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没有令我失望的最新作品,并至今被我津津乐道于朋友之间。
2007年秋冬之交,北野武的幽默风格除了让我爱不释手外,自己的个人意识在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催化。
记得某篇评论中说,北野武在执导影片中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幽默”,也就是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搞笑元素。
中国人幽默喜欢抖包袱,铺陈一大段之后抖出一个笑料,与之前的铺陈一起构成喜剧元素。
而北野武讨我喜欢的地方就在于猛一下搞你一笑,让你在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同时笑出声来。
比如“我是——外星人——”这一段,猛然地让人笑过之后,又让人猛然回想起十年前的《菊次郎的夏天》,顿时温馨与怀旧涌上心头。
北野武和那个光头的确是老了十岁呀……我把这种风格称为:怪异。
只看过座头市,就来看导演万岁,事实证明是不可以的。
看得我一头雾水。
如果不是有学日语这个动力支持,我是无法看下去的。
这老家伙拿刀的样子真的是帅得可以啊。
这片得留着。
2007年的这部作品,确实真是展现了北野武的困惑——当他的作品因暴力表现而受到推崇、当“北野蓝”成为固有名词,也同时限制了他更多的可能性。
依照惯性去继续拍片,显然不是北野武所想要选择的结果。
因此才诞生了这样一部肥皂片式的电影,把它当作北野武的作品,感受不到其中的趣味,却会有一些错愕。
但这些,也从侧面说明,北野武并不擅长于拍摄那些更依赖剪辑技巧的电影。
影片通过一位导演思考“拍什么样的日本电影”,而以分段电影的形式展示了日本电影的多个世代,如模仿小津安二郎风格、平静漫长,喝酒喝茶的长镜头就可以有三十分钟,“令人着急”的电影;追寻纯爱浪潮的电影《追忆之门》;展示昭和30年日本贫苦阶层人民的《柏油力道山》;顺应恐怖电影风潮而拍但失败的类同搞笑片的《能乐堂》;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新时代剧、运用大量特技的古装忍者片《苍鸦忍2》;又或者受观众欢迎的科幻大片……北野武作为这些电影的介入者,让这些电影无法成型地叙述故事,而旁白则更似多一层注解。
与其说是电影,这倒不如说更像是一本书,作者北野武考虑着“自己改拍什么样的电影”,并且一一罗列自己会怎样拍摄各式类型片——而这就是思考结集,无非用影像表达的方式,反而令人感到奇怪。
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总会出现一些言不及物之处,在大框架之下却总有一些古怪的疏漏。
在《导演万岁》之中,北野武逐一指出各种类型片的无聊之处,而又不忘自己加上些沉闷的恶搞场面,比如拉面店打架、空手道馆闹剧、甚而不忘记恶搞齐达内、骇客帝国以及E.T.外星人。
人物造型也不忘记一番乱来,铃木杏手持一只鹅的样子颇有趣味,而北野武自己更是请出一个木偶来做替身。
最大的恶趣味当属最后一幕:整个电影的结束却仅是另一个电影“导演万岁”的开头——就是说,全片只不过是另一部电影的引子而已——这个手法或许有趣,但未免让观众有些被冒犯感觉。
虽然时代已不接受“情绪”与“暧昧”,但是“没品的富人与穷人”,也会想要看一场好电影的。
差评不少 反正我是笑了一个严肃的老小孩刻意地安排一些冷笑话别有新意看到了他的思考 尝试 和努力对于当时出了12部片子的他而言 挺不容易的DVD里收录了“素晴ちしき休日”豆瓣条目里没有诶
熟悉北野武的观众肯定都知道,在当演员以及导演之前他是日本颇有名气的相声艺人,当时的艺名就叫彼得武,在他的自传《浅草小子》中详细记录了这段成为彼得武之前的时光。
所以或多或少的早年表演喜剧的经验会体现在北野武的作品当中,尤以《性爱狂想曲》和这部《导演万岁!
》更甚,两部作品无论是天马行空的叙事还是本着严肃精神恶搞的态度都是出奇的相似,只是后者多了北野武对于导演这一身份的思考,故而有人把这部作品和之前的《双面北野武》一起凑成了北野武的“自省系列”,听起来不无道理但还是有些沉重,我更愿意把《导演万岁!
》看做是北野武用自我调侃的音符谱写出的一首足以颠覆平庸的狂想曲,至于片中的那些冷幽默应该都算到彼得武这个分身的头上。
无论是当演员还是做导演,北野武好像一直发展得顺风顺水。
第一次在大银幕露脸就碰到了大岛渚这样的巨匠,而且在片子里他的戏份还不轻,这之后又有《大逃杀》、《御法度》这样的经典作品傍身,可以说北野武的演员之路走得还是相当平坦。
同时其首执导筒的作品《凶暴的男人》也获得了一致好评,并由此奠定了暴力元素在其作品中的重要位置。
可能是拍摄的黑帮片给观众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在提到北野武时人们想到的总是“暴力美学”之类的词语,但缕过北野武导演作品年表就会发现他的风格着实令人摸不透,上一部还是简约到极致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下一部就变成了用枪火交织的《奏鸣曲》,你以为《花火》里的绝望是他永恒的基调时,他又出其不意地交出了一部清新扑面的《菊次郎的夏天》。
所以说把北野武单纯地定义为某一种类型的导演都是不公平的,至少你对他是不了解的,他这种不愿意重复自己的性格让观众看到了更多面的北野武。
在相继尝试了黑帮片、喜剧片、文艺片,甚至是武士片之后,北野武开始在电影里进行自我剖析,《双面北野武》中大导演和小龙套这两种身份的互相拉扯暗示了成名后的北野武陷入的重重焦虑,而在这部《导演万岁!
》中北野武通过玩转各种类型片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自我颠覆,表面上是一个导演在瓶颈期寻求出口,实际上刻意制造的loser感突出了戏谑的本质。
对于所谓的“江郎才尽”的评价,北野武以低姿态巧妙地给予了回击,甚至在结尾借医生之口说出了“北野武脑袋坏掉了”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骨子里的自信还是显而易见的。
在片中北野武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拙劣的模仿者,相继拍砸了小津式的温情片、爱情片、怀旧片、惊悚片、动作片,以及科幻片,在每一次失败后他都会将自己批评得体无完肤,而且还会和身着同款蓝色衣服的玩偶一起反思,在搞笑的同时顺带致敬了自己的影片《玩偶》。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是北野武对类型片的解构的话,那么围绕着无赖母女的最后一个故事则是导演自身冷幽默的集大成者,看似毫无意义的剧情就像是北野武跳跃的思维一样让人难以捉摸。
片中的笑点并不高级,甚至说还有些愚蠢,尤其是像角色反复撞门以及敲鼓时再三出错这样的段子的确透着些冷,但当看见北野武模仿尼奥躲子弹时的神态也就明白了导演不过是玩心大开而已。
不管表面上呈现出的是什么类型,北野武的电影里总透着一种孤独,即便是这部恶搞性质的影片,褪去浮夸表象下导演的无奈也跃然而出。
有的观众一边将北野武定义为黑帮片导演,一边还要诟病其在类型上的“不思进取”,这其中的矛盾可见一斑,所以面对质疑,北野武要借《导演万岁!
》回敬那些满腹牢骚之人,这其中最妙的是北野武对于小津的模仿,酒馆里的独斟独饮以及父女间的情感代沟都被他学了去,只是怎样看都是搞笑的成分居多,北野武自己也承认他不是做豆腐的材料,由此可见大师的轨迹都是各不相同的,你做你的豆腐我卖我的炸猪排,各有市场互不干预。
片子里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是玩偶会时常代替北野武,有时是因为作品太糟需要谢罪,有时是要跟打手对峙,再不然就是开会太无聊,简直就应了三T公司“替你解难、替你解闷、替你受过”的原则,总之在身处尴尬境地时都可以用玩偶来躲避,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可行,但也算是北野武通过电影完成的美好遐想吧。
平淡无奇的镜头语言缓慢的节奏,只是将菊与刀换成了无厘头杂耍混合解构意识流的一堆排泄物故事的前半部分大概是导演对自我及日本电影的部分否定及重新评价,后半段依我的理解应该是向周星驰王家卫成龙等人鞠躬致敬。
整部影片没有任何有趣元素,沉闷乏味荒诞恶俗。
导演毫无诚意对观众来说简直是场90分钟的灾难,犹如将渔村的几驼屎装进他自己那将要坏掉的大脑中,经受了90分钟的煎熬后我请问北野老师:如果真的岛国无电影那么渔村的屎就一定比岛国的香否?
杂乱的说一下影片中部分段落。
黑帮段落中人物夸张的假胡子怎么也难让观众相信这是个严肃的角色,退休的段落中影片变成黑白色,小津类电影中的角色变成了只会喝茶喝酒发呆的机器,真不知道北野老师是什么意图。
爱情段落和感人段落等等都是将以前导过的片子一带而过没什么可说的。
力道山这段有些王家卫的影子并且掺杂了血与骨的表现方式,猛的看来这个父亲的角色很有北野饰血与骨中父亲的七分神似之处,但扭打之后的那场戏变成了王家卫式的硬皮囊加二皮脸彻底颠覆了我对血与骨由衷的喜爱。
忍者这段更是夸张到调个钢丝满天飞,一堆人瞎砍而见不到血堪比渔村的垃圾片。
接下来的承诺日看似有着好莱坞式的大主题但内容却是周星驰成龙等等便便大串烧,两名女主角完全是就是复制周星驰和吴孟达从动作语言甚至眼神都完全复制,到后面那个弱智博士的笑声也是完全忠于周星驰的原作。
空手道这场戏更是恶心,敲鼓的那个弱智的每个动作完全照搬自成龙,吉祥老师打木头的这段更是不加修改的重现了成龙的杂耍套路。
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变态社长的那个太监管家的发型和穿着竟然与小泽征尔是如此相似,这个影像直到看完影片很久我都不能释怀甚至是愤怒,导演大人这么玩真有点过分了。
作为北野老师的忠实影迷我想透过这部电影对你说,这是你导过演过的所有片子中最恶心的一部,希望你不要走上歧路远离虚幻潮流回归到真实的自我。
《导演万岁》:一个导演的呓语如同一场盛开的吐嘈大会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用各种方法突破自己的瓶颈是许多人都在尝试的事情,成功也就罢了,但失败后你会发现你依然回到了原点,但这个原点与以前的原点也许恰好隔着一层玻璃!
―――韩兮无疑,影片是荒诞的,当第一个镜头是木偶被缓缓送进医疗仪器中的时候,观众已不难理解这种荒诞性的风格了。
在这部影片中共出现了四个北野武,一个是现实中的北野武,另一个是片中那个发誓不再拍黑帮片的导演北野武,第三个则是影片中在各种题材片断中做演员的北野武,而最后一个便是木偶北野武。
站在银幕之外的北野武创意了这个荒诞的故事,可以说是在《双面北野武》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了,但笔者极其怀疑这种动机的直接原因。
如果说《双面北野武》是北野武与“北野武”导演的一次良好合作的话,那么本片这种设定上的重复是否暗示着北野武的真正没落。
其实这重复的本身恰恰符合了影片中的故事,这个叫“北野武”的导演似乎要超越自己。
俄罗斯套娃便这样不经意间从现实走向了电影之中,于是北野武将不再拍摄黑帮片,从而转向其它的领域。
对于导演来说,这种冲动无疑是值得嘉许的,这是向自我的挑战,但尝试是否符合每一个人呢?
于是七种类型的影片相继上演,小津式的生活剧,日本大发展时的怀旧剧,经典的日本恐怖片,纯爱片,武打片,科幻片以及搞笑剧。
很显然,这些片种是现代日本电影市场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北野武似乎在做着一个全面性的总结。
但如果只是例举这些影片,那似乎只有搞笑的成份了,在《我的野蛮女友》中,这种搞笑的手法已经被观众们所熟识了。
而片中“北野武”的每一次尝试都没有成功,那么,其表现手法以及失败的原因便是北野武最要表达的一种观点。
每一种影片都上演了几分钟的戏份,导演北野武便采取了否定的态度,而且指出其问题的所在。
很显然,对于导演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没有新意便是可怕的,北野武在自省,恐怕也为了整个日本电影界在自省,这样的勇气是可敬的。
而此时,片外与片里的北野武其实达成了统一,这是一个导演的问题。
第三个北野武是演员北野武。
客观的说,本人一直不太看好这个面瘫的演员,没有表情将其戏份过于局限了,除了暴力的角色以外,剩下的似乎只是冷笑话那种木偶感觉。
导演用木偶替代自己是极其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似乎也提出一个疑问,即导演的问题是不是演员也会遇到呢?
不仅仅是北野武,还有许多影视工作者,即而扩大,整个电影业的窘地可见一斑了。
演员北野武是一种悲哀,当在纯爱剧中倚身在车边的时候,怎么看上去都是一位黑帮老大,定位,这是演员最大的可悲,也预示了日本电影界的可悲。
第四个北野武最有意思,其实它的戏份是最多的。
在电影界,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木偶无疑是《迷墙》中那些生产线上的木偶。
可能说人偶更确切一些,但到底是人还是偶呢?
影片中那位骗子母亲说了一句话很值得思索,“当他感觉不妙的时候便成了木偶”,与其说这是一种逃避,莫如说这才是真正的面对。
感觉不妙最起码是一种最真实的心理体验,而北野武却幻化成了木偶,于是便代表了一种无能为力。
木偶的出现将影片外的真实导演,影片内的北野武导演以及演员北野武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它是他们的化身,也是他们的替代品,它的无能为力,它的忍耐,甚至是它的胜利都是无意识的,所以当木偶失踪的时候,北野武处于一种挨打的境况。
毫无疑问,北野武用自己的身份来暗喻着当今的日本电影产业,于是,北野武的反思即日本电影业的反思,北野武的批判也是对日本现有影业的评判,这包括许多类型片。
影片中多数类型片都是几分钟的戏份,反倒是一部杂糅的搞笑片显得最长久,讲述的是骗子母女如何看上一名可能的金龟婿。
这部片子集合了几乎所有的类型片元素,武打,纯爱,怀旧等等,这似乎是导演“北野武”的理想之作,但一部科幻片的力量却远远超越了北野武的努力,那场大爆炸来势凶猛,以至于将日本所有的类型片都摧毁了!
那么这部科幻片又代表着什么呢?
影片中一句“慧星撞地球”的台词已经将所有答案都揭晓了!
影片的最后,医生面对北野武只说了一句话“脑子坏掉了”。
而坐在医生面前的是北野武真人,而不是那个木偶,自以为找到出路的北野武可以感觉良好地面对观众,但观众们显然并不买帐,导演的所有努力终于失败了,北野武的悲观也显得不是那么有力了。
韩兮2007-12-14于通州
(故事的最后一幕)【北野武】医生,我的大脑怎么了?
【医生】坏了。
(剧终)(以下才是我说的)北野武的确是个鬼才。
他是这样一种鬼才:不仅是一个很鬼的导演,也同样是一个很鬼的演员。
他那看似面无表情的脸上,却每每能够浮现出天马行空的奇妙故事,很屌很男人。
在观赏这部2007年的新作《导演万岁》之前,我其实已经看过2005年的《双面北野武》——《双面北野武》告诉我,原来一个鬼才导演的自嘲是可以这样乱来的——而《导演万岁》则告诉我,一个鬼才导演的自嘲其实还可以更加乱来。
《导演万岁》杂糅了各种类型片的元素,情节支离破碎,以至于到最后我差点以为这导演已经精神分裂了——然而,它又恰恰用这种荒诞的手法绝妙地体现出一个处于事业巅峰的导演突然江郎才尽、思路枯竭的窘迫局面——而这也恰恰说明了真正的导演并没有江郎才尽。
《导演万岁》让我想起了美国人以前拍的经典《8½ 八部半》,但本片更加丰满,更加狡猾,也更加酷。
《导演万岁》故事的末尾,世界被小行星毁灭了,然后升起一行大大的字幕:Glory to The Filmmaker(导演万岁),我想这才是北野武真正要表达的概念吧。
北野武大叔的片子多少有点戏谑性质的,但是他又是无比认真的。
让人感觉怪异。
大师这样的词,非常不适合他。
为什么要成为大师?
他这样也很好了。
有许多值得我们记住的电影,领教一下这好色老头的笨拙温柔。
小津那会儿自然是笑了。
kid's return那会儿感动了一下。
这片多少也算自我反思吧。
大叔的新鲜劲儿总是好的。
乐得轻松自在。
许多笑料因为象直白的漫画表演一般所以让人笑不出来,比如那个家伙在演讲台上的表演,或者那个敲鼓的等等搭配上全体晕倒的姿势,给人感觉相当无聊,而那些看似特别无聊荒诞的搞笑和大串联或许正是北野武对自己和当下潮流电影最大的嘲讽吧?
一直看到最后Cast结束之后突然很华丽的出现了一段北野武站在一个小破旧电影院里给一个农民播放《坏孩子的天空》并且总是因为一些意外事故导致电影无法正常播放时突然很有感觉,几乎掩盖了之前正片的所有光芒,并且让我准备把之前忽略的几部作品也重新补看一下,比如《大佬》,《座头市》,《血与骨》,《双面北野武》等。
这个电影有点象金镛在晚年的收笔之作《鹿鼎记》一般,将之前自己的传统风格完全颠覆,于是就有许多一路跟着作品走来的忠实读者会很不满意,因为完全不象了。
但我觉得《鹿鼎记》才是他的鼎盛之作也是最好的作品,正如同他自己说的“长的比短的好,晚期的比早期的好”。
所以,北野武的新作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过去梳理和创作瓶颈的反思,以及对当下潮流电影的看法,全部融入在这个大杂烩一般的电影里了。
另外,有个2002年的《北野武神出鬼没》记录片,不知道有人是否有看过,网上也没找到。
回应一个朋友的感觉,真的很无聊。
北野武一旦自恋起来,就是灾难降临的象征。一定要清楚自恋与自信的区别。
除去前半段玩了自己的梗,其余部分没什么意思,喜剧对不上电波,加上劣质的CG不仅没达到效果反而尴尬的让人咬牙切齿,连拍三部解剖自己的电影,但本作相比于其他两部就很多余。
把自己奚落得如此彻头彻尾,又如此“欢天喜地”,这样的精神,也是服气的。有许多神奇的段落,有些是半生不熟的,有些是不着天际的,热的冷的好的坏的都不怕拱出来给人看,诚挚又无奈。那时读了《北野武的小酒馆》,记得那种一本正经的惆怅与荒诞不经的执着,更觉他可爱。三星半。@资料馆。
前半部分真的很神 如此大的启发性都差点让我解剖来抄了 而且这个假人绝对神来一笔 自我否定的杀死可惜一点造型都没换 这不会也是在吐槽拍来拍去本质上还是一样吧 怎么科幻这个桥段拍成这样 吐槽的梗不是他的掌控风格 彻底失控了 就算这样做是服务主题 但是本末倒置了吧 完全可以这样拍成自传的 何必呢
开头还能看出点味道 过了30分钟就再也看不懂了 据说本片是北野武在反思……我反正是没看出什么深刻含义来……
北野武逐一指出各种类型片的无聊之处,而又不忘自己加上些沉闷的恶搞场面,比如拉面店打架、空手道馆闹剧、甚而不忘记恶搞齐达内、骇客帝国以及E.T.外星人。人物造型也不忘记一番乱来,铃木杏手持一只鹅的样子颇有趣味,而北野武自己更是请出一个木偶来做替身。最大的恶趣味当属最后一幕:整个电影的结束却仅是另一个电影“导演万岁”的开头。
现在“普通人”或者“感情”这样的字眼,已经无法打动人们,剩下的只能谈论贫富。
还以为是因为实在不知道拍什么而自暴自弃了,结果是希望彗星撞地球把自己拍的那些垃圾全部毁掉……很多地方还是很搞笑的,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在想这到底是tm什么玩意……“先生、どうですか。”“壊れます”这么拍确实是脑子坏掉了啊,用一部电影来自嘲实在是
哈哈哈哈笑死了
老小孩的冷笑话
笑点低,笑点很......
工作是人生的全部,我现在不知道干什么。
又是北野武自娱自乐的电影,但这次比之前要好些,主要在于自嘲。
大师,不要再乱搞了好不好。你岁数都不小啦啊·········
「能楽堂」編 イテッ イテッ またかよ・・・很有趣,不過後半部太過分了
评分:B- 诚实就是庸俗至极,至少对我是如此的。
記得聞天祥當年在專欄寫的敘述:「碰上事業危機的導演在片裡,而選擇拍出這樣一部片,才是屬於北野武導演自己的真正危機。」這金句算是我的影評啟蒙之一吧。
混乱和不知所云,有点B级片的感觉
一点都不喜欢看。简直是折磨,看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