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太阳之心》最珍贵的礼物换取流浪黑猫不是人,如何从深邃的瞳孔里读取灵魂,如何从破碎的诗句里提炼回忆,就算是人与人之间,也总因爱的多少得失常有遗憾,执念一生,日子一长,人便成了怪人。
从不易察觉的角落到寂静荒凉的郊野,或站立或堆放或窝藏,和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起,等待寻宝者的探访。
与世隔绝的机器,由塑料薄膜覆盖尘封,宕机在孤独的深渊里,需要折射阳光的温暖唤醒;渴望失忆的女人,被昏暗房间圈养孤立,迷失于遗忘的信件里,感受记忆列车的行驶停止;习得魔法的魔术师,受失去快乐折磨囚禁,倒放于痛苦的奇观里,体验修成魔鬼的扭曲疏离。
他们自身已然如此不堪,仍选择献出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守在孤儿院派送苦丁糖,吃着常忘面默诵爱情诗,住进游戏机变出湿泥土,甚至,稻草人甘愿焚烧肉身,化作烟尘魂魄,升入天空看望自己飞翔的朋友,黑猫为了将其一一收集,不惜付出自己的灵魂,顺便学会无往飞行,学会自我安慰,学会记住忘记,学会漠然淡定,自己也成了一个怪人,因为它,也长出了最珍贵的东西——那手里一捧烂泥里破土的一朵雏菊,那内心一片荒芜里绽放的一缕芬芳。
所有的爱汇集在一起,浓缩成爱的核心,安装到太阳中去,从此原本黑暗的银河系一隅,冰冷开始坍缩,爆发出的温暖光明,以通用语言向整个宇宙发出定位爱的坐标。
黑猫也不是猫,像人似的裹入黑袍,即使心碎,依旧一心一意。
2015年一部《路边野餐》见证了中国大陆新一代作者导演的诞生,导演毕赣将诗歌写入台词,摆弄出高难度的长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惊艳新奇的视听感受。
接着,他的第二部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戛纳;尽管这部星光熠熠的作品未能创出票房佳绩,甚至还招致不少争议,却让人看到他一脉相承的魔幻文艺色彩与作者风格。
四年后终于等到毕赣的新作面世。
虽说这部《破碎太阳之心》是为品牌拍摄的一则商业短片,但是惊喜地入选了今年戛纳短片竞赛单元,足以看得出导演对待创作的用心,并非因商业广告片而敷衍了事。
能在商业广告片里倾注独有的导演风格实属不易,这部15分钟的短片更像是一则天真烂漫的童话,通过一只黑猫的眼睛看人生。
黑猫化身一个稻草人,在三个怪人的身上寻觅人类最珍贵的东西。
导演的想象力不断突破边界,画外音的诗歌朗诵依然有着过往的矫情味道,不过这回在荒郊野外和城市风景的交界处却意外找到最合适的美学表现力。
这是一个饱受摧残的世界:颓垣败瓦、无人的缆车、废旧的机器人、忘情的女人、背井离乡的魔术师……也许是受到疫情隔离的启发,毕赣在模仿电影大师的荒凉画面中捕捉到纯净的诗意与荒诞的幽默感。
这似乎是一种抵抗瘟疫的创作方式,也是导演身为人父后的心态转变;在一个睡前童话故事里,他为女儿奉上了珍贵的礼物,抵达了猫与人类之间的动人情感。
好美!
是的,爱就是苦丁糖的味道、被遗忘的信里的满满情意的语言、猫咪送给小女孩的泥巴里的花、老鼠、鸟、蛇……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我们期待的美好未必是眼前暂时看到的那样,黑猫用它的眼睛替我们还原了灰色后面真实的样子,所以人们喜欢养猫,不是嘛1.苦丁糖。
机器人用苦丁糖告诉孤儿院里每个孩子,外面的生活真实的样子就是甜蜜而苦涩。
但机器人没电了,一切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判断与体会。
2.信。
有人因为怕失去爱带来的苦,所以选择忘记,黑猫让谭卓重新看到最初爱的样子,回忆起那封信中满满的爱与浪漫,及曾经的爱人对他们的未来无限的遐想~🌸+🌸=🌺,🐞+🐞=🐛……信,令人不再在遗忘中逃避回忆。
3.泥巴。
有时我们总觉得付出灵魂甚至都得不到想要的回报,用最好的东西只能换到一团臭泥巴,但美好就是那坨丑陋泥巴中慢慢长出花朵——即黑猫送给女孩的礼物,也就是它最美好的东西,比如那朵泥巴中长出的小花,比如那些它叼给小女孩的老鼠、鸟、蛇……然而女孩同样因为没有看到爱的真相,而误认为它是邪恶的黑猫。
————所以,是的,爱就在太阳灼眼的烈焰包裹着的核心里,藏在刺眼的外表下,不容易被看到,却维系着太阳系的转动。
我失败喽,就给你带来了一朵花,我知道你嫌弃,我也知道你不会把嫌弃说出口,可是就连灵魂的乐符都被我一个蠢货搞丢咯,我没得东西了,啥子都么得了,那些东西我也不能够跟你说,这辈子就这个样子了,你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我爱你
很喜欢这个短片带给我的整体感觉之前看过《地球最后的夜晚》只感觉他镜头下的梦境表达很浪漫,然后惊讶于他出片名的时间和长达一个小时的“长镜头”后来在公众号推送里看到这个短片,还以为他出新电影了呢。
结果听说是个广告片(我还真没看出来哪里广告)倒是科长的《孔雀孔雀》更广告一些虽然我不喜欢小孩子,但我喜欢小猫咪,《太阳》短片中三个怪人呈现出的画面除了第一个我觉得有点恐怖以外,后面两个真的很惊艳!
很好看!
很喜欢!
可能是我看的片子还是太少了,真的很羡慕想象力丰富的人
海报也特别好看,是我喜欢的风格。
可能都是讲梦境吧,我上一个片子看的《盗梦空间》非常喜欢这些超现实的东西!
非常喜欢!
(说到超现实,我很喜欢《乌海》的一些画面)放截屏
没错,我和猫呆在一起就会变困,因为我家的赛蒙实在是太慵懒了
字体和颜色也好看
燃烧的稻草人。
这里不写片中的台词,台词会写到摘抄本上(其实是我记不住了现在懒得查)
玻璃窗好看,和这个塑料布在一起就恰到好处
砸碎的玻璃
就总有那么几个导演电影里的画面每一帧我都特别喜欢,也很容易能get到他的意思
想知道这个画面是实景还是..?
因为门那里正好有个路标,窗户正好露出电线杆(我明天就去看幕后纪录片瞅瞅)蓝色的路标,地上蓝色的玻璃反光,右边黄色的电箱构成了画面的平衡当然我的目光还转向了碎墙上面的防爬玻璃渣
这一幕太惊艳了!
她思念着家人,她的丈夫是火车司机,他打开房门(我认为是打开心结的感觉)风吹进来,车往前进,桌子上的纸都被吹走一种自由的感觉突然生了出来
哈哈这个,我很震惊,果然是生活在游戏机里的人。
还是倒放,就是还很紧跟潮流的感觉
这块我也很喜欢,就是给我了两次“惊喜”就是完全打破了我原定的认知,我还以为“剧场”是绿色光
这张图很适合做微信背景哈哈哈也喜欢片尾那个帽子在天上飞的镜头,像是小猫灵魂的音符在虚空的五线谱上起舞看完这个小短片之后我去b站找到了他其他的小短片!
然后打算下次去看《路边野餐》( ´▽` )ノ
一般吧,没啥意思,可能太老了片子,可看可不看吧,没啥太大意思呀,虽然是大导,但是内容不行也没用呀,影片画面感还可以吧,但是也没有什么冲击感,反正总体来说能对付看,没有啥艺术价值。
😃😃😃😃😃😃😃😃😃探索生命的意义,内容框架很大,但是感觉也没写那么细,给人感觉难以理解,精神层面不够,理想话的太严重其实想看几个冷门,有啥好的豆友们可以推荐一下哈
我们早就说过,毕赣能否称得上一位优秀的导演,看他的第三部电影。
可惜,自2018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过去已快四年,毕赣的新长片仍然没有着落,只有这则品牌合作短片《破碎太阳之心》莫名问世。
当然,有理由把毕赣第三部长片的搁置归咎于反复的疫情;但也有充分理由推测,难产似乎更加是一种必然。
这也是我们此前做过的预测,多少算是有了印证。
也即,毕赣迟迟拿不出第三部作品,原因在于他向内挖掘的创作方式。
《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极度私人的主观化创作。
这种创作不需要社会阅历的加持,不必对社会现象做出观察,只需徜徉在文艺的世界,从中汲取灵感,进而转化出自己的东西。
但两部构思精巧、体量巨大的长片无疑耗尽了毕赣的文艺储备,倘若没有额外充沛的摄入,第三部电影注定难以问世。
这也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的问题:相较于观影经验,学生极度缺乏社会经验,更爱拿文艺的滤镜眼观世界,学生作品往往“无病呻吟”也就可以理解了。
影视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影视行业,一旦需要拍摄商业化操作的长片,必然会经历某种阵痛。
这也是缘何不少凭文艺片出道并取得不俗成绩的青年导演,一旦转身拍摄商业电影往往会失败的原因,因为这是两套不同的思维方式。
毕赣是命运之子,但也被这个时代宠坏了。
《路边野餐》一举成名,让毕赣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变现导致《地球最后的夜晚》成为了《路边野餐》的升级版,而没有实质创新。
在这个时代,或许真的只有毕赣可以如此任性地进行高强度的自我重复,而不必顾虑票房压力。
但这种任性只能玩一次,而不可能再给两次机会。
资本永远是无情的、逐利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票房失利应该已经提前将毕赣列入了黑名单。
这意味着他的第三部电影必须走出狭小的个人世界,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现实世界,如此才可能引来新机。
而这恰恰是安身于象牙塔的毕赣极度匮乏的东西。
他把自己抛在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很可能意味着没有电影可拍;进行部分的妥协,必然会为外界压力让渡掉部分的自由意志。
最终争斗的结果如何,只能从他的第三部电影里见出分晓了。
至于《破碎太阳之心》,作为某种间奏和过渡,只显示出毕赣夹身在这两股力量之间做出了极为别扭的协调。
一方面这是一部商业短片,带有强烈的品牌宣传意图;另一方面又是完全任性的毕赣式创作,充斥着导演自我沉溺的呓语。
毕赣既不想放弃自己的创作思路,也不回避商业世界投来的橄榄枝。
结果很明显,短片做作到让人不知所云。
毕赣毕竟不是王家卫,风格没能自成一体,也就不该如此任性。
他还需要从前辈:塔可夫斯基、大卫林奇、王家卫……“偷取”灵感和思路。
毕赣的新片计划一直让无数影迷心心念念,没想到长片还没开拍,大家最新迎来的是短片《破碎太阳之心》。
毕赣团队的执行效率显然很高,年后不久才看到杀青的消息,近日成品就已完成呈现给了观众。
看过后很欣慰,依然是一部属于毕赣的作品,独特、奇幻、黑色、纯真,别出机杼,初心未泯。
毕赣的电影一直绵延在时间、记忆、幻觉、遗失的爱、孤独的人,时空里放逐的心灵,这些基本元素之间,《破碎太阳之心》亦不例外,简洁却不简单,故事充满了特立独行的想象力。
全片时长不足15分钟,但创意奇崛,情感丰沛,信息密度大,预留了有趣的解读符号,看下来还是很过瘾。
这个故事接近一个小型公路电影,以一只黑猫的视角展开,在稻草人的指引下,它要去人间寻找世界上三个最珍贵的东西,它们分别保存在三个不同的人身上。
这是关于一只黑猫的心灵苦旅,也是离开主人的奇幻漫游。
爱丽丝漫游仙境发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国度,黑猫漫游人间却发觉所谓人类还没有一只猫过得幸福充实。
倒转的视角,着火的稻草人,火车厢改造成的移动房间,能取出电源的机器人,无法忘记爱人而一直吃“常忘面”的独居女人,孤独的怪诞魔术师,这些人与事物在贵州方言的口述中,水、火、雾、电光影交织,灰蒙蒙的南方天气依然呈现出似曾相识的湿漉与诗性。
看完意犹未尽,就像提早结束了一个绚烂荒凉的梦。
尽管很多影迷经常拿塔可夫斯基来对标毕赣的美学倾向,《破碎太阳之心》我却看到了类似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迷人气质,一股野性之气呼之欲出,毕赣式的风格有了新的兴奋点。
从漠漠荒野到茫茫城市,从孤儿院到魔术剧场,从一种孤独进入到另一种孤独,在没有太阳的天空底下,迷途的人类孤寒无援。
尤其是陈永忠扮演的怪诞魔术师,不同于他这些年所饰演过的任何角色。
这个魔术师欲念缠身,不满足于现实中的自己,用灵魂来和魔鬼交换魔力,操控一切道具行云流水,却也没能获得个人的幸福。
在一个人的剧场,他整天琢磨那些雕虫小技,困锁于房间,远隔在人类心灵之外,自己不过也是魔鬼的道具罢了。
就像《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虚实之间徘徊,主角的情感才是牵动全片的最终线索。
《破碎太阳之心》的真实世界景观似乎也变成了一种游离的“情绪采样”,一直在行走、寻找的黑猫才是主角。
它看清了人类生活的真相,洞悉了一颗颗无助的灵魂。
这样的人间多少让黑猫有些失望,所以,最后时刻它要送给女孩的礼物是“爱”,这是维系太阳系运转的秘密,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破碎太阳之心》对童真和梦想的维护,像一个美好的寓言,美得一尘不染。
让我想起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个片子的人物没那么多,黑猫这个角色也没有小王子那么深邃,但它具备一颗比人类还敏感的心灵,经历一切之后它要去守护童心,守护太阳系渐渐稀缺的“爱”,以维持人类正常运转。
这部短片,是一个童话,故事的主角,是一只猫。
故事发生的那天,是一个小女孩的生日,黑猫为了找到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小女孩,开始了它此生最后一次旅行。
其实,黑猫一开始并没有给小女孩过生日的打算。
它原本流浪在一片茫茫荒野之上,命运使然,它遇到了一个和它同样孤独的稻草人。
稻草人请求黑猫点燃自己,好让它也获得飞向天空的能力。
那样,它就可以去看望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朋友了。
对于稻草人来说,对小鸟朋友们的爱,已经克服了它对死亡的恐惧。
黑猫早已破碎的心,被稻草人的这份爱所震撼,于是,完成了稻草人的心愿之后,它变成了另一个稻草人——黑猫穿上稻草人的衣服,开始为自己的心愿而旅行,而稻草人的命运,预示了它注定牺牲的宿命。
人人都读过童话,我们知道,童话所具有的魅力,不仅仅来自于超自然的设定,和被赋予人类思想情感的鸟兽虫鱼。
最核心之物,是故事本身对爱的歌颂。
那么,片名《破碎太阳之心》和“爱”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稻草人告诉黑猫,有三个怪人,他们曾经拥有过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于是黑猫开始寻找这三个怪人,想要得到最珍贵的东西,送给它曾经最亲密的朋友,小女孩。
第一个怪人,是孤儿院的机器人,他会制作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糖果,苦丁糖,送给孤儿院的孩子们。
黑猫唤醒了他,得到了糖果,却因为自己没有敏感的味觉,只尝到酸涩与苦味。
第二个怪人,是一个健忘的人,她爱吃“常忘面”,来抵抗失去爱人的痛苦。
她最珍贵的东西是一封信,但她却忘了信的内容。
黑猫帮助她得到了信的内容,却无法理解信的内容,它只能在自己的经历中寻找答案。
而在稻草人和这两个怪人的故事中,光,是美好的前兆。
黑猫点燃稻草人,熊熊火光,使他实现了自己追求友爱的心愿。
黑猫打碎镜子,用破碎的镜子反射阳光到机器人的身上,使他重获电能,再次制造糖果。
黑猫将自己的眼球送给健忘的人,因为猫的眼睛,能够抚慰人的灵魂。
眼球灯泡亮起,光的影子念出了她已经遗忘的情书,故事的答案就藏在信里——爱,保存在太阳的核心之中,用来维持太阳系。
爱就如同阳光一般永恒,能够抵抗遗忘、死亡和孤独,这就是“太阳”与“爱”的关系。
但是,在黑猫的故事里,光却是悲剧的前兆。
第三个怪人是一个魔鬼,他固执自私,为了魔法抛弃家庭,失去了爱,失去了快乐,也失去了灵魂,只剩下错位的生活。
他骗取了黑猫灵魂的音符,只送给它一团肮脏丑陋的泥巴。
他告诉黑猫,日落之后,阳光消失之时,黑猫将会被黑帽子带走它的灵魂。
幸好,黑猫像稻草人一样,并不畏惧死亡,因为它的愿望已经实现——黑猫唯一剩下的泥巴上,还有一朵纯洁的花朵,小女孩拿到小花的那一瞬间,黑猫其实已经把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了出去,那是它全心全意的爱。
故事中的所有角色,曾经都拥有过这个世界上同一种最珍贵的东西——爱。
正是失去了爱,他们才变成了孤独的怪人、孤独的怪猫。
黑猫在修复自己破碎的心的同时,修复了“破碎太阳之心”。
当稻草人再次听到鸟鸣,机器人重获孩子们的欢笑,健忘的人打开车门吹着火车前进带来的风。
他们才发现,自己的爱从来就没有消失。
童话最美好的愿景,莫过于只要爱不消失,灵魂就不会消失。
曾经为爱牺牲的海的女儿,虽然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获得了不灭的灵魂。
黑猫,一定也一样。
只有视听,没有剧本内涵内容分析什么的!!
纯属个人看法倾向,从画面我能看到什么而已,有错误请指正。
因为觉得视听语言真的非常丰富,手痒痒写了一下。
纯文字流水账。
全片用圆角黑边遮挡左右两边,画幅好像是1.33:1的窄幕电影,旁白使用西南方言。
1. 开头第一个镜头,黑猫眼睛睁开的大特写,稻草燃烧的声音,瞳孔里是雾蒙蒙的明亮天空。
叠印转场,来到荒地上。
2. 低机位,模拟黑猫视角,平原上一个快速移动镜头向前推进,奔向雾中的稻草人。
此时地方语言的旁白起,开始以第三人称讲故事。
3. 长镜头俯视机位,缓慢平移镜头出现的稻草人的鞋、帽子、手套和燃烧的衣服,镜头来到火焰燃烧处开始上升,模拟稻草人已经上去天上找飞翔的朋友——“漂浮的灵魂”视角,镜头开始升格。
4. 一个倒转的镜头,象征身份的错置,黑猫穿上了稻草人的衣服,在水面中的倒影,类似镜子的作用,全片镜子真的太多了,黑猫开始去寻找。
5. 全景,剧烈燃烧的稻草人。
旧身份消失,新的启程,故事开始。
6. 剧烈燃烧的声音,片名出现。
7. 黑场。
8. 背后一个低机位的全景跟随镜头,黑猫在平原上蹒跚向前,身影越来越小。
9. 孤儿院,正面急速推进镜头,直到机器人的面部特写。
彩色的玻璃、散落的玩具、球、坏掉的风扇等是孤儿院的象征,塑料膜袋铺满是这里已经是类似杂物间,被遗忘的地方,所以是坏掉的没电了的机器人。
10. 墙上的镜子倒映着拿着石头走进放假的黑猫,镜子上有污渍可以看出来,黑猫杂碎镜子,用镜子碎片来反射阳光。
11. 固定镜头,掉落的另一片镜子反射出房间的另一面景象,应该是破旧的厕所,所以有水龙头和很多镜子,阳光流转,黑猫拿着镜子反射。
阳光反射到摄影机对准的镜子上,光线通过几面镜子的反射,照射上了机器人。
12. 机器人手指特写,动起来了,被阳光唤醒,手指上的太阳纹身暗示了他的属性。
机器启动、电流流动的声音。
孤儿院孩子们玩耍娱乐的声音。
13. 长镜头,机器人脸近景,机器人苏醒,拉开塑料膜。
镜头跟随机器人前进后退,黑猫入画,镜头停下几秒后随黑猫调转方向,看到沙发上的机器人,镜头推进,黑猫出画剩下机器人。
镜头继续缓慢推进,机器人拉开胸前制作糖果的机器,还是塑料膜包裹的世界,应该是一栋废旧的楼房。
机器人掏出糖果,机器制作的声音,抬头,说了三遍台词“你好,再见”,年久失修的机器缓慢恢复的递进声音。
14. 大全景,猫又在平原上走,地平线在画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三分之二是远处雾霾楼房,旁白解说。
15. 叠印转场,来到中景猫的侧面,不停转动的缆车,因为经过了站台,猫坐了很多圈,猫花了很长时间,努力在找第二个人。
16. 固定机位,长镜头。
吃面的健忘的人,一个带点俯视的中景,看清人脸,也能看清房间布景,很简单朴素,又有镜子,镜子是另一扇窗户和窗帘。
微风打动风铃。
女人开始讲述她最珍贵的东西,点名写信的人是火车司机,这里女人稍微移动,出现镜子全貌(之前一直挡住大部分镜子的),镜子中黑猫在拉绳子,房间中的灯升起。
灯亮,铃声的音响,画面里的整个房间开始晃动,灯盏摇动,刮起大风,窗帘摇曳,模拟火车行进启动行进,健忘的人习以为常,依旧吃面,说明她是一直生活在火车里的人。
敲门声起,旁白继续。
健忘的人走去开门,镜头缓缓推进,房门被打开,进行中的风景,风吹进来吹乱健忘的人的头发,吹掉了桌上的报纸,女人站在门边看着火车外的风景。
旁白开始念信(诗)。
17. 中景,黑猫在火车的窗外的侧脸,对应上面缆车的镜头,风声、风铃声。
6min48s左右,刚好是除去演职人员的片子中部,出现了“太阳核心”的点题。
18. 近景,健忘的人站在门边,火车遇到红灯,缓慢停下。
19. 全景,站在门边的人变成黑猫,镜头缓慢后拉,象征黑猫站在女人的角度去体会理解信的内容,但是旁白说它没有理解,此时女人不在了,可能已经下车。
20. 全景,固定镜头,黑猫走过轨道旁的残垣,黑猫也下车了,机器运算、变魔术的声音,预示着下一个魔术场景。
21. 全景广角,一辆行进的车内,交代场景,灯光颜色变换。
22. 近景,鼓上的机器(我不知道是啥机器),圆形的灯球,鼓声响起,黑猫交换自己灵魂的声音。
23. 全景,黑猫上前拨动机器,机位同车内第一场。
24. 全景。
长镜头,固定机位,绿色幕布,机器上放大了的圆形灯球布置在舞台四周,应该是机器里的装置被放大,床上躺着魔术师,灯光移动到魔术师身上。
舞台前几乎是排成一条直线一个平面但是错落有致的黑色座椅。
魔术师苏醒开始变魔术,音响起(应该是惘闻了哈哈哈),开始倒放,穿上衣服裤子鞋子带上眼镜,非常丰富的魔术音效。
旁白讲故事。
魔术师往前走,我们能发现舞台和舞台前的椅子是割裂的,分离的,舞台更像是一个平面的屏幕,也照应了车里鼓上的那个机器。
魔术师的上半身出现放大,依旧是倒放,魔术师拿到泥土,捏泥,三次拿了三块泥土,接着拉开玻璃,更贴合机器的装置了,绿色色调的舞台变为蓝色,魔术师穿过玻璃伸出手,更像是打破屏幕的3D效果,奇怪的语音语调。
(好长的镜头,好强的调度)25. 特写,黑猫的瞳孔,再次照应开头,旁白解释了黑猫的心情与瞳孔变化一一对应。
接着瞳孔出现,倒映出小女孩,这时候瞳孔不再有变化,我更倾向是用黑猫的视角去呈现故事的另一个背景。
26. 回到开头的荒原,全景,黑猫原型,低机位视角在猫的前面随着奔跑的猫往后拉,象征猫回到内心的追寻,旁白讲了小女孩和猫的故事前奏,猫踩草地的声音。
27. 全景,长镜头。
带黑猫稻草人的背影,立交桥车流穿梭的后景和前景人行道自动扶梯,傍晚,黑猫在等着什么,发条转动的声音,我觉得是猫头顶的花上升的声音。
小女孩在扶梯上出现,亮灯,这里是猫的视角,女孩是猫的全世界,她一出现,猫的世界就亮了起来,机器的声音开始发生变化,猫稻草人慌乱的内心,女孩缓慢出现,拿下帽子,与猫对话,猫在片中第一次发出声音,隔着厚厚布料的声音,小女孩拿开帽子,只有魔术师给的远远的土壤上的一朵花。
小女孩摘下花,看花,画面定格。
音乐响起,黑猫说“你好,再见”就像孤儿院里的机器人说的一样。
28. 黑场过渡29. 平原上飘动的稻草人的黑帽子,镜头向前移动让帽子保持在画面中间,象征着猫的追寻之路结束,不同于前面天空更蓝了,而不是一片浓雾,帽子好像向着光亮处飘去,经评论指正,这个画面更像科恩兄弟《米勒的十字路口》片尾的礼帽30. 字幕
昨晚睡眼朦胧看了一遍,觉得好土。今早起来再看一遍,觉得更土了。毕赣是昙花一现吗?我无法从那蹩脚的诗中感知任何东西,更无法从那七零八落的劣质模仿镜头里察觉到任何独特的气息,但我依然是有期待的,毕竟这就是部商业短片,希望导演能在下一部长片里为观众带来惊喜吧。
方言遮百丑。
9/10每一个离开的孩子机器人都会送他一颗心脏,面带微笑的说一句“你好,再见”。一个始终离不开火车的女人,因为只要火车在信也在,信在人就在。一个堕落,邪恶的恶魔,送给它一坨泥土,却蕴蓄出这个世界上我最纯洁的东西“生命”。它是一只被舍弃的猫,它要给她送个生日礼物,这次不是它最爱的老鼠,而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我说常忘面,我妈说肠旺面的面条并不好吃。
等发过光热,再成灰。p.s.:请别再方言、诗歌、长镜三板斧了。
碰瓷《双峰》我笑晕了
pidan品牌宣传片。很梦幻,很毕赣(p.s.隔离No.86)
欢迎来到凯里双峰镇
愛,是最好的殺人武器。
3.6
苦丁糖与常忘面。随着火车穿梭下感受猫瞳孔里的湿气与诗意。
毕赣还是毕赣...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A Short Story,第75届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开放电影大奖提名,毕赣未曾让我失望,短片实在看不过瘾,诗の短片,颜色的运用,今年春节档影片深海不知是故意还是巧合地用了与短片相同的音乐,从阿彼察邦到马利克,帕特森+生命之树+歌至歌,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何为生命,以及如何获得生命,可惜最后的落脚点和主题还是不免落入窠臼,所以这居然是商业短片?继续期待导演下一部剧情长片。
很毕赣,他是一个好诗人吧,但是商业广告的话,是不是还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啊……新世相的露出都比pidian多,替金主不值
这么一部片子的writer怎么还能有两个人
明顯是送給自己小孩的。挺好,我放心了。
简介说:“这是一只黑猫的奇幻旅程,一个关于爱的童话故事,探讨何为爱,以及如何获得爱。”;我的评价是:夸张了。
泯然众人矣,全无触动,只有零散的、合成的模仿遗迹+破碎的、不知究竟的梦呓。
bigan,pidan,pigan,bidan,故事本身还行,设计本身尚可,拼在一起就比较别扭,也许对于毕赣来说,没钱比有钱更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