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绕行密林边的小屋台灯照见红色热水袋(二)人影重叠晨雾中走来遇着灭绝的垂耳鸦(三)淙淙山泉怀柔阿姨的骨灰快要碰触天空(四)女孩长发镶满秋日金色阳光马背上远去(五)一首歌一根香肠一觉沉睡到天明 不好了(六)兔子 小狗 野猪银蕨叶泛黄出前一丁不要(七)树根下屏息警察想说这难道不像魔戒吗 (八)我要叫你叔叔可以但是不许再拿枪射我
小胖墩的颜值略差,不是那么可爱,为电影降了1分。
小胖墩Ricky在多次寄养失败后,来到了贝拉aunty家,贝拉aunty超爱他,一点都没有因敦实的外表所嫌弃,初见时给了Ricky大大的拥抱,还为Ricky准备了暖暖的单独的房间,怕Ricky孤单跟他不停讲话,还给Ricky准备暖水袋,我的家乡在重庆,冬天也是冷到不行,小的时候最喜欢有暖水瓶放在脚边,感觉非常幸福o(* ̄▽ ̄*)oRicky不仅是调皮捣蛋,而且胆子特别大,来到aunty家第一天晚上就闹离家出走,晚上乌漆抹黑地一个人背着包就往山里面冲,虽然只走了两三百米,但是在山上窝一夜也是艰难。
在Ricky与aunty开始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的时候,aunty突然去世,Ricky本不想离开这个来之不易的家,但uncle表示不想养他,福利机构也表示要带走Ricky。
无奈之下,Ricky心一横,弄了个布娃娃假装自己,再一把火把“自己”烧了,他以为这样福利机构就不会再把他抓回去了,可惜一把火很快把整个房子都烧了,Ricky吓傻了开始了流亡路线。
正当Ricky在山里找不到路的时候,uncle出现了,uncle因为不想面对妻子离开的事实打算到山里住几天,碰到了Ricky心一软就把Ricky带上了,于是一老一少开启了逃亡生涯,媒体将其类比“第一滴血”,不同的是,兰博是真的生死逃亡,而Ricky是不想被抓到少管所去,uncle是因为儿童福利机构怀疑是uncle拐走了Ricky所以也不想回去。
所以两人的逃亡更像是过家家的扩大版。
他们带着两只狗狗,一起打野味,一起躲避追捕,一起打劫猎人,一起帮助护林人,日子可以说是十分惬意了,只不过初涉游戏的Ricky玩得有点嗨,在近身追捕,遭遇荷枪实弹的军人,又再次崴了脚之后,uncle实在是来不起了,uncle打算投降,Ricky却有点玩嗨了,Ricky不想退出,甚至想与对方枪战,还威胁uncle如果退出就给uncle一枪,在激动之下,Ricky真的给了uncle一枪。
因为他们在逃亡中损害了很多私人财产,还抢劫了猎人,最后Ricky被送进了少管所,uncle也被拘留,出来周Ricky被在逃亡时遇到的父女俩收养了,他还找到了uncle,uncle与Ricky就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现在可以大大方方去森林里面探险啦。
当野蛮与清新这两种元素碰撞在电影中时,再融入和声这一流行文化加以调和,便能迸发出强烈的化学反应,不仅能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听感受,还具有着较强的心灵冲击。
与其说电影《追捕野蛮人》是一股清流,不如说其本就秉承着冲刷污浊的市场,释放观众内心浓郁情感的原则,影片以上世纪镜头和画面的风格,加之高度渲染的色彩,将新西兰的崇山峻岭和当地人的性格特点完美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公路片的泛滥,模式和套路的重复使用,加剧了部分冒险电影口碑和票房的走向失败,曾经能博人眼球的打斗戏份和惊险刺激的逃亡元素,也逐渐让观众难以下咽,更是让公路片的市场变得千疮百孔。
既作为一股夹杂着森林气息的南太平洋清流,又作为一部公路片,电影《追捕野蛮人》可谓是玩了一手的好戏,在有着海洋和森林元素的包裹下,在笑点的严格把控下,不腻人还清新脱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众不同。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广袤的丛林和人口的稀少,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优势,而好莱坞的兴起和繁盛正是将它神秘的面纱揭了下来,展露在公众面前,当许多导演为了一部巨制的拍摄地苦恼时,去新西兰取景便成了不二的选择。
就《追捕野蛮人》而言,影片通过大量的远景和全景镜头,将新西兰的大好河山全部收入囊中并且展现给观众,使之观赏影片的同时也是在观赏新西兰的风光景色,对于该片来说,其完美的达到了一部旅游宣传片才有的效果。
影片最引以为傲的是冷幽默的处理和表达,既不排列密集,也不尴尬生硬,不经意间的出现成了调节影片气氛的催化剂,而且每个点的自然流露,都能成功的将观众代入进去。
除了冷幽默外,丰富和夸张的戏剧性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关于设定方面,最为荒诞的便是全国大搜捕,作为直接影响和推动剧情发展的设定,其所彰显出的喜剧力度不可谓不大,抛开传统的观念,这次不真实不贴近实际的的表现手法,却是将剧情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
合理的人设,再加以细致的塑造,便能给一部影片增添不少精彩内容。
就电影《追捕野蛮人》而言,熊孩子瑞奇这一人设就包含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更可以说是整部影片戏剧化的集大成者,作为最引人侧目的一个角色,又加之朱利安本人的“惊人”演技,其在影片中的一举一动都似乎成了让人捧腹的笑料。
对于瑞奇这一人设来说,本有着反社会反人类的定位,却因剧情的发展逐渐转变成了正派的代表,且这种转变也正是观众所需要的,无论是其身上所展现出的治愈力,还是外表胖而心不胖,除剧情之外的暖入人心才更具有价值。
通过影片中叔侄二人由不得已原因导致森林逃亡的设定的体现,就是完全在黑化城市和城市中的人,更不难发现的是,影片多次强调“自由”一词,去抨击城市的罪恶,以及太多条条框框的生活,就影片的标题而言,不正是优雅的讽刺了如今所倡导的“自由人,自由社会”吗。
勇于打破常规是好事,用喜剧去讥讽,去讲述大话题更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如同影片类似于“神经病”般的做派,疯子一样的剧情,但显然是尤为成功的。
镜头画面的怀旧感,以及新西兰的靓丽风光,使影片在视觉体验上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大量语言内容致敬其他电影作品,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这些特点都使得《追捕野蛮人》拥有了独具一枝的地位和价值。
在这个秩序井然的时代里,观众能看到如此不按常理出牌且又另类的影片,总的来说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纵观喜剧片市场,以污作为题材似乎成了新的主旋律,而这类的影片虽然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票房,但观众终究也会审美疲劳,只有小众和边缘类型的影片才能经得住考验。
整个片子以温馨治愈的儿童主角,配以俏皮的配乐和迷人的新西兰风景,讲述了熊孩子与粗糙大叔在泥泞丛林里的末路狂花。
导演用章回体的形式,将故事分为许多有趣的小段。
不同于简单复述演员的台词,而是凝练出一种冷幽默的风格,从嬉笑中感伤反思。
导演特别会运用视觉语言,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逗你会心一笑,反倒有种无厘头的感觉。
比如Ricky在骑马女孩家休息时,两人在沙发上温馨地弹唱,在你为两人的温暖氛围感动时,突然女孩的爸爸加入了唱歌,镜头一转,原来爸爸一直在这里。
同样,Ricky给Hec读诗之后,Hec抬头说“晚安,Sam”。
原来疯子Sam也一直在旁边。
导演大概是一个特别不愿意流露内心柔软的硬汉,每到情绪脆弱时一定要用冷幽默转移开。
除了冷幽默外,丰富和夸张的戏剧性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最为荒诞的便是全国大搜捕,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剧情发展,其所彰显出的喜剧力度不可谓不大,抛开传统的观念,不真实不贴近实际的表现手法,却是将剧情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至少在我看来一些夸张的情节也处理的恰到好处,那种疯狂也能理解的。
人物设定方面,我个人太喜欢里面的Sam这个角色,他熟悉丛林法则,却无法适应社会的规矩,长期疯癫,偶尔天才。
当最后逃命的时候才想起:我的逃命隧道还没开挖,我这辈子究竟做了些什么,要不装死吧。
因为不愿意成为世俗中的表格机器而隐居深林的他,颇有一丝“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味。
更重要的是,鬼马精灵追求自由不羁的人物外表下,导演通过冷幽默对“谁才是真正野蛮人”这一严肃问题进行了拷问。
「什么是野蛮?
脱离当权者的规则就是野蛮吗?
什么是文明?
谎言维系的融洽就是文明吗?
」以所谓的文明世界的视角来看「文盲的大叔,恶搞的熊孩子」他们都是“野蛮人”,「嘴边一直挂着不放弃一个孩子福利机构的女人,出动坦克的警察」等他们是“文明人”。
在这场狼狈的躲闪开始氤氲出某些哲学的意味。
与其“野蛮人”在逃窜,不如说他们在守护,保卫内心的某些温暖,抵抗“文明人”野蛮的侵犯。
这些拷问和反思,在疯癫搞怪和混不吝中呈现出来。
打破规则,通过喜剧的方式去讥讽讲述大话题,高级。
(文/鬼脚七) 作为一部混杂着少年成长和调侃反思的“公路片”,《追捕野蛮人》以并不算新鲜的故事主题和按部就班的节奏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这一切似乎可以归结到新西兰独特风味的喜剧风格,以及“小黑胖子”主人公本真的表演上来。
的确,《追捕野蛮人》是一个个例,它以一种“非好莱坞”的方式来摹写了一个传统的类型片故事,在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背后,讲述的仍然是回归家庭温暖的情感历程,影片感动我们的,仍然是在贫瘠生活当中努力生活下去的乐观和勇气。
影片的主人公瑞奇是个十足的“熊孩子”,他做尽了在他这个年纪能做的一切坏事,最后几乎是被福利机构踢皮球一样踢到了想要领养孩子的赫克和贝拉的家里。
面对瑞奇的叛逆个性,贝拉像母亲一般的悉心照顾和赫克严父式的冷淡相映成趣,似乎让人以为这个故事会以一家人一通笑闹之后相互理解的大团圆作为结束——这毕竟是我们所熟悉的套路。
但是《追捕野蛮人》将这个好莱坞所惯用的家庭轻喜剧的故事转变成了一场荒诞不经的冒险之旅。
随着贝拉的意外过世,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不得不面对他们必须共同生活的现实。
生性寡淡的赫克计划将瑞奇送回福利机构,但是对于刚刚感受到了家庭温暖的瑞奇来说,回到福利机构无疑是最差的结局。
于是这个看了太多冒险故事,内心戏十足的小胖子决定伪造自己的“死亡现场”,然后开始独自流浪。
他内心当中或许意识到,哪怕在丛林当中葬身兽腹,也比在冷漠僵化的福利机构当中被当做累赘看待更好。
瑞奇所热衷的黑帮故事和冒险传说在现实当中成为了他行事准则,“宁可站着死,毋宁跪着生”的男性尊严在这个小男孩身上若隐若现。
离家外逃的行为在成人的世界里或许只是这个孩子性格叛逆的闹剧风波,然而对于瑞奇来说,无疑却是事关生死的命运抉择。
也正是通过这个这条他自己所选择的旅程上的种种波折,瑞奇也最终摆脱了“熊孩子”的身份,从“小黑胖子”成长为“懂事的小黑胖子”。
《追捕野蛮人》首先意义上正是这样的一部成长电影,一个在这世上一无所有的孩子,也必须要面对成长的过程,也必须在独自摸索当中走出森林和迷雾,这个过程充满危机和未知,而瑞奇的幸运在于,他至少还有赫克的做伴。
在影片中随着瑞奇的离家出走,赫克也踏上了寻找瑞奇的旅途,这本来只是一场试图建立父子式关系的轻松之旅,却在机缘巧合的误会之下,成为了充满冒险与刺激的惊险逃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捕野蛮人》仍然遵循着同类电影的惯有范式:赫克在森林中教会了瑞奇生存的技能,而瑞奇也用他未经污染的童心来打动对于生活已经麻木的赫克,而与此同时,这两个男人虽然性格迥异,年龄悬殊,毫无血缘关系,但是却被同样的情感所紧紧维系在一起,那正是贝拉的突然离世。
赫克痛失妻子和瑞奇失去刚刚触摸到的母爱,他们被相似的失落感和悲伤所笼罩着,这成了他们之间最深的共鸣。
而却又正是在这点之上,他们也僵持了几乎整部影片,无论是自认为“黑帮分子”,幻想着冒险的瑞奇,还是冷漠倔强、脾气古怪的赫克,都不愿意当着对方的面承认自己情感的软肋。
于是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两个被贝拉“抛弃”在这个世界上的男人,佯装着“没有贝拉我自己也没事”冒险的故事。
影片中他们的斗嘴、吐槽、争论等各种桥段事实上都根植于这种“可爱又可笑的倔强”当中,直到影片结尾,随着瑞奇失手开枪误伤了赫克,他们之间欲言又止的紧绷情感才最终得到了释放和宣泄,影片在一路妙趣横生的冒险之后,两位主人公终于突如其来的枪声和流血来实现了彼此的交流。
从这里开始,桀骜不驯的瑞奇和冥顽不化的赫克都学会了开始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内心的温柔一面,结尾的一个拥抱笨拙而又深情,他们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开始,新的未来。
不能否认的是,《追捕野蛮人》最后仍然回到了我们所熟悉的普世价值上来,但是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鬼点子和幽默感仍然赋予了影片某种叛离色彩。
瑞奇和赫克,无疑都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在贝拉去世之后,他们和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点联系也荡然无存。
由此来看,影片所营造的深入丛林的历险过程也颇具有象征意义,瑞奇和赫克选择的逃离文明世界和现代社会的方向无形中成为对于这个世界缺乏包容和理解的反抗。
儿童福利机构对于瑞奇的恶劣态度,媒体对于“绑架案”的大肆宣扬,前来追捕的民兵们正义感满满的自负,这些正是将瑞奇和赫克逼入绝境的罪魁祸首;与之相反,善待瑞奇,以至于最后接纳他们成为家人的,却是住在森林中的一对看上去“不靠谱”的父女。
在这种对比当中,影片对于现代社会的批评意味不言自明,而片中中“野蛮人”的真实意图所指也从“逃犯和劣童”组合身上转向了那些衣冠楚楚却冷漠自私的“文明人”身上。
当然,正如瑞奇身上的叛逆气质更多是以一种喜剧化的风格来呈现的,影片也没有刻意强调对于社会环境的批评和讽刺。
《追捕野蛮人》不是一纸声泪俱下的控诉,而是谐趣幽默的成长童话。
无论被这个世界如何对待,我们至少还有一份不忘初心的童真,来对抗周遭的冷漠和偏见。
瑞奇在影片中骄傲地宣称“不是我选择了黑帮生活,而是黑帮生活选择了我”,或许他正是那个被命运选中的革命者。
原载《电影世界》2016年11月号
魔戒的森林里上演了一出章回体新西兰丛林生存法则:十章再加上一个温情的尾声。
这是个欢乐不断的公路片,妙趣横生又各种有爱!
大叔和小胖墩,一起逃亡、一起觅食、一起读书,那是段美好的时光。
【小霸王的叛逆之路。
】小胖墩Ricky是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眼里的坏孩子。
他叛逆、不服管教,整天想着去混黑帮。
其实他只是个需要理解需要被爱的孩子,需要的是归属感。
他烧了房子,伪造自杀现场,丢下一群刻板墨守成规的大人进了魔戒的丛林。
自此他平淡无奇的生活一下子就涂上了魔幻色彩。
有时候,决定我们成长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莫问英雄出处。
】Hec是个“杀人犯”。
Ricky和他在一起的逃亡便成了惊动全国的大新闻。
这个男人背负着沉重的心理阴影,妻子的离世也让他心灰意冷。
外界没有人理解他,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
没有人生来是不会犯错的,之前犯过的错却会跟随我们一生,人言可畏,面对Hec这样的人,大部分人都会先入为主的认为他就是坏人。
他宁愿逃离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在丛林里不刷存在感。
在这个世界活着确实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
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们感奋不已。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表格。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做什么事儿都要填个表格。
他们几乎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表格。
每做一件事就要填个表,要更改上一个表格也要再填一张表格。
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你不得不遵守的法则。
原来不仅仅是我大天朝,世界那么大,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
其实维系这个世界的秩序,有时候必须要有这样那样的规矩,你我都得遵守。
想一想,如果脱离这个社会去野外生存,你又遇不到Hec这样靠谱的大叔,你可以活的和小胖墩一样有那么多精彩的经历么?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不是我们选择了黑帮生活,是黑帮生活选择了我们。
自由自主的生活才是最令人向往的。
Ricky认为Hec很酷,他教会他做一个合格的猎人,带给他家人般的温暖。
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需要一个好的导师。
首先,他必须理解你;其次,他愿意接纳你为同伙,传授他的技能给你;最后,你自己要利用get到的新技能积极去应对一切突发事件获取对方进一步认可;最最后,无论发生了什么误会,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个有爱但不矫情的故事在结局还是温暖了我们。
小胖墩紧紧抱住了Hec,有你的地方就是家,不需要过多言语。
生命是一场自愈的旅程,而一次重要的远行也许是你拓宽视野,重塑三观的一段人生重要经历。
无论你处于人生中的什么位置,无论你经历了怎样的变故,无论你现在的心情如何,倘若你的心中有一片闪耀的星空,有一片澄净无边际的海域,有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是无比富有的。
最后赞一下电影的影迷情结,月升王国、飞屋环游记、指环王、末路狂花,做个影迷看这样的电影感觉好幸福。
↑这魔性的涂鸦啊!!!
作为一个爱画画的人表示,他真是灵魂画手!
这种老头+小孩的组合还是屡试不爽(《飞屋环游》《蝴蝶》等等),两种巨大差异的个性碰撞总能产生很大的戏剧性,而且野蛮人玩儿得并不老套,至少我看得兴致盎然。
因为笑点比较低,全片除了结局的“小反目”,基本我都在大笑。
这应该是个逃避与接纳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想逃避的问题,学业、工作、家庭……但更多的人只是说说想想而已,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少数人有解决问题的斗志,极极极少有人能像小胖子一样逃得那么彻底,逃得那么惊天动地。
uncle想要逃避的,显然是妻子死亡带来的悲痛,其实这逃亡的路走了大半,伤也愈合不少了。
来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洒下骨灰,其实就已经准备好和她说再见了。
无奈小胖子入戏太深……想要以这样的丛林生活逃避一辈子(他在床上念给uncle的诗,记不太清了,似乎是live forever之类的)uncle受宠若惊又有点诧异,这小子竟然想这样过一辈子?
好吧,你一个人会死在森林里的吧,那我陪陪你吧。
这个丑萌丑萌的小胖子,善良、勇敢、乐观并且中二,简直是个难得的小可爱,被领养人们嫌弃成这样也是很奇怪。
无论是捧着偷来的四卷手纸飞奔,还是冲出重围中二地大喊“freedom”,还有沉着冷静地挡在uncle面前给了野猪致命一枪,这小家伙怎么能让人爱不起来?
大概因为社会的有色眼镜吧。
小胖子认定自己以后只能当个黑帮混混,劳教后也只能当个压路工人。
这些不会是个孩子能自发想到的。
人们认定这个长相不机灵,没人管教的小胖子以后只能是这种命运。
预言显然在小胖子身上应验了,因为连他自己相信了。
所以他不愿意离开丛林,不愿意接受这样既定的命运。
然而他没发现的是,自己勇敢踏上的这条逃亡之路,已经显示了他能与命运顽强抗争的能力。
最后,他甚至不惜举枪对着投降的uncle,大喊着“叛徒”,这性格也是tough地没谁了。
片子主要阐述的该是结束逃避,进而成长的主题吧。
亡命天涯的人基本上都没啥好下场(想到了《雌雄大盗》打个冷战),无论你是狼养大的还是熊养大的,只要你是人类,就得回归人类社会。
这个……凭什么啊?
感觉还挺没人权。
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就是不想被约束,犯不着飞机大炮地抓我回去吧。
说到飞机大炮,这也算是种反差萌吧。
抓个老头小孩,坦克特警统统上阵。
从新闻以及小姑娘老爸等方面来看,大家其实都把这次追捕当做种乐趣了。
我受困于现实逃不走,但我的心是和两个反叛的精神领袖在一起的,谁也抓不住我们自由的灵魂。
全国搜捕的强大阵容活生生把这事儿整成了真人秀,外加个刮三的福利院老阿姨,这国家形象毁得挺彻底了,哈哈哈。
不知道是福利院老阿姨演得好,还是人设够可恶,总之很讨厌这个角色。
全片在现实与天真的中二之间有种微妙的平衡。
也正是这样,我并没有把野蛮人当做喜剧来看。
结果非常喜剧人设的老阿姨破坏了这种感觉,她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使反派面目更清晰。
老阿姨本身也自带中二属性,又是终结者又是美国警察的;她并不关心小胖子,而且她也是小胖子黑帮人生的主要预言者。
她只是利用这次追捕(假装)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壮举。
最终警官对她的的一番官方吐槽很彻底了哈哈哈,你只是个福利院工作人员演什么美国警方追捕杀人犯的好莱坞大戏啊。
(立个臭人设让观众讨厌,然后又代观众拍扁;导演有点狡诈啊)最后,原声真好听。
非常意外地不是小清新风格的。
网易云音乐手机端可以收听,pc端放不了不知道为啥。
最后的最后,第一眼看到贝拉阿姨,以为是米兰达有点小激动,结果发现纯属演员撞脸。
哈哈哈- the end
(文/杨时旸)很多人喜欢这部《追捕野蛮人》是因为它类型的混搭和呈现方式的有趣。
它是一次丛林大冒险,一部泥泞的在路上喜剧片,有着温馨治愈的儿童主角,以及俏皮的配乐和迷人新西兰风景,更重要的是,这部外表和形式鬼马精怪自由不羁的作品,却有着严肃拷问的内核。
这些拷问不故意升华,也不做作呆板,当你还没有发觉的时候,那些引人反思的东西就已经自然浮现。
所以,对于这部片子,观众都能各取所需,节奏欢快愉悦,台词逗趣呆萌,结尾还有一段飙车飞奔的末路狂花范儿桥段。
当小胖子被福利机构带到乡下那个寄养家庭的时候,在那个虚伪的福利机构负责人的讲述中,这个胖胖的孤儿几乎不可救药。
他粗俗无比,浑身恶习,不愿与人沟通。
或许,观众们都以为,自己将面对的是一个小痞子把田园牧歌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但故事很快开始转向,主角被有趣又决绝地替换了,和蔼的女主人意外身亡,寡言的大叔和这个不羁的小胖子必须独自相处。
孩子不想再被转送到其他寄养家庭,大叔想独自一人在森林里静一静,两个人就都逃进了森林,但大叔不小心崴了脚,二人困在丛林里,外界误传愈盛,都认为大叔绑架了孩子,一场啼笑皆非的搜寻和逃亡就此展开。
这场逃亡之旅,某种程度上说,意外成为了大叔和孩子的沟通之旅。
不知道多少人注意到了其中的几个细节,大叔第一次在小木屋拿到来自福利机构的信,转手交给孩子,让他磕磕绊绊地念,在逃亡之中,看到布告,也让孩子为他读,他气哼哼地说,阅读无用,孩子嘲笑他就是个文盲,但是这嘲讽意外切中了要害,大叔确实是不识字的,而孩子在他人眼中又是个地道的“野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两个都是“野蛮人”——以所谓的文明世界的视角来看。
与此相对,那些围剿他们的人都以正义和文明自居,但有的人不问青红皂白,认为大叔侵犯了孩子,想去解救,其实是冲着酬金,那个把“不放弃一个孩子”的口号挂在嘴边的福利机构的女人根本不关心孩子内心的感受,只是表演性的完成一桩工作,他们根本不想去倾听孩子的意愿,也不关心事实的真相,一厢情愿地竭尽全力把孩子投进其他家庭,把大叔绳之以法。
当追捕愈发陷入困境,当警察和军队都被牵扯进来的时候,一些微妙的拷问开始浮现:到底谁才是野蛮人?
不识字的大叔,调皮捣蛋的孤儿还是那一群体面的职业人士?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叔和孩子成为了彼此的镜像,他们彼此相似也彼此映射,两个人都是不愿意暴露内心世界的人,但其实又都有着柔软而丰富的内心。
大叔一直深切思念着去世的妻子,即便他表面上把自己装扮得异常冷酷,孩子每天念叨着用脏话组成的俳句,但自己却偷偷写下有关亲情的诗歌。
逃亡路上,他们从彼此嫌弃变得相依为命,相互袒露心扉,老人开始变得慈祥,孩子也开始显露烂漫,此时,小胖子才开始说出自己在孤儿院的遭际,以及封闭心灵的原因。
他们满身脏污,食不果腹,在丛林中奔逃,近乎被人狩猎的动物,但却意外开始酝酿出了人最重要也最真切的东西——情感和同理心。
但这恰恰是那群追捕者所缺失的。
从这开始,文明世界成为了野蛮世界,而野外丛林却意外地温柔起来。
那场狼狈的躲闪开始氤氲出某些哲学的意味。
与其他们在逃窜,不如说他们在守护,保卫内心的某些温暖,抵抗外界无知者野蛮的侵犯。
这些拷问和反思,都仍然在笑闹中呈现出来。
冷幽默和热心肠,疯癫搞怪和混不吝,是这部电影的基调,但有时总会突如其来地有温柔降临。
其实,在追捕和逃逸的过程中,在外力的挤压下,孩子和大叔的关系也有某些变形,孩子害怕被抛弃,大叔不想被误解,他们彼此有时也会恶语相向,最终也导致了某些不可收拾的局面。
野蛮和温情的置换,有时就是心中一闪念的转变,这有时也让人感觉异常冰冷。
最终,这两个“野蛮人”还是败给了“文明人”,叔叔被关进了惩戒所,孩子也被分配给了另一个家庭,但好在程序和制度并不能拆解情感,孩子还是回头找到了叔叔,他们重组成了一种独特意义的“家庭”,他们之间有着剔除血缘的亲情,这是他们第一次不再感到孤独。
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YZBX_ZX《Hunt for the Wilderpeople追捕野蛮人》
因为《Jojo rabbit》让这位kiwi鬼才导演Taika Waititi拿奖拿到手软。
(我知道现在大家都在追《寄生虫》),不过今天给大家推荐他的另外一部编导的高分电影《Hunt for Wilderpeople追逐野蛮人》
电影是根据新西兰kiwi作家Barry Crump的小说《Wild Pork and Watercress》(1966)改编。
这是一部老少配的电影,老少配的故事一般都很出彩。
这部当然也不例外。
电影讲的是被母亲遗弃的问题少年小胖子瑞奇,被福利社阿姨和警察送到了偏远的山村里,由养父母(叔叔婶婶)一起生活。
养母是个彪悍但却非常善良,对小胖子也偏爱有佳,而养父却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时候对这个不省心的问题小胖有些冷漠。
可是由于养母的意外去世,使得小胖不得不重新回福利社,已经厌倦了经常转换寄养家庭的小胖来说,这次可能真的有点心灰意冷,决定不再这样下去,于是自己走进大森林,来一次大逃亡。
可这把毫不知情的养父急坏了(身为监护人把孩子弄丢了,不好交代啊),于是也赶紧进入大森林寻找小胖,可正赶来接小胖的福利社阿姨和警察叔叔更不知情,当两人赶到却找不到人,就认为是养父可能绑架了小胖,于是两个人也走进森林寻(追)找(捕)两个人。。。
幸好养父找到了小胖,可是养父一开始并不知道官方正在追捕自己,而且还意外受伤,本来不合的爷俩开始了丛林大冒险。。。
当然,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纳闷,咋不用电话呢,咋不用手机呢,新西兰不是发达国家么。。。
其实,友邦真的不用惊诧,新西兰七四就是个大农村,有一种原(基)始(础)天(建)然(设)美(差)叫---手机没信号。
除了电影呈现的精彩的故事,电影里也让我们看到绵阳国优美的自然风光。
人是土了点,但是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
所以电影让我们至少明白,不要马上去判断一个人。
有些人外表冷漠,可是心里却温暖如火。
对于大部人来说,每个人的内心还是温暖善良。
p.s. 如果说谁是青少年爆红孵化机,那只有Taika Waititi莫属了. 他电影里的小男主,要么成了国内的红星,要么就一下跻身好莱坞,就像本身的小胖(成功进驻<死侍2>),当然现在Taika Waititi也红出了大纽村,红了好里活了。。。
后来我想了想为什么,主要是因为他的电影真的好。
期待Taika Waititi更多的好作品。
KiaOrao")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
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知伴行:YZBX_ZX
与知:如果你是一个电影,音乐,书籍,摄影或是绘画等艺术的爱好者,这里一定是你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和交流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成长。
伴行:无论你是一个你造么(吃货), 或是旅游达人,或是运动健将户外高手,还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家,看看我们有多么的热爱生活。
Eventfinda:这里为您发布各种大中小型的活动信息。
比如大的音乐会,展览,当地的组织社团活动信息,甚至个人自建的活动,让您的生活丰富多彩。
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
青山下那房子屋檐上冒着烟对烟囱说再见远离尘嚣烦恼我的dream house
我想要的生活,简简单单过日子好温馨的房间好温暖的热水袋好有趣的探险……
好是好,不过老婆看完闹着要去新西兰很烦恼。
俳句猎枪,奇鸟野猪,2Pac和Sarah Connor in the first movie,lil&#39; gangsta in the woods yo~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对这种老少配的电影还是保持着浓厚兴趣,《蝴蝶》《脑中蜜》《海蒂和爷爷》,甚至《飞屋环游记》,都属于这种。明明应该是极其严肃的一件事却拍得轻松戏谑,当然,也不乏温情,不过换句话说,动员这么多人追捕一老一少还追了那么久,其实本身就是一场戏剧性的事件吧。以及,SamNeill大叔也是越老越拼。
纽西兰真美啊。
随手拈来的戏谑,可爱到不行的冷幽默,令人捧腹
你可以在影片里看到飞屋环游记、菊次郎的夏天,月升王国,指环王,末路狂花等等,但好像电影本身少点创意,配乐不错。
符号化的成人世界与充满童趣胡闹的儿童视角,大量的迷影元素,清新淳朴的笑点,有了这些看一老一小在森林里漫无目的的乱逛100分钟也不觉乏味。不过对于在体制里活的很舒服的规矩人,确实很难被自由与反抗的电影打动,到是原声可以一听。
《追捕野蛮人》是一部非常善于在忍俊不禁的诙谐中缔结温情的作品,电影用一老一少在新西兰这个美丽的国度所展开的森林冒险,令人收获的不仅是久违的童真与唯美的景色,还有着对如何面对生活的顿悟,那命运所泛起的涟漪,开怀一笑的同时更治愈心灵。
Fun
并没有感受到到多少笑点…
小胖子黑胖黑胖的好可爱,好聪明,一路上的风景很美啊!灌木丛林,湖泊,山涧,荒原,都挺好看的,大叔其实好帅的,身材也看得出挺不错的,虽然造型胡子拉碴 拥有金子般心灵的阿姨走的太快了,那么好的阿姨啊。嗯,希望他们可以一直“野蛮”下去,保持野蛮本性。
不太受的了老外的搞笑方式
Kiwi accent is sooo interesting!.AND the people is waaaay more fun.
老少配忘年交野逃记,最后很温暖啊。摄影棒。
导演风格真是适合漫威.....突然有点期待《银护》style的雷神3了= =
4/10 imdb7.8,mtc81???开头阿姨死的就是莫名其妙,完全没铺垫、也过于迅速,情感铺陈不到位,感觉像是赶情节;主体的林中冒险也不够精彩,很多台词奇奇怪怪的,感觉不够真实。《飞屋环游记》式的设定不稀奇,关键是要把那种微妙的情感拍好不容易,《飞屋》做到了,而这部显然没做到。
试图看了三遍也还是没看完。。
那段最美好的时光,一生只有一次,第二次是回忆。
新西兰山区变形计23333这片子可爱到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