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次将视角纯粹的放到了女性,这几年洪尚秀的电影真是几乎一个样子,或许他永远都在拍一出戏,但你还是不得不折服于他创作剧本的能力,以及与之适合的自我风格。
这样的导演可能拿不了熊狮叶子,但却会一直拥有固定的观众群,最后亦会在电影范畴内拥有自己的固定地位。
此外简·伯金 Jane Birkin的出现也算个小惊喜。
《惠媛》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洪尚秀是有个什么样的导演,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这次要换个方式,先从八卦讲起。
前段时间,俩朋友在网上吵了起来。
一个转述说,有ABC朋友跟国内独立导演做事,听闻圈内丑事几桩,当时就震惊了:原来独立圈男性电影人如此败坏。
另一个很无语,直言这不是圈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况且和主流圈相比,更有几十上百倍的差异,难不成要搞“窃钩者诛”。
就着这件事,我也想到洪尚秀和他的作品,包括这部《惠媛》。
由于几乎写过每一部洪尚秀电影,不少人就好奇道,“兴许你就是过那样的生活,不然为何如此热衷”、“这么难看的电影,竟然不断叫好,肯定是有什么重大隐情”……这种莫须有的推论,无异于说看惊悚恐怖电影就是变态杀人狂,看AV就是重度性瘾者,那看片子岂不是等于逃避社会、虚度光阴,电影导演更是在制造精神毒品……如果非说,洪尚秀有特指什么人,也许还是他自己吧,自揭其短,自嘲其苦。
一件普通寻常的羽绒服,一个低调不过的双肩包。
主人公有拍过几部电影,但无票房无奖项无人缘,标准的独立小导演。
或许运气好混个大学教授职位当当,身边有那么几个年轻妹子。
这样的事情,在国内院校也不鲜见。
当然,那也不至于要被放大批评,非友即敌。
否则要说身边周边的狗血事情,那不是海了去,网上论坛,随翻就是……非要拿文艺青年下手,真当软柿子好捏了。
如果不拍电影,不在大学教书,洪尚秀应该可以当个情感专栏作家。
可能你要笑了,就他电影里的三脚猫功夫——只会赞美姑娘漂亮,只会讲那肉麻的三个字,只会一记突如其来、猛烈而深长的吻,但还真别说,这些玩意比麻辣两性或鸡汤情感型的呻吟专栏强多了。
所谓的技巧,不过是重复以及经过包装或者变化的重复。
从北村到西村,从白日梦到写日记,从独白到生硬的推拉变焦,《惠媛》跟过往洪尚秀作品一样,继续在纵深空间里做着毫无悬念的三角运动,就像导演痴迷表现的三角关系,以及不可缺少的故事三要素:H(Hotel)、R(Restaurant)、T(Trip)。
《惠媛》开场是不太典型的洪尚秀,女主是“韩国小姐”类型的漂亮妹子,不再是当年被争夺的矜持水晶(《处女心经》),也不是《海边女人》那种历经风霜,阅历满满。
电影上来就是一个梦,然后又是惠媛妈妈的出现,这都是比较罕见的。
然而从书店男子、著名旅馆以及男主人公出现后,《惠媛》又回到了常见的路线上,小店狂饮、短途旅行、吵架撕破脸……就连劝和的老头,也许,他是一个从未来时空或其他洪尚秀作品穿越而至的神秘角色。
解读全片信息的关键是惠媛的梦——只不过这次的梦有些太长太过了,当然,还可以是她在图书馆看的那本书:艾利亚斯《临终者的孤寂》(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
惠媛提及怕死,这不是说她真的怕死,而是这样一个美貌、衣食无忧的姑娘,她同样可能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不仅来自独身一人在韩国,更来自爱情上的无药可救。
惠媛的恋爱对象是典型的洪尚秀作品主人公,一个貌似体面、实则虚伪自私的懦弱男子。
他会被老板娘无意识破而尴尬不已,又因为惠媛和其他男人睡过而大发雷霆,最要命的,他还是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家伙,虽然导演教授也是普通人,但真想一脚踹他下南山。
旗在动,始见风。
看着男人哭泣的身影,惠媛起了恻隐之心,然而电影要表达的恐怕还是“爱之将死”。
即便惠媛想去美国,那也只是一个梦——跟跑到江原道避世一样的不现实,她很可能会踏入同一条河流。
从不动的雕像到无言的城墙,从地上的烟头到甘当隐形人的女性友人,《惠媛》道出这样的婚外恋情是穷途末路,但当局者为什么还是执迷其中,心甘情愿去犯贱或忍受。
很多时候,洪尚秀对作品当中的女性比男性要宽容得多。
这一次的惠媛尤其明显,她落单,但是没有随波逐流,表现得比男人更坚强。
随身听播放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第二乐章,前后两遍,漫长且忧伤。
不少人看着可能会失笑,这般泡妞,真是太节约成本了。
洪尚秀一度对配乐非常节制,但最近几部,他像某个心血来潮的家伙,狂放通俗易懂的古典乐。
至于和马丁斯科塞斯通电话的调侃,说不定,那跟文艺女王于佩尔主动请缨一样,还真有其事。
【北京青年报】
以母亲要去加拿大为由引出了接下来与交往对象的再次相见等一系列的故事。
这部从海媛的第一视角出发,镜头也紧跟着海媛,不时带入几句旁白。
而其间不同人物的出现,也不停地映射着影片中男女主角二人的关系。
我之所以爱洪尚秀是因为看洪尚秀我不觉得我是在看爱情电影,他不是在讲爱情,而是更加的在说“爱情”这两个字的虚无,他通过重重的男女关系中讲出了人心里的自我欺骗、自私与空洞洞的虚无。
我很爱洪尚秀,一个镜头定在那儿,要么像照相机一样推来推去,有时硬是能把镜头拉出了存在感,很真实的同时也很有趣。
洪尚秀也很爱古建筑,电影中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古建筑,庙宇,宫殿,城墙,估计他把首尔所有的历史景点都走了好几遍吧。
我也很喜欢古建筑,并不因为我对建筑了解多深,而是置身其中的氛围。
在古建的台阶上坐着喝香蕉牛奶倒是不错的选择呢。
而很好笑的一点是,经常在描述完二人之间的关系情节后,他把镜头拉到附近某个雕塑,似乎那个雕塑是这一切的见证,才是真正的一脸“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逼”。
惠媛是谁,惠媛并不知道,其实连洪尚秀也不清楚。
惠媛任由一个导演摆布着,她知道没有明天,但又走不出这个导演的世界,准确的是说,走不出自己的世界,她需要一次次通过碰撞来找寻自我。
惠媛是洪尚秀不清楚的自我,拿来向观众发问,而那个导演是洪尚秀现实存在的自我,所以电影呈现的其实是洪尚秀内心阴晴两面的搏斗。
存在皆虚空,但万事有因果,柳暗花明处,自有一村矗。
人类的情感象是一个秘密的后花园,人们总是绕也绕不出来,但就在生临绝境时,你就会看到一扇门向你打开,或许这是物化世界给你的一条生路,或者又是一种更深梦境的延续。
洪尚秀电影里的情感游民式人物,永远会在转角处发现一段新的恋情,但那只是个转站式的,就好比人的生命,电影中说道,人每天是在不断的向死亡走去,所以最主要是要随心所以,而死亡将注定人类行为及环境的暂时性。
酒店,旅馆,小巷,啤酒瓶子,音乐,暖场的客气,散场的争吵,忽如其来的热吻,瞬间崩塌的爱情,等等这些零乱的词眼 同时的出现在一个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中,于是乎形成了一个画面,每部电影仅仅是色彩的不同,你能对这样的导演说什么呢,你还对他要求什么,同一个主题,但每部电影都能让影痴们看的如此如醉,我只能说,此中风情心灵相通者知其大妙,而胜过人世间一切的美景。
很多人说,洪尚秀的电影是存在主义,那洪尚秀恶魔吗,不,其实他更象个小孩子,否则他就不会关起门来一个人做自己心中的画,惠媛以及那个不能给她承诺的导演,依旧不能摆脱内心的寂寞,这是为什么呢,感觉上是由于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情冷漠,飘落无根的生活方式,但更多的其实是由于来自内心的煎熬,对于生命未知处的询问无果,这是艺术家对于灵魂的关注,而非现实社会的物化式的思索。
洪尚秀可以从社会格局中蹦出来,而专注于自我,当今社会没多少导演能做到,因为他们对于电影的心不诚恳。
而当我们看到洪尚秀的电影,应该祈祷庆幸,因为这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福分。
见到海媛的每一个人,都夸她真漂亮。
原来洪尚秀的电影里,除了有金敏喜,还曾有过郑恩彩。
海媛和妈妈见面的餐馆是《北村方向》里的那间多情。
Jane Birkin对海媛说,你真的很像我的女儿,你的脸和眼睛。
海媛对妈妈说,妈妈,您以为在学校能学到演技吗?
从《在异国》,《任务清单》,到《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用梦来玩结构,洪尚秀真是越做越顺手,越做越妙了。
【海媛】她看上去像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女子,长直发,红色毛衣配磨旧感的喇叭牛仔裤,闲庭信步地握着一次性纸杯,在明媚却寒冷的天气里,瑟瑟的啜饮。
遇到问路的外国人,海媛用手扶起额头上的头发,露出思考的表情,却还是一拍大腿,表示不知道在哪,脸上是歉意的微笑。
过了几秒钟才回神的想起,west village就是西村的意思,追上去,却意外发现是某明星的母亲,并因此热情的交流了一番——开场,一个美丽、年轻、活泼而又有些呆萌海媛。
电影最初的几分钟里,这个漂亮的文艺妹子,几乎是吸引我看下去的全部原因。
谁能拒绝看一个肤白、苗条、独身、五官清秀、眼角含笑的女子呢?
尤其是,导演给了远景、中景、侧面,就是没有一帧正面的脸部特写——美丽得如此遥远的女子,就更让人难掩好奇,甚至偷窥心理了。
就像她的外表一样,海媛是个温婉大方的人,但这背后似乎还有着更加模糊的一面。
尽管日记里透露出对母亲离自己而去的不舍和潜台词下的怨念,但依旧暖心的送出礼物;离别时分情到深处,哭着说“只要妈妈健康就好”“我会对妈妈负责的”这样真诚又似乎违心的话;对于妈妈随便一指说长得不错(而实际上充满杀马特气质)的男人,不动声色的点头赞同。
导演的镜头对海媛的一举一动不吝赏识和赞美,又间或流露出一丝戏谑和玩弄的倾向,尽管这种倾向是因人而异的,而且都是可爱而幽默的。
【海媛的梦】第一个梦是问路戏,也是最容易辨识的一个梦。
偶遇某外国明星的母亲,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被那位母亲赞美长得像自己的女儿,海媛冒失的说出“如果我能变成你女儿那样的人,甚至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这样莞尔的话,两人惊喜激动拥抱,如此情节,的确让人感到不解。
而后镜头切换,趴在桌子上的惠媛起身,叹了口气,从一场空欢喜中清醒。
门外,惠媛即将出国的母亲正缓缓走来——正是完美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范本。
现实中欲求不满的母爱,在梦境中得到了美妙的实现和满足。
这一开场,作为女儿的海媛,与题目呼应的母女戏份,实际上占全片时长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这十几分钟里展现出的母女关系,客套、友善、看起来甜蜜而彼此依赖,却怎样看都不像一对分别五年后再见,又即将再分别的母女。
而海媛的父亲和家庭关系,只字未提。
不惜出卖灵魂也想变成自己崇拜的明星的海媛,就这样凭空出世,被孤独着。
也许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不是任何人的海媛》更合适。
第二个梦非常短。
海媛把自己和教授兼恋人的关系告诉了男同学,这个男同学正是海媛和教授分手后的暂时交往的人。
梦里不受理智支配的海媛,傻气的告知对方自己的秘密,这和之前的酒馆中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暧昧背道而驰。
梦,总是与现实相反的。
秘密之所以为秘密,就是因为人心总有散布真相的欲望。
第三个梦冗长,与现实难分真假。
海媛第二次爬长城,陪同的姐姐和姐夫,也正像海媛一样,经历着不伦之恋。
而现实中的姐夫,是否是有妇之夫,观众无从知晓。
在这个漫长的梦里,海媛先是偶遇了韩裔美国教授,相谈甚欢,并在姐姐的询问下,透露可能会结婚并定居美国。
姐姐与姐夫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健谈、和蔼,相依相亲,却貌合神离。
这种微妙而尴尬的关系,在海媛的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充满真实感。
海媛与教授再次相约长城,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海媛吃到了第一次羡慕他人吃的泡面,也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老师你不是什么都不想放弃嘛,我也只求好好过日子。
而两人再一次不欢而散后,分别遇到的同一个神一般的大叔,以及同样听着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哭泣背影的教授,重复着又不同于之前的剧情。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次爬长城,是现实,第二次爬长城,是梦境。
海媛先行离开,是如何得知,第一次不欢而散后,教授曾播放贝多芬交响曲嚎哭,并遇到了大叔的呢?
如果海媛并不知情,那么第二次分手后,换做海媛遇到大叔,而教授再一次同样画面下嚎哭(不同的是,背景中少了落日),梦境与现实如镜中倒影,又是怎样神一般的情况?
第三个梦中,唯一不让人困惑的,就是美国教授的意念打车了——这是最像梦的一段。
【海媛的恋情】当男主角,也就是教授,兼导演,兼老师,兼恋人,首次出现时,哆哆嗦嗦,有点结巴,不住口的夸海媛漂亮,强行来一个突然而猛烈的吻,种种形象之猥琐跃然荧幕。
而酒馆前偶遇同班同学,二人商量着如何撒谎,教授的负罪表情和欲盖弥彰的虚伪,让这段师生婚外恋(教授有家室、孩子)显得更加不堪入目。
长城上的男人假惺惺拿出一封辞职信,又半开玩笑的说,只是随便写写的。
听说海媛在分手期间和其他同学睡过,当即撕破脸面,破口大骂。
全当女人的身体是自己私有,而又不肯负责。
在家庭和外遇中,贪心的想兼得。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海媛的梦中,他都一如既往的虚伪、自私、懦弱、可怜又可恨。
而海媛对这一切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容忍和体谅。
她一再心软,尽管内心期待着一个勇敢的决定。
当然,结局总是无奈、无果,梦境与现实殊途同归。
可以说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作品。
男人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化身,在现实与欲望中无力又无赖的挣扎,形象愈发丰满,也愈发渺小;而女人们尽管选择了悖于社会舆论的路,却得体、优雅,活的自我,无愧内心。
【洪尚秀】韩国著名的独立导演之一,低成本、不炫技、高产、对话电影、配乐少、推拉镜头,男女关系主题——这些都是洪尚秀电影中的元素。
关于这个导演的作品和风格,三两句概括之语言不尽意,日后可展开分析。
就个人而言,他的片子一点开跳跃式浏览的时候,就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无聊感,因此,尽管存片不少,但我真正看过的也就只有两部。
但神奇之处就在于,一旦流畅的看过几分钟,就似乎停不下来。
那种对日常生活气息和男女情态的展现,敏锐而逼真,对琐碎细节的捕捉,近乎传神。
这些充满才情的创作,在中国电影圈中,是罕见甚至绝迹的,也许,毋宁说,会出现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
《惠媛》你的砒霜给我当糖吃他三十多岁,事业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可以糊口,可以养家,结过一次婚离过一次婚,没有孩子,索幸。
他虽然是个导演但是不受观众喜欢,寂寂无闻。
他虽然是个老师但也不受学生爱戴,落落寡欢。
长的呢,不好不坏,但是胆子很小,和学生搞地下情,也必须走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左看看又看看,才像捡了钱似的,把对方抱紧怀里,一双手不老实地在女生的胸口和腰后游走,有一分钟的便宜就占一分钟的便宜。
看到路上有熟悉的人,就赶紧把女生推开,意识到看错了,再好言相劝搂回来。
他抓住每一个可以语言调戏女生的机会,觉得自己睡过她一次,就有资格骚扰她一辈子,可以为之吃醋可以禁止她和别人交往,可以没名没分的继续睡下去。
他会当着女生的面痛哭流涕,嘴上说的是劣质的情话,要是可以称重,他的情话一筐加起来估计也就二两上下。
目的无非是继续没名没分的占有她,从灵魂,到肉体。
在她决定要离开他的那个早晨,他把她带到人烟稀少的山上,用一只不昂贵的手机给她播放了一段音质粗糙的交响乐然后自以为浪漫的躲开人们的眼光强吻了她。
她呢,高挑、年轻、漂亮、有才华。
当她随随便便走在街上,会有男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或者大胆地搭讪她。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她是有意地回应那个美国大叔的搭讪,第二次看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她是跟那个属于她又不完全属于她的男人较劲。
当一个女人会用这种幼稚的办法证明自己的女性魅力的时候,应该不出意外的是真爱。
她读书、看报、对陌生的路人施以援手,和妈妈聊天逛街,在雨天不打伞地走在造型奇特的公园,为了她的男人,她和相爱的男友莫名其妙的分手,并承受每一次男人对她的视若无睹。
我没办法再想像一个女人可以多优秀,长得美已经是恩赐,何况敢爱敢恨,热衷阅读。
我是个直女都要动心了。
是的。
四分男把九分女迷住了。
这就是《惠媛》故事的全部。
有人说男主人公的原形就是洪尚秀,我一点都不怀疑,洪尚秀怯懦而充满欲望。
如果把他的电影变成一个恋爱对象,那一定就是一个缩手缩脚又动手动脚的猥琐男。
但是他的电影还是有乌泱乌泱的信徒。
就像电影最后,在南山上,惠媛和男教师接的那个吻,有人说是分手吻,我说,离分手早着呢。
起码还要痛苦几个年头。
一个女人为你感到温暖和甜蜜,她可能会爱你一个月。
但是一个女人为你感到绝望和痛苦,那她可能会爱你一生。
即便你是一个缩手缩脚又动手动脚的猥琐男。
这就是爱情的奇妙。
哪有什么道理可言,把毒发解释成甜蜜,把别人的砒霜当糖吃而已。
女文艺青年在通勤路上写影评,第一发@东大桥
虽然坚强,但还没有坚强到可以没有爱;虽然孤独,但还没孤独到孤家寡人;虽然独立,但还没独立到可以独自面对整个世界。
人与人,爱与被爱,如果每一对夫妻都能坦然的交流,即使无法填补对方所有的空白,在心灵的某处忧伤应该也会可以被抚慰吧?
总是太轻易的放手身边的某些,转而去追求那些可能会美好的些许未知。
永远不能被填满的人的内心和欲望,就像是那个传说中才存在的永动机,不停地驱赶着自己走向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
人们说射出的箭是无法回头的,真的就是那样,与其最后悲悲戚戚,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去转身。
送给,孤独着、奔跑着的海媛,谁都不属于的你应该注定孑然。
手拍的风格总是有点不加修饰的感觉,比起完整的电影更像是细心的记录,女主侧脸很漂亮,像极了孙艺珍。
男主像极了士兵突击中的连长。
片中慧缘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见简伯金认自己做了干女儿。
而现实中慧缘的妈妈即将移民去加拿大。
这个梦也是整部电影的结构化基底。
第二个梦慧缘原谅了被自己抛弃的男友。
现实中慧缘因与男友吵架而分手。
这个梦就是导演要讲的故事。
就像那些最渴望爱的女人,表面上却总看起来冷若冰霜。
可她的梦最终出卖了她。
这部电影有精神分析的味道。
“Nobody’s Daughter Haewon”导演准确的道出了慧缘的真实心理状态。
缺爱的女神还在等待。
街边的书店,以“顾客随便开个价钱"的方式来处理旧书,海媛对店家这种貌似佛系的销售方式很不解,认为会让买书的人感到为难。
“那就给个不那么为难的价钱吧”。
看似合理的解释,然而真的合理么?
如果是爱情呢?
已婚男人的婚外恋情,像极了这街边打折的旧书,偶尔也会碰到自己喜欢的。
只不过询问的时候,卖家语焉不详,到了掏钱的那一刻,就有些尴尬。
若是给少了,对方很可能心不甘情不愿;给太多,自己又觉得吃亏;只能试探着加价,但当初彼此承诺的那份随意和豁达又荡然无存,甚至还不如菜市场的明码实价来得实在。
李善均演这个出轨男的角色,让我魂穿 《围城》里的方鸿渐,穷酸又懦弱,清高且自私。
实在不忍心截他面对海媛破口大骂的丑态,但兜售过期爱情给年轻女孩又忍不住漫天要价的鸡贼模样,是南汉山城的斜阳和贝多芬第七交响乐都调和不了的不堪。
女孩很美,跟梦里那个大叔描述的一样,敢于在各种关系里横冲直撞,通过伤痛与磨砺来发现自己。
最后,她给了这段爱情一个自己不那么为难的价格,现在要为难的,大概是那个“卖家”了。
电影后半部分海媛的白日梦,是对那种患得患失感的重温。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终究会在不断的左右为难中慢慢醒来。
觉得郑恩彩的演技拉低了投入度 T_T 拿手机播贝多芬意念打的真是笑cry…
还是不习惯洪尚秀的变焦镜头,但他电影中的小味道总是那么迷人。
看点有二,一为洪尚秀个人特色“家庭DV”质感推拉镜头,二是集美貌、气质、演技于一身的新人女主郑恩彩,她的存在甚至挽救了这部几乎放弃了剪辑、镜头过渡衔接支离破碎的影片。如此一对比,前两年看的《晚秋》简直美不胜收,当时我自己竟然还给出了极致差评,如今想想真是图样啊。
郑恩彩是好看的,群狼环伺也是挺令人不适的,我希望结尾处导演的立场能再明确一些。说个正经的技术问题,用了很多无来由的摇镜与稍快的变焦,如此凸显摄影机存在感的举动在欧美主流电影理论中是不好解释的。后者即便是仿纪实摄影也常会让变焦更迅速且叠加手持镜头。
贝7 用在哪里都那么动听. 比“北村方向”更合我的口味。
第一次看洪尚秀的东西,真的这个推拉镜头的方式上一次见还是87版红楼梦,实在是太朴拙,也够无聊,每次一推镜头我和朋友就大笑不已,这俨然变成了一部喜剧片
No.1 洪尚秀的电影,就是这么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你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也不知道去怎么处理电影中出现的那些尴尬。男主角几乎都是一名导演,同时也几乎都是一样的猥琐。
再次感叹洪内心强大
推拉镜头接受无能,洪尚秀要不然你还是花点钱买个steadicam或者轨道好不好?三颗星一颗给女主一颗给结尾,一颗给所有的似曾相识。
韩国独立精神导演洪尚秀新片,风格没变,剧情不能说是前几天看过的那部2011年《北村方向》的延续,但好象也有关联
我能说这部片子我是被坑的看的吗。。。剧情真心一般了,虽然拍摄手法被众人称之为该导演的特色,可是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拍摄手法真心很烂好吗。。。
女主好美啊,就是有点神经质,她为什么会搭理那么丑的男人啊,猥琐又恶心,里面所有的男人都是,只要男人一开口我就心烦气躁,想吐。讨厌的电影,像七十五岁又阳痿的老爷爷的午后臆想。
烽火台和贝多芬很配👏
洪尚秀似乎始终在拍着一部连续剧,关于男女相遇。
李善均真是我最喜欢的韩国电影演员,很多时候一脸懵相挺逗人。洪尚秀的镜头淡然冷静,无论现实还是梦境都一样与人保持谨慎的距离,不深交不友好,变焦推拉。故事主要讲女主远去的亲情和无力的爱情,因为漂亮所以更加悲凉。
惊现简·伯金!女主真是漂亮,不过这个角色也真是有点婊……洪尚秀到底拍了多少电影学院的狗男女的破事儿哇。侯麦味儿很足,空间上也做出了回旋曲的味道,就是跟[我们善熙]差得比较远……
洪尚秀这部电影入围第63届柏林影展主竞赛单元,都知道洪尚秀是有个什么样的导演。这次他整体风格不变,换作女性视角入手,采用DV质感推拉镜头代替剪辑、镜头过渡,没有配乐,没有技巧,节奏缓慢得像纪录片,但每句对白都值得细品。 PS:郑恩彩长得气质真好
The Matrix 文艺版
特别不喜欢推拉的镜头,剧情的立意和角度很多地方都很奇怪,看得人不舒服。额。。。很男权的叙述
这镜头的推拉~~内容完全沉闷而无趣,女主整容有点过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