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孽子

孽子,Crystal Boys

主演:范植伟,张孝全,杨祐宁,金勤,吴怀中,柯俊雄,柯淑勤,丁强,王玨,庹宗华,马志翔,沈孟生,陈柏霖,张捷,金士杰,萧艾,杨丽音,勾峰,李璇,田丰,林义雄,铁孟秋,王明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孽子》剧照

孽子 剧照 NO.1孽子 剧照 NO.2孽子 剧照 NO.3孽子 剧照 NO.4孽子 剧照 NO.5孽子 剧照 NO.6孽子 剧照 NO.13孽子 剧照 NO.14孽子 剧照 NO.15孽子 剧照 NO.16孽子 剧照 NO.17孽子 剧照 NO.18孽子 剧照 NO.19孽子 剧照 NO.20

《孽子》剧情介绍

孽子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青(范植伟 饰)因为在学校和同性同学发生不当行为,被记大过开除,一直盼望儿子考上军校的老爸(柯俊雄 饰)不堪耻辱将他赶出家门,从此他进入“新公园”荷花池周围的黑暗王国。在那里,李青结识了一心想去日本寻父的小玉(金勤 饰)、文弱清秀重情义的吴敏(张孝全 饰)、手脚不干净的老鼠(吴怀中 饰),这群边缘少年在杨教头(丁强 饰)照看下做皮肉生意,被许多“干爹”供养,也听说了许多在公园多年的隐秘传说,尤其是阿凤(马志翔 饰)与龙子(庹宗华 饰)的故事最为人唏嘘。有一天,出走十年的龙子回到了公园,一代又一代青春鸟们的羁旅似乎永远要纠缠在一起…… 本剧根据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丹尼尔的半生缘我把社长解锁了杨思禄冀东抗战青涩岁月的夏季不要欺负我,长瀞同学第二季致命海拔美少女战士Cosmos剧场版后篇潜伏变蚊人红色机尾死神少爷与黑女仆第三季再见夏天悲惨世界经验丰富的你和经验为零的我交往的故事新圣水湖畔三千日元的使用方法无法告白爱情公寓5地下黑拳押解的故事神迹诸神之锤墨菲谍变1939最佳利益3:最终利益五角秘势力烛影危林幸福的模样禁营:集体附身战利品第二季

《孽子》长篇影评

 1 ) 龙凤劫

白先勇的孽子。

电视剧版的。

拍的很绝。

反倒像一部精心准备的电影。

不是怀疑中的粗糙剧集。

每个细节都处理得无可挑剔。

灯光。

音乐。

旁白。

冷冷清清的气氛。

每一出戏。

每一个人。

伏笔。

铺垫。

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拖延。

是导演,编剧们的,一场预谋。

像是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青春鸟儿的名姓,记载于簿子里,轮回与命运,原本就是写好了的。

故事本身是个好故事。

但是,太多好的文学作品,终究不得圆满的诠释。

很多的内涵韵味无法还原,很多的细枝末节无法为人所道。

那些迷离的,忧伤的,肆意的,决绝的,义无反顾的,无可奈何的,韶华。

记忆。

情结。

身世。

距离。

爱恨。

生死。

一场注定要有死伤的战争。

一群隐藏于黑暗王国里的孩子。

一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个无比丑陋的公园。

一幕华丽却凄迷的传奇。

一段无法得到圆满和成全的爱情。

拿影像去展示已臻入化境的文字,即使做到忠实,终究难让大多数人满意。

不过,孽子,真的让挑剔的我们无话可说。

看到范植伟和马志翔的痛得在跳的眼睛,心会隐隐作痛。

一下子很想嚎啕大哭一场。

却只是安静地泪流满面。

于是心痛得发胀。

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一瞬间,不知今昔是何年。

惊诧导演从哪里觅来的孩子。

居然每位演员都那么到位,气质贴近得惊人。

还有那些父辈们的颤抖的或者冷静的声音,居然让我心中充满了歉意。

然后沉浸在无边的空洞之中。

几乎没有力气呼吸。

被一种绝望包围。

很痛。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活得那么辛苦。

像小波说的那样,所能做的,不过是等待被选择而已。

无法自己选择什么,也什么都无法改变。

而他们,又是那么无辜。

他们的罪,不过来自身上生来的血。

可为什么,即使那样活着,压抑地活着,艰辛地活着,也愿意背负着身上的罪孽,等待着所爱的人出现。

即使只是一晌贪欢,也心甘情愿。

阿凤说,我身上很脏。

龙子说,我用我的眼泪替你洗。

他们相爱,龙与凤的双雄之爱。

他们未必彼此了解,可是谁在乎那么多,已经是天雷勾动地火,一发不可收拾了。

像那火红的睡莲,点燃了沉睡的冰川。

也埋下倾覆的祸端。

有过如同夏花般绚烂的幸福,田埂上的小屋里的世界,两个人的世界。

可是,凤终究还是无法安定下来。

他爱他,却不能留下来。

内心无法平静。

即使是相爱也无法平静。

因为地狱般的过去,因为他已经没有一颗可以交付的心。

龙说,我要你的心!

龙说,你没有心,我把我的给你啊!

龙说,把我的心还给我!

他真的拿刀插进凤的胸口,他真的想要回自己的心。

阿凤却微笑了,面部表情竟然变得柔和起来。

很少有这样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阿凤都是挑衅一般的表情,仿佛在防备什么,始终保留了什么。

可是,这一刻,卸下来那些假的脸,笼上了一重满足的,温暖的光。

让我觉得,他不是痛苦地死去,而是幸福地离开。

离开了。

他说,你要我的心,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这种东西……他说,这辈子是不可能了,等下辈子吧,下辈子我投胎到好人家,再来报答你……他说,我欠你太多,若现在不还,只怕到了来世我也还不起……阿凤用自己的血去偿还和清算今生的债。

似乎唯有如此,他才觉得自己是干净的。

逝者如斯。

龙子却活了下来。

像是离开清明的草灯,没有爱,没有痛,没有知觉。

甚至不愿意去拥有记忆。

麻木地活着。

心死一样地活着。

龙子离开台湾,并且被父亲的符咒封印起来,在他有生之年不得回来。

就连母亲病危弥留。

就连父亲出殡入葬。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之前,十年之后。

十年。

想起《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n》里的那“yesterday……suddenly”,中间镂空了大段的歌词,恍如隔世。

二十五岁健壮的青年面目全非,精瘦,疲惫,唯有一双明亮的星子般的眼睛没有改变,在刺探什么,让人有点畏惧,想要躲闪,在乞讨什么,深情,隐忍,教人无法拒绝。

同样的下雨的夜里,他遇到了青。

他喜欢了青。

不是对凤的背叛。

正是因为他对凤一直存着一份无法割舍的爱与怜,愧与歉。

一下仿佛又回到初恋。

一个电话就让他眉飞色舞,一次拒绝就让他心慌意乱。

龙变得小心翼翼,他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又有一种患得患失的不安。

似乎是天意,那次,那天,那个傍晚,如果不是撑起伞莫名其妙地走进新公园,听到你撕心裂肺的哭喊,怎么会对你那张桀骜不逊的脸如此迷恋。

怎么会那么想一生一世只守在你的身边。

凤,是你回来了吗。

这次,不会再离开我了吧。

给青讲述那场惊天动地的爱恋,每一个细节。

带青去看他们曾经去过的,快活过的地方,似乎是一场寻觅,想唤起青心底的凤的记忆。

他甚至让青穿上凤的衣裳,在他眼里,青是凤的轮回转世,他不过是暂时忘记了,或许某一天,他能够再想起往昔。

所有的甜蜜。

他们也会相拥入眠,彼此温暖,但是青也明白,龙真正思念的,爱的,还是凤。

但他,不是他。

虽然龙给了青开启房门的钥匙,但心却上了锁了,虽然可以谈笑风生,无微不至,但是青明白,龙对凤的爱,已渗入滴滴血液,寸寸骨骼。

他们虽然喜欢对方,却无法相爱。

一个人一生中会有力气爱多少人呢?

一个,还是很多?

宝玉喜欢身边每一个绝色的女子,也包括最适合他的宝钗,但他最终出家为僧,完成他对黛玉的生死相许。

其实在一开始,我一直以为失去凤的龙,不应继续独活于世。

但我终于才明白,其实,活下去,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或许有的人可以很快投入下一场爱情。

但是龙不能,凤也不会,他们都是固执的人,更因为,龙与凤,是命定的恋人。

他对于彼此来说,是一生一世的羁绊。

所以,当青说,咱们还是做朋友吧。

龙却不能用充足地理由说服他留下,说服自己留下。

他只能黯然地离开。

黯然地让对方离开。

我并不是认为感情应当是绝对纯粹的,那属于理想主义,我只是觉得,那段龙凤恋太决绝,太极端,甚至太惨烈,玉石俱焚的结局之后,经历那样一场近乎陷入疯狂的爱情之后,真的,他们,还会有力气去爱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么。

青的代号是苍鹰。

龙鹰恋没有修成正果,多少叫人遗憾。

但是人生就是如此,哪来那么多的奇迹,哪来那么多的圆满。

很多人觉得庹宗华饰演的龙不够英俊,我反而觉得龙就该由这样一位有经验,老练而又有实力的演员来诠释。

龙身上负载了太多的意义,仅凭本色演员演绎未必可以拿捏得如此恰到好处。

没有写完,还有很多关于小玉,关于小敏,关于孽子里其他一些不成章法的想法。

如果有人愿意听,我还会继续写。

 2 ) 《孽子》里的父与子

老早看过白先勇的《孽子》,最近心血来潮把电视剧版拿出来刷了刷,相比较早年刷书,这回看出了更多东西。

白先勇是国民党高级军官白崇禧的第五个儿子,同性恋,在《孽子》里他对于退守台湾后的国民党军官生活状况和新公园里的同性恋群体生态描绘应该都是感同身受的。

这回我看出来的故事内核是父子关系,放入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人群,而显得意义丰满。

父亲一代是退守台湾的民国遗老,生活对于他们停留在了过去时,靠着反复咀嚼大陆的过往,经营着惨淡的现在,生活是无望的。

这一代人的痛是时代的痛,失败,放逐和永远的家国情思。

这一点直接地体现在阿青父,龙子父和傅老三个形象身上。

他们同为军旅出身,讲求自律、尊严感和荣誉感,而时代让他们成为被国家抛弃的旧臣,毫无价值。

他们是旧式父亲形象,尽管落魄,依旧威严固执,隐忍而不可靠近,发挥着旧式道德审判者的余温。

这种苦闷感让他们把全部生活寄望于下一代身上,希望孩子以军校的表现来实现自己鲜活的生命和梦想,因而下一代的“背叛”于他们是致命的。

这部剧中女性形象则是模糊的,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

阿青母是台湾土著,比阿青父年轻太多,并不懂得阿青父的满腹惆怅。

常年生活在这团低气压下,还拥有着青春貌美的心是容易点燃的,她开始了抛夫弃子的逃亡。

结局是被男人抛弃,在满身罪孽和自责里毫无尊严地死去。

另一个形象小玉母则更有意思,被日本华侨抛弃而跟山东佬凑合度日,联想到台湾曾为日本殖民后被民国收复的复杂情绪,这里的隐喻不言自明。

而新一代的丽月姐面对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跟美国人生下小孩,结局一样是被抛弃。

这几个简单的女性形象就能拼凑出几十年里原住民、日本人、国民党人、美国人编制的历史死结之于台湾这个”亚细亚的孤儿“身份认同上的困惑与迷惘。

儿子一代是“叛逆”的孽子,同时经受着威严落魄的父亲与受害的母亲,生活在情感的荒漠里,得不到一点安慰。

他们说着地道的台湾腔,与上一代的家国情怀已经隔膜。

他们渴望冲破旧式道德的禁锢,自我放逐,却充满迷失与困惑,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缺失的父亲形象。

以小玉、老鼠、小敏为例,都可以看到父亲的缺失和对父亲的寻求。

小玉与继父不和,生存的全部希望都是去日本找寻”生父“,凡是跟日本相关的都让他着迷,在与阿青第一次见面时他便说着一口日语,自我认同为”日本人“。

老鼠从小与哥哥一起长大,不管这个施虐狂般的黑道上的哥哥如何待他,他依然把他当做唯一的亲人,不离不弃。

而小敏父亲入狱,他则把张先生当做唯一的依恋对象,依恋着这个物质意义上的”家“给予他的慰藉,为着别人一点好要倾尽全力回报,充满着感激与知足,也因而被抛弃时会割腕自尽。

在这儿,日本华侨是小玉生父但只活在幻想之中,哥哥和张先生则是老鼠与小敏满足父亲角色的替代品。

再想起他们平时细节上的善良之处,他们哪里是什么孽子,不过是一群缺爱的孩子在绝望里挣扎。

而另一重意义上,杨教头充当着这个”黑暗王国“里父亲的角色,他左右逢源,通世故,亲和,包容,尽其所能庇护着这群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他的四川口音为上一代典型标识,在现实生活里,他是个失败的父亲,顺从家命结婚,而后发现自己为同性恋,被妻女抛弃。

也正因为这重经历,他更能理解这群孩子的苦楚,也在女儿的婚事上倾尽了全力以弥补自己的内疚。

龙凤恋不伦不类莫名其妙。

作为两代人的沟通媒介,傅老将两代人的痛苦传递给彼此。

然而阿青最后过门不入,历史和文化的包袱太沉重了,两代人血浓于水终究无法轻易化解,就如同大陆跟台湾。

大陆艺术善于宏大叙事,有着天然的正统感和使命感。

而台湾艺术更能捕捉普通人微妙的情绪氛围,以及这种情绪里的温度。

 3 ) 走下神坛的《孽子》

2011年6月,有几天的工作地点是在台湾博物馆,休息时,我和台湾的同事坐在建筑后面的阶梯聊天。

放眼望去,我觉得眼前那片林子非常熟悉,我问:这地方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

同事说:这里是228事件的纪念公园。

对了,也是早期同志的聚集地。

我猛然想起高中时看过几集的《孽子》好像就是以一个公园为背景,也许说的就是这里呢,同事给了我肯定的答复。

第一次看《孽子》是07年初,当时我18岁,和阿青一样的年纪,学校里也有我的赵英。

我正以准备艺考为由在省城瞎玩逃避高三紧张的学习,成天除了睡觉、少许的学习、想念着喜欢的人就是在网吧上网。

这部片子在网吧看了大概两三集就没有时间再看下去了,也许正是因为只看了头几集,才让我当时就把这部电视剧抬上了我心中无比至尊的神坛,在看过了很多幼稚的台湾偶像剧之后,我感叹居然有这样一部细腻的文学改编作品,以至于后来大学时期完整看过此片的同学对我说其实很一般,还让我对他的品位产生严重质疑。

前段时间偶然看到白先勇先生的《树犹如此》,为他和挚友相濡以沫的感情感动的同时,突然记起五年前自己曾计划择日完整重温据白先生作品改编的孽子。

断断续续又是看了大概半个多月终于在近日把这部电视剧看完了,看完后的心情和我当初所想的完全不一样。

18岁看孽子时,对于阿青家里的人物关系完全不感兴趣也得不到共鸣,每次都是点快进去看他个人的感情走向。

而五年后的今天,看到阿青的父亲母亲那种明明很爱对方却拒绝说出口或者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我真的感同身受,前三集完全是哭着看完。

反而看阿青个人的感情纠葛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后面有很多集真的看得好无趣。

再看孽子,觉得它重点其实不是像之前所理解的那样以为是同志爱恋,真正最出彩的是讲家人之间关系的矛盾。

依旧觉得孽子是经典作品,但是也已经走下了我那无法撼动的神坛,不过因此能够客观看待也好。

该片演员的选择较成功,在孽子拍完近10年后的今天会发现非常多熟悉的面孔(情人节看钮承泽的《爱》,发现杨教头和龙子母亲在末段有客串婚礼真的非常惊喜!

),好像台湾的年轻男演员差不多都有演过同志角色啊。

喜欢的角色/演员:范植伟:凛冽的眼神、淡淡的表演和阿青这个角色真的很贴合。

只是不知近年来为何没太大发展,不过据其微博称他马上将迎来15年大运,衷心期待啊!

杨佑宁:中学时代里都有一个对你好得不得了,让您分不清他是直是弯的好朋友,他们真的就是赵英这个样子。

金勤:娘炮小玉或许是他自己的本色出演,直率得够可爱。

此外,阿青的爸爸和妈妈这两个角色真的看得非常心疼,泼辣却心软的丽月姐也让人印象深刻。

不喜欢的角色/演员:林桑:长得好像雪纳瑞!

说话我也受不了!

阿凤:赛德克巴莱里的他雄性荷尔蒙发达真的是让人充满了幻想,没想到早前在孽子里的演出却完全不让人感冒,也许是因为角色设定的问题吧,那种屌、痞的感觉都很奇怪,说话大舌头而且一直用吼的,简直可以和咆哮帝马景涛一拼高下。

龙子:他本身演出应该没问题,但我总是在心里期待赵英再次出现和阿青再续前缘,看到龙子和阿青在一起的时候真的非常不舒服。

那个年代难道就没有同龄人在一起的吗?

为什么几对恋人年龄跨度都那么大?

年龄差不多的唯有阿凤和龙子,却悲剧收尾。

张先生和阿敏我都很受不了!!!

好端端的评论着突然变成了大吐槽!

哈哈!!!

好吧!

那就接着吐吧!

龙子和阿凤的故事实在太长了,好不容易花了几集讲完以为终于结束了,结果到最后结尾还要出现!!!

我之所以不想看龙凤的故事是觉得有点做作,除了真实的发生率确实比较小之外,也许是因为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原因(我没看过原著),使龙凤的台词过于文学化,比如阿凤的:我的胸口好痛……龙子反复念叨的:你把我的心还给我……这些出现在小说中可能适合,但是在有人演出相对看起来真实些的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话就会觉得很不自然。

—————————————❤————————————孽子讲的是在压抑的时代,一群社会边缘人的故事,他们的出身背景不尽相同,但是都在痛苦挣扎中矛盾不安,且最终几乎都以悲剧结尾。

在越来越开放的现在,同志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很多人也都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是主流社会对此依旧显得尴尬,更多时候都选择避而不谈,包括同志在内的众多边缘人并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平等权利。

孽子这部电视剧从思想角度来说无疑是经典,在华人社会能够有这种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出现就已经是一种成功,它为引起更多人的思考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回到电视剧的角度来说,还是会有瑕疵存在,就我个人来说,真的觉得前两集介绍阿青的家庭背景非常精彩,情节紧凑、冲突频发、引人深思。

关于后面的感情问题,也许是我自己过于肤浅、外貌协会,也可能是原著的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子的,会让我觉得精彩度不及前两集。

—————————————❤——————————————最后想弄明白两个问题:1.龙子出庭时,外面一堆穿着北一女制服的女生疯狂尖叫龙子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她们是那个时代的腐女吗?

2.台湾人到底多爱喝汽水?

随便去哪做客主人都问客人要不要喝汽水,连骗进房间的借口也是进去喝汽水。

是那个时代很流行汽水吗?

还是改编者为了避嫌担心主角没满18岁不能饮酒?

晕,我乱写的什么啊

 4 )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知道《孽子》还得从大三读小说时候说起。

大三时候读《鹤唳华亭》,惊艳于作者梁园的文笔,也从梁园的微博中知道了原来白先勇的小说还被曹瑞原改成了电视剧,因此便先看了《孤恋花》。

因为被震撼得不行《孤》,拖了大半年才看完。

后开始看《孽子》时,人生经历了大变故,看一集哭一集,整个人哭得不能自已,最终放弃了,到毕业也没能看到结尾。

到今天终于了了当年的结尾,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一部《孽子》看完好像走完了半辈子。

故事中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每个人都渴望爱却又被爱困在世俗的牢笼里。

他们之于父母是孽子,放大了来看,国民党之于中国又何尝不是?

不得不说曹瑞原真是会挑演员,范植伟当年真担得起美少年这个称号,棱角分明的脸与忧郁的眼神太合适阿青这个角色。

而今杨佑宁和张孝全都成了大器,范却游走在边缘真是不免让人痛惜。

回想起陈小霞的一句歌词:生命像破了的桨,怎么也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阿青最后去看了父亲,却最终没有见面,仍旧回到了公园,冥冥之中天注定,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

这次看过一遍,仔细地看过一遍之后,不打算再看,下来准备把《一把青》看了。

总结一句话:老不看曹瑞原。

年纪越大,看这种生离死别的虐心作品越难以承受。

对万事万物有情终究会有无尽的烦恼,可如若人真能断情绝爱,这人也真不必为人了。

k

 5 ) 范宗沛走入我的世界

每个乐师的风格都是一部体系相对封闭又不可复制替代的哲思载体,如若对其作品没有体系化跨域的了解和熟知,那也无权去言语什么。

就《孽子》这部电影想俗浅写写,寮表心意。

早有耳闻范宗沛先生,我最先接触到的是《杨柳》这首配乐。

先说说这首曲子的大致背景,这是范宗沛先生2003年据白先勇作品《孽子》小说而成的电视剧配乐12首曲子中的一首(据我所知《孽子》是华人世界第一部反映现代同性题材的文化作品,引申一句尼采的文字“世间最美的感情莫过于友情,并非爱情”,可惜至今只看了一部分。

)。

我个人理解可以算作新世纪音乐题材之内,提到这个我再多说一点。

我们整个八零后和九零初的人由于人口以及经济文化结构形式局限(也可以说成时代背景,但看看现在中国经济文化思潮急于转型的骚动你就会懂得),自身简单的音乐体系成型都在所谓“新世纪音乐”背景下,所以不要见人张口就摇滚就这个那个乐队,也不要一听弹琵琶吹箫拉二胡就说东方古典。

我们所理解的“纯音乐”是新世纪音乐的一部分也是核心。

回转正题,这首曲子用惯有的钢琴做引导,而主旋律则是大提琴。

以前接触到的是小提琴,她时而婉转丝滑,时而牵扯出旧时光令记忆翻箱倒柜,时而哀怨刻骨铭心若岁月雕琢的每个赶脚,时而妩媚轻佻线条感强烈。

最近两个月一直在听范先生的曲子,单单《孽子》的配乐,这是我浅薄的记忆硬盘中唯一能找到关于大提琴独特的感受。

大提琴在他的曲子里画面感质感甚是强烈,同时你会感觉到厚实的时代感,那是一种压迫式的深沉的有人物有故事有天地悲悯的感受。

这与久石让在《入殓师》里的配乐有异曲同工之妙音(后面会说到)。

其实范先生也说过,《孽子》是他这一生最好的创作,估计以后也无法超越。

说到这里也许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范先生曾有九年的大提琴师供职生涯,是的。

这也如平日里我们常说的俗话,天赋只是微小一份而后天的付出和体验才是关键。

于生活的每每角落和波段里更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唯一能沉淀出的精华是真诚付出过的生活生命体验,无论生命呈现过或即将要呈现何种状态。

再提到配乐大师的话题上,配乐师各自有独特的音乐艺术哲学。

比如约翰威廉姆斯,他以史诗大片配乐见长(《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的名单》、《艺伎回忆录》等等),其视听效果堪称好莱坞最佳。

气势雄浑,悠远绵长,有呼唤感,历史情怀厚重,这类似于大片中的超广角镜头。

再比如,詹姆斯霍纳,他以风笛见长(《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等),他是欧洲民乐作坊的集大成和跨越者。

至于意大利和德国的几位重量级大师只是粗浅的接触过几首曲子,不敢言语一二。

西洋管弦乐就目前来讲,能驾轻就熟的大陆音乐艺术家还凤毛麟角。

而东方艺术的大成者一般产生于日本和台湾,也可以说东方文化精髓根在中国而传承和创新在台湾和日本。

不敢说大陆在新世纪音乐方面有什么,台湾有“风潮音乐”(风潮音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Wind Records Co., Ltd.)成立于1988年。

不了解的可以去找度娘,你会惊讶你曾在万千里挑选的可以适合填补心灵的乐曲九成出自风潮唱片。

),日本自然就不用说了,随便来几个你就够用你的情绪赶脚了。

宫崎骏系列的配乐师久石让(《入殓师》也是久石让的配乐),菅野洋子,坂本龙一,武满彻和喜多郎前辈级的人物。

当然艺术无深浅贵贱,见仁见智,以上的文字只是个人粗俗的理解而已。

但心里确实希望眼下经济文化等转型革新能出现一些在配乐作曲方面立住脚跟,用音乐语言传递传承生命和生活体验的配乐艺术家。

 6 ) 每个人都鲜活,鲜活的悲剧。

因为之前听说孽子是悲剧,所以一直没敢看。

今天开始看,被画面感动到,拍的非常真实和生活气息,杨着尘埃的土路,坑坑洼洼的小巷,就好像这种事情就发生在隔壁邻居家的故事,第一集看下来,出现的角色都刻画的非常出彩,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鲜活的悲哀着。

第一集:没有爱的孤独童年。

可以说全集看下来都是很压抑的气氛,成年阿青回忆着讲故事般的自述旁白,抑郁寡欢的沉浸在当年勇里的父亲,偏爱弟弟的母亲,阿青成长的家庭环境非常压抑。

父母的婚姻是一场没有爱情的悲剧,母亲小父亲二十几岁,两个人站在一起就像父女,两个人的关系也是命令和服从,这样的婚姻里阿青的母亲是没有幸福可言的,离开只需要一个看到幸福的可能她都会抓住逃离现状。

但这些是曾经的国民军团长丈夫不会明白的柔情,阿青的父亲年轻的时候风发,和所有的军人一样,他将军人的骄傲和荣誉看的非常重要,可是命运没有眷顾这个曾经骄傲的团长,他在一场战役里被共军俘虏,他所有的功劳被这个过抹杀。

昔日的部下变成他的领导,而他为了生活不得不低头。

弹幕里有人说他不懂做人,我想对那个发弹幕的人说,你不懂做人的骄傲,更不懂军人的骄傲。

老团长守着这种军人的骄傲,守着是被国民党被信仰抛弃的伤口,他的伤口无法愈合,所以他埋怨,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不停提着当年英姿勃发的老人。

戎马半生的他不懂年轻的妻子需要的柔情,就像年轻的妻子不会明白他的骄傲。

阿青不懂母亲需要的柔情,也不懂父亲的骄傲,他真实的感受着喝醉酒的父亲,母亲对弟弟的偏宠。

缺爱他是早熟而敏感的,他敏感的感觉到母亲在歌舞团的变化,他目睹了母亲的外遇却不敢告诉父亲,也不想使得母亲难堪选择背过身去。

瘦小的阿青很孤独

我可以假装看不见 也可以偷偷的想念阿青的妈妈在歌舞团感受到了柔情,这样的柔情对于一个十九岁就被逼当了妈妈的女人是致命的上瘾,嗅到这幸福的可能,阿青妈妈出轨了。

阿青的父亲爆打了她,阿青妈妈哭着反问:你凭什么打我。

这种控诉,难道我没有获得幸福的资格。

伸出又收回的手阿青爸爸心怀愧疚,第二天他买了一条裙子,但是他还是没有开口道歉,只是轻轻放下衣服。

这一段看的很戳心,阿青爸爸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他太骄傲,他伸出手想触及她几次尝试最终开始无声放下衣服离开。

阿青妈妈感觉到他走后松了一口气,应该是害怕再被打。

两个人的态度已经完全两个世界,而阿青妈妈应该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决定。

留给你最后的记忆希望是我的笑阿青妈妈离开钱一眼和阿青的聊天也是很揪心,她特意买了荔枝,并且和阿青道歉对他不够好,她问:你不会恨妈妈吧?

”这个片段阿青妈妈的演技真的很棒,一个欲言又止可是还是选择逃离的女人,她并不是不爱她的孩子,只是她也想要幸福。

弹幕里有人说这个母亲好自私丢下两个孩子。

我不禁沉思,到底什么时候,母亲为孩子付出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就算自己过得非常不幸福,为了孩子也应该忍下去吗?

有了孩子,自己就没有追求人生的权利了吗?

这样压抑的家庭氛围就是对孩子好?

那些站在道德的高地的人还是不要来看真实的生活了吧。

起风了阿青妈妈离开前都一直让阿青照顾弟娃,可以说真的是非常疼爱弟娃了。

心疼小阿青(*꒦ິ⌓꒦ີ),也心疼阿青妈妈,她看着窗外的风出神眼睛里闪都耀着期待的光芒。

雨中拖着肥胖身躯追赶的老男人

瘦到让人心疼的少年

害怕的阿青妈妈第二天下着大雨,阿青妈妈跟随喇叭手离开了她的家庭。

三个人都很可怜,对阿青妈妈恨不起来,当她害怕的缩着,她是多么害怕回到那个没有温度的地方。

他只能愤怒的掩饰悲伤喃喃着不要脸

没有在长夜痛哭不足以谈人生阿青妈妈离开那晚,阿青爸爸小声的抽泣。

一个二十几岁在路边因为失恋的失声痛哭的姑娘和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夜里的低声抽泣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还会说成故事,后者却是永不开口的伤口。

坐在屋顶上的日子我也有过所以很喜欢这里 镜头一晃阿青长大了,其中这些年三个男人如何度过的心酸不明说却能看得出。

阿青考上大学,可是他并不开心,早熟的他明白父亲的难处。

但是弟娃相反,弟娃在母亲离开的时候尚不懂事,而这些年应该是在阿青和父亲的宠爱下长大,所以他简单朝气毫不畏惧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快乐的恭喜阿青考上大学,他告诉父亲他想吃担担面,而阿青一直都在克制着让弟娃不要要太多,阿青的懂事简直惹人心疼。

这和谐看的泪流

弟娃还是婴儿的时候阿青爸也说过这话,很戳心下馆子那里是全集难得的温馨时刻,看得出阿青爸其实很爱这两个孩子,坐在收音机前紧张听着大学录取名,下馆子因为经济不能多点一碗所以把自己的给孩子吃。

(*꒦ິ⌓꒦ີ)父爱如山,沉默却厚重。

但是他真的也很可怜,因为骄傲,他躲到厕所假装不在里不见下属很戳心。

第一集就结束了。

看了之后再更。

2017.6.9

放一张很有感觉的。

 7 ) 你的心给了谁

看『孽子』细腻,激情,压抑让人流出温暖的眼泪。

大提琴整集整集的出现。

一遍又一遍让人觉得这种乐器天生容易让人悲伤。

凌晨2点钟。

睡意朦胧时候的结局,让整个人更加恍惚。

于是想着阿青最後还是没有和龙子一起。

这样入睡。

他承受不住龙子那般爱。

一直觉得阿青和赵英的那段情节是最好看。

青涩,纯真。

他一直不敢告诉赵英自己的感觉。

他怕破坏两人的友情可就在弟娃死的那夜,感情终于如洪水般爆发。

年轻的躯体纠缠在一起,热烈地让人心痛。

可是终究是被大人发现。

『你不要再和我讲话!

』赵英走了。

阿青被迫退学。

几个月后书店重逢的两个人。

赵英说他要去留学。

临走的时候,赵英跑回来,死命抱住阿青『对不起 对不起 对不起。。。

』阿青没有讲话。

——其实我觉得最命苦还是阿凤——死了。

何止是死。

阿凤死的时候,脸上更多的是被解脱了的笑靥『我欠你的太多,今生还不起。

下辈子我再还你好不好?

』『把我的心还给我。

』龙子的声音痛苦绝望『你来拿啊,有本事你就来拿啊』于是冰冷的刀子,刺进阿凤的胸膛。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大年夜。

滚烫的鲜血流了一地。

可是就如龙子所说的,死的并不是阿凤,而是自己。

 8 ) 悲悯之心

国庆长假在家宅了十天,眼睛几闭几睁,日子显得匆匆,假期结束,倒是把《孽子》断断续续的看完了。

台湾公视的连续剧,却有着电影般的精致,有着台湾电影的那种缓慢而细腻的气质。

找来拍摄花絮,看到那些老场景一点点的搭建起来,那个逝去的年代渐渐展现在眼前。

我终究是个怀旧的痴人,于是,那些光影里闪现的场景,那些街道,旧屋,衬衣,香烟,旧日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忧伤甚至是绝望。

也曾读过白先勇的原著,扉页上的那句话印象深刻: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白先生的文字是凄艳的,却又带着悲悯的情怀。

而公视的这版《孽子》很好的把握了这样的一种情绪,灯光,画面,对白,都和文字一样的阴郁和沉静,可是静默里却依旧蕴藏着一种温暖的期望,这些彷徨流连的孤独心灵,也是有着牵挂和情意,杨教头和傅老爷子的刻画,正是代表这样一种寄托。

于是,剧集里有了和原著一样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一直觉得有情怀的电影是好的,就像有着浓郁香港气息的“麦兜”,充溢着香港的旧日情怀,总是更加容易令我动容。

不良生同学念叨的10到14集,龙子和阿凤的绝恋。

当十年以后的王夔龙回到新公园,看到有着同样眼睛的阿青,前尘往事如同电影一般在眼前历历在目,新公园里面的撕扯扭打和纠缠,那刺入阿凤胸口的匕首,和他父亲对他下的符咒,一起在他心里翻腾。

纵然在阿青的身上看到阿凤的影子,可终究已是沧海了桑田,不会再有莲花池里天雷勾动地火的激情与缠绵,只是对往事的沉溺与追悔。

龙子的心,在手中匕首刺入阿凤胸口的同时已经死去。

他们有过幸福,乡下的小屋,田间放肆的嬉戏,只是快乐如同夏花般绚烂亦短暂。

阿凤对龙子说:这世不行了,等下辈子再报答你。

《孽子》总让我想到《夜奔》,独白叙述的沉静与寂寞,亦都是大提琴的伴奏。

就像夜奔里说的,一个背转身,竟然就是一生。

不得不说范宗沛做的OST,合着怀旧的画面,将情绪渲染到了极致。

特别是那支《杨柳》,听到人肝肠寸断。

如果说,小提琴是凄厉凛冽的,大提琴则是悲切苍凉的。

安妮宝贝在《告别薇安》里形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旋律,她说,他只需要两根弦,另一根用来谋杀你的思想。

所以说,小提琴是尖利的刺痛,而大提琴则更像是慢性的毒药,低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讲述着悲凉和绝望,如同暗夜里漆黑的湖面,它不动声色的,缓缓腐蚀你的思绪,然后一直沉溺沉溺。

 9 ) 啊啊啊我终于找到这篇原型讨论文了

这位所谓的「国民党名将」白崇禧将军,他原不是国民党人,而且跟国民党始终是貌 合神离。

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军事上展现足智多谋的一面,人称「小诸葛」,跟李宗仁同 一夥,属於广西桂系将领,跟广东黄埔陆官出来的「血统」纯正的国民党军人不是同一回 事。

抗战胜利之後曾经担任过一阵子「中华民国国防部长」,後来因应情势,担任「华中 地区剿匪总司令」,就在这惨胜又惨败的几年,他跟蒋中正总统结下梁子,以致於来到台 湾之後到死都郁郁不得志。

先说抗战胜利还都复员,开了个「制宪国民大会」,弄出一部「中华民国宪法」,然 後要选中华民国行宪第一任总统、副总统。

总统没话讲,仗刚打完,蒋中正声势如日中天 ,谁能跟他竞选?

连毛泽东从延安跑去重庆会谈的时候,在鹅岭飞阁蒋中正行馆敬酒之际 还得当面送上一句「蒋主席万岁」。

可是副总统就难搞了。

国民党的意思,是要拱孙文的 儿子孙科上去,其他几位像是于右任等等只是陪选。

可是桂系将领这回不买帐,不让黄埔 大小通吃,所以李宗仁要选。

选情紧绷,双方在南京各大饭店摆流水席拼选票,只要你是 制宪国代相关人等,总统选举期间在各大饭店吃喝一律免钱。

国民党砸钱也没有用,桂系 的动员力量硬是把孙科挤下去,李宗仁当选副总统。

票开出来,孙科在会场记者包围下, 脸色铁青地离开。

我们的国防部长白崇禧将军,早在桂系势力还没跟广东合流之前,跟李 宗仁就已经广西铁三角之二,(另一个谁谁谁一时想不起来),小诸葛为李宗仁运筹帷幄 之处正不少,这回硬从国民党手里拗下大位,恐怕白将军也关系匪浅。

再说这「华中剿总」,先是驻节江西九江,後来白总司令要移去湖北武汉,可是武汉 已经先有程潜的部队在,白老总的意思是,武汉他要,叫程潜走人,所以程潜只好把武汉 让出来,自己往南到湖南长沙去,毕竟人家是剿总,程潜怎麼争得过人家?

这程潜後来也 就投共了。

比起九江,武汉离南京更远,白崇禧这一去,藩镇坐大,南京国防部渐渐管不 动武汉,还有他华中的几十万大军。

然後时间来到「中华民国在大陆」最关键的一役,徐 蚌会战(或者,所谓的「淮海战役」)。

在华东,蒋中正百万军团在南京北方不远的战场 失利,有意思要调动华中部队下江。

国防部急电武汉,武汉大军不动。

国防部又急电白崇 禧麾下大将宋希廉,要他立刻进京开会商讨情势。

结果宋希廉开完会立刻被蒋中正召见, 晓以大义,希望他把意思转达白崇禧,让部队东下,还在南京官邸一起看了一部「精忠报 国」的电影才让他回去。

宋希廉回武汉,当著大家的面转达总统的意思。

白崇禧听完没表 示意见,叫其他人先离开,只留宋希廉在办公室,然後气氛诡异地问宋希廉对当今局势的 看法,於是白总司令也暴露了他的想法。

南京方面等不到一兵一卒东下,蒋介石终於按耐 不住,不再找人传话,直接王见王,自己打电话到武汉,亲自要白崇禧发兵。

刚开始还客 客气气,可是讲了半个多钟头,白崇禧还是各种理由不愿东下,於是我们快要完蛋的中华 民国总统、五星上将蒋介石在电话里对著他亲自任命的华中剿匪总司令,破口大骂「娘希 匹」(宁波土话,大约相当於台语的「干╳娘」)。

白崇禧总司令的意思,有明的,有暗 的。

明的是,蒋介石这武汉你还要不要?

华中你还守不守?

我这一动华中空虚,人家轻易 渡江,下湖南入四川,大江以南不日沦陷,你还有多少版图可以丢?

至於暗的,则是他跟 宋希廉讲的意思,眼前局势不能靠蒋介石那种打法了,要跟共产党和谈,咱们保存实力, 跟共产党谈个划江分治,这样至少还保有半壁江山,若是再打下去,那就什麼都没有了。

可是我们的剿匪总司令想去跟共产党和谈,这种话对著蒋介石那种人,怎麼能明白说得出 口?

但即使没说出口,武汉依旧不发一兵,不开一船。

我们的小诸葛明的暗的都有道理, 只是乐观过头,把蒋介石跟共产党都想简单了,以为这还是那个他赖以起家的军阀时代, 可以合纵连横划地为王,殊不知蒋介石、毛润之两人都「不只是军阀」,不论你华中剿总 动或不动,谈或不谈,人家国民革命军和人民解放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等到华东战场被 人吃光,武汉再有实力也独木难支大厦。

即使把蒋介石搞下野了,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 跑去跟人和谈也挡不住人家大军汹涌渡江。

我们的华中剿总白崇禧将军一路「转进」到海 南岛,後来终於还是来到台湾。

所以你想白崇禧到台湾来会有什麼待遇?

当然是武功全废、永不重用而且还遭到监视 了。

蒋介石还算有风度,白崇禧逝世的时候,他亲临民权东路殡仪馆告别式场致意,让他 办个风风光光的国葬大典,那是1966年十二月冬天,蒋介石八十一岁,八年前打过八二三 炮战,中华民国在台湾十七年。

这十七年里,白崇禧被解除武装,基本上没什麼重要的事 可做,偶尔和友人跑到花东山区打打猎就是了。

今天还留下一张他跟叶公超先生在东部狩 猎时拿著猎枪打猎的合照。

所以, 白家,至少有猎枪吧。

:) 这样一个轰轰烈烈英雄一辈子,曾经敢当面跟蒋介石呛声抗命,而晚年又被打入冷宫 权势中落的父亲,在白先勇先生的小说里,则分别出现在好几个人物的身上。

至少在《孽子》之中,白崇禧出现在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傅崇山傅老爷子,一个是 王夔龙的父亲王尚德。

傅崇山傅老爷子,这个《孽子》当中最尊贵的人物,更别说了,连名字都有个「崇」 字,也是一个曾经显赫但是後来被冷落的大人物。

不是有一次阿青、小玉、吴敏、老鼠他 们在新公园被警察抓去?

那一次多亏了傅老爷子出面才救了他们。

可是你听傅崇山讲的, 他如今跟那些新面孔都不熟了,这次可是托了好大的人情才说动关系,放阿青他们出来。

讲起来之费力的,你简直可以想像一个失势老人卖著最後一点老脸去拜托人家的模样。

( 这让我想到电影《笑傲江湖》里面,林平之他父亲林剑南(?

)当著令狐冲及其师妹发功 ,以证明自己就是林剑南的那种场面,他其实人老了,发起功来气喘吁吁,可是令狐冲心 地善良,还是给他鼓掌叫好。

)可是若光说这没落贵族在国族历史里「旧时王谢」的气象 ,白先勇笔下尽多,不是有人说他是个「死人化妆师」吗?

写的都是一些活在过往,已经 过气,却仍然妖豔的人物,用蔡康永的话来说就是,都是一些「泡在福马林里面的人」, 尤其《台北人》最是,那麼那根本就是一整个时代的问题,也不定傅老爷子就寄托了白先 勇对白崇禧的什麼,但如果说傅崇山傅老爷子也是在大陆当过官,也是来到台湾就退了役 ,也是偶尔跑去花东地区猎山猪,更而且,死了也是葬在台北市六张犁极乐墓园最高的山 顶,那就「非常白崇禧」了吧?

只不过虽然同样是葬在极乐公墓,傅崇山的景况却凄凉的 很,因为白崇禧的国葬大典被作者移给了王尚德。

一个是「崇」,一个就是「尚」,「崇禧」对「尚德」倒也工整。

王夔龙後来不是去 见了傅伯了吗?

藉著傅崇山的口说出王尚德非比常人,是个於国家有大功勋的人,这十年 来不让龙子回来是有苦衷的。

说他的葬礼是国葬的规格,当天来了很多重要的人,不方便 让夔龙出现。

王夔龙则是哭诉说他在美国一直想回来,四年前他母亲过世他就想回来了, 但是王尚德不准。

这个王尚德,以前在南京住在大悲巷,而大悲巷正是白家在南京的住所 之一。

在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忽然过世,他依据回教习俗「走坟」四十天,第四十一天 就上了飞机去美国留学。

到1966年12月,白崇禧过世,之间也是四年。

只不过到了小说里 面,是连「母亲的丧礼」也错过了。

(我忽然不确定白崇禧的告别式上,白先勇有没有出 现。

)至於来了很多重要的人,那蒋介石当然算是重要的人了,毕竟是国葬大典。

所以一个白崇禧,被分散成傅崇山、王尚德两个人。

白先勇除了变成王夔龙之外,还 有变成谁吗?

(暂时想不到。

) 倒是号称是一部民国史的《台北人》,最後一篇就叫〈国葬〉(让人想起屈原九歌最 後一篇叫国殇),写的场面几乎就是白崇禧1966年12月 9 日告别式的场景,连总统颁的挽 额都一样是「轸念勋猷」四个字,只是逝世的人变成了李浩然将军,路口的高大牌楼从「 白故健公上将之丧」(白崇禧字健生)变成了「李故上将浩公之丧」,此外如灵堂的布置 、殡仪乐队、送行车队最前面的四星上将旗等等,一一皆如白氏葬仪。

〈国葬〉写在1970 年。

广西白崇禧在去世四年之後,化身成白先勇笔下故事里的广东将军李浩然。

十五年後 ,1981年,分化成了《孽子》故事里的王尚德与傅崇山,这两人一个备极哀荣,一个身後 凄凉,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他们的儿子——王夔龙与傅卫——都爱上了男人。

这一点,他们 两人也跟白崇禧一样。

1970年在〈国葬〉里还有一个人也变形到了1981年的《孽子》,那就是刘行奇。

他一 出场就已经是个和尚,不过他原来不是和尚,是李浩然手下广东子弟兵的一名司令,是员 猛将,北伐时还曾经打赢过孙传芳,不可一世。

後来因为作战失利被八路军俘虏了一年, 从广东逃来台湾,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一脸枯黑,头发掉光光,还被革去军籍,後来去作 了和尚,穿著架裟来向李浩然致祭。

这个刘行奇,十一年後在《孽子》里出现,打胜仗的 时间地点,从北伐时的龙潭大捷变成抗战时的长沙大捷,同样曾经被共军俘虏,只是地点 变成了湖北武汉东北方的大别山,而且身份从司令变成一个团长,籍贯从广东变成四川, 同样逃到台湾之後被革去军籍,不过这回他不做和尚了,跑去取个台湾女人结婚生子,变 成李青和弟娃的爸爸,而且一出场就是个高大的身躯——不是一把骨头,而是一大把骨头 ——,还长出可以根根倒竖的花白头发。

再过二十二年,2003年公视《孽子》,李青的四 川爸爸(前广东司令刘行奇)又变形了,这一次他的光荣战役变成了台儿庄大捷,外型从 一个四川汉子具体化成一个台湾欧几桑,没这麼高大,却胖了许多,头上的白发忽然变得 乌黑,可是却几乎又掉光光,而无法再根根倒竖了。

而且更严重的是,根据许多观众的看 法,他的口音已经混乱到让人不知道他到底是哪一省人。

推测起来,这也许是因为这个角 色的原型经历了太复杂的前世今生,终於在第三次变形的时候产生严重的自我混乱,以致 於开始口舌不清的缘故。

不过如果可以在其腔调中分辨出广东腔、四川腔,乃至於柯样的 台湾国语,基本上都不成问题。

可是有观众指责,怎麼这个爸爸的角色明明是演一个四川 的人物,讲出来的话竟然会有山东腔?

而且就只会那麼一声「俺」。

这就观众自己不仔细 了,人家可是在第三次变形的时候跑去台儿庄打过仗呢,台儿庄在山东你不晓得吗?

在山 东打过光荣的一仗,讲话沾点山东腔算什麼?

你没看见当今许多台商不过是到大陆做点生 意,回来讲话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南腔北调了?

话说回来,他在山东就只打过仗,所以只会 这麼一声「俺」,也不算贪多务得吧?

人家还没让你听到湖南腔、南京腔以及海南岛腔呢 ,更别说这个人物原型的流变一旦扯上了咱们柯样,恐怕讲话来点上海腔也不是不可能。

(别忘了人家演过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四行仓库在上海。

) 所以,基本上李青的父亲这个角色,他的原型应该不是从白崇禧来的,而是从白崇禧 的某个落难部属来的。

这也可以让人理解一件事,那就是为什麼当李青的妈妈黄丽霞跟小东宝歌舞团的小喇 叭手私奔,李爸爸追出去的时候拿著的是一把看起来容易让人误会成无线电的「前国军团 长自卫用手枪」,而不是绝不可能让人觉得那不是枪的「前国军剿匪总司令失业时打猎用 双管猎枪」。

白先勇先生从小在这些没落贵族的氛围里耳濡目染,生活中很多的人物拆解又融合之 後写进他的小说里。

可是有一件事,他视他父亲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白先勇 语),像他就说他近年来致力於为他父亲白崇禧立传。

在他的文字中,用到他父亲的部分 ,我想辉煌的部分不用讲,即是写失意的时候,他可能也不会把白崇禧用到李青父亲的这 个地步。

你想想那个时代,连毛泽东都要举杯当面高呼「蒋主席万岁」,这个人却敢当著 蒋介石的电话抗命,虽说是形势比人强,但终究这样一个人格特质,即使在失败的时候应 该还是有一种尊严和贵气。

如果是狮子,那死掉了还是狮子,不会就变成狗或老鼠。

在小 说还没开始就已经死掉的王尚德,以及活到小说快结束才死掉的傅崇山身上,似乎也感觉 得到在王谢堂前的燕子下,生荣死哀里一点最後贵族的馀韵。

不过我实在离题太远了,这些人根本不是主角!!!

以上这些都是不要紧的废话跟搞 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专心看戏吧!

我最喜欢小玉这个人物,不知道金勤会演得怎样。

可是就演员来说,超喜欢只出现一 集小阿青。

张捷的台词不多,可是那双眼睛真是超多话的。

-- ☆ [Origin: 新椰林风情] [From: 61.217.203.226] -- * Origin: 中山大学 West BBS-西子湾站 * From: 218.167.160.85 [已通过认证] 这是从百度贴吧转来的文章,原文在这里:http://tieba.baidu.com/f?kz=143846769曾经用百度搜孽子原型的文怎么也搜不到,谁知道谷歌傅崇山搜出了这篇文章,出处不明,不过应该是台湾人写的。

这应该是关于讨论《孽子》原型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了。

 10 ) 孽子精读

1.青春的命名。

青春鸟放在孽子里真的太妙。

青春就是60年代战后下一代对参战的上一代的反叛。

但小岛既是战胜也是战败,极矛盾,极难以言说的尴尬情境。

男同身份是对父权最大的反叛和威胁,政治身份和性身份的彻底反叛,是对青春最极端的命名。

2.娜拉。

李青妈妈或许就是娜拉走后怎样的范本,要么堕落要么回来的前者。

但她的选择却是投靠另一个男人,当这个男人背叛了自己,她沦为了娼妓,染性病死掉。

她是一个反叛父权不彻底并失败了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3.青楼家庭化认干爹是青楼家庭化,阿青和阿凤这样的孩子不愿走入家庭,他们愿意在青楼谋生,而阿敏就非常渴望进入家庭,渴望一段稳定的关系,但走入家庭就意味着被家庭规则束缚,而且阿敏的金主总是怀疑阿敏,男性在家庭中的焦虑来源之一是伴侣的后代不是自己的后代,但他把异性家庭关系套用在了同性之上,是双向的错误投射。

第五集小玉听到干爹描述他尊敬的妻子(为了家庭甘当同妻的妻子),要小玉成为他的家人,成为他的儿子和情人,他逃也似的走了,他不愿被放置在一个畸形的家庭关系之中,宁愿选择青楼虽然放荡但也合理的关系。

4.放逐这个算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电视剧里有没有提到暂时还待看。

小岛本身就带有的放逐意味,以及开头的“我们这个国度”,和阿青被父亲赶走(流放)并且后面出现的边陲黑龙江(古时的流放地)的意象,都是意味着被主流社会放逐,边缘化。

5.说一点改编的问题赵英本来在小说里只是和阿青一个交集的十五六岁孩子,在电视剧里代替小说里的管理员和阿青被抓到,倒是更像青少年荷尔蒙悸动,多了一点美感。

不足是把阿青对弟娃的情感暧昧化了,和原著有些许出入(小说里阿青把赵英投射成弟娃)。

6.恋父小玉的悲剧在于,他把每一个与日本沾边干爹情人,都当做父亲,全然忘了他父亲其实是个异性恋。

小玉的每一个“父亲”他都当做情人来勾引,他和母亲的关系,更像朋友。

真的精神分析一下,小玉是那样深地爱上了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

《孽子》短评

这个龙子实在是...

3分钟前
  • hellon’t
  • 还行

没看完,后面看着看着就觉得没意思了,前两集不错

6分钟前
  • waya
  • 还行

刚开始非常好看 后来就...所以平均水平就只能算还行了

10分钟前
  • 人形好帅
  • 还行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884257/

11分钟前
  • somewhaire
  • 推荐

孽子/曹瑞原/白先勇

16分钟前
  • 剪刀手索索非非
  • 力荐

他们叫范植伟“阿青”的时候 我总感觉他们是在叫我…… 从09年我大学入学开始一直到现在 跨度整整两年才看完这部电视剧。不知道是因为拍摄年代的原因 还是因为故事内容太压抑 让我总感觉这是一部灰蒙蒙的电影。我是属于患有同志电影强迫症的那一类人 明知道会看了会浑身不自在却还在一部部不断气的看。

17分钟前
  • 曼靑
  • 较差

比较喜欢看原著

20分钟前
  • 喻文波
  • 推荐

18集有点虐,尤其是小敏重遇张哥、阿青重遇龙子,还有阿青跟赵英打篮球吃刨冰的回忆。不过整部剧。。。 不做评价。。。。 不知道小说怎么样,反正剧很一般。。。。 快进着看完的。。。

25分钟前
  • mgxshui
  • 还行

诶呀~台词不是一般的煽情——你一身的毒,我可以替你舔干净,你一身的肮脏,用我的泪水可以洗清…… 喔喔喔。。。这节奏也太慢了!

30分钟前
  • 彭涕涕
  • 还行

中国的《悲惨世界》。瑕不掩瑜,台湾目前最精致最有想法最有情感电视剧。前面将重点放在儿子/父亲上,之后转守为攻换重心,把故事说清楚,也拍出了灵魂。可惜没按小说架构拍,文学性存不足。范植伟表现很棒。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我打死你,我打死你

37分钟前
  • nashy
  • 还行

他像他,他像他,大家全都一个妈。

39分钟前
  • 吃坏肚子的猪
  • 还行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剧中的几个父亲都好惨,不仅是生了孽子惨,更是生了不能控制下半身的孽子惨上加惨,中间龙凤恋那一段的剧情好颠,你们俩谈恋爱就可以随便破坏公园里的莲花吗,恋爱的美好就是互泼草(水?),然后扭在一起吗,属实是get不到,电视剧不及原著的韵味,很多都没拍出来,没办法跟角色共鸣

40分钟前
  • 飛雪Scarlysnow
  • 还行

和白先生的小说相比差的很远。

42分钟前
  • Charles
  • 还行

三星半//同是白先勇的文本 原来以为会是类似《一把青》的狗血程度 但没想到 虽然狗血但会让我相信这是有可能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在城市流浪在故乡游荡 不仅是阶层意义的边缘也是社会意义的边缘 流浪和游荡都毫无意义但周旋于其中又似乎只能如此 面对需要多少勇气//糟糕的境遇会偶尔让我们生出亲近的错觉 不过是吊桥效应作祟吧//他们是孤独的灵魂 是小玻璃 是crystal boys

45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不好

49分钟前
  • QNG
  • 很差

实在是很经典 看看一把青拍成那个鬼样子 还是以前的创作者知道什么才是尊重

50分钟前
  • 林有夏
  • 力荐

这个画质真的感觉像地方台的采访纪录片看完感觉过去了一个世纪

55分钟前
  • 还行

范宗沛

57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范宗沛一首「戏水」配乐每每都要听到哭出来,几乎一半悲怆一半温暖的完美时长分割,就如同这部剧一样。很努力地还原了白先勇原著,去掉了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和分线人物,剧情推进在短短20集共约1100分钟的时间里还是感觉有点赶。金勤最佳,小玉一家妈妈表姐都很讨人喜,范植伟穿白T恤真是永远看不够。

58分钟前
  • Ecan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