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摔角王

The Wrestler,拼命战羊(港),力挽狂澜(台),摔跤王,摔角手,摔跤手

主演:米基·洛克,玛丽莎·托梅,埃文·蕾切尔·伍德,马克·马戈利斯,托德·巴里,沃斯·史蒂文斯,贾达·弗雷德兰德,欧内斯特·米勒,迪伦·基思·萨默斯,玛西娅·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摔角王》剧照

摔角王 剧照 NO.1摔角王 剧照 NO.2摔角王 剧照 NO.3摔角王 剧照 NO.4摔角王 剧照 NO.5摔角王 剧照 NO.6摔角王 剧照 NO.13摔角王 剧照 NO.14摔角王 剧照 NO.15摔角王 剧照 NO.16摔角王 剧照 NO.17摔角王 剧照 NO.18摔角王 剧照 NO.19摔角王 剧照 NO.20

《摔角王》剧情介绍

摔角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绰号“大锤”的兰迪•罗宾森(Mickey Rourke 米基•洛克 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独立摔角圈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比赛,其绝招“大锤粉碎压”更虏获众多狂热的摔角爱好者。 但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属于“大锤”的时代早已远去。出于对摔角的热爱,兰迪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圈子,他忍受着生活拮据,忍受着伤痛困扰,只为了和陪伴多年的摔角迷们享受每一次秀所带来的莫大快乐。他固执地追逐着最后一丝荣光,私人生活却越来越糟。长年奔波以致和女儿斯蒂芬妮(Evan Rachel Wood 埃文•蕾切尔•伍德 饰)的关系疏远,剧烈的撞击和不断摄取处方药又令他的心脏接近崩溃边缘。孤独的他只能在每次艰苦的比赛之后,从脱衣舞女卡西迪(Marisa Tomei 玛丽莎•托梅 饰)那里得到些许短暂的安慰。 因身体的原因,兰迪决定退出摔角圈,做一份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熊猫总动员租客如龙三个女人的秘密太空丹迪辽阔天空沉默的双胞胎非枪人生第二季夏加尔与马列维奇狗脸记失踪人口男人花战栗杀机本能寺酒店情怨3小心“陷阱”大熊猫传奇维京传奇第三季龙武士撒旦的恐慌我回到十七岁的理由驻院医生第五季爱情对赌修复生命明亮的夜何以飞翔湾区儿女反正与我无关~某律师的真实工作~金斯湾踮起脚尖靠近你

《摔角王》长篇影评

 1 ) 当帅哥变成糟老头

这部片子最开始是同样对电影狂热的凯子小朋友推荐的,大意是说把他都看得要哭了。

于是上豆瓣看了一下介绍和剧照,第一感觉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但是还是看了。

事实证明,第一感觉是会太主观的。

电影说不上精彩,故事说不上生动,当然,它本来走的就不是温情路线,而是几近纪实路线。

当年的摔跤王大锤渐渐老去,风光也渐渐褪去,一次表演后(真够BT的表演啊,为什么那些老美们喜欢看那么血腥暴力的场面涅),他发现他有严重的心脏病,如果再继续摔跤他直接有生命危险。

于是他告别舞台,试图去过一个平常人的生活。

找了一份超市的工作,与疏离的女儿重修旧好,向喜爱的脱衣舞娘示爱。

但是很快他发现,舞台下的世界却是他无法掌控的。

挑剔的顾客,再次对他绝望的女儿,拒绝他的爱的舞娘,甚至连任天堂的游戏,也已经不再是他熟悉的,他实在无法融入这个正常人的冷漠的世界,他终于明白,那个给他掌声和尖叫的摔跤舞台才是他的归属。

再次登上舞台,他有一段让人心酸得足以感动每一个人的话。

只是镜头扫过观众,人群里并没有那个特意赶来的舞娘的踪影,是的,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再需要她,不再需要她的爱,他只要自己那份可怜的荣耀,只要台下的观众仍然记得高呼他的名字。

“我想说的是……今晚你们大家……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很多人告诉我说,我再也不能摔角,我原本就认为我可以,你们知道,辛苦地活着,辛苦地表演,如果你过分透支体力,你就得付出代价……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会失去所爱的一切,所有爱你的一切……我现在听力大不如前,我会健忘,我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帅气……但,我操,我仍然在这里,我还是那个‘大锤’。

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说他完蛋了,他完了,他是窝囊废,他得过且过,你们知道吗,唯一能告诉我,我处事有始有终的就是在座的各位,这里的所有人,上下所有人,我要告知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爱你们大家,非常感谢。

” 这段独白,不单是对大锤的,更像是米基洛克本人的心理写照。

难怪都说,这部电影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看过《爱你九周半》的人倘若不知道米基洛克这些年来的人生轨迹和他无数破事,简直无法把如今这张变形肿胀的老脸跟那张性感迷人的帅脸相关联。

比如像我,就是摆渡了数张他历年的照片以及八卦,才渐渐把这两张脸之间画上一条漫长而曲折的的等号,就像他本人这不走寻常路的一生。

大锤老了最后还是要回到舞台,是为了倒也倒在属于他的世界里。

米基洛克老了也回到了舞台,是为了什么呢?

也是为了他自己的世界?

不得而知。

但是他、他们都是有勇气的,起码还有勇气去选择,有勇气去有始有终。

我等凡人老去,等在前方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对于米基洛克我真是不太了解,当然,也无需了解。

罗嗦了那么多,我其实是受不了所谓岁月对这个昔日帅锅凶狠的蹂躏,如今眼睁睁看着他变成臃肿丑陋的糟老头,是个人都会唏嘘不已啊。

 2 ) 交错中的《摔角手》

《摔角手》在一片喧哗中开场。

金属乐,解说,欢呼。。。

一切好像场火爆的英雄动作片即将上映。。。

随后镜头一转,屏幕左下角打出漆黑的几个字:20 YEARS LATER。。。

火热消失了,剩下兰迪一个人,背对着镜头,坐在蓝色房间的角落里,发出一两声低沉的喘息。。。

一个不见头脸的小角色走进来,递给他一小叠无分量的钞票,以及几句无用的安慰。。。

这种强烈的对比创造了一种沧桑感,开门见山地揭明了这是一部属于硬汉穷途的电影。

对一部有关摔角手的影片来说,摔角比赛当然是重头戏之一,但基于电影的主题,导演显然又更希望表现摔角手台后的艰辛血泪,而不是台前的激烈比赛。

如果影片变成一场精彩的摔角比赛转播,那就是对电影最大的讽刺。

在电影中出现的交错场景,创造了强烈的差异和对比,从而有力地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摔角台上拉到后台,对摔角手产生巨大的同情。

这在兰迪与大胡子一战中运用得尤其明显(电影约30分钟处)。

对这场直接导致兰迪心脏病发的赛事,电影并不是像体育转播那样从头开始,在电影切换到血淋淋的摔角台时,比赛已经接近尾声,兰迪赢得了胜利,然后镜头跟随着兰迪进入后台,医护人员开始工作。

这时电影又把镜头切回14分钟前,比赛刚开始的时候,之后镜头又切回后台,近距离地拍摄医护人员为兰迪对手取下额头上的钞票,然后再切回比赛,告诉观众这张钞票是怎么用订书机订到额头上的。

整场赛事都是这样不断地来回切换,这种切换创造了场景的强烈差异。

台前喧哗,摔角迷们高声欢呼,台后冷寂,时不时的呻吟。

前台红色黄色的占了主要部分,后台则突出墙壁和医护人员制服上的蓝色。

最为重要的是,场景差异也使道具的表现力得到了强化,并有了属于电影本身的意义。

在摔角台上,平底锅、订书机、玻璃、铁刺网、观众的金属假肢。。

等等都是比赛的道具,用来刺激摔角迷狂热的情绪。

但在电影使用了来回切换的镜头后,道具的意义便有了完全的不同。

前一秒钟,观众看到了兰迪从肚皮上扯开铁丝网,下一秒钟,镜头转到医护人员在缝合被铁丝网割开的伤口。

前一秒钟,观众看到了大片玻璃在兰迪背上砸碎,下一秒钟,镜头转到医护人员用镊子钳入背中的碎玻璃。。。

强烈的对比迫使观众从激烈的比赛的暴力快感中走出来,把注意力放到摔角手所受到的伤害上,从而产生一种同情心。

从这个角度看,道具越是残忍,观众被激发起的同情心就越大。

道具的意义也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场戏也是电影的一个高潮,在这场戏过后,影片更注重表现兰迪的感情。

也就是说,这场戏为后面的感情戏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热身,如果没有这场引起观众同情心的戏,那么后面兰迪与女儿之间感情戏就会显得生硬和不容易接受。

这种交错的手法让我想到《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在那个电影里,交错的手法更加频繁的使用,节目现场,往事,在警局中受拷问。。。

这两部电影使用同样的手法产生了类似的效果,即借由场景的差异来创造对比,使观众在对比中获得更强的感受。

 3 ) 《摔跤手》:肌肉版西西弗

你们知道,辛苦地活着,辛苦地表演,如果你过份透支体力,你就得付出代价。

在这种生活中,你会失去你爱的一切和爱你的一切。

我现在听力大不如前,我会健忘,我再不也会像以前一样那么帅气。

但,我操,我仍然站在这里,我还是那个“大锤”。

——影片台词一从某种程度,这就是一部拳击摔跤电影,但它又全然颠覆了拳击片的基础。

拳击片的精髓,在于千回百折无所不用其极地表现奋斗,而这部电影,却是在讲失败,注定的失败,这一绝望而又不可逆的过程。

但这绝对不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伤感是一种让痛苦消弥于无形的精神按摩,这部电影,是用痛苦在为你醒脑。

这里面有肉体的痛苦,所谓荣耀是靠着花样百出地忍受对自己肉体的凌虐得来的。

这里面有精神上的痛苦,所谓幸福是被自己亲手埋葬掉的。

这里面还有哲学上的痛苦,所谓意义是虚妄的,但我们的尊严却最终还是要它来养活。

导演阿伦·阿罗诺夫斯基就是有着这样的能力,故事简单明了,但为一个陈腐的题材注入新鲜的活力;电影语言简单粗暴,却又笨重有力地插入到人生的深处。

二影片是阴冷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亮色的人物。

主人公兰迪心脏病发,他再也不能登上摔跤台;凯西蒂是个脱衣舞娘,但年岁渐大的她已很难得到顾客的宠爱;兰迪平常打工的超市,来买菜的都是看起来孤僻的老太太,或者肥胖臃肿无精打采的中年人;至于兰迪工作的超市主管,也只是个在躲在监控室里看黄色录像的可怜虫。

导演在气氛的营造上极其精准:没有成功者,在影片灰色的世界里,只有蝇营狗苟的失败者,他们的目光麻木,长久的忍耐,让他们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兰迪在最开始看起来似乎有所不同,他在台上接受观众们的欢呼,但当回到现实,这种幻像立即被打破:比赛结束,他只能从主办者手中领到寥寥几张钞票,回到自己的拖车房,又因为没有交房租而被拒绝进入。

但他真正的悲剧并不在于此,他真正的悲剧在于,他只拥有那些掌声,除此之外,他什么都没有。

他没有朋友,没有爱情,也没有亲人。

现在,时间也抛弃了他。

20年的超负荷运转,他的心脏不再强健和听话,他最忠诚的身体也抛弃了他。

不能再上拳台的他所能做的,就是招呼邻居家的小孩,邀他一起打游戏,但小孩却很快走了,因为游戏太老,和兰迪一样已经过时了,就像他自己所说,他就像一块将要坏掉的肉块,无人理睬。

三他另一件可做的事情,就是去看艳舞。

他与舞女凯西蒂之间若有若无的爱情,是他唯一的感情寄托。

可以说,兰迪与凯西蒂在酒馆里那场戏,是2008年我们见过的最为动人的爱情场景之一。

他们和着音乐扭动身体,回忆着美好的80年代的身体,诅咒着可恶的90年代,然后接吻,但又被凯西蒂猛地推开。

他们太过于世故,他们太了解他们将要面临的一切,对世事的了解埋葬了她的勇气。

于是,凯西蒂走了。

凯西蒂拒绝的理由,是她不会与顾客之间有感情纠葛。

当一个人一无所恃的时候,尊严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凯西蒂的话,让我想起了很多三级女星解释为什么拍色情片时的答案:那是为了艺术。

他们知道自己说的是瞎话,但他们得那么说,不仅是别人,也是给自己,没有这个,他们就得面对自己生命里最赤裸裸的丑陋。

兰迪与女儿关系修复最后又破裂的过程,可以称为一部人类性格的教科书。

他在海边对女儿流下的悔恨的泪是真的,他与女儿在空旷的大仓库里空舞的柔情也是真的,但他因遭到凯西蒂的拒绝而故态复萌,与那个淫荡的女人在厕所里性交也是真的。

这大概是人性里最大的悲哀,我们清楚地知道事情的缘由,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是我们被自己击败。

四不得不说,阿伦·阿罗诺夫斯基有着工程师般精确的思维,他向观众一条一条展示着兰迪可能获得救赎的道路,然后又一条一条堵死了它们。

人生的逻辑逼着兰迪重新做回一个摔跤手,只有在台上,只有在他将对手击倒时观众野兽般的嚎叫里,他才重新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导演阿伦·阿罗诺夫斯基最狠的地方也是在这里,他完全消解了摔跤的意义,在这部电影里,台上凶猛的撕打并不是真正的对决,而只是一种表演,这实际上对拳击摔跤电影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它让胜利只是一个秀,一个精心包装的假货。

兰迪从来没有胜利,他只是在表演胜利。

但正是这一个设定,让电影有了更深沉的人生况味。

我们看到,两人分别用折凳攻击对方,结实地摔在地上;趁观众不注意用玻璃划破自己的前额,让被打的效果更真实和可怖;甚至为了让前来买票的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他们颇具创意地用钉书机作为武器,将钉书针一个一个钉入身体。

这虽然是虚假的,但当他们是用对自己肉体的践踏去换取工资和尊严时,它就具有一种古典悲剧的意味。

因为它就像人类生活的一个模型: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地活着,活给别人看。

五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兰迪把对手从台下打落准备用折凳猛击对方时,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兴奋地叫着,把自己的假肢递给兰迪,让兰迪用这个痛殴对方。

这是影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场景:生理的残疾在一个个巨塔似的肉体的对打中得到补偿,就像我们通过电影找到完美生活一样。

与电影不一样的是,当机器停转电灯猛地亮起,我们知道那过去的两小时只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在这儿,只有表演者知道,这其实也只是电影的翻版,热血贲张的背后是精心的设计和几乎乱真的表演,但表演者同样被这种高潮麻醉了,他似乎获得了尊严。

影片最后,兰迪站在摔跤台上,老弱的心脏让他在台上的行动显得迟钝,一次一次的疼痛与晕眩让他几乎摔倒,他忍受着,不顾别人的劝阻,慢慢爬到护栏上的绳索,最后一次表演他的“大锤粉碎压”……然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享受观众为他们血腥的表演而发出的欢呼声。

他知道这些掌声是那么虚幻,但他同时知道这是他唯一所拥有的。

这一刻是如此的悲壮,因为这一刻显得如此虚无。

 4 ) 眼泪不丢人

我真是不喜欢手提摄像机,所谓的“真实感”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一种噱头——就算人物在环境中快速奔跑甚至上下翻飞,他自己也不一定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吧。

作为观众的我既然不能跟他同样运动,那么画面该传达的便只有惊悚的环境与紧张的心绪,但这种心绪并不非得用晃动的镜头和迷离的虚影来表述啊,人物还没眩晕呢,观众先被晃吐了,这是什么超前的“真实感”!

《摔角王》一开始,八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摔角选手“大锤”兰迪刚打完一场表演赛,衣衫褴褛开着破车回到他那跟天气同样凛冽的破烂汽车房,黑暗中摸摸索索发现因为迟交房租,房门又被管理员锁了。

手提摄像机镜头跟着主演米基•洛克的后背在昏暗的灯光里晃,画面质感糙得要命,我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拍出《梦之安魂曲》的阿罗诺夫斯基的作品,一时间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但越往后看,我越觉得这“惨不忍睹”的画面正好搭配了兰迪的落魄,全片从头到尾的褪色灰白郁闷压抑,都是为了结尾那一个闪光灯星般跳跃的辉煌瞬间,而我早就把对手提摄像机不满的事儿忘了,当Bruce Springsteen粗糙的声音向砂砾一样蚀透我的耳膜“你可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想要自由起舞?

如果你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你就见过我”时,我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哭了……我对摔角运动并不熟悉,不能从电影是否真实的反应了摔角职业的残酷来看这部影片。

我感兴趣的,是主人公兰迪本身。

这个落魄的昔日英雄与往常的英雄类电影主角们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时代车轮碾轧二十年后的他,是从头输到尾的,家人离析,爱情无望,身心崩溃;而他全心热爱的摔角职业,其实也充满争议——输赢提前设计,过程哗众取宠,肌肉离不开激素,年轻的辉煌只换来垂老的残破,这是多么冷酷的生活真相!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输家,衰人,而且并怨不得别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咎由自取!

但是,你能不同情他吗?

他是一个糟糕透顶的父亲。

女儿十几岁了,他不知道她生日哪天,不知道她听什么音乐,穿什么衣服,有什么爱好,唯一一张女儿的照片还是十年前的泛黄旧照。

他爱女儿,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完全不能领会为人父意味着什么样的责任,他带给女儿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他是一个不够执着的情人。

脱衣舞娘卡西迪终于冲破一切实际考量开车追逐兰迪要与他彼此厮守的时候,他却眼睁睁看着爱情溜走,自己义无反顾的走向毁灭。

他是个不能正确自视的男人。

二十年的摔角生涯,聚光灯换来一身伤痛,时代飞速前进,可他原地不动。

一份平凡踏实的工作他接受不了,他受不了被人认出来自己风光不再,潦倒落魄,于是任性的大吵大闹,仿佛倒是这世界亏欠了他。

他是一个输家,一个衰人,一个咎由自取彻头彻尾的真loser!

可我却不得不同情他。

我同情他在呼啸的海风里流下悔恨的泪,我同情他面对女儿绝望的眼睛表情里不可遏制的痛,我同情他遍体伤痕茕茕一身,我同情他孤注一掷拿性命作最后一搏,我甚至同情他不负责任的在超市里吓唬顾客大发脾气。

因为兰迪就是放大了的人生失败,是集中化了的悲惨遭遇,是挫折的剪影,是悔恨的具象。

伯兰特•罗素在自传前言《我为何而生》中总结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单纯而强烈感情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是的,悲天悯人从来都不为了值得,很多时候其实往往并不值得;但我们依然同情,依然体会,依然流着许许多多并无必要的眼泪,因为上天明鉴,这点脆弱甚至也许廉价的同情啊,是将每个生命连接起来的纽带,是这世上超越一切不可调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矛盾、让我们在剑拔弩张之后依然能共存的中间地带。

没有怜悯,就没有理解的冲动,对话的努力;没有同情,就没有尊重的起点,没有改变的可能。

所以我流着泪,跟着Bruce Springsteen一遍又一遍的哼这首《摔角王》,你可以笑话我,但眼泪不丢人,不丢人。

“你可曾见过一匹笨马在田野里快乐飞奔?

如果你曾见过一匹笨马,你就见过我你可曾见过一条腿的鸽子在街道徘徊如果你曾见过一条腿的鸽子,你就见过我你见过我,我站到每扇门口你见过我,我失去的总是越来越多你见过我,当血溅上地板,我打赌总能让你笑告诉我,朋友,你还有何所求?

告诉我,你还有何求?

你可曾见过一具尘埃浸透的空心稻草人?

如果你曾见过那稻草人,你就见过我你可曾见过一位独臂男人在风中挥舞空拳?

如果你曾见过一位独臂男人,你就见过我你见过我,我站到每扇门口你见过我,我失去的总是越来越多你见过我,当血溅上地板,我打赌总能让你笑告诉我,朋友,你还有何所求?

告诉我,你还有何求?

这世上的温暖,我总弄得分崩离析这是我家可我却不能留下我唯一的信念就是展示我破碎的骨头与遍体瘀青你可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想要自由起舞?

如果你曾见过一个独腿男人,你就见过我”

 5 ) 如果时光能倒流,你还会像20岁时一样为我守候吗?

姑娘问,如果以后不做摔跤了,还会继续关注吗?

我苦笑,也许会吧。

2009年4月5日,美国休斯敦。

Mickey Rourke没有拿到奥斯卡影帝,他终于可以参加摔跤狂热大赛(WrestleMania)了。

我曾经就职业摔跤是否流行采访过很多外国人,因为地域及被采访者喜好等各种原因,得到的回答基本上五五分,但无一例外地在形容职业摔跤时,他们都用到一个词:fake,“太假了”。

-“他们都说摔跤是假的……”-“好,让我告诉你什么是假的,1986年,丹佛体育馆,比利-鲍勃用木棒攻击我,上面的松钉将我的肱二头肌撕裂,留下了这么长的口子;还有更厉害的,这里,1988年,奥兰多市政中心,麦尼费森借助绳索坠落在我肩膀,导致我的锁骨裂成两半……”-“会痛吗?

”-“几乎无法呼吸,但是,你听到人群的欢呼声,你就得熬过去……”这是《摔跤手》(The Wrestler)中兰迪对脱衣舞娘Cassidy说的话。

坦白说我不爱这项运动,它甚至不能称之为一项运动,它是一场秀,一场娱乐的秀。

我们讥笑摔跤手是不解风情的肌肉男,我们嘲讽摔跤手是残酷冷血的杀人魔,我们鄙视他们是只懂暴力的大块头……直到一部叫“The Wrestler”的影片上映,直到,我们真正接触到这项运动。

2008年,“The Wrestler”上映,拿下金狮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并获得两项奥斯卡奖提名,等等等等。

在奥斯卡颁奖前几天,Mickey Rourke的吉娃娃小狗Loki不幸离他而去。

“这种感觉苦乐参半,与奥斯卡相比,我更愿意Loki活得更久一些。

”在接受采访时Rourke说,“但你知道,她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颁奖礼当天,Mickey Rourke带着一副大框墨镜。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是多么炽烈,他已经年过半百,却还像一个等待老师公布考试分数的小学生一样,他是那么渴望回到舞台中央,就像擂台上闪动跳跃的光芒,但在最后一刻,他败给了西恩-潘。

我再也不相信什么金球奖是奥斯卡风向标的屁话了。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

我每次看这部影片都觉得有特别多的话想说,我想告诉更多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摔来摔去那么简单,他们还有更多东西……我停下来,不知如何下笔,我试图将脑中所有的想法都融合进来,却发现所有的文字都那么匮乏,那么苍白无力。

“……And this is in great due respect to all the nominees, but courageous artists, who despite a sensitivity that sometimes has brought enormous challenge, Mickey Rourke rises again and he is my brother.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当西恩-潘说完这番话时,我突然觉得豁然开朗了,我们不开心,是因为我们的选择太多,我们的要求太多。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面对了太多的选择和诱惑。

让我告诉你一些事实吧。

职业摔跤手每年300天以上都在各地巡回演出,他们和观众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家人;虽然他们从事的是一项体育娱乐,但是他们每天都要刻苦训练,还要精通医学,以便在割伤自己时不会伤害主血管和动脉;而早期的硬核比赛中,更是如电影描写一般,钢钉,椅子,玻璃,木棒等等统统上阵……Tell me friends,can you ask for anything more?你可以说,是因为主流的排斥和不了解才使Mickey Rourke落选影帝,但毫无疑问,当年那个放弃拍戏去当拳击手的小伙子又回来了。

他渴望获得爱情,所以他把车上最值钱的东西给了心爱的她;他渴望重拾亲情,所以他放弃所谓的尊严面对冷若冰霜的女儿;他失去了一切,但他知道,有一个舞台还在等待他奏响生命的辉煌,哪怕那是没有天堂的地方。

他就是他,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他依然会选择这样的生活。

“你有没有见过一条腿的人想要自由起舞?

如果你见过他,就等于见过了我。

”相信我,当年,他比布拉德-皮特帅。

 6 ) 纵使我懂你的骄傲,也无法抚平你的孤独。

——你是否会遗憾自己这一路?

作为卖熟食的员工站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帘子前,Randy在想些什么呢?

呼唤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就好像20年来每次登上show台一样,伴随着欢呼,深吸一口气,他掀开了帘子,之后——没有一丝的犹豫——开始做他的销售员。

他的没有犹豫让人心酸。

那是拒绝伤害的不犹豫,试图想告诉别人,我一点也不在意。

可其实,在带上工牌的时候,他的自尊注定被撕得七零八落。

从头上软趴趴的劣质塑料帽到身前滑稽的白色围裙,全都是面带嘲笑的看客,讥讽的看着他说:Wrestler?

Wrestler!

你现在的样子实在是适合站在柜台背后和肥胖又好色的主妇讨价还价。

他能做的,也只有不让人看出自己在乎那身衣服的嘲笑了。

也许他也想过,就这样过,平静且踏实。

可惜,他不属于这个平凡的世界,“大锤”Randy怎么可能忍受在他耳边絮絮叨叨的老太太,还有那指手画脚的经理?真遗憾,他属于摔跤。

那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摔跤,那是他的生命。

是热爱抑或习惯,总之是他想摆脱都摆脱不了的宿命。

因为看了评论,所以从开始我就一直在等。

等他真正的“家破人亡”,等他终于真正失去他的女儿。

一边去想会因为什么原因,一边又在担心自己受不了那疼痛——一个试图改变的浪子,因为误会失去了唯一亲人的最后一次宽容。

即使再努力表达真心,想要挽回,却还是落得孤家寡人的结果。

原来是我太过柔情。

没有误会,是他改不了的过惯了的或称自由或称麻木的混沌生活让他痛失了女儿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我是那个女儿,我能原谅他么?

我想。

也不能吧。

他改不了,真的改不了。

永远会让把心交给他的人伤心。

“我不在乎你,一点也不!

我永远,再也,不要为你流泪了。

”这话把本来已经想好责备女儿不原谅浪子的句子全都融化在脑子里,没留下一点痕迹。

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学会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而狠心伤害别人的吧。

他混混沌沌过了一辈子,唯一被夸奖的,就是摔跤。

“唯一能证明我有始有终过的,就是你们,在座的所有人,每一个人。

”也只有在show场上的他,才是在生活吧。

或许他也厌倦过那生活,厌倦了往自己身上划出伤口的日子。

可这才叫生活,他风光过,他残喘过。

当他不在台上,他甚至不算活着。

全世界都不是他的,除了场上的欢呼。

他深深知道。

所以拒绝了想要靠近他的人,却在登上边柱准备给予对手最漂亮一击的时候,望向了那个曾经站过一个想挽留他的人的后台。

那是他一生最华丽的动作啊,他仅有的可以炫耀给所有爱着的人看的动作。

他多想给人看到,证明自己,是个强者。

Randy,抑或Mickey,你会否遗憾自己这一路?

你不遗憾。

可我,真真正正替你遗憾。

 7 ) 次世代和八位机

从万人迷变成怪叔叔的米基·洛克在《摔跤王》里演的也是极好,最关键是片子比《米尔克》牛逼多了。

对于同性恋,现代人们都宽容了;对于职业摔跤手,现代人们还是看个傻乐,殊不知其背后的一把辛酸泪。

“大锤”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小朋友们说次时代的《使命召唤4》好玩的时候,他跟人家在复古八位机;超市经理叫他本名,他非要人叫他兰迪,这个艺名是他的尊严所在;日久生情的女主角辞了脱衣舞俱乐部的职来拉他回去说你丫心脏病别折腾了,丫还要与扮阿拉伯人的老对手大战300回合。

最后颤巍巍站在护栏上要施展大招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感动,这是个活在梦里的执著人儿,就像他对90年代的那句评价“80年代有枪花,但是科本这个娘们把一切全毁了。

” 前者是激情,后者是颓废。

本来觉得丫和老脱衣舞娘惺惺相惜、相濡以沫就行了,结尾就挺善良。

但是最后拼了命要做戏做全套,就感慨什么叫“man”了。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可能还是个知识分子,也许觉得美国职业摔跤低俗、蠢、都是作假;但是人家要真摔,要用刀片在脑门划出血,要在铁丝网上打滚。

这是卖大力丸式的表演,和替身演员在银幕上不要命是同类的。

记得皮革业同学在豆瓣给这个片写了一句评语“21世纪的愤怒的公牛啊”,私以为说的恰到好处。

其实这个片真没啥在剪辑和结构上玩花活的,剧情什么的都简单的是一根筋,但是镜头跟的那叫一个漂亮,有点公牛的影子。

表演风格上倒是有不同,德尼罗那是拼的演技,洛克更多是有真经历在里面。

那是丫弃影打拳击的岁月在沉淀。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查查这家伙的经历,戏剧的很。

 8 ) The Wrestler,被展示的摔跤手

摔跤手有一头好看的金黄头发,像田地里疯长的野草。

当他在赛场(说是秀场可能更为恰当)里叱咤风云时,金黄头发散了开来,好像正午的阳光,恣意、四射。

但当他在食品超市打工的时候,头发被包在不透气的塑料薄膜里,挽在里面,收敛起来。

摔跤手还有一个宽阔的背部。

大量的背后跟拍镜头更突出了这一点。

这也使得在很多时候,观众看不到他的脸,只看到一堵强壮的肩膀在向前游移。

他的工作的特殊性使他的面部表情变得无足轻重,有时候面部表情甚至是有害的——在秀场上受到撞击的时候,不能流露出痛苦,只能保持一个挺立的肩背。

但他说他的背部有老毛病。

这是一种脆弱的坚强。

演员的表演余地由此被大大拓宽。

面部的特写当然也还非常重要,比如几场和他女儿以及脱衣舞娘之间的感情戏,他的脸部被突出了。

但是在其它的一些场景里,表演的主角是他的臃肿的身体。

摔跤手布满新老伤疤的身体有一刻占据了整个画面,也有一刻蜷缩在画面的某个角落。

这都是极为残酷的一幕。

摔跤手的孤独人生似乎在电影开始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

他的女儿在他又一次失约后哭着向他咆哮,并发誓自己再也不会为他伤心。

这是给他的最后一击,也宣告了他在赛场之下寻找人生的失败。

然而把他形容为在现实中不堪忍受平庸而重出江湖的老套的末路英雄,则是看低了这个人物。

他更具有不容妥协的现实性,已经超脱出了这一类人物的窠臼。

导演和演员都功不可没。

他和舞娘的若有似无的爱情也由于“展示”和“包裹”的微妙关系,被处理得颇有新意。

电影中这种异化的摔跤运动和脱衣舞娘的职业特征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对肉体的公开展示。

在秀场上处于被展示地位的摔跤手,在表演之后寻找着脱衣舞娘。

他们的几次相互袒露心迹,都是在舞娘穿好衣服之后——因为唯有这时,他们的地位才是平等的——对于身体的展示,反而导致了内心的包裹。

但有一次非常特殊,就是在影片最后,摔跤手重上秀场,第一次在舞娘面前展示自己的身体——以前都是相反方向的,舞娘看着这个如猴子般被众人围观的健壮男子,想起他和平时来找自己的那位木讷内向的顾客是多么的不同,她不忍猝睹,黯然离场。

或者可以反过来说,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心灵,成为他继续这个职业的最大潜在动力;而这个疯狂的职业,又加深了他与现实的隔阂。

这层关系的视觉化,就是肉体展示与包裹的交替出现。

舞娘的存在,是一种较通俗化的提示,也是他的一个突破机会,但他没有把握住。

这种安排固然决绝,但使人物更加合理而深刻。

影片克制的镜头语言在展现暴力的丑陋时却不留余地。

它打破了摔跤拳击类电影对于暴力的妥协态度——更不用说那些刻意美化或者刻意利用的电影了。

固然这种特殊的“秀”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倾向于“揭丑”,但是那些令人瞠目的特写还是让观众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还有那群曾经辉煌的老去的冠军们,当镜头以“若无其事”的速度轻扫他们的脸庞时,尴尬的现实被剥去最后一层外衣。

这是这部电影在提供了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物之后,所做的另外一件好事。

 9 ) 人人都欺中年穷,年龄危机和马列主义

人到三四十岁,阶级跃迁的概率小了,像刮完的彩票,切开的原石,中不了举的孔乙己。

莫欺少年穷这个最后护身符也没有了,很多人对你不再掩饰,社会袒露更直白粗暴的一面。

男女不平等,男人有“年龄优势”,社会容忍男人的“穷困没出息”到35岁,而女性要更早几年。

如果在这之前,没有皈依马列主义,如何面对和理解真实的世界?

如何面对和理解自己的内心。

云何降伏其心?

愚昧的年轻是给资本主义的礼物。

所谓的人口红利。

智慧和真理才是给自己的礼物,马列主义。

马列主义就是弱者的主义。

p.s.看了b站一个up主讲这部电影,才知道米基•洛克的故事。

米基•洛克年轻时候非常帅,演技很好,很有味道。

 10 ) 你能否使出“大锤粉碎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What is a man, what has he got?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The Wrestler》对此给出了不完美却精彩至极的解答。

   1956年出生的主演Mickey Rourke曾经是80年代的性感偶像,如果看过《Nine 1/2 Weeks》你一定会惊艳于他年轻时那俊美的容颜,可是时光推移,年轻气盛的帅哥在拳击场上被打碎了鼻子和颧骨,再经过不济世事的折磨如今已然成为了一脸沧桑的老人。

   Randy "The Ram" Robinson 像是为Mickey Rourke量身定做的,而《The Wrestler》就像是他的自传。

   这个年老体衰的职业摔角手曾经在80年代经历了同Mickey Rourke类似的辉煌,可是走过巅峰期之后,他的人生一落千丈:血汗赚来的微薄收入不够支付房租,向舞女求爱遭拒绝,唯一的女儿同自己决裂,心脏病迫使自己远离挚爱的摔跤场······    看了影片的开头你就可能猜到这是一部“Loser”绝壁反击的电影,尽管如此,它依然能带给你前所未有的震撼。

贯穿全片的纪实性拍摄手法令我想起了《Bigger, Stronger, Faster》,在那部讲述健身者滥用类固醇药物的纪录片中,健美冠军、举重运动员、职业摔跤手一一登场,让我们看到了那些膨胀的肌肉和壮硕身材背后的艰辛无奈和隐忍。

铁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硬汉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他们也会有一天躲在角落里默默地哭泣————生活从来不会因你某一方面特殊的才能而减少它所提供的痛苦,甚至对于硬汉来说,比别人承担更多的痛苦似乎从来都是理所应当的。

   然后我们看见Randy 在日复一日不断累积的痛苦中心力交瘁。

比“美人迟暮”更可怕的事情是“英雄迟暮”。

阿喀琉斯死在特洛伊战场上从此成为一个传奇,而奥德修斯和阿伽门农则没有这般幸运,所有英雄的仰慕者都无法接受英雄老去这一残忍事实。

但Randy自己却必须接受这一切,因为他不能轻易地对生活说“不”,面对生活,再强悍的摔跤手都必须作出妥协。

   Randy带上可笑的塑料头罩,在那个喜欢关起门来偷偷研究毛片的超市经理手下谋取了个卖熟食的活计。

生活从来都是不尽人意的,但还绝不至于令"The Ram" 落到无法生存的地步,当然这一切肯定不比摔跤场上的风光:带着“Robin”胸牌的Randy曾经无数次穿过后台的长廊去迎接那些欢呼喝彩的声音,可是这一次他掀起门帘时,喝彩声却戛然而止——取代狂热观众的是一群冰冷挑剔的购物者。

   现实与摔跤场上的落差暂且还能承受,但处理感情能力的捉襟见肘显然在无限放大,年轻风光的时候,这些都“Not a problem",但如今却是足以致命。

离开摔跤场的摔跤手很快就被现实戏弄的一团糟,"The Ram"can`t handle this,他流着泪,独自品尝着孤独,他渴望着爱人与被爱,但当他将一切都搞砸之后,没有人再给他把握幸福的机会。

   这个摔跤场上的“堂吉诃德”,急切地想要同命运这个风车做最后的搏斗,绝望令他充满无比的信念,这种信念足以令他傲视生死。

他丢下了一切羁绊,尽管其实早已没有什么可丢弃的,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最后一个地方可以留给他,那就是数尺见方的四角场,那里有狂热的看客和强悍的对手,那里有梦想和青春,那里倾洒过他毕生的热血,那里是他的家。

   无情拒绝过自己的舞女醒悟了,她连夜驾车来央求自己回去,可是这一切都来得太迟了···"The Ram"无法再忍受人生的跌宕沉浮,无法再忍受片刻希望之后的无尽失望,无法再忍受自己成为一具丧失激情的行尸走肉,虽然无法选择生命的起点,但是却能选择生命的终点,而且这个选择一旦作出就不能回头!

   这是一个男人为自己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Randy义无反顾地登上了他曾经登上无数次的战场,那里站着他20年前的对手,他拿过话筒,向所有人倾诉出他埋藏心底多年的话语:      很多人告诉我说···我再也不能摔跤   我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的   你们知道的,   辛苦的活着···   辛苦的表演···      如果你过分透支体力,你就得付出代价   在这样的生活中···你会失去所爱的一切···所有爱你的一切   我现在听力大不如前,我会健忘,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帅气   但我依然站在这里,我还是那个“大锤”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说他完蛋了,他完了,他是窝囊废,他得过且过···   你们知道吗?

再来20年   唯一能告诉我,我处事有始有终的   就是在场的各位   这里所有的人   我要告知你们 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    Randy和老对手的"show"宛如一场困兽之斗,观众的嗜血培育了摔跤场的残酷,情色的欲望造就了脱衣的舞女,台下的看客不会为自己的疯狂反省,而Randy则必须不惜一切地完成这场"show",他抚摸着越来越衰弱的心脏,眼中望着舞女出现的方向,可是心爱的舞女已经离开了,那个有亮光的地方此时已经空空如也······    Randy知道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属于摔跤场的,所有人都可以轻易离去,但他却注定永远驻足在此。

   他攀上场内的缆索,高高地矗立在众人的头顶,"The Ram"将最后一次使出自己的“大锤粉碎压”,而这一击会让瞬间成为永恒······ What is a man, what has he got? 并不是高大的身材,并不是鲜亮的衣着,并不是堆积如山的财富,并不是仗势欺人的称霸一方···你可以老无所依,你可以被世人唾弃,你可以一时沉沦,你可以被命运逼得走投无路,但你能否使出“大锤粉碎压”,在你生命的最后一刻?

《摔角王》短评

1.角斗台是他的家,观众是他的家人,观众的呐喊是他的血液,“大锤粉碎压”是他的灵魂,“大锤”是他的称号也是他的生命,而这一切到最后都是被逼的。2.老壮男的苦逼与烦恼。

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看不下去,無聊的比賽太血腥。

8分钟前
  • 身是客
  • 很差

达伦开始走现实主义路线,一个皮糙肉厚的寂寞老男人如何能打动观众?除了米基洛克来源于真实感受的表演,还有那些孤独的长镜头,和擂台上的荣耀感,肉体坠入地狱,灵魂升上天堂。

10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哎,不还是类型片么……快进!

13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这浓重的直男气息。。。还有直男一样的简单脑回路。。。

15分钟前
  • overthegarden
  • 很差

not as good as i expected. that striper is hot.

20分钟前
  • LIV
  • 还行

一个现实中失败的男人,一错再错,却还试图用事业上的虚伪成功来逃避一切,既懦弱又愚蠢,简直无药可救。

24分钟前
  • 宁舟谈
  • 很差

一直很反感WWE的,演技拙劣浮夸且痕迹过重,一眼假的剧本安排更是全然没有一丝竞技体育的公平性可言。当然,我并不否认这项运动的从业人员是艰辛的,本片中的主角也正是以这个角度为切入点的。可即便如此,还是掩盖不了本片内容的空洞,满屏刻板印象就算了,想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那一段还拍得不伦不类,最后顶着心脏病去复工更是让人无法不怀疑他的精神状态。运动题材不燃也不催泪,剧情也挺莫名,我是理解不了高分的理由,在我这就只值两颗星。

28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较差

你忍受着那么多的不如意最后还是死在这里了Have you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rying to dance his way free,If you've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hen you've seen me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我认为观众对此片一边倒的评价完全是因为男主个人的人生,但是电影本不该因外物而影响到判断。为何就不能接受平静也许平庸的人生,为何为了虚无的荣耀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经得起大起又大落的人才是真英雄,干嘛要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着。太心酸,太不忍,但这个片子没感动我,不如《百万宝贝》有深度。

31分钟前
  • 小枫
  • 还行

暴力镜头看的我心脏剧烈跳动,有点受不了那血腥。正值思考未来出路时,看到这部电影,于是开始迷茫:我应该过怎么样的人生?迟暮时是否可以有保障?开始怀疑现行的职业机构社会保障体系。呵呵,不知道大脑怎么会扯到这些上面。还百度了男主角,原来还有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另:时间可以让一个人变好多

36分钟前
  • 黑糖
  • 还行

一个很好的故事,很能引起心理共鸣与感情激发。但是故事缺乏亮点,对于熬夜看这部片子的人最终还是看困了,然后就直接去睡了~

37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还行

我很讨厌这种中考年男人浪子回头的故事,男人不负责任,老了,悔恨了,找女儿说对不起她。不得不说,真恶心,自己感动自己,恶心!

41分钟前
  • 傲来浪女
  • 较差

纵然本色,奈何无感

42分钟前
  • Breeze
  • 较差

loser

43分钟前
  • Makepeace
  • 很差

白痴片!作为WWE的老观众说到

48分钟前
  • Heinrich
  • 很差

一句话点评:我喜欢这个摔跤手大过电影本身!孤独,是的,一个曾经享受过喧嚣和宠爱,尔后暮年之时满是孤独和悲伤的摔跤手!导演将视角对准一个如此特殊的职业,让我们享受了喧嚣然后是孤独。推荐人群:摔跤迷,武林风拥蹙者

53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垃圾 垃圾 异常垃圾...豆瓣上的剧情简介更垃圾...脱衣舞女和他同居了么?...显然没有...枪炮和WC的OOXX 整部电影我只记得这两

54分钟前
  • 突如其来
  • 很差

每次看到 Mickey Rourke 我就原谅自己现在的样子了

59分钟前
  • 江边一只鸟
  • 推荐

看来我是不喜欢这类型的,也不喜欢男主角,,觉得点都不好看。。

60分钟前
  • 猫猫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