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朋友去看的,奈何电影有些情节我看着就别扭。
女主一开始因为男主不着家,两地分居,想和男主离婚,男主爸教育她,作为一个老师,只是因为老公在外工作长期不回家就要离婚,是要被人笑话的,然后让女主打消了这个念头。
男主爸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教育她,完全不考虑女主一个人过得辛苦,哪怕口头上安抚女主两句,这个人物也会显得更加可亲吧。
男主的勇于奉献挺高尚的,可是片里说,他不下岛去外面工作,女儿就会没钱读书,这种情况下他还是选择留岛上,后面的剧情还有拒绝上面给的补贴的。
这点我没法认可他,我觉得哪怕收下补贴让女儿有机会复学呢,就算那会儿女儿年纪大了些了,但是我觉得只要有机会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
或者男女主跟组织反映一下,我们两夫妻守岛,女儿都成失学儿童了,我想组织也不至于不给解决吧。
勇于牺牲我很敬佩,但是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不去解决,我就不是很能理解了。
另外片子在立意上,男主说自己之所以守岛,是因为想跟父亲证明不是孬种。
守岛不是为了家国情怀,合着一家老小为你这个工作牺牲就是为了你这么一个念头,感觉还是差了点意思,导演该升华的时候不升华。
本片最让人感动的是片尾故事原型的照片,看得出来两夫妻风风雨雨走过来。
而且人家也没那么蓬头垢面的,片子里男主我觉得就没洗干净过澡😂
以下文字 是一篇迟来的影评,看过虽已有一周左右,但此时想起依旧感动不已,观影当时,那一令人动容的“平凡”力量,几度哭湿我的口罩。
看完《守岛人》我真想套用电影里刘烨的一句台词,对故事原型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说:“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电影根据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真实故事改编。
电影在狂风暴雨中开场,旁白一开始就交代了主角的最终结局,然后从故事开始的1986年慢慢向2018递进,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俩与恶劣环境抗争、观测并记录海洋数据、在渔民有需要时施以援手、与走私犯斗争,一个小岛,两个人,几只土狗,他们甘做平凡的人不甘做平凡的事,32年忠诚守护祖国边陲小岛。
电影情感相当饱满,从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内心纠葛到他们的相濡以沫,再到父母在背后的支持,以及孩子对他们奉献精神的传承,电影始终没有流于说教,家国情怀的上升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有人心中有光 ,然后将自己活成了光!
对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由衷敬佩!
“说谢谢两个字,太轻,鞠躬。
”
总觉得强行煽情,强行宣扬无私奉献。
32年,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地方就安排两个人守?是觉得他们的武力值十分强大吗?
就那么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吗?
人家是无私奉献了,可是结果呢?
两夫妻为了这个岛奉献了一生,变相牺牲了父母牺牲了子女。
于父母,从上岛就没有在父母面前尽一天孝,父亲过世了都不能见上最后一面。
于子女,没有陪伴他们成长,甚至不能够供养他们读书,如果没有姐姐的牺牲,可能弟弟也考不上大学。
甚至因为守岛,全家人的人身安全都遭到了巨大的胁迫。
结果呢?
这种无私奉献了的英雄,得到一些基本的照顾了吗?
小宝甚至那么小就要去菜市场当帮工赚钱!精神上是得到圆满的升华了,非常伟大,非常爱国,我们都看的极其感动。
但是人不是活在半空中,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活的。
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这是不公平的。
这部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在开山岛的日子,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32年间,他们经历过大自然的残酷,也见证过海岛独有的景观,并亲手把环境异常艰苦的小岛变成了温情的家园。
此次首映式,王仕花也亲临现场。
回忆起最初陪王继才守岛的情景,她哽咽着说:“他要守岛,那我就守着他吧!
”他们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现在开山岛继续由王仕花和其他人守着。
他们是英雄,是我们值得记住的人。
单位组织观影。
此前看过很多次王继才的事迹宣传,故事很熟悉。
伟大,是真的坚定伟大。
我非常敬佩他,但是和许多评论中写的一样,一个县,三十年找不到轮换的人,王继才一家老实、坚定、有信仰,就逮着他们一家薅!
如果王继才不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好人呢?
那么多走私船、地下赌场,万一遇上一个不那么坚定的人,岂不是防线崩溃?
岛如果真的这么重要,更应该及时轮换,杜绝一切徇私的可能。
并且现实也和我说的一样,王继才被追认烈士后,当地成立了一个十人组成的哨所,按照值班表轮换。
如果这一切早二十年……小宝这么乖巧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上学了?
纪录片里儿子说之前恨他爸(最初的宣传片里是这么说的,后来的各种宣传里这段被删了),是不是也不会发生了?
关于拍摄,整个剧情都非常压抑,当然真实故事估计比这个更残酷更伟大。
最尴尬的就是开山岛联欢会那段,突然就各种表演唱戏。
然后还有一点很出戏的,王继才和他妻子二十年后比二十年前络腮胡子的造型还年轻很多……小宝看起来都是他们同龄人了。
就这样吧,并不是批判,只是希望今后政策能更加照顾踏踏实实工作的老实人。
不然就和大多数同事的感受一样:英雄我敬仰,换我我不上。
不是觉悟低,实在是,明明可以轮岗的事情啊(而且王继才自己当年也很想轮岗只是后来没有指望了)!
边看边编辑:结尾主角离世前看到海燕和大军舰太感人了!
女主是真的爱男主,甚至愿意离开子女,在老一辈里属于少见的夫妻关系高于子女关系的那种。
虽然“你守岛我守你”,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社交,不符合现在女性独立的氛围。
岛在远离大陆的海里,时常风雨如晦,偶尔云开日出。
有人守,它便是一片国土,一个前哨,一座为船只指引航程的灯塔;没人守,它便是一片死地,一个暗礁,一座令时间凝固成冰的监牢。
让岛活着,大概先是王长杰(侯勇饰)的执念,后来又成了王继才(刘烨饰)的执念,再后来,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执念……虽然所有人之中,只有王继才最终成为了“岛主”,但他终于不再被漠视、被嘲笑、被冷落,他用30年的生命医治了这座岛的“孤”,就像妻子、孩子和狗医治了他的“孤”,许许多多人医治了彼此的“孤“一样,所谓守望相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这个年代还能看到如此纯粹的人生故事,是一种幸事,虽然电影的好坏见仁见智,但好的故事足以照亮你我的内心。
王继才说:“人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
”这是守岛人的箴言,又何尝不是所有坚守本职的人共同的誓愿?
愿祖国强盛,华夏永昌!
电影里有两个“金句”,一个是王继才说的:“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不白活。
”这句话也是他在岛上坚守三十年的总结。
但是一个人在这里坚守,吃苦,父母之前不能尽孝,儿女不能养育,光靠这句话,人物是立不住的。
电影一直借父亲的口讲述缘由,这是因为他爸爸当年亏欠王长杰爸爸的,当年自己渡江,王长杰爸爸用机枪守护自己。
让王继才守岛是为了报答,后面慢慢解开缘由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爸爸的这番话就隐隐透漏着一个道理:“有人往前进攻,就要有人坚守。
”当年自己往前冲,王长杰的爸爸为自己坚守。
现在就需要王继才来坚守,可谁是这个时代进攻的人呢?
小豆子这些用自己智慧致富的人,包正福那些用双手为生活拼搏的人。
我更喜欢电影里王继才老婆那句话:“你守岛,我守你。
”这让我想起约翰多恩的一首诗《没有人是孤岛》。
电影一开始王继才一个人在岛上和风浪搏斗,风裹挟着巨浪像强盗一样就“踹”开他的门,瞬间席卷一切,他一个人守卫着灯塔,他一个人在深夜大雾里敲响盆子警告过往船只,他一个人守卫国旗,一个人唱国歌。
连被他救命的人都不愿意陪他在多过一天……他守卫着那座孤岛,他似乎也成了那座孤岛。
但妻子说着那句话走上了岛,和他并肩守岛。
王继才不是孤岛,这个世界有一份温柔留给他。
场面温和起来了,但是两个人一起看着灯塔,一起升旗,一起耕作,但——两个人似乎还是孤岛。
但他们人在孤岛,却并非与世隔绝。
电影里处处展现着相互守卫的观念。
侯勇饰演的王长杰在守卫着他们,他充满了愧疚,电影里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对不住了兄弟。
虽然没有成功,但他想法设法找人替换也是一种守卫,他想寻找另一个方式来“解脱”王继才。
他虽然在家,但王长杰并不比在岛上的王继才轻松,王继才家里有事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王继才的老婆在孤岛上生孩子,他守在电话那头让医生一步一步指挥,最终孩子平安降生,他一下子晕倒。
王继才的妹妹在守卫着王继才,替他尽孝,替他照看孩子。
王继才的女儿也在守卫着他,尽了做姐姐的责任。
老包等渔民也在守卫着王继才,为他带药送食物。
还有那时而出现的战舰,王继才看见就兴奋地叫,因为他知道那些也和他有联系。
……王继才夫妻二人在守岛,众人都在守卫他们。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山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最后说说演员吧,我最喜欢侯勇,将那份愧疚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电影里说得最多的是“对不住了兄弟”,他一个战士,上岛前都表现得局促和不安,甚至紧张,因为他不敢面对王继才,总觉得亏欠了对方,是自己害得对方在小岛上困守,一直到临死前,他张开嘴,咳咳的声响里,都能感觉这个人物歉意。
刘烨主要把演技表现在了一个“憨”字上,憨直,他痛恨骗子王长杰,对着狗大骂,甚至对被自己救了的人直接“索要报答”;“憨笨”:竟然和三条狗一起玩斗地主;“憨傻”:以为不谈父母和孩子,就可以不想念,当妻子一言戳破,他竟然痛哭流涕;憨勇,面对走私贩的殴打,他以一敌十,妻子开枪,他竟然要求不能对人开。
许多情节初看以为矫情,但是没有处过那样的环境,你是没法理解在绝对孤独下,怎样去消遣那无边的寂寞。
电影上有个细节,王继才的儿子和王继才下岛之后都要摔一跤,因为在局促的小岛上太久已经无法适应陆地,还有孩子嫌吵,王继才下岛后汽车的鸣笛声,人声的嘈杂都显得很吵,就是为了衬托他的不适应。
王继才和狗打牌,大声说话,风中挥舞红旗,高声唱着国歌,他也是锻炼自己不要忘了说话,不要和外面隔得太远,他虽然人在孤岛,他不是孤岛。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的电影,守岛人守住孤岛,就为了让这座岛和大陆连成一片。
《观守岛人》 顾于学习和家里事情的压力及影响,已经难得做到有连续快一个月没有看电影,只差一天却没想到在这十月的最后一天还是破了戒。
某位朋友前几天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哭的稀里哗啦,加上之前所听到的评价结合电影名字不难猜出,必然是一部反映经历苦难环境,牺牲自我乐于奉献,升华个人品质主题还饱含家国情怀深受我党和人民喜爱的主旋律作品。
影片一开始便将主人公所在环境恶劣以宏大的音效和艰苦的画面告诉观众,虽然有种说不出的刻意,但是效果肯定是达到了。
在第一面国旗被狂风撕烂,王继才去拿新的国旗的时候在山洞中的那种孤独感不由得联想到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想到这样一句话:每一种工作,不论高低贵贱,光荣耻辱,总要有人去做”甚至在战争时期,英雄有人去做,汉奸也人有去做,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不能否认这份工作存在的必要和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干一行,爱一行,乐在其中”,在王继才身上看到了最好的体现,于是这么一想自己因为工作所失去的东西几乎不值一提了。
转念一想我泱泱中华也正因为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千千万万个看不见的“王继才”才得以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最快的速度赶上西方列强脱颖而出。
在第一次上岛时我从王继才表现上看见的永远是属于中国男人独有的浪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他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米民兵,但那个年代人人以沾军字而骄傲,所以第一个打招呼的是他最讨厌的兄弟兼领导王部长,再是非常认可他,总是说要个头有个头的父亲,最后才是自己柔弱心底里的媳妇和孩子。
上岛以后当看到岛上的环境和王部长的找不来人以后逐渐也认清了现实,不知是出于安慰心理还是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自豪感仿佛王继才是从这里开始就感觉到自己冥冥中就注定了和这个岛有缘分,当然起因是因为父亲和王部长的信任,被人相信的感觉是很好但是客观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份荣誉感,在那个年代选择工作,可能光荣是最大的,后来在家人眼里这也慢慢成为了属于他们的一份骄傲,虽然说失去的更多,但是在女儿小宝长大读书后第一次上岛看向父亲那种敬佩眼神和王仕花每每看向王继才向国旗敬礼的那一刻这一切仿佛又都值得。
可能女儿从小就经历过也知道父亲守岛的缘由,也可能是读书了镇上的人或者同学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岛主,是英雄,她说自己长大了不是花仙子,是海燕,是在暴风雨中也会勇敢前行的海燕,无不透露出女儿想对父亲学习的心和对父亲的敬仰。
在后来孩子越大以后每每想到此处对家庭的亏欠时,他们承受的环境带来的苦难和心灵愧疚的双重折磨,可是在夫妻之间,仿佛王继才永远有办法可以引导这一切,她给他搓澡时提到儿女的时候会说不要往他心窝子上戳,他在大黄临死前一天给大黄说的话时在她听来不也是丈夫苍白的道歉信,种种不甘心和委屈在一夜过后就好像荡然无存,两个人好像总有办法去安慰和去依偎对方,有女人才有家这句话也在这里体现,我还特意百度了相濡以沫这四个字的含义,鱼在没有水的困难环境中会互相涂沫以对方帮助鼓励,这两个人不也正是这四个字的最好体现,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搀扶着走完这在平凡年代平凡人但不平凡的一生。
从专业角度打量,也确实有较多不足之处,除了很多让观众纳闷不理解的地方,对于前期党和政府的缺席和孱弱,到后来能提供帮助时总是被拒绝,也逐渐反应过来,在强力打造主旋律的节奏中,似乎不成线的细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论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攀登者,又或是夺冠再到以前的战狼,在这方面都已经见到过太多太多,可惜王政委这条线断的太早,或者说可以交代更多一些关于父辈战友情的这条线更能推动剧情,哪怕给那么几分钟父辈的战斗画面或者是小豆子的父亲临死前的惨烈瞬间?
说回演员,刘烨是我一直喜欢的男演员,虽说对演技的收放不算顶级但是我可能确实比较吃他的颜,喜欢他在北平无战事里的方孟敖,他在南京南京里的陆剑雄,在建党伟业里的毛泽东,但对于演绎耿直,单纯,时长带有笑容的形象时也总是让我想起那山那人那狗和蓝宇当中的大男孩形象也就避免不了总是出戏。
所以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这位没见过的长得像张子枫的女演员反而承担了几乎80%的力量,在第一次上岛看到自己丈夫的生活环境,再后来慢慢到被丈夫所感染毅然决然的也成为他的这种心理变化以及每一个眼神都处理的非常到位,看到国内依然有实力能够拿出这样的演员和这样的作品,似乎一瞬间忘记了这十多年软糜无力的国内院线还是存有这样的实力,只是在资本的博弈和政治的压力下不能很好的释放而再次感到理解,也再次看到了使得中国电影暗淡了数十年的灰尘正在逐渐消失,正在走向更好。
看到很多影评说影片强行煽情,组织和zf无作为,宣扬愚昧落后的价值观等,实在让人有些意难平!
看了电影,我就去查了下现实原型,其实有很多事情没有表述清楚!
第一:说组织不作为的,实在是冤枉, 1986年7月,王继才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成为第五任开山岛“岛主”,当时夫妻俩在岛上每年工资3700元,1995年建了灯塔,又增加了2000元守护费。
这个工资水平在80.90年代真心不算低的!
当然,在江浙地区可能不算高吧!
第二: 组织和zf忽视了王继才夫妇吗?
王继才多次荣获省市县“国防工程先进管护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2011年“八一”前夕,王继才又受到了南京军区的通报嘉奖,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019年9月17日,授予王继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这些嘉奖和荣誉怎么能说组织和zf忽视他们呢?
第三:王继才有没有机会下岛?
答案是有的,并且是很多机会: 在上海浦东跑运输的大姐为他在浦东找了一个岗位,一年能赚好几万。
可王继才“一根筋”:“我走了,谁来看护开山岛啊?
”大姐气得骂了一句“犟驴”,走了。
第四:王继才在岛上有机会赚钱吗?
答案也是有的: 开山岛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几年却成了“风水宝地”:有走私的,有偷渡的,有打着旅游公司幌子想开色情场所的。
面对不法分子送上门的一沓沓钱,王继才断然拒绝。
所以说:王继才守岛32年, 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 守的不仅仅是海上的一座孤岛,也是守的心里的一座岛!
《守岛人》去年没能得奖,真是太可惜了,不过好片也不一定要用奖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看完这部守岛人震撼到我了。
担当、信仰、忠诚,里面的每个人,每个角色,每一个身份,包括每个演员,都完整独立,深具魅力,吸引着我拉扯着我的心。
他们虽然贫弱,却互为支撑强大而坚韧。
每个人活成了应有的样子,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家庭该具备的,比如父亲为了报恩,让儿子上无人小岛守岛,一边磨练儿子,一边又给儿子包饺子;在儿媳想退缩时,坚定的让其留在儿子身边;在儿子多年无法下到岛时,虽年岁已大却送土菜种等给儿子,给儿子心里上的安慰,和肯定,来自父亲的肯定是儿子多年的愿望,父爱不是亲亲,不是抱抱,而是。
刘烨守岛的两大支撑点,一个是得到父亲的认可,一个是骨子里的担当。
在他守岛的这么些年他全都做到了,虽然过程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环境和噬人的孤独,他的呐喊是我们每个孩子共同的呐喊“我不是孬种,放在那个年代都不是孬种”。
作为儿子对父母无法尽孝,却得到了家人认可,证明了自己;作为国家编外的战士,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和毕生忠诚,不愧是我爱的战士;作为丈夫爱了妻子一辈子,相伴依偎,多年后下岛去了丈母娘家双膝一跪,过年时对兄弟的话,这个沉默的男人其实心里都懂,只是对妻子的爱,家人的亏欠都沉在心里了。
作为父亲让人心痛的不合格,特别是看到女儿的手,心都碎了,可是后来想想,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无虞的环境,父母的部份让姐姐早早成熟,把弟弟培养成高知人才,自己的生活也很圆满,没有让生活中的苦难在生活中留下刻横,当然这里的姐弟和留守儿童不同的是,他们的幼年时期是在父母的陪伴关爱下长大的,到学龄前才离开,此时品行已养成,除了部分学费,这是父母留给他俩的最宝贵的财产。
再说说仕花,动摇过,却也一直坚守着丈夫“你守岛,我守你”,哪怕丈夫不在,她在岛上插国旗也很感人,他们的爱情不是你侬我侬缠绵爱情,而是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共做海燕的深层次爱情,虽然导演没有着重笔墨渲染,在我看来就是灵魂伴侣了。
他们的岛上生活看似是她一直守着丈夫,其实丈夫的爱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日常;另外这里面的母亲,张一山演的那个身世有反转的孩子,也都很有人格魅力。
至于侯勇演的王长才,也不错,这部剧超级紧凑高潮情节占了大半,导演唯一给了侯勇长长的感情爆发的戏份,他趴在地上嚎哭是全剧压抑中的亮点。
一直打击耽美,强调男孩子要有有男人样,怎么才能有男子气概,禁些视频?
各渠道批评就能有了吗?
这部剧超级值得看,推荐家长带着孩子一起。
补标
真人真事首先值得三星,另外一星给演员演技,另外一星给狗们。
根据守岛夫妇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献礼传记片,全程正能量爆棚,男女主角的表现也不错,几场对手戏演的非常自然真实,给我以深刻印象,不过剧情还是有些缺陷,首先,比较流水账式的叙述,一些可以深挖的点并没有在进行打磨就过了,并没有产生共鸣。再就是,刻意的制造了一些戏剧冲突,有些地方有点用力过猛也是很没有必要,最后就是剪辑有点乱,整体剧情比较无聊,有些拖沓。不过真是辛苦火华哥了,为了拍这部戏也是付出了不少。
很感人,也很好看。但每次看见这种电影都要问一下,明明知道基层人员很苦,为什么国家强盛了不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7.5/10很感人。
主人公值得敬佩,但拍这种歌颂苦难是光荣的电影是有问题的,至少人家在守岛,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得给人解决啊
你孤独吗,你快乐吗,你满足了吗,这个故事原型太好了,顺便刘烨啊刘烨,影坛需要你
人这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不白活很了不起的故事,国歌,眼泪和笑容很震撼人,运镜和配色都特别棒
人这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好,被片尾的真实影像感动到
非常敬仰王夫妇这样的为信仰而活着的人,敬仰但做不到。电影唯一哭了的地方是小宝说 小宝错了 我要做飞翔的海燕。王夫妇虽然没有给小宝提供 好的物质条件但是质朴的言传身教,是给小宝最好的精神财富。但是我也看到了这件平凡二伟大的事里 女性更多的牺牲与付出。守岛是王继才的信仰,不是王仕花的,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与工作守他的丈夫,在岛上生下了孩子。小宝为了培养弟弟而辍学打工。最后的春晚总结大会她一生的价值是培养弟弟、嫁个好老公、生了龙凤胎?她们自己呢?我不禁想这样的人生难道就是暴风雨里的海燕姐姐们的理想吗?
为了面试我忍了
一辈子做一件事,并且做成功,就是伟大。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为什么要歌颂苦难呢?
你守岛,我守你!三十二年的坚持,致敬最美守岛夫妻俩!
幸福的人,辛苦的人。
当时应该是在奶奶家电视上看了一部分。一言难尽。
无聊
这个牺牲女儿和妻子,成就自己执念的价值观,我真的看得好生气💢
“你守岛,我守你”,讲述了王继才与王仕花夫妇守护祖国边陲小岛开山岛32年的故事。必须夸一下居文沛的配乐,音乐作品非常完整,主题音乐在不同段落不断复沓,且不同段落还会有很多变化,(如果没记错的话)不时加入空灵的三角铁、充满力量感和节奏感的鼓(如和走私犯搏斗的场景)等打击乐,口琴声等等,还有女声吟唱、男声吟唱、男女生合唱和交响乐的组合等,在夫妻相守的幸福时光、家人上岛团聚的温馨时刻、与走私犯搏斗、与海浪搏斗、挥舞红旗并敬礼、因为守岛而造成对子女生活上情感上无法顾及的愧疚、结尾王继才的去世等等段落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情绪渲染作用。摄影和美术团队克服了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海岛实拍辅以特效使得影像质感非常好。化妆团队也很出色,将长年遭受海风和浪潮侵蚀、蚊虫叮咬的夫妻俩的皮肤质感作的非常真实。致敬人民英雄。
一般来说这类电影的目的是突现人物为祖国的伟大奉献的爱国精神,可我看完之后一方面没有为夫妻俩的精神感动也没有看出来很多的信念支撑他们在岛上。我满脑子的问题,但问题就一个,就是三十多年甚至到了外面的世界发展到近几年,祖国有钱了,人民富裕了,夫妻两人还在岛上听收音机,俩人都有病也无人关心,儿女有出息了也不能尽孝。如果说九十年代无人问津我可以理解可能是交通和通讯的问题。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为什么还苦苦支撑在岛上,为什么没有人来轮换?半年一年轮换一批人岂不是更好?这样耗尽了自己的一生虽说是伟大,但是国家这个大家要,自己的小家也得兼顾吧,并不是说小家就那么重要,是因为后来军队体系那么健全,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夫妻俩回到大陆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