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宋的话说:“你怎么这么点儿正?
”来到北京第三天,就在豆瓣上抽到了北影播放《边境风云》的电影票。
谢谢豆瓣,谢谢北影的同学们。
北影的标准放映厅很大,屏幕亮度应该是标准的,所以显得播放质量特别好。
满堂坐满了穿着时尚的北影学生与影迷,但并不妨碍杨32出场时的一样迸发出笑声。
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是电影最后故事结束后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三人吃饭,一个是孙红雷穿上衣服的镜头。
我个人认为,只留前一个就好了,两个稍显啰嗦,与片子整体冷酷的风格不合,更何况最后一个镜头已经在前面出现过两次。
三人貌似很平静的家常便饭,在看完结局后再回头来看,显得暗潮涌动:父亲知道了警察已经盯上他们,犹豫该不该告诉孙红雷,怎样是对女儿最好;女儿怀揣着怀孕的心事;而孙红雷可能已经知道,自己这是一去不复返。
有人认为片子节奏太慢,拍得快一点或许更商业化,会吸引更多观众。
但我认为导演的空白都留得很好,给观众的情绪充分的发展时间。
商业片当然节奏会快些,但是并不是说快节奏就能让观众感到刺激。
之后的导演交流中,程耳说到原本在杨坤闷死小妹妹那一段,是在背景没有音乐下缠了十圈保鲜膜,小妹妹挣扎了26秒。
后来在审查时被要求改了,改成缠三圈,加杨坤盯着看的几个镜头。
原版应该会帅很多。
让我联想到可,或许中国导演本来也出很酷很好的电影,只是都被要求改得面目全非了。
渐渐知道上头是什么要求什么口味,拍出来的东西也渐渐变化了。
所以有烂片出来,不能只骂导演。
电影没有特别可圈可点或者有新意的地方,但整体不错的,风格冷峻,剪辑利索,台词没有废话,能一直抓住观众。
比那些国产“大片”强多了,但它八月份上映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看什么电影呢?
怎么会忽略了它?
《边境风云》这个片名也太容易让人把它归为国产动作烂片。
本不应该只有三千万票房,可惜我现在推荐它也没用了。
文/牧云这已经是我看的第二部出现左小祖咒的音乐旋律的片子。
上一部是《最爱》,这次是这部《边境风云》。
可能是因为自己太喜欢左小的音乐,直接导致片中音乐随剧情出现时竟然有种莫名的激动。
于是,我看上了这部电影,它就像一位普通姑娘头上戴着的那朵野花,比美丽姑娘的装扮都要看着美丽。
对于《边境风云》里的那个世界,多么残酷。
电影一开头就渲染着一种沉重忧伤感,灰白色调的画面,黯淡的背影,人物表情把一种压抑感拉的老长老长。
那个世界,是那般的古怪,整个电影下来,所有的人物竟然没有一个姓名。
故事上,他是一个毒贩,绑架了她,后来怪蜀黍牵动的小萝莉的心,于是她爱上了他,他带着她亡命边境。
后来,他放弃事业,想弃恶从善,他和她一起逃亡,回到了她的父亲身边,最后他准备干完最后一票,结果被她的父亲出卖。
人性啊,善与恶,对于那个世界里孙红雷扮演的你,你是相当的古怪。
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你到底被唤作什么。
电影里,你和你的她诠释了一种真善美,可惜你们困在了恶犬群中,你亦是一条恶犬,野性狠毒,杀人不眨眼,但你怎么又有种发自内心的善良。
你好矛盾,在这样一个世界,你相当的古怪。
这便是电影的力量吧,又重塑了孙红雷以往的铁面狠心风格,但又有一种骨子里的柔情。
这部电影巧妙的剪辑让原本平淡的剧情多处灵光乍现。
开头出戏演员便悉数亮相,剧情却是电影后半段的一个小缩影,却也直接引出了人性对立点。
她处境其实很明朗,一心跟着心爱的他,无论天涯海角,只要在一起就好。
而他是个毒贩,头顶着的永远是一团乌云,似乎永无重见天日的时候。
而她的父亲现实到极点,一心想把女儿从他身边带走。
一方爱情,一方亲情,她该如何做?
记得吗?
她跟她父亲的一段对话。
她:爸爸,我现在很好,很幸福,难道这样还不够吗?
父: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她:我会活着。
…父:我理解不了。
她:你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
夹着在其中的是一种大爱无疆的亲情和一种无私无欲的爱情,对于这个世界,你好矛盾,一方是给予亲情的你的他,一方是给予爱情的你的他。
对于这个时间,你想当的古怪。
就在细微的曙光透过窗子的时候,啊,心上的人儿,快踏上亡命的征途吧。
子弹打穿了他的胸脯,你悲伤的望着爱情的时候也同时失望的望着你的亲情。
对于这个世界,你是不是觉得相当的古怪。
对于他和他来说,你都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最终惨淡不堪,亲情的他让爱情的他牺牲了,他是否会望着爱情的他死前塞到他手里的钥匙感到愧疚?
他也许认为这是一场还债,他赢了一句“我不要你辛福,我要你活着”,可最终输了全局。
还好你们的古怪是一种美,是啊,多么古怪,拿古怪形容你们竟然是一种美。
对于这个世界,你相当的古怪;对于这个世界,你的她相当的古怪;对于这个世界,她的他相当的古怪。
对于这个世界,你们都太过古怪了。
还好,对于我,你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的古怪让我潸然泪下。
我爱这细腻的画面,质感与细腻总是同时出现,在这样的画面里,大量简略的故事情节/极少的台词反而对人物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充沛的,他们来时来,去时去,没有多余的铺陈解释,却给我一种在陌生地方的桥上看过往行人,他们或匆匆或悠悠走过,我没见过他们在这地方的生活,但却强烈地感觉到他们与这方水土的关系。
故事情节的编排有着浓厚的昆汀(《无耻混蛋》)的影子,我个我人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它一般预示着这部电影是有故事的,而且故事的容量不会小到哪里去,关键是,100分钟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如果进行合理的落点处理,对观众来说是个积极的情绪处理契机。
由于故事情节过分克制,大量的留白基本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最令我感动的,是第四章末尾。
第三章结束时,节奏开始有些放缓,故事走向也趋向既定。
耳边开始隐隐奏响主旋律,人民警察威武的身姿开始飘荡。
这时我有些灰心,但也表示理解。
但导演却给我了大惊喜,也在此处给了男主角一个响亮的魅力特写。
我说第四章开篇节奏放缓的原因,就是兄妹在歌厅的对话。
妹妹对哥哥诉说关于打架关于太阳镜的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很小,很详细,使得一下子不能适应,以为要烂尾。
直到结尾镜头切回一家三口吃饭的场景,忽然理解了那段对话的安排。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核心情怀——家庭。
另外,不可不提的是导演用诺兰招牌交叉剪辑来进行故事的讲述,使得故事铺陈非常充盈饱满。
同时,对枪战/枪杀场景使用类似北野武《花火》的处理方式也加分不少。
这才是一个导演应该有的情怀!
先从名字说起吧,《边境风云》,当你看到这个名字千万不要以为这里有激烈的枪战,“边境”说的就是中缅边境,勐秀车站是故事扣题和出题的地点。
这部带着文艺节奏的片子缉毒片实在说不上“风云”。
尽管片中也有警匪对峙、黑帮内讧,但都不是主戏。
这部片子的形式大于内容是肯定的,从其章节的表现形式,很少的对白,大部分很慢的节奏,这就是程耳导演要的风格吧?
可独立出来的《狗》,回忆、往事这样的名字起得多少有点欠火候。
片中警察兄妹的小故事、四川话的幽默调皮和阴冷、残忍的毒贩杀手交织在一起,这一段表现很棒。
之后毒枭的出现,内容上存在不好漏洞,很多地方都不细腻,唯一用心表现的就是那种眼神的交流,长镜头的运用和唯美风格的拍摄。
人质的父亲牙医倪大红比杀手更冷,“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杨坤老师的杀手角儿不错,他还是开枪打死了张默饰演的警察。
但似乎太没道义,想要财、物俱收。
孙红雷在最后的一次交易中的聪明才智简直发挥到极点,以至成功拿到那笔钱,然后毁了粉儿,他的死也早在意料之中。
不能接受的是,最后他没有扑向王珞丹,而是把藏前的钥匙给了倪大红……果真聊到此的话,真不该这样结束。
导演是边拍边改……张默这个警察实在不怎么精明,似乎有一身武艺竟还是落得惨死毒贩之手。
最后说说王珞丹,她在片中起初充当萝莉人质,后来成为人妻,是个善良的女子,片中有显示她怀孕了,却没有就此发挥,或者说没有明显的表现,这也不能说是她幸福的源泉。
她联系着人质父亲和毒枭,带给我们终极思考,幸福该怎样?
《边境风云》一部不勐而秀的站场电影。
王珞丹离了米莱,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标签给她。
这部戏里她的干瘦和黑,显得一点也不突兀。
反而很有力量。
拿她做标题,实在是因为不知道该写什么题目好。
不过恭喜小黑妞找到了组织。
那个张默的妹妹,能打能憋气的女孩,是戏里最彩的一个。
小合唱的那首歌,“对于我,你一点也不麻烦。
对于我,你就是整个世界”。
很合拍。
中间一段有些抽离黑帮的音乐,带点老太太跳健身操的味道,可是配在电影里稳稳地不出圈。
亮。
张默,带些他父亲当年的流里流气,却每每真诚,甚至踏实。
杨坤老师,原来也可以当杀手滴。。。
红雷的每一次开枪,每个动作,决断干脆,置地有声。
调子很慢,不慌不忙,却认真的讲完了一个故事。
大概好过画皮2.
每次看中国好声音,都会被那种单纯的对音乐的爱所感动。
好吧,这是“边境风云”的影评。
开头不得不让人吐槽,节奏真的太慢了,太拖沓。
真真差点愤怒离场。
莫名其妙的孙红雷送王路丹去见一个普通老男人。
这么普通的镜头,这么普通的几乎看不出化妆痕迹的演员,真的衬不起这么牛逼的片名好吗。。。。。
风云,边境的风云,那不是应该枪战吗?
接着,莫名其妙的,孙红雷又带着个人,看起来像马仔一样的大龄老男人,去看牙医。
然后就是米粉店里的毒品交易被撞破。
节奏开始变得快起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音乐,和剧情比起来,稍显得用力过度了。
孙红雷演的,其实是那个像马仔一样的大龄老男人的马仔。
这个马仔一直是沉稳的,隐忍的。
包括老板死的时候。
交易被撞破的时候,老板很清醒,让孙红雷把所有的货都倒掉。
他明白,只要人在,钱还可以在挣,但是连人带货被抓,结果没得选。
人有时候会被自己的欲望所打败,就是鱼和熊掌想要兼得。
但是,作为一个周密的人,谨慎的人,孙红雷留恋一手。
把货藏了,掩饰成倒了。
这事被人撞破了,这人必须除掉!
可是面对一个眼神纯净的小姑娘时,孙选择了带着她跑。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这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成功的拖延住了老板的儿子,二号毒枭。
成功的完成了王朝的更迭。
联想到开头拖沓的剧情,看到现在,很容易让人明白,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中国证实版本。
神马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简单点讲,受害者反过来帮施暴者。
就是当年那个目击者小姑娘被人家孙红雷养大了,成了人家的人!
这样的话,就不难理解,为何米粉店交易的时候孙红雷是胡子刮干净。
可是,孙真的是熟男得不行了好吗?
胡子刮干净就只差一岁二岁好吗。
这一刻,我是孙红雷的理智粉。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这个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王路丹真的配得起这个普通到泥土里的角色,可是她的演技真的烂到一定程度。
她想尽力的演好这么一个沉静的角色,可就是在教室里教小朋友们唱歌时的眼神出卖了她。
她真的难以掩饰自己眼神里的野心。
对于这个角色,真的不合适。
求求你,不要把所有的角色都演成那个让你成名的角色好吗。
请戳瞎我的双眼。
整部剧有个巨大的矛盾,矛盾不正是戏剧的中心嘛。
就是当年被孙红雷害得亲人离散的牙医。
他对孙红雷是又怕又恨,他和后来长大成人的女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孙红雷。
对孙红雷的恨,导致了最后孙红雷被枪击。
而无数次出生入死的孙红雷,这个谨慎的男人,临死还是留了一手,他想得特别的清楚,宁可当场死掉,也不会在栏栅中度过余生。
他可以彻底的走掉,但是不会不给爱人/家人一个衣食无忧的未来。
最后,我是孙红雷的脑残粉和理智粉。
P.S. 如果谍影重重1~3对我来说,值80块,边境风云值30块。
哎呀,哎呀,差点忘了那个张国立的儿子。
很喜欢他呀,小小年纪,范儿很足。
20120820添加版杨坤大叔,作为资深的熟男,外表上很符合变态杀手的气质。
不过可能我看太多中国好声音,总觉得这个男人冷漠的酷酷的外表下,那颗细腻的,柔情的小心脏呀。
哎,掺杂了过多个人感情,反倒不好评价了。
咳咳,勿喷。
虽然电影院只坐了我们一起的四位朋友,但是绝对不影响此片的质量!
近些年国内最佳的影片非此片莫属,虽然是低成本!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还得感谢摄影,剪辑,雷哥,你真棒!!!!
其实《边境风云》这部电影,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阵容都没有一个能吸引我的进电影院的理由,第一次知道这个电影,还是某天坐公交时,站台广告上一闪而过的海报,黑白风格,孙红雷表情冷峻,杨坤露着健硕的肌肉,大概就是一般的缉毒警匪片吧。
也许是对其关注度不够,所以当宁浩的名字出现在银幕上时,我还着实激动了一把,顿时提高了不少期待值。
说实话,“边境风云”这四个字没有给电影造成任何加分的效果,太过平淡,跟电视剧似的,而且主角除了孙红雷有那么点点信任度之外,其他的都要抱着疑问的心态,所以等这部电影完全呈现在我面前时,不得不说,还是挺好看的。
孙红雷在片中的表演让我想到了当年的《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阿莱,尤其是最后一段,他外表轻松的走向王珞丹和倪大红,然后死在枪口下,像极了当年在码头走向李小冉,可是再也支撑不住,终于倒下了的样子,二者都是笑着的,都应该算是含笑九泉吧,当年为李小冉报了仇,如今为王珞丹安排了后半生的生活。
其实这电影里,孙红雷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他有着毒枭的冷静机智隐忍淡定,也有着作为丈夫作为女婿的本分,他称呼倪大红为“爸爸”,当倪大红端菜出来,本来坐着的他站起来弓着腰接了一下,这样祥和平静的场面,谁能想象得到,背后是怎样的暗涌?
作为王珞丹来说,不管孙红雷对外是多么心狠手辣的毒枭,对内他就是一个成熟温和的爱人,能照顾好自己,愿意为自己煎鸡蛋、为小孩子修学校的依靠。
可惜他们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绑匪和人质,孙红雷的“职业”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平静的生活下去。
既然事情一定要有个了结,那么就不如让我去死好了,为你们求个平安,求个息事宁人。
片尾回放了孙红雷吃饭的那一段,联想到前面还有一段张默和倪大红只有口型没有声音的交流,剧情基本八九不离十了,孙红雷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是还是选择再干一票,为王珞丹和倪大红留下以后的生活费用,也坐实了自己的亡命之旅,画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大叔养成系,在国内的电影里算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影片中没有过多的表达两个人是如何在生活中摩擦碰撞出斯德哥尔摩情怀,也没有具体展现他们从绑匪和人质变成夫妻的过程中,经历了怎么样的挣扎和蜕变(这是一个蛮好的点不是吗?
),只是镜头一闪,当年的小女孩变成了黑帮大哥的压寨夫人,并愿意与其患难与共,同生共死,风格着实诡异。
这一段个人还是很希望导演能加一些细腻的东西进去(难道是因为我心目中不死的大叔梦?
哦漏……),毕竟一直那么端着也不是个事儿,只给了一个开头和结尾,作为观众的我,还是有些吃不消。
之前导演在表现孙红雷内心挣扎的时候,镜头只是给出小女孩紧绷着的一张脸,很遗憾,那张脸上什么都没有,我居然没有看出任何属于孩童的本真状态,只是就那么绷着,大概是导演说戏的时候跟小孩子说你不要讲话不要乱动还有眼睛不要乱看就好了……当然这不是那个孩子的错,我们不能强迫诱导一个孩子在演技方面有什么惊为天人的东西,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娜塔莉波特曼,可是演出金赛纶的水平也不过分吧?
很奇怪这个小孩子被带走以后,不哭不闹不找爸爸,要知道爸爸给人看牙耽搁一会儿她就要拍门催促了,现在被人绑架,居然表现的那么平静……从头到尾一点反抗挣扎的意思都没有……吓傻了?
好吧好吧……反正长大了以后是王珞丹这个款式的,随意随意。
王珞丹的演技已经不能用平庸来形容了,这姑娘当初抓住一个米莱的角色,火了一把,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火起来的其实是米莱本身,这个角色的设定赋予了王珞丹很大的优势,并不是王珞丹本人赋予了这个角色多大的魅力,当然王珞丹演米莱是演的挺好,一股子愣劲儿的北京丫头,热情而执着,嘴皮子利索,大段大段的词儿往外拽,外是刀子嘴,内里则是豆腐心。
可是抛开米莱这个角色呢?
钱小样算是一个不过不失的延续,没有突破,但是不至于让人大跌眼镜,但是随后的杜拉拉、静秋、莫小闵……充分证实了这个丫头只能走在米莱的路子上,而《搜索》是群戏,王珞丹不至于被单拎出来挑大梁。
当王珞丹的脸被放大在银幕上的时候,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暴露在观众眼前,她苍白无力的演技真是让人捉急。
台词功力差就算了,大不了用配音,比如《大武生》里黄磊徐峥季冠霖的配音,着实加分不少,可是当一个演员眼神里没有戏的时候,就是天王老子都拯救不了她了。
当孙红雷跪求放王珞丹一条生路的时候,自己已经被踢打的伤痕累累,还在苦苦挣扎,那边厢王珞丹你给个心痛的表情好不好?
你不要傻兮兮的目光空洞还憋着劲儿想做出决绝的样子行不行?
她真是一个奇怪的演员,要干净纯粹的范儿也没有,要干练果敢的范儿也没有,看着那张平淡无奇的脸,做作矫情的演技,真是……欲哭无泪。
如果杨三十二郎没有去唱歌,而是一开始就做一个演员,会不会更有作为?
其实这部戏给杨坤发挥的空间不是很大,戏份有限,而且内心戏的部分也不多,但是他有一种气场,演绎这种冷面杀手恰到好处的气场,透着浓厚的江湖气息,看着都后怕,片中第一次杀人之后淡定的擦着手装作修车人,如果不是事先被剧透他是个杀手,我可能真的就认为他就是一个生活落魄却手艺精湛的修车师傅了,就和那些国道边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一样,凭本事吃饭,靠手艺挣钱。
第二次是对付一条嗅出了毒品的狗,且不说被翘过的门是不是还能完好无损的被钥匙打开,就说他那种动作缓慢却杀气腾腾的气质,想想真是很过瘾。
而第三次就是对付张默的妹子,那个有些“瓜”的傻姑娘,不是一刀也不是一枪,而是保鲜膜,一层一层,然后冷眼旁观她挣扎扭动的身躯……无奈最后被张默擒获,虽然反手干掉了他,却死于过分的贪婪。
当孙红雷杨坤张默三个人对峙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精彩的飚戏场面,正邪两派,错综复杂的关系,互相牵制的场面……无奈孙红雷的气场达到了,杨坤的劲儿也绷出来了,可是张默的气场实在不够,有点遗憾。
当张默倒下的那个瞬间,我突然特别的紧张,因为我很怕他没有死,而是反手给了孙红雷一枪,还好他真的死掉了……昨儿去看电影,粗粗数了一下,加上我,一个厅里只有不到二十个人,中途退场四个。
没办法,影片整体是很闷的效果,尤其是第一章节,故事平缓的像是没有生命一般,基本无配乐基本无台词,剧情给人太过跳脱太过故弄玄虚的感觉,这让捧着爆米花的观众无所适从。
随着剧情的推进,线索被一点点的捡起来,脉络开始清晰化,被先分割后重组的故事终于被讲顺溜了。
全片的台词少得可怜,取而代之的大片的留白,一句废话都没有。
不管导演是不是在卖弄自己的技巧,不管这种叙事方式是否符合大众审美的口味,不管这电影最后的票房会是怎么样,我个人都认为,我们需要程耳这样的新锐导演,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不管未来会不会成功,我们都不能放弃任何一种可以有所超越的可能性。
中国的电影圈已经浮躁到无以复加,电影圈钱势头越来越明显,明目张胆的欺骗观众的口袋,烂片无下限。
在很多人都机械的重复着商业电影流水线时,这电影却一种清冷独特的方式在这个暑假上映,没有铺天盖地的噱头宣传,演员没反目、没传绯闻、没在现场改剧本、女配角也没有夜夜去敲导演的门,真不容易。
我不是说这电影拍的有多好,而是作为观众,个人很鼓励这些看起来很不错的尝试,这些导演风格明朗化,不落窠臼的电影,哪怕现在做的还是不好,还是有故弄玄虚的意思,还是有剧情上的bug,还是用着不着调的演员(=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走进电影院,能让我选择的只有《战国》只有《河东狮吼2》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XXX》的这种电影,我觉得我会死的。
最后,吐槽一下整个电影的色调,难道真的真的真的不是美图秀秀做出来的吗?
就是那个什么泛黄暗角还是怀旧老照片之类的范儿,真不是一般的难看。
最后的最后,想说一句,那些只靠台词撑起来的电影,不叫做电影,叫做PPT。
这样一句看似不起眼的对白,却觉得是神来之笔,似乎最能体现这部片子的主题。
电影用倒叙分界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的一段段看似不痛不痒不温不火的人生。
先讲讲警察及其妹妹。
这一段感情就是我们生活中每一段平凡的亲情的写照。
兄妹两人平时感情交流并不多。
妹妹带着一个少年身上特有的桀骜和轻狂,哥哥并不懂,妹妹的恋情,小小的爱恶喜怒也极少跟哥哥透露,说的最多的一句便是“那你不要管我呀”。
哥哥关注着自己的工作,内心疼爱着妹妹,耐心地帮妹妹将钥匙送回、一遍遍地搬开台阶找耳钉,但是也不常将内心的想法说出。
即便是要前往缉毒,也只是说一句“我要出差,就几天”。
这或许是我们大多数人正在经历的故事。
亲近却很少贴近心扉的交谈;关心却将将嘴边的话语咽下;生活如同车轮向前滚动,我们似乎从不缺什么,知道有一天,你的一个出差几天的亲人就这样永远走出了你的生活。
这种时候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失去是每一个人都不愿面对的痛楚,但是日常的温吞如水却让我们彼此这样亲近而又隔离的生活着。
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常态。
再说毒枭和他的妻子。
当他被打得头破血流,推进坑中活埋时,他一再跪下求饶,只为保妻子性命,但是她却选择了跳进坑里躺在他的身边仍由泥土落下。
当他为了彼此以后的生活选择单身历险的时候,她却说“要是那天在坑里,就这样结束,也挺好的”。
当看到这样一句话,深刻觉得感同身受的。
相比自己能够选择的共同赴死,更加令人恐惧的是自己未知的你是否能回来。
如果要将一切交给命运,如果睁眼闭眼将失去的将是一切而自己对此无能为力,这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这样的感情未必就是所谓值得歌颂的。
如果明天就是末日,又怎么会畏惧共同赴死;就可怕的是前头千百个漫长而看似无尽头的日子,琐碎和日复一日的平凡,将感情碾成灰尘悄悄散去。
岁月最擅长雕刻,结果往往是美好变得面目全非。
宋丹丹在其初恋情人死去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时总想着最好发生什么意外让你缺胳膊少腿好天天守着你身边证明爱情的忠贞和天长地久”,然而今天你却已经离开了人世。
爱偶尔是炙热的,更多的时候是你我的厮磨。
最后说说医生和他的女儿。
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年医生,生活平淡,病人、孩子构成他生活的全部。
或许电影本身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描述,但是那一张最平静而近乎呆滞的脸下是最丰满的人物内心。
被警察揪着领子时,表情没有恐慌,眼睛里是空洞般的惨白,只吐出一句话:“我的女儿呢”。
只身前往缅甸,接下来是十年的冤狱,他对女儿毫无怨言,只是始终不能接受那个让这一切横祸无端插足的女儿如今却死心塌地跟着的人。
为了女儿能够活下去,他最后还是选择了背弃那个人。
当那个人倒在医生的脚下,相信他心中的种种不解怨念早已消失了吧,他知道这个人跟他有着共同的信念——让他的女儿活下去。
但是,面对女儿最后埋怨愤怒悲哀的眼神,这样的父亲作何感想呢。
或许就是有这样一个人,你爱着她,愿意用自己一生来护她安好,不管她是否知道,甚至是否因此怨恨你与你老死不相往来。
这或许已经不是爱本身的范畴了,是执着或者说是本能。
我并不擅长写影评,因为我不擅长技术性地评论。
看这部电影,我满眼看到的都是只能用心看的东西而不是进入头脑的思考原料。
或许偶尔就应该这样吧,关上你的大脑皮层,听听心的低吟。
《边境风云》,一部看题目会让我想起《湄公河行动》的缉毒影片,却出乎意料的有点儿像文艺片的感觉,没有宏大的枪战场面,没有惨烈的打斗场面,没有激烈的争辩,没有挣扎的纠结......有的只是无声胜有声的眼神、景色和想象空间。
不过我觉得英文名《Lethal Hostage》更贴近影片主题。
这是极少的让我回头再看一遍的警匪题材的影片,因为台词太少了,时间太错乱了,需要自己连接想象的情节太多了。
尽管如此,这部影片并不烧脑,却有种击中内心最柔软部分的感觉,是人性,抑或是爱,我有点儿分不清。
随着成长,渐渐的放下了非黑即白的价值观,渐渐的了解了没有什么是非如此不可,渐渐的不再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去批判什么。
就如同孙红雷饰演的毒枭,他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面对小姑娘,他有两次用枪指着她,眼里却全是不忍。
当大毒枭的儿子要杀掉小姑娘时他挡在前面;当小姑娘的父亲(牙医)想要回女儿的时候,他说:你回去,拿上东西,送回来,接女儿走,就这么简单。
镜头切换到他和小姑娘等待在岸边的背影,小姑娘身上披着一件大大的外套;牙医不幸被抓,没法回来换女儿了,大毒枭的儿子企图剁掉小姑娘的手指,甚至杀掉他,他背水一战,血洗毒巢,成功上位。
小姑娘长大了,他们结婚了,只是我认为当初他对小姑娘的各种不忍心却不一定是出于爱情,而是出于内心深处的善良。
所谓人性复杂,便是如此吧。
《岛上书店》里说过:一个人一旦在乎一件事,就发现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
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就很好的演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致命人质》这个题目更贴近主题,孙红雷的重大转折都是因为这个小人质,包括最后的死亡。
虽然英雄末路,虽然死亡收场,但是他的内心是平静的,踏实的,甚至是有点儿快乐的。
即使没有这个小人质,大约也会有其他人,其他事激发他人性中的善良......影片开始时老毒枭让孙红雷去倒掉毒品,一方面是为了毁掉罪证,另一方面是为了把生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再看老毒枭的儿子,野蛮分析一下,老毒枭一定是对这个儿子十分溺爱,所以这个儿子很懦弱残暴,得知老爹没有回来后,除了大发脾气,对孙红雷和小人质各种威胁,别无他法。
其实当人特别愤怒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恐惧,而通过愤怒表达恐惧则说明他懦弱无能;所以这个儿子愚昧无知,当牙医被抓到他眼前的时候,他只知道愤怒的让牙医把他老爹弄出来,压根儿就没有留意到牙医鞋上的窃听器。
而孙红雷却敏锐的注意到了窃听器,并且将计就计的摆脱了窃听。
所以老毒枭应该深知自己儿子几斤几两,是否儿子的懦弱愚昧,让他更加珍惜孙红雷饰演的这个角色,而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他。
当然这也纯属野蛮分析片中孙红雷的善良不止体现在人质身上,他还为当地的孩子修建学校,长大后的人质给孩子们教书,所以当牙医来找女儿的时候,女儿说:你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
当学校塌陷的时候,他的愤怒通过对包工头的声声逼问和最后的枪声诠释的淋漓尽致。
牙医的台词也很少,但是每一句都那么戳人心扉,“你们不能抓我,抓了我,我拿什么换回我女儿”,“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着”。
还有杨坤的眼神,冷酷又带点儿复杂,非常符合剧中人物的特点。
影片最为点题的一句话应该是缉毒警察妹妹说的一句话: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治安问题,实际上是感情问题。
是啊,很多事情表面上看都是治安或者道德问题,而实际上都隐藏着丰富的感情故事。
因为大多数的问题都基于情绪不同而变得结果不同,只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不太知道该怎样处理我们的,别人的情绪。
此处应该接上情绪管理课程的广告,哈哈哈。
回到我想说的,基于我们对事件背后隐藏的感情问题的不甚了解,所以,不必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去批判什么。
在如此纷繁复杂又功利浮躁的社会,保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客观的分析能力便显得尤为难得。
所以,致命的其实不是人质,而是人性。
完全是冲着孙红雷看的 结果太失望了。
片长的问题?另外就是国内观众不会喜欢看吧
2012年度中国电影最佳导演奖
一,纯属吐槽:片名太俗,配不上这很不错的电影。应该叫“边境往事”。二,无论从剧本、剪辑、摄影等方面都很不错,演员方面稍逊,孙红雷不在此列。三,纯属鼓励:虽然是四星之作,但对比中国烂片满天飞的境况,绝对值得五星。
故事很有看点,风格有些图穷。迟到的文艺范,跟不上变奏的时代。
额 为什么我觉得一点意思木有
其实是一部向《杀手莱昂》《教父》 的致敬片。王珞丹苍老得和吸了毒似的。以及,告诉我它是怎么过审的(因为毒贩都在国外吗)。
故事和镜头一样刻意,可以看出导演想展现的风格,但却没能营造出那种气氛。
对白不多,节奏不快,调调还行。
让人眼前一亮的国片。女主是败笔。
穿插叙事的文艺黑帮片,加上这配乐和剪辑隐约有昆丁式影片的感脚,国产电影警匪题材能驾驭到这样的尺度也算难得了。不过..这典型的中国式警匪的结尾也是...只能说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吧哈哈。
因为买不到蝙蝠侠的票去看了这个,意想不到的好看 !!
不排除我是因為演員沒一個是我看得順眼的而對這部片有嚴重偏見。敘事確實有昆汀的風格 節奏太慢總歸還是少了點靈氣。最好修剪掉一些旁枝 比如張默那個不知道那幹什麼的妹妹和不知道幹嘛丟掉又撿回來的耳環。
木有意思。。。孙红雷虽然很出彩。。别人不行不行不行
朴奉的风格+伊昆的结构。叙事飘忽,节奏缓慢,废戏太多,配乐太满……尽管如此,这片在现今国产电影中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了。值得一看。PS:为什么片中的每个角色说话都那么轻声细语有气无力的?莫非拍戏期间剧组不管饭吗?3星半。
无感
哪儿有你们说得那么好?!不就是稍玩点叙事(只有半部,后半部完全顺叙),稍玩点风格化,其实镜头语言罗嗦得要死,云山雾罩半天不过讲了个绵延十多年的萝莉控故事而已……
国产片有希望了。
2017/06/19 二刷。
独特的叙事结构给这样一个有点狗血的斯德哥尔摩症的爱情故事显然加了不少分,音乐也恰到好处。可是除了孙红雷,别的演技我不敢恭维。倪大红宠辱不惊到有点呆了,王珞丹一贯0演技,32场对我影响太大了,所以看到杨坤总出戏。32哥可是有故事的人哦。- - 女声合唱左小的《忧伤的老板》特别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