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感是被鄙夷的,想来能亲身有这类似经历的个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对这样的情感能感同身受的就更少,能支持和理解的又少了。
以至于会有那么喷子,很多人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
在我看来,刘烨最后说,一个人你找了很多年,找到后还是爱她,这种情感,是亲情,是友情,是爱情。
也许每一段刻入到骨髓里的爱都是那么天长地久。
可是终归要回到现实。
这是在美国和中国,两种文化下的产物,没有谁的爱情可以只是两个独立个体的,你的生活环境,你身边出现的诱惑,你遇到的困境,单有嘴上和心里说的爱,是不够的。
爱也不是停留的,她是进行时,谁能说茉莉对那位摄影师的不是爱呢?
如果茉莉和蓝一冰释前嫌,在一起了。
她们的生活呢,她们的梦想追求就能和谐吗?
这些都被导演所淡化了,可脑补。
在我看来,那种儿时的,曾经的爱,当人长大了,经历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后,那样美好的感情只适合回忆和祭奠了。
刘烨说,你知道的,我不怎么懂艺术。
蓝一和茉莉,聊得牛头不对马嘴。
在我心里,我更希望茉莉能做出选择题,并解放另外两个人,也解放自己。
而不是最后的一败涂地。
问问自己的内心,如果下一刻就是世界末日,你会想和携手走过最后的时光。
心里蹦出的第一个人就是答案。
属于文艺片,下午时分,喝杯咖啡,就像慢慢品尝着牛角包一样开始咀嚼这部影片所呈现出来背后的东西,理解主角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实际生活,可能更容易去现站在他们角度去观看他们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情感。
影片基本统一暖色调,也正是这样我才会产生对于主角们坎坷且悲的情感共鸣。
里面涉及到了追梦和情感。
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后留恋于北上广,不断跳进跳出体制,无论职场新人、愤青还是已经脚踏实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的人们,都不得不承认北上广确实会提供一些实现梦想的可能。
影片里那时候也是处于美国热,每个人都想在美国实现自己的抱负,尤其想赴约纽约。
然而在情感中,主角各种纠结痛苦又不得不去坚持原来的生活。
男主蓝一还是选择那位家族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女人,在职场中一步一步爬上来,成为中国最年轻的CEO.放弃那个自己从小就喜欢的青梅竹马,最后却不得不幡然醒悟自己一直眷顾着的是茉莉,也许为时已晚、另一边茉莉在美国也是苟且地活着,从底层开始赚取追逐梦想所需要最基础的物质,也是没能够和跟她经历了很多的蓝一在一起。
他们之间的情感有有友情、有亲情、更有爱情。
一起去经历很多的,彼此都往往很难忘记。
不过既然都互相选择远方,那就相见不如怀念吧。
昨天在家看了刘烨和林志玲演的《北京纽约》,一直到快看完,都觉得没有什么梗,感觉比《有一个地方》还让人摸不着头绪。
我想这电影一定不能白看,起码多少还是要有点共鸣或者感触吧,于是我坚持看完了。
当我看到快结束的时候,我又找到了想写一篇文章的点。
当刘烨抛弃家庭,妻子,终于脱身能够去找林志玲的时候,林志玲跟他说,我们放弃吧,我们别再折磨彼此了。
不知道是导演非要这样安排,还是人间的感情非要有遗憾才让人觉得动人。
当她说放弃的时候,我想,唉,你们熬过了那么多年,那么多事情,差一点,你们就在一起了。
如果你们再互相折磨彼此一点点,你们再坚持一下下,你们就能够在一起了。
爱是无罪的,只要它是真心的。
不管你爱上了谁,也不管你陷入了怎样进退两难的爱情当中,它都是无罪的。
如果真的能够选择,谁会愿意去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真的能够选择,谁又会去爱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
我们谁不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也恰好喜欢自己,自己爱上的那个人,也刚好爱着自己呢。
但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爱情注定有千万种。
有人顺其自然就得到幸福,有人简简单单就 拥有真爱,有人伤心欲绝备受煎熬,有人进退两难难取难舍。
当林志玲因为爱上了刘烨这个有家的男人而进退两难的时候,我想,人为何要把自己逼入这样的爱情当中,爱得那么痛苦、艰辛、得不到。
但这样的爱情的的确确在发生着。
他们时时刻刻的惦记着彼此,发短信,打电话,倒时差的等待,挂念,但是就是不能在一起。
我跟小伙伴说,不管他们最后是在一起了,还是分开了,等有一天他们回首当时因为爱着对方而受的痛苦和折磨的时候,他们会发现,那是他们最相爱的日子。
有时候,在一起,并不是相爱唯一的见证,互相折磨,也是相爱的一种。
林志玲因为爱着刘烨而不能跟他在一起,感到痛苦。
她寻求新的慰藉,尝试挣脱。
当她最终终于决定放下刘烨和摄影师在一起的时候,刘烨却抛开一切来找她了。
一切并不具有戏剧性,反而我觉得它很真实。
当人感到自己很痛苦的时候,都会尝试去解脱,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更是一种心灵的渴望。
谁都不想让自己受伤,毋庸置疑。
但是她注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扯,因为她放不下那个她深爱着的人,因为她对新的人还不够爱。
只是当她愿意去接受新的人,慢慢了解的时候,爱的天秤,才会慢慢发生倾斜。
时间久了,她觉得跟新的人在一起也很舒服,她甚至相信她可以重新开始,所以她千万次挣扎之后选择了重新开始。
这个过程看起来像是在劈腿,其实这不过是一个人对于一段难忘的旧情的了结和一段新的感情的开始,所需要接受的时间。
小伙伴说,她喜欢刘烨,又跟摄影师在一起勾搭,她到底喜欢哪一个。
我觉得她喜欢刘烨,但是因为她得不到,又忘不掉,感到痛苦,她不想再这样下去,所以她要跟摄影师开始慢慢相处。
人懦弱到一定的时候,都会做出一些平日里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个时候,你会非常想要一个依靠,一个温暖的问候,哪怕他只是一个陌生人。
所以在下雨的夜晚,刘烨要走的那个夜晚,林志玲酩酊大醉的跑到了摄影师的家里。
第二天醒来她选择了悄无声息的离开,因为她觉得自己做了蠢事。
第二次她再次跟摄影师留在摄影师家里的时候,第二天她没有离开,因为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想跟摄影师有一个好的开始。
在她万箭穿心之后,历经日日夜夜的孤单和寂寞之后,重新开始的时候,命运又跟它开了玩笑。
刘烨离开妻子,容光焕发的来到她的身边,想要跟她在一起。
这本来可以是 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一切都有点迟了。
她放弃了,她怕了,够了,受不了了。
她说,我们放弃吧,我们不要再折磨彼此了。
那个时候她下定决心要跟摄影师重新开始了吧,否则为什么从前那个心心念念的男人来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她没有一点点欣喜。
否则为什么当那个男人来到她身边成为她的人的时候,她没有抓住而说的是,放弃吧。
林志玲嘶喊着说,我爱你,但是我不快乐,一点都不快乐。
刘烨说,我很快乐,因为爱你,我一直很快乐。
可见,互相折磨也有人是幸福的。
后来结局的确有点狗血,男主被车撞死街头。
我想,导演真是够狠,没有在一起就没有在一起,还让人永远不能在一起干嘛?
难道这世间的爱与恨,非要用生命结束来终止吗?
还是说这世间的爱与恨非要用生命的牺牲才能证明它是多么的爱吗?
如果你此时幸福的爱着,那当然很好;如果你此时备受折磨的爱着,并且被折磨了很久。
你要好好想一想,要不要放弃,还是再坚持被折磨一下下,也许就能跟那个爱的人在一起。
情节很跳恸。
片子本身很好,但有明显的衔接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片长受限剪辑使然。
茉莉太纠结了,正是因为她的摇摆不定,两位男主角才更辛苦。
蓝一妻子的放手,终究和他爸爸一样没能成全另一半的幸福。
蓝一最后很冤,内心的独白却没有人知道。
男二,那个外国人,就好像小时候的蓝一不停的追逐在茉莉的身后,也许会是一生,不同的是,他永远住不进她心里,最多只是一直的陪伴。
之前好像看过一点,弃了。
不行我得看完它。
20190907看完打卡弹幕均说看不懂啊,是个烂片。
可如果是我理解的那样,还是乐意给八分的。
想起《廊桥遗梦》,婚外情的正义性?
(道义与本心。
)可怜蓝一老婆啊。
这种故事就像陈世美的改版。
收养了穷小子,给他富贵,把女儿嫁给他,然而人家心里有别的女人。
想起《十面埋伏》,“我等你三年,竟比不上他陪你三天”。
陪伴与等待,近距离的相处与够不着的爱情。
两个故事最终都是选择了陪伴。
想起《甄嬛传》,“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只是她的影子?
”心里终究有得不到的人,玩弄自己玩弄他人。
当然本片最后还是让乔去找茉莉了(这么东方这般深情的老美真是amazing)。
有些人,超越了亲情,友情,爱情。
注定得不到。
你相信命运吗?
(至少在本片,悲剧感觉都是主角作出来的。
老天给了你们机会啊。
蓝一干嘛急着结婚,茉莉为啥就是不见蓝一也不回国。
各自为了自己的追求不肯有任何牺牲与妥协,哪里配得到爱情。
贪图太多,总不是都能得到的。
)还是夸一句社长好帅哈哈。
其次,第一次如此深刻的认识到,志玲姐姐好漂亮啊,长得太好看了。
一部人到中年才容易看懂的电影,可惜电影的最大受众群注定是年轻人,最大的评论声也来自于年轻人。
制片方最终做出一部“中年不纯洁爱情故事”已经很有勇气了,放在市场和豆瓣上笑骂由人更是大无畏。
毕竟制片方不像我这种喜欢把一切都庸俗化的大妈,不可能片名就告诉观众,我们努力讲了一个中年人面临的爱情困境——所以片方取了个暧昧的片名《北京,纽约》。
但最终,我个人认为,这个片名还是起坏了。
片中被几次提起的时空之差,根本不是故事的症结。
北京和纽约虽然相隔半球,日夜颠倒,但中年人宣之于口的那些原因,不如都打打折扣,借口和原因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既然是借口,就不应该出现在题眼之中。
其实个人觉得,这部电影不能归类于“文艺”。
它依然是一个爱情故事,是一部类型电影。
唯一特别的是,制作方始终清楚:并非所有的爱情电影只能讲年少的酸甜苦辣,也并非所有的爱情电影一定要一生一世一双人。
其实早些年,可能我自己都会反驳这种听起来玷污伟大的说法:爱情如果不纯粹,还是爱情吗?
这就是年轻人的优势:在所有事情的A面,理直气壮地定义一切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爱情不论滋味,一定要可以超脱环境,像化学课上试管中的两种反应物,无他,最多只有些不参与反应的催化剂,就可以双双对对地燃烧到最后。
而人到中年,不然就无法驳斥年轻的自己,只说一些“一把年纪了谈爱情有点不适合”的糊涂话,不然就干些自己也没想清楚的糊涂事。
前者被称为庸俗,后者被称为渣。
如果,有人到了中年,仍然在满身污垢时想探讨一下爱情的本质呢?
即使爱情狡猾如斯,永远不可能两全其美,甚至需要穿越幽暗的人性面临道德的纠葛呢?
讽刺的是,这个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伤害。
从两小无猜到一场强迫,纠葛细细密密,但都真实存在。
蓝一的困境在于,他是一个无法被原谅的伤害的始作俑者。
即使后来他有了一定力量,能给他认为自己的一生所爱的所有东西,都还是始于恩赐。
所有的恩赐,都是需要还的。
还上婚姻司空见惯,如果这个恩赐,需要他还上真挚的幸福呢?
显然,他高估了自己。
他可以用婚姻去归还一段恩赐,但他做不到幸福。
他也无法让婚姻中的另一方真正幸福。
他想让自己的一生所爱幸福一些,却无异于给了她一杯鸩酒,旧伤添新伤。
说他贪婪,我估计他也认,但这贪婪,是在他苦熬的历史里,必须背起的原罪。
日子要过下去,就请一直背着这十字架往前走。
结局嘛,我认为他没有死,他最后只是回去了。
死去的是他想两全的心事。
可能那架飞机回去之后的他,反而幸福一点。
中年人少一件心事,总归在当下是幸福了一点。
茉莉,其实志玲姐姐演得很好。
最违和的是她开始时打散工住贫民窟的狼狈。
不过可能正因为她的角色像仙女一样闪闪发光,才在一片狼藉中吸引了乔,帮她走出不断怀疑人生的困境。
当然,蓝一给她那些物质上的支持也是。
年轻人总说,靠自己,但很多真实的生活就是,一潭靠自己走不出的烂泥,越挣扎,陷越深,死越快。
某种意义上,茉莉知道自己的两段爱情都是自己接近梦想的双拐,她也没有掩饰,都承认了。
是种成年之后必然会经历的坦然的羞耻。
她之前也羞耻,但当时她决定把它们都藏起来。
她依次藏起了对蓝一的眷恋和无法原谅,接着是自己选择时的骄傲,再接着是自己儿时的梦想。
她被彻底困住了。
但这一次,蓝一给了她与过去和解的希望,乔又给了她重新肯定自己的理由。
但是,这双拐的差异越来越大,她已经无法平衡他们。
当她下定决心要丢掉一支的时候,她情绪失控了。
她和乔吵架,吵完之后道歉。
依然回到蓝一给自己买的公寓,却只想跟出现在公寓里想给她惊喜的蓝一说她放弃爱情了。
她找了时差做借口,两次。
但蓝一懂了,她只是不再打算爱他了。
或者说,那些她许多年不曾消化的带着血的缱绻心事,她打算放弃了。
多讽刺啊,是借了你的力量离开你。
蓝一以后还是会去纽约吧,但他们没必要再见面了。
拖拖拉拉被埋葬的少年心事,最后每个人都算不上体面。
但这是一个终于画上的句号。
周围的观众看不懂也没关系,故事里的他和她都尽力了。
想要看故事的观众可能要失望,这部电影其实没有太多的剧情,仅有的一点也都埋藏在了人物对话和抒情片段之间的留白中,比起讲故事这部片似乎更想渲染一种感情。
想体会唯美爱情的观众可能也要失望,单看爱情线也是无趣的多角恋,但这部片其实又不仅仅是爱情电影。
在美丽的景色和压抑的氛围下,涌动着的是复杂的情感:缥缈的理想与无可回避的物质,不愿低头的倔强与乏善可陈的现实,异乡漂泊的孤独,求而不得的痛苦,前路渺茫的无助……哪怕茉莉和蓝一之间的情感也并不是单纯的爱情。
茉莉异乡奋斗多年,倔强勤奋,奈何现实蹉跎,曾经的梦想却越来越遥不可及。
她也会累,也会怀疑,也会渴望有人可以倾诉,有人可以依靠,有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家,有物质上的保障,这时她重逢了青梅竹马的蓝一。
蓝一似乎可以给她这一切,退后一步放下骄傲也许就可以结束漂泊拥有幸福。
可事实上茉莉又屡屡失望,因为他们之间隔着白天和黑夜的距离,隔着蓝一的妻子——蓝一恩人的女儿。
历经了生活磨砺的茉莉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梦想永远只是一个梦,可内心仍然躁动着对艺术的憧憬,仍然有着对放弃追求的不甘,这时她偶遇了乔——一个放弃工作重拾摄影的人。
茉莉大概多少在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追逐梦想的热情,于是帮他完成了影展,两个孤独的人相互取暖。
两个男人其实也是茉莉的两种渴望——生活与梦想。
曾经的她可以为梦想不顾一切,如今蹉跎多年,曾经的梦想也变得苍白无力,只能在帮助别人实现梦想中得到一点慰藉。
蓝一自小痛失亲人,独自在社会上打拼,男人的责任与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下定决心守护仅剩的最亲近的人——茉莉。
但茉莉并不是一个安心接受保护的小女人,而是一只憧憬天空的白天鹅,一心要去他不了解的美国追寻他不了解的艺术,他给不了帮助也无力挽留。
之后这些年在岳父帮助下取得的成功以及周围人的恭维显然并不能带给他多少的成就感,心中的黑洞仍然需要填补。
茉莉一直是他的心结,是他的牵挂,才会在十年之后还小心翼翼地去找寻,埋藏多年的情感又轰然爆发。
最后蓝一的死似乎有点突兀,一场毫无征兆的意外,可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没有更好的结局。
蓝一与茉莉都已被推入心灵与情感的黑洞,无可挣脱,其他结局似乎都变得俗气或狗血。
大概只有生命的无常才能维持一个唯美的结局,也才能让茉莉完成自我的救赎。
个人觉得称这部片为烂片确实有些冤枉,依托稀薄的剧情仅靠画面就渲染出浓烈而丰富的情感。
志玲姐姐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与人物气质十分契合。
刘烨演这种既有男人的成熟又有内心的敏感细腻的角色就更不用多说了。
可惜的是这部片既没有传奇的情节,表达的情感又过于复杂难言,不是纯粹的奋不顾身的爱情,也不是纯粹的对梦想一往无前的追求,似乎只是一种迷茫孤独空虚压抑相互纠缠的状态。
在这个纷纷扰扰追求成功的时代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对于大多数无法产生共鸣的观众来说,可能确实太过沉闷狗血。
导演大概也不是奔着票房来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达,可这种本就无法言说,无可倾诉的情感,费尽心血拍成电影,发现依然是应者寥寥,知音难寻,不知道是否也会有点失落。
那会刚从一刻也不会觉得无聊的NYC回来,怅然若失彻夜失眠…盆友说我在异乡的日子他看了这部片,于是翻出来看了……和《一生一世》异曲同工,真爱是只要爱过,就是一生一世,但是往往真爱始终不是我的……男猪脚越过大洋彼岸却在两人最有可能在一起时遭遇不测;女主角心里一直无法忘情却迫于现实委身于其他男子;多年的美国梦终究会结束落叶归根……1314着重刻画美,美人美景,特别是结尾处响起自带忧郁王子气质的宗伟翻唱的《空白格》,绝配啊!
而BJNY则是着墨于志玲姐姐,里面的每一个片段,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主人公的情感,一个转身离去的背影,或黑暗中的一个哀伤的轮廓,都让影片唯美的情感满溢,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悲伤。
纽约的繁华无法掩饰茉莉内心的灰暗,屋顶的微风吹扬起缕缕发丝,放飞着对遥远彼岸的思念和回忆。
志玲总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带岁月的娴雅与静好,茉莉一直是压抑的承受着所有悲伤。
这部内心戏十足的片已然摆脱了志玲的花瓶形象,更添加了属于她的个人魅力。
《一生一世》里的高圆圆,极美,却没有美好的感觉,是那种经历过爱与放弃后的云淡风轻,是那种虽然遍体凌伤却依然高傲的尊严。
而茉莉最终选择了乔,因为她是一种成熟的蜕变。
淡然却不沧桑,美丽却不稚嫩,铅华洗净慧然独悟,这便是茉莉,虽然俗着却又清雅着,唯有林志玲能演出这种感觉!
祝福接到捧花的智商高情商高万事俱备只欠伴侣的志玲姐姐!
年轻时看不懂的电影,老了再来看。
年轻时不喜欢的电影,老了可能会喜欢。
曾经以为爱情是全部,但活着、活着连爱情都没有了。
蓝一和乔见面时蓝一特别汉子,不吵不闹没有动手,那样的情景下我觉得是一个男人该做的(区别于绿帽子)。
第一次遇到这部电影是在高中时,那时候周末在一家乌烟瘴气的网吧里,点开了这部电影。
快进看到了最后给了差评,心里默默的骂导演真不是个东西。
同时也感叹浪费自己时间,毕竟繁重的高中课程难得有那么逍遥的时刻。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回来再看这部电影反而爱上了,看懂了导演的表达就像久违的一次对话。
翻了翻这部电影的评分没有意外的全是差评。
是啊!
回想那年今日,貌似爱情死了,关于爱情的记忆貌似从未有过,或是有过但在很久很久以前。
其实也这片子已经上映很久很久了,突然有一天翻了列表就看了,越看越熟悉,这不就和某帅谢和某女神高一个套路的片子么?
真心没有办法理解,这么多钱为什么不用来拍一些更好的片子呢?
每每热搜都是韩流日流欧美流各种震撼人心的好电影,难道我们的导演和演员都不需要思考么?
但除过套路深重的故事,漂亮的镜头色彩和视觉感是无可厚非的,总算称作电影也无枉费影帝刘烨乏善可陈装深沉。
看完片子反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Richard de Klerk的表演了,专门搜了一下,Klerk虽然没有什么火热的大片,但是对人物的游刃有余的表现,跟我们的演员拉开的差距绝对不是一点半点。
得意是得意,失落是失落,失望是失望,眼神里的情绪很容易就入戏,这是演员的基本素质吧。
除过刘烨一味的忧郁和犹豫,电影最让人忍无可忍的就是志玲姐姐的台词,虽然志玲也贡献了美的颜值和性感的身材,但一开口说话就让人想跳进电影去撕逼。
失落的时候除了面无表情就是空洞的眼神,爱的时候没有半点勇敢,最精彩的那场跟刘烨摊牌的戏,那故作深沉的声音,嘶哑的好像没吃饱一样,力气既不在肢体上也不在眼神上,而Klerk车祸死的那场戏,故事的张力其实是很感人的,可是还是忍不住要怪志玲姐姐空洞的眼神,嘶哑苍老的声音和不够投入的表情。
这个故事就这样变成了乏善可陈的一部商业片。
虽然故事也无可厚非,一座城池一个人,两段爱恨两段情。
谁都不能在生活中做最正确的选择,所以才有那么多遗憾的结局。
我们也无非是故事里的看客,看客里的故事。
凄凉无处话,大概是有一些那样的意思吧,可爱不可得,偏偏可得不可爱。
当深夜的纽约和北京,蓝一和茉莉身边都躺着那个需要却不深爱的人时,也许故事的结局已经写好了,深陷其中的人也无法再去多想到底谁受的伤害更多一些,也许Klerk的结局太过惨烈,太符号化了,但没有出现的蓝一的妻子最后又是什么结局呢?
不得而知。
在爱情里固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当自私变成需求,其实你有没有想过,明明可以好好在一起,为什么偏偏要伤害无辜的爱你的人呢?
两个人的爱情变成了四个人的战争,这才是真正的无处话凄凉吧。
一座城池一个人,愿爱也所愿,情也有终!
的确靠脑补能体会茉莉的心境。
和第一次没什么分别,就是要告诉你,当年的屌丝最后都成了高富帅,当年的学霸,最后都流落米国端盘子。男主女主分分合合总是不能在一起,最后好容易要在一起了,不是撞了个灰机制造了个911,就是被车车直接撞死了。这情节可以再类似点不。一星是给里面的重庆的片段的。
无聊。
志玲姐姐最走心的一部片子,故事有点像高圆圆谢霆锋版的《一生一世》
对现在的国产电影只能无语,一个经典爱情电影一个字难 ,现今经典系列爱情可以算是最少一系列 。因为现实人人看的只是利益 基本没有爱情一说
成年人揉捏纯情年华!我想说的是矫情的画面感真是钟爱,忘不了各种红色的渲染以致情绪的肆意流淌!
一星给林志玲,虽然她哭诉的时候总让我出戏,但是举手投足间的气质啊!女神!不过选林志玲来演一个在美帝底层幸苦讨生活的中国女人,不知道导演咋想的,分分钟出戏好吗?!刘烨,感觉演的太过了,这下真心知道他不属于演技派了、故事后半段发展好拖沓,结尾也太狗血了……👎白瞎志玲姐姐那么美了、
跟〈一生一世〉情节很像。为爱情放手,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爱上一个人,多年后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着ta,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虽然片子真是烂到可以 但是一起看的人却是最棒的 上回的遗憾这次补上了 五星给最好的你
这是什么玩意儿呢 结局真是令人无语了
奇怪,林志玲的声线用在英文上就变得超好听了
五星给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你认识她多久了。一辈子。
中央台看了会的烂片,两星,一是志玲姐姐确实美,二是纽约的风景拍的美。其他剧情啊演技啊台词啊都是啥都没的。
记得当时看完发了个状态 片名应改为《火华社长的玩儿命自拍》……能看出来志玲姐演技下功夫了 达标与否仁者见仁
林志玲姐姐演技还是不错的
也没那么难看吧。姑且命名其为杜可风摄影指导片更合适。慢节奏的音乐、优美凝滞的摄影所映衬的是慢慢积累并最终爆发的情绪。女人可以爱,但最终需要一个家。
镜头特别美 纽约就是好拍!
整体还行吧,但是剧情发展让人纠结,不仅仅是缓慢与拖拉,更是人物设定有问题。
电影频道.. 林姐姐那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