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志教给他们的不止是落语,更重要的是对落语的真正理解和为人处世应该秉持的态度,不卑躬屈膝也不狂妄自大,即使是红鳉鱼,也要奋力过好自己的鱼生。
电影终究是电影,别人的故事也终究是听来一笑的故事。
梦想这东西对普通人来说多数是虚无缥缈的存在,极少数人追求了,实现了,也会被人说运气好,被羡慕可以做想做的事。
而这个过程中要面对很多不屑一顾,鄙视与嘲笑,这些都是让人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证据。
人一生所做的坚持,其实是对自己的责任。
是在认识自己以后、清清楚楚地知道有可以为之挣扎的东西。
事实是我们总是谈梦想,没谁愿意放下一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生活态度,无法坚定自己的执着追求,于是随波逐流,放弃思考,所以对生活迷茫,和同样迷茫的人一起感叹着迷茫,从来没有尝试过去发现真正的自我。
发现真我是很难的,想要真实地活着也并不容易,毕竟每个人一生中自己创造的思想和知识少之又少,我们总是在不停地接受普世价值导向与潮流,所以但凡有超出认知的人事存在,就视其为特立独行,要么轻慢歧视,要么不管不顾地去模仿。
每一个重复的过程,都是在失去自我。
被生活的泥石流推搡着前进的时候,谁不是轻轻松松就放弃了自己呢?
不是有句毒鸡汤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嘛。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知道,现实是无奈的,再挣扎也没用,就像红鳉鱼永远不可能变成金鱼一样。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那就做一条小小的红鳉鱼吧,做你想做,无问西东。
不知是不是凑巧,这是今年看的第二个关于落语的片子,第一个是动画片昭和元禄落语心中。
落语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总觉得和我朝的单口相声相似,但因着文化的差异,其实也还是有着很大不同。
故事并不复杂,北野武演落语一个流派的宗师,收了几个性格差异的徒弟,以二宫这个角色的角度,看这些徒弟如何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成为都顺利成为独当一面的座席。
北野这个流派宗师非常个性,由影片一开始他熬的那锅咖喱就可以看出,但也是因为过于创新,受到了一些评论家的嘲讽。
同时,北野武培养徒弟的方法也不同一般,例如会让二宫去筑地的鱼市修炼。
不得不夸夸北野武,绝对担的起演技派这三个字,他电影中完全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可作为一个主要角色所需要的各种承接他都做的非常好。
初识落语在《深夜食堂》,此番看《红鳉鱼》算是对落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落语相当于日本的单口相声?
这其实是不太负责任的解释,但在找不到更好解释的前提下,姑且如此吧。
故事从固执的少年拜师开始,二宫和也的娃娃脸挺适合初次亮相十八岁的少年角色;至于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中我们就领略过糟老头的铁汉柔情。
或许是因为自己喜欢孤独的缘故,总是不自觉地被日本文化中的一些东西吸引,比如《深夜食堂》、比如《小小食杂铺》、比如歌舞伎、比如落语。
作为传统文化,一定是有规矩的。
以扇为界,便是落语的规矩;以扇为界,扇子的一侧是观众,另一侧只有自己。
一花一世界,在落语表演者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王牌特工》里有这样一句话:西服是现代绅士的盔甲,皇家特工是新时代的骑士。
这里我稍加改动:落语是现代名士的羽扇,落语家是新时代的忍者。
执扇走天涯,有了度,也就有了底线。
落语是诙谐的、也是幽默的,但并不圆滑,正如片中立川谈志所说:“落语的主角,是忠臣藏的故事中,那些没有参加复仇的家臣。
鳉鱼就是鳉鱼,虽然不论多努力 都无法成为金鱼,但正因如此,才更惹人怜爱。
或许他们充满笑声与辛酸的人生,正是一部最完美的落语。
”这正是我喜欢落语的地方,带给别人欢乐总比带给别人悲伤好一些,大概只有在人口密度如此巨大的国度,才会对人生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正如《东京物语》中母亲所说:“东京那么大,不小心失散了,可能一辈子见不着。
”也正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样,尽管生而为人很抱歉,但终究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
这并不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因为在学习落语的过程中,有人得熬夜送报纸、有人选择放弃、有人得去集市打工一年、有人被老同学嘲笑、有人在成为正式落语表演者之后不知所踪,但却依然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因为关于亲情、友情和梦想的故事总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关于亲情,本片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你的孩子有梦想就让他努力去实现,只是加上时间要求。
就像片中立川谈春的父亲给他的四年期限,如果四年之内成为不了落语表演者,那么该干嘛干嘛。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是有时候大人总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小号,要么重复自己的辉煌,要么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夙愿。
关于梦想,本片给出的答案是:给你四年时间,你是否会竭尽全力去实现?
四年,其实挺久了,如果你真的尽力了的话。
如果四年的时间,你还不能在自己中意的领域有所起色,那么很抱歉,你缺少实现梦想最关键的东西——天赋。
尽管缺少天赋而难以实现梦想有些遗憾,但为心爱的东西付出一切总是值得的,轰轰烈烈的故事总好过浑浑噩噩的后悔。
关于友情,本片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撕逼。
当友谊总以背叛为载体时,立川谈春和他的师兄弟们告诉观众,纯真的友谊还是存在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反目成仇,因为落语聚在一起,本就是难得的缘分。
因为自己也会写一些评论类的东西,所以本片关于评论者的叙述很值得学习。
任何一个评论者都应该心怀敬畏的去评论,我们应该始终记住一点:是评论的东西养活了评论家。
就像《料理鼠王》中的台词:“就很多方面来说,评论家的工作很轻松。
我们冒的风险小却位高权重,人们必须奉上自己的工作和作品供我们评论。
我们总是从我们所写的负面评论中赢得荣誉,因为那比较好写,也更容易吸引眼球。
可是,我们评论家必须面对一个难堪的事实:以价值而言,被评论家批评为平庸之物的同时,我们的评论也许更为平庸。
可是有时候评论家真的需要冒险去发现并捍卫新的事物,年轻的天才、新颖的创举往往必须面对整个世界的敌意,而他们渴望知音。
”
讲的是一个日本倒霉孩子跟日本相声界老前辈北野武(北野武搞电影之前就是相声演员)学徒出师的故事。
日本相声界跟中国解放前的情况差不多(解放后演员都被圈养了),拜师,学艺,门派,等级,练功,熬,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一样的。
其中有一段儿倒霉孩子被师傅踢出门去市场卖馄饨,一卖就是一年。
在咱们这儿,这叫体验生活,也叫接地气,很有用。
北野武老爷子的戏份儿不多,做绿叶培养新人。
印象里《座头市》之后,老爷子就退居二线了。
看了两天才看完,意犹未尽。
本来对日本的落语一无所知,看完电影却有了了解的兴趣。
朋友说“日本人总能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拍出新意…果然是‘惜古’爱好者”。
很佩服日本人,把这样一个题材拍得不落俗套。
不谈落语相关,随意讲些电影里打动我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师父和徒弟的关系、徒弟和徒弟的关系、表演者和观众的关系、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每一种关系都显得那么写实;而一般写实的东西总是赤裸裸地呈现,这片子却能把各种关系处理得那么细腻生动,又那么温暖可爱,令人忍俊不禁。
个人觉得这几个徒弟在电影里的时间段大致可分为三段:立志拜入立川门下后的前座阶段、已学有所成但还未升为二目的阶段、升为二目后的阶段。
做前座时已经有不少人放弃了,谈球离开的时候真的觉得非常伤感。
毕竟用剧中人所说的“落语这种不赚钱的职业”,如果不是十分喜爱落语、非要当落语家不可,一旦失去了经济支持,就很容易放弃。
这么看来,想得出父母出车祸双亡这种不孝又扯淡的借口以便顺利被立川收为徒弟,晚上打工白天练习用生命来成就爱好的谈春,实在是太难得太珍贵啦。
谈春被安排去海鲜市场卖一年海鲜也非常好玩儿,看时有一条弹幕说“就算你把我扔到贫瘠之地,我也能给你开出花儿来”,深以为然。
艺术来源于生活,落语、相声这种起源于民间的说唱艺术,讲的也都是市井百态人生。
不体验民间生活是讲不出段子的,即便讲也只是机械的背诵。
在海鲜市场的经历让谈春更能理解和体会段子的起源和深意,并让他更加周全细致地观察和体谅别人。
记得以前参加白先勇先生的签售时,有人问起白先勇先生为何没体验过《孽子》之类下层人、边缘人的生活,却能写得栩栩如生。
白先生答因为作品的主角都是人,作品都在探讨人性。
落语这种艺术也是如此。
“落语是什么?
人啊,即使是在不能睡着的情况下也会不知不觉睡着。
即使知道不能喝酒,但是被劝酒了还是会喝。
即便知道暑假作业有计划地完成之后会轻松很多,也不会那样去做。
虽然努力了但也不能出人头地,就是这群人。
落语,是对人类善恶行为的肯定,都给我好好记着。
“落语的主角,是忠臣藏的故事中,那些没有参加复仇的家臣。
鳉鱼就是鳉鱼,虽然不论多努力都无法成为金鱼,但正因如此,才更惹人怜爱。
或许他们充满笑声与辛酸的人生,正是一部最完美的落语。
”(来自日菁+Aloha翻译的字幕,感谢。
)师父收了志乐后,谈春的前后转变也非常生动。
师兄们都说要是以前的谈春,早就嫉妒死志乐了,而现在却能相安无事甚至肯虚心接受师弟的建议——全都是海鲜市场打工一年带来的转变。
这里能看出师父本人的品格:面对高高在上刁难人的评论家,执意把师父和徒弟之间的关系撇清;教导徒弟不要在讲台以及对观众行礼时以外的地方轻易低头谄媚;在表演时以折扇为界坚决不能让观众进入表演者的世界要固守表演者的底线,这是作为艺术家必备的“高”。
而在成为落语家的修炼途中,面对自己的嫉妒、自身水平的不完善,却要放低姿态,努力追上别人,缩小和别人的差距,这是“低”。
二目考试,这,真,是,人,生,写,照,啊。
想太多而睡不着、忘带重要的笔记、临场发挥糟糕成shi内心一片灰暗——这就是人生啊!
谈春就像活生生的每一个我们,这种代入感真是棒极了!
考前几个镜头让我十分感动,被债务伤透了脑筋的谈谈、因为一直是前座被所谓的发小哥们儿瞧不起和冷落的关西、不被父母同意却有温柔的奶奶一直给予无限支持的志乐,相比之下谈春真是幸福多了。
至此,每个人都对落语有着足够的热情,受到了足够的锻炼,还有非升为二目不可的理由和决心,师父给的结果也是非常宽厚了。
就算成不了金鱼,做鳉鱼也不错。
更何况谈春带回来的一缸鳉鱼,最后也只剩下四只还活着不是吗?
就算是做鳉鱼,也只有顽强的鳉鱼才能活到最后。
另:师父这个角色真是可爱至极。
前面口口声声说着徒弟的锅他不背、干嘛要为了徒弟低头,最后却为了四个徒弟低头请大家好好爱护他们TAT 伟大的严师。
末尾表演的谈春竟然看见已故的师父对自己的夸奖,不再说“不想再让它成为梦境”,而是“师父竟然夸我了,好可怕”。
大概是已经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落语家了吧XD---如果不是Nino应该不会对这部片子感兴趣,差点就错过了。
感谢Nino的出演XD看完后竟然有点想去了解落语,甚至都想去学相声了(((电影的配乐真是好听,分享提问下的一个歌单,感谢收集的姑娘: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6266892/questions/67614/?from=subject_questions
这是一篇从故事出发的个人感想,并非影评。
到头来,我还是没能像谈春一样坚持梦想,我只在学术圈挣扎了两年。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寂寞不少。
师兄,你真的要放弃吗。
”“这个嘛…我老爸病倒了,我哪能再腆着脸叫家里给我寄生活费。
”“那样的话,我帮你介绍送报纸的兼职吧。
虽然很辛苦,但绝对容易上手。
”“你真了不起。
说真的,我倒是松了一口气。
这下子再也不用被师父骂了,也不怕被你赶超了。
我把老爸的病,拿来当成放弃落语的借口。
吃吧。
” 到底是什么支持了谈春,被师父误会,被母亲反对,去烧卖店做苦力,什么都没有,却还是选择拜立川谈志为师呢。
从两年前开始就在疑惑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仍然不明白。
大概因为,我是个没有梦想的人。
两年前,老师总骂我,我总哭。
多亏了这部电影让我变得懂事。
彼时我已在课题组学习了8个多月,第一篇论文的初稿完成,在翻译论文。
因为语言的缘故,我算是已经开始“独当一面”做事了,尽管并不“立派”。
所以我懂得了剧中谈志师父的教导,不管是说出口的粗话还是没说出口的温柔的话。
虽然还带着谈春为什么会如此坚持的疑问,但已经决心要继续做科研,像谈春一样。
只是,现在我感到了“像别人一样”这件事的不现实感,模仿并不代表同样。
我到底是没能明白谈春的信念,选择了退出科研道路。
没有合适的借口,我就面对现实吧,我是个没有梦想的人,所以参不透“坚持”一词的意义。
“现实就是答案。
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
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 果然,“是个为徒弟着想的好师父呢,虽然看不出来。
” 谈春每一步都没有走错,每一次的变化都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发生,曲曲折折着,向前行进。
而我,向前行进,也许就到了世界尽头。
日本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的的“落语”,类似于中国传统曲艺中的单口相声,也犹如当下全球火热的脱口秀表演,而脱口秀的背后很明显的能感受到西方的从希腊已来的演讲术的传统,作为公民的演讲的训练传统。
在看这部电影史,一下就想到了北野武为自己的授业恩师所拍的《浅草小子》这部电影,纪念恩师的授业经历,但也从这部剧中更多的看到了东亚文化下的传统的社会秩序,在那种天地君亲师的价值伦理下生活的我们,师父不仅仅是传授技艺,而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式的传授做人的准则。
如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中的拜师收徒的经历与过程,及徐皓峰导演的几部众多的电影中的上个世纪清末民初的武行的规矩,还有现在依然留存的民间表演形式,如郭德纲的德云社的相声表演,包括德云社张所发生的种种故事。
中国古代的师徒制,从儒家传统的学习经学的师门关系到各行各业中的师徒传统,在过去没有现在这般整个一个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到整个全球的学术体系,很多的知识经验的传递除了家庭中的代际传续,就是社会中的师徒传续,看似现在很多的行业与职业都已经完全教育系统化了,但依然还有很多的行业是师徒间手把手的传授,就如有一句话,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后就一直在寻找我们的精神父亲,师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的精神父亲,比给予我们肉身的父亲还更重要了。
日本的传统曲艺有“落语”,“漫才”,“歌舞伎”“人性净琉璃”“能剧”“狂言”与中国的曲艺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单人的表演,如落语就如中国的单口相声或是现在的rap,脱口秀,或是网络上的自媒体UP主,一个人对着屏幕就巴拉巴拉的就开讲了,包括如藏族的天授唱诗人,都是单人形式了,只要是单人形式的就邮很多相似之处了,知识内容与形式有所变化而已,而当下火遍全世界的脱口秀可谓是在内容上最为接近大家的喜好了,如美国的著名的脱口秀演员黄阿丽,去年看了一些美国的脱口秀大多都如黄阿丽的内容相似了,黄色爆粗口,发泄情绪,加上各种鼓吹女性主义的话题,成为了当下人们的潮流爱好之一。
除了这些,接下来就是在单人表演的同时加上各种的乐器伴奏,如中国的三弦,在史铁生小说中的《命若琴弦》的盲人说书人,带着小瞎子到处说书讨生活,如在韩国电影《小姐》中,专门为人表演朗读金瓶梅的小姐的这样的表演形式,还有现在网络上很热门的西北张尕怂,谈着三弦的民谣歌手,还有日本的谈着三味线的艺伎,还有中国的快板,锣鼓,双簧,琴书等等各种利用乐器伴奏的表演形式。
双人表演的漫才,就是中古的相声,一个捧一个哏,这样的形式的还有苏州评弹,男女两人搭配,东北的二人转了,还有现在春晚上的小品了,本质上都是双人表演,或是两口子唱双簧,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网络上看到过河南一夫妻日常在卡车里表演夫妻聊天骂账的日常,只要内容形式有趣,都挺好看的,三人以上的更是可以展开丰富的情景剧了。
之前也是《锵锵行天下》第三季后,有很大感触,中古传统的戏曲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还有各地戏曲,山西的晋剧,陕西的秦腔,粤剧,昆曲,包括藏戏等,都在面临着马上成为博物馆艺术的局面,除了在越剧中看到了很多故事及内容的革新外,依然看到越剧作为舞台艺术,没有话剧或戏剧一般,呈现当代的内容。
还依然是古代的那些老本子来反复的吟唱,不免觉得为之惋惜。
对落语最初的印象来自于《虎与龙》,一集一个经典的故事和小虎现实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即使有一些不明白笑点,但是也感受到了落语的魅力。
作为黄担,在nino很久没有上剧后得知有这样一部sp时我是万分期待的。
这个sp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温暖的故事。
这份温柔来自师匠立川谈志。
故事从一个喧嚣开始。
nino饰演的高中生欲拜北野武饰演的谈志为师,这样一个大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暴躁的声音让人害怕,推门而入看见的是一个在才厨房忙碌的老头,他不停的把各种调料、食物(甚至是nino送的芝士)加到昨夜的炖菜。
这是一个忙碌的画面,调料不停从眼前掠过,他们的声音也在高速的表达,可是看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烦躁,意外的有趣。
这样的咖喱能吃吗?
出乎意料的好吃。
这是师匠第一次出现的画面。
师匠就是一个外面严厉内心温柔的傲娇。
他对外人说立川派主张的就是“师傅是师傅,徒弟是徒弟”,可是总是不着痕迹的维护自己的弟子。
当谈春他们一次次被落语评论家刁难时,他毫不犹豫的攻击,“你才是靠我们吃饭的”。
不论是第一次说起这句话还是最后一段说起这句话,他都是傲气十足。
师匠是王者,他不会轻易低头,只有面对观众时比任何人都认真的鞠躬致谢。
可是,因为谈春他们升二等惹争议这件事情,他在台上低头了,但是他仍然自豪的说“你们是我自豪的徒弟,大家一定会喜欢你们”。
他不是迂腐的人,他责骂着他们但是也无比关爱他们。
师匠对待弟子们的温柔是心灵层面的。
明明知道谈春欺骗自己说父母双亡,却一句话不说,等谈春小有所成时让他回家征求父母的同意。
谈春拿了买鱼的钱和纸箱吃烤肉,师匠明明知道谈春最后拿出的是红鳉鱼却一句话批评的话也没有说,只是让他好好照顾鱼(四年来鱼一直都没有长大)。
谈春因为嫉妒志乐怒气冲冲,师匠不动声色在教授志乐时告诉楼下的谈春,天赋不能比较,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嫉妒是不努力的借口。
因此谈春接受了在烧麦店的修行。
一年期满后,他的体贴令师兄们意外,令师匠欣慰。
谈春和志乐在升二等之前按照规定是不能办学习会,不能在人前表演的,可是师匠一面斥责他们,一面又傲娇表示对他们破例。
当谈春在众人面前表演只有二等才能表演的大段子,引来批评家的冷嘲热讽,所有的师兄弟以及谈春自己都认为师匠会把谈春逐出师门时,师匠表扬了谈春。
四个师兄弟升二等考试(除志乐外)状况百出,可是他还是让他们都及格了,不是因为私心偏袒,而是因为他认为平时的他们已经达到要求了,这场考试不代表他们的水平。
师匠的温柔,让屏幕外的我深受感动。
因为师匠是这样的人,所以所有的立川流弟子都十分的友好和团结。
大师兄一直为迷茫的师弟们指点迷津,并向他们传达师匠刀子嘴下的温柔。
谈春、志乐和关西会把自己升级的祝福钱给谈谈还钱。
整个sp没有一个完整的落语故事,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他们在学习落语过程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吗?
这是一部佳作,不仅是故事人物还有音乐演员的表演。
立川派师兄弟的日常简直让人感觉不到表演。
现实真人大师的友情出演,tbs以及北野武幽默的自我吐槽也让故事更加妙趣横生。
不朽的青春不可能永远在人的脸上体现。
虽然32的nino还是很年轻,但是这毕竟不是17岁的他。
17岁的他是骑着自行车在白衬衫飞扬在海风中的秀一,忧郁而又坚韧。
即使不是黄担我也觉得现在的他演技更好了,也希望他越来越好。
抓住2015年的尾巴,我写下这篇影评。
也希望自己和影片中的谈春一样,即使是变不成金鱼的红鳉鱼,但也不断为梦想而努力。
用踏实的行动代替嫉妒。
2016年,将会是收获更多果实的一年!
<图片2>
因为新东方公众号的推荐 看了这部豆瓣评分9.0的电影 除了电影给我的感动 更多的是看到影评的触动🌞关键词:1.豆瓣评分9.0让我联想到了前些日子闹得很凶的“恶评门”事件 但当你足够优秀 哪是一个豆瓣 一个猫眼能打击的了的!
不反思 只应急 还停留在刺猬阶段!
2.如果郭德纲也能拍这么一部讲述自己故事的电影“跨界”好像是2016的关键词之一 但如何能跨得好 在几种身份中相互支持 助力而不是相互影响 妨碍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的小品 相声 作家等一众都跨界去搞笑 去青春 为何没人想谈谈自己的故事 想谈谈自己坚守了多年让自己发光发热的事业?
由此剧我们了解了“落语” 何时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跨界了解到写作 小品 相声背后的文化与故事?
3.与众不同的励志片好像国内每一部励志片都要有牺牲 于是也惯性思维的一直生怕师傅被影评人破坏 但虽有冲突 却没有牺牲 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让我明白了 一部好片子 一个好故事 不一定要惊涛骇浪 也可以润物无声!
4.嫉妒与变革 本我自我与超我也许你们的起点不同 也许你还在走路 人家就坐上了跑车 但也许坐上跑车的人比你更努力!
鳉鱼就是鳉鱼 始终变不成金鱼 也不应该变成金鱼 对自己说 对大家说 也对教育说!
看有很多人说志乐的落语比谈春讲得好,也就是说滨田岳落语表演得比nino强,本来在剧中设定的就是当时志乐确实比谈春讲得好,不然他也不会两年半就升到二等,比谈春早两年升为真打,而且滨田岳的表演也确实很优秀。
看完剧后我也曾经疑惑那些夸nino讲得好的是不是夸大其词,私下也认为滨田岳的落语节奏感更适合,直到看完关于红鳉鱼的拍摄花絮。
我真有点遗憾剧的剪辑,整个剧的节奏已经被很多人称赞过了,但是如果能把nino讲落语的过程多放一点点,就知道为什么即使落语大物也会称道nino的演绎。
举个例子,芝浜里那个食指竖起表示“嘘”那个动作时,谈志师匠、谈春师匠、武大爷都各有特点,我已经不能想象还有什么新的表现方式,但我看到nino的这个动作忽然鸟肌了,这是独属于nino风格的创新。
还有表演时的面部、眼神、小动作等等都带着鲜明的二宫色彩,他讲落语已经不是简单模仿,难怪谈春师匠说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nino的厉害之处,难怪师匠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幸好nino不是落语家。
如果他是落语家,我相信他最少也能成为落语的一派宗师。
建议被这个故事所感动的人去看看红鳉鱼的拍摄花絮,同时我无比期待DVD中那多出来的15分钟内容。
昨天看了鹤瓶师匠的话再来唠叨两句,第一,这部剧本来就是以谈春的角度来刻画立川谈志的,当初nino接这部戏的就说不懂为什么自己成了主角,所以日本有评论家评论nino的表演很好的掌握剧本的平衡性,并没有为突显自己表现出强烈的特异性。
第二,剧中的谈春是努力家,为了不被师弟落下他第一次在前座表演了文七,鹤瓶师匠评说nino时说那种笨拙的程度也刚刚好,演技真的太棒了。
一些人老拿这点来黑nino,却不知这正是nino的厉害之处啊。
这部剧本来就是谈春的成长过程,一开始就出类拔萃他还跑去拜师干嘛?
落语金句大全,北野武说的对,落语是loser的艺术。扩展到整个曲艺,底层人爱看loser的夸张、winner的真实,或者一个人loser 时夸张、winner时动情,这不就是现在中国喜剧套路么。
三星半现实就是答案吧
北野武的魅力大概就是 拍什么片都让我感觉这就是他自己的纪录片
从北野武把芝士蛋糕扔进炖菜锅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要好看了蛤蛤蛤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弄这么多虚化的镜头……
香川真司和滨田岳演的非常自然。关于嫉妒的那段话说的太对了。
2016.1.12 - 1.13@ Home
师傅都没怎么教专业,徒弟还那么感恩。四年时间,没觉得太多内容。师傅的个人魅力强大,典型的恃才为傲。
北野武是真地好玩
故事好 演员好 导演拍的不行啊
师傅指点徒弟为什么非要打哑谜呢?还要隐藏自己的关爱。
因为嫉妒太容易了,认真分析然后理解然后努力才难能可贵
一本満足、現実は正解なんだ
豆瓣的得分真是偏好明显。有点意思,但也仅止于此。
分了好几次才看完,和预期的略有差距,以为会是虎与龙那样的将落语融合在日常中的剧情,没想到主体放在了落语家的修炼和成长上,果然戏剧和现实还是有着巨大落差啊。
粉丝向。
温暖细腻的师生情谊,动人心弦
中规中矩的励志剧啊,北野武的一本正经就是一本正经的不正经
一上来BGM是Superstition我就感情分5星准备好了…后面简直滚石联播。没想到北野武也是讲过落语的,更喜欢他了,面瘫脸
笑中带泪的故事,边哭边笑地看完了。想不到二狗和彼得武大爷的合作居然擦出了精彩的火花,彼得武大爷不着调中带着股可爱的劲儿,表现简直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