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打发时间时看的,日剧我看完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话说,这剧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咧;当然我记得小说就是这个名字。
),剧荒,就在优酷瞎找。
本来想看泰剧的,然后确实是看不下去,过于狗血;然后泰剧居然和日剧在一起页面,就找了这个来看。
其实我都觉得日剧很多都很有哲学性,看了会带来很多思索。
但是鉴于我看剧大部分都是为了不思考,所以很少会主动找日剧看。
但是日剧往往是在我记忆中真正会留下痕迹的那些;我仍还记得几年前看的《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凪的新生活》等《无法相恋的两人》的主角是两个认为自己不需要恋爱,但希望有家人的成年人。
我觉得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婚姻,是因为它是法律捆绑的一种关系;我们需要子女,因为它是血缘捆绑的一种关系。
而我们真的爱这个法律上的伴侣么,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么,也许这并不是一体的。
我看《逃避自由》(依然是半途而废的状态…。
),其实我们真的能够拥抱绝对的自由么?
也许对大多数人,绝对的自由会把他逼疯吧。
我们更多是在寻找自由与羁绊的平衡点。
看日剧常常觉得他们更真实地在面对和思考个人。
而当你真实的看到自己和他人,我想我们才真正的看到人的多样性,也许才能再去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的多样性。
如果人生只有一条道路,那么于很多人,于很多时候,也许就是看不到希望的;但如果我们看到真实的自我和他人,然后愿意用开放的眼光来对待,也许才能找到那条适合真实的自己和他人的道路
看到评论说,无性恋群体间的差别也很大。
有没有一种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本来就很大。
只是很多人在社会文化的约束下,在父母亲友的催促下,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自己本身又不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没有时间精力去思考,对于强加给自己的一些责任和义务,没怎么思考就接受了或者用“大家都是这样的”说服自己接受了,从而被抹消了个性。
而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接受着海量信息,了解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了解人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会面临怎样的困境。
这时候我们明白了恋爱结婚不是一条必经的路,而是一个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过去,这过去构成了我们的现在,对过去的思考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选择。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只是希望旁人不要过于聒噪。
对自己的选择没什么思考,还喜欢强加到别人身上的人,有时候我很怀疑他们是不是大脑发育不完全。
想写个影评主要是因为这部剧实在是金句频出,每集都有无数句话可以说是我的人生观和困惑源头的嘴替。
头两集一直重复的是女主对于周围人常说的 “你迟早会体会/理解恋爱这件事的” 这种态度所感到的压抑与困惑。
这句话几乎每个人都会听到,好像谈恋爱是和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或者找个房子住同等重要的人生必需品。
这种观念多年而来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让我非常难受的枷锁,好似不谈恋爱你的人生就不完整(不结婚生子同理)。
没有人会告诉你 “你总有一天会体会做百万富翁是什么样的”,因为这从来都不被当作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这自然就追究到,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谈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
男主在其中一集提到了“恋爱”这个概念的发展史,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尽管人一直都有性冲动、繁衍后代、结婚等行为,“恋爱”这个概念的历史其实非常短暂。
就我了解的西方历史中,最早对于romance这种情感的文学描绘出现在一些中世纪骑士和贵族女孩的关系中;爱情这个概念更是到了18世纪才在文学中普及,并且到了19世纪才作为一个值得追求的价值观被普及。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我们普遍拥有的一直都只是性行为和婚姻,而很多推崇谈恋爱作为人生必备品的人正是将这两个概念和恋爱这个概念混为一谈了。
性行为是人类原始的冲动,婚姻(在爱情普及之前)一直都是作为实现一种社会关系或者政治经济关系的绑定的工具。
在男权社会下,女人必须依附男人才能拥有经济来源,所以当父兄无法成为一辈子依附的对象是时,她就需要一名丈夫。
同样,父权社会的延续是需要每个家族子嗣的繁衍,男人自然也会希望和女人结婚并且生孩子;女人也能帮助照顾各种日常衣食起居。
从19世纪开始,大家开始普遍将恋爱和婚姻绑定了;恋爱被视为步入婚姻的前奏,于是一种概念偷换产生了。
婚姻需要恋爱➡️婚姻一直都存在于人类历史➡️婚姻是人生的必需品➡️恋爱是人生的必需品。
如果把婚姻和恋爱解绑,我们其实可以很轻易发现人类历史无法支撑恋爱的必须性这个论点。
更甚,在经历现代社会的女性解放后,婚姻也不是必需品了,因为女人完全可以独自养活自己。
其次,我非常喜欢这部剧里的两个的概念:1. 不谈恋爱不能和喜欢孤独划等号;2. 把一切异性之间的互动用恋爱至上的眼光去理解是非常愚蠢的。
这两个概念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当人把恋爱关系奉为亲密关系中最至高无上的时候,才会对于不谈恋爱的人产生一种不喜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错误判断。
就好像男主说的:你既然能理解没有爱的性,你为什么不能理解没有性的爱?
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一对相“爱”的异性为什么不需要并且不想要进入传统的恋爱关系。
这就是源自于大家对于恋爱关系的过度追捧。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两人的关系理解为兄弟姐妹似的家人的爱。
只是大部分人不理解为何他们愿意“止步”与这层。
对于无性恋来说,这并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止步”行为,而是他们理想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并不把恋爱关系奉为最高境界的亲密关系。
整体来说,我非常讨厌人际关系被设定进各种框架(比如恋人、朋友、家人、同事等)。
每个角色都有与之绑定的社会教条,就比如你和恋人应当如何相处,和朋友如何相处,等等;每个角色和另一个角色之间都会有一些界限,就好像如果我和A的相处方式在多处跨越了角色X和Y的界限,这在社会眼里就是一个问题;我需要停止这种行为或者把A从角色X移动进Y的框架。
当然,我知道这种萝卜框这非常利于社会稳定性,所以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若我理想主义一点,我会说我希望,至少在自己的生活中,和我亲近的人们不需要被放进任何一个萝卜框。
我希望能够DIY和每个人的相处方式,比如我可以在与一个人的相处中选择混合角色X+Y+Z的相处方式;只要这是我们共同希望的,又不影响他人,为何不可?
最后,用女主在大结局的话说:只有我有资格评断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决定属于我自己的幸福。
十分欣慰能够看到这样无关爱情的设定,因为它向大众提示了一种更为单纯友好的人际关系,并随着剧集展开与观众探讨人与人情感及相处模式的诸多可能性。
其实这部剧去除琐碎的情节,再把问题探讨浓缩提炼一下,完全有资格放在美术馆展出的。
本来只写了点短评,结果越看越发现剧中许多令我会心一笑的亮点,于是尝试着边看边把这些高光处记录下来:第三集:这剧真好,虽然我可能不算无性恋,但我理想中的“家”(如果需要的话)大概同样是靠友情维系的,而非亲情或爱情,家庭成员在相互了解与接纳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互为彼此的后盾。
期待二人对这种相处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另,高桥同学踩气泡纸转圈好可爱呀,家里也有这么个吉祥物就好了。
第四集:这集在カズ君的诸多不解中探讨了“恋爱是什么”的问题,并借高桥之口指出“恋爱”是个明治之后才产生的概念,此前人们的观念中甚至缺少这部分内容。
这个回答似乎不太有力,毕竟从古至今的大多数人类都具有“饱暖思淫欲”的本能特征。
但至少在从前恋爱一事的“重要性”远不及当今,或者说不像今天这样变成一件如此“上得了台面”的事,这点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本集还在结尾处抛出一个新的问题:“非无性恋者能否与无性恋者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
”让我十分期待下周剧中给出的答卷。
另,高桥同学骨折当下的幽默与冷静实在难得,我也想和这样的人间活宝做朋友。
还有这集搬进高桥家的カズ君,意外地竟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现实生活中大家要都是这样真诚可爱该有多好啊。
第五集:不出意料,这集主要在回答上一集抛出的问题:“非无性恋者能否与无性恋者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
”借由女主闺蜜的不知所踪与忍痛告白,使得女主意识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其最终会以非无性恋者的牺牲为代价。
于是女主拒绝了与カズ君组建家庭的提案,回到高桥家含泪啃螃蟹。
其实剧中给出的这个回答依旧不太令人满意,但作为日剧,也算是情理之中。
个人不太满意的点在于:为什么非无性恋者失去恋爱与性就等同于失去一部分的幸福呢?
为什么这部剧要假定非无性恋者都要必备恋爱与性才能幸福最大化呢?
为什么要在无性恋者与非无性恋者之间划一道不可逾越的分割线呢,以至于在剧中女主一给カズ君“交答卷”就结束了二人组建家庭的可能性?
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虽然我在本能上并非无性恋者,但在价值观上是近于无性恋者的——我出于本能会陷入恋爱与性,但在价值取向上我并不认为伴随占有欲、专属感、亲密幻想等的人际关系是值得追求的“幸福”,相反,这恰恰是我要面对的“缺陷”。
由此,如果我是カズ君,与女主组建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就不会构成我的任何牺牲,因为与对方一起相处时的喜悦本身才是幸福。
我甚至也像女主一样不理解她闺蜜的痛苦,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就不能不和ta谈恋爱呢?
不谈就那么痛苦痛苦到无法见面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恋爱至上”的时代啊。
我好想拿着大喇叭全球广播:各位青年朋友们,请大家少谈点恋爱,多交些朋友,不幸有了对象的也没关系,争取把对象处成朋友。
还有,カズ君在回答高桥同学抛出的“不涉及恋爱与性的家庭关系是什么”一问时也说:“大概就是成为对方的归处(相手の帰る場所)吧。
”这明明理路很清晰啊,随着日后的学习与反思明明就是可造之材啊,结果到了编剧那儿恋爱怎么就成了非无性恋者的一个必须项了呢,好容易才可爱起来的カズ君竟又回归了俗套的人设。
另,高桥同学等女主从闺蜜处回来时见她神情恍惚,说道:“自分語りしますか?
”(大约是“说说你的事”的意思)这一处细节又戳中了我。
自分語り,本来有不顾别人听不听就开始吹牛皮的意味在,甚至略有贬义。
但高桥同学邀请女主进行自分語り,显然是代入了女主的视角,在女主视角下使用了这么一个有点自谦自嘲的词语,可以看出二人在精神上的亲密程度以及高桥同学的可爱之处。
(我好像每集都会发现一个高桥同学的闪光点哎!
真的,这部剧怎么样不重要,这个人物塑造属实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第六集:这集讨论“孩子”的问题,没有引起我的太多兴趣,可能因为我对孩子不感冒吧。
我只喜欢替孩子打抱不平,就像高桥同学那样。
我注意到,是他看到了女主妹妹与妹夫吵架时夹在当中的孩子才及时制止,是他为睡在医院椅子上的孩子披上自己的外套,是他在看到新生命时神情恍惚。
不知道他是不是很喜欢孩子,但他绝对是个優しい值爆表的存在,至少换做是我,面对女主妹妹及一堆麻烦事的突袭,我大概率会选择逃离那个房子(即便那是我家)。
下一集大概会剖出高桥同学如此優しい背后的故事吧。
另,高桥同学这个人设好像还遗留了《我们由奇迹构成》里那位可爱大学生物老师的气息,不然怎么会那么喜欢植物乃至希望创造一个蔬菜王国呢?
哦,也许是高桥一生本人的气息哈哈哈。
第七集:(时隔数月,我总算回来把剩下的两集看完了。
)这集有点失望,本以为书接上回可以把高桥同学塑造得更丰满一些的,结果居然给我讲了一个为讨祖母欢心险些骗婚的故事?
是我理解有误吗?
但还不容我多想,这集就结束了,高桥同学和他前女友的瓜葛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仿佛前女友的作用就是一个让高桥找到人生突破口(具体说来就是为他带去农场的工作资讯)的工具人。
很俗套又很奇怪的一集。
第八集:这个结尾还算令人满意,毕竟描绘的理想实在太美好了,我愿称之为“存在主义的家庭观”。
高光就是女主的那段话吧,大意是说我们的家庭形态只要追求“今のベスト”(此刻的best)就好了,至于以后怎么样以后再一起商量;哪怕以后彼此的best走往了不同的方向,那便不必再勉强维系家人的关系。
这简直道出了我的心声,不仅是关于家庭,其实关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我都持有这样的态度。
反过来说,对一段关系的承诺实则是打肿脸充胖子,我们连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无法保证,又有什么资格向另一个人保证与其永不分离?
请大家清醒一点,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创造一个个最好的当下。
(当然,婚姻之类的关系还涉及道德伦理法律问题,此时的承诺就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了。
所以已婚人士切勿以此为据搞出轨!
殺すぞ)还有一个非常棒的小细节是,女主和カズくん吃饭时跑来一个同事半开玩笑地说“二位果然在交往吧”,这时社长竟从一旁训斥,叫他不要乱说,这正和本剧开头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欣慰。
“这个世上不只有恋爱哦!
”最后再总结一下全剧吧。
虽然很多细节此刻已经记不清晰了,但是总体而言,在当今社会这是一部难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好剧,为了教育意义我给五星。
从剧情上看本剧或许较为平淡,然而就立意以及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还是很精彩的,尽管仍有不少内容落了俗套。
另外,本剧的一些小细节和人物的遣词造句也有颇多亮点,是一部讨人喜欢的剧。
(逐集写剧评还是头一回尝试,请多担待~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具备构筑“属己的”人际交往模式的勇气与环境!
)
高桥同学与他最爱的螃蟹
因为题材和高桥来看的,第一集勉勉强强,第二集稍微有点感动。
第一是高桥羽打理院子花花草草时候的反问女主角:为啥必须组成家庭必须生了孩子才被父母认为是独当一面的大人 这到底是有什么根据吗?
在女主角父母家那段,高桥灵魂发问:为什么大家听到无性恋 无浪漫情节的人,听到就听到了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啊 ,话题这样就终结了难道不好吗?
回家之后,气氛尴尬。
高桥羽和女主角说明,因为她的存在,才让自己早上能够有兴趣做自己爱吃的乌冬面而不是一个人提不起兴趣。
并且道谢。
女主角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家存在的价值。
高桥羽说看到女主角在她父母家维护自己的样子,很感谢,因为自己快要忘记被别人守护的感觉了。
就是说编剧的台词和高桥的表演让一段的呈现真的很温暖。
也间接说明了两个虽然是无性恋,但还是人啊,是人就会期待被守护,就会期待温暖不是吗?
哪怕它不是从恋人的角度给予和得到的。
ep2差不多就是这种队友关系吧。
但我记得很多情侣也会称呼自己的恋人为队友,好像其他异性恋婚恋对象之间不是队友关系一样,莫不如说剧集里面的队友关系更加纯粹呢。
ep3第三集基本上是女主角的“身世自叙” (吐个槽:比我还要丰富的经历啊。
ps:即便是无浪漫倾向的无性恋者,居然也不会读空气,这点让我很吃惊。
就像上课一样虽然很多的知识点我不能理解但是关键时刻,死记硬背也是可以应付考试的。
女主角,好像是住在玻璃瓶子里面一样。
)稍微有点奇怪。
在女主角自叙的时候,高桥羽的表情和反应真的是让人感动啊,为什么他会有那么自然的“我明白 我明白”的表情啊。
谁懂?
隔着屏幕我已经被他散发出来的那种“我理解”的气场感染到了。
比起“我爱你、我喜欢你、你很可爱”,这种“我懂你的心情”更加让人喜欢啊。
就好像,磁场终于对了。
看到第三集唯一想大吐特吐槽的地方是:职场。
上司也好后辈也好同事也好,好像完全没有边界感。
第三集同事男的另外身份揭晓了,但是只会让人更加厌恶他。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生物啊,救命!
pps:家庭到底是什么呢?
没有爱情的俩人不能结婚组成家庭吗?
可是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啊,虽然他们并非是无性恋可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也并不是因为爱情结婚的啊。
只不过像完成任务一样结婚,生小孩。
彼此之间也没有相互支持。
与其这样,还不如因为是“队友”组成家庭呢。
彼此陪伴的家庭难道不是家庭吗?
期待后续,期待高桥桑!
后续真的是神展开,和女主角约定一起居住的闺蜜失约了。
没想到后续来了,因为闺蜜爱上了女主角,但是明白无性恋的女主不会回应她的这份情感,于是她逃走了!
是的,无法得到回应的感情,也无法说出来的感情,闺蜜直接逃走了。
困扰了女主角很久的闺蜜事件,终于解开了谜底。
女主角的前男友对高桥羽和女主角纠缠不休,争执中,高桥羽摔伤了腿。
为了照顾高桥羽,前男友搬来和他们一起住,三个人愉快的生活,展开了。
囧 高桥的前尘往事是什么呢?
白菜气质美女到底是谁?
谜底也解开了。
而催促着姐姐结婚的妹妹,看似步入了正常的女性生活轨道,却遭遇了矮冬瓜丈夫的背叛。
虽然看起来很抓马,但是我想说这种剧情一点都不少见。
妹妹最终没有选择原谅,大概是女性意识也终于开始觉醒了吧。
因为拥有一个丈夫、拥有孩子,然后相夫教子不是每个女性生活的重心和终点。
明明,也是有自己的家庭的啊。
明明有自己的爸妈,有自己的姐姐,还有了自己的宝贝,即便是没有丈夫,没有小家庭,也是可以顺利活下去的不是吗?
剧集的后半段的每一场戏都在说明,女主角和高桥确实无性恋。
不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不是同性恋,都不是。
剧集在认真解释世界的多样性。
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恋爱这种感情有需要。
是的,作为一个人,我们渴望遇到自己的朋友,渴望另外一个人陪伴我们一起走过人生。
然而,这种情感总是被自然理解为——那不就是想结婚吗?
在不知道无性恋这个词之前,这是理所当然的理解方式。
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啊无性恋啊,要不就是没有性行为,不知道这是一件多快乐的事情。
或者有的人认为,不就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吗?
还有的或许会想,大概是同性恋?
都不是,无性恋就是无性恋。
罗素说幸福才参差百态。
我们总是被“社会时间”和理所当然的轨道所约束:二十岁读大学,然后毕业工作,接着婚嫁,生孩子,养育孩子,老死。
好像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幸福。
才会获得别人的肯定:多么幸福的一生啊,不枉此生。
农业社会要求社会结构必须如此,人和人之间必须连接,并相互支持,然后生育,获得更多的劳动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想我们应该拥有更多的生活可能。
不管是什么样的性取向,都是个人的私事不是吗?
大自然让异性恋出现,让同性恋出现,也让无性恋出现,完全不用担心无性恋是否会影响人口出生率。
所谓文明社会,就是对差异化的包容。
就是让ta以ta原本的样子,获得有尊严的生活。
说好了要是结尾这两人结婚了,我就怒打一颗星,好吧,没有耶。
话说,高桥羽这个角色是给高桥一生量身定做的吧。
高桥+奶奶这个设定,完全就是高桥君本人嘛。
而且高桥日渐枯老的面容看起来真的很无性恋。
高桥本人不会是天天在家吃大白菜吧
PART1 关于剧——记录我自己的想法22/4/26 怎么说呢。
看到凌晨两点,看到ep5。
拖了这么久才开始好好看。
对于成为不恋爱的家人,以前想象过和好朋友们共同生活。
因为觉得家庭比起单个人来说算是能够节约资源的经济单位吧。
就像一个人生活吃的就会单调些,两个人就可以做手打乌冬。
但是我还是倾向于一个人孤独终老,但是至今一直和家人一起生活,或许真的一个人真的会寂寞吧。
毕竟觉得结婚要长期忍让另一个人,和其他人一起生活不也就是要长期忍让。
22/4/28 看完。
看完之前看了一些短评之类的说“鸠占鹊巢”之类云云,觉得很莫名其妙,到底结局是怎样的剧情?
看完结局觉得,这样的方式也挺好。
高桥羽有了自己的蔬菜王国,与人相处也融洽。
咲子替他守护老宅(能住这样美的老宅谁不爱呢?
)但是剧中还是有一些让我迷惑的点及其他一些——1.为什么刚见过一次面(应该说两次)就可以同意住在一起,打乱自己原本的生活?
(或许是为了推进剧情吧?
不过,万一我一个人生活久了,突然有一个并不太讨厌的人尝试融入,难说我也会同意?
2.明明两个人是要做不恋爱的家人,而且明明高桥羽非常怕被人触碰,为什么在妹妹问出来两个人既然要做家人万一哥哥想要孩子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时,咲子还陷入沉思还要纠结要不要问高桥的想法,高桥会不会想要孩子之类的?
明明我觉得高桥在医院看到孩子说可愛い时候的表情是勉强和苦笑,礼貌的奉承(可能我内心这样子想也就这样子觉得)。
3.总觉得妹妹说话做事有点过分。
怎么可以不打招呼直接去人家家。
因为高桥是姐姐的家人所以就是自己的家人?
两个人住在一起又不是结婚,又不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还有丈夫出轨离婚也是。
虽然我觉得一个人过没什么,自己带娃就自己带,努力独立也挺好,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独立且强大的母亲。
想说一点,孩子喜欢父亲可以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自己面临的境况吧,直接当着孩子指责自己最喜欢的父亲,发脾气有点……总觉得妹妹的行为很迷惑。
4.妹妹在高桥家因为丈夫出轨大发脾气,高桥表情凝重的制止她不要在小孩子面前说父亲那些不是,以为高桥父母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以为会回忆交代一些,但是也没有。
或许高桥羽无性恋也与原生家庭父母情感(可能不合吧)有关系。
……(其他还有什么给忘了想不起来然后剧里觉得父亲太好了,理解并尊重无性恋群体。
还想说什么……之后再补。
==================下面与剧无关,纯自说自话==================PART 2 关于我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觉得自己大概也是无浪漫情节无性恋?
从未谈过恋爱,或许是觉得应该谈恋爱或者没谈过想要尝试一下,但是总会因怕麻烦各种原因劝退尝试恋爱的想法。
也许是想确认一下自己能不能够吸引他人而想要尝试恋爱。
结婚是从来都抗拒的事情。
其实我也非常怕两性关系,如果被异性靠近有肢体触碰也会紧张和不舒服。
虽然没谈过恋爱,一把年纪也只被一两个人算是表白过,除了初三时候好奇想谈恋爱试试(因为身边的朋友初一到初三都换了无数恋爱对象的氛围影响下,但是也没有谈成),只要有男生表白或是有好感我就会本能抗拒、远离,感到恐惧。
一直以来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应该说不想结婚,想过谈恋爱但是无恋爱可谈,从未接受过任何正式表白之类的),不想结婚的想法可以说与原生家庭父母有关系,慢慢长大,双鱼座思虑也很多,也把结婚抚养孩子这件事情看得也比较透彻,最近在看朋友送的《成为波伏瓦》,前几章波伏瓦对婚姻的观点深得我心。
总之目前状态是恐婚恐育。
(顺便还想说,小时候,应该说小学时候,港台音乐很多嘛,然后最热门大概就是周杰伦啥的。
然后市面上的歌都基本是情情爱爱之类的就会觉得有点厌恶,为什么歌都是要唱这些,不能唱点别的么?
同年代的都喜欢周杰伦,我好像也努力去听周杰伦了但是好像还是没能喜欢。
或许本能的就是喜欢偏小众的东西,但是大众大流的总是会无法容忍本能厌恶习惯性远离。
说到歌,顺便想说近两年磕过的腐剧。
觉得《到了三十岁还是处男会变魔法师》(下称魔法师)是我心目中腐剧NO.1,尽管今年《消失的初恋》、《美丽的他》很火,特别美彼的麻衣监督很厉害,但是还是最爱魔法师,大概因为魔法师没有车,直到最后一集也没看到两人亲上?
(哈哈哈)或许就是因为没有两人过分亲密的场景和开车戏码所以让我感觉更舒适?
与同性或异性做好朋友是可以的,但是要与人成为情侣我就会本能抗拒和厌恶。
即便是我有很喜欢很喜欢的男神而且喜欢很多年,但是也并没有想要占有。
迄今为止,喜欢的人好像都是我想象中的,并不是实实际际的那个真实的人。
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赋予那个人,然后一直喜欢下去?
再或许我对一个人的喜欢就好像饭爱豆一样?
(带脑子和三观的那种)喜欢就是单纯喜欢,并不想要怎样。
也不是绝对的不会喜欢他人,大概是会喜欢但是不会选择谈恋爱。
暗恋一个男生很久,但是从未明确表白或是追求之类的事情,就觉得“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初中时候喜欢一个学长,但是并没有想要成为恋人,也许是比较自卑觉得自己不配,但是会很开心学长和他喜欢的人在一起,而且那个人是自己的好朋友,会非常开心的支持他们。
唉……人的感情好复杂,人好复杂。
在想为什么要谈恋爱结婚呢?
或许很多人连自己的性取向都没办法明白就完成恋爱结婚生子这一系列世俗大众繁衍千年一直会去做的事。
谈恋爱结婚或许是大流当中,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
或许能够想清楚不恋爱不结婚也没什么不可以,同性、异性、无性恋都是正常的话,可能很多人会轻松很多吧。
1:题材命中我!
不过!
女主的演技,是真的有点让人扛不住,偏偏男主还是一生君,太纠结了,缓缓再说!
2:编剧利索,第二集就拆开假装男友的这个点,开始有点不太习惯女主的演绎风格,第三集开始就还可以了。
果然撑过两集就会柳暗花明。
3:嗷呜!
刚觉得不错!
为什么编剧又要让前男友加入他们的生活中!
不带这么玩的啊!
太难受了!
直接跳过,看后面剧情可以吗!
看完分割线剧情 演技 都是非常一般!
甚至是偏下的一部剧,它的题材和所要传达的价值观特别打动我。
下个月就该27岁了,越来越坚定不昏不育的想法,这部剧在这个节点出现,好像给我打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可能性!
不恋爱也能成为家人,不结婚也是可以找到想要与之一起生活的人……如果不被那么普世的生活方式框住,我想自己会过得更加开心!
能够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
我想自己想要的就是这种“可有可无”轻松的亲密关系
提出了无浪漫倾向无性恋者这个身份认同,女主和男主都认同这个身份,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但并不能够被主流群体(认为每个人都会恋爱结婚)接受。
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没有爱情的家人关系,对我来说,也可以是伙伴或者室友关系,与朋友不同的是,我们会对彼此作出信任的、一对一的承诺,会比朋友更进一步。
高桥:恋爱又是什么?
小一:就是彼此互相喜欢告白 接吻 之后再更进一步 会做这些的就是情侣啊,这是古往今来人类就在做的行为高桥:恋爱是会根据其所处的时代以及场所而发生改变的,恋爱这个词在这个国家里诞生时是在明治时代,也就是说 在这以前 连这样的观念都不曾存在。
但像这样 本身就是流动着的 会持续不断地变化的事情,你要求全人类都必须符合标准 这才是天方夜谭吧。
恋爱是义务吗?
小一:好了 出现了 情侣样 你还问我哪里有,你们都没点自觉的吗?
而且你又帮他供奉佛龛,又是联系工作单位的,你们这都超出情侣的范畴。
你甚至是一副妻子样了咲子:我只是觉得能帮上高桥先生就很开心而已啊小一:所以说你这种就是好妻子的感觉啊,这不就是对喜欢的人所抱有的情感吗?
咲子:我只要是能帮上自己身边的人的忙都会感到开心高桥:你不管是什么都想当作是恋爱开始的讯号吧——双向的奔赴才是恋爱,如此可见,恋爱的条件其实是苛刻的,并不是每一对男女都能撞上那个火花,所谓男女不存在纯友谊这一点,让我困惑。
是“恋爱至上主义”们对于恋爱的标准太低了,还是我对于恋爱的标准太高了?
把家务推给别人的不叫家人,彼此守护的才是家人,不要做better,而要做best的家人。
家的意义,并不是房屋、场域,而是人。
很满足的每一天,对这种满足,也许会有人说三道四,但是能评价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决定我们幸福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咲子:我爸妈向来都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一直冲我念叨 要谈恋爱结婚生子 才算长大了 总之 我真的很为难高桥:那你就当他们的话是耳旁风吧 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 如果感到厌烦 就试着保持距离或是不联系 你应该找到 不磨灭自己意志 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有个疑问 结婚生子才算成人 这说法有依据吗?
不肯与孩子分开 就控制孩子的 就是父母吗?
强加自我价值观给孩子的 就算家人 真是蠢爆了 对我们这样的存在 根本不知道 更别说了解了 就自以为是地 强行灌输那些主流意见 家族观念信徒 恋爱至上主义者
剧中的实验非常理想化,但—仍感谢电视剧为无性恋者造出这样一个温暖的童话。
———————————————看到咲子在被千鹤“鸽了”,夜晚坐在秋千上发呆沉思的背影我的心狠狠揪住了,那种失落和无可奈何的真实感,使其成为我对这部剧印象最深的镜头之一。
阿羽因为对蔬菜的热爱能在一家超市的蔬菜区工作十年;因为新家人给予了他在40岁时搬出去的勇气,他还那么爱看书,有很多自己独到的看法还有对梦想的热爱(我爱益生菌😭);因为两个人都是aromatic ace,可以从陌生人马上到践行组成家庭的实验,不得不说让我有一点动心又保持“这样真的可以吗”的小心。
阿羽对社长说的那句“对不起,你自己戴上吧”,整个过程身体和手抖得我不忍直视。
那个时候他是不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无性恋,还在自我探索过程中。
也没有开博客。
否则他不会不明确地拒绝社长。
社长真的是好人啊只是阿羽不是有性恋也不是异性浪漫倾向的无性恋。
这段感情伤了她10年,虽然是电视剧,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悲剧也不在少数。
男二是优质直男,我必需提到他!
现实中我会遇到他这样不需要性也愿意一起组建家庭的有性恋吗?
关于孤独终老,我一直对爸妈说的是不结婚我一个人可以照顾好自己,现在有一大家子人,我丝毫没有寂寞、一个人会孤独的感觉和出现意外事故时的迫切需要。
但是当这个世界上我的亲人都不多了,仅剩的都离我很远的时候呢。
我还会不孤独吗?
我现在也不知道未来我的答案。
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情、真善美,真的深深地吸引我。
无性恋抱团取暖组建家庭/做队友的方式给了我新的思考。
我是有浪漫倾向的无性恋。
目前不想谈恋爱(而且要找到聊得来的一样性取向的人对我来说是无法形容的难度)。
无性恋在现实中如此稀少且透明。
但是不管是找队友还是恋人,无性恋找无性恋是最佳选择。
咲子知道千鹤那样压抑她对自己的感情,她自己也痛苦的但她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她拒绝阿一的时候我不得不说这部剧价值观观简直太棒了,而且编剧是真的懂我们!
给编剧飞吻😘和爱心❤️!
还有关于工作,关于以恋爱为卖点的商业活动(因为社会主流人群是有性恋),关于婚内出轨,关于出柜与被出柜,关于孩子,关于离婚,关于梦想,关于与家人的矛盾等等都可在剧中共鸣。
“不谈恋爱的话 就会孤独终老吧,虽然也可以和父母一起住,但无法回应他们的期待,不被他们理解,也非常痛苦,只能打造自己的栖身之处…但我 其实不喜欢一个人生活,想到从今以后都必须一个人活下去 就觉得非常寂寞…” “但这不是任性的想法” 如果你是无性恋或是同性恋,都希望你能像男女主一样 找到一个合适同路人。
题材还行,扮相太丑了啊啊啊
剧情没有走向恋爱方向,真是太好了
过家家就是说
虽然有点点鸡汤,有些细节也太理想化,但还是挺好看的。这种家人的关系反倒也许可以维持更久吧。
弃
女主是真丑,啊,现在流行丑就说演技派?好吧好吧……又是催婚剧,高桥一生也救不了收视率吧
女主的人设会让人烦躁呢
近年来感觉最美好,但有点乌托邦的日剧了。即使是无性恋,社会驱使的“成为正常人”的欲望以及控制欲也总是对自己有些不良的支配。这也是这几年精神焦虑的长期根源。或许今年就是尝试彻底于性缘话语永远说再见的一年,学会成为一个平静和温柔的人。以最舒适的方式,把生活立足于当下的每一秒每一时。
理解不了女主角在想什么…
两位主演都是很喜欢的演员。挺好的“共住”方式。
科普无性恋?21世纪的人类接触并接受一件事情真的需要这么曲折吗。女主万人迷体质真的无法理解 5/8
日本围绕着婚姻、生子、恋爱,呈现了无数作品,这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让人不住思考的问题,其本质依旧是关于人生,人为何而生,人如何而生,人如何面对死,令人动容的是,日剧一再关注小众群体,不仅是创意猎奇,更是正向引导
最后一集的剧情在现实中好像怪怪的,就是租客把原来同住的房东「赶」出去了~哈哈哈~不过从立意上来看,这种另类的「分居」是说得过去的。两人当初「同居」并不是基于爱情与婚姻,这个在大众看来是理所当然的需求与追求。祂们正正是对于爱情或相恋的都无感也无求,有这样「特别」的情感价值观,而成为成为「临时」家人。但是由于知音难遇,所以祂们的关系反而会变成一种束缚,为了不再孤单一人祂们可能为了对方而妥协。但是反过来想想,祂们正在为了摆脱世俗的观念而相遇相识的,最后也都为了各自更好的追求而「分居」,这正正诠释了祂们当初相遇成为「临时」家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满足大众主流的追求而委屈自己结婚生子。所以祂们的「同居」与「分居」都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自己,当然这种状态下也就可以向外散发出更多的正向乐观的
无性恋,不是恋爱,只是陪伴终身的朋友,让朋友成为家人…
浮于表面的性少数者探索
这剧蛮神奇的,每次到室内景的部分都难受的想皱眉,无论是会社/高桥家还是妹妹的娘家,出场人物都太脸谱化而显得雰囲気非常僵硬。但熬到结尾又会被两位主演对话爆发出的小小火花稍稍打动到。(两集了姑且再观望下 >> 三集了,可以了。问题出在编剧身上。
除了aro ace以外并无看点,女主演居然是惠子凝视的主演,感觉演技在两部作品中差距太大……想表现aa如何寻求专偶制关系以外的关系和支持的命题,但是编剧给出的回答也太参照异性婚姻模式了(最后两人分居算比较好吧但其实根本完全没必要是两个人啊)我的理想是所有人一起睡大炕
剧名是最大败笔;其实讨论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啊 完全不是剧名和海报呈现出来的以为的故事 其实是在探讨不恋爱而成为相互扶持的朋友一起过日子的可能性 希望未来有人能跟我一起实现这个童话啊~更理想化一点 希望就算是有恋爱能力的人 也能作为朋友一起生活一起扶持 过Friends里一样的生活~
少见的角度,但是很有必要。刚刚好两个无性恋的好人碰到了一起真是奇迹,这是一个发现自我治愈自我的故事啊。另外因为我不是无性恋,所以高桥羽真的!太合我眼缘了!!!情绪稳定,做饭好吃,待人温柔有分寸,有种菜的兴趣爱好,哇,真的完美!想要一个这样的哥哥!也算是没有恋爱关系的家人吧~另外高桥一生的台词,我太喜欢了!!低沉温柔,音量不高但是很有力,就很高桥羽!!!
好有新意的家庭探讨!第二集里面妈妈提出如果不是因为爱情那有什么理由组成家庭?然后男女主就提出了“队友”这个称呼,但因为羞耻感没有这样互称。这个社会总把家庭看得过于神圣,有多少男女是因为将就捆绑在一起组成了家庭,为什么不能尝试更多种可能?还有妹妹妹夫好可爱!只要这剧最后不要谈恋爱就不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