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那么开怀的笑了。
尤其看到“僵尸”同学穿着紧身小裤衩跑步的样子,呵呵。
英国人不屑搞太多屎尿屁,略有一点还在可以容忍的范围。
relax is the key,情节那么弱智,我怎么也能笑出声来呢,有点奇怪。
肥仔的表哥也有点像僵尸呢。
女主演有点不和谐。
我就是一个胖子,悲观的情绪经常骚扰我,看了这部胖子电影,只要你跑就能奔像幸福。
终点真的是幸福吗?我渴求幸福,一切的幸福!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跑,在现今社会,只有奔跑你才能得到。
但是,我的腿,我的腿突然不听我的话了,他需要休息……休息才能更好的奔跑。
让我们一起奔跑吧。
管他终点是什么,只要你不迷路,看着路标,拼命的跑下去!
主角是僵尸肖恩的主角,现在也来扮演中年危机。
好吧,年轻时犯下的错,未婚先孕,然后逃婚,到了3-40还是一事无成,抽烟还是一副古惑仔很吊的样子,直到自己的老婆马上要跟别人结婚了才明白心疼,而且对手又有钱,友善而且还很帅,男主角Simon Pegg那个青蛙样还真的没法比。
不过不怕,跟所有老套的电影一样,我们的男主角肯定是有机会的。
还是可以通过努力把老婆追回来,而他在这部电影一通过的就是马拉松。
跑过步的人都知道,那不是说靠简单的打气就能靠意志力能行的,身体上的素质是马拉松的关键,生理和心理都要承受极大地考验。
导演把男主角训练的过程排的相当有趣,是这个片子最轻松的一段,然后又让男主角在比赛中重演了墨西哥奥运会上阿克瓦立的一幕,拖着伤腿跑完全程,在快要结束的时候,男主角面前的那堵墙是导演给男主角设计的意义上象征,那堵墙就是责任,墙上一块砖卸开,对缺口望去,新生的自己站在对面向自己招手,嗯,穿过去,最后,那个帅哥对手又很有眼色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男主角的老婆也及时的站在终点等着他结束跑步。
总之电影还是好啊,总是有机会,现实就残酷多了,大多数青蛙就算被公主亲吻了也变不成王子,只能在自己的池塘里游来游去。
ps:本片的音乐不错 http://cn.last.fm/music/Various+Artists/Run+Fatboy+Run+Original+Soundtrack
虽然还满久之前看的,有些剧情记不清了,但是记得当时自己还满enjoy的。。
我给这片子打了五颗星。。
结果豆瓣评价那么低。。
晕
那么这是一部好片. 虽然我承认我是冲着simon pegg和david shwimmer去的. 但看了后不想对任何人多做评价,就像当时看hitch一样,看了就是开心. 别的什么都不想.
完全是冲着Simon Pegg看的他电影还是搞笑的一塌糊涂的就是奇怪的是为什么要Pegg演一个FAT BOY,他的身材……怎么看都不FAT,化妆画出来看起来还很傻。
Dennis在电影后半部分和他儿子的对话很感人“很多事情都不如人愿,当发生这些事,不能只逃避,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
当你逃避时问题依然存在。
你应该努力想到解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即使是非常困难”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样,有时候想成功,我们差的就是一点坚持……个人感觉没有Hot Fuzz好看,Pegg在开头的长发造型很丑……但因为是Pegg的片,还是强烈推荐,嘻嘻
It's hard to say that the movie lines are beautifully written, but I found these.... I did a stupid stupid thing.It was only because I thought spoiling your day was better than ruining your life.Does that make any sense?...You're such an idot :)Really awkward, but nice and sweet.
鲁迅先生,曾经在女子中学有一段演讲,后来整理成了文章,标题叫《娜(nuo)拉走后怎样》我一直很庆幸在初中的时候,老师推荐给我们这篇当时我们无法理解的文章,试图给我们解释「虚幻」和「现实」的意义,而且让我们写「续篇」,也就是想象出走后如何,而且还给我们看了一些优秀的作文。
娜拉取自《玩偶之家》,女性娜拉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决定反抗家庭的束缚,反抗丈夫。
然后出走,然后她就自由了。
这是好事,真的也是值得称赞的。
但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文学思想,和现实生活要接轨。
西方的很多思想都是理想化的,他们把「美好」摆在你的面前,但却不告诉你美好的背后是什么,美好完成之后又是什么。
女性思想要解放,这是值得提倡的,但女性要获得自由,那需要的不仅仅只有「出走」!
现实中,真的无依无靠身无分文的娜拉要「真的出走」后会如何?
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成为娼妓,可能会因为走投无路就回去了,继续受苦。
而这个电影给我的感受,正是鲁迅先生所讲的。
这个男人,抛妻弃子,然后他的任何所作所为不管如何的——励志!!!
请不要忘了他,五年前的把大肚子的未婚妻给抛弃了。
他不管怎么跑马拉松,不管做什么,他对妻子孩子的弃之不顾,就决定了他的定位!
再励志,都是屎一般的存在。
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让人恶心的渣男而已!
现实中,这种人请不要理他。
电影看看就好,可请不要感动。
之所以会看这部电影,主要是冲着西蒙。
佩吉去的。
之前看过他的僵尸肖恩、热血警探等都很喜欢喜欢英式幽默虽然剧情比较老套,不过前半段还是有很多地方让我笑喷现在怎么就流行男的来当逃跑新郎了呢欲望都市和这个都是,在结婚前恐惧了,退缩了“宁可毁了你的一天,也不愿一毁了你的一生”理由似乎还不错哈,结婚时需要勇气的啊!!
近日,苏州马拉松比赛“递国旗”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频频上热搜。
各种回应满天飞,都不想背锅甚至互相打脸,但“官方”到底是谁又语焉不详。
据悉这场赛事一共有8 个主办方和承办方,再加上当事人、媒体、专业人士、赞助商,各方声量炸锅,舆情也历经几次反转,先纷纷痛骂肇事志愿者,得知志愿者是按规定行事又调转枪头又去指责扔了国旗的亚军,亚军解释原委姿态谦卑又转身质疑组委会,好一锅烧糊了的粥。
对我这样的非跑圈份子,不知道啥时候起、因为什么,马拉松仿佛一下子就在国内火起来了。
朋友圈里常有人晒抽签,中签的人激动,没中签的遗憾;还有人跑完后晒纪念奖牌,以搜集奖牌为乐为荣——曾经很纳闷,在我看来,跑马拉松是个门槛很高的运动啊,别说全马了,即使半马,跑下来也是要脱层皮的,怎么有这么多普通群众踊跃参加,人已经多到需要抽签了!
要知道,可不是免费跑,还得交报名费呢(“北马”是200元)。
我的前东家有跑步社团,近些年每逢“北马”公司都会组织成立方队,报名费帮你出、跑步的速干衣帮你买,还有秘书们做后勤保障兼啦啦队兼直播员,现场还会带去公司订制的横幅,相当热心和重视。
我当时对“北马”的印象就只两点:封路公交改道、各路奇葩的雷人造型。
后来,看的报道多了、听跑的人说得多了,渐渐懂了,除了现在人们都讲求运动健康,更重要的是,马拉松也是门大生意呢!
据果动科技发布的《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中国田径协会有参与,算是权威资料了)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1102场规模赛事(指800人以上的赛事)举行,而2011年注册仅为22场,2016年为328场,7年间赛事总量翻了50倍之多。
2017年参赛规模为498万人次,比2016年的280万增长了77.9%。
而在那1102场马拉松,汇集有200万条选手成绩数据、100万名马拉松跑者数据、1134间产业链相关公司数据、800家马拉松赛事品牌赞助商和合作伙伴。
另外报告也预测,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将超过1900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路跑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中国平均每天有3场马拉松,举办地都不够用了,于是不断下沉,除了一二三线城市外,四五线甚至一些县城为了拉动当地旅游也都办起了马拉松。
截止到2017年,马拉松赛事已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
多则乱,乱则患。
什么事都一样,这么多马拉松赛,要全规范管理起来多难啊,良莠不齐、乱象丛生在所难免——诸如选手随地小便、选手猝死、选手涉嫌非礼拉拉队员、女子组获奖前十名竟出现两个男人、奖金拖欠半年未发等等新闻都曾引起过热议。
90后女导演郭容非在2017年曾经拍过一部8分钟的纪录短片叫《中国马拉松的“黑中介”》,片中说有很多想赚钱、想通过马拉松改变自己命运的黑人来中国跑马拉松。
里面那个叫欧辰的经纪人说了一番话很让人触动——
跑一个马拉松比赛应该是很轻松的,可是我发现,很多中国人跑步,因为不是自己想跑,而是因为别人在跑,就跟这些城市一样,他们办比赛是因为其他城市也在办,因为这样,他们(主办方)才需要我,就是为了让成绩更好看一些。
看上去这整个社会是非常健康,可是不是的,我是觉得恰恰相反,我看到中国人跑的时候,他们还是有压力的。
很多肯尼亚人跑步是因为,跑步就像是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你能感觉到生命的整个过程以及生命的律动,你会感觉很痛苦,也会感觉很快乐,跑步不止是跑步这么简单,跑步意味着用身体的能量,驱使你更深地理解你的内心。
马拉松是一个很国际化的运动项目,关于马拉松的电影也不少,我最近看的是去年国内有上映的《恐袭波士顿》,关于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票房只有2100多万,但豆瓣有8.1分。
印象深一点的还有2005年韩国电影《马拉松》,曹承佑主演,“非常感人,就像是一颗大号催泪弹,让每一个看过的人都难以自抑”,豆瓣8.2分;2007年日本电影《马拉松》,也是自闭症小男孩跑步跑出人生新天地的催泪片,豆瓣8.7分;2016年台湾电影《一万公里的约定》,黄远和王大陆都在片中跑马拉松,周杰伦也有现身客串,去年年初在大陆也有上映,票房370多万。
另外,1982年美国拍过《马拉松》,1992年西班牙拍过《马拉松》,2006年爱沙尼亚拍过《马拉松》,2008年美国拍过《马拉松精神》,2012年荷兰拍过《马拉松》,2013年俄罗斯拍过《马拉松》。
对了,央视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今年有拍一部《最美马拉松》(1905电影网会员可看),它目前在豆瓣上有且仅有一条影评,写得还蛮逗的:你父子不和吗?
请跑马拉松?
你妈妈强迫你按她的路走吗?
请跑马拉松。
你有心理问题吗?
请跑马拉松。
你懒散宅吗?
请跑马拉松……马拉松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能治愈一切哦,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不过我今天想特别说的是另外一部电影。
2007年的英国影片《胖男孩快跑》(Run Fatboy Run),2008年7月在台湾上映时翻译成《求爱马拉松》。
男主是Simon Pegg,在中国也有一定知名度,他和阿汤哥合作过《碟中谍》系列的3、4、5、6;女主是Thandie Newton,她曾是阿汤哥《碟中谍2》中的“汤女郎”,看来这两个演员也算是有缘。
而本片导演是David Schwimmer,就是经典美剧《老友记》中的Ross啊!
《老友记》是我的青春回忆啊呀喂!
影片讲述了在伦敦一场万人参加的沿泰晤士河马拉松大赛中,有个胖子参加比赛是为了重新赢得旧爱的芳心,但他必须与旧爱的新男友竞争,此间发生的趣事和引发的生活思考。
Dennis在结婚当天因为婚前恐惧症成了落跑新郎,抛下已有身孕的Libby,一路狂奔而逃。
五年后,他成了一个生活窘迫、大腹便便的女装店保安,在街上追贼也跑不快,别人笑他“fatboy”他不承认,他说自己只是“unfit”。
Libby为Dennis生下的儿子Jake长成喜欢哈利波特和指环王的小正太了,Libby没有跟Dennis一刀两断,允许他参与到儿子的人生,定期会有亲子日。
一个金融精英男Whit在追求Libby,Dennis在Whit面前自惭形秽,这也激起了Dennis回忆和反思他和Libby的恋爱史——Dennis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还深爱着Libby。
必须得插一句啊,饰演Whit的是Hank Azaria,他在《老友记》中扮演Phoebe的科学家男友David。
话说这个Whit很喜欢跑步,他即将要参加名为“The Nike River Run”的马拉松比赛,而且还是以公益名义。
Whit的条件处处碾压Dennis,看起来是很可依靠的伴侣,但感情这种事就是没办法有条件衡量,Dennis和Jake是天然的血浓于水,Dennis和Libby则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为了证明自己变成熟了、有责任感了、值得Libby再给一次机会,Dennis毅然宣称也参加这次马拉松。
无论在马拉松赛场,还是情感的赛场,Dennis都要和Whit展开竞争。
Dennis在他的胖子房东Mr.G、不靠谱基友Gordon(扮演者是Dylan Moran)的“指导”下,开始了备战。
如何战胜惰性、如何减重、如何调整饮食这些都还都是基本功课,关键是如何在意志力方面做好准备。
在Libby的生日宴上,Dennis和Libby有一次深入内心的谈话,往日旧情仍如心底的逆流。
可接着在生日宴上,Whit向Libby求婚了(戒指竟然藏在跑步鞋里,Whit真是用生命在安利马拉松啊,但或者也可以说是用马拉松在帮自己贴金),Libby说了yes。
Dennis心灰意冷,想放弃跑马拉松,Mr.G、Gordon用各自的激将法鼓励他重燃斗志,但最终让他坚定心意的是他想成为儿子Jake的榜样,不要在困难面前选择逃跑,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只会积重难返。
马拉松比赛鸣枪,出发没多久,Whit用言语刺激Dennis,两人因为较劲发起全力跑,疯狂地从业余组方阵跑进了专业组方阵,结果两人的脚拌在一起摔倒了,还被不少选手踩踏。
Dennis的脚踝伤了,还有多处擦伤,但他决定不退赛继续跑下去,倒是Whit中途就坐上救护车去了医院,他还说是Dennis故意绊倒他令他韧带受伤。
医生检查结果是Whit根本没有严重伤情,Whit情绪失控对着Jake大吼,令Libby大失所望。
原来,Whit只是自己被“hit the wall”打败了。
“hit the wall”,就是所谓的体能极点,长跑时一定会有某一刻我们觉得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呼吸困难,头脑混沌,迈一步都是要命。
但只要能熬过极点,体能仿佛又能触底反弹有所恢复。
后来,电视回放镜头还捕捉到其实是Whit故意伸脚令Dennis摔倒,他自己是意外连带摔倒。
马拉松都有“关门时间”,Dennis是最后唯一还在赛道上的选手,电视台一路跟拍他,也引发了大批路人围观。
26.2英里的赛程,有25英里是Dennis要拖着一条伤腿跑完。
这里的戏剧张力无疑是Dennis如何克服“hit the wall”。
不用说,自然是对重新赢回Libby和Jake的渴望,激发了潜能。
Dennis跌倒后再爬起的冲刺还挺燃的。
最后三人在终点处大团圆。
哈哈,故事一点也不新鲜也不复杂,但演员们的发挥让故事流畅生动,能够产生共情。
表演就是这样,有时候即使剧本普普,但演员能用个人魅力去拔升剧作的感染力。
而马拉松确实就是这样一项运动:用身体的能量,驱使你更深地理解你的内心。
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成倍增长,但除了专业竞技,更多参与者是业余选手,希望他们带着轻松的心情去体验跑步的乐趣、感受跑步的力量,希望马拉松带来更多生活里的正能量、小确幸,少一些turmoil、ado和drama。
DM
沿着泰晤士河穿越伦敦的闹市区的马拉松, 我也好想跑一次.
故事不太好啊。。。全是耐克的广告
最后冲刺还蛮感人的
simon pegg是俺们bristol人!
4
温情,励志,可以和任何一部好莱坞式的类型片互换,除了英国口音
挺逗 喜欢 Simon Pegg
冠西-停封版翻译立功了
好萌的片子
我说我喜欢西蒙嘛!
结构挺好的但这太incel了,simon太fit了和他的假肚子一点也不配,老公真是又萌又丑
我喜欢
大爱simon
小励志 胖子不能停止奔跑
关于马拉松的轻松家庭喜剧,屌丝成功逆袭高富帅。剧情很老套,可是整部片子真的是超级欢乐,包括可爱的胖纸房东,贱贱的表弟,还有一大群起哄的朋友。每看一次这种带着伤一步一挪地坚持到终点的桥段,即使再老套,都会被感动到。
冲着导演ROSS去看的
为什么我们非得先轻易失去后才去努力追寻?
非常一般且俗套
有朋友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