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真的已经很努力了。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我很喜欢新哥斯拉,喜欢它政治惊悚的氛围,喜欢它对新时代环境保护反思的诠释,喜欢它对灾害下渺小人类的刻画。
于是我第一时间跑去看了新假面骑士,想一窥这一部的《新》系列会带来关于什么主题的全新表现形式。
然后,我目不转睛地盯着IMAX大银幕两个小时,生怕错过了庵野大神用他高超的技巧恩赐给我们的任何小小提示,告诉我他的作品是如何的新颖摩登,他是如何把初代假面骑士翻拍出新时代的魅力。
不管是黑暗中3D模型左右乱晃的镜头,还是闪到人生理不适的快切镜头,我都睁大双眼坚持下来了。
我是真的尽力了。
但我什么都没发现。
我很少对我不喜欢的东西发表长篇大论。
但我一定要记录下这次糟糕的观影体验,用来惩戒我的冲动消费。
一般来说,任何的编导,即使他们讲故事的功力再差,都会在故事的开始与结尾把台词留给角色自己抒情发挥,起码装装样子掩饰一下。
这一部非同凡响的作品则不走寻常路,它打从第一句台词开始就是生硬的解释性台词,来自于怪人蜘蛛。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最后一段对白居然也是解释性的台词,来自于死去的1号。
这美丽的巧合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我的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你就不能把最后的解释随便塞到这两个小时里头的任何一个地方吗?
哦,你做不到。
因为这两个小时里全部都是解释。
每个人物都是职业解说,已经没有其他空间多放一句用作铺垫的解释了。
那可真的是太神了,简直是能人所不能。
故事的第一个矛盾放在1号对变身的抗拒上,1号变身后变得异常残暴,一拳一个小朋友,到处都是蜘蛛的小弟头上冒出来的红色喷泉。
1号受不了了,他看着自己因为手套太黑而根本看不出来染了血的双手,对着镜子喃喃自语:“不是我干的,是我身体里的什么东西干的”,然后,他就陷入了对力量的抗拒和对自己的怀疑。
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电影才开始了不到五分钟。
哇哦,我屁股都没坐热主角就开始进入自我怀疑环节了?
那这想必一定是贯彻始终的核心剧情吧?
并没有。
这个问题在十多分钟后就解决了。
解决的方法是1号不断看着自己的手,然后再看看滨边美波的脸,再看看自己的手,然后问题就解决了,1号就控制住自己的力量了。
之后的场景再也没有血浆喷射了,飞踢黄蜂女的时候1号甚至还能寸止,隔人打墙而不伤害到对方。
高级啊大哥,我应该以后有时间就多看看自己的手,说不定我也能学会1号高超的寸止技巧。
为了给1号变身后的残暴作解释,电影里专门有一场戏是讲琉璃子让1号不要介意,说,“这是生存本能被放大了罢了”。
然后过了几个场景,1号回想起自己的爸爸,他看着自己的手,说了一句:“爸爸,这就是杀人的感觉啊!
”,再然后,这个话题就被直接扔出窗外了。
请问聪明的你,你看出来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关联了吗?
之后的剧情就是琉璃子带着1号到处下副本,场景切换之潇洒,显现出庵野大神对于观众脑补能力的充分信任。
蝙蝠逃走后,他甚至懒得多拍一个1号追出去的镜头,镜头一转,直接就让1号出现在铁路上与蝙蝠追逐。
数十分钟后,1号带着琉璃子从蝴蝶那里逃走,镜头一转,2号就追上了1号,再一转,他们就来到了一艘货船上决斗啦!
我还能说什么呢?
实在是太潮辣!
然后我们的1号在追上身为女主角叔叔的蝙蝠时,完全不BB,没有任何前戏,踩着飞空摩托一跃而起,飞身一脚就把蝙蝠给直接踢死了。
噢!
一脚超人真的是太神辣!
但是同样的情况下,他在对抗黄蜂女的时候就留手辣!
嘿嘿,蝙蝠叔叔,傻逼了吧?
如果你长得像福山雅治的话说不定就不用死啦!
我从小是看特摄片长大的,对于一些特摄片怪人的白痴行为和主角团重复的套路我是见怪不怪的。
但这一部电影里可谓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把一般剧集里前半段的日常唠嗑跟衔接到怪人的桥段统统删除,只留下怪人耍白痴被秒和主角重复套路的部分,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重复。
所以这部电影里的流程基本上就是女主带着1号冲进敌人巢穴,说几句莫名其妙的对白交代人物背景,然后打都不打就突然高呼撤退,再仗着自己是计算机的设定,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软件,再冲回去用小窍门碾压敌人。
在剧情如此重复的基础上,电影还加入了3年动画的3D特效,晃瞎狗眼的高速摇晃动作镜头,还有那意识流的剪接,仿佛是在竭力央求观众厌恶它一样。
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庵野大哥你有这么恨自己的电影吗?
剧情重复了,删掉不就好了?
五个怪人还是三个怪人,事到如今还会影响你玩具的销量吗?
特效做不来,武指请不起,集中资源只做好一场打戏很丢脸吗?
更绝的是,电影把琉璃子设定为冷酷无情的计算机,把1号设定为交流障碍症……但事实上琉璃子只是对他爹无情,对敌人的黄蜂女可谓是处处留情,对1号则是莫名发情。
1号对她说“你放心吧,我会保护你的”,那个一直板着脸的女主就突然开始娇羞地说“从来没有人这样让我放心过…”。
请问这是哪个处男写的台词?
而1号对着一个认识不到几个小时的美女,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价值观输出,公主抱过后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保护她,期间语气比我收外卖时对着外卖大哥还淡定,请问这又是哪门子的交流障碍症?
看到最后我想通了。
这个设定根本就是为了配合两位主演的演技,让池松壮亮跟滨边美波的棒读可以合理地贯穿全片。
滨边美波负责了电影大部分的解释性对白(基本也就是所有对白中的大部分了),观众要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她用性冷淡的语气BB一堆伪科学跟专有名词,还有绿川家的那些家庭纠纷。
这还不要紧,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的时候她还吐字不清!
更甚的是有一次她还是在背景音乐high到不行的时候吐字不清,听着就像念经……真的很要命。
同样是新晋女演员,同样是念解释性对白,西野七濑还比你晚演戏几年,凭什么她就可以讲得清清楚楚?
还能讲出角色转变时的不同层次?
还是关于滨边美波。
全片看下来,庵野秀明是真的很喜欢她。
各个角度的特写;拍写真集一样的全程怼脸;说了一段好几分钟的遗言,途中又换衣服又换角度,比拍视频写真还漂亮。
整部电影里,我只在拍美女的镜头里感受到了导演的热诚。
其实下次庵野大导演大可以省下做电影的一大笔制作费,就买个KU100,请滨边小姐来拍一个全程怼脸的立体音响视频写真,我保证第一个掏钱预购。
而最讽刺的是,电影从女主死后才变得有了一丝生机。
没有了一直在BB设定的女主,1号跟2号扛起了所有的戏份。
只见两位刚认识半个小时的男人惺惺相惜,仿佛前世注定一般,无需多言,两人立马就被对方的个性与信念深深吸引,表示友好互助尊重。
2号更是玩起了傲娇play,表示爷就是独行侠,886。
但五分钟后还是准时出现在了1号面前,与1号并肩作战。
二人联手对抗量产型蝗虫改造人,为电影献上了最精彩的一段动作戏。
可惜的是这段戏全程都在黑暗的隧道中进行,会发光的只有骑士们与改造人的眼睛,但大家的眼睛都是红色的,所以在镜头快速移动的时候你只能看见一堆红色的椭圆形在黑暗中摆来摆去。
1号2号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居然没有踢到对方,属实是令人意外。
之后就是更低成本的BOSS战。
简单来说就是1号2号联手打蝴蝶,蝴蝶变身0号,却被2号头槌撞烂头盔,1号趁机把自己的头盔戴到0号头上,让死去的女主给0号VR念经,0号被感化后选择自尽。
不过我想不明白的是,女主活着的时候在你面前念经一轮你纹丝不动,她死后再念你就痛改前非,难道霍尊大哥你是有什么特殊癖好吗?
最后1号因为给0号玩VR玩到没电,自己也死去了。
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感觉前面的剧情又变得可以令人接受了。
不知道是因为我的潜意识里认为死者为大,还是因为这个棒读又面瘫的玩意终于消失了,我内心松了一口气。
虽然主角死得儿戏又好笑,但结局观感……竟然还不错。
1号肉体消失了,但头盔还在,正好2号的头盔与0号的一起撞烂了,于是2号顺理成章地继承了1号的头盔,改了个配色就上路了。
最后的最后,故事就在1号的灵魂在头盔里向2号解释自己在2号变身的时候还能感受到2号所感受到的一切的解释性对白中结束了。
估计这也是编导最引以为傲的一段改编了吧?
真是难为他们了。
纵观全片,每个人的每一句台词都像是有人拿枪指着他们说的一样,没有一句是正常人类在自然情况下会说出来的话;每个镜头都尽显大神本色,明明可以拉远景的时候却摆个平视镜头,再把角色全部推到角落里,突出一个潮到出水;每个动作都加满特效,左晃右晃,再复杂一点的直接上3年动画,一点都没在跟你客气;每个转折都极其刻意,完全不尊重角色本身的走向;每个想表达的主题都含糊带过,最后都消失无踪,只能靠怀旧音乐转移视线。
热爱庵野秀明的信徒可能会觉得充满了他的个人魅力,但请你们下次在海报上用比标题更大的字标注上:仅限庵野秀明粉丝入场观看。
我完全不知道《新·假面骑士》的“新”字体现在哪里,回看黑白时代的日本电影我还能学到一些新手法,而在这部最新的电影里我只学到了庵野秀明的狂妄自负。
到底为什么在2023年我们还能看见这样的电影?
是因为日元贬值了,拍电影不用钱了吗?
实实在在当之无愧的2023年第一部零分神片,这注定是一部会被钉在日本电影耻辱柱上的作品。
老实说吧,庵野秀明,新哥斯拉到底是不是你拍的?
后记:我在一边写这篇东西的时候一边看了东映官方频道特别公开的初代剧场版。
里面有实打实的摩托车特技,也有清晰流畅的镜头语言,台词简明扼要,处处都可以看见那个受技术掣肘的时代里影人们的努力。
妈的,怎么还倒退了?
8.1/10 作为一部普通日本电影来看它没有丝毫可以夸的地方,让非粉丝群体来看可能会睡着。
但作为一部特摄模式的作品来看它是合格的,也是有看出痞子自己思考的。
痞子将原著长篇内容压缩成一部电影时长,即使这样主线仍很清晰,首战对抗蝙蝠怪人内容甚至和一号原剧镜头别无二致,见血见肉更加真实。
武戏部分刚硬,目前特效来打踢看多了回归原初的纯肉身强度骑士踢看起来很舒适,肉搏也干净抖擞。
一号二号是敌我同源这一设定最为突出的骑士,里面加入了黄蜂女的设定更加体现了敌我界限的模糊,人性善恶一念的模糊。
文戏上虽然温温吞吞但我很喜欢这种氛围。
琉璃子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本乡认清现实后也有了觉悟,俩人会坚毅无言地对抗修卡,但他们仍是学生的年纪,会有着情绪的改变和信任后对对方的依赖。
后来一文字的加入让不会宣泄情感的本乡多了点生气,甚至愿意将意志托付,单论情节安排我是很喜欢的。
但次的地方也是这里,二人的羁绊不如The系列的刻画,短短几句闲聊后一文字就改变主意参与帮助本乡,不够服众。
后面二人对抗零号,用了大量镜头拍零号虐打一二,而且打一和打二的镜头几乎一模一样,像是镜像对称给我看困了,当我以为一二挨打要结束了零号还在继续单方面虐杀。
最后的零号思想转变更不用多说,对妹妹真人都不带感情想除掉却在看见灵魂体时回心转意放弃自己的执念。。
想不通逻辑。
本乡不像原著大脑培养在容器联通一文字的头盔而是直接灵魂活在了头盔里,自此原著所有科学有关场景是一点没带,但也算是照应了前文一直强调的灵魂能量。
本乡猛初次变身时很惊艳,在疾驰的摩托上脸部像假面骑士真一样生化化,头盔依次遮住上下脸,摩托也随之机械化。
这一段能剪下来回味好久。
本文根据观影后与朋友交谈的录音整理。
本人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系统教育止步于高中。
如各位看到任何不当的表述或论述,欢迎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一、 假面、虫类与舞台剧在人类的戏剧传统中,假面被用来表示并非表演者自身的另一角色。
无论是中国的脸谱还是日本的能面,假面可以唤起观众对特定角色的固定认识。
对假面之下的演员来说,戴上假面后,他自己的人格就让位于假面所表示的特定身份。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的制服乃至更抽象的职业分工也是一种假面:当某人身处他的工作岗位,他的职业身份便优先于他的个人人格了。
中国古人讲“鸟兽虫鱼”,其中的虫类至少包括了现代生物分类中的节肢动物门和爬行纲,也就是包括了片中出现的蝗虫、蜘蛛、蝎子、黄蜂、蝴蝶、螳螂、变色龙。
另外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却也被古人安上了虫字旁,本文中姑且混于虫类之一谈。
虫类是高度进化的生物,它们身上的每一个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在某些功能上展现出高超的特异性。
虫类的习性也是刻板的,遵从特定的生命周期、使用特定的功能按照特定的方式完成生命活动。
自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甲虫开始,文学上的虫类也具有了一层关于异化的隐喻。
电影一开始的动作场面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
直到小木屋里的那场:三人固定位置的站桩对话、面部神态特写、大比重的台词,本片才显露出其舞台剧编排方式的真面目——《新·假面骑士》实际上是一部舞台剧电影。
许多场景会在人物运动已经停止后专门为台词留出时间。
影片中大量的固定手持镜头和手机镜头也在与常规的运动镜头作出区分从而保持舞台剧形式的完整性的同时提供了补充性的临场感。
尽管我个人非常反感舞台剧化的影视(比如电视剧版《三体》),但是我认为《新·假面骑士》很充分地运用了这一特质。
一方面日本的特摄英雄文化与舞台剧难舍难分。
另一方面,象征是舞台剧中的常见手法,比如京剧中的马鞭。
假面也有象征意味:通过一件物品象征某一身份。
而舞台本身也可以被视作对现实世界的象征。
正是借由舞台剧的形式,《新·假面骑士》显露出它的野心:它远非止步于单纯的英雄叙事,而是指向现实社会中个体意志与社会异化的对抗。
二、 异化社会分工使社会成员的职能可以被轻易地理解、组织,从而维持现代社会的运转。
为了维持更高的效率,社会分工也内在地要求人们将自身意志的实现嫁接到社会角色上、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上缴给社会进程。
剥离了个体意志与对自己生活的理解,真正留给自己的就只剩下简单的欲望。
片中的怪人拥有强大的特定能力,但是在面具之下,他们脸上,我们无法看到如本乡猛般炽热的意志,只能看到简单的欲望和快感。
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比如高强度应试教育下劳累的高中生,在高度社会化的处境中,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当下生活的意义就是考试,就是获得更高的分数。
可能到高中毕业之前,他们都很难真正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等到放假,等到他们走出这个高度异化的生活环境,当他们回到家里,往往就只剩下简单的欲望:娱乐消遣或者休息之类的——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是有什么自我意志的实现的。
每年高考之后,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迷茫的学生,后来还能看到迷茫的大学生、迷茫的上班族。
这便是异化导致的悲剧。
这一段是全片唯一一段日常生活的场景,其余时间里人物都处于一种功能化的行动状态。
这一段的意义在于揭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真相:在高度异化的现代生活中,对人类来说原本最重要的日常生活反倒成为了次要的——它只能存在于异化劳动的间隙。
但是实际上,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人才能够拥有完整的情感、生活体验。
为什么人会轻易地向异化屈服?
因为人是很难直面生活中的荒诞与悲伤的,而人总是趋利避害的。
人在通过自己的感官和经验面对真实的生活时,总会遇到很多悲伤或荒诞的事。
但是只有直接面对这些悲伤与荒诞,人才可以保持自己的意志,从而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靠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注定是孤独的,就像假面骑士一样。
与之相反,社会异化提供给人们的是什么呢?
你只需要按照被给定的方式完成被给定的工作、只需要享受欲望,不需要面对什么悲伤或痛苦。
就像那些怪人,他们是乐在其中的。
这些快感相比于在悲伤中培植的意志,是更低级的、更动物性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要用虫类作为象征。
假面骑士与怪人同为改造人,他也是高度异化的。
但是假面骑士能够直面生活中的悲伤,包括异化本身带来的悲伤:他一方面需要更强大的力量,一方面又抗拒强大力量造成的影响。
影片通过假面骑士与怪人的对立将对异化的反抗与对异化的顺从对立起来。
造成这一对立的关键要素是假面骑士依旧保有强大的自我意志、对生活的肯定(包括那些悲伤与荒诞),而怪人缺乏这些。
从这个角度看,假面骑士是存在主义的英雄,他是自由的意志,他只认可自己为生活赋予的意义。
这种反思或许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战后思潮:法西斯主义是一种高度异化的社会形态。
在法西斯主义社会中,个体价值被移接到社会价值(活着就是为了消灭劣等民族/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效忠天皇),除此之外任何个体的自我实现都不被允许。
在法西斯主义战争中,杀戮从原始的对抗成为工业化的流程(毒气室、731),杀戮过程也与杀戮者分离。
影片中的修卡组织正是一个法西斯组织:冠冕堂皇的宏大目标、严密的等级组织、对人性的漠视、欠缺的个人价值。
基于假面骑士与怪人的不同选择,影片提出了一个隐含的观点:对异化的顺从会走向法西斯主义。
滥用异化的力量、放弃个人意志、任由力量与组织放大原始的欲望,会导致很可怕的后果。
人类的生活是需要意义的,如果只剩下原始的欲望,那就与虫类无异了。
对于当下的我们,这一点很值得深思。
其实电影还提出了假面骑士与怪人之外的第三种选择:那两位政府人员。
他们是作为中性偏正面的形象出现的。
直到电影末尾,他们都处于一种高度职业化的状态,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冷冰冰的,机器一样。
但是他们的存在使得问题可以更好地解决。
到电影最后,一文字隼人说他无法信任那些不愿报上名字的家伙。
这也就就是说他只认同作为个体的人,如果对方是被异化的状态,他是不会接受的。
两位政府人员向一文字隼人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意味着他们从异化状态回归到他们的人性,他们从一种社会角色成为了真正的人,他们也解除了他们的变身。
这展现出在保有人性、个体意志的前提下,基于有限的社会分工和异化,是可以维持社会良好的运转和发展的。
一文字隼人是个很有趣的角色。
从故事结构的角度,即便把这个人物删去,本乡猛依旧可以战胜那些怪人,并且继续与修卡战斗下去。
一文字隼人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就在于他在某种意义上是观众的化身,他是这个故事的观看者(他常常插科打诨)、参与者,他展现了意志的传递过程。
就像递推数列中的第n+1项,他的存在提供了一种良性的模式:本乡猛可以做到,一文字隼人也可以,立花和泷也可以,那观众是不是也可以呢?
隼人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他将继续与修卡战斗下去,就像我们也将继续面对着社会异化生活下去。
摩托车是一个特殊的意象。
一方面,摩托车很帅,而且可以用来展示特技。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象征,摩托车只能一个人驾驶,对驾驶摩托车的人来说,自我和外界是截然分立的:驾驶摩托车的自己是纯粹的自己,公路是纯粹的外界,没有中间物。
另外,摩托车基于发动机、基于人的操纵直线运动,这体现出一种纯粹的前进的力量:驾驶摩托车是一种贯彻自己意志的过程。
用自己的意志面对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意义的过程是孤独的。
驾驶摩托车也是对悲伤的宣泄。
在影片最后,隼人的摩托车是行驶在路中间的线上的,而不是左边或右边。
如果是左边或右边,那意味着对社会规则的遵守或反叛;而在中间意味着他遵守自己的规则,就像我们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意义。
三、 角色本片的角色也十分出彩。
本乡猛的肤色比较深,是那种健康又热诚的感觉。
他的眼神也是热诚的,像是有一团火。
但他的眼神里也有一种悲伤感和孤独感。
他看起来有一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猿泰山一般的感觉。
而一文字隼人的肤色是惨白的,面部线条也要扁平很多,看起来缺乏控制力,有一种被动感。
看起来要比本乡猛更社会化一些。
这个角色也是被动地加入故事的。
绿川一郎的表情是麻木的,什么都不在乎的感觉,他很少直视镜头。
蝴蝶是完全变态昆虫,破蛹后达到最高程度的特异化。
一郎追求的正是彻底的异化,他彻底否定生活的意义。
而假面骑士积极地肯定生活。
绿川琉璃子的神态有种非人感,她本人的设定也是人造人,西方传统叙事里的天使形象:突然出现、缺乏强烈的个人特质、为主人公提供指引与帮助。
四、 其他关于影片中的战斗场景,战斗场面被处理成机械性的、非人性的。
这是庵野秀明的一贯做法,或许是无意为之,这样的表现手法也契合了本片所探讨的问题:战斗是强化人的一种功能、一种职能。
在现实世界的劳动中,当你在劳动过程中放弃了个人意志的介入、达到一种无意识的熟练状态后,就能够做到这种机械性的、非人性的状态。
比较典型的如流水线上的工作,或者一些体育运动。
面对战斗,假面骑士与怪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假面骑士视之为必然的使命,而怪人享受其中。
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自己的生活,从而维持独立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意义。
所以影片最后特意强调风的力量、排气的声音和气味。
这些是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假面骑士肯定它、捍卫它。
我本人一向不太喜欢庵野秀明,但《新·假面骑士》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设定、选角、台词、对舞台剧形式的运用都很严密且充分地回应着本片的主题,或者说假面骑士的精神内核。
尤其是台词,大量的台词直截了当地点明与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
知乎有一个问题,问现在的穿越文怎么都不交代系统或者金手指了?
主角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有金手指,也不需要探索,读者也不会说这不合理。
有人回答到:因为大家都默认了,穿越就是有金手指。
已经成了范式了,所以现在的文也就不需要交代这些背景了。
新假面骑士也是一样, 把以前特摄片使用过的经典范式全部一笔带过了:为什么变成假面骑士;勇气与信赖;战斗的理由;牺牲与黑化;遗志的继承。。。。
不怎么看特摄片的观众,不清楚这些范式,自然会只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ps.有一说一,痞子拍得是真的不错啊,真希望还有续集。
女主最终因为伤势过重去世,在临终之前表示遗言早就写好了,之后男主用头盔查看了女主的遗言,无比痛苦,男二号表示要单独行动,但是看到男主一个人单枪匹马之后也跟了过去,男主勇闯蝴蝶改造人的巢穴,受到了一群蝗虫改造人的围击,一开始男主上能抵御,一边开着摩托车一边和他们战斗,但是后来人多势众,实在抵御不了,所幸男二及时赶到,二人一同击众重敌前去挑战蝴蝶改造人,蝴蝶的实力确实非常强劲,就算打破了能源装置,两个人也不是对手,男主用自己当诱饵,让男二号击破了蝴蝶的面罩,男主把自己的头盔给女主哥哥带上,女主哥哥听到了女主逝世前的遗言,最终决定收手,与女主共同活在设定好的程序世界中,然后女主的哥哥就死了,男主也要去女主的那个世界,所以也死了,男二号接受了政府组织的邀请,继续对抗邪恶组织,男主的意志还留在头盔当中,男二可以继续跟他交流,结尾的时候就是男二开着机车兜风,顺便跟头盔中的男主的意识交流,故事结束。
完。
https://www.nhk.jp/p/ts/X8334LM5QK/episode/te/NR2PGGWJWJ/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L411D7vv/
决战交给演员来想(后来据武指说庵野向武指道歉请他回来)
〜ヒーローアクション挑戦の舞台裏〜初回放送日: 2023年3月31日映画『シン・仮面ライダー』の制作現場に密着。
『仮面ライダー』シリーズ52年の歴史で長期取材は初!
ヒーローアクションに挑んだクリエーターたちの2年間の記録。
传承奋斗是最重要的,想不到拍摄出的手法很有旧时代的感觉,然而画面也有新时代的感觉,应该是女主的穿着给人这种感觉吧。。。
男主突然爱上保护女主真的有点奇怪,突然那么想保护她了啊。。
感觉女主对爸爸无情的太不好,不如刻画她很伤心爸爸死去更好,比较爸爸跟她一起逃离邪恶组织啊。。
喜欢每次战斗,然后这部片真的是为了让观众享受和怀旧更好,只是为了女主的颜啊。。
感觉不到女主突然对抗组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啊。。
不过昆虫主题的骑士真的很酷,我觉得英雄出世,以前真的日本这方面做的很好,就是正义的一方与大反派都分的很清啊。。
只是觉得这部电影刻画的男一,就是反而性格没有二号骑士好。
男二至少蛮清楚还是知道状况,男一根本为了女主角战斗的感觉,感觉看向海的他,有点失去人生意义的感觉。
男主为了复仇还是怎么而一直奋斗对抗会更好,以前看七龙珠,我们知道悟空也是为了让自己improve,男一根本为了女主角战斗的感觉不好.
*庵野秀明与石森章太郎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庵野和石森两个人的气质和理念融合在一起。
石森章太郎在出道之后有一部很经典的作品,名为《009》,黑暗和虚无的感觉扑面而来。
可以说假面骑士成人向的作品里,多少会有石森009的影子,但是很多都只学到了“暴力”,却没有把石森的虚无、迷惘和痛苦表现出来。
我对石森章太郎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压抑的家庭、来不及见最后一面的姐姐和在战争下四处奔走的人生。
庵野秀明呢?
也大差不差,泡沫经济时代下的痛苦、徘徊、胆小。
前段时间的黑日让我大失所望,但《新假面骑士》又让我重新眼前一亮。
庵野是非常理解石森的,只是他有他的表达方式。
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比阿妈粽更贴近石森章太郎本人的精神。
*庵野秀明本人与假面骑士情怀你怎么理解绿川琉璃子呢?
我的理解是,她是庵野心目中的特摄女神。
不同于《新奥特曼》的女主角,绿川琉璃子性格上很像绫波丽,但她的地位比绫波丽要高得多,她是那个为骑士围上红围巾的女神,本郎对她模糊的爱情其实也是庵野本人对特摄的感情(我是这么理解的)。
庵野是一个母性崇拜特别厉害的人,十文字隼人的继承有赖于琉璃子,你也可以看出琉璃子就是那个女神。
那么假面骑士情怀怎么解释呢?
我觉得可以回到母性崇拜这个点上,本郎抱着头盔哭的时候,十文字迎接朝阳摸围巾的时候,都是对特摄女神的示爱。
这个女神,也就是庵野秀明对假面骑士情怀的具象化了。
*作者化,私人化的特摄影像这是庵野秀明第一次如此大量的使用骑轴镜头,我对这种镜头的理解是,人物骑在轴线上,说明他们不只是在和剧内的人对话,但你如果说这是和观众对话我也觉得不好解释。
我自己更容易接受的解释是,这是在和庵野秀明本人对话。
所以我会认为,这是一种私人化的处理。
另外一个点是,很多cg的部分,特意地对动作做出一个更光滑的处理,这是很反常的,但对于假面骑士而言,这又是最好的。
已知卡拉、东映并不是没有做真实化cg表演的能力,而且明明只要降低帧数力量感还可以更强,但为什么痞子故意做得这么违和?
再仔细想想长期看假面骑士的人不会觉得怪,第一次看会觉得什么东西,可以得出这就是在模仿东映之前一贯的风格。
还有一个就是抽离,如果你看过eva终,你会看到后面有几个跳出幕布的镜头。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幕布这个概念,但处处都在强调幕布的存在。
简而言之就是,庵野不是给你造梦的,庵野是在让你从梦里醒来,剖开你做梦的每一秒,当然前提是你和他做同一个梦(机甲/特摄)。
*本人观感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假面骑士,说实话其实很震撼也很感动,有时候我会觉得特摄女神不止在回应庵野一个人,也是在回应喜欢假面骑士的每个人。
在我13岁的时候,来打就一直在陪伴我成长。
每一个难熬的节点上,我都在看假面骑士。
假面骑士总是让我感受到“爱”与“无私”,毕竟大部分都来打都是传递这个信念。
我记得有一次漫展的时候,led大屏上显二十位平成骑士,标语是无论什么年代,我们都陪伴在你身边。
当时我站在原地就哭了出来,因为确实,我在学校里格格不入,经历了一些事情做出很自毁的决定时,来打给了我不少继续好好过下去的勇气。
在写很多世界观设定的时候,大部分的灵感都来源于不同的假面骑士,我的主角们总是要经历变身的过程(草)。
我朋友甚至笑我怎么对电线杆、特摄、机甲这些东西这么执着的,老师怎么骂都不肯改(最后为了考试还是改了),是不是小庵野(绰号来源TT)。
我知道其实来打对每一位主演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来打对很多粉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也不例外。
很多电影我平时扣扣搜搜不舍得去港澳看的,但是这一次一定要去看,毕竟是陪我长大的来打,也是我最喜欢的庵野秀明。
这一趟能拿到海报和明信片真的太感动了,我双手接过来一直在鞠躬感谢。
谢谢你们的陪伴,谢谢庵野的坚持。
我很满意,我也很感动。
所以痞子,我的新战队呢?
5/31 北美场从立项开始就很期待,但看完后情绪没有发生任何波动。
它很像一部赶工出来的半成品,但我觉得即使痞子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新来打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制作糙,特效比起东映一贯的垃圾水平来说还算能入眼,部分打戏软绵绵的我也能接受,但大段的音效都不做实在太偷懒了!
像皮套摩擦这类在tv版里都很常见的音效都不肯做,更别说那些听上去很闷的爆炸声了,极其影响观感!
剧作上,前两幕节奏快的吓人,(剪辑也有一半锅)比新奥还急着把一堆看似挺有趣的反派往观众嘴里塞,结果嚼了两口才发现是修卡战斗员。
琉璃子的弧光很有问题,占用了大部分的文戏来树立人物形象,但nana死后性格就很随意地发生了转变。
拿痞子过往作品做对标,她像极了绫波丽和明日香的共存体。
-蜘蛛怪人这段基本照搬的原作,也是我全片最喜欢的一场戏池松壮亮是个好演员,但他把身上那股颓劲套在本乡猛上就很奇怪,他再怎么emo也不该是个美强惨的角色。
唯二的亮点是摄影和皮套,且二号的皮套莫名的看着比一号顺眼很多……说真的,要不还是把the first系列复活吧,我觉得人家拍的真的挺好的……
没想到最后会是在云上看的新假,看完第一时间我的感受是——我受够了庵野秀明了。
感觉无论他在拍什么都像是在拍eva,无论是男女主性格还是每个怪人的性格设置还是打斗(cg部分)又或是说偷懒至极的翻版人类补完计划。
但我发现我始终忘不了这部电影,所以又看了nhk一小时的纪录片。
看完算是理解痞子的意图了。
开头那段跳切爆头+多机位iphone确实惊艳,但打蜘蛛怪你不是想一镜到底的吗?
5分钟速成的那段打戏怎么也没了?
很多幕后的片段发现正片都删了。
然后我懂了,因为这些片段拍的不够真实——一拳打几十吨、一跳几十米的真实。
最后那段笨拙真够笨拙了,毕竟三个完全不懂武打的演员王八拳真打还能不够真实吗?
那你前面因为搞不出这种真实就剪成这个鬼样。
痞子,你有没有看过假面骑士Amazons啊.......但亚马逊其实有问题,可能确实是真实了但是又太套路了,不符合痞子的要求了。
痞子也许很有想法,但他不是一个好导演。
呈现出来给我的效果更像是魔怔的追求原版但又想创新突破常规的一部带有浓烈庵野秀明风格的怪异的致敬片段合集以弱主线串联。
但,还是期待续集吧。
前面幼稚,后面无聊,不如一直幼稚下去
或许在大银幕看会热血一点。小平板只能清冷地短暂舔屏一下麻酱和柄本佑。
有想法,有创新,有门槛
【发于新】被一种氤氲出的感动笼罩。作为一个永远怀着热忱在古早特摄中翻找麦高芬般的浪漫和怪奇的我来说,也必须在当下承认所有试图去复刻非本时代的浪漫都是徒劳,而这种徒劳笼罩在生态中的所有人。新假面骑士非常明显的“徒劳”了,但它却如此鲜艳地成功在所有不像特摄的地方——面具蹩脚地遮挡了声音,甚至闷出了一头汗和一身汗臭:特摄是古早的发明,当代如何再次发现它。
無語了怎麼可以這麽中二啊哈哈哈哈哈,還有莫名其妙的運鏡和儀式感,什麼東西啊啊啊啊啊
假面为体,EVA为用。怎么说呢,虽然不是假面粉,习惯了这种痞子美学居然还觉得……不错啊!属于第一眼觉得好怪,再看一眼,还是很怪……再看一眼——本乡,永远的1号!(当然庵野如果一直不打算回炉EVA的话,有些平替也很不错啊粉丝们就不要太苛责了,隔壁的新奥那才是真的让人难以接受啊)
因为完全不熟假面骑士反而看得有点乐趣,当作奇观欣赏嘛!但都被当作奇观欣赏了可见作为一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何了。很好奇下一部要拍新什么了。说真的这几年也是真的有点儿力竭的迹象出来了。
这片子太邪门了,有趣和滑稽之间只隔着薄薄的一张纸。镜头语言极力想做得不一样,但这片说明这些探索基本快到头了。
【我们之间的牵绊不是爱情,而是信任。】嗑不到老1老2的有难了!在超英电影早已让人提不起兴致的今天 痞子的shin英雄宇宙却是太独特、太好玩、太尽兴了!
红领巾大战葛优
拿着新奥两倍的预算,拍出来的效果却不如新奥的一半。你很难说这是一部假面骑士还是eva真人版。反派的理想是人类补完。主角是被道德绑架的英雄。女主是三次元版负责讲设定的绫波丽。最像人的2号在最后四十分钟才姗姗来迟。特效是一坨,打戏是一坨。用iPhone拍摄的镜头在电视上都经不起看,很难想象当初走进影院的观众是怎么忍受这么一部痞子完全放飞自我的实验性质的大片的。最惨的还是东映,真人大制作全部扑完了。
6.4 作者性在这里是把双刃剑,提供了进入情景的效率却缺少了人物塑造的动机,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庵野秀明根本不具备任何的动作想象力,又无法延续新系列前两部的巨物奇观,不任用快刀斩乱麻的抽象剪辑就变成了毫无生命能量的僵尸躯体,比它(也许是)试图去接近的《铁男》系列都差之千里。
3.5。庵野式的视听想象力,搭上一回他非常懒惰的剧本。外加预算捉襟见肘,且技术实力差点意思的后期。倒是……算把假面骑士比较Cult味的部分拍了出来。柄本佑登场后的表演,很大程度上调和了这个呆板且懒惰的剧本。其他层面的完成度,真经不起大银幕级别的推敲
写意风假面骑士,看个画面跟气氛。
新奥特曼>新哥斯拉>新假面骑士
一分扣在《新假面》实在不像一部电影,但如果剪成章回体,或许会很像《杀死比尔》。除了《新哥斯拉》还带着些严肃议题的掩饰外,到了《新奥》和这部就是不想装了,就是要花着大厂的票子把b级乐趣玩到极致,且每一部都比上一部玩的更开,某种程度上能瞥见一丝东亚式发疯的地域特色。总的而言比起《新奥》甚至更喜欢这部一些,就是有些担心痞子老师的精神状态。
不是“新·假面骑士”而是“真·假面骑士”!和新奥一个问题,但庵野绝对的主导成就了一部足够纯粹的石森HERO映画。
说不上来,就有种“这就是庵野的假面骑士啊”的感觉,文脉上其实还是承袭EVA终,个人来说有很多点我还都挺喜欢的,非要说的话就是新哥和新奥庵野还装一装,到了这部完全不装了www
上一次看到这么强调战斗力量感的好像还是正义黎明……剧情方面黄蜂和结尾都太抽象了,看得一头雾水,而且一号的塑造也太少了,像个打手
庵野秀明能不能别拍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