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發生之後,她受了傷,他卻永遠離開這個世界。
和他在一起做過的許多夢,現在都不可能實現了。
她經常帶著淚水入夢,總是夢到同樣的風景:他們倆人站在樹下﹐幸福地等待花開。
然而一陣狂風吹過,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 有時她會隱隱感覺到一陣蝴蝶拍翅般的輕柔微風,一股幽幽裊裊的清雅花香,似乎有人一直在她耳邊殷殷叮嚀,時時保護著她。
她相信是他變成了天使… 2003年,由鄭伊健、林嘉欣、劉燁主演,黎妙雪導演的電影《戀之風景》,邀請幾米為此劇畫了六幅畫;劇中女主角根據這六幅畫中的景色,努力尋找男友的過去,以及他心目中的美景,成就了這部不同於時下愛情故事的動人小品。
片尾播放依據這六幅畫製作的動畫,搭配女主角林嘉欣所唱的《戀之風景》歌曲,為此片的浪漫與想像力加分。
《戀之風景》並入圍第六十屆威尼斯影展。
--以上是几米《恋之风景》的豆瓣介绍从来不知道恋之风景出自几米之手。
喜欢几米快十年,却漏了这一本爱情篇。
去年开始听恋之风景,听了一年今天才将电影补上。
每个人心中是否都有一片值得终身寻觅的美丽风景呢?
我带过很多朋友去那条路散步,理由都是那儿有属于我的回忆。
我也常常独自一人去完成曾经回家的种种步骤,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属于我的独家记忆,这片记忆我无法放下。
我熟悉路旁的梧桐树、我熟悉那扇窗户外的天空、星星出现的位置、我熟悉那儿的雨、我熟悉那儿出现的人、我熟悉那儿几点会有人遛狗,我熟悉某条长椅上的缺口、我熟悉那儿的每一寸。
熟悉却又无法对人开口说起。
我常常走回那条熟悉的马路,找寻着曾经的记忆。
你出现了,我笑着。
我想着每一个细节。
走回那条街道那个家去寻找一切能够证明你停留过的蛛丝马迹。
曼儿寻找到了那片被赠与的美丽风景。
我,一直没有停止。
曾经被林嘉欣那楚楚动人的脸所吸引,跟着她在电影里痛失男友的悲伤而泪流。
青岛,一个静静的城市,不高的房屋,遍地的梨花。
恰与这个故事相得益彰。
为了寻找旧爱的记忆来到青岛,眼里慢慢浮现另一个人的影子,当知道自己的痴情已经转换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时,她慌了,她不明白一直深受男友的自己为何这么快就有另外一个人走入心里。
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个转身的时间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瞬间再深的爱恋留在记忆里,封闭起来,每每想起仍会怜惜。
新的爱人,谢谢你容许我的心里还有别人的影子。
爱上新的人不等于忘记旧人。
看完了<<恋之风景>>,关于爱,回忆与遇见的故事舒缓美丽,画面和配乐很舒服,林嘉欣的笑容甜美极了,还有她落寞孤单的样子这个电影,真的有点像写过的那篇<<流夏>>,回到已故男友的故乡寻找他的回忆与过去,为他完成没完成的事情,竟然都出现了古旧的图书馆,呵呵都遇见新的爱情,庆幸并且珍惜
嘉欣mm看着画,她的表情好象在看着一场绚丽的舞会,很绚丽,那里仿佛就是全世界。
于是他们相爱了。
画家叫做郑伊健。
他有遗传病,活不长久。
自从10岁那年开始写日记,因为要离开妈妈了,他要记住所有的一切,才不会遗忘。
她们两个过着平淡的日子,一直到画家的离开,离开她,只是爱情不曾远走。
真的很老土,因为爱人生前说过,一幅景象不停的浮现,所以她要到青岛去,他童年的地方,找寻那幅景象。
很老土... 我只能说,这个很老土,老土到不能感动人,我眼中有淡淡感动的原因不是我看到了爱情,是我没有爱情,如此这般的爱情。
我没这般爱过。
你会全心的欣赏过爱人的作品吗,是否在他熟睡的时候轻妩他的脸?
是否忘情时相拥起舞,是否在他离去后拼命想给给爱人的手恢复些些的血色?
是否本已失去生存的意义,但为了爱人脑海中的一幅景象又孤单的回到人间?
我并没有。
我从来没有想过现实中会有如此这般的爱情,生活中已经丧失了美丽爱情的土壤。
或者说,我是在嫉妒。
为某些事情而嫉妒,也是件美好的事,也是件悲哀的事。
刘烨是个邮递员,总有个小孩跟着他后面,个个都说那是条金鱼之粪。
但有一天,小孩子不见了,嘉欣mm问他,你的金鱼之粪呢?
跟另一条金鱼走了 为什么?
那条金鱼手里拿着一大包的爆米花,香喷喷的爆米花。
刘烨看着嘉欣忧郁的脸,我知道他有些痴了。
吸引一个人可能要很多,也不用很多。
刘烨很执着的为嘉欣寻找那一幅景象,不知道他明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执着,我想我知道。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一定找到那幅景象,我想他自己会知道。
嘉欣到最后不知道是不是要找到那幅景象了,我当然知道她要找的只是那个人。
刘烨也知道,所以他把时间盒又埋了回去。
或许他在赌气,但你也许可以理解为心痛。
门口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他的生活就是晒晒太阳。
他身边的老奶奶,她的生活就是每天陪着他晒晒太阳,牵牵他的手,把被子拉拉,吃着家里种的栗子,笑嘻嘻的看着年轻人们出出入入,招呼着那个要寻找一些东西的小女孩,把栗子硬塞给那个好心的邮递员。
我已不再单纯,只希望单纯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爱情。
去青岛的时候,是春夏之交。
很得瑟地穿着裙子去,结果被海风一吹,彻底风中凌乱了。
于是那个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一首王菲的被我改了歌词的歌:大风吹,大风吹,青岛真的很美。
那个时候的青岛还不太适合下海。
所以我们就一直沿着长长的海滨路走。
海水拍打岩石,发出好听的声音。
阳光照在海面,荡漾着银色的波浪。
远处的远处,看不到尽头。
海风吹过,头发飞舞。
这便是我与海的初见。
没有那么浓烈的爱,却有种拉紧了距离的喜爱。
后来,我们去了八大关。
应该也是《恋之风景》里拍摄的场景。
那高低起伏的道路、路的两侧好看的别墅、探出围墙的开得努力又随意的花,是一种彻底远离熟悉的感觉。
尤其是在一棵落着花瓣雨的树下,我跟小冰说,你看你看,这多么像日本动画的场景啊。
这样的场景,如果没有了爱情,多么浪费啊。
所以爱情来了。
刮着大风的海边,只有小烈和孩子们穿着棉袄在玩耍,曼儿边用手压着被风吹乱的头发边问小烈路,远处,是不被打扰但兀自荡漾的大海。
这场景真美好。
曼儿来找死去的男友画里的一个场景。
那么温柔和轻声细语的她,做这件事时,却显得有些偏执。
可是,找着找着,她把过去的爱情丢了。
却对小烈产生了无法言说的好感。
小烈兴高采烈地告诉曼儿找到了。
曼儿说,你就那么想找到吗?
其实,寻找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多了,不是吗?
因为找到的结果是不属于自己的。
无论这结果是一件事还是一个人。
可是寻找的过程却是一件极度私人的事情,完全属于自己。
还有那些属于过去的记忆,连时间都拿不走。
这太激动人心了。
就像小烈在夜晚学各种动物的叫声给曼儿听,和曼儿一个人戴一只手套。
在冬天的暖阳里和曼儿比赛,自行车从高处俯冲而下,车上盛着两个人的笑脸。
从曼儿感觉到对小烈的好感开始,过去的感情应该就是休止符了吧。
这就是恋爱里的风景吧。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记得有一次,我看一个电影哭了。
跟小璐说,我被感动了,但是我还有更高层次的感动,我被自己还能被一部电影感动这样的事实感动了。
小璐说,这就是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
我说,俗就俗,怎么了?
我就爱自己还能感动的状态。
但是我显然没有被《恋之风景》感动。
为了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吃亏,我就在心里安慰自己,嗯,我脱离低级趣味了,远离了作家笔下的俗气。
爱情这回事,太私人,也太独特。
每一份爱情的出生、成长、扭曲、死亡基本上都不太可能跟别人一样。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最初,你的、我的、他的、她的爱情看起来都是那么好看,也那么千姿百态百花齐放,最后却汇集到了同一个出口:分开。
这也叫他妈的殊途同归吧。
但有时候会觉得,如果我们按照结局来生活,也就基本上不需要生活了。
比如,我们知道爱情最后总要离场,那我们就永远不要触碰了吗?
我们知道终点都是死亡,我们就不要努力活得丰盛了吗?
我们知道最后生活总会侵蚀了好感,我们就不要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心动了吗?
都不是的。
这太功利了。
功利可是比媚俗可怕许多的事。
记得有人说,爱情是支撑女人的理想,这里说的是爱情,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对象。
女人可以不相信她的对象,却不能不相信爱情本身。
如果一个女人丧失了这个理想,那么她基本上可以算是死亡了。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理想这回事可是跟生活截然不同的,那么我们就算是拥有生活之外的东西了,这多酷啊。
好吧,我相信细水长流不是永恒的唯一方式。
应该是这样:海岸上总有一种旅途比终点浪漫,白云下总有一些美丽比岁月长。
怀抱着对某位故人的追忆看完 恋之风景发生在青岛刘烨和他很象黎妙雪这部片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对张婉婷《玻璃之城》一样的情愫想要抓住一些什么所以渡船到烟台,之后坐小巴去青岛影片里喜欢的景物截图完之后傻乎乎的彩打出来抓在手里一处一处去找,找到之后乘无人之机偷偷画下各种标记看到许多橙色的墙幻想每一道之下都有金鱼的粪追逐过刘烨的步伐啊(抒情start),我多想成为你那一条,金鱼的粪!
我最爱最爱林嘉欣为刘烨剪头发的画面最爱刘烨为她修理灯泡时的微笑摇晃爱苏景表姐的平翘不分普通话爱那一场梨花缤纷堆砌的虚假雪景爱刘烨的画儿爱一墙的花儿最爱将要离开之时,那一个意外寻得的拥抱爱的拥抱纯净的爱的拥抱几米的漫画小人适时的出现林嘉欣的歌声也很不赖整部片子唯美里面终了
一直特别喜欢青岛的原因是少年时代看过一部在这里拍摄的电影,叫《恋之风景》。
很巧刚好是自己最喜欢的演员做男女主角,所以总是反复的看,也把青岛反复的喜欢着。
这部电影陪我经历了太多事情。
今天躺在民宿的沙发里看这部片子,想到我初次看的时候,的确是痛苦、痛苦,能够支撑着活下来都实在侥幸。
一切真的美好的从来没想像过。
只是因为要出差去冬天的青岛,把几年前看过的《恋之风景》找出来复习。
一部淡淡的悲伤电影,当时还不算太出名的林嘉欣和刘烨在讲述着一个绵软的爱情故事。
第二遍看,虽知结果是美好的,却更体会到那一段犹豫与不舍并存的萌芽情感是多么不易。
更惊讶的是,我看到心痛,不是为了曼儿,而是为了刘烨演的有些憨厚的小烈。
第二遍看,体会到小烈对曼儿由同情、怜爱、心动一直到无法自拔的爱。
冬天的青岛看上去很冷,但两个人在经历了一天找梦中景象的路程后,走在青岛的老巷子里学鸟叫被人砸,那笑声非常温暖。
突然小烈说:你男朋友真好,有你这样想他。
从那时起,一颗羡慕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
一起挖出树下的时间囊,曼儿只顾看男朋友幼年埋下的一个小男孩在童年认为珍贵的东西,而不顾小烈说“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时间囊”。
小烈突然嫉妒了,这应该是他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嫉妒,所以表情很孩子气,很生气的从曼儿手中夺过时间囊。
很有意思的是,导演故意安排,让曼儿路过看到别的女孩送围巾给小烈,而气得扭头嘟着嘴巴骑上自行车就往坡下冲。
小烈在她身后紧追,让我捏一把汗。
但他的表情是带着轻松和调皮的笑,他知道自己一定能追上这个倔强女孩的自行车。
这番追逐后,小小的不快不需解释也烟消云散,无论是小烈对时光囊的嫉妒,还是曼儿对围巾的微妙心理。
但是,小烈对曼儿的真正心动,却是那样一个小细节。
热情的他给曼儿留宿的旅馆修灯泡,鞋子一脱就站到椅子上。
旋好灯泡,低头却看见曼儿把他如两颗红枣般散开的鞋子拢在一起,再旋个180度刚好是他走下椅子的方向。
曼儿抬头,对他微微一笑,那双自从抵达这个城市起就一直悲伤的双眼,这时却带着甜甜的笑。
这个蹲下给他旋转鞋子的女孩和那张甜甜的笑脸,在小烈的心里重重锤了一下,有点甜,又有些痛。
我们都体会过那种心动的痛,正因为对这段充满未知的感情拥有无可抑制的充满期待才这样痛。
那之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冬天。
曼儿一心找寻男友生前脑海里的最后一幅画卷,却不知不觉总想着另外一个人。
她很怕自己淡漠了对男友的爱恋,却不知怎样面对内心的感情。
直到决定离开时,春暖花开。
据豆瓣有人说在青岛旅行看到过电影最后那副图墙。
一向不中意几米的漫画,却配极了这个故事。
当曼儿带着唯一的心愿来到这个陌生的寒冷的北方城市,其实根本没想好该怎样继续生活下去。
就像漫画里的女孩,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嗅觉,仍然坚持着找一片根本不知在何处的风景。
小烈就是那个单纯的天使,试图牵引着她不要掉下去,就算掉下悬崖也把她接住。
还好,他们最终完成了一段艰难的心灵之旅,有梨雪满树的那天。
看一些花絮说,其实那片梨雪是虚构的场景,在青岛并不容易找到那样的地方。
但我依然相信那些街道里流淌的这种温情。
黎妙雪的《恋之风景》未免过于矫情,但对于林嘉欣而言,却是一部尚算成功的作品。
看她在电影里面轻慢的说话,站在雪中若有所思的模样,怎么的都是一个受气包的样子,要从心里面透出一些恋爱。
青岛在镜头中显得美好,刻存在老屋间的爱情忽然令人动容。
“公公婆婆”的爱情在电影中让林嘉欣痛哭也让观众感动。
那一份深情啊,难舍难了。
曼儿的回忆充斥着失真的光晕,也许正意味着是过于沉溺往日时光后对事实的美化。
她摸着德森僵硬失去血色的双手,颤抖着拿出化妆品调色,只为给男友的关节抹上活人的红润,然后割腕后挣扎着俯身擦地。
遗憾的是,可能我对浪漫过敏,这些过于文艺的桥段都未曾打动我。
反而现实片段中,曼儿与阿烈的相处更加细节、真实,打动人心。
阳光下旋转的木椅,登瀛梨花下的奔跑与对视,和雪夜中阿烈模仿动物鸣叫声反被街坊斥骂的设计更朴实真挚。
版本问题,郑伊健国语配音过于出戏了。
对比刘烨的普通话,林嘉欣、苏瑾的台湾腔含糊而甜嗲,每每需要靠着女主美丽的脸蛋才能忍下她的台词。
影片三颗星,为了林嘉欣多给一颗。忘不了。
刘烨和林嘉欣一点都不来电。实际上刘烨和哪个女的演戏都不如和胡军演蓝宇来电。
刘烨的眼睛,林嘉欣的笑颜,那一首恋之风景,可惜了。剧情太牵强太老套,而且风景拍得也不怎么好看
以为会是在香港的爱情故事,没想到郑伊健就几个镜头,纯粹是客串,整部电影就是在青岛逛街,青岛人应该都来看这部电影。按电影里的说法,要找的景象是个景点,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全景地图云逛街,网上一搜就会是各种网红打卡点怎么拍才出片,想找到电影里的目的地只要一分钟,哪还有男女主骑着自行车的纯爱。
林mm吃面条流泪的情节很多时候自己也经历过
让我爱上青岛
2016 10 23 可惜没有什么好版本。美人不错。
恩,青岛要列入我的出行计划中了
大学时 一个人晚上躺在床上看。对内容已经印象不深刻了 就知道里面的人都愁眉苦脸的
电影比音乐怎么就差那么多涅?
故事很平淡,演员阵容还可以,漫画很好看,不知道墙上的那幅画还在不,想去青岛看看。
我在这里,你在哪里。没关系
电影音乐太好听了!结尾林嘉欣穿着红裙在白色梨花林里奔跑 好美!
还是很喜欢刘烨笑起来的样子
青岛。
原諒最後那個司機了
歌不错~~
受不了林嘉欣偶尔的国语发音,青岛老建筑
剧情老套,手法平庸
低级趣味 压抑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