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语十七小时
秘语十七小时,秘语拾柒小时,秘语17小时,Weekend Plot
导演:章明
主演:郭晓东,张雅琳,黄志忠,陈虹池,李娜,王坤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简介:夏天的某个周末,金小蓓(张雅琳)、张建力、侯红携带北京的朋友赵尘(黄志忠)、马洋回到长江边的家乡游玩,仍呆在故乡小县城的如今做了警察的中学同学于栋(郭晓冬)高兴过后,同他们一道迎来想藏也藏不住的现实生活中的无趣和尴尬。 金小蓓是于栋的初恋情人,她与现任男友赵尘因对未来不知所措关系很紧张;面对外表看来无大变化的金小..详细 >
三星半,看不出来是97年的片子,影像上非常有魅力。非常可贵的是拍摄于未淹水之前的三峡和已在水下的陆游洞。而且拍出了三峡独特的气质,神秘主义贯穿于章明的电影中,好像什么都没讲,又什么都讲了。
相比《巫山云雨》,文本虽然残缺了,但是相对多了一些冷峻的意味,一些时刻,比如打架、摔梨、模特假尸,看得出导演有希望拍恐怖氛围的意愿,最后纸条的揭晓实在是过于平常了。
我要是章明,就把杂志上的“我不是第六代导演”改成“我不是安东尼奥尼”。这里戴警帽的郭晓东太太太像木村拓哉了。
难以摆脱地域特征的保分项,看得到叙事的想法,但却并没有能延续这个特征的生命,尤其是演员的语言使用,好吧,我还是觉得《巫山之春》要好得太多…自然,又富有戏剧性
在幻象的彼岸,却在现实里处境尴尬。
这个故事太拧巴了。这么一场让所有人都浑身不舒服的旅行,就不该开始的。守门人第二盘梨子端上来,我旁边的人直接爆了粗口哈哈。确实是很荒诞的桥段,守门人的“热情好客”和这一行人的矛盾内心对比很强,他的怪癖(比如带领参观一对情人的头盖骨)更加剧了女主的郁闷心情。有点像《奇遇》。说好的放一百二十分钟导演剪辑版却九十分钟就结束了。
欢分的短评基本都到位了。分别多年后的重聚,可能并不那么美好。表面上坦诚相见,然而一旦涉及隐秘之域,各自都捂得严严实实地滴水不漏。事件的全貌并没有得以呈现,甚至男女主角大半时间都分隔两地,然而“爱你到死”的昨日情话犹在耳畔。男性也不再以占据主导地位侵略性的单一形象出现,前作巫山的男主同样是内敛压抑的。大家都猜到了金小蓓的结局,不过似乎都忽略了男主。根据洞中情侣殉情等多处暗示,于栋很可能也死了。不同于前次主动地挨刀,天亮前遭遇的江边冲突也许是被动的,但也可能是他没找到约定的渔船,绝望下的二次主动挨刀。如此收场或许更为凄美。重逢后彼此仍能感应到那丝悸动,即便缺少私密的交谈与身体接触。在命中注定魔咒的感召下,挣脱了时空的掣肘践行了当年魂断巫山的誓约。这份想象力依然令人惊叹。
当角色保持沉默的时候,景别构图与人物站位简直如印象派画师还魂,那种力与美、暧昧与欲望、猜忌与嫌恶都以一种极为潦草又细腻的方式被定格住了。但人物只要一开口,就瞬间被打回中国小镇青年硬装逼却怎么着都土得掉渣儿了,表演硬伤没辙。
观影过程中感觉每一个下一刻女主都会像奇遇里一样消失,未通过审查后临时修改剧本导致过分纠结于纸条反而破坏了虚无的氛围,惋惜。#郎园
一张纸条引发的猜测,无聊的故事。
看到一个小时忽然整个电脑屏幕虚晃一枪——发现竟然看了个枪版…
林象放的是日版2K DCP,据说是市面上最好的画质。和《巫山云雨》关系非常密切,用一种状似古典的语调,去包装穷极无聊的情绪,拍的是一种清洁的欲望和挣扎。十七小时,他们都没有睡觉,各自暗藏心底事。应该还有许多个夜晚,在热闹的场合失魂落魄,鬼雨淋漓,被褥潮湿,妻子的浓妆艳抹臭气熏天,多年前的刀疤隐隐作痛。“爱你到死”,真是一句烂情诗,看片尾演职员表,发现杨高潮是副导演的名字。天快亮了,男人做困兽斗,岸边,湿气中像是复现海子的诗:水将合拢,爱我的女人,小雨后失踪。P.S. 章明:原本要拍成惊悚/恐怖片,临开拍才得到剧本审查没过的通知,剧组一百多号人已经到了,赶紧把故事改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我没想通,这帮年轻人为什么要泳衣出演?且片中并没有游泳的镜头呀。
4.5,章明对于恐怖片残片的后现代修改形成了一种弱幽灵属性。不同阶层的人物以及收音机,杂志等等00年代中国的媒介波普在周末——一个日常秩序的逃逸点——上被拼贴在巫山海滩实为心理空间-赛博界面的自然空间,多年后我们在杨超和沙马兰的影片中可以发现类似的观念。在这个未完成的暴风雪山庄推理之中,人们书写能力处于丢失状态,来路不明的纸条的陌异性在于它是原始的,古老的,无主体的原化石,无法通过我们任何现代性模式感知或检视。另一方面,《密语十七小时》是一个属于死亡的影片,小蓓在影片开场玩笑般的消失应被严肃看待,她是奥菲斯的妻子欧律狄刻,在影片的开场已经死去,却与一个塑料的替身暂时交换了位置,在她借助影片的第二次生命中,她不得不审视已然建立的一切,令影片处于一种宿命的剩余状态。
2025.3.5黄志忠56岁生日挺好的故事拍得不伦不类,每个角色都行走在剧情边缘,奔向一个无语凝噎的结局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杜撰的杂志封面上赫然印着“章明:我不是第六代导演”
章明最接近安东尼奥尼的一次。
2018205 “小题大做”并非不可,但似乎太刻意为之。
章明原来是安东尼奥尼铁粉。有关纸条的悬念梗纯属多余,虚空的气氛被不必要的削弱不少。除此之外有不少段落确实有点安东尼奥尼式虚无与惊悚的意思。消逝记忆的复现,另一种生活的想象,瞬间袭来的死亡驱力,空间的张力,这些元素把握组合的还行。3.5
这个故事太做作了 形式上也非常匠气 有种我应该要这么拍的感觉。导演有颗安东尼奥尼的心 可是别人老拿他和洪尚秀放一起比较怎么办呢好气啊哈哈哈。全片最精华的就是给头骨烧纸钱那个镜头 年轻的爱满是欲望和猜疑 是不能够拿死亡来戏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