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特约赞助的论述亲情的片,垂死之际的本杰明年轻时是一位风流成性的伟大摄影师,本片前半部分主要都是叙述本杰明与儿子和解的故事,音乐经纪人儿子迈特不想与年幼就抛弃自己的父亲来往,由于自己正准备洽谈的乐队需要陪伴父亲完成冲洗照片的旅程才能约谈,无奈且命中注定地展开了这趟行程。
后半部分对摄影师的描述可谓吸引了不少外行人的热忱目光「看着时间这么逝去,事物就这么消逝,所以我们才成为摄影师,我们是天生的保守主义者,我们拍照是为了停下时间,让那一瞬间成为永恒,人性是有形的,那就是对任何形式的艺术的最好定义吧」最后冲洗出来的照片走马灯式地回放,回忆杀确实赚取了不少男主迈特和能与亲情共情的观众热泪。
彩蛋🥚值得重复观看,片尾在女主依偎在男主肩膀的画面中结束,但紧接的大师作品欣赏令观众不惊但喜,能够借一部电影涉猎这些大师照片,挺满足的!
P.S.女主的脸蛋和身材是超养眼的!
初登场的deep-V简直抢尽观众的眼球,如此风骚的女人竟然也遭到前夫出轨?
剧情反转,但也属意料之内,她出轨了她丈夫。
集公路片、伦理片、艺术片于一身,是垂死老者对往昔生命的记忆,也是父子“剪不断、理还乱”恩怨的叙述,同时亦是对一个旧时代终结告别的挽歌。
去向冲洗胶卷之地的旅途,是走向最后岁月的旅途,也是通向未来生命之路。
一波三折而又波澜不惊的情节,加上自然率性的表演,真实演绎了父子关系由对立到冰释的过程。
35毫米柯达胶卷摄制的影调充满年代感;婉转悠长的音乐插曲传递了图像难以尽诉的意味;张弛有度的节奏留下供人咀嚼思索的余地。
冲洗店粉丝的赞誉凸显了父亲生命的价值,最后投射的童年影像显示父亲对妻、儿的温情,同时也表达出“使流动变成静止、让瞬间化作永恒”,“给人性留下形象”的摄影理念。
而这一切,都是献给柯达的花束。
儿子的动机是签约乐队,父亲的动机是去洗胶卷,两个男性就这样踏上了签约乐队和洗胶卷之路。
一部非常典型的公路片,父子关系接近陌生人,关系如何在旅途上改善,感情如何在路途上缓解,这是公路片需要做的事情。
父亲是混蛋的,他的混蛋让儿子远离了他,因为他的即将离去,又让儿子放下对他混蛋的成见,选择重新审视这位风流父亲,父亲作为一位摄影师,特立独行,放言记得每个胶片的内容,却在面对儿子的提问时不知道自己儿子的生日,老头又是好面子的,不想让儿子看见自己的窘迫,甚至出言诽谤儿子和助理的关系,尿裤子时不理睬任何人,极为好面子、刻板、混蛋的老头,如何让儿子认可呢?
儿子本是演出公司经纪人,为了不被辞退去和一支乐队谈合同,作为交换,他要带自己多年未见的混蛋父亲一起去洗他的胶片,当他慢慢意识到这位混蛋心中仍有自己时,(父亲想要洗的胶片是儿子儿时的照片),父子关系得到了和解。
人物介绍:马特:唱片公司经纪人本:马特的父亲,曾经是出色的摄影师,但是因为肝癌即将去世佐伊:本的护士及私人助理一、马特和本关系一直不好,接近10年没有见面。
这一次打电话来得知:本得了癌症,就快要死了。
曾经作为出色的摄影师的本,计划赶到帕森斯市洗手头的克罗姆胶卷,下个星期后柯达公司不再生产这款胶卷的染料(此款胶卷是柯达推出的首批彩色胶卷,于2009年停止生产)。
由于路程遥远,而他自己无法完成这个计划,需要人协助,于是自然找上了儿子马特。
马特是拒绝的,他的事业最近让他烦恼,他是一个唱片公司经纪人,签约的歌手被撬走转签了其他公司。
他即将失业,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答应两周内签约到公司想要的另一个叫“宽恕七子”的一点都不宽恕的很拽的乐队。
父亲的护工和经纪人轮番打电轰炸来,透露的信息是:你一定要陪你爸去洗胶卷,陪他完成最后心愿,这是你们父子最后一次相处的机会。
潜台词告诉马特 “你得原谅你的爸。
”马特内心烦躁,再见本时,双方互戳痛处。
本表明知道了儿子在唱片公司并不好,马特则讽刺本年轻时就是如此不礼貌,并不会因为他的癌症而对他尊重。
这一次见面不欢而散。
马特回到了家,接到了本经纪人的电话。
他能够让马特和不宽恕的很拽的“宽恕七子”乐队见上一面,但是前提是马特答应开车送本去帕森斯市。
马特为了保住饭碗,也为了内心那点仅存的亲情,勉强答应了。
二、互相伤害,互揭老底。
一路上矛盾不断,从车里放什么音乐,吃个饭,都能吵半天。
更糟糕的是,马特发现,本和自己的叔母发生过一夜情(在母亲死后,马特在叔叔家被抚养至成人),本给自己的亲弟弟带过绿帽子......旧事不能重提太多,槽点满满......本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尊敬的伟大的摄影师,被人口所称颂的伟大,死后享受同行举起相机致敬式的护送遗体。
却从未尽过父亲的责任,一生风流放纵,给家人带来无止尽的伤害,快临终了,脾气还是那么恶劣,可用八字概括他最后的状态:“人之将死,其言也恶。
” 但是却可以在死前轻松获得儿子的“原谅”。
(本千里迢迢送去洗的照片是马特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童年照片)1马特原谅父亲,过不去心中的坎,2马特不原谅,要被指责:”和自己爸爸能有多大仇,你爸都快死了,你还不原谅他你这人狼心狗肺!
“死亡是一种单方面的最简单的自欺的解决方式,而曾经带给别人的伤害就会随着死亡从此全部湮灭吗?
17年的孤岛似的生活,30岁仍然不会用健康的方式爱人爱己,谁能懂这个中辛酸?
说原谅就原谅,任何事情、任何不高兴、任何失意,都可以吞下去。
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第二天依旧高高兴兴的生活,这种能力真牛啤。
这种能力抑叫人心碎,好似沉入大海深渊般的寂静无声,想喊,喊不出声,四周张望,只有自己。
马特在放映照片时哭的泪流满面,佐伊看到了并且拥抱,安慰了他,可是他仍然没有学到爱的方式,只是被迫忏悔,道德绑架式的原谅了父亲。
未来的时间很长,与人合作,变得柔和这是必然的学习过程。
原谅、和解,可以做到。
但不是这种被胁迫式的原谅,和解。
有时饶恕人,与人和解是容易的;饶恕自己,与自己和解却是难的。
但一切可以改变,一切可以转化,与父母的关系从“孝顺”转“孝敬”、“爱”。
有很多困难,用叛逆,痛苦,死亡的方式去讲明白道理,讲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修复关系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这中间要跨过“父不知子,子不知父”巴别塔似的障碍。
但请尝试在双方活着的时候把问题解决。
在活着的时候不要放弃找出一种让大家都舒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父知子,子知父;你知我,我知你”。
这不是影评,算个人观后感网飞的电影,故事是讲一段父子和解的旅程。
男主和父亲关系一直不好,十年多没说话。
可是他父亲要去世了,去世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冲洗一些以后再也无法冲洗的胶卷(时代变了,老胶卷被淘汰了),于是希望和儿子一起去冲洗,一个距离2000英里的一个地方。
其实这个老爹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临死前,与儿子和解。
儿子在个人利益下同意了这趟旅行,在这个旅途中,他对于父亲的了解,慢慢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只聊聊他父亲。
他父亲的确是个混球,他自己也承认,并且不到最后一刻,他也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比如他就是相与儿子和解,为什么不直接说呢?
直到最后,他晕倒下来,他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他才痛哭的说出内心的话。
打开了和解的机会。
而儿子对他父亲的某些认识也不全面。
他父亲或许很怪,在他眼里,是一个全世界都讨厌的混蛋。
但是最后,他发现原来在摄影圈里,父亲用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广大的尊重。
甚至有些人因为父亲的作品,间接激励了自己。
这与“混蛋”的形象不符。
这个父亲有自己奇怪的价值观,比如他说快乐是20世纪最美的神话。
我们不能说这是错的,悲观和乐观,有些人就是极度悲观,在悲观上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寻找自己的生活。
只要他不痛苦就好,但这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个父亲,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随手拍摄所看到的一切的东西。
比如旅行车中的小女孩。
但是生活并不只是快乐的,也有悲伤、痛苦、绝望等等,一个人如果说爱生活,那不应该“挑肥拣瘦”,不应该只要生活中的快乐,逃避生活中的痛苦。
(所以他也去拍阿富汗)。
生活中我们必然碰到各种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如何去接受他们?
就像男主,如果不接受父亲的确是个“混蛋”,也就等于丢掉了父亲也有价值的一面。
只有接受了,才能与生活和解。
还可以的公路片。
赞美摄影、摄影师那段,诸如保护主义、定格瞬间那一套东西,虽是老生常谈但也让人动容。
但我对于捧高胶片贬低数码的那一段相当不适。
引出那一段独白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儿子对老爹说如果你拍数码,那我们就不用这么麻烦跑这么远冲胶卷了。
首先老爹要冲的胶卷是数码相机还没发明的年代拍的,只是一直放着没冲;其次只是这款柯达克罗姆需要专门跑这么远冲,普通胶片并不需要。
只需简单的剖析就能发现以上完全不是胶片和数码之间的矛盾,而剧本还是这样简单粗暴地制造了这个矛盾,然后通过老爹表达“数码照片是 electric dust,留不下任何印记”这样的观点。
1 胶卷有硬盘可靠?
2 我就问问咱把 jpeg 文件晒成照片阁下该如何应对???
怀旧是高雅,现代是俗气,这是人之常情。
只是,如果想讨好胶片佬等潜在观众,手段要高明点,硬去批判现在的照片载体是说不通的。
现代人对快速获得结果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很多因为过程才会有的美好和快乐越来越少,无论有再多的不舍,都抵不过人类想要“发展”的雄心。
胶卷的消亡,就是众多不舍却注定消失的之一。
影片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会如何,甚至知道那四卷等待全世界最后一家胶卷店冲洗后的内容会是什么。
说实话,当这些想法出现在我脑中的时候,我对这部电影慢慢失焦了。
我没想到,连我看电影的习惯都被在电影业的快速“发展”中潜移默化改变了,幸好,不管电影开始15分钟能否吸引我,坚持看完是我不变的固执。
当然,结局和我一开始就知道的一样。
当然,我也依然被感动了。
老爷子在走进胶卷店之前换了礼帽,所有赶来冲洗胶卷的摄影师因为老爷子的离世按亮了闪关灯,男主拿起了他年少时最喜欢的鼓棒…我都胸口发烫。
这是一部好电影。
因为它让我重拾了关于享受过程的美好,就算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的结局会如何。
如同,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不就都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什么,不是吗?
老爷子说:数码跟胶卷的区别就像是去摸一个经过手术隆过的胸,无论看起来多美,都是假的。
柯达是个完美的悲剧故事。
第一款数码相机诞生于柯达的实验室,然后数码相机再剩下的时间里不断进攻胶卷相机的地位,逐渐取代胶卷相机的地位,击垮了柯达。
或许是电影名字让我太有感觉了,这部电影并没有怎么让我惊艳。
一开头就是标准的中年危机电影,父子关系不和家庭片,开车穿过整个美国的公路片。
从电影前几分钟的铺垫里你就能猜测到整个故事的发展:那四卷胶圈拍的是马特小的时候,父子关系终将和解。
我当时想如果男女主角最后在一起了那可就太俗了,不过他们没有让我失望。
不过当故事进入主线,没什么能阻止你去享受一部公路片。
孤独的美国公路,一望无际的美国平原,鲜艳的老爷车,性感的女主角。
不去计较故事情节的发展,只关注一个将死之人的最后旅程,去接受一个老混蛋,感受他生命中的闪光点。
电影是伤感的,那种再温暖中淡淡的伤感。
就像柯达注定破产,老头终将死去,我们早就预想到事情的结局,可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还是难掩伤感。
就像重新认识父亲的男主看到父亲死去,就像早就猜到故事结局的我,看到结局仍感到伤感。
电影里还有更多的触动点来自对白,来自父子两人的默契,来自说不出口的爱。
这绝不是一部烂片,他只是有些套路的痕迹,一眼望穿后丧失了些许的趣味。
但他任然值得一看,给平淡的生活加上那么一丝色彩。
也许是老电影看多了,对用胶片拍摄的片子特别有好感,也许片子本身不是那么完美。
但是用胶片去拍就足够了。
也许会有声音说,胶片注定会被数码拍摄所替代,这是自然规律,是的这是不能违背的。
但是总要在心里给它留一个位置,就像初恋一样,那些带给你快乐的美好时光就像胶片一样,一张张定格在你的脑海里。
事实上我太懂本了。
一个艺术家 就像他自己说的 “有价值的艺术没一个是在幸福中创作出来的” “雄心壮志、自我陶醉、性欲、愤怒,这些才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
” 比起说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倒不如说他是自己根本不想和身边的人“正常交流”。
他就是故意做混蛋的 然后一边不出来一边自己在心里为自己悲哀“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是个混蛋 我当然知道…我当然知道” ……这份“家庭的悲哀”能让他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听起来很残忍 但确实有可能就是这样。
因为我也一度做这样的事……数十年让自己沉溺在爱不到所爱之人的悲痛中 在明明过得很愉快的日子 一到夜晚就买醉 看一部绝望的电影 哭得稀里哗啦 享受悲伤欲绝的痛苦和痛快 然后码一大堆字……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仍有来往的好朋友 在我们相处时我没有一点异常……所以在父亲是混蛋这一点上我毫不怀疑 也不能原谅 但是电影的结局当然一定得是儿子和解 于是硬和解扣一星 但是胶片摄影加一星!
我爱银盐颗粒!
片尾的几组胶片太美啦!
儿子认为父亲感情上带来的伤害,以及私生活上的泛滥,能给自己足够的理由拒绝原谅。但实话说,人的感情和人的道德,本来就没有人想的那么有意义。要是真有意义,人生就不复杂了。片子太冗余,要是我,会把女主角剪掉,尽量用电话代替。本来就复杂的人生,不需要那么多冗余又爱讲理的角色。
旧时代和回忆匆匆掠过,但我们通过拍照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全片用35mm柯达胶片拍摄 它的texture真的是数码无法比拟的 看得胶片控好生激动!
05.27为了一卷菲林去拍一部电影,这当然……absolutely good!// 08.16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故事,但是讲得真棒,音乐,摄影,公路旅行,伤感又治愈。/老爷子离世时,所有后辈和同行们用闪光灯送别,看到这儿直接泪奔。/最后,向Kodak公司致敬,徕卡M4-p是台好相机。
父亲有着怎样的观察力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才能捕捉到这些触动人心的瞬间;可惜,了解人的各种生老病苦,却无法消化这些情绪,所以,作为父亲,他逃离了,逃离了琐碎,逃离了生老病死落地的地方。
老套的公路电影。“我们通过拍照让时间静止。摄影的本质是保护主义”
是个好命题,但没拍出好电影。
照片是过去的,感受是未来的。
与父亲和解是个不错的主题,遗憾故事情绪变化上过于突兀,整体观感就有些怪。
这演员搭配实在有够怪异
有些事物的逝去并不完全是好事//哈里斯则是过分的迷人
柯达胶卷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有很强的标签价值。故事简单,公路电影俗套的拍摄手法。男主陪着癌症晚期的父亲寻找最后一家柯达胶卷冲刷店,路上回忆过去的点滴,顺便凸显父亲惹人怒的性格,顺便爱上女护士,甚至怀疑这是父亲有意而为之,希望离世以后儿子能有生活的重心。柯达胶卷是一个载体,代表着过去,那些不舍得的令人珍惜的记忆,似乎是曾经幸福过的时光。然而沉浸过去有时候会忘记活在当下,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了,恍惚之间停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费时间”,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后,我们应该有的事更多的可以浪费的时间,可是却越来越忙了。
套壳的怀旧之作。
亲情公路片 柯达科洛姆只是背景
能做到跟我想到的套路竟然丝毫无差,我也是很无语了。因为微博截图“什么是痛苦”看的,也就那里有点意思了
好干的电影 基本毫无剧情,看了跟没看一样
为什么不能打0分,电影剧情首先无聊不说,杰森的演技也很次,这种搞笑演员去跑龙套而不是来当主角才对.毫无观看的必要
很久没有看到这种让人看完很走心的电影了,最后甚至看哭了,喜欢这类剧情片,公路桥段的风景好美,胶片的质感也非常棒,演员也都喜欢,很不错了。ps.不知道为什么Netflix显示分级是mature 15。。
古怪的父子情
天哪,以为放一堆音乐讲一讲爱情讲一讲摄影的最浅层的东西就是电影了吗。一星给去世后的闪光灯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