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羞耻第四季

Skam Sesong 4 Season 4

主演:伊曼·迈基尼,约瑟芬·弗里达·佩特森,丽莎·泰格,乌莉卡·法尔希,安娜·斯维尼达,坚吉兹·阿尔,希莫·默罕默德·厄巴比,塔利亚·桑德维克·莫尔,亨利克·

类型:电视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17

《羞耻第四季》剧照

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2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3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4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5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6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3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4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5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6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7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8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19羞耻第四季 剧照 NO.20

《羞耻第四季》长篇影评

 1 ) 欢迎加入我的伟大音乐会教派

Julie说Yousef就是第二个William,Cengiz说他演不来,所以给Yousef加了一点点温柔,一点点幼稚,一点点善良。

所以Yousef真的是捡来的男主。

他的存在只是为了引出Sana感情和信仰的矛盾。

但经过这番折腾,Yousef的人设实在太招人喜欢。

帅气温柔、善良正直,会做饭爱小孩,除了有点稚气未脱之外,简直是完美的男友。

但这些不足以让他特别。

他身上最独特而珍贵的品质,是他对世界与他人的看法,是他对别的生命的绝对尊重。

他聆听Sana与自己对世界完全不同的认识,因为他知道她的信仰与自己完全平等。

他在与Sana的关系中从不采取主动,因为他了解Sana宗教的束缚、尊重Sana的选择。

他在见证过Even的痛苦之后选择退教,承受着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和外界眼光,只因为他对生命最朴素真挚的热爱,让他选择了自己的良知。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Yousef成为了表达整季主题——宗教的最佳人选。

只有他能够毫不费力地走进Sana的内心,与她谈那些她从不提起的话题。

只有他非教徒的身份能最大程度的引起Sana对自己宗教的怀疑——“穆斯林女性为什么不能与非穆斯林男性结婚?

”他鼓励Sana为自己的性别骄傲,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他支持Sana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告诉Sana他的信仰对她永远包容。

他说民主的基础并非人人相同,而是人生而平等。

退教的经历带给了Yousef异于同龄人的的成熟与气度,使他能够用自己的博大的胸怀,拥抱和自己不同信仰的Sana,拥抱气球团和Even,拥抱自己。

我爱Yousef Acar,爱他的自尊自信,爱他看待世界的方式,爱他恪守的良知,更爱给他爱与宽容的小小圈子。

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Julie至今没有讲清楚Even和Yousef的过往,和Sana的故事也止步于对未来的期盼。

但他们的故事远未结束,世界上永远存在偏见与误解,也永远存在Yousef这样坚守正义的人。

社会不断发展向前,但爱与宽容永存。

被Yousef带大的小孩也一定很柔软善良嘿嘿。

 2 ) 偶像剧的养成

全世界的老一辈各有各的不同,全世界的小年轻大体相似。

人气如盛夏般火热的挪威青春偶像剧《SKAM》经历了四季如今已完结。

该剧满足了少女对偶像剧的所有想象。

肤白貌美大长腿,滑板黑泡开轰趴,事实证明全世界的小年轻都好这口。

偶像剧之三大法宝 偶像剧三大法宝——颜值、爱情、BGM,本剧一应俱全。

这个世界够以貌取人的了,更以貌取人的是演艺圈,更更以貌取人的是偶像剧。

试问萌萌的小甜塔小仙女们有不爱的嘛?

虽说艺术的世界包罗万象,但全世界偶像剧的审美相对单一,偏爱甜美可爱的长相。

少女时代爱上一个人是因为爱上一张脸,这一点没有比偶像剧的创作者们更清楚的了。

偶像剧的爱情观非同寻常,这是一种近乎原教旨主义的爱情观,这爱情始于一见钟情,而又能从一而终。

在爱情面前,家庭、学业、事业、金钱都要靠后,背叛整个世界也不背叛对方。

道德也归于虚无,感天动地的爱情让观众甚至忘了其中的第三者行为。

本剧的BGM主要走的是黑泡风,E神撩弟的过程中还不忘推荐NAS大神的好音乐,小天使面对心爱的人忍不住展示Rap神技,眉哥说最爱90年代的校园嘻哈,气球小分队简直像是行走的黑泡团体。

虽说每一首音乐都百分百好听,但鉴于“艺术宁求不过,不要过火”的原则,整部剧BGM的泛滥在我心中算是白璧微瑕。

偶像剧之金科玉律 偶像剧的金科玉律就是——跟现实反着演。

很多偶像剧主角多愁善感、百病缠身、喜怒无常,中国目前最火的偶像剧类型修仙剧剧中人物个个仙气十足,不食人间烟火,而随着日本ACGN文化漂洋过海而来,又多了腹黑、傲娇等多种属性,总体说来偶像剧主角在性格上都够特别,但现实中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的人呢?

以我有限的人生经历来说,现实中明明热爱热情似火多过高冷傲娇啊。

在这方面,中国的先辈早已为偶像剧写出了超级范本——《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在中国早已位列仙班,但它的灵魂依然很偶像剧。

从现实的角度,谁不觉得薛宝钗更好呢。

她身上有一种最为大众所欣赏的优点——情绪稳定。

然而贾宝玉爱的是林黛玉啊!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一段殿堂级描述简直奠定了多少年来偶像剧女主的经典基调,也奠定了偶像剧对病态美的不懈追求追求。

《SKAM》用了同样的梗,给Even安排的病症是狂躁症,直到小天使人妻上线,病情才逐步好转。

偶像剧应该不会安排脓疮、半身不遂之类没有情调的病,偶像剧里的病人大多面色苍白、弱不禁风,再加上直抵人心的容貌和才情,让人觉得楚楚可怜又有挥之不去的艺术气息。

白血病、肺结核、哮喘、狂躁抑郁是这种艺术病中的王牌。

至于宝玉究竟爱黛玉什么呢,我觉得书中早已给出了答案。

面对宝钗的劝上进、劝读书从而博功名,宝玉是十分反感的,宝玉说林妹妹是不会这样做的。

看来宝玉爱的是跟自己一样放纵不羁自由奔放的心灵。

人间烟火气太重容易变low,偶像剧需要超脱。

所以偶像剧少有表现婚后生活,印象中有此表现的是《恶作剧之吻》。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只有爱情,没有婚姻。

结婚是现实主义,恋爱比结婚更有诗意。

自由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是偶像剧的灵魂。

性、宗教、同性恋 要说中西偶像剧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性的态度。

看看《SKAM》里复杂的同学和情人关系,就知道西方的开放不是浪得虚名。

我不知道中国实际情况是怎样,但我知道中国偶像剧不会这么拍。

跟西方的无性不欢相比,中国偶像剧的主角多是禁欲系,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对清纯和忠贞的执念。

Eva和Chris仅仅是睡在一起并不是在一起,Vilde大方地跟朋友分享自己性生活的细节,这样的生活对于很多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只可远观。

由于国情不同,西方偶像剧会关照中国偶像剧几乎不涉猎但在西方政治正确而又时髦的如穆斯林、LGBT一类群体。

Sana,一个穆斯林女孩,宗教带给她的清心寡欲,在酒精与性的花花世界,不断将其撕扯,使她带着一种怨恨面对这个世界。

头巾——这个自己身份的明显象征为她无故招惹了敌意,被他人排斥为异己,这是西方国家部分人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

母亲常常告诫她不要忘本,而她的朋友想要带她过更自由的生活,如何在保持自己的同时,拥有挪威人朋友,这是一个问题。

不同文明、不同生活方式的碰撞除了产生火花也产生痛苦。

宗教给了她神性,爱情给了她人性,在神性与人性间摇摆让人神伤。

即便高傲如女王在心爱的男孩儿面前也会露出羞涩的笑容,为了心爱的男孩儿也可以暂时放下祷告,爱情让人如此卑微。

可惜的是最终还是没有挣脱宗教的羁绊。

Yousef说宗教的存在只是人们为了避免孤独依偎在一起,这样的思想对于Sana接受起来是不小的挑战。

剧终时分,该在一起的都在一起了,只有Yousef人在他乡为全剧带来一丝淡淡的哀愁。

相对穆斯林,编剧给同性恋安排的命运可是好多了。

Isak撒谎、怼室友、放朋友鸽子、给基友恋情搞小破坏——都没人diss他,公开恋情他的直男朋友们接受起来简直是毫无压力。

作为剧宠Isak不必经历Eskild所说的“即使被殴打、被歧视仍不掩饰真的自己”的命运,在路边与Even亲热时被路人甲鄙视了一下已经算是人生的“重大挫折”了。

然而现实中的人会这么nice吗?

看过国外的一份调查,很多同性恋者表示不敢坦白的原因是因为从坦白的那一刻起基本告别异性恋朋友了,从此只能在同性圈混。

这肯定不是所有人的遭遇,但也肯定不是个别现象。

剧中挪威五美情比金坚,然而现实中如果一个穆斯林不喝酒、不乱性、不跟外族通婚,融入西方主流生活的可能性有多大?

由此我想到了海外华人。

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不知有没有记错:日本人走到哪,最后都要回家;韩国人走到哪,在哪安家;中国人走到哪,把家带到哪。

很多华人似乎也从未全心全意融入西方主流生活。

我没有要褒贬谁,只是觉得融合的最大难题在于双方骨子里不是一种人。

世界平权运动一波波,但人类依旧难改党同伐异的本性。

剧中众人合唱约翰列农的《imagine》,这是偶像剧所表达的世界大同的梦想。

然而越美的梦境越难付诸实践,少数群体的血泪之路也并不是偶像剧能承载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偶像剧 青春要酷炫,行乐要趁早。

这是偶像剧告诉你的事。

于是你真的以为努力就会成功,以为这个世界真有人爱你,天真地以为不管你贫穷或富有、健康或疾病,周围的人都会不离不弃。

但事实上还有好多偶像剧从未告诉你的事。

偶像剧不会告诉你酒精、大麻、性其实很容易伤身。

偶像剧没有告诉你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人,很漂亮的人未必有漂亮的内心。

偶像剧没有告诉你人性中的残忍、肮脏与龌龊,人生中的苦痛与挣扎。

偶像剧没有告诉你世界上很多感情没那么纯粹,更多的时候是爱恨交加。

偶像剧里人与人之间和解总是很容易,就像从未受过伤。

然而,我们爱的不就是这种被美化的人生吗!

艺术从来不是治世良药,它只是精神乌托邦,迎合着人类内心的逃避主义。

偶像剧作为一种流行艺术类型从来就跟深刻无关,它不会过多地涉及人性,这是属于偶像剧的肤浅。

粉丝不是不知道真相,粉丝只是人艰不拆、难得糊涂。

在偶像剧中我们暂时忘记那些负心与薄情、忘记人生在世种种的不如意。

有时候我们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只能在别人的人生获得一点安慰。

生活如此苟且,偶像剧带你去看诗和远方。

如果我们向往剧中的生活,如果我们能为了偶像,努力读书、努力健身、努力学滑板,努力变漂亮,一心向善,那真的再好不过了。

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这是偶像剧的积极意义。

都说影视艺术是造梦,而偶像剧这门艺术则更为具体,它营造的是一个少女的梦境。

纵然岁月催人老,但青少年俱乐部却是铁打的营盘。

这里面还包括人不在但心未远的大人们,取次花丛仍频频回顾,对中二风一生钟情。

或许人性中对青春有着一种天然的崇拜,而年少时分也更为单纯而不谙世事,所以少女梦尤为瑰丽与迷人。

这梦千年不醒,至死未休。

即便像我这样的大人,经历过理想和爱情的幻灭,但我还是宁愿相信这样的人生。

我在世上的言不由衷、我的强颜欢笑都是假的,只有看到Isak和Even紧紧相拥留下的泪是真的。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才华与美意没有被世界所辜负; 愿满腔热血不会冷却; 愿世事变,没有将你我掩盖。

 3 ) 但愿所有人都在平行空间继续好好生活好好被爱!!!

想不到这么快就到了最终章最终篇万分不舍感谢编剧大大开创全新播放模式你要问什么是成长?答案就在这里在这个真·青春剧里:青春不是吸毒堕胎劈腿是会为了朋友两翼插刀出谋划策是去搜暗恋对象提到的电影看个遍是小心翼翼地掩盖自己与众不同担心会被歧视是傻乎乎的去做些以为是正确的事情而伤害的身边的人是自以为是对长辈的教导不屑一顾是对突如其来的感情躁动不安是此路不通还要直进那种的义无反顾是在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好朋友的性取向之间小心翼翼的平衡是第一次和好友分享秘密时的忐忑和被理解后的兴奋是和多年不和的妈妈和解后掉的眼泪是为了爱人能一夜之间成长就是要当你的依靠是被朋友误会不解而百口莫辩的苦恼......以上的种种在你我的身边是那么的常见那么的平常曾几何时,年少的自己不正是那样吗?

很遗憾,我国没有这种的真正反映青少年烦恼和成长,麻烦和欣喜的影视作品,满眼看到的只有假到只剩下皮套的做作作品!请中国编剧好好学习一下什么是真教育片!拍也请找一些真学生别在找大叔大妈扮演!PS:无论是Evak还是其他小伙伴们,但愿所有人在平行空间继续好好生活好好被爱!!!

 4 ) Muslim girl vs gay boy.

整季最喜欢的一段台词。

Isak:讲真Sana,为什么你对人的态度总是这么强硬呢。

Sana:你可以试试以一个穆斯林女孩的身份在这个国家成长,看你能不能做到不强硬。

I:我有试过以一个同性恋的身份在这个国家成长。

S:那不一样。

没人可以看你一眼,就看出你的性取向不一样,你不会受到别人看我那种眼神。

你知道人们看到我是怎么想的吗?

当他们看到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头巾。

他们觉得我戴头巾是因为我是被迫的,而不是因为我想戴。

如果我说是我自己想戴,他们就会说我是被洗脑了,因为我毫无主见。

在挪威,我们谈论着宗教自由、各种自由,可是多戴一条头巾那就有问题了吗?

而且人们觉得我们的婚姻很杂乱,所有婚姻都是被安排和被强迫的,就好像我明天可能就会逼着跟我的堂兄结婚。

你知道当我和Elias(哥哥)走在街上的时候,人们都做什么吗?

他们向他吐口水,因为他们觉得Elias在压迫我。

Elias!

他是那种甚至都不愿意让我戴头巾的人,因为他害怕我遭受到仇恨。

你知道这有多累吗?

每天走出家门,心里想着:今天又得向所有人证明你并没有被压迫了。

I:你觉得人们是这么想的吗?

S:你试着戴一天头巾试试。

你会知道,大部分挪威人都是种族歧视者。

I:胡说八道。

大部分挪威人都不是种族歧视者,大部分挪威人都是在乎自由和和平的。

他们有兴趣并愿意去了解其他文化,并致力于让其他文化在这个国家发展良好。

而害怕穆斯林也并不奇怪,因为你老是会从新闻里读到,那些关于生殖器阉割、还有ISIS恐怖事件及国外反叛分子之类的种种新闻……可是你知道的,大部分人并不是那样的,那只是小部分人。

而当你第一次面对面遇见一个穆斯林,你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称呼为外国人?

外族人?

外来文化者?

或者说什么才比较合适呢?

而且你不知道你是否可以戴头巾的人握手,那样算不算不尊重呢?

还有谈论真主安拉,会不会不尊重?

……所以,于是最后你就只能什么都不问了……S:或许那样也很好。

因为我这辈子已经被问了太多愚蠢的种族歧视的问题。

I:不,不,Sana。

那些愚蠢的问题才是最他妈重要的。

人们不可以停止问那些愚蠢的问题,因为一旦他们停止提问,他们就会开始自己给自己编造一个答案,这才是最危险的。

你必须停止在那些愚蠢的问题里寻找是否带了种族歧视,就算那些问题真的很烦人,听起来真的像是种族岐视,但最他妈重要的,是你要去给他们解答,你必须给他们解答。

……我并不是在说,挪威不存在种族歧视,也许这儿也有不少。

我没有像个穆斯林女孩那样长大,但相信我,我体会过你那种感受。

当你一开始寻找仇恨,你立马就会找到它。

当你找到仇恨了,你就开始憎恨别人。

仇恨会蔓延,但幸运的是,爱也会。

 5 ) 一个脑残粉的理性分析

图文原地址:为何挪威的skam让人上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哼666(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633697/多数人热衷谈论Isak 和 Even这对lovely gay couple、Noora和William的超高颜值、真实鲜活的青少年角色,贴近生活又如过山车般翻转的剧情,却鲜有人提及整个系列背后的概念。

社交媒体作为母题,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戏内和戏外,贯穿了整个项目。

虽叫作TV series,但Skam只在官网skam.p3.no播出,并不在电视台公开播放。

每一个官网新释出的片段都是实时更新,更新时间即情节发生的时间。

试想一下,你在刷手机的时候突然看到新的Clip,你喜欢的角色和你一样正坐在教室里,或者和朋友在公寓聊天,这一切都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只是地点不同。

这种模式和直播同理,观众在窥探这群尼森高中生的生活,仿佛他们的故事在平行世界里真实发生。

剧中的主要角色在Instagram上有专门的账号,以角色的身份实时分享图片或者视频;官网会上传主角的Facebook聊天截图;第四季的气球团在Youtube上创立了Hey Briskeby账号分享boys squad的嬉戏日常。

观众像关注现实好友一样追踪角色的动态,比如在Eva的生日派对片段发布后,多个角色的IG账号紧跟着更新合照和派对小视频,让人分不清楚到底是戏剧还是真实生活。

针对这些剧外的内容,观众可以评论,主创会根据评论适当调整剧情走向。

可能太过投入,第二季William没回Noora的那一周里,挪威人民陷入了恐慌,哈哈。

Skam每周更新一集,根据场景一集大概分成六七个片段,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片段释出,周五整合成集。

通常追剧以星期为单位,粉丝的讨论周期也是一个星期,Skam这种按片段发布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情节时间和现实时间吻合,另一方面也缩短了讨论周期。

新的片段出来以后,观众又会期待明天的更新,因此观众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讨论剧情,产生粘性。

社交媒体同时是观众的主要基地。

Skam没有任何宣传,目的是避免引起父母辈的注意,让青少年自己在网络上发现这部剧。

在如此情况下,Skam在欧洲积累了知名度,在北美和亚洲有大批粉丝。

尤其是第三季的同性恋题材形成病毒,开始全世界疯狂传播。

Skam如今的大势归功于无数热心网友的无私奉献,有Youtuber主动添加英文字幕,有IG账号分享官方内容和演员的私人生活,还有按地区和语言区分的数不清的FB粉丝专页。

可以说Skam在营销上没花一分钱,前三季的制作成本也只有一千万克朗(大约800万人民币),连NRK都忍不住夸奖这是个非常cost-efficient的项目。

基于社交媒体的概念,Skam有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大量对话推动剧情发展。

每一季中最重要的情节都在谈话中完成,第一季Jonas发现Eva的谎话、第二季Noora决定和William在一起,第三季Isak的出柜,第四季Sana承认自己的anger issue。

线上的Messenger聊天、群体对话,最多的是两个角色的单独对话,有些对话甚至长达十分钟,台词也不过日常絮语,人物平静地交换观点。

原本应该激烈的冲突在不紧不慢的谈话中平息下来,矛盾解决。

我最中意那些对话中的沉默瞬间,或表达尴尬、或沉思、或愧疚、甚至感恩。

配乐是Skam的亮点,大部分是流行乐,视频和音乐节奏一致,很多集都用升格的方式让某些片段看起来有MV的效果。

歌词和人物心境匹配,没有对话的时候,就让配乐do the talking。

第二,碎片化,情节被严重压缩。

Skam属于short comedy,每集时长在20到30分钟之间,最短十几分钟,最长的四十几分钟。

每集还要被分成六七个片段,有些不重要的片段只有两三分钟,刚开始的时候我不能适应短时间内切换太多次场景的剪辑。

但联想社交媒体的概念,社交媒体不过是展示某个人的生活片段,skam也是展示主角的生活片段。

除了时长限制情节外,单一视角限制了观众认知,比如我们不理解为何Even一开始对Isak忽近忽远,以及Even和气球团重归于好的过程,我们对于Even的认知单纯来自isak的视角和气球团的谈论,Even却没有机会亲自为自己辩解。

单一视角也有好处,观众和主角之间基本不存在信息落差,主角知道的我们都知道,主角不知道的我们也不了解,这样观众不自觉地产生代入感,为主角揪心。

据Julie Andem透露,Skam原本有9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season。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主创团队决定在第四季止步。

最后一集中压缩了往后五季的内容,七个片段是以另外八个人物的视角展开,剧情也在这几个片段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情节翻转之间发生了什么,观众无从得知,可能永远也不会得知。

作为追完了Skins的铁粉,不得不说Skam很多地方让我联想到Skins:几个相似的角色,聪明的金发女学霸Noora和Naomi,善良天真的Vilde和Cassie,同是穆斯林的Sana和Anwar;同样的青少年视角(Skins是一集选一个主角);主角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

回想Skins,简直是高中生版的猜火车,无止尽的狂欢和嗑药,以及每两季必有一个主角去世的设定确实过于黑暗了。

相比Skins的动荡,Skam整体清新和缓,编剧在塑造角色时不吝啬展示他们Shady的一面,亦不否认他们人性的闪光点,矛盾解决的过程中强调包容和理解,避免偏见与仇恨。

最重要的成人角色——校医,虽说是“一本正经说瞎话”之典范,却补充了性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怪不得有人戏称这是部教育片。

二十几岁了还沉迷Teen Drama,我可能比Skam更羞耻。

Skam让我想起了青春期的快乐和遗憾,想起了十几岁时旺盛的表达欲。

成年后觉得自己表达的欲望在一点点消退,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意见可能不会被他人赞赏。

人们表达的时候下意识会期待回复与赞同,害怕表达的本质或许是害怕被评价。

言论里有无知、浅薄,也有真诚和自由,如果不表达,真诚和自由也无法被感知。

表达欲也需要练习。

如果感兴趣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莎迪坤,嘿嘿嘿

 6 ) TAKK SKAM ❤️

所以SKAM大结局了。

我想说的是,无论这四季拍的好与否,我喜欢与否,我都会很感激它,就像isak 无论会不会和even一起走到最后,他都会感激他一样。

因为SKAM带给我了太多太多的欢乐和回忆,它促使我和角色一起成长,它无数次破掉我对这个社会不正确的观点,然后教给我如何面对自己以前干过的蠢事儿,如何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他人,如何看待彩虹人群的行为,如何接纳真实的、不完美的、不一样的自己,以及如何看待宗教问题等等,它促使我的世界观形成,我会记他们一辈子❤️😇永远支持🇳🇴五美&F5,永远爱Vilde 小天使,永远磕Sana&Yosef和Evak ,永远力挺正在成长的小屁孩们❤️!!!谢谢SKAM从3.31到7.7这99天从春到夏的陪伴,永远永远爱你们,永远永远记得你们!!! ❤️🧡💛💚💙💜谢谢你SKAM,TAKK FOR ALT !!! 😉

 7 ) 怎么一共才整四季,明明五个女孩。

只能说美好,为啥没有第五六季,起码给薇儿德也整一季吧,那么可爱真性情又漂亮的金发少女。

说回这季,好像从来没看过穆斯林少男女谈恋爱,萨那在前几季已经奠定了大佬风范,想必女孩们都很喜欢她的酷劲。

男主一开始觉得一般,毕竟刚从前两季白男转过来,有点异域风情。

看久了挺可爱也怪帅的,虽然温柔又能干,偶尔也挺有态度,不惯着女主,比如抢篮球那段,虽然他事后很后悔觉得自己幼稚,错失表白机会。

女主哥哥也很好,看着硬气,实际很靠谱,替妹妹着想,说的都是实在话,可能年轻人都这么坦诚吧。

最后诺拉给她看聊天记录,真是齁甜,连我都心动了,默默喜欢一个人真不容易。

随便一些事就可能造成误会,导致错过。

人生苦短,哪经得起几次错过。

看了两遍,感觉更甜,对剧情也更有感触。

唯一遗憾的是,翻了翻男主近照,现在也就是二十七八岁,咋老成大叔了,头发都秃到地中海了。

中东男人都老这么迅猛么,有点吓到,太可惜了,原来花美男的盛世美颜也转瞬即逝,还好这部片替你留下了证明,不然只看如今的照片,打死我也不信曾经那么前卫时髦帅气。

喜欢男主总是偷偷看女主,对着她宠溺的笑。

喜欢她两斗嘴抢球聊天,最后一集成了大杂烩,别人都团圆了,而本季男主却去了土耳其没露脸,难免遗憾。

 8 ) 致辞及喜欢的台词

致辞——诺拉、威廉、伊萨克亲爱的萨那:这段致辞是写给你的。

为你致辞是因为,今日你邀请我们齐聚一堂,这股和睦团结将在明日把美国总统推翻。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难知道规则的纷乱世界,不然为何会有人贫穷,而有人富有?

为何有人舒适安全,而有人却得逃亡?

为何在街上会有人被唾弃?

而且为何有些时候当你试图想做些好事,却依然反倒遭受怨恨。

人们选择放弃也并不奇怪,我们都会不愿再相信美好,但是谢谢你从未放弃,萨那。

因为,就算某个瞬间会是这样的感觉,但没人是会永远孤单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巨大混沌中的重要环节。

你今天所做的,都会对明天产生影响。

很难准确地看出是怎样一种影响,而且你通常也不能看出,它们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

但你一举一动带来的影响都会在这场混沌中的某处停留。

100年后,我们也许会有某种机器,它可以算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导致什么影响。

但是在那之前,我们可以坚信:恐惧会传播。

但,幸运的是,爱会蔓延。

台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和人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或许那就是社会需要宗教的原因。

民主的理念,并不是建立在人和人完全不同,而是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的价值皆为平等这个基础上,这个理念不是从科学角度得出的。

——尤瑟夫要是你不再信仰神明了,欢迎你加入我的宗教。

——尤瑟夫他好得我都配不上了。

——埃文你知道为什么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吗?

因为无论我一天过得多么糟,你总是能找到方法让我开怀大笑。

——薇尔德

 9 ) Everyone we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分割线-这样的Sana,五个女孩里最聪明,看问题最透彻的一个姑娘,关于她的宗教,她的信仰,她的家庭,她的友谊,她的黑色hijab下化着浓妆的脸庞,和她的心里藏着的那个叫做Yousef的男孩,这才是SKAM第四季最值得期待的东西吧!

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看看Sana这张永远涂着鲜艳口红的嘴巴里还能冒出什么让我感觉“哇!

她说的好棒”的言语来!

但是我发现,第二季的Noora也好,第三季的Isak也罢,在他们不做主角的时候,Noora是女神,Isak是个玩世不恭的小恶魔。

只有在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的剧集里,我们才会发现,原来Noora在面对自己的爱情时也是这么一个脆弱又奋不顾身的普通女孩,Isak也是个犹豫不决患得患失并且有点“不够诚实”的普通男孩。

那么Sana可能也会是这样,前三季里精明得不行、看透那么多道理的Sana或许也是一个拥有软肋不够完美不够聪明的普通女孩,甚至有可能都看不清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嗯,可能每一季的主角都是这一季所有角色里最笨的那一个……所以你看,我们其实都不能完全了解身边的每个人的生活,Skam给了我们一次拥有上帝视角的机会,让我们把Hartvig Nissens skole这所学校的几个高中生的生活全部尽收眼底,他们彼此间不知道的事,我们观众却全都知道(跑个题:我竟然想起了二熊的振华高中系列哈哈!

)就像Vilde或许会埋怨Noora和William在一起了却瞒着她,但我们却知道Noora选择隐瞒其实也是怕Vilde会为此受伤;Jonas痘哥小黑孩可能会奇怪为什么Isak不怎么想和他们玩了还谎话连篇,但我们却知道Isak那段时间都在经历着怎样的自我怀疑自我认识。

所以,千言万语,我想Skam整部剧集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被Noora贴在柜子上那句话: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Be kind.Always.SKAM真的会是一部足以改变人生的剧集,尤其是像我这样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子来看,它帮我塑造了一些观念,提醒我去拥有一颗同理心,去尊重身边的人,去包容那些我可能无法理解的事物,去接受和我不一样的观点,去热爱这个世界。

我想,每一个看过SKAM的人,都一定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了。

而这个动荡不堪特朗普任职美国总统的世界,或许会因为这部剧的存在,而变得稍稍美好了一些。

噗!

其实我本来只是想把Sana前三季说过的话做个整理的,怎么又兀自说了这么多……嗯随着第四季的更新我应该也会慢慢在这篇剧评里添加一些Sana说的话吧!

也请原谅我的话多,我真的很喜欢这么剧了,每个人都是那么鲜活,优点缺点并存,爱情也不尽是美好,一整季都轰轰烈烈爱着的俩人也会因为某些现实原因分手,可这部剧就是因为真实才可爱,世界也因不尽完美才要我们更懂得珍惜。

Isak在听Noora和Eva打电话讲述关于她和William的事情这是SKAM的最后一季了,从2015年9月25日第一季第一集开始播放一直到现在,我们陪着这群人长大(这群对我来说是同龄人的人[doge]),看着他们开各种趴踢,看着他们为爱烦恼为爱改变为爱成熟,看着他们迈向成人世界,我仿佛也像是在Oslo这座城市里生活了一年多似的。

(当然,总有一天我们是要去挪威的,我们一定会去挪威的)我把所有想说的话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我想说谢谢,谢谢Julie Andem,谢谢五个可爱的女孩三个傻里傻气的男孩,谢谢塔爷轰母,谢谢William(你来一阵又离开了,却把我的心带走了),也谢谢那个冬天百无聊赖无意间点开第三季第一集看起来的自己。

无论你能不能看到我这篇文章,无论你看到我这些话后会不会在想“这写得都是什么玩意儿乱七八糟的!

”,我都很喜欢你们,很喜欢喜欢SKAM的大家!

也无论你是为了齁甜的Evak而来看这部剧或者是被Noora的盛世美颜吸引,都请认认真真地看第四季,认认真真地看其他三季。

SKAM绝对不只是讲述两个漂亮小男孩谈恋爱的故事,也绝不仅是部俗套的青春校园片,它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最后,请允许我对那些把SKAM定义为一部腐剧的人发出一声义愤填膺的怒吼:

这张图是我在微博上收来哒!

不知出处,侵删

 10 )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只有交流才能传播爱❤️不好意思 我到最后一季最后一集才意识到这部剧并不只是想要成为一个讲青少年成长的电视剧,而是在这懵懂大胆的年纪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份理解和❤️。

最后一季,本来没有抱太多热情去看,但最后一集让我掉了好多眼泪,不只是因为舍不得我的挪威五美和小isak,最后十几分钟简直了,谁看谁知道🗿着重要说isak。

不知道第一季到底作死到什么地步,第四季里的isak i fell in love ❤️ 最搞不过嘴甜而且宠朋友的人了。

最喜欢这种在这油腻的电视剧时代里的一波清流了,演技max。

《羞耻第四季》短评

其实这三部评价都挺虚高的...但是其实大家对人物都有很深感情了 不管拍什么,如果还有,还是一定会追!看到他们就很开心了

5分钟前
  • 上水道蟑螂战士
  • 还行

+0.5 总觉得这一季的意义也许要等二十年后年轻一代的穆斯林青年成为社会中坚再将对宗教的理解慢慢渗透和改变。真的这本剧背负的使命感已经超额完成了。不要小看一本青春题材电视剧对于年轻人的影响。

9分钟前
  • Figure 8
  • 推荐

看到现在实在有些失望,两条线都崩坏,最后只好拉一些人来溜粉,编剧你怎么了!!!为什么会差这么多!?三星给背景里甜蜜的Evak和最后的其他角色(Vilde和女Chris)角度

13分钟前
  • 桑叶
  • 还行

世界大同,爱会蔓延。看完每个汗毛孔都感动到颤抖。全场唱imagine那段即是点题。再次坚定地贯彻了“要在混沌无序的世界勇敢坚强地过”的价值观。疯狂地为你爱的人们输出,像没有明天一样。珍惜一切的联结,接受一切好的坏的,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一样,生来孤独,死亦孤独。

18分钟前
  • 秦皇岛海怪
  • 力荐

。。。欧洲白左果然还是太多

22分钟前
  • HELAS
  • 较差

cliche,青少年剧,制作还算精良了,出场自带BGM和慢动作真的该改改了,别跟美国辣鸡学。

27分钟前
  • Orange Bourbon
  • 还行

每一季都比前一季刷出新高度,sana的身份注定不会拥有像Eva noora那种小女人般的爱情,她需要理解她的信仰并且支持她的人,感谢编剧让她遇到了Yousef!懂得欣赏她,可以灵魂交流和陪伴的那个男生

30分钟前
  • gary_rui719
  • 力荐

第七集 isak和sana对于少数群体的解读太赞了

33分钟前
  • Veronica
  • 力荐

季之间这个形式倒是很体现平等主义,不在受众中。虔诚的女主符合了那个文科出左xx理科出右xx的规律。在奥斯陆哟。每集内容太少节奏慢,显得空和假,剧作和镜头也很简单,ya剧都是这样的嘛?年轻人一些很蠢没考虑清楚的行为。慢镜头尬得!配乐略突兀/年代感。有社交规则的差异和幽默的隔阂。写不下去就靠爱发电。北欧五国影视哪家强?宗教对女性的压抑(人类学家看不下去了)真的没有嘛?挪威ym广告?女主刻画得…第7集28分钟开始是什么东西?!第8集感觉灵感用完了破罐子破摔红巴士派对和滚屏短信推动剧情(省钱省事?)9集老妈的话太可怕了拒绝世俗化?10集模式突变/回归群戏/n对狂吻编剧彻底放弃了,41分的mika!土耳其摩洛哥瞩目。最后1分钟才联系现实/梦幻+正面是为了教育开化嘛?

36分钟前
  • Q这一切的一切
  • 还行

可以讲人种,性别,国家等等的歧视,但涉及到宗教这个真是有点儿圣母白左了,欧洲的zzzq现在造成了什么后果大家有目共睹

37分钟前
  • ʕ•̫͡•ོʔ𓅮𓃱𓃻ʕ̯•͡ˑ
  • 很差

并没有觉得多好看,评分太过了。内容看似高大上实则非常空洞、无聊。甚至狗血。

41分钟前
  • momo
  • 较差

第7集里萨那和小天使伊萨克的关于穆斯林的对话简直高光时刻 我愿意为它打满分

43分钟前
  • 黑色pappy
  • 力荐

Fear spreads. Love conquers ❤️💛💚💙💜

48分钟前
  • Hephaistion
  • 力荐

表达观点的台词真的很到位很精致很用心所以加分。但是很说句不太讨喜的话,这个9.4分相比其他三季的身份真的太高了…

51分钟前
  • Narcissus
  • 还行

既然说难民,为何不说是什么导致了难民?既然说恶意,为何不说是什么导致了恶意?过于白左,且立意拔得太高。但考虑到这是挪威青少年教育片,也就能理解。不过这个星球又不是靠爱来自转的。

53分钟前
  • 假若是澍
  • 还行

8.5分,2017年的剧我到2019才看完,关于宗教,关于信教与不信教,关于女性权力,关于穆斯林我们有很多误会,他们也不是完全反对LGBT,我们总以为他们是被迫的,又不曾想过,他们的角度而言,他们也许真的喜欢并享受着...会引发思考的剧集是好剧,关于青春背叛重归于好,欲扬先抑在Skam里也是熟练且常有的(最后一集群像,我反而有点关心同情起Vilde,以前觉得她又蠢又傻,后来觉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54分钟前
  • o!o
  • 力荐

两星都给我们sana,看似无坚不摧的女王内心也有脆弱的一面,实在心疼。剧情其实很弱,转折突兀,而且每集重点不多,可以说更偏向挪威小时代版唯美长MV,看着好像很文艺....另外每季围绕那个主角好么,b站弹幕也好网易云各bgm评论也好,全是刷evak的真的很烦。

57分钟前
  • 蜂蜜柚子茶
  • 还行

这个女主上一季说的话很有道理,演技不尴尬…暗恋的心情很不错,被喜欢的人加好友的心情,意外又嘚瑟甜蜜,背景音乐很棒。

58分钟前
  • muriel
  • 还行

我喜欢这一季超过前三季,前面评分打高了;17岁的sana思想经历这些毫不意外,只是以后的20+最起码开始争取并夺回自己的精神力吧,男性话语中我们缺失的,本来拥有的

1小时前
  • Lüge
  • 还行

从友谊到爱恋到性向认同到宗教信仰,一季比一季更为拔高的主题注定了该系列的视角远不止于青春悸动那么简单——它歌颂年轻,它主张自由,它关照个体,它尊重异类,它思考社会,它还坚守着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爱。可接受鸡汤结局强行团圆,但抱歉William的回归我只能翻白眼扣一星。

1小时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