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从dy来的,看完了解说还是决定看完这部电影。
说的沉重点就是关于生与死的故事,我很喜欢其中女主角的一句台词:我们每天都在等待一件大事的发生…最终迎来了自己的死亡。
是啊,我每天都在等着自己成名、发财,在一天天的等待中浪费了这每一天的时光,不是不知道要珍惜当下,可能人就是那么贱,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但是哪怕只有一点点,一点点都好,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说把每一天过的轰轰烈烈,至少过的不留遗憾吧。
也许写完这篇短评我依旧会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中——但是也不一定,这部电影给我启发的就是点醒我、叫我一下,能够让我在非常绝望的时候能想起来这个事,帮助我度过最困难最困难的时候。
谢谢能看到这么好的电影,给了我信心,以及真的黑人才更加适合这种豪放不羁的角色和生活风格,换成白人都不行,很喜欢Georgia的俏皮,拿捏的刚刚好,希望我能像她一样,找到自我,不留遗憾地过每一天吧。
《最后的假期》巧妙融合幽默与温情,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讲述了一个面对生命倒计时的女人,决定用积蓄进行一场梦寐以求的奢华旅行,反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否极泰来的故事。
但是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多找几家医院确认病情,女主直接就相信了🤣电影中的每个笑点都设计得恰到好处,让我在欢笑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不羁,同时也没有回避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展现出一种在逆境中依然乐观向前的生活态度。
作为一部商业片,却在娱乐性与深度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影片的结尾略显煽情,但这点小小的“刻意”似乎成了全片情感累积的必然释放,让人在泪光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这种瑕不掩瑜的处理,反而更加真实地触碰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还没看过的朋友,抽个时间快乐一下吧🌈🏖️#人气创作计划#
极力推荐的一部电影👍特别棒。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星期的时间,你会去做些什么事呢?
片中女主是一个生活在底层不起眼的销售员,一个意外医生告诉她她得了严重的病,只剩下三个星期时间活命了。
她觉得完全不可置信,因为她的身体明明好得很,没有任何毛病。
于是,她决定辞职,花光所有的积蓄去做一直想做的事。
她有一个叫“可能之事”的册子,上面贴满了她梦想的画面,想去吃的主厨的菜,想去住的酒店,想要恋爱结婚的对象......知道了生命所剩不多,她没有接受医生建议去高昂费用的手术,而是反而自在地活出了自我。
体验了飞机的头等舱待遇,为了省时间乘坐直升机到酒店,住酒店仅剩的高价总统套房,享受最高级的服务与待遇。
原来土土的她,经过一番设计打扮,完全大变活人,自信的状态瞬间就引来了众人的目光。
她点了主厨的一整个套餐,并且没有任何额外要求,因而跟主厨还有了亲密接触。
当你不在乎价钱的问题,所有的资源就都蜂拥而至了。
她成了最受关注的那个人。
滑雪也无师自通,还因此上了杂志封面。
她整个人活在了丰盛、喜悦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所有她梦想的事都奇迹般地发生在了她的生命里。
最后知道她其实并没有得病,是医生误诊了,她简直太开心了,不仅没有因为花光积蓄而恐慌,反而赢回了更多的钱,还因此活出了她真正想过的人生,也因此影响了很多的人,也去过她们真正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命的奇迹,就藏在你的生命热情里。
去活出自我,没有什么不可能。
王颖(wayne wang)是最早进入好莱坞做导演的华裔导演,他拍过许多著名的影片,但他本人似乎并没有那么有名。
我甚至以为他是她。
Wayne Wang是last holiday的导演,他真的是一个好莱坞导演,last holiday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喜剧片,故事简单到侮辱观众的智商,但那句老话“看戏的是傻子”不是没有道理的——你就尽情的侮辱我吧……女主在一次无意跌倒之后被发现有脑部疾病,专家说她只有三个礼拜的生命了……这一个多么普通的女人,在超市做售货员,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做做饭,单单恋,有自己的朋友。
这三个礼拜要怎么过呢?
她一想,算了,豁出去了,去梦想之地花光所有的钱。
所谓置之死地大概就是这样的,反正没有未来了……经济舱太挤,前面的那位老兄都快坐到她腿上了,空乘说,“我们也提供头等舱服务。
”“多少钱?
”于是她就去头等舱了。
下了飞机发现出租车很难等,算了,反正是最后一次,咱打直升飞机飞的去。
酒店的人都很惊讶,这谁啊?
上一次打飞的直落房顶的是“Elton John ,Sir Elton John”今天这谁啊……好不容易从楼顶下到lobby check in,那姑娘说,“夫人,您来早了,房间还没有为您准备好。
”女主刚有点失望,姑娘又说,“不过我们现在有总统套房可以为您服务,一晚4000刀。
”“你看我眨眼了吗?
”于是,女主住进了酒店的总统套房。
反正是最后一次了,就好好打扮,好好吃,好好玩吧。
进了餐厅,恨不得说一句,“把你们这儿最贵的都给老娘上一份。
”就这样,大厨出场了,你猜那是谁?
哈哈,最著名的法国男人,大鼻子情圣!
去Casino,连中三把,又赢了一万多刀……这个没有背景的贵妇震了全场。
贴身服务员受人之托来查贵妇的底,却发现了贵妇写好的遗书,“你看到这封信时,……这里是我葬礼所需的花费,我希望是火化……”我靠,我就在这儿崩溃的。
因为是最后的假期,她做了许多梦想的事儿。
死线给了她勇气。
死线当然是假的,勇气才是真的,勇气改变了一切。
乔吉亚·伯德小姐是新奥尔良一家餐厨具连锁店的导购。
她生性善良、乐观,却过于害羞、不够自信。
她按时参加教会唱诗班活动,却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声音埋在和声里;她喜欢跟着美食节目做大餐,却担心肥胖只吃蔬菜派;她暗恋同事肖恩,却无法跟对方大方地交流;她反感上司唯利是图的刻薄嘴脸,却只是把不满压抑在心里……事实上,我们或多或少会在女主角乔吉亚·伯德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既不擅长释放愤怒,又不敢于表达喜爱,把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约束在所谓的“安全值”里,把自己的梦想和渴望付诸于记事本里,还自我安慰要知足常乐,梦想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开花。
然而,“克已自律”、“低欲寡欢”的生活,不从不承诺美梦会成真,但也不保证是非、灾病不会降临。
当伯德被确诊Lampington,只剩三到四周生命时,她内心被委屈充斥,不禁问上帝“为什么是我?
”面对“来日无多”的残酷现实,她决定不再“保持安静”、“精打细算”、“被动等待”,她毅然辞职、取出所以基金,去实现她记事本上的梦想之一——卡罗维发利Grandhotel Pupp酒店。
不再违心说言不由衷的话,不接受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中、不顾虑热量地享受美食、不怕出丑地挑战滑雪、不吝啬金钱地体验专属SPA、毫无得失心地豪赌……这样的伯德沉浸在美景与美食中,也沉浸在被压抑太久的那个自由与纯粹的自己中。
这样的伯德充满魅力、光芒四射,也让“大人物”们注意、青睐甚至是不安。
“是竞争对手派来的?
还是一个傲慢成功的企业家?
”当得知伯德不过是一个想在滑雪杂志封面上介绍的美丽地方结束余生的绝症患者时,所有人都被伯德上了一课。
“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敢说想说的,不敢做想做的。
也许因为害怕,你低着头不停地后退,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着天,然后想,怎么就到这地步了?
其实生活中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我们担心。
”《最后的假期》一部剧情俗套但还是忍不住喜欢的happy ending影片,只因为在伯德身上看到了排除一切顾虑、勇敢做自己、接近梦想的样子。
她让我看到,美好,无关肤色、体重、职业、年龄;再平凡的人生都会因为勇敢而熠熠生辉。
她让我懂得,不要去抱怨人生太短,那只是因为浪费了太多时间去取悦别人;遵循内心的欢喜才会让每一天每一秒都充满意义。
不要让怯懦和顾虑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大可以活得本色些,也许反而会被更多人喜欢,至少我们会更喜欢这样的自己。
虽然开始就猜到了结局,我还是要给他五星。
很触动我的两个镜头镜头一:G翻着那本possibility说这个应该去看看,那个我应该去尝的,一定很棒,然后就着眼泪吞下一口酒。
镜头二:G盛装打扮的站在镜子前说,You have been very lucky,even you won’t get everything you wanted.Next time,we do things different,we will laugh more,we love more.we see the world.We just won’t be so afraid.她说这话的时候真的很美,光芒万丈。
引用轻灵真实的一句影评“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生活的真谛在哪里?
当我们退到了死亡边缘的时候,答案就很明了了!
”有趣的是,懦弱常常驱人奔赴死亡,而死亡往往又赋予我们莫大的勇气。
勇于直言,勇于尝试,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
G说: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敢说想说的,也许是因为害怕,你们知道那种顾虑,你低着头,忙着后退着,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天,然后想 我怎么就到了这般田地,有些我们在乎的东西真的一文不值。
当你不再害怕失去的时候,你便会拥有更多,比你所能想象的还要多。
工作如此,爱情如此,生活亦如此。
我们在多少次害怕失去的煎熬里慢慢丧失着自己。
既然未来充满变数,那么所有人的绝望都将是一场误会,这场误会终将结束。
所以害怕些什么呢,这一路走来丢失了什么,未来又将面临些什么,又有什么可焦虑和担心的呢。
不如洒脱一点,自由一点。
This time,we do things different,we laugh more,we love more.we see the world!
去海外度假可以分很多种情形,有《新婚告急》青春激情飞扬的携手蜜月巡礼,而本片中,厨具部销售员Georgina,把退休保险金和期货投资全部兑换成现金,出入五星级度假饭店出手阔绰,很有一种精英销售代表出国历练人生的风仪。
尝尽欧洲名厨,法式,意大利菜,引得总Boss和整日靠逢场作戏吸纳捐赠和商业基金的议员放下功架相邀,奢华的项坠揶揄着坊间精心布置的哥特盛会。
正如诗人所说:我们活着,因为有一部分在死去。
现实世界的心灵作用与物质变化同在。
当社会地位不同的族群同时爬出窗外看雪景,Boss心底的那份傲慢仿佛冰释了,受不合格的公司附属诊所医生点化前往西藏灵修,很有趣的安排。
比起《大公司小老板》徘徊在商业异化,苛刻成功模式下的无奈,温和却又坚毅,对员工福利待遇的关注致知,更能打动工薪族的观影情感。
啊,就这种东西啊就是那种从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剧情基本都能完全搞得清楚,跟现实完全破解滑雪那一场稍微有点滑雪常识的也知道不可能是那样,确实有一些演绎过多,轻松混入上流社会,让上流社会对它产生是兴趣,上流社会就代表那一家酒店,总而言之我觉得就是有点太单薄了。
什么叫把人生过得有意义?
就是吃好的,穿好的,按摩就是算是有意义吗。
女主觉得自己很快就死了,所以赶紧就享受一把?
享受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我不知道,我只是感觉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总体来说挺老套的
电影频道看到的《最后的假期》,还真的蛮符合现在的情况,最后的假期,后天就要回学校了。
开始以为,这可能讲述的是假期的故事,当看到,乔治亚坐直升机,住总统套房,肆无忌惮的花钱,推测女主是得到一笔横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女主被误诊命不久矣,想在生命尽头来临之际花光自己所有的钱。
影片的基调是充满愉悦的而且具有喜剧色彩,从女主得知自己患病,辞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女主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只是偶尔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不要这么短暂。
她所表现出来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住最豪华的总统套房,把自己打扮成国际范的女人,真诚的赞美着迪迪埃主厨,用她自己的钱去实现她的愿望,我想即便她真的死去,也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懊悔。
当克里根在晚宴上揭露乔治亚的身份,他以为大家的反应都会和他一样,鄙视只是厨具部员工的乔治亚,认为以往她的行为都只不过是哗众取宠,但是让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是,乔治亚不卑不亢的承认自己的身份,她说,我以前的生活都是低着头走着,可是当有一天我抬起头,我发现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启示,我一直不愿意去发表自己的看法,隐藏自己,默默地当着包子,虽然每一次都会心有不甘,但是却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做我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自己不要再做了,从现在开始,不要怕事情,要勇敢的争取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希望在我临死之时会有懊悔,会有遗憾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很幸福。
最喜欢那段byrd滑雪的情景,很high,很自由,沉浸在雪的世界,像飞起来一样。
Byrd说:我浪费了太多时间不敢说想说的,也许是因为害怕,你们知道那种顾虑,你低着头,不停地后退,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抬头看天,然后想:我怎么就到这地步了?
怎么会呢?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担心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我们担心。
确实是捏,放不开自己,学不会洒脱,似乎就会担忧很多,其实不值得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有时候,遵循直觉,去做一件想做的事情,心无杂念地沉浸其中,不在乎得失,不计较名利,就是这样。
就该这样活着 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
女版遗愿清单,即温情又喜感
由误会而产生的旅游片,可惜其中满满的消费主义图景,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个平庸自卑,安分守己的女性自我蜕变的一个过程
我嘞个爵士时代的厕纸爽文
拉提法还是做配角更出彩些。实在不喜欢这种电影,浪费时间。感悟人生的说教震起一身鸡皮疙瘩。
You and I, we know the secret of life. 专注自己后,一切都变得可爱。当你学会取悦自己,世界也会取悦于你。
笑抽了
被误诊为绝症后决定倾尽所有享受人生最后阶段,从而在一段非凡的人生冒险经历中收获友情和爱情,并重新自我审视的故事。这类故事虽然俗套,从'人死了,钱没花完'到'人活着,钱(差点)没了',但也能做到励志且好看,毕竟主题积极向上,能传递出珍惜当下、勇敢追求梦想的核心思想。Queen Latifah完美适合这个角色,很好地诠释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女性向敢于追求心中所想的转变。
这样让人感到轻松幸福的电影真是上帝的礼物啊
哈 哈 很 尬
当生命只剩下1个月时,你会怎么做?当然是做自己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旅游,住总统套房,蹦极,滑雪,开始明白,原来生活最终一定是为自己而活
好人有好报
典型好莱坞喜剧片
编的太刻意太假了
很假。天女散花式花钱弥补遗憾。越这样越假,流于表面。换个讨喜的女演员演应该会好很多
只是娱乐。
题材老套
我喜欢这个
好莱坞老式喜剧,适合电影初级者
性别角色太典型了。打一星发现一群v破防?那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