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和大多数战争影片差不了多少。
救自己国家的人然后牵扯他国人员,丛林作战,爆破戏后来半小时才上,边境救民,军舰、直升机助力。
但宗教屠杀是挺可怕的,强奸,割乳房,强迫孩子跳舞等,战争是多么残酷的,没有一点点同情心。
反倒是那些不同族的人……对抗、怀疑、欺瞒贯穿整部影片,没有较强的感情线,故事情节比较平稳,爆破戏不足但精彩,英雄主义色彩强烈队长在怀疑有叛徒是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直到最后紧要关头才寻找出来,并击毙。
上级要求带坎崔克医生会来,为情感而放弃第一计划进行B计划。
他的判断失误造成队友被杀。
毫无疑问的这又是一部老美宣扬自己人道主义的一部电影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从美国人手里拍出来就没有那么的恶心BRUCE WILLIS的演技真的是无话可说MONICA BELLUCCI却不管怎么看都象花瓶,完全没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面那种让人YY的气质,而且台词也没两句(难道个英语不好有关系?)片中种族屠杀的镜头让人骇闻,表现的手法也颇为到位
影片叙事简单,剧情节奏紧凑,故事交代的比较完整。
但多处转折不够力度,如第一次看到焚烧的村庄时,其实身为上尉的主角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并且多次见过这样的情景,却因女主的悲痛的渲染,就将一个训练有素的美国军官,塑造成一个心系难民的英雄,放大了人道主义色彩。
除了老布丛林刚出场带着一股士兵的硬气,之后主角的演技感觉没有将战场士兵的形象深化,更像是女医生的父亲或朋友,从简单的妥协到一次次的顺应,失去判断力的同时,也可能对女主的怜爱产生了暧昧。
回归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通信兵态度的转变,从影片开始就不愿意多接触难民的黑人,在看过敌人虐待平民后,在与教堂女难民交谈后,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也许在阻止军官救被迫害的村庄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关心上难民的安危,但当他死死按住一名虐待平民的敌人时,非裔同胞的迫害犹如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没有任何留情的用尖刀刺死了敌人,那一刻起,他隐约已不在觉得自己只是执行任务的士兵,这些和他同样肤色的人,他有理由为他们守护。
也由此真正理解了上尉的做法。
结尾的火拼中,虽然死了一些士兵,但好在导演没有安排多余的生死离别戏份,战友从死者身上取下弹药,没有一刻停留,就匆忙撤退,突出了真实的战况,可上尉在交代了任务完成情况后那句“我有几个人死在战场上了”,让我觉得有些随意了。
(毕竟每个人死的时候都是为了难民,其中有一两个死前的加戏,确实引人深思)镜头先后几次给了一个女难民拿枪射击的场景,和先前美国大兵救村庄杀死的少年士兵一样,都想突出一个主题,在战火纷飞的地区,容不得软弱和怯懦,生存就是武装力量,怜悯的人性是建立在长久和平的地区,那些受过教育的人,他们看到这些感到残忍,却不曾想这就是这个地区的生存法则,也许有一天,这个地区也会和平,但每个和平背后的历史都曾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也许今天救下的王子,就是明天另一场屠杀的祸端。
影片最后一句话的引用,实属点睛,但仍是相对的理解。
毕竟无论是谁在挥舞今日的旗帜,都是为了昨日心中片刻的正义,也未曾多虑明日是否依旧坚定。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影片里的队长数次违反舰长命令,至自己与队员生命于不顾,命令只是让你去解救本国公民并没有让你插手别国内战,摆不清位置,在极度弱势深入敌境的情况下还妄图解救对方几十名民众,即使别国内战再残酷屠杀再残忍,和你有关系吗?
你作为队长你的职责就是完成任务带自己的队友安安全全的回家,这电影拍的一点不专业,拍非洲内战残酷整一队特种兵进去干嘛,你咋不拍记录片,女主角也是个脑残,都到非洲了不知道那是个啥地方吗?
可悲可叹的善良,当善良让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不如不要,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如何化解千百年来在别的人种民族中根深蒂固的仇恨,做到你力所能及的事就行,搭上自己和营救你的人的命值得吗?
看这部片子,我对这个种族屠杀还是很留心的。
种族屠杀是在原始社会,不同的氏族、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随后的几千年里,知道今天,我们还是时有所闻。
也就是说他是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
看来人类在某些方面的进步确实是很有限的。
非洲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大家都有一点了解。
那是我们应该留意的一片土地!
今天看了太阳之泪,单从电影本身来说屠杀的残酷和毫无人性是本片唯一能赞赏几句的。
丛林战的拍摄还凑合,从场景到动作,尤其那段行云流水安插炸弹的战术动作挺不错。
另外色调的厚重值得称赞,而剩下的几乎就没法看了。
前面冗长而又没有重点的铺垫让人不知道后续到底要干什么事情,情节完全靠女主医生脑残圣母心发作来生硬推进。
演技还尴尬到不忍直视,莫妮卡虽然好看,但也就演演情色片行了,美国大兵们也是硬煽情。
排排队牺牲几个再活几个,最后圆满大结局。
再聊几句电影之外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圣母和人道主义的区别,人道主义是要在自己能力上限内且不造成其他伤害的,傻逼女医生是特么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满足自己的“人道主义”的伪善和内心满足,这片就该叫圣母婊之泪。
另一个,电影本身其实就是主旋律美国大兵洗白片,别特么那么高大上标榜自己。
还很鸡贼的从个体角度出发体现,你们丫对尼日利亚内战从最早的“不干涉”政策到后面对比拉夫势力的援助,再到最后对尼日利亚政府的修缮关系,不都是为了维持一种相对平衡,以在不同时期扩大在尼地区的影响力和对你的开放程度,和攫取石油嘛。
装什么和平大使啊。
在残忍的种族屠杀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力。
而最觉得没必要出现的想必就是女一号了,不是后台太硬就是导演编剧有病,她整个就是个话唠,啰嗦死了,有那么一瞬间我都希望布鲁斯威利斯扔下她们,但这肯定不是我真是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歹毒的念头,苦苦想来也就是因为那女的太烦人了,但是她存在而不说点什么的话也很尴尬,因为她并不算个称职的花瓶,然道导演也是这么想的?
而她的眼泪并不能增加我对非洲人民的同情,因为那些原著居民的眼泪和表情已经够了,和威利聊着她的辛酸史的时候更是个天坑,叛军来了你丈夫为了保护你屎了,你怎么还活着,那些叛军哪点像会怜香惜玉的人,而且最后还和威利喜结良缘了?
闪了我的老腰作为一部剧情戏本不该对动作部分要求太多,但多少也要注意才是,对剧中表现出来的战术和画面表示难过第二场遭遇战,对方可是有几百号人,你们就那几只枪还站着大步大步往前冲,支援的飞机来的那画面根本就是放烟花。
整部电影我就记住了一句“上帝已经遗弃了非洲”,而看过卢旺达这部真的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了。
“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不见义勇为,就等于助纣为虐”。
The only thing predictable about life is its unpredictability! 人生中唯一能预知的就是世事难料。
故事发生在尼日利亚,海豹突击队奉命撤侨,队长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率领小队进入西非丛林解救一名美籍意大利女医生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女医生是一名人道主义救助者。
在目睹了屠杀,杀戮,的残忍后队长违背命令,保护难民撤退,与当地武装部队交火,最终成功救出女医生以及前国王的儿子。
评价此片或许要站不同视角才能给出公允的评价,作为军人,应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本片中队长的行为明显违背了命令,就军人任务来说,其从解救国民到干预别国内政,这是一种干预。
而后来美军轰炸机的介入,让叛军全军覆没也保住了小队及难民的安全。
叛军屠戮手无寸铁的难民,生灵涂炭,没有人性罪恶至极。
队长及队员的改变或许也缘于此,从直升机上目睹血洗村庄 血流成河 哀鸿遍野 的惨状。
他们看到他们杀戮妇女儿童,将女人的乳房切下阻止她哺育孩子,拿砍刀屠杀教父。
便愿意舍身去解救这些无辜的异种族人民。
诚然,没有任何政治立场有权利通过武力的暴力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者。
让我想起春上村树在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颁奖仪式发表的演说“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而那里有一撞就碎的蛋,我将永远站在蛋这边。
不管墙是如何正确,蛋有多么错误,我仍然会站在蛋这边。
正确还是错误,是由别人决定的,或由时间和历史决定,一个轰炸机,坦克,火箭弹,白磷弹和机关枪是坚固的高墙,被他们碾碎焚毁,洞穿非武装市民的蛋。
”这是小说家的视角,他们是可以为底层发声的群体,但军人不同他们是国家的牙齿。
让小说家写出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品容易,但让军人发自内心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不易。
这种超乎国籍 地狱 肤色 血缘 的人道光辉,是“军令之冷与人性之暖”的碰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钢铁战士也知人情冷暖,残忍的杀戮是所有善良共同的敌人。
仇恨由名利而生,国家间,性别间,种族间,人与人之间,都会发生冲突与矛盾,资源是有限稀缺的,抢夺资源便会争执,无论是和平或暴力,冲突难以避免。
但是冲突需要有节制,抵抗自卫维权不代表肆无忌惮的杀戮,更何况将屠刀对向手无寸铁的人,同为人类,作为相同的物种,最基本的同情和怜悯同爱国忠诚一样,这是生而为人的底线。
守卫我们的家园,让国民免受欺凌,这是勇者的家国情怀。
同样,我们不应无缘为他国手无寸铁人民带去灾难,这是人性的温柔善良。
国民与他国的国民同样是无辜者,无辜者不该卷入该死的战争。
当战争来临时保卫家国,和平时期守护安宁制止战争,才是有感情的战士。
否则战士会沦为体制无情的杀人工具,就像雇佣兵成为为钱卖命的杀人机器,军人与佣兵不同之处在于其有信仰,军人是为责任使命扛起的武器,他们是勇敢有情怀的人。
因为有热爱人民的温柔,才扛起武器保护家国。
这样的温柔是属于牧羊犬的勇猛与善良,是有温度的。
不会将战争当做游戏,不会以人头为荣耀,不会进行残忍的屠杀。
不认为家国情怀与人道主义冲突,家国主义民族主义也是人道主义的实践,以己身护卫国家,这也是利他。
是保卫国家内的人民免受战争之苦,让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这样的痛苦不再在华夏大地上重演。
要是没有强大的国家何谈话语权?
当我们无法保卫自己的时候怎样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又如何为更广范围的人类做出贡献。
守卫家国是对国民的人道主义,当我们国泰民安,我们有更充足的物资,更多的军力,更多的话语权,为第三世界弱势国家争取权利。
但当我们自身难保时,何谈保卫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角色,每个人都是历史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悲天悯人,家国情怀,人性光辉,这都是美好的,但是弱肉强食,只有成为有能力的人才能拯救他人,人是这样,国家也是如此。
当作为是弱国,那就发展经济积攒保护自己的能力,当成为强国,便可以去帮助援助,守卫和平 在保证自己利益稳定的前提下,去减少战争,做出利己利他共同受益的事情。
既不盲目用事不顾后果的英雄主义,又不冷血无情的剥削压迫隔岸观火。
更多寻找共同利益,互利共赢才能真正实现更持久的帮助。
让人道主义不是冠冕堂皇不计后果的喊口号,不是例行公事的行尸走肉,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海市蜃楼。
要让人道主义实际可行的散发光辉 照亮黑暗,拯救杀戮,传播温暖。
人们常说人来这个世上就是受罪来了,人间太多的罪恶和惩罚让每个生灵都苦痛其中。
还好,我是幸运的,作为全球人口几十分之一中的一员,有足够的粮食吃,可以吃一碗、倒一碗;有足够的衣服穿,可以把九成新的衣服捐给灾区;有足够大的床去睡,可以晚上像荷包蛋一样在上面翻来覆去。
然而,我以及若干个几十分之一们的罪是由剩下人在承受着。
换句话讲,正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好人”才让罪恶得以延续。
言归正传,片子的大背景设定在了九十年代的尼日利亚,小背景则是反叛武装夺下政府军火库之后施行惨无人道的信仰异己分子屠杀。
置于尼日利亚这个国家,可谓是当下世界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具体分析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种族矛盾相当严重,据说在这只有大约我国河南省这么大的地方,有两百多个不同的种族部落,基本上达到了村村自治的“理想社会”境地。
第二,尼日利亚地处西非,曾是英国殖民地,而又受到来自撒哈拉以北的伊斯兰文明的影响,导致国境内宗教信仰复杂;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人口分别为总人口的44.21%和52.61%。
电影中描述的场景主要就是伊斯兰叛军对基督徒的残酷杀戮。
第三,尼日利亚及西非诸国一直是军火商们的圣地,正如电影《战争之王》中描述的那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默认其境内私人军火商像西非独裁者出售武器,让强权政治在非洲盛行乃至登峰造极!
这一情况在《太眼泪》中也得到应正,细心重看,发现在影片开头出军官做任务简报的时候也无奈的表示,尼日利亚政府军的武器多数来自美国。
正是所谓的“好人们”、“富人们”视罪恶而不见,继续向非洲输入暴力工具,让世界上六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看不到希望和光明。
《太阳血》一片主要描述了一支战争特遣队接受拯救女大夫丽娜、牧师和若干修女潜入战争中的尼日利亚。
如同卢旺达血腥种族屠杀的几个月中,西方社会和联合国所作的一样:救出本国人,让战火中的人们自生自灭去吧!
特遣队顺利的进入指定地区并且找到了需要营救的若干“白人”。
丽娜大夫在百般劝说之后答应带上伤员们离开,而神父和修女却拒绝离开避难所。
神父说愿上帝保佑你们,队长说上帝早就离开非洲了!
长久以来,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失落之地,殖民地榨取、暴君独裁;人类的发源地似乎总是不受到上帝的青睐,但上帝是什么?
在无助的难民眼中,救援队员就是上帝;在饥荒贫乏的中非大陆,联合国的救援队就是上帝。
中国人吃斋念佛、西方人诵主唱诗,但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到都来真正相信还是人类本身。
西方有句话:The God always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为富者不仁,该反思的除了上帝又应该是谁,此处不言自明。
影片的中间部分,充斥着流水线似的战争画面、流于俗套的感情渲染;简单说来就是丽娜大夫和救援队长间的情感瓜葛:双方从不理解走向理解,从理解走向融合。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黑人救援队员和难民的一段对话。
难民问队员来自哪里,队员说来自美国某州;难民随后说你的祖先以奴隶的身份被卖到美洲,而你作为后人完成了对故土的救赎。
历史就是这么弄人,我想导演希望用这一幕展现出救援无国界;但在我看来,两个对话者除去肤色上的相同,已经并无更多的相似之处。
如同南北朝鲜说着同一种语言,但根本无法进行有效对话一样。
一个衣食无忧的非洲裔美国人早已不能理解战火纷飞中尼日利亚难民的心: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就很难再有共识。
骆家辉永远不会把中国人的利益建立在美国人的基础上,奥巴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多给肯尼亚点额外的援助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总体来说《太阳泪》是一部比较成熟的好莱坞式战争片。
不单单讲战争,也讲爱情、亲情、民族大义、国际关怀。
如同一碗八宝粥,老少皆宜。
可惜的是,这碗粥熬得时间偏短,只是靠题材、男女主角演技来支撑,没有一个方面刻画的非常透彻,因而在看后就像在夏天喝了瓶冰镇汽水,爽快片刻,之后也只剩下一连串无味的气嗝。
当然这一切都不妨碍我透过其中的细节表达我此文的本意:当善良袖手旁观就成全了邪恶的胜利。
世界真的善良够了么?
美国海军下属“海豹”特种突击队队长沃特斯(布鲁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饰)带领一支小分队前往非洲密林执行命令:把在当地进行紧急医护工作的莱娜医生(莫妮卡·贝鲁齐 Monica Bellucci 饰)营救出来。小分队很快找到了莱娜医生,但在最后关头莱娜医生提出要把这里
感觉气氛什么毫无让人看下去的欲望,讨厌老是做圣母状用力过猛的女主角(好吧之前我还是很喜欢她的)基本上属于看了后悔的片子,威利斯还是很帅的,但是片子真是假的一塌糊涂
是在黑鹰坠落之后看的,所以大失所望
Tears.Of.The.Sun.2003.BDRip.XviD-TLF
莫妮卡这里是大花瓶...比较美国主旋律,但是对非洲乱况的描述还是真实的,落后凶残愚昧。20190216美式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大片,宣传效果出色。
忍不住吐槽,主旋律意图太明显了吧。平凡人各种作,the hero各种力挽狂澜!
原本想睡前看个火爆战争片再爽爽睡一觉 可看的比《黑鹰坠落》还压抑 当然剧情没的说 充分表现了战争下人性的脆弱与坚强 而老美也再一次成功扮演世界警察 祝警察同志越来越强大 早日迈出太阳系 统治全宇宙
我就喜欢看我家威利斯扮演上帝时一副沉醉的样子
(补记,貌似当年大片?)看看战争场面看看打斗,看着美帝总是挂在嘴边的人性人道。然后似乎也没太多可看的。
邪恶取得胜利的唯一必要条件是:正直的人袖手旁观。
还不错的电影值得观看
女医生就是硕大无比一花瓶
每次看见这种类似《战火屠城》、《第一滴血4》之类的电影,就很感慨,想起了去过的曾经被红色高棉血洗过的柬埔寨。这类影片(越战除外)如果出现美国大兵总是展示美国国际警察的力量,让人感觉如果没有国际警察,是否就真的是一件好事呢?
一直都在崩 到最后都没来得及泻出来~~ 我更情愿贝姐做花瓶~~
莫名其妙的美国主旋律影片,逻辑动机都很奇怪,强行制造摩擦来突出爆点,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场面不好看啊
戏外美国人四处煽动战争,随意干预他国内政,历史上奴隶黑人;戏里却是顺从良心救人于水火的大英雄,领导谨慎关心外交关系,白人队长布鲁斯威利斯甚至对着黑人下属说到“(我选择违抗军令拯救你的非洲同胞)这是(为我们白人曾经犯下的错)赎罪”,用如此肤浅又透着自大的态度来表达种族问题,我感觉安东尼·福奎阿对于自己既为黑人也为美国人的身份政治充斥着精神分裂般的焦虑,有如他的另一部作品《生死狙击》里表现出他即使恨透了美国虚伪的一面,但内心深处又爱美国爱得深沉。总之,电影仿佛就是现实世界的倒立面,失重、割裂,无语至令人发笑。但只就影像层面而论,导演的发挥还是可圈可点,追击与逃亡的迫切、湿热丛林让人心绪不宁的焦躁、枪林弹火下的恐惧,都一一呈现了出来。节奏更是稳当地由缓入急,故事工整,可以说类型化叙事非常成熟。
这部片子中人性的渲染比较出彩
莫妮卡 刘玄德,布鲁斯 赵子龙联袂出演。
杜鲁门号航母舰长站在甲板上命令海豹中尉撤回,中尉还抗命。中间煽情太过了,如果非要煽情那我宁愿看no one left behind。战斗部分就和闹着玩一样。就最后两架大黄蜂有一点点高潮。
战争并不是个体意识的特殊表现,只能说是集体表现。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映射在个人身上显得又是那样无辜。片子的核心并非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而是非洲国家得内战,其中美国仅是执行任务而已。(当然背后有美国这个搅屎棍肯定在所难免)大兵们看到那些无辜的人,仍然动容。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个人英雄主义,甚至故事背景让我以为,这部片子并不比《黑鹰坠落》差几分。我起初盲猜评分是7.5,看来也大差不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