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下载过豆瓣app、也从来没有留过评论,下午偶然的时间看了这个片子。
看片名以为又是打着小众的旗号制作的烂片,没想到!
没想到啊!
从头到尾眼角含着热泪嘴角含着笑!
平淡无奇的情节、平淡无奇的台词,罗京民的演技、每一个配角的演技都是如此精彩,最难能可贵的是,故事里的每一个小人物,善良得浅尝辄止而没有用力过猛,撞车的中年男子的无可奈何、吃着煎饼给富哥推荐工作的快递小哥那不经意的发自内心的眼里一闪的微笑和满足、快递王经理被富哥穷追猛打由衷敬佩而力所能及的帮忙(特别是连说了几句“你这老哥”)、丽丽理发店的老板娘被顾客邀请参加聚会后呵斥平娃“你疯了!
”、平娃见到老爹上电视后发自内心的清清楚楚的说的一句“牛逼!
”...但我看到没个小人物出场,正要按照“城市套路”来揣测他们的“坏”的时候,这些小人物却给我展现了我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善”!
这电影如此的淳朴和温暖柔软,底层小人物没有逆袭、没有百转千回曲折悲惨,每一个人物都在生活着,在努力和如此坚定的生活着!
这,无疑比那些所谓正能量或者所谓揭露底层黑暗的影片更能直达我内心深处!
这不就是我们更多人的生活吗?
一点点的,变得更好!
从电影解说过来的,之前已经看过《孙子从美国来》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对罗京民有一种接地气的好感,陕西的油泼面吃着更是起劲,让人看着眼馋。
电影剧情看着也不是那么的夸张,就是身边的平凡的你我他身上发生的事情。
罗京民饰演的是一个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父亲,职业是收破烂的,日常夸下海口说自己怎么怎么地,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裹着外包装的,对儿子的鼓励。
儿子已经老大不小了,日常自卑不爱说话,羞于见人,更不要说工作、结婚生子有自己的事业跟家庭了。
老子日常为儿子考虑将来,儿子乖顺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算盘,他喜欢那个洗头妹,每天晚上没事了就去店里坐坐,看自己随手能帮上点什么。
其实我觉得这里给泡面加个卤蛋的细节挺好的,穷人家的孩子谈恋爱从来不是说你想要什么,而是我能给你什么。
我把我能给的都给你,希望你能喜欢我。
孙波载着洗头妹去商场逛街,看到价签不合适,回头望那一眼,甚至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回头有钱了又找过来,这就是对你最深沉的爱了。
罗京民对儿子的爱表现得很直接,给找工作,给安排相亲,工作上赶着求人家收留,相亲陪笑脸。
其实是造化弄人,社会上本来就存在鄙视链,健全人看不上残疾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试用却没工资,在儿子看来是莫大的侮辱。
接受父亲安排的相亲而自己喜欢的人却得不到父亲的认可,相亲时候儿子也没给相亲对象好脸色看,这世上的事,就是一环扣一环,一件接着一件。
有生理缺陷的平娃一直很自卑,胆小怕事,觉得人人都带有色眼镜看自己。
爸爸李国富的人物形象是一个鲜明对比,热情,活力,勇敢,坚定,执着,有信念。
李国富为平娃正式工作执着,想尽办法搞定领导拿到机会。
而平娃脆弱敏感,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歧视,觉得自己和父亲出自农村,不会有被认可的机会。
李国富为父子俩的希望奋斗,在平淡生活中和梦想拉锯,最终一个机会让他站上了舞台,也站到了平娃的心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我们只要勤加练习,积极向上,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不放弃梦想,总有一刻会是台上最闪耀的那颗星。
自己的努力远比别人的眼光重要,坚持下去,下一刻或许就能成功。
如果不是设置了父子之情这一条线,那么这部剧似乎又成了一部追求梦想的剧本。
比较喜欢父子这一条线。
这里面的每一人都很善良,很好说话和办事,这就为儿子找工作的事减轻了不少矛盾,这让这部电影的矛盾和冲突也不那么明显了。
电影的背景不是很清晰,不过我看到了“拆迁“的前奏,看到了父子居住的这一片地方大概是个老城区,这里面临的是拆迁的危险。
影片中有很多广告植入,不过植入地较为融洽。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广告和广告商品。
我在想这个广告植入的问题,如果植入地恰当,也是影片中合适的组成部分。
比如,喝水这一块,我们常喝的水也就那几个品牌,而喝的水不同,相对应的我们的人生选择也有可能不同。
例如在电视剧《欢乐颂》中安迪似乎只喝贵水,这对她形象的塑造有一定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再如一般的影片中的电子产品,恰恰是很能说明人物或者是影片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经的“苹果”,如今也有了“菊花”,品牌多样性了,而且还牵涉到爱国与否的问题。
一个广告牵涉的问题很多,只要不是强行插入会令人跳戏的广告,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打码也是一个办法。
影片的最后父亲成为一个草根明星,这确实有一定可能性。
在这里,我稍稍回顾一下我所知道的选秀史。
暴露年龄的时刻来了,从小学和初中开始,我有印象的是一些达人秀、超女、快男、舞林大会、星光大道之类,囊括了表演、唱歌、跳舞等多个项目,造就了一批“明星”,有的很快就不知名了,有的持续至今。
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式的节目,不过还是以实力选拔为主,而且对年龄的要求不是很高,几乎到了一个全民上电视的时代,全民明星的时代。
再后来,我都已经放弃看各类选秀了,但是偶尔的刷微博等让我了解当下选秀的一些情况,节目的多样化自不必言,还增添了太多的唱歌跳舞类节目,而那些节目,大段地放映学员们在舞台之下的准备片段,似乎所有的节目都做成了综艺。
我其实想观看的,只是学员们(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选手”变成现在的“学员”,之前的“出名”变成现在的“出道”)在舞台上的变化。
这些节目给我一个感受是,似乎每一个人都很优秀,唱歌、跳舞样样都会,但是我看不到他们表演的节目的特色,好像每个人都在耍酷。
总之不对我的口味,所以我不去看这些节目,有的只是看到片段便放弃了。
《全能囧爸》电影类型是喜剧,可看完全场,我并没有笑,反而流了泪。
确实,我泪点不高。
但能让我有写文的冲动的电影,并不多,特别是国产电影。
电影情节并不绚丽多彩,只是展现进城农民工的生活,一老一少。
儿子李少群有耳疾,说话也不利索。
本来就没有优势的他,加上本身的缺陷,便越发自卑。
而父亲李国富,表面看起来很自信,总能想到法子,其实也是一种自卑。
李国富渴望踏入另一个阶级,期待能够让自己的儿子过上牛×的生活。
想必这也是他带着儿子进城的原因,即便是捡垃圾,他也能够底气十足。
自信满满的他,也有自己软弱的时候,比如刘姨的表白,他说自己只想着儿子的未来,这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也许是他知道自己“配”不上这位大拆迁户。
李国富有他的退缩,他并不是全能,只是遇到他儿子的事儿,他就变得竭尽全力,即使只是卑微的法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拼命。
对比之下,李少群的自卑神经就特别敏感,他的自卑是真实存在的,耳疾的不便非常明显,生活中处处都在彰显他的不同,比如上个厕所也可能听到打扫卫生的阿姨的抱怨。
也许这在常人看来很普通,而我相信有着相似境遇的朋友能够体会这是什么感觉。
现实中,身残志坚的朋友有很多,但他们还是容易封闭自己。
比如《推拿》中那群盲人的生活所展现的那样样,正常人对于他们来说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正常人不懂他们,他们也没法理解正常人的世界。
人对于搞不明白的东西,总会带有天生的恐惧。
李少群眼睛是正常的,他耳朵也不是完全听不见,也就是说,他能够听到“正常人”的欢声笑语,看到“正常人”的歌舞升平,看到他心中的那朵“金花”,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不足看的很清楚,他说:我们在农村只能种地,来城里也只能捡垃圾。
这句话是他的无奈,他深深的明白,眼前所看到的那些美好,他无法触及,但他还是想要去追求,所以他会给洗头妹的碗里偷偷加个卤蛋,会一有时间就到洗头店帮忙,而同时自卑的种子始终在影响他的行为,比如和洗头妹一起去参加王哥的聚会,他一直坐在旁观席位上。
这是他自己选择的界限,而他父亲李国富则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竭尽所能的去接近自己的目标。
最后的那首《光明》,李国富唱到沙哑,唱到声嘶,也唱出了他内心的呐喊。
我用固执的枯藤做成行囊走向了那布满荆棘的他乡也许迷途的惆怅会扯碎我的脚步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虽然失败的苦痛已让我遍体鳞伤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 坚信光明就在远方,这也是许多仍然在为理想而努力的人们心中的话。
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并不容易,特别是加上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琐碎事情,有些人走着走着忘了自己最初的方向,有些人觉得累了,停了下来,而有些人继续坚持着,即使他心中也有怀疑,不确定这辈子是否能够实现愿望,但他不愿就此放弃。
自卑,人人都有,只是各自有所不同。
如果只是把自卑放大,那么只能成为我们前行之路的巨大障碍。
怀揣着自卑前行的人很多,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凭着自己的努力前行。
而我也同样如此,还在坚持的路上。
以此文祝福同样在坚持的朋友!
当自卑开出艳丽花朵,即便只是孤芳自赏,至少可以笑对蓝天,无悔人生!
你看, 心急的我急于表达我最强烈的感情,这个影片真的很好啊,是15年看的20多部电影里的top单位数。
说不现实的,说标题不完美的,说这说那的,站出来,保证不砍。
知道什么是现实吗,知道农民什么生存状态吗?
知道农N(>=2)代青年们什么心理状态吗?
语言讲不明白的,镜头下的表演展示的更详尽,总之我有很强的代入感和熟悉的感觉。
罗京民主演的父亲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和很多人的爸爸,孙波演的儿子让我想起很多哥哥,朋友,和只是认识的那些人。
是一个类型的人的总和,又有人物自己独特的个性,分明就是一个鲜活的存在。
电影人物能这样不违和已经能到三星了。
剧情从一开始的生存状态设置一步一步延伸发展,有喜剧成分有无奈,父亲周到有效的人情世故处理,老练不怕尴尬的做事方法,像极了一切thrive to live的爸爸们,还有为儿子的操心,令人动容。
快递公司的经理也是个有善心的好人,刘婶儿是个拿拆迁款的有钱人但是心善稳当有活力,他与罗京民的幸福生活简直是不言而喻的吧。
头脑活做事有道、能玩好多乐器能同时演奏好多乐器的父亲,无疑会继续乐呵着下去的。
塑造的主演的确是最出彩的,把小屁事儿讲出能显摆的高度,讲话时习惯带着的“誒”,未说先笑、富有感染力的脸,对了,其实是自带摇滚气息的,将生活过出实在踏实的摇滚感。
罗京民洗头时候的动作细节,选秀唱歌时候手上打的小抄,海选时不出意外的被刷,同时也不出意外的被选回,“不出意外”不是说老套而是说,他的表现的确是选不上的水准又有再被选上的潜质。
儿子的眼神好像有深意又好像没深意的表现很好,不过分不寡淡。
餐饮店的胖妹子其实也没那么胖,表演也很写实啊,倒水的时候红衣服被刮了一下、哭的时候花了的眼影、儿子不好好相亲父亲追着“踢打”儿子,这些都很有意思。
没钱没背景的他们的生活虽然有很多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有很多自己感觉痛苦的地方,但是似乎他们自己也能铺出一个安稳有趣的未来。
选秀上的歌配的很好,能让人feel energized,feel 出万千感慨,请把手伸向明天吧,what about rocking you!
虽然都是小演员,但是演技没的说。
又有年代感,又有生活气息,感觉离小现实很近。
都说电影源于现实。
无论是吃的油泼面,还是男二剧终说的牛皮,都很有地域特色。
囧爸很有男人味,虽然穷,但是说话硬气,有自尊。
甚至,由于他儿子的耳聋,导致别人汽车损坏,他先是道歉,等到别人要打他儿子的时候,他就拿起收垃圾的钢管拼命。
为了自己儿子的娶到个“正经”媳妇,托人给介绍,可是儿子不领情,不理人家姑娘,当场给人家姑娘搞哭。
为了儿子在城里有份体面的工作,不惜骑车追着老板汽车,甚至偷偷付了老板和女友吃火锅的钱。
老板答应接收他儿子并给儿子工作时,要求试用期不给工作。
在儿子知道没工资之后,又偷偷塞钱给老板,让老板把钱给儿子。
儿子说:“我是嘴巴不好使,又不是脑子不好使”,并不领情。
直到最后,囧爸不再囧了,儿子激将他有本事上电视去吹唢呐啊,别整天在广场舞闹腾。
囧爸跑去参加选秀节目,阴差阳错间真的上了电视,在现场,他又是吹唢呐,又是打架子鼓,还拖着厚重沧桑并带有陕西味道的嗓子唱着而儿子最喜欢的摇滚。
在电影的结尾,儿子看到电视里面的囧爸,用流利的口口语说出了“牛皮”。
自此,全剧终。
真的超喜欢那样的年代喜欢可以直接说然后默默陪伴左右,刘婶对富大爷;你对我有情我也对你有义,平娃和洗头妹;被男主父子撞坏四个轮的男人最后也没有斤斤计较,被富大爷折服的经理自掏钱包给平娃发了工资,富大爷真的牛X,为了鼓舞自卑心很重的儿子,一直再给他制造顺利的条件,甚至自身表率,最终登上了黑匣匣,成为那个年代的骄傲
这电影名字取得确实不怎么样,为了一部“基本没啥票房的电影”弄成这个,确实囧。
但又确实是一部容易被忽视、完成度相当高、在细节处很下功夫、善于利用符号表达的优质电影。
开头「废品站—警察局—回家」这三场戏,就把背景和人物性格都交代了,儿子的听觉、口吃,父亲的爱好、尊严、狡猾、还不明显的父爱,底层人民的狡诈……父子二人的家里,最显眼的是父亲的“全能乐器”和塑料裸体女模特,这个家缺女人,丈夫缺妻子,儿子缺母亲(所以才有洗头店和秧歌队)父亲对儿子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这也是尚不懂事的巨婴(儿子)的心理和现实支撑。
所以可以看到儿子在父子收摊回家时,对三轮车的经常性动力损坏,不是生气,而是欣喜,这是他在一天中觉得自己作为“残疾人”最有用的时候,于是他努力推车。
这样的场景和细节太多,而且很有意思……比较有趣的还有是配乐部分,儿子的“婚房”洗头店常放的《香水有毒》、小商人勾肩搭背唱的《最炫民族风》、父亲的《光明》、片尾曲《我能CHUA》(chua字在陕西话的意思,大概相当于窝囊废,但是是动词,更准确一点应该翻译成什么都干不好。
)同时,影片在专注于底层小人物表达的同时,也留有细节对其他阶层的人物表达。
警察的大方、被撞车的轿车主的大方、快递经理的大方、常洗头的王哥的大方,以及大拆迁户女人的大方,所有人呈现出来的其实都是对儿子的忽视,唯有与父亲才有交流和联系,这也是影片的核心。
不敢想象影片结局之后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结局,尽管导演给了一个希望,但在脱离影片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底层人民有一身才艺能上电视的桥段,实在比不上去抽一张彩票容易,且成功的机会更大。
牛批。
这个电影改变了我对牛批这个词的态度,字幕里翻译成awesome,牛批是中国本土群众化市井化的awesome。
电影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真实。
对话基本都是方言,很正的陕西味(?
),非常真实,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这个真的太厉害了,这才是好演员啊,这让人看着才舒服。
前几年翻拍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张嘴难受死我了,跟我看原著脑子里想象的根本不是一个感觉,把我尴尬得那叫一个坐立不安。
这个小电影(呸,小片儿)表演没得说,每一个角色都演活了。
片尾滚出演职员表,演邻居的加了框,说明电影上映时人已经去世了,有点难过。
电影音乐给我整体的印象是高级,不像是叫这个名字的电影能选的配乐,有些挺像《钢的琴》里面的感觉。
汪峰的《光明》牛批,电影里是第一次听,开头对话时路边摊放的就是这歌,到最后李国富老爷子上电视用沙哑的嗓门嘶吼确实震撼到我,这首歌太适合李国富了,即使是农村来的,到城里只能收破烂,也要活得牛批,向上,积极,到哪都让人高看一等。
可惜的是电影高潮李国富上电视唱歌,我老觉得是假唱,口型对不起来,那一段基本没被带入,感觉劲有点使大了。
画面非常完美,父子俩在马路上停下那段我咔咔截图,那质感构图色调简直充满了故事。
导演在画面上的细节很用心,李国富庆祝儿子平娃找到工作,请秧歌队的老伙计们在家吃饭,镜头扫过背景里戴着大头娃娃的裸体模特,第一次没看清是个什么东西,仔细看了之后哈哈一笑,真是有意思。
大头娃娃是秧歌里的道具,和李国富业余爱好联系起来同时又极具的农村味的土气,屋里摆模特非常合理地联系起李国富收破烂的职业,扒光的模特曾经也穿着时髦,在城市某个玻璃窗后耀眼的站着,现在被扣上大头娃娃,披上俗气廉价的浅绿色布,放在墙根,这个造型让人忍不住发笑,然而细想却像极了卡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父子俩,格格不入的突兀间透显命运幽默的悲怆。
平娃嘴有病,是半个哑巴,头发灰白的李国富教平娃说”牛批(awesome)“,李国富说一遍,平娃含混地跟一遍,哼哼唧唧,声音小得像蚊子。
平娃心里清楚,他的嘴注定了他这辈子与牛批无关。
平娃看上去有25岁了,跟爸爸生活在一起,他心里还是个男孩。
他不愿出去找工作,不是因为他懒,而是觉得没人会要他这样的。
李国富千方百计给他找了个送快递的工作,平娃不知道试用期第一个月没工资,月底发现只有自己没拿到钱,一气之下把制服扔到地上,跑回家里。
嘴上的缺陷让平娃自卑,自尊脆弱千疮百孔的同时又无比敏感,让他总是幻想别人的敌意,于是他倾向躲起来,躲进爸爸,洗头房的丽丽姐以及自己的低头沉默的保护壳里。
平娃之前当保安跟人家打架被开除,电影里虽然没有交代打架的原因,但应该容易猜到,话少又老实的平娃很可能是被对方戳到了身体缺陷的痛点,自卑一直被压抑着产生的负能量最终决堤,排山倒海般的宣泄到了失控的肢体与情绪里。
平娃吼他大(爸爸),说他们就是农村人,一辈子只能种地,到城里来也只能收破烂。
组织行为学上讲,当态度与行为间矛盾时会产生认知失调,解决的途径只有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添加理由。
平娃心里最深处总归不甘平庸,但机会在外面,自己并没有出去闯荡的勇气,这种认知失调让平娃感到抽离和扭曲,最终迈出了改变了自己的认知的一步,他让自己相信自己注定不会牛批,而这个结论本身是痛苦的。
为了印证自己的结论,痛苦而愤怒的平娃觉得不光自己不会牛批,和他一样出身的爸爸也不会牛批。
你会吹唢呐又怎么样?
你是秧歌队的一号人物又怎么样?
这没什么牛批的,你要是能上电视,那才叫牛批。
李国富并不能算牛批,他只是个很真实的人。
协助民警破案时弄坏了墨镜,李国富看到民警车里有个好墨镜,于是拿自己坏掉的进行暗示,最后民警把自己的“雷朋”墨镜送给了他。
轿车司机为了躲他父子俩撞到隔离带,司机气势汹汹地上前指责,他好言相说,司机却要对平娃动手,李国富于是抄起废品车上的铁棍吓走了那个司机。
为了给平娃弄到快递员的工作,他给公司经理送礼,骑自行车尾随人家,还等人家吃饭,提前偷偷结账,最终经理终于被他磨动,答应先试用平娃一个月。
李国富的身上有一种朴实而积极的劲头,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好人,生气不小心踹坏了路灯他就赶紧跑路,但是他的手段都不坏,拆迁户刘婶对李国富有意,而面对“富婆”的情意,李国富却怕别人“戳脊梁”而迂回退缩。
他是个到城市收破烂的农村人,但他又有自己的一套西装,戴上墨镜,捋捋胡子,比小伙还精神。
他说自己会这么多乐器,到哪里别人也高看自己一等。
他说他这辈子就想让平娃活得牛批。
而为了让平娃活得牛批,他要先向平娃证明他能活得牛批。
于是李国富报名了节目海选,之前说好的一个艺人爽约,被刷下去的李国富阴差阳错地获得了那个草根专属的名额。
有评论说这个情节安排有点俗套了,但我认为设计得非常好,因为最终决定李国富上电视的,与其说是实力,不如说是机会,而机会不在保护壳里,他不报名不参加上不了那个节目,只有去外面积极地闯荡,才能找到活的牛批的机会。
电视上的李国富吹唢呐打架子鼓,嘶吼着唱着汪峰的《光明》,平娃走进洗头房,看到电视上的爸爸,嘴角抽动,清晰而大声地说出两个字:牛批。
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我们不知道平娃是否会有怎样的改变,但这是李国富给儿子平娃上的最好的一课。
牛批。
5.26,从今天开始,平娃要靠自己了。
阶层如鸿沟,落下个耳聋哑巴,坚信光明就在远方
老一代的思想,没有人情寸步难行,哪里哪里都要先找熟人。我承认太接地气了,但是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就该让他烂掉。自卑的人不是因为来自哪里而自卑,而是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为什么会因为是农民而觉得矮人一截?毛病!优酷弹幕里真的不堪入目,对女生的身体评头论足的。罗京民,实实在在的演员啊
老爷子是挺牛逼哒~~
三星半平静朴实
老头没文化没有钱,但却传输给儿子正确的价值观。这比钱来的更实在
事实上我不喜欢
什么乱七八糟的
牛批老爸和怂娃的故事,虽然没什么大起大落剧情每个人都很真实,就像生活里一样,但是看的津津有味,尤其是最后老兽医硬核摇滚,不禁也跟着平娃说了一句,牛批!不错的片子,差点因为片名错过了。看平娃追洗头姐那段我都看哭了,果然舔狗一无所有啊😭
没看也是一星
我记住了那首光明
罗老师一路走好!
中国电影终于不再拼制作 拼成本 艺术源于生活 就应该多出这样的好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我仿佛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 这就够了
不知名演员演的陕西老农民,难看。
好片子!这才是生活中的一对父子,困难并没有把他们压垮,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真的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片子默默地向社会抗争,现实中对残疾人的种种歧视,令人心酸。父子演技俱佳,着实让我感动。
牛皮!比汪峰唱的还好
嘿!羅京民戲可真好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
20140129-023 国产没主题电影
感觉还行
蛮温馨的生活小片子,每一类人都有每一类人的幸福,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禁锢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