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1日写那是一份深深的震撼,而且非常真实,真个观影过程都如强力磁盘般吸住我跳动不止的心,无法平静,无法淡然。
2008年跨年前后,一场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诸省,导致了部分省区的交通瘫痪,致使正值春运高峰期的广州火车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旅客滞留危机事件。
关于这个重大事件,仿佛就在昨日,仿佛就在眼前。
相比之下,总觉得作为广东人太幸福了,因为我从来不需要经历这些,什么抢票、排队、挤车,我甚至连提前订票都不需要,每次都是先上车再买票,大学有同乡会的车,毕业了有高发车率的罗湖客运站。
2008年,京广线上几百万的滞留人流,他们正经历着巨大的灾难与考验。
而我,住在舒适的家里,享受着温暖与美食。
那一年,还有你,甜蜜得快冒泡。
即使离高考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我也不知道即将会和你分开三年。
在长达11天的时间里,数百万归心似箭的旅客聚集在设计容量最多为5万人的火车站广场上,随时可能发生踩踏等各种事故,形成空前险峻的公共安全危机。
交通指挥干部、公安民警、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志愿者等万众一心,日夜奋战,排除万难,相信当时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和不齿的内幕,一部电影实在不足以全部记录下来。
每当大难当头,人显得无比渺小,而平日里每个平凡的一秒钟,原来是如此弥足珍贵。
长大后,才发现世界是如此多灾,或许并不是灾难变多了,只是我懂了。
刚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弹幕里有不少在说:怎么一定要过年回家的啊,不能其它时候回去吗曾经的我也是这么想,春运与我来讲很遥远,从小都在家附近上的学,也没有离家过,身边亲近的人也是在家乡工作,没有体会过春运。
直到上了大学,要回家的那一晚,有个舍友,为了早点回家,买了早上七点的高铁票,一大早五点多就醒了。
我也激动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明明已经买好票,约好车,可是内心还是有难以按捺的激动,在床上翻来覆去,数着手指头到天明......那个时候离家也才三个月左右,买到票那天起就一直盼着归家,这是以前的我难以感同身受的。
我原以为我会很淡定,毕竟也是在省内上的大学,竟也没想到会失眠。
也许同观看影片的人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其它时间回家呢。
这也是我上了大学之后才能理解的。
首先是没有时间,像我,还只是大学生,平时在上课时间请个假出校门都有些难度,更何况是打工人呢,请个假回家,包括往返时间,少说也得一星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容易。
再者是钱,偶尔也有放假的时候三四天,是真的想回家,特别是遇上像元宵节清明节这样的时期,但是呢,票太贵了,一张票就是500+,往返一次不包括其它就得1000+,都快抵上一个月生活费了,两天的时间都得在坐车,仔细一打算,其实也没有多少时间在家里。
像打工人,更不容易了,金钱时间更得精打细算,回一趟家可能得搭上好一个月的工资。
从08年之后,中国就变成了基建狂魔,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交通出行问题,听说我们家乡也要修直达的高铁了,希望到未来,高铁能普及到各地,让更多回乡人更容易归家。
喜迎十八大的主旋律电影,但是用的纪录片的手法,所以不是特别惹人反感,总体值得一看。
中国式灾难下的芸芸众生相。
普通警察的故事。
首先,必须要有三、四个人物主线,主角必须是个白领小资,职业最好是医生、律师思密达,必须是公知范。
第一镜头就是人山人海的站台。
第一句台词就是“这个社会肿么了?
”还必须安排一个藕断丝连的前妻或者矛盾很深的配偶。
然后就被堵住了。
还必须要有个农民工,这个人必须要勇敢朴实。
插科打诨的任务就交个他。
白富美要有一个。
萝莉也比不可少。
然后就一个小集体为中心展开,各种冒险,各种个人主义。
政府组织救灾什么的只能当背景,而且主管必须要犯官僚主义,造点不必要的麻烦,然后就必须有个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下属。
靠发动人民群众给扭转过来了,后来主管痛心疾首,跟下属相逢一炮泯恩仇。
最后十分钟给个警车开道就可以。
这个剧本其实非常好弄,流水线的作品。
土鳖还是土,弄不来的。
他说11天,嘴唇干裂,眼睛充血,声音沙哑,好惨。
我们做影片每次都是半个月以上的高强度,然后广电不认可,观众不认可,资方不认可,工资都没有,向谁诉说?
我只会说,工作,就应该这样!
或者说我爱这个事情,你爱么?
都不容易,不要拿小小的天灾就想衬托出人性的美。
如果我说灾难不够衬托呢,或者说人性不是那么真实呢?
《冰雪11天》无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是主旋律电影并不一定代表着古板和乏味,相反的,这部电影通过对2008年初广州火车站滞留乘客的真实情形再现,通过对郭家铭饰演的普通警察在危急时刻坚守岗位的人物塑造,让观众在如今这个喧嚣的时代,感受到一丝真实的感动!
《冰雪11天》用刘桦的话说,这部影片没有任何的叙事技巧,故事发展也并未追求太多的起承转合。
只是用平常的镜头,描述了一件真实存在过的事情,假如有人把这部影片称之为纪录片,或许也并不是不可以。
通过纪录片的视角,也许观众更加相信自己看到的那一个个晕倒的女孩、失散的亲友、困倦的特警…..都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情形,也许这样,观众菜梗能被郭家铭饰演的这个普通警察所感动!
标题中的“TA”并没有特定的指向某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并不确定:“TA”可能是片中郭家铭饰演的阿波,因为这11天的昏天暗地让他真正懂得了家庭的温暖有多么来之不易;“TA”可能是感情濒临破裂的妻子,但因为这11天的牵肠挂肚让她真正明白了爱人在自己心中的无可替代;“TA”可能是广州40余万滞留旅客中的任何一位,他们不知这位特警姓甚名谁,可是在这11天的漫长等待中,他们已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彼此的悲观与期待;“TA”也有可能是为一位看到这部影片的观众,当一张张万分焦急的脸出现在大银幕上,一个个身负重任的民警坚守岗位,尽管阿波只是其中之一,但是,观众无疑也被这个平凡的人所打动着!
郭家铭在《冰雪11天》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阿波这个角色却是片中心理活动最丰富的人物。
当他奔赴一线时,内心深处一定还在不甘心的想着那个曾经很温馨如今却要不复存在的家,一个可爱的儿子和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娇妻,也许在他看来,腊月二十,春节倒计时的日子里,别人家一定在为过年忙碌着,尽享天伦,其乐融融。
可是再看看当下的自己,天上飘着冰冷的雨雪,自己的内心却比着雨雪冰冷一万倍,然而不断涌入车站的人流却无情的打断了他的思路,他不得不收拾好心情,去面对比他更需要人理解的乘客。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因为真实,所以难忘!
冰雪之中,看着阿波偷偷捡起一颗乘客遗落的芒果,背过身塞到嘴里一顿狼吞虎咽时,你怎能不被他感动?
人海之中,看着阿波对愤怒的乘客左右推搡,再想想那个让人既向往又恐惧的家,你怎能不为他感到痛心?
阿波的坚强、无奈、隐忍、苦楚、无私和宽容,都通过郭家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演绎的淋漓尽致。
影片的结局当然是好的,好到让人感觉有些假。
阿波的结局时好的,此处的好,却让人发自肺腑的想去祝贺他。
挤碎了手镯却重获了妻子的芳心,经历了11天的冰天雪地,却用这大自然的冰雪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从来不写影评,评论里负能量实在太多看不下去了,能不能不要那么黑暗?!!!
很多人都是为了黑主旋律而黑主旋律,实在是非常不能忍!
换做是你就换来一句该做的,你会怎么想?
这么多人,很多未尽之处是肯定的,怨气能不能收一收,多替别人想想?
不可否认,很多主旋律电影一味高大全,很假,但是这部片子还不至于,局长丢了警官证,小波离婚了,大家都是普通人。
里面人物比起万历首辅张居正里面的张居正真实多了,那里的批评的确很中肯的,但是这里的很多指责都是无来由的。
当然,从电影的角度,一定要说是灾难大片这种宣传就太浮夸了,完全没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这种题材拍成纪录片会动人一点,哪怕是伪纪,影片有点那种意思,但是人物处理上又是故事片的调调。
一边用故事片的手法一味写实,卫生巾这种合理的艺术加工不多,一边又没利用纪录片的写实优势,使得这部片子除了平淡还是平淡,连煽情都没煽好,从艺术以及思想上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说白了,导演功力不行。
文 / 赤叶青枫春运是最受国人关注的一年一度的大事之一,期间发生的故事无不令人感叹唏嘘。
而在往年春运中,又以2008年的那次最令人记忆犹新:当春运撞上雪灾,真真是“雪上加霜”。
近日,各大院线上映了一部名为《冰雪11天》的电影,它正是以2008年广州站春运为背景,以纪实的拍摄手法再度还原了那令人刻骨铭心的春运记忆。
影片以群戏为主,冯远征、刘桦、郭家铭、黄奕、柳岩、侯勇、奚美娟、巩汉林等新老艺人齐齐上阵,拼尽全力,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其中又以郭家铭饰演的特警阿波最易引人共鸣。
一方面,阿波和妻子出现了严重的情感危机,已然到了准备离婚的地步;另一方面,面对广州火车站的人山人海以及那无数晕倒、哭泣、呐喊的滞留旅客,不眠不休连续工作多日的他不堪重荷,要不是那份高度的责任感支撑着他,怕是早已倒下……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角色与很多正处于事业拼搏期的80后颇是相似,感情/家庭与工作往往两难全。
该如何处理好这些棘手问题阿波并无特别好的办法供荧幕下的我们做参考,分身乏术、焦头烂额的他只能且顾眼下。
经过演艺圈的多年打磨,郭家铭渐渐淡化偶像艺人的耀眼光环,积极往实力派转型。
《冰雪11天》虽非他独挑大梁之作,但能与冯远征、刘桦等众多老戏骨同台飙戏,较为难得,因此看得出,他很珍惜这次机会。
听说为了更好的诠释角色,他还曾真的去广州站广场体验了半个月的基层民警生活,每天都身穿警服和真正的警察一起在广场上巡逻执勤、维持治安。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段特殊的生活体验,所以他洗尽铅华后,演起特警来很是像模像样:对于破坏秩序的少数旅客,他虚张声势,连哄带吓,成功令之前叫嚷不休的那些人噤声,迅速稳定了局面;面对拥挤人群,他不慌不乱,有条不紊,耐心做着各种答疑或安抚工作;当他饥渴难耐时,从地上偷偷捡起一枚乘客遗落的芒果,背过身塞到嘴里一顿狼吞虎咽……那一帧帧、一幕幕,他表现的是那么的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让人会暂时忘记《新永不瞑目》里的肖童抑或《甲午大海战》中的光绪皇帝等他之前塑造的多个角色,从而为眼前这位青年特警的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唏嘘不已。
至于阿波的家庭方面,因影片的重心并不在此,故而并未给郭家铭过多的发挥空间。
不过他还是较好地把握住了与之相关几场戏,无论是之前与妻子电话沟通时的隐忍与压抑,还是面对儿子时的激动与疼爱,亦或是和妻子冰释前嫌后的兴奋与甜蜜……他都将一个平凡男人对于家庭问题的无奈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的淋漓极致。
在郭家铭的诸多作品里,《冰雪11天》或许还算不上他最好的代表作,但阿波一角却是他迄今为止饰演过最贴近普通大众同时也最引人共鸣的成功角色。
但愿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能多塑造一些更接地气的角色,并不断磨练演技,使演艺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其实,整体挺一般的。
一星给当年要回老家的人,一星给铁路人,导演就是低级红高级黑:1/剧中基本看不到有效的指挥和调度,这么大事,就几个警察搞定了,省市两级领导全隐身啦,可能么?
温总都来了啊。
2/乘客上下车,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当年的创新之举:用地铁将候车大厅延伸到琶洲会馆,就一笔带过。
3/不管刮风下雨,绝大部分乘客连个雨伞帐篷都没有,政府呢,可能么?
琶洲被导演吃啦。
4/无关紧要的儿女情、父母情、夫妻情,费事讲太多,喧宾夺主的。
5/剧中黄奕扮演的记者,就去现场采访一次,不到一分钟,然后就被主任夸奖后可去采访奥运,还累得去输液,真比林妹妹还娇弱,拜托啊。
6/太多吐槽,看在08年不易的份上,不说了🙈
引:2008年那场雪,我挤在西客站苦等了5小时,归途列车迟迟不见进站,于是果断退票,放弃回家过年。
那一年,有多少人放弃回家过年,又有多少人坚守到最后,我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直到看了4年后的《冰雪11天》。
《冰雪11天》,典型的中国式灾难片,没有冰天雪地的胜景,没有山崩地裂的场面,更不会有叹为观止的特技,只有黑压压的中国人。
大凡中国人高度聚集的地方,就是灾难,北上广下班高峰期如此,黄金周各大景区如此,每年的春运更是如此。
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公路断网航班取消,铁路也因为供电受损秩序大乱。
时值年关春运,4万人容量的广州火车站,滞留百万等候归途列车的打工流民。
原本就够灾难深重的春运,终于不堪重负,面临史上最严峻的公共安全危机。
这样的题材登陆中国银屏,固然首先是个主旋律的片子。
没错,《冰雪11天》企图讴歌我党奋战在广州火车站的公安干警,歌颂他们智勇双全苦熬11天,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确保了思归的百姓回家过年——但它依旧无法掩饰我们内心深痛的灾难。
一面是冯远征和刘桦领衔的干警顶着重压,紧张地维持随时可能崩盘的车站秩序,一边是日晒雨淋挤成一团,数天没吃没喝没厕所可上的乘客。
人群中任何一个骚动,都可能引发一场海啸般,干警们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冲破,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严重的踩踏与伤亡。
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如临大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但与干警们的透支的身心压力相比,乘客们承受的显然要大得多,挤压得变型的乘客队伍即是危害的策动者,也是危害的直接受害者。
那黑压压的攒动的人潮,那一张张焦虑而无奈的脸,那一个个震撼的资料画面,告诉我们,这显然是只有中国才能发生的灾难。
就影片本身而言,《冰雪11天》大量运用2008年冰雪灾害视频资料,在此基础上搓揉进了电影剧情,近似纪录又非纪录。
在大量震撼纪录资料的基础上,编剧为电影设计了三条平行辅线:其一、郭家铭饰演的干警与柳岩饰演的妻子正面临家庭的解体,而他们家的小保姆正挤在拥挤在黑压压的人群;其二、田小洁饰演的小饭馆老板沉溺在年关的躁动中,服务员满红和妻子女儿分别挤进了拥堵的人群;其三、刘桦饰演的夫妻与反逆期的女儿关系微妙,而他又不得不带“痔(严重痔疮)”战斗。
这三条纵深线一一与冯远征饰演的公安局长率队奋战主线交汇,构成2008年广州火车站的春运灾难大片。
此外,冯远征还时不时与下属刘桦整点眉来眼去的小情愫,尤其是刘桦屁股底下的那抹红以及黄奕饰演的反讽央视风格的女记者,都算是怪诞口感的调味剂。
春运灾难的电影此前多少也有人涉猎,两年前大丰收的《人在囧途》就是其中代表,只不过是用喜剧的手法来实现。
两年前还有一部叫《归途列车》的纪录片问世,旅居加拿大的导演范立欣追踪广州打工的张昌华一家三年来春运返家的历程,借此呈现农民工的悲苦、亲情与生计间的矛盾。
此片荣获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奖,并受到美国《时代》周刊眷顾。
因为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2008年的广州春运雪上加霜,这也赋予了《冰雪11天》的更加震撼镜头。
可惜《冰雪11天》缺乏《归途列车》的人文情怀,视角过于保守,过多眷顾讴歌干警奋战使得主题扁平。
《冰雪11天》场面震撼有余,甚至可以催人泪下,然而这是一场用讴歌也无法修饰的灾难——这个灾害有来自天象的,也有来自社会深层的,影片其实可以承载更多的时代使命。
比如用更加微观的镜头展现乘客经受的灾难,即展示他们来自天象带来的灾难,同时稍加思考一下广州的繁荣与民工流的牺牲,电影将插上人文的翅膀一飞冲天。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局长丢工作证这个有点过份了!
还不错反应08年暴雪春运的电影
好片子
总体中规中矩,几个配角设计得不好,硬转折。
不好看
低分的人?有毒?
把人民群众的苦难拍成正能量献礼片。。。。。。
主旋律电影怎么拍才算有诚意?
还行还行
我怀疑打低分的人看都不看直接张嘴就来
中國目前的一切成就和不足的源頭都是人口
还可以,作为主旋律题材。
一般吧但这刻我们我应该永远铭记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埋头学做雷锋人,喜迎大会笑开颜!
央6看了一下,一星给柳岩。
雪灾,春运的群像。不仅表现春运的艰难还有群众在春节对家的思念。
合格的剧情片,特别理解那些滞留人员拼命要回家的心情,他们一年到头在外,可能从很久前就开始期盼着回家,等到火车站了发现回不去了,那种情绪会格外极端。
作为真实的历史事件,剧情改编的不好,但电影本身很有意义.
天灾不可怕,怕的是人心难测,评论里面都是什么牛鬼蛇神,背后是有多少人的付出才换来的太平盛世,不要把享受的一切当作理所应当去年的逆行者,每一次灾难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间有爱,大国无疆
里面的纪录片段非常珍贵,反而剧情就像一段段mv串起来,忍不住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