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伤城》。
去之前吃了三文鱼,芥末很辣,眼泪一阵又一阵,整个人也变得情绪化。
电影情节很老套,90年代的电视剧总喜欢用这个情节,为了复仇而和仇人的女儿结婚。
原本也不想看。
只因刘伟强。
从《无间道》开始,他就一直给人惊喜。
电影开头很诙谐,一些小幽默,瞬间让人放松。
很多人评价金城武很帅,大概是岁月可以磨炼一个人,记得他20出头的样子很一般,想不到现在竟然变得有味道。
梁朝伟还是一如既往,不过,这次的表演很有张力。
顺便说他戴眼镜的样子和黎明很像。
20多年前,陈伟强的家人惨遭屠杀,仇人串通父亲的同事,害得他不敢报警,于是躲进孤儿院并改换姓名。
后来跟随仇人到了香港,毕业之后做了警察,一直伺机报仇。
可是,当他报仇之后,误伤了淑珍,也就是自己的太太——仇人的女儿,他却开始不安。
在和阿邦(金城武饰演)推心置腹的聊天之后,说了一句:淑珍,她是我太太。
其实她就是他的家人,和妈妈、姐姐一样,是他的家人,如果她也离开,他又再次一无所有。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报仇,真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如果放弃,那么这么多年的等待与坚持又是为了什么?
报仇之后呢?
好像目标一下子就消失了。
瞬间失去亲人的感觉,我体会过。
就是瞬间失去了全部。
当他最后开枪的霎那,我想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所为。
无论如何,不要伤害爱人的心。
因为你是我的家人。
在去济南的长途车上,看了这部新年之交不得不看的片子.坦白的说,在车上看这种片子很累,很辛苦,因为这不是刘伟强的《头文字D》.虽然是这样,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这倒是不假.作为一部有着推理背景的文艺片,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虽然一开始刘伟强就告诉我们梁朝伟就是凶手,但是推理片的魅力并不是知道谁是凶手,而是凶手怎么样才可以无可争辩的认罪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作为一部文艺片,如果像普通的推理片一样花时间在各种细节的证实证伪上面,可以想象到的就是会使这部片子沦落成一般的商业片,彻底的葬送刘伟强的名声. 刘伟强处理的这个问题关键就在于将案件的处理总是集中在金城武与梁朝伟两个人之间展开,在金城武可能不断接近真相的时候,梁朝伟的变化是如何的.又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假设,梁朝伟是一个优秀的探员.他这次作案,几乎没留下什么可以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金城武也不用在每个证据之间疲于奔命.而是有时间谈谈情说说爱.而最后,事实也是金城武对于这个案子没有任何的突破.虽然有了很多的值得怀疑的地方.但都不足以寻找出幕后的真凶.当然了,是一个乒乓球拍出卖了梁朝伟.从而是这个故事有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点设计的很有意思.即能明确的给出凶手 ,也顺便的告诉我们梁朝伟的伤心故事.同时,也没有使私家侦探这种形象走向高大全,不过从这点我体会出了编剧的无奈.梁朝伟这种为了复仇而生活的人,在真正的复仇成功之后,死亡或者疯狂是他们必然的选择,这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套路.怎么让梁朝伟死就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了.结果就是在梁朝伟给金城武讲了一番刘伟强心中的话后,自杀了.确实有点牵强附会.看着部片子时,我总是在期盼着如果金城武真的发现了梁朝伟的罪证,而且是在片子进行到中间部分的时候,梁朝伟会是什么样子的反应.结果这一幕还是没有出现.等到这一幕出现的时候 ,梁朝伟已经几乎失去了生的希望,也就无所谓冲突了.再说说每个演员的演技,梁朝伟的演技在这部片子发挥的不是很多.虽然他本是饰演一个内心有冲突的角色,但是真正让他发挥的余地却不多.只有当徐静蕾在昏迷时,他的眼睛又像是活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梁朝伟戴眼镜,我总是想起刘松仁.金城武对这种内心挣扎,外表潇洒的角色自然是在适合不过了.而他的演技,也是越来越好了.跟梁朝伟比起来,真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徐静蕾和舒琪就没什么好说得了.没什么发挥 ,也没什么印象.至于舒琪还好说,因为本身角色跟其以前的差别不大,也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徐静蕾就是彻底的毁掉了这个角色,除了喝酒,在就是神神道道.看过这部片子有一个感觉就是,港片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了.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很讲究.但是却给人一种越来越匠气的感觉.怀念以前的那种豪气冲天的时代.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1074.entry
与金城武合演《伤城》的舒淇在接受采访时戏言,自己已给刘伟强塞了不少红包,希望导演能替她多安排几场与金城武的激情戏。
朋友小北听闻这个消息后捶胸顿足,艳羡不已,当然,他羡慕的是金城武,因为可以打着艺术的幌子与性感尤物舒淇接吻。
小北有个崇高理想,就是当一名电影演员。
不过这个崇高的理想却有个不太崇高的理由,据他自己说,想当演员是因为可以跟漂亮的女明星接吻。
与小北色迷迷的坦荡相比,老牌007罗杰·摩尔就显得虚伪了,他竟然说在电影中亲吻那些性感的邦德女郎时,闭上眼睛满脑子想的都是他的伟大祖国英格兰。
单纯的小北并不知道,电影里的吻戏看似温馨甜蜜欲仙欲死,实际的拍摄过程却并不一定好玩。
电影《乱世佳人》里,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的缠绵一吻被法国人看作有史以来最浪漫的吻戏,可这一吻的幕后故事却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影片拍摄过程中,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两位大牌势同水火,经常在片场兵戎相见。
为了报复,盖博故意在拍吻戏之前狂吃大蒜,可怜的费雯丽,一边要忍受浓郁的蒜臭,一边还要做出一副意醉神迷的样子。
与小器的盖博比起来,咱们的戛纳影帝葛优简直是模范演员,范冰冰一直对与葛优的那场吻戏念念不忘:“拍《手机》时,刚跟葛优见面,人还没熟呢就要拍激情戏,当天中午一吃完饭就看到葛优跑去刷牙漱口,为下午要拍摄的吻戏做准备了。
”有了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细准备工作,范冰冰在《手机》里与葛优的那场激情戏简直惊天地泣鬼神,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捏着一把汗,生怕身材孱弱的葛优承受不住。
好在小北的体格足够壮硕,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做他的演员梦,可以在梦中与美女明星们挨个热吻,并且不必担心会有哪个女明星爱吃大蒜。
不过最后我还是语重心长地给小北讲了一个真实故事:1996年,王家卫为了引诱梁朝伟跟他到阿根廷拍摄《春光乍泄》,对他说电影中会有激情吻戏,梁朝伟兴冲冲去了,结果到了阿根廷才知道,原来他在戏里的接吻对象居然是个男人,哪个男人叫张国荣……这个故事是告诫理想主义的小北,就算以电影的名义接吻,很多事还是不得不防的。
每个人的心都有一座伤城,里面都充斥着暗涌,你是纠缠于汹涌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最后走向毁灭,还是在伤痛之余自我修复,这都取决于你的态度。
"---《compassion of pain》一个月以前就开始期待的影片今天首映,因为这几位主创的吸引力:刘伟强,麦兆辉,庄伟强;梁朝伟,金城武,徐静蕾,舒淇。
影片的主题依旧讲的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表演,配乐,影像等等方面来说还是很出色的,有点文艺片的味道了。
但是暴力镜头过多!
金城武在这部戏里的表演是最棒的了,可能也和角色本身的设计有关,其他三位与一贯风格并无迥异。
回到故事情节上,还是那句老话:“渊渊相报何时了?
”难道仇恨的力量真的那么大吗?
还好最后啊西对阿邦说了一句话:"不管她是不是金元胜的女儿都不重要了,我只知道她是我的太太,是我的亲人。
"让人终于释怀。
(另外,舒淇演的那个女孩儿也挺可爱,给整部影片将近窒息的基调中添加了一点亮色。
)
梁朝伟伤心吗?
或者换个问题:他到底爱不爱他的妻子?
不爱,爱的话他不会杀了她,他知道杀错了人在医院的守护,也只是基于正常的良心发现。
也许有人说他的恨超过了他的爱,那他的报复是为了什么?
用来抚平自己心中的仇恨,为了自己以后好好的活下去,他爱的是自己,所以设出这样一个局,让其余的人都死,自己平安无事。
这样的爱恨,实在是虚无,即使他不知道老婆并不是仇人的女儿,他也可以去自杀了,他的人生就在这个局中,杀了他老婆,结束这场戏,我觉得他也没有继续生存的理由。
他对阿邦说,她是不是谁的女儿已经不重要了,她是我的妻子,与我的爸爸妈妈,妹妹奶奶一样,是我的亲人。
根本就是一句废话。
对他来说也许这不重要,可是对淑珍来说,她如何面对杀了自己父亲的丈夫?
这也不重要吗?
金城武伤心吗?
他的人生,是在找寻悲惨事件的真相,而真相带来的,只能给他更深的伤害。
是自己付出的爱被背叛的伤害,而不是自己爱的人离开带来的伤心。
而他们都执着于这伤害之中。
淑珍即使活着,也无法医好梁朝伟的伤。
舒琪再甜再腻,金城武也没有少喝一杯。
这才是电影的真相。
酒之所以好喝是因为它难喝。
愈是执着于其中,愈是走不出伤害的城堡。
没有什么不能面对的,我们,不能生活在过去。
没看之前我以为会是部爱情片...看了才知道不是...嗯!这算是我很少接触过的国内的悬疑片.很明确的结构.倒叙加设问的形式.演出了一个人的复仇.一个孩提时期就失去身边所有人的人会用如此周密而完美的计划去把自己的一生堵上去复仇..."可歌可泣"!这是我很欣赏的两位实力加偶像派演员的华丽演出.一正一邪.就像海报上的那句话.痛苦是必然的!的确.里面的两人都很痛苦.而且都足够必然.无法改变.没有选择.当邦失去所爱为之沉沦的时候,我感觉熙是幸福的!可万万没有想到情况越来越不是我想的那样.原来他是如此狠毒,如此绝情!和有事没事两个人都要小亲亲的温柔甜蜜是一天一地.呵!梁朝伟每次带来的演出都很华丽,都极具挑战性!也许就像他自己曾经说过的.他选择在演戏中来做现实中不可以做的吧!好羡慕他.有这样的机会和空间去飞翔.去人格分裂.去花花世界.去一坏到底!金城武在片子里成了最大的亮点!不过我很不明白结局时候为什么舒淇和他会要有那么一句对白.是卖点吗?!我觉得蛮没有幽默感的.甚至是画蛇添足的一笔...也许导演有其他的目的吧 我是没有读懂.不过此片中也不乏经典台词的!杜汶泽依旧演着他经典的配角角色...很添彩.总之可以说是一部用心用情之作!相信我的推荐的话就去欣赏一下吧.应该不会让你失望滴:)
我很久没有这么正儿八经坐下来好好看一部电影了,呯呯砰砰的动作片和灾难片不算,那些是不太需要动脑筋的。
像《伤城》这样的片子,因为它的阵容和知名度,不知不觉让我有一种严肃的感觉,逼得我不得不拿出肃穆的态度去对待。
熬完两个小时,微微潮湿一下眼睛,删片,腾空间给下一部电影,我想,不管下部是什么,应该都会更好。
我总喜欢问人家“好不好”,一本书好不好看,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一堂课好不好上。。。
其实很多时候答案我们都知道,只是忍不住想看看对方愁眉苦脸的搞怪表情。
《伤城》,我的两个朋友都看过,她们的回答都是“不好看”。
“好看”有很多种原因,“不好看”当然也有,有时候因为剧情不好,有时候因为演员不好,有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你不喜欢某个演员甚至某个小配角的声音,很多很多。。。
《伤城》不好看,可能因为它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太遥远,也太肤浅了。
复仇、错杀、忏悔、失去、迷惘、拥有、自我终结和自我救赎,刘正熙和丘建邦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痛苦,看起来很像一部有起因、有结局,过程足够曲折离奇的畅销小说,一个正面模板,一个反面教材。
如果你今天仍然单纯透明,且生活从来都不曾带给你什么痕迹的话,这部电影,绝对是可以让你狠狠心痛一下的,稍微多愁善感一点的可能会抑郁个几天。
就像当年我看完《泰坦尼克号》很气愤得质问我老娘那么感人的电影为什么她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样,当时的她,早就领受过更大的伤痛,那些爱情和生离死别,不过是小小道具棚里的一场戏,真正的悲剧,从来无法在银幕上被演绎。
这样一说,怕又是要招来许多人的反对了,他们会说明明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其实大可不必在里面找什么深刻的道理,偏有人喜欢这样分析那样领悟,把美好的心情和意境都破坏掉了。
我倒也明白这种心情,有时看一本书,旁人的评价平平,偏偏自己发现了一两处闪光点,细细发掘,突然有了新的领悟,就着急的好像挖到了宝的小孩一样迫不及待要拿出来现;有时看一些朋友的影评,虽然文字质朴,可是感情真切动人,也是能得到许多回应的,这是我们最幸福也最愉悦的时刻,内心的触动是最珍贵的宝藏。
而今日此时我看《伤城》,写下的也是我这一刻真实的感受,即使有所不同,也和大家一样,都雕刻住了时光。
情节一般,演技不够出彩,节奏有点慢,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导演有权利把人间百态展示给观众看,可是观众也有权利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
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仇恨,也不想在仇恨以后用更多的伤害去填补,何况我相信,每一件事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可以选择更好的,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珍惜身边的人,更好地爱自己。。。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想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幸福,不管过去经历过多少坎坷,此刻灿烂的活着才对得起他们。
空口说谅解、忘却和超脱的确容易,而做起来太难,有些话说得再多也没有用,如果自己不能解脱,唐僧再世都无济于事。
伤或不伤,关乎一个人的经历和智慧,走得路多了,再伤也会平复;自己想得通了,再痛也会愈合。
我并不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伤城》,反倒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画地为牢的笼子,走出来,海阔天空;走不出来,那你就真的成了自己的“伤城”了。
无比想念那个时候的自己。
蜷在绵软的靠座里一口一口吃季诺的奶酥,低头发现毛衣高领上沾满面包碎屑。
没有信号的手机隔着哗啦作响的纸袋闭塞地发光。
4排4座,稍稍迫近的距离。
视线一片开阔的空座唯唯诺诺。
仰头,整个大屏幕充沛的光,紧紧粘附在视网膜上。
灵魂在黑暗中流动。
汩汩作响。
伤城说,痛苦是必然的。
依旧为金的脸庞所痴迷。
不动声色下大开大合的暗潮汹涌,从飞扬的发丝薄如蝉翼的眼睑和坚毅嘴角边抽丝剥离地渗透。
在确认女友的死亡后,缩紧在沾满血迹的蓝色衬衣里,平展着纹丝不动的茫然错愕的五官,痛苦逐渐漫上堤岸,粘连在不停抽动的肌肉纹理间,渐阔成泪水肆意。
这是一个完美到毫无破绽的表情。
这是一个潜伏在我内心已久的男子。
贴着心房的位置。
悄无声息悄无声息的悲伤像片海。
我最爱他在perhaps love里沉没入水的那张脸。
好像婴儿一样,不自知地布满水波暗影投诸的小漩涡。
于是灵魂有了出口。
他给坐在白色雪地上的孙娜温暖绵长的拥抱。
他离开孙娜的时候摇摆着消失不见的背影。
这般疏离的气质。
在我想象中他适合的只能是那笼在灰色长风衣下吉普赛人的生活。
很多死亡和鲜血。
终究烙进整面石墙深处,成为一个女子最后缄默的独白,是环抱前胸的双手和剜在锁骨上的眼瞳。
迷离凄美。
日日与之相对,仰望的只是背道而驰。
金抱着已经冰冷的女友的尸体冲进医院。
梁在病房里为昏迷不醒的妻子戴上戒指。
开始在黑暗中流泪。
内心有回响,好像月光牵引着潮汐起落,一次次冲上空绝的堤岸。
隔着无法丈量的时光,无法跨越的物是人非。
忏悔若非是面对从前此刻的那个自己,必然是毫无需要的情感。
你从来没有爱过我。
开始的时候就是世界布下的大阴谋。
各自的痛苦隐藏在无法开敞的城门内。
彼此再也分辨不清。
感觉的触角垂在体内容器的瓶壁上,反射内心熹微的澄光。
习惯性转头,左手边的陌生女子专心致志着袋装爆米花。
有时会与独自着的自己一同笑出声来。
右手边的空座上放着西瓜红的书包。
落座在视线左前方的成群的年轻姑娘面对过于血腥的场面时紧紧捂住嘴巴,过后大口喘气。
剧终后下台阶,恍然听见身后有无比熟悉的声音,转身,视线落进人群里,在一片瞳孔发散的白光中不能看清任何。
手中提着的袋子啪嗒掉在地毯上翻了个身。
无谓地捡起它,穿越汹涌的人流,飞快离开。
好像梁寻寻觅觅缺失的亲情,却发现它只是咫尺而已。
旋转一个年轮那么冗长宽大的圈,发现自己还留在原地。
年末独自的午场电影。
奔跑着回归曾经的独居动物。
正式放映之前,先看了《门徒》的预告片!
比起此前的《旺角黑夜》,音乐更雄浑,影像的粗颗粒也更有气魄,似乎都能直逼《黑社会》,怎么不叫人精神为之一震?
《伤城》是刘伟强、麦兆辉在《无间道》之后,最好的电影作品,在《无间风云》大赚一笔之后又购买了它的重拍版权,好莱坞没有看走眼。
庄文强的剧本,结构错综复杂,貌似简单,实则几条难以并轨的线索虚实穿插,除了主线套用希区柯克式侦探故事的推理手法,几条复杂的人物感情线索也料理地非常清晰,以至于虽然剧情再度利用了《无间道》“身份之谜”的戏剧噱头,却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不妥。
开篇第一场戏干净利落,起势就已先声夺人,且有明显的好莱坞化叙事倾向,当中那个首尾呼应的细节设计,则令人想起《无间道》的煽情大结局和《雏菊》片尾的那张照片——片中类似的小聪明比比皆是,不过这也说明剧本足够重视细节养护。
看《伤城》,主要是看梁朝伟和金城武耍酷,但我倒对刘伟强、麦兆辉这对组合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一直在考虑,他们两个究竟是哪一个更暴力、更男性化,哪一个更文艺气息?
表面上看,似乎是刘伟强更儒雅书生,而麦兆辉更粗狂世俗,但在刚刚看过2005年的《情意两心知》之后,这种判断却几乎完全被推翻了。
《情意两心知》是一部温情文艺片,主题是港片中常见的男性情谊,导演麦兆辉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能把一个明明煽情和肉麻的故事拍得妙趣横生,丝毫不令人反感,而他的拍摄手法,则趋于柔和。
在刘伟强、麦兆辉最成功的那些电影里,文艺腔是受到严格压抑的,这种东西一旦泛滥,很容易把《伤城》变成另一个《雏菊》。
看来刘伟强、麦兆辉电影的成败,他们之间相互制衡、相互补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香港警察的故事,陈嘉上1998年的《野兽刑警》绝对属于上上品,《伤城》里的金城武虽然不是另一个黄秋生,但影片在处理侦案故事主线的同时,非常巧妙地均衡照顾到两个男主角各自平行的感情线索,并能将他们之间的隐秘冲突层层渲染,最终化解,这在商业片故事的讲述手法上,却和《野兽刑警》不分伯仲。
《伤城》里的梁朝伟和金城武象征着两种心态,一种是对伤害与刺痛念念不忘,最终导向毁灭,一种是放下包袱,最终找到自省,这一主题非常契合港人的现实处境,应该会对很多人有所触动。
《伤城》唯一的遗憾,是它对文艺腔的压抑还不够,但也足够好看,因为金城武实在太帅。
《十面埋伏》、《如果爱》其实都压抑了他那种超凡脱俗的迷人气质,《伤城》多少再现了一部分《不夜城》或“王家卫时代”的那个金城武,况且论其演技,他也丝毫不逊于梁朝伟。
梁朝伟演戏没话讲,他只消用眼神过戏,就足以令人倾倒,除了结尾部分的表演稍欠火候,其他无一不对,无一不好。
很多人对徐静蕾的表演很不满意,我倒觉得还好,至少她和梁朝伟亲嘴儿亲地很到位很敬业,但论招人喜欢,相反舒淇戏分不多,却处处可爱至极——《刺马》在女主角的定夺上怎能如此有眼无珠?
陈可辛同学,您能否大笔一挥,趁早拨乱反正?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801
如果用一句台词来形容《伤城》,你会选择哪一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因为难喝所以才喝。
我只是想把属于我的东西夺回来。
那一晚,和我在一起的究竟是不是你?
如果有多一张船飞,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
没有人天生就是杀手,其实杀手也有小学同学的。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
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
想象一下活在你身边的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消失不见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伤城》是两年来香港拍得最漂亮的文艺片,尽管有个悬疑凶杀的背景,但是导演一早揭破了谁是真正的“第三人”,因此它并非重点。
重点是那种文艺片的闷骚感觉,让观众的心情如同港岛上天空一般阴晴不定,等待着有雨最终落下。
刻意或者无意,每个人的命运在这城里纠结缠绕,疾奔向未知的方向。
追寻复仇,最后可能成为了情敌的佣人,也可能发现自己最后毁掉了世间最后一个亲人。
爱欲情仇,就像小狗追逐着自己的尾巴,非要到精疲力竭才能停止下来。
影片想在这个方面着力描写,但是刘伟强终归不是王家卫。
如果说王家卫有时候失之做作,那么刘伟强却失之肤浅,他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现醉鬼的痛苦和寂寞。
所以这个片子处处惊心动魄,它随时可能断裂开来,但是幸运的是每次其中的著名演员们都用演技和台词挽救了剧情。
最复杂的部分莫过于徐静蕾的苏醒,这里只是用了一段眼神的交流就完成了全部场景,最后只需要那个拒绝的结婚戒指完成情节。
最凶险的部分在于舒琪家门口的争吵,台词已经完全崩溃,完全靠演员的表现使得这一幕本属滑稽的场景变得感人,具有打动观众的说服力。
即使如此,我们如果反推回去,会发觉其实杜汶泽的存在和出现其实纯属多余。
唯一的功效是给予私家侦探金城武的行动找到司法上的合理性解释,这又是何等的浪费?
我们还能发现描写徐静蕾和父亲关系疏远的一段,又是何等笨拙和失败,以至于随后要用台词来讲解解释。
梁朝伟没有突破他在《无间道》里的表演,金城武也没有超越他的《不夜城》。
徐静蕾若不是临去的那一眼,全片中她的表演完全不及格。
而舒琪和多年前一样,除了张开大嘴傻笑,扮演天真无邪的少女之外,演技不见尺寸进步。
但即便如此,这片子还是成立了,而且拍得很美,很漂亮。
也因为这样,看完这部电影出来,人心里没有苦涩的回味,不会觉得有哪个角色让人难以忘怀。
在流畅和美感之外,《伤城》这个相当小资的名字远远大于电影本身。
刘伟强的《伤城》用漂亮的银针扎破了都市生活的皮肤,入针深度达到了0.1毫米。
连刺青都不够,更别说刺通城市人的心灵了。
它足够精致,足够漂亮,但是不会让人伤感。
即便有所心动,也仅只是因为最后那个别致的求婚。
开始罗列的每句台词在片中都试图表现,但是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份糖醋里脊,有些酸,但是基调却始终都是甜的。
从此知道,他还可以这么狠
差的。
权当看帅哥了,发现小金比伟仔帅
看完后很难受,太伤。
考。。HK都是基片嘛==??!!
还可以拉
可以一看。
關於酒的那個理論...
开始就把凶手告诉观众,谜底却让人大失所望,可惜了这阵容
不完全是商业片,有人性的东西在里面
怂
两个男人一个伤
不知所云,无病呻吟
一个城市不会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所以伤城并不存在。单纯喜欢滨崎步唱的《Secret》@Home
酒之所以好喝,就是因为它难喝。
这样的电影其实十年前的港片就大行其道了。完全没有新意的剧情。
两只都好帅T T……
舒淇的演绎,唯一的亮点
空洞。
情节真的不怎样,看过后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