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芝加哥七人案:惊世审判(港/台)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艾利克斯·夏普,萨莎·拜伦·科恩,杰瑞米·斯特朗,约翰·卡洛·林奇,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马克·里朗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本·申克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印度语言:英语年份:2020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剧照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7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8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9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0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剧情介绍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长篇影评

 1 )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世界向右,索金向左

微信公众号:Anttitune在2020年这场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中,川普不负众望地败选了——但其实这么说不太合适,因为作为败选总统,川普的得票数仍高居史上参选人第二,甚至比第一次当选得票数还高;当我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胜利”时,其实对同样多的人口来说,川普的下台也是“民主的失败”。

如果说给拜登投票的人的心态有很多都是“谁都行,只要不是Trump”,那么使川普成为得票率第二的总统候选人的,却是实打实地想让他领导美国的人,这个事实更让人觉得surreal——而这种荒谬感,事实上近几年来一直弥漫在全球上空,正如《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那场荒诞的庭审:大家都想象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没有感情、也没有偏颇地立在天平的正中间,然而当它真的吱呀吱呀地开始运转了,我们才发现,原来陪审团成员可以“被自愿退出”,关键证人可以不被允许出现在陪审团面前,合理申诉可以不断被“动议-驳回”……

这和川普带给我们所有“正常人”的冲击感大同小异:原来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可以直接退出《巴黎协定》、一个总统候选人可以大剌剌地称呼另一个候选人“骗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可以公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未经事实检查的批判……只能说索金这回的选题真的是太精准了,将近几年来、尤其是川普上台以来更加割裂、矛盾激化的世界全都浓缩在一个历史故事里,让观众好像又重新快速活了一遍这十几年一样。

既是十几年政治日历的缩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就不得不“面面俱到”,但索金绝就绝在在“面面俱到”的同时,又能让众多议题都井然有序地呈现在一部129分钟的电影里,同时还相得益彰——开篇1分钟,几句关键台词剪辑、快速的镜头切换、历史和伪纪录片镜头交替,一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图鉴立即跃然荧幕,观众瞬间就进入了“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的年代。

和今年一样,当时适逢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民主党在芝加哥召开代表大会,于是这个大会就成了各种社会运动的峰点和汇集点,一时间嬉皮士运动、新左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和摇滚乐队等怀着不同诉求的活动家都聚集在一起,为左右选举结果在希尔顿酒店附近聚集;而这场十万人的集会最终也毫无悬念地演变成了抗议人群与警方的暴力冲突。

此一年后,新上台的保守政府对7个民权运动领导者(实际上是8个,但是黑人运动领袖Bobby Seale并没有被纳入白人话语体系中)的进行政治审判,审判的核心问题自然就是那个千古不变的衡量标准:先撩者贱。

但是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大型的群体聚会,有个人喊了一句“冲啊”,最后演变成群体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就好比两军对垒,正是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战士的枪不小心走火了,于是两军正式开始交火,难道我们能说是这个战士引发了战争吗?

将重点放在“who started it”的讨论上本身就很荒谬;可以说整个庭审,从庭审本身、到庭审过程,到庭审争论的焦点,其实也都是不成立的,它的本质就是一场杀鸡儆猴的政治表演,从庭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起,“芝加哥七君子”就已经被判定有罪了。

影片一开头索金也已经交代了:时任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新官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给“七君子”定罪,而且不是“擅闯公共场所”、也不是“扰乱治安”,他非常明确地对囧瑟夫扮演的公诉人理查德提出:让他们因“密谋颠覆国家罪”而坐上10年牢。

为了达到给“他们”——也就是要给想要革命的所有人定罪,“芝加哥七君子”的这7个人也是精心挑选的:首先影片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Abbie Hoffman和Jerry Rubin代表的Yippies,他们是全片搞笑担当,贡献了无数辛辣又风趣的讽刺金句,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经常拍掌大笑。

Yippe不是一个组织的名称,而是嬉皮士Hippy的昵称异变,而且他们所代表的“国际青年党”也并不是一个党派,这个称谓是Abbie Hoffman乱扯的。

Hoffman和Rubin原先都是SDS(Student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学生寻求民主社团)的干部,两人相识后一拍即合脱离出来并命名自身为Yippe。

Abbie Hoffman非常擅长利用媒体制造噱头,因此被记录下来的事件和照片非常多,包括广为流传的雏菊插在枪管上的照片,就出自于他带领嬉皮士围住五角大楼,并声称要给五角大楼驱邪的事件。

Yippies们种种跳脱的夸张表演让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不太积极,包括SDS的另一个领导者,也就是小雀斑饰演的Tom Hayden,都认为Yippie们的行为消解了革命的严肃性,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所谓的cultural revolution”为自己博得关注。

当然影片看到最后,索金其实还是给yippies们正名了,这群看似不靠谱的“顽主”们,其实比所有人都更早看穿了这场庭审的荒谬和国家机器的虚伪,所以他们决定:如果我的国家蔑视我,那么我也要蔑视它。

但当有记者向Hoffman提出“你愿意以什么代价取消这次抗议活动”这类严肃问题的时候,他也会以同样严肃的姿态回答他:我的生命。

不得不说,Sacha Baron Cohen真的是个喜剧天才,把Abbie Hoffman这个角色身上的滑稽和严肃拿捏地非常准确,可以说搞笑和严肃的balance掌握的非常好,在讽刺法官时,Hoffman的语气和肢体动作都是三分搞笑七分讽刺;而当他面对Tom Hardy质问时,反击里又是一半愤怒、三分调侃、再加两分辛辣,让人大笑的同时又有些心酸——

可以说Sacha精准的表演无疑给这个本就十分精彩的角色增添了更多魅力,而这无疑归功于Sacha本人对这个角色非常用心和重视:当电影几经波折,斯皮尔伯格最后还是将电影交还给索金时,Sacha还专门打电话给索金确认自己还可以继续出演Hoffman这个角色。

被审判的另外两人,SDS的领袖Tom Hayden,Rennie Davis虽然没有Yippies们吸引眼球,但却是影片的核心。

庭审的一开始,低调的Rennie Davis就直指事件中心:他每天手抄越战死亡将士名单,Tom Hayden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为了不忘初心。

芝加哥七君子最开始反对的对象是战争、是暴力,在无数次集会和压制中很容易变成政府,而漫长的庭审也很容易让他们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法律和舆论上——Tom Hayden正是如此:为了不被定罪,他上庭前会做头发,只为了给陪审团留下一个好印象;责怪Hoffman和Rubin的跳脱行为会让他们形象更差,在法官作出了明显种族歧视的决定之后仍然起(gui)立(tian)——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罪罚,殊不知这一切早就是“欲加之罪”。

庭审的最后,法官将Tom Hayden视为唯一一个可被规训的对象,让他代表发言;然而在目睹了这个荒谬的庭审、尤其是前司法部长被拒绝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之后,Tom Hayden终于认清了这场政治审判的本质。

当法官满心以为他会向法庭求饶时,Tom Hayden拿起Rennie Davis手抄的阵亡将士名单,念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名字,全场沸腾,就连原告代理律师也站起来致意——这一刻,斗争回到原点,所有人都向人性致意。

当然,影片最后的字幕解说,Tom Hayden后来还是成了州议员,他对手段正义的revolution仍然存有幻想,事实上他也确实有从政天赋。

Tom Harden原本就是记者,擅长写作文,尤其非常擅长使用模糊的言辞煽动读者的情绪——而讽刺的是,芝加哥流血冲突也是因他的一句“如果鲜血要流,就让它流满芝加哥”的模糊表达而开始失控的。

这里我要再表扬一下Abbie Hoffman。

本来Tom Hayden是瞧不起yippies的,他们之间也有很多主张冲突、言语争执,但最后当Tom Hayden因为参与了暴力而无法出庭作证时,还是Hoffman替他澄清了口中“我们的鲜血”是指抗议者的鲜血,是一种“请自嗣同始”的自我牺牲,并不是在鼓动抗议者去打警察。

David Dellinger来自全国动员结束越南战争委员会(the Mobe),一个由反战积极分子组成的联盟,倾向于大规模示威游行,主张非暴力的抗议方式。

片中不断塑造、烘托他成熟而克制的父亲形象,但在庭审的后面阶段,面对不公的审判,他也终于暴起,当庭袭警。

冲动之后,就连Dellinger自己也很难相信,明明自己一贯提倡、也深信非暴力的方式,却最终还是投向了暴力,所以他喃喃自语:“我打人了,我居然打人了。

”然后跟警察道歉;镜头一转,他的儿子和老婆的表情非常复杂——我认为这里是加入了索金对于非暴力抗议的疑问的,七君子加八君子Seal在整体上大致的行动纲领,即“和平但有效地、沉静但震撼地、非暴力但有力度地去结束这样该死的战争”。

但很显然效果不好——本来平民对抗政府就是鸡蛋对石头,如果再采用平柔、温和的运动方式和政策主张,根本就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

去年的BLM运动正是如此:当制度被证明不正义的时候,通过制度外、也就是非法的手段去夺取正义,这究竟是不是正义的?

我觉得这正是当下的美国liberals所困惑的:暴力是一切不公平的答案吗?

我不知道,但是忍耐和顺从一定不是。

以上5个,再加上被拉来的gigbag, John Froines和Lee Weiner,就是芝加哥七君子的阵容。

他们俩完全就是来陪跑的,就连他们自己都困惑:我们做了什么?

——事实正是如此,一切都并不关于他们究竟“做了什么”,Hoffman一语点破:“We are not arrested. We are chosen.”是的,芝加哥七君子的构成是被精心挑选的:打压2个声量最大的,惩罚2个最直击核心的,轻捏1个没毛病但是道德有瑕疵的(Dellinger曾经逃过兵役)——这5个人是要定罪的,再加2个可以让陪审团判无罪的“路人”,这庭审在外人看来完全没毛病!

七君子里是没有黑豹党代表Bobby Seale的,法庭外的抗议人群高喊的“free chicago 7”里没有Bobby Seale,他们举的牌子也有一个特写:白人的言论自由——这正是电影的另一议题:种族歧视,是的,就连政治审判都不带黑人玩——我不是要损害你的权利,我是根本看不到你的权利。

我觉得《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最妙的恰恰是,索金并没有过于刻意的强调种族歧视这个议题,相反他把种族歧视融入了政治审判中,让观众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左派运动也好、黑人运动也好,甚至女权运动也好,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它们之间并没有那么清晰的分界线——因为这些运动的本质都是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民,奋起反抗,对抗加诸他们身上的制度压迫而已。

当然不刻意强调种族歧视,并不代表索金没有充分的展现,事实上索金还是给了很多篇幅的,Seale的律师手术期间开庭,多次阻止Seale的抗议、当警察虐杀了一直在向法制妥协的黑豹党骨干Fred之后,Seale当庭抗议,却被法官判藐视法庭,示意法警把Seale带下庭去殴打,还要说“让庭审记录证明我已经努力公平了、我不是种族歧视者。

”——虚伪!

最讽刺的是,新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示意囧瑟夫扮演的公诉律师起诉“八君子”时,罪名是违反《瑞普布朗法》,涉嫌跨越州界密谋煽动暴乱。

而这个历史悠久的《瑞普布朗法》是由当年国会中的南方白人阶级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黑入活动人士的言论自由——只要是欲加之罪,你是白人还是黑人,都没有区别。

影片看完之后,我看到一个豆瓣影评,他问:索金更左了吗?

确实,《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非常左,这部影片也确实因此而饱受诟病,认为政治倾向拉垮了索金的编剧才能。

但我觉得——是的,相比起《新闻编辑室》、或者《点球成金》、甚至《茉莉棋局》时的索金,他好像确实是更左了;但在世界不断割裂的现在,我们确实是需要一些左的东西。

或者说,不是我们越来越左了,而是世界越来越右了。

THE WHOLE WORLD'S WATCHING微信公众号:Anttitune公众号回复电影名,查看其他影评

 2 ) 历史照进现实 人类从未吸取教训

律政剧, 历史剧, 60年代, 全部戳中心头好!今天终于等到4K高清片源.前7分钟看high了:砰砰两声枪响串联起六零年代美利坚大事件,胶片质感的画面搭配伶俐的剪辑和撩拨的配乐,这个开场有点燃!前15分钟看懵了:按下暂停键,上网把整个事件的人物, 背景和经过都好好捋了一遍.结尾的煽情不用力过猛,但也让我莫名想起[辩护人]!剧情环环紧扣;多时空平行剪辑很精彩;影音服化道均优秀;尤其是连珠嘴炮台词,能量密度和情绪流都爆满!导演Aaron Sorkin不愧是[社交网络], [新闻编辑室]的王牌编剧.Steven Spielberg真会挑人!唯一的小缺点是略微有点儿太工整了.实际四星半, 我愿意打个虚高的五星.三点小感触:1. 和2003非典壮大了淘宝一样, 2020新冠让流媒体势头更加疯涨, 奈飞就是风口上的猪!2. 大牌云集很过瘾,给小雀斑的美式口音点赞. 希望在我们自己的历史剧/大陆题材剧中也能少一些出戏的港台腔~3. 看完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卡着2020美国大选前上映了!历史照进现实, 打了一手“借古讽今”的好牌~

国家机器诉平民, 弹指一挥间就碾碎你, 但全世界在看!

 3 ) 七君子杂记

当代资本主义能轻松地将所有revolutionary、颠覆性的批判解构为改革性、改良性的批判,确实很厉害。

庭审既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却也作为一条线索不间断地引出了多段插叙补完了事件的全貌。

是很非常规但也规整的叙事方式。

60年代是战后婴儿潮一代人的集体青春期,反战主义、民权运动、五月风暴、嬉皮士运动,泥沙俱下浊浪排空百舸争流,虽阴翳但能见日光,虽支离却也让人有联结的希望与力量。

大学念的法学,对那些称中国政法大学为“法大”而非“中政”的人多少都有些好感。

然而历史也好现实也罢,用法律对抗政治大概都会令人失望,要用政治对抗政治,用人的同理心对抗政治。

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一部我们自己的电影去讲述那些发生在广场上的陈迹,我想那并不意味着颠覆或是推翻,只是简单的记录、反思。

不过说起来,我对己巳年Student Strike总体是持负面评价的。

原因之一在于我认为那些最初在人群中央引领呐喊的人最终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担当,他们在享受了一时的风光之后将他人的牺牲作为了自己政治投机的原始资本。

在他们的言谈中我只看到了对抗、自怜,并未见其对人有悲悯与同情,也未见其有作为殉道者应有的卓绝信念。

 4 ) 简单 粗暴 直白

艾伦索金13年前为斯皮尔伯格写的剧本,那时鬼才知道美国竟然会出现川普。

想来初衷只是反战,毕竟那时美国深陷中东和阿富汗。

所以成片依旧是反战做引子,包括最后的高潮,却里外里在抽美国基本制度的大嘴巴。

尤其是那个面相慈祥的大法官,那黑哨吹的,不比中超裁判差。

也是好莱坞电影里法官角色的奇葩,当然更奇葩的就是其他国家电影对美国法官的描写。

有了明确主题,后续就是技术问题了。

因为英美法系的法庭戏就是靠台词。

人物很重要,但人物在环境里进行压迫式改变就好,倒是不能过于喧宾夺主。

有点失败的例子是韩国的 陪审团,人物主动性太强,反倒有一种孤胆英雄推动时代的感觉。

显然编剧注意到了这一点,虽然把7个人设置了三个不同的阵营,而且几个人物都非常的出彩,但没有过于纠结内部的矛盾,只是一心往恶心美国法律这个主题上打。

可以把这种目的性特别明确的电影叫主题先行,只是电影里把主题做到了极致。

只写一个核,外面炸出来的一切轻描淡写的刷两笔,就略过去了。

粗暴简单,偏偏是给自由派中产阶级看的。

更神奇的是,因为骂美国建制派,竟然和国内近期的民族情绪相契合。

鬼知道那些人看懂没有。

 5 )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美是越来越退步了

7分。

因为看得不是很懂。

开头讲述丑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无法自拔,不断增兵,民不聊生,人民开始组织反越战游行。

抗议组织八个代表,最后被抓。

政府希望给他们定罪。

于是双方展开博弈,明显七君子这边处于弱势,因为政府要搞他们。

法官还是个死老头,根本无法交流,仗势欺人。

这种法官制度真的是很恶心。

周末还要休庭,你真的是要笑死我。

最后也是确定这个老不死的就是迫害他们。

身为法官,一点公正都没有!

前半部分看得好累好困,高潮从大概50分开始,讲述游行的经过,历史画面和电影画面的穿插。

政府出动警察,真枪实弹,第一次在警察局门口看到这个阵势,一行人掉头,回到公园。

但此时公园已经被包围了,人群已经失智,要跟警察硬碰硬。

这当然不可能,警察往人群中丢催泪瓦斯,然后众人被警棍打得头破血流。

这部电影反映的是美国的文化和历史,身为中国人,真的很难理解老美的文化信仰。

但本质的爱与和平应该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政府凌驾于人权之上,却处处说着它们尊重人权。

但至少当时有人反抗,几十年前的老美还是有脑子的人的,为啥这几年的美国人都这么容易被忽悠呢?

睁眼看世界吧。

谁在骗你们,谁在推动世界进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要再内斗了,疫情赶紧结束,让一切重新开始吧!

搞笑画面:1.人群中有人扔了一颗蛋!

居然抓住了!

哈哈哈!

并且带着那颗蛋参加庭审。

2.黑豹党把吓人的帽子摘掉,哈哈哈3.老法官声明跟同姓被告非亲属关系,被告直接喊爸爸!

哈哈哈哈4.法庭上各种被打断发言,老法官还念错名字,然后被各种纠正。

我以为我看的是严肃的历史剧,但看到这里我应该看的是喜剧。

5.七君子“交友不慎”,37个证人都是来卧底套话他们的政府人员,酒厂直呼内行,笑死!

6.死老头法官说,周末休庭,哈哈哈哈。

你们还要双休哦,慢慢磨吧。

都庭审几个月了 ,这效率牛批。

7.事先说好老法官说起立的时候,别站起来,一个傻愣子站起来,其他人一脸尴尬,笑死,哈哈哈。

回去后果然被批判。

8.在念阵亡名单,你们是在欢呼啥?

鼓掌可以,欢呼?

欢呼?

你们老美人的命只是作秀工具,懂了懂了,哈哈哈哈,耶,我也欢呼(我敢肯定,如果是我们念抗美援朝战士名单时,没有人会欢呼,只会站起来,默哀。

最多就是为他们鼓掌致敬,但一定没人会因此欢呼。

 6 ) 论电影对真实审判的还原程度

自从看完了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就一直在搜这段历史的相关资料,看到一篇影评文章说电影还原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最大的虚构在于对JGL演的控方律师Richard Schultz ,这个角色的历史原型并没有像电影里是个有同情心的人物,而是这次审判里非常厉害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凶狠得如同政府的斗牛犬(government's pit bull)。

以及勾引Rubin的女FBI探员角色应该也是虚构的。

除此之外,影片里的绝大多数事件都是真实的,很多对话都直接摘自庭审记录。

事实上,Bobby Seale甚至被强制束缚和塞口长达几天之久(bounded and gaged for several days)。

七君子之一的Rennie Davis在一次卫报采访中提到,庭审过程中的某一次他们的确念出了所有在越战中丧生的人名,虽然不是在结案陈词的时候。

来源https://decider.com/2020/10/16/trial-of-chicago-7-true-story-abbie-hoffman-death/

 7 )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世界向右,索金向左

微信公众号:fo444girls在2020年这场世界瞩目的美国大选中,川普不负众望地败选了——但其实这么说不太合适,因为作为败选总统,川普的得票数仍高居史上参选人第二,甚至比第一次当选得票数还高;当我们满心欢喜地以为这是“大多数人的胜利”时,其实对同样多的人口来说,川普的下台也是“民主的失败”。

如果说给拜登投票的人的心态有很多都是“谁都行,只要不是Trump”,那么使川普成为得票率第二的总统候选人的,却是实打实地想让他领导美国的人,这个事实更让人觉得surreal——而这种荒谬感,事实上近几年来一直弥漫在全球上空,正如《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那场荒诞的庭审:大家都想象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没有感情、也没有偏颇地立在天平的正中间,然而当它真的吱呀吱呀地开始运转了,我们才发现,原来陪审团成员可以“被自愿退出”,关键证人可以不被允许出现在陪审团面前,合理申诉可以不断被“动议-驳回”……

这和川普带给我们所有“正常人”的冲击感大同小异:原来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可以直接退出《巴黎协定》、一个总统候选人可以大剌剌地称呼另一个候选人“骗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可以公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未经事实检查的批判……只能说索金这回的选题真的是太精准了,将近几年来、尤其是川普上台以来更加割裂、矛盾激化的世界全都浓缩在一个历史故事里,让观众好像又重新快速活了一遍这十几年一样。

既是十几年政治日历的缩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就不得不“面面俱到”,但索金绝就绝在在“面面俱到”的同时,又能让众多议题都井然有序地呈现在一部129分钟的电影里,同时还相得益彰——开篇1分钟,几句关键台词剪辑、快速的镜头切换、历史和伪纪录片镜头交替,一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图鉴立即跃然荧幕,观众瞬间就进入了“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的年代。

和今年一样,当时适逢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民主党在芝加哥召开代表大会,于是这个大会就成了各种社会运动的峰点和汇集点,一时间嬉皮士运动、新左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和摇滚乐队等怀着不同诉求的活动家都聚集在一起,为左右选举结果在希尔顿酒店附近聚集;而这场十万人的集会最终也毫无悬念地演变成了抗议人群与警方的暴力冲突。

此一年后,新上台的保守政府对7个民权运动领导者(实际上是8个,但是黑人运动领袖Bobby Seale并没有被纳入白人话语体系中)的进行政治审判,审判的核心问题自然就是那个千古不变的衡量标准:先撩者贱。

但是与此同时,这样一个大型的群体聚会,有个人喊了一句“冲啊”,最后演变成群体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就好比两军对垒,正是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战士的枪不小心走火了,于是两军正式开始交火,难道我们能说是这个战士引发了战争吗?

将重点放在“who started it”的讨论上本身就很荒谬;可以说整个庭审,从庭审本身、到庭审过程,到庭审争论的焦点,其实也都是不成立的,它的本质就是一场杀鸡儆猴的政治表演,从庭审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起,“芝加哥七君子”就已经被判定有罪了。

影片一开头索金也已经交代了:时任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新官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给“七君子”定罪,而且不是“擅闯公共场所”、也不是“扰乱治安”,他非常明确地对囧瑟夫扮演的公诉人理查德提出:让他们因“密谋颠覆国家罪”而坐上10年牢。

为了达到给“他们”——也就是要给想要革命的所有人定罪,“芝加哥七君子”的这7个人也是精心挑选的:首先影片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Abbie Hoffman和Jerry Rubin代表的Yippies,他们是全片搞笑担当,贡献了无数辛辣又风趣的讽刺金句,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经常拍掌大笑。

Yippe不是一个组织的名称,而是嬉皮士Hippy的昵称异变,而且他们所代表的“国际青年党”也并不是一个党派,这个称谓是Abbie Hoffman乱扯的。

Hoffman和Rubin原先都是SDS(Student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学生寻求民主社团)的干部,两人相识后一拍即合脱离出来并命名自身为Yippe。

Abbie Hoffman非常擅长利用媒体制造噱头,因此被记录下来的事件和照片非常多,包括广为流传的雏菊插在枪管上的照片,就出自于他带领嬉皮士围住五角大楼,并声称要给五角大楼驱邪的事件。

Yippies们种种跳脱的夸张表演让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不太积极,包括SDS的另一个领导者,也就是小雀斑饰演的Tom Hayden,都认为Yippie们的行为消解了革命的严肃性,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所谓的cultural revolution”为自己博得关注。

当然影片看到最后,索金其实还是给yippies们正名了,这群看似不靠谱的“顽主”们,其实比所有人都更早看穿了这场庭审的荒谬和国家机器的虚伪,所以他们决定:如果我的国家蔑视我,那么我也要蔑视它。

但当有记者向Hoffman提出“你愿意以什么代价取消这次抗议活动”这类严肃问题的时候,他也会以同样严肃的姿态回答他:我的生命。

不得不说,Sacha Baron Cohen真的是个喜剧天才,把Abbie Hoffman这个角色身上的滑稽和严肃拿捏地非常准确,可以说搞笑和严肃的balance掌握的非常好,在讽刺法官时,Hoffman的语气和肢体动作都是三分搞笑七分讽刺;而当他面对Tom Hardy质问时,反击里又是一半愤怒、三分调侃、再加两分辛辣,让人大笑的同时又有些心酸——

可以说Sacha精准的表演无疑给这个本就十分精彩的角色增添了更多魅力,而这无疑归功于Sacha本人对这个角色非常用心和重视:当电影几经波折,斯皮尔伯格最后还是将电影交还给索金时,Sacha还专门打电话给索金确认自己还可以继续出演Hoffman这个角色。

被审判的另外两人,SDS的领袖Tom Hayden,Rennie Davis虽然没有Yippies们吸引眼球,但却是影片的核心。

庭审的一开始,低调的Rennie Davis就直指事件中心:他每天手抄越战死亡将士名单,Tom Hayden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为了不忘初心。

芝加哥七君子最开始反对的对象是战争、是暴力,在无数次集会和压制中很容易变成政府,而漫长的庭审也很容易让他们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法律和舆论上——Tom Hayden正是如此:为了不被定罪,他上庭前会做头发,只为了给陪审团留下一个好印象;责怪Hoffman和Rubin的跳脱行为会让他们形象更差,在法官作出了明显种族歧视的决定之后仍然起(gui)立(tian)——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脱罪罚,殊不知这一切早就是“欲加之罪”。

庭审的最后,法官将Tom Hayden视为唯一一个可被规训的对象,让他代表发言;然而在目睹了这个荒谬的庭审、尤其是前司法部长被拒绝在陪审团面前作证之后,Tom Hayden终于认清了这场政治审判的本质。

当法官满心以为他会向法庭求饶时,Tom Hayden拿起Rennie Davis手抄的阵亡将士名单,念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名字,全场沸腾,就连原告代理律师也站起来致意——这一刻,斗争回到原点,所有人都向人性致意。

当然,影片最后的字幕解说,Tom Hayden后来还是成了州议员,他对手段正义的revolution仍然存有幻想,事实上他也确实有从政天赋。

Tom Harden原本就是记者,擅长写作文,尤其非常擅长使用模糊的言辞煽动读者的情绪——而讽刺的是,芝加哥流血冲突也是因他的一句“如果鲜血要流,就让它流满芝加哥”的模糊表达而开始失控的。

这里我要再表扬一下Abbie Hoffman。

本来Tom Hayden是瞧不起yippies的,他们之间也有很多主张冲突、言语争执,但最后当Tom Hayden因为参与了暴力而无法出庭作证时,还是Hoffman替他澄清了口中“我们的鲜血”是指抗议者的鲜血,是一种“请自嗣同始”的自我牺牲,并不是在鼓动抗议者去打警察。

David Dellinger来自全国动员结束越南战争委员会(the Mobe),一个由反战积极分子组成的联盟,倾向于大规模示威游行,主张非暴力的抗议方式。

片中不断塑造、烘托他成熟而克制的父亲形象,但在庭审的后面阶段,面对不公的审判,他也终于暴起,当庭袭警。

冲动之后,就连Dellinger自己也很难相信,明明自己一贯提倡、也深信非暴力的方式,却最终还是投向了暴力,所以他喃喃自语:“我打人了,我居然打人了。

”然后跟警察道歉;镜头一转,他的儿子和老婆的表情非常复杂——我认为这里是加入了索金对于非暴力抗议的疑问的,七君子加八君子Seal在整体上大致的行动纲领,即“和平但有效地、沉静但震撼地、非暴力但有力度地去结束这样该死的战争”。

但很显然效果不好——本来平民对抗政府就是鸡蛋对石头,如果再采用平柔、温和的运动方式和政策主张,根本就是以卵击石、蚍蜉撼树。

去年的BLM运动正是如此:当制度被证明不正义的时候,通过制度外、也就是非法的手段去夺取正义,这究竟是不是正义的?

我觉得这正是当下的美国liberals所困惑的:暴力是一切不公平的答案吗?

我不知道,但是忍耐和顺从一定不是。

以上5个,再加上被拉来的gigbag, John Froines和Lee Weiner,就是芝加哥七君子的阵容。

他们俩完全就是来陪跑的,就连他们自己都困惑:我们做了什么?

——事实正是如此,一切都并不关于他们究竟“做了什么”,Hoffman一语点破:“We are not arrested. We are chosen.”是的,芝加哥七君子的构成是被精心挑选的:打压2个声量最大的,惩罚2个最直击核心的,轻捏1个没毛病但是道德有瑕疵的(Dellinger曾经逃过兵役)——这5个人是要定罪的,再加2个可以让陪审团判无罪的“路人”,这庭审在外人看来完全没毛病!

七君子里是没有黑豹党代表Bobby Seale的,法庭外的抗议人群高喊的“free chicago 7”里没有Bobby Seale,他们举的牌子也有一个特写:白人的言论自由——这正是电影的另一议题:种族歧视,是的,就连政治审判都不带黑人玩——我不是要损害你的权利,我是根本看不到你的权利。

我觉得《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中最妙的恰恰是,索金并没有过于刻意的强调种族歧视这个议题,相反他把种族歧视融入了政治审判中,让观众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左派运动也好、黑人运动也好,甚至女权运动也好,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它们之间并没有那么清晰的分界线——因为这些运动的本质都是被不公平对待的人民,奋起反抗,对抗加诸他们身上的制度压迫而已。

当然不刻意强调种族歧视,并不代表索金没有充分的展现,事实上索金还是给了很多篇幅的,Seale的律师手术期间开庭,多次阻止Seale的抗议、当警察虐杀了一直在向法制妥协的黑豹党骨干Fred之后,Seale当庭抗议,却被法官判藐视法庭,示意法警把Seale带下庭去殴打,还要说“让庭审记录证明我已经努力公平了、我不是种族歧视者。

”——虚伪!

最讽刺的是,新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示意囧瑟夫扮演的公诉律师起诉“八君子”时,罪名是违反《瑞普布朗法》,涉嫌跨越州界密谋煽动暴乱。

而这个历史悠久的《瑞普布朗法》是由当年国会中的南方白人阶级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黑入活动人士的言论自由——只要是欲加之罪,你是白人还是黑人,都没有区别。

影片看完之后,我看到一个豆瓣影评,他问:索金更左了吗?

确实,《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非常左,这部影片也确实因此而饱受诟病,认为政治倾向拉垮了索金的编剧才能。

但我觉得——是的,相比起《新闻编辑室》、或者《点球成金》、甚至《茉莉棋局》时的索金,他好像确实是更左了;但在世界不断割裂的现在,我们确实是需要一些左的东西。

或者说,不是我们越来越左了,而是世界越来越右了。

THE WHOLE WORLD'S WATCHING微信公众号:fo444girls公众号回复电影名,查看其他影评

 8 ) 芝加哥七君子有八个人

(主要资料取自维基百科,如与事实有出入,概不负责)芝加哥七君子有八个人这些人分为这么几群:海登/小雀斑为代表的校园白左精英,他们其实和DA囧瑟夫是一路人:内心认同进步理念的体制内精英。

电影里小雀斑是唯一一个起立向法官表示敬意的人,法官也说了你将来在体制内前途无量啊。

后来果然海登6次当选加州众议员并娶了包括好莱坞明星简方达的三任妻子成为体制内精英。

阿比霍夫曼/波拉特为代表的嬉皮士,他们特里独行,公然嘲笑体制,以哗众取众来吸引眼球以推进进步理念。

他们在法庭上cosplay法官和芝加哥警察,嘲笑法官(因为法官跟霍夫曼同姓干脆直接叫爸爸),愤世嫉俗,视世俗成功为粪土。

最后霍夫曼死于服用过量苯巴比妥(警方以自杀结案),他的好基友杰瑞鲁宾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求仁得仁。

以秃头David Dellinger为代表的坚定反战的宗教人士,他们反对一切暴力战争,连二战都反,他们是理念上纯粹,行动上务实的一帮人。

因为Dellinger和Dillinger(芝加哥银行劫匪,电影《头号公敌》的主角)相似电影里还搞了谐音梗。

还有两个打酱油的阿卡林人士,被拉来纯粹是为了凑数,难道是因为七君子比五仁好吃?

最后还有黑豹党主席希尔,靠从中国城倒卖红宝书到伯克利拉起一直武装,追求种族平权的的黑人运动家。

神奇的是黑豹党虽然式微但是主席本人却全须全尾的活到了今日。

这帮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人,为了反越战的共同目标,在芝加哥民主党大会期间走到了一起,于是被控同谋暴动。

1968年,正如2甲子之前的1848年一样,全球风起云涌,法国有5月风暴,美国有反战运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有布拉格之春,所以:

1968年总统大选共和党这边,初选票数最多的其实是现在被当成圣人的里根,但是他出了加州影响有限所以最后还是尼克松赢得了提名。

参加初选的还有米蓉泥的爸爸。

民主党这边,乱成一团,先是LBJ因为太不受欢迎宣布不参加竞选。

然后麦卡锡和波比肯尼迪战成一团,因为肯尼迪家族跟芝加哥市长戴家关系不错,很多人认为乔定戴家之后波比会赢得初选,然而六月份波比被暗杀,最后弄了个汉弗莱出来,输掉了大选。

当年还有第三方势力,阿拉巴马州的华莱士(在塞尔玛挡马丁路德金的那个,不是谈笑风生那个)赢得了南方好几个州,所以最后战了个势均力敌。

共和党险胜加州和伊利诺伊州,民主党险胜德州,跟现在完全相反。

电影里说芝加哥市长和芝加哥警方蓄意挑起流血冲突,可是这么做对民主党大佬戴市长有啥好处?

审判过程电影里拍得比较乏味,据说辩方传召了大量文艺界人士上庭作证,有歌星献歌,金斯堡诗朗诵,热闹无比,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黑豹党主席被捂嘴持续数日而不是电影里拍的那样只有一天。

影片刻画最成功的是象征体制的霍夫曼法官,集僵硬,愚昧,傲慢,偏见与无知于一身。

判决除了两个拉来陪绑的阿卡林都被判入狱五年,但是上诉庭推翻原判后检方放弃。

辩护律师和被告被判藐视法庭入狱四年,但是经过上诉虽然被认定藐视法庭但无人被判入狱或罚款。

上诉过程在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尾声时隔28年之后,DNC再度在芝加哥召开,David Dellinger和霍夫曼的儿子再度去现场,再度被芝加哥警方逮捕,时任芝加哥市长是老戴的儿子小戴。

附录纽约时报上David Dellinger的讣告。

 9 )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段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片我看了两遍,一次在家,一次在汽车影院,因为人物众多、台词又多又快而且很精彩,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有点跟不上,后来做了一些背景研究感觉好多了。

本片的目的主要是还原整个事件曲折又荒谬的过程,以及一次和平示威如何演变成大规模流血冲突和长久又混乱的法庭审判。

这虽然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但却对目前的人一点不陌生,与现实息息相关。

而且网络时代让这样的冲突变得更加激烈,噪声也越来越大。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1969年七名民-权运动分子因在前一年芝加哥民主党代表大会召开时举行抗-议活动而被控阴谋罪,这也成为60年代民-权运动重要事件之一。

这本来只是大选前一场反越战的集-会,本来是和平的,但因为人群众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冲啊!

” 结果导致了骚-乱,警方开始暴-打示-威者,而七个领袖也被抓。

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被马上判刑,而是在一年之后才被起诉,这主要也是政-治环境影响,有人要杀鸡儆猴,希望他们为此付出代价。

但七个被告们在法庭上怎么搞怪怎么来,辩护律师们也相当随意,“芝加哥七君子”的审理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滑稽的一场审判。

1972年,被判有罪与无罪的“七君子”们全部被释放,推翻了大法官的判决,这起案件引起全美对司法伦理和法庭秩序的反思。

因为题材的敏感性就不多说剧情了。

但我觉得本片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对白,这是索金最擅长的,而且虽然这次不是大卫芬奇指导,但本片的节奏和框架与Social Network那部片(也是索金编剧)非常像。

开头(不要错过)短短几分钟,用凌厉的剪辑和快速的对白展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后面几场法庭戏也相当精彩,而且真实还原出了当时法庭秩序的“混乱、奇葩、荒谬”,基本上这样的法庭戏在其他影视作品中很少见到。

法官真的是扯着脖子在喊,闹剧程度与前几天的美国大选候选人答辩差不多。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吉瑞米·斯特朗(Jeremy Strong) 与艾利克斯·夏普饰演“七君子”中的四人,“囧瑟夫”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演公诉人,马克·里朗斯(Mark Rylance)饰演辩护律师。

这几个人戏份最多,而且常常是群戏,对白衔接紧密,每场戏都像是一场比赛,球在几个人之间踢来踢去,常常会冒出惊人之语,节奏又很快,难以有停下来喘息的余地,观众要集中精神才能跟得上。

迈克尔·基顿饰演总统林登·约翰逊指派的司法部长在后面出现,很像一个英雄人物,短短几分钟的戏相当拉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剧本是斯皮尔伯格13年前找索金写的,而且老斯本来也打算指导,但其间遇到很多波折耽搁,最终老斯希望索金自己上阵,并且要求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选前上映。

因为老川上任后,美国很多事件仿佛“历史重演”,像极了1960-70年代的美国,类似的警民冲突不断,也常常在网上有各种不正确的言论和阴谋论,混淆视听,导致人民分裂,这种现象正是这个故事要展示的,很应景。

萨莎·拜伦·科恩是老斯在13年前就选好的人选,他对本片很执著,得知索金拿到剧本后就赶紧打电话保证自己还能继续出演。

除了演绎了一个嬉皮士领导者外,本片算是他本人较为严肃的一次演出,有很多演讲类台词。

埃迪这次的角色是民-运中学生领袖,可能是他演过的台词最多的一个,依然是相对冷静内敛,但也有几次慷慨激昂的对白展示出年轻人容易冲动与愤怒的本质,但最终他依然是几个人中头脑最为清晰的一个;吉瑞米·斯特朗的表演最有喜感,除了嬉皮士装扮外,这个角色也最冲动和感情用事;“囧瑟夫”稍微有些被埋没,因为他的角色略显呆板,远远不如马克·里朗斯出演的七个人的辩护律师那般神采奕奕、口若悬河,后者基本上是片中金句最多的人。

总的来说本片卡司群戏很出众。

在本片中,辩论有一个关键点给我印象深刻,就是究竟那场警民冲突是谁先开始的,七个人虽然被逮捕但他们并非冲突的制造者,最终民众证实,其实是警察先动手的。

但在那样混乱的情况下,人群里一个人喊“冲啊”,很难说清是谁挑起的,很容易就嫁祸到这七个人头上。

这就是很多冲突、争论的实质,当噪音很大,事态难以控制后,一个人突然出了一个谣言或错误解读,就可能变成“事实”,被广泛传播。

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

这也是为何本片在这个时代很有意义的原因。

同时,影片也展示了年轻人对政治的影响力,很多时候他们确实是历史的缔造者。

本片中的七个人虽然都参与了这次民--运,但却成为了替罪羊。

这场审判背后有着更多政--治-阴-谋,但因为这七个人只是平民百姓,没有什么背景,无辜成为一场政-治报复的牺牲品。

但他们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公众都有看到,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正义不会迟到,面对不公,总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力挺受到冤屈的人,维护正义。

本片其实也讲述了愤怒有时可导致的后果,很多人初衷是好的,但在愤怒的情绪驱使下,常常会说出或做出不理智的事。

比如这些年轻的民-运领袖,都曾心怀反战的决心,但事情的走向往往失去了控制,让他们无法继续自己真正的目标。

很多争执、冲突导致人们忘记了最终那些美好的初衷。

这也是很多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而映射到现在,真正和平又有效的方式去表达美国民众对当前政局不满的方式就是选举,这也是为何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选前上映。

这个事件在当年也算是获得了世界媒体和公众的瞩目,但因为人物多、过程复杂,一般是以电视剧、纪录片形式呈现,这是第一次改编为剧情片,个人觉得是很有挑战性的一次改编,但最终编剧让一场口水战变得有趣,每个人物都很鲜活。

本片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季中会在最佳编剧奖,群体表演类奖上最有优势。

 10 ) 汤姆·海登的眼,艾比·霍夫曼的嘴

作为一个对故事背景及历史了解甚少的观众,电影的前十分钟对我来说的确有点劝退,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不但要认名字还得认脸还得看字幕。

当故事的主线拉开,一切渐渐变得明朗起来,虽说是七君子,但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小阵营,由小雀斑饰演的精英学生汤姆·海登及其小跟班,嬉皮士艾比·霍夫曼及其跟班小嬉皮士,老好人大叔,以及两个只为评审团判罪主犯时减轻内疚感的“赠品”。

小雀斑和艾比是七君子中的主角,故事也是由他们的角度为主讲述的。

汤姆·海登的眼

斑老师忧郁的小眼神电影的开头各路英雄纷纷登场,如果问哪个角色最接近观众自身、最让人有代入感,毫无疑问是三好学生汤姆,他受过良好教育、谈吐儒雅,崇尚和平、反对暴力,更重要的是,他冷静聪明,对整场抗议活动也是有完整计划的,而不是像嬉皮士大军一样神神叨叨,离开大麻和美女就寸步难行。

这个角色由自带脆弱感的小雀斑扮演,更是令观众自然而然地产生共情。

既然敲定了汤姆为主角,故事自然也要体现他的成长和蜕变。

开始的时候,汤姆对这场审判的定义和目标是很简单的,他认为他们应该证明自己的清白,让法官和评审团知道他们并不是蓄谋发动暴力的。

在嬉皮士们嘲笑讽刺法官时,他数次扶额,其实那时他内心还是以为只要摆证据讲道理,他们还是可以脱罪的。

当法官数次光明正大地偏袒控方、歧视黑人,他动摇了,他的朋友给他传阅“不要给法官起立”的纸条时他也答应了,但是当那天的审判结束,法警让大家起立的时候他还是条件反射地站了起来。

他发自心底还是一个遵守规则的人,他不愿相信这只是一场“政治审判”,而七君子注定要被牺牲。

到最后几幕,在法官要求他作结案陈词并明示如果他马屁拍得好可以给他减刑的时候,他幡然醒悟,当庭宣读越战中牺牲的士兵名单,给了法官一记响亮的耳光,也将电影推向最高潮。

至此这个角色已经塑造完成并且得到了升华。

我看到结案陈词的时候法官要他忏悔的时候还以为他要说他最后悔的事是那次给法官起立了,没想到是在填之前抄名字的伏笔。

艾比·霍夫曼的嘴

艾比脱口秀两个嬉皮士无疑是片中一大亮点,他们也贡献了全片中主要的笑点。

虽然之前提及故事的主视角是由汤姆展开,但在几个场景切换、时空转换时是通过艾比的脱口秀衔接,由艾比的嘴娓娓道来。

虽然艾比疯疯癫癫、吊儿郎当,但毫无疑问他是全片看问题最透彻的一个人。

他在审判的开始便点明了这是一场“政治审判“,他和同伴在法庭上公然挑衅法官、玩cosplay,就是因为他已经明白无论真相是什么,他们是否配合调差,他们的罪早就被定下了。

艾比明白这并不是一场控方和七君子的斗争,而是一场革命,所以他向囧瑟夫说他知道对方是一个好人。

艾比是最懂汤姆的人,他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生活方式的相似灵魂。

艾比熟读汤姆的发言,可以参透他听似“煽动暴力”的发言底下暗含的真正意思,在被选为证人作证时,他体面冷静,引用林肯和圣经中的话贴切而感人,到最后字幕带出他写了一部名为“偷走这本书“的畅销书,谁能不承认他真是一个妙人儿呢。

艾比和汤姆的相似之处,还有一点不知道是刻意为之还是纯粹是台词雷同,汤姆在开头号召大家去芝加哥发表演讲,说了一句大概是“We are going to Chicago, whether we are given permit or not", 艾比在向公园负责人申请场地的时候,也说了一句"These things gonna happen whether you give us the permis or not"。

一些隐喻

全员内鬼我一直觉得执着于在电影中找导演的隐喻是有点牵强附会、过度解读的,但有些片段实在不得不引人遐想。

第一个是黑人Bobby被法官下令在法庭上用布条封嘴,双方律师跟法官要求判决黑人为误判的时候,辩方律师问Bobby "Can you breathe?",这句对白只发生在背景里,甚至连字幕都没有打出来,但还是令人不禁联想到今年美国黑人费洛伊德在被警察跪在脖子上发出的那一声“I can't breathe”。

第二个是当抗议者被警察围堵在酒吧的落地窗前,酒吧内歌舞升平、窗后却是暴力流血,最后抗议者被警察们推着撞破玻璃墙,有点打破第四面墙的意味。

大选、种族问题和暴动,电影选择的背景和2020年有太多的相似性,很难不让人猜测电影有没有映射现实的意图。

抛开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政治隐喻,单单从观赏角度上来讨论,这仍然是一部好电影,沉重而不沉闷,人物众多但不脸谱化,要燃点有燃点,并且绝不是让人看过就忘的“爆米花”,当屏幕暗下去,心头好像有一些没说完的话,偶尔涌上喉头。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短评

通篇就讲了一件事儿————拿人当人。

8分钟前
  • Hornykid
  • 力荐

当懂王把今年夏天发生的一切称之为左翼暴乱、拒绝承认美国存在广泛的警暴和种族问题时,艾伦·索金用一部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法庭片做出了最热血的左派还击,借古与讽今结合得有穿越之嫌。工整、沉稳的剧本揭露了美国不只有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还有杀鸡儆猴式的政治审判。而在国家机器碾压式的霸凌面前,从被告到律师甚至到检察官都做出了最理想主义的回应。——问题是,我们知道这一切不只是理想主义,而是真实发生过的美国现代史。没有无因的反叛,只有舍身的信念。为什么高举拳头?因为全世界在看。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你蔑视你的政府吗?比起政府蔑视我来,我的蔑视算什么?

10分钟前
  • 胡少
  • 力荐

从来没有经历过自己的思想被审判

12分钟前
  • 糖醋橘猫儿
  • 力荐

有七个人吗?有辩论吗?雀斑有表演吗?没有!做作地演讲。(有几个镜头剪辑不错)

15分钟前
  • 莱布吉喜
  • 较差

电影剧情和真实史料出入还是蛮大的。编剧极力淡化了八名被告在法庭上的各种激进行为和对法官的辱骂,把朱利斯霍夫曼塑造成了一个racist和顽固迂腐充满偏见的保守派,但实际上真实的霍夫曼甚至曾经撰文攻击过麦卡锡主义。网飞这个片子真的让人蛮失望的。

17分钟前
  • 破裂挽歌
  • 还行

哎呀艾伦索金是不是完美诠释电影和电视剧本质区别的最好案例,放电视剧里这台词这标准答案一样的叙事节奏简直是神,但自己当电影导演吧就,中规中矩及格表现毫无新意(不能说不好不标准但看电影不是为了看好和标准

18分钟前
  • Donuts🕳️
  • 还行

here are their names. 所有政权都怕名单

22分钟前
  • soyoungsogone
  • 力荐

美国的法律体系根本不完善,政治的干预性还是很强,所谓的自由国度也只是自由的幻影,可以言论自由,示威自由,自由还是有政府所赋予的,那样就无法称之为自由。发生在美国60年代的事情在当今的中国仍然在演绎着,美国还有改变政府的机会,而我国没有,相比是更加可悲的。

26分钟前
  • 自由的幻象
  • 还行

全世界都在看,嗯,迈克尔基顿出场时间不长但特别飒。

30分钟前
  • 小嗣
  • 推荐

奈飞在美国大选期间推出的60年代著名历史事件改编的政治法庭戏,挺有意思。人类现代社会是需要法律的,法律也是在不断地实践、反思、辩论、修正中进步。所以能拍、能看到这样题材之影片,很有意义。

3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看的人累死

36分钟前
  • 普通观众
  • 较差

此片打分颇高,但相信不少人看得一团雾水,因为对此历史事件并不了解,只是觉得明星多,剪接快,口水多。应该说,中间有些对白不错,比较有意思,纪录片的穿插也非常好,有几位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但整体来说,故事背景不算清楚,开头主要人物介绍不够,缺乏与真实人物的对照,事件太多有些混杂不清,看着挺热闹,其实一地鸡毛。

37分钟前
  • 天D行者
  • 还行

对话没有含金量,较量不精彩,制作水平中下,剧情拖沓。

41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较差

瑞斯拜,瑞斯拜——泪流满面~

46分钟前
  • Pauline
  • 力荐

一般到乏善可陈,好的主题,糟糕的节奏和台词。冗长沉闷的庭审,过多无重点的人名与混乱故意的情节冲突。

48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较差

没有感触,也没有震撼,可能是有人别有用心,评高分数吧。

49分钟前
  • 电影协会
  • 较差

Important film at a critical time

51分钟前
  • ballsirius
  • 推荐

全世界都在看

52分钟前
  • tonight
  • 还行

抛开其他的想法,看完让我产生思考的是到底存在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游行与和平抗议?世界各地各种组织所组织的各种游行与抗议,我相信里面很多都仅仅只是为了发声,可最后却往往都走向了与政府的对抗,从而产生暴力流血事件! 很多国家地区还往往都有着可以自由游行自由集会的权利且该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对待抗议游行的态度从本片中美国政府的处理就可以管中窥豹,可以说是军警宪特随时待命,不仅不批准场地,明面上有军警周围监控,暗地里还有fbi与警察派人卧底其中,利用民间组织的松散性质和无纪律性质通过情报制定计划产生冲突,从而站在合法的角度上将组织头目一网打尽,最后操控司法机关大搞所谓的“程序正义”审判,这一套流程看的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56分钟前
  • 影愈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