3小时把上下两集最精彩的讲完,或许还算不错。
如果你舍不得,那就回到歌舞剧舞台,不要拍电影。
现在搞出来的这东西,我只能说,喜欢歌舞剧的朋友,应该会比较爱。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我已经排雷了,别看。
在丑女做主角的故事里,总会设计那么一个浅薄的 Barbie 。
Barbie 在面儿上人美心善,说话风趣幽默,但抓到机会,就会露出 mean girl 的一面,对靠实力拿走她机会的丑女不停使绊子,最后成为更丑的那个人,狼狈退场。
而我们的主角,丑女,是朴素的,正义的,勇敢的,感受过苦难的,对生活洞察更深刻,摸到了世界的真相,对「真正」的爱追求得堂堂正正,尽管结果总是不如意。
最后历经千帆,哪怕没得到心上人对等的爱,也会自我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圆满的人。
这是对丑的肯定,对丑女,对普通人的肯定。
更多时候,这也是一种安慰。
毕竟在现实世界里,作为美人,作为学校、公司、亲戚间被热捧的Barbie,总是会得到更多优待。
而我们身为丑女,只好在Barbie辐射不到能量的地方,偷偷说几句坏话,抑或是在这种丑女电影里得到一些廉价的肯定。
哪怕这类丑女电影也是让 Barbie 出演丑女的!
宣传时花了不少力气在「她遭遇了多少艰难险阻才让自己丑了下来」,甚至最后靠扮丑拿奖--世界总是对Barbie 温柔相待。
电影内,丑女最后变美女,全场哗然,众望所归。
电影外,直男要靠扮 gay 拿奖,美女要靠增肥扮丑拿奖,他们获得了更高的赞誉,而机会很少去抛给真正的 gay ,真正的丑女演员。
真正出柜的 gay 演员,再也接不到像样的大角色。
真正的丑女演员,顶多有一两部高光电影做主角,剩下的时间里,在众星云集的电影里坐冷板凳,继续扮演丑女。
生活中,格琳达说我很开心能和艾芙芭住到一间,群众哗然。
群众并非天然狗腿,只是大家都是美貌的附庸。
给美人多一点优待怎么了,美人光是站在那里,对大家眼睛就很友好。
丑人看一眼都觉得晦气---古来有之,从未变过。
明星连才艺都没有也可以,只有脸蛋也可以,甚至长残了也可以,总有人自动帮忙美图。
美人的挑剔都可以被允许,更别提美人释出难得的宽厚。
格琳达教艾芙芭化妆,聪明的费耶罗一语道破,「你怎么也格琳达化了?
」。
没人会觉得格琳达化有何不对,艾芙芭自己也这么觉得。
一个老破帽子就能让敏感的艾芙芭掉进美人的友善漩涡,舞会对舞更是让格琳达的光环放大无数倍。
一开始大家都被艾芙芭的格格不入与格琳达的礼贤下士给难堪到了,转而一起拥抱这场友善辐射大会,假装尴尬没有发生过。
这种掌控全场的能力,只有 Barbie 能够做到。
虽然没人知道格琳达只是觊觎教授的青睐,哪怕是丑女push教授得来的。
就算有人知道,也会被美化为大家接受并夸赞Barbie的那个版本。
费耶罗也是一个 Barbie 不是吗?
在其他电影里作为丑女的奖赏的王子们,在Wicked里一样,慧眼识珠,心思敏感,不爱美人爱孤勇,只身探险丑女的内心世界。
毕竟想回去,一转身就可以。
格琳达最后没跟艾芙芭走,未必真的是没勇气,只能说也算是一种选择。
世界本来就一直善待Barbie,没必要舍弃自己巨大的成本和好不容易累计的信用资产,去换来一个没啥收益的奔逃。
没有人比Barbie更懂人情世故,「就听教授的吧!
」「就听大魔王的吧!
」「我们逃不出去!
」Barbie每一次都是在用身体做选择,只是丑女没注意到,或者说,完全无视了。
这是丑女恐怕一辈子都感受不到的东西:一直被优待。
优待每天都有,时时刻刻都有人给你善意的目光,礼貌的让渡,主动的奉献,积极,无法拒绝,哪怕是来自丑人的谄媚,但好意是谁发出的不重要不是吗?
利益是实实在在的,自动出现的,想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
当然也是无法舍弃的,更别说为了一个丑女,或者一些若有似无的约定,一些不确定是互相吸引还是主动帮扶带来的对自己更加认可,更加满意---做好事不就是让自己看起来更棒了不是吗?
Wicked构建了一个架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Barbie甚至不用担心成为一个客体,被更强势的权力压制剥削,出卖肉体和灵魂,只为取悦那个强大的存在。
而是可以一直作为美美的精灵,平等的照亮每个人,哪怕是丑女主艾芙芭。
可怜的丑女,从出生,身份就被差异对待,上学,也是有人盯着她的能力,更别说后来遭遇的嫁祸,莫不是拉拢失败的无奈之举。
看上去唯一得到的一点点爱,也是来自Barbie的无差别辐射,这点爱,在Barbie每天光芒万丈的善意发射下,不足挂齿。
问题就只剩,可惜这是一个丑女做主角的电影。
而在那么多电影里,Barbie从未失手。
戏里戏外,都是Barbie的天下。
偶有缝隙,也不过是给Barbie辐射不到的地方带来一丝普通人的,丑女的喘息。
丑女与恶,总是只有一线之隔。
开头是,中间是,结尾依然是。
电影也不打算善待丑女,经历许多,丑女诉求就是获得更高的道德筹码「我更笃定」「我更强大」「我能力无敌」,然后在阴暗的角落做一个失意的人,在不需要她的世界里纵享自由。
世界依然对Barbie温柔以待,就像丑女从未来过,哪怕这是丑女做主角的电影。
镜头推给 Barbie 一个皱眉的特写,丑女顶多是她心头一闪而过的愧疚。
舞台下方唱唱跳跳的大家,没人在乎丑女,甚至更恨了。
只有观众在座椅上为丑女遭遇的不公偷偷掉眼泪,可又何尝不是在哭自己呢。
爱总是会流向不缺爱的人,自怜也是。
好棒啊!!!
有小时候看芭比电影的感觉了——只不过这次是真人版的!
特效也很好!!
啊啊啊!
终于有给成人看的童话电影了!!
好棒啊!!
(特效很棒,对比就能看出来隔壁《小美人鱼》全方面的别有用心的敷衍。
我甚至相信他们迪士尼就是为了反“政治正确”所以拍出了一个所谓的“政治正确”。
相当于黑粉。
)而且A妹一出场我就觉得好像芭比啊!!
真人版的!!
(芭比电影)————以下是观看时的碎碎念:●是讲友情的!
是讲友情的!!
●开头觉得有很多地方借鉴中华元素,直到看到教授直接就是华裔人。
●绿女巫太强大了!
不管是能力还是心智!
从小被这么打压,这么不卑不亢心智强大!
她是我的榜样!!
●A妹演的太有趣了哈哈哈!
行为很优雅的drama哈哈哈!
好好玩!
●看到白女巫站出来学绿女巫的舞步这里——她一站出来,我就泪目了。
呜呜!!
好感动!!
是友情啊!!
我从一开始就看出来是讲友情的啊!!
(也讲其它的:种族、心智、强大等……)●就是不知道女主为啥喜欢那男的?
那男的相当于脚踩两条船(而且我确实觉得他肤浅又俗)●看前面就觉得“大巫师”是坏的了。
我的推测是:最开始的魔法是一群动物智者发明出现的。
然后“大巫师”窃取了动物的魔法成果,篡改了动物智者的历史、掩盖其古代历史,最后又压制、剥夺动物们的生存(因为惧怕祂们再次崛起)。
●虽然格林达很有趣可爱,舞会上跟绿女巫跳舞也很泪目。
但是她俩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在前面,以及她俩第一次成为朋友的那一夜聊天也能看出来(格林达只重视外在的东西:形式、规则框架、精致/精英、好看……内容和深度、人格什么的她不在乎),而绿女巫完全相反,她不太在乎外表以及完全不在乎外在的东西,她更在乎的是人格、内涵、深度的东西。
到最后绿女巫都在劝格林达一起走,说是一起的梦想,我说“她跟你不是一样的梦想啊孩子😂”。
所以说找朋友不能找价值观不同的。
但虽然这么说,我也在这上面栽过坑。
当局者迷,哎。
(而且我后面看到她俩完全不是一个价值观,但是绿女巫还要叫上格林达一起,一起“完成梦想”,我还觉得费解——都不是一个梦想(不是一个价值观)为啥还一起啊。
然后我也懂了:因为格林达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真心对她好,真心欣赏她、真心发自内心的去理解她、想要她好的人——而且是真心的。
这就很致命的一点。
即使两人道不同,但是依旧真心地想要对方好……如此这般的友情😭所以割舍不下啊。
对啊。
这和我现实踩坑的那个根本不是一回事,我现实踩坑的那就是纯小人,压根无法跟绿女巫和格林达相比!
)————看完后再评价:真的很棒啊啊啊!!!
我觉得这片想讲的绝对不止一个东西或者一点!
友情、权力/追求的道不同(两个女孩即使政治追求不同但是依旧为好朋友,这个是我感动的点)、种族政策(动物暗示涵盖的应该比较多,最浅层的是种族)、人性(甚至更高:灵性)的解放(此处指绿女巫)、人格的坚韧与强大(是的!
就是在说绿女巫!
她是我的榜样!!
)……甚至我觉得,这里面可能还有些暗示,比如随处可见的中华东方元素,以及被掩盖的动物智者历史(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在为中华平反……一些传说论点什么的。
但是后面发现把整个翡翠城塑造的比较糟糕,再加上大巫师是坏的,而绿女巫又称为“西方”坏女巫(其实她才是好的。
这里面又反映了政府/高层的舆论权和话语权之导向控制与恐怖,所以我说这片子想讲的挺多的)我又有点怀疑不会不是为中华平反,反而是暗暗影射中华是坏人吧😂不过应该不会吧。
目前看来感觉还是想宣扬好的东西的!
希望也不是在影射中华不好)啊啊啊!
就是这样!!
我喜欢!!
我要看!!
下一部!!
好久没看到让长大后的我还喜欢的童话故事了!!
还是真人!!
真的好像芭比电影真人版啊!!
开心!
特效也好!
我要看第二部!!
【B+】娘嘞这也太好看了。昨天看《好东西》非常意外的一点就是钟楚曦的人设,绝对负面意义、且本应被一眼望穿的刻板的“恋爱脑”居然把这个人越写越复杂,然后告诉你,什么样都没关系。这可太震撼了。今天的Wicked居然异曲同工,A妹本不过是典型的绿茶人设,而当巧合推进到那场晚会时,传统写作上本该就到了黑化转折的爆发时刻,结果这两人居然世纪和解跳起了舞。好美的一场戏,哭死我了。很多早已成为定式的“女性负面形象”,好像确实从未注意过这些形象作为鲜活个体的某些另一面。
defying gravity是从glee听回来的,最近才知道是wicked的歌,如果lea michele能演绿女巫的话(更何况glee里她就是idina的亲生女)这部电影就可以让scream queens的两个chanel一起在粉红泡泡歌舞世界重逢。
A妹意外演得还挺好,其他就没什么好看的了
3.5分吧,音乐被切的太碎了,情绪进不去,好不容易被带动了起来,又戛然而止,塞了很多没必要的情节,浪费了主题
山羊老师上课告诉艾芙芭,动物们越来越少了, 艾芙芭回答他说,因为大饥荒人们所能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少了,所以说需要一个发泄口,而这些动物就成了那个发泄口。还有一句台词说团结一群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制造一个共同的敌人。这句话真的很讽刺也很现实,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十几年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对于少数群体是那么的包容,现在因为资源少了,大家都吃不饱饭了,所以说需要制造一个发泄口,这个发泄口就变成了少数群体。
三星是因为看了快三个小时居然才发现只拍了一半😅
开始的芒奇金庆祝女巫消失的引子有一点drag,不过是铺垫接下来整个反转的有意为之。进入正题后就很有节日气氛,是年长观众也能被带动的歌舞片。本片最值五星的地方,是对于反抗压迫,反种族主义,反民族主义的暗喻明示。电影相较于舞台剧,直观的视听刺激分段拉长了,但是许多dramatic scene明显受到增强。尤其是两人在派对对舞的整个场景最为动人。(而片尾的高潮也是超越剧版的更大催泪点)女主演的演绎可以给满分。Ariana的脸实在让整容整坏了,只能当一当配菜。
魔法学院版七月与安生
哈哈前中期好看,两位女主互相看不惯的歌舞简直太甜了,舞会的戏也不错。进入奥兹国的剧情拖沓了一些,女主的黑袍在夜空中更是越来越长,结局两个女主选择两种阵营的处理也很难得,对抗重力听起来挺燃。
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哭了
我对音乐剧的要求很高,很无聊的电影,会让音乐舞蹈看起来很折磨观众。
这部电影打八分以上肯定是没问题的,因为这个是这个几年最好的音乐剧电影了。Cynthia不能更好,以前就知道他唱得很好,但是不知道原来也可以演这么好。A妹那么好的嗓音条件,其实嘴巴还可以更开一点去唱嘎林达的高音。电影里Fiyero 算是一大惊喜,我也很喜欢图书馆设计。
歌很好听,但是剧情真的无聊,真的有必要演161分钟吗?2个小时差不多得了,真把自己当名著啊
看了一半睡着了,真的很好睡。
再也不想被虚假的好评欺骗……我靠我美妙的周五夜晚就看了个这东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喜欢魔法世界的人应该去游乐园而不要寄希望于电影……会被气死……
一白一黑的强行zzzq+是a妹这种拆散他人家庭让几岁小孩变成单亲的惯性小三出演,那必须1星啊。
所有人都觉得女巫是坏的,可真实的女巫并不是如此,集体性的误解,不是群体失智行为,而是上位者对于世界信息的掌控与自主设置能力,在定向提供的资讯信息里,人民是可被调节的接收器。
A妹尽显小品天后本色,歌曲好听,故事顺畅,还不错的观影体验
请这种东西不要出现在电影院里谢谢🙏
最大最大的bug是A妹一句话就洗白,然而她全程都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并非是设身处地的同理心,所以她们的友谊完全站不住脚。电影剩下的看点只剩Cynthia的歌声、Jonathan的翘臀、和A妹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