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也为了避免站错队遭到笔伐。
至于说好在哪里,楼上各位罗列得详尽了,已经包含了我的感受,这里不再赘述。
最想说的一个感受是,就电影拍摄本身而言,这是一部美国秀——这样讲这跟故事及表现的精神也没有关系。
“美国秀”一词本身不带任何褒义和贬义的色彩。
我被电影里丹泽尔殿堂级的表演、不屈的生命和对社会的反思(先不管是否深刻)而感动,可就在这个过程中,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异样的气息——这很像一部美国竞选宣传片。
电影里约翰冷不禁的一句“从现在开始这里看病免费怎么样?
”让我头皮一阵发麻。
事实是这样的情节无所不在,无论是宾利男“还好我没有受伤,否则就死在这里了是吗”的口吻,还是怀孕的妻子对丈夫狂吼“你的站起来,做点什么”,以及无辜的小护士说“我今天是第一天到这里来上班”,甚至是詹副局长和约翰的首次对话,詹“里面的人受伤了吗”,,约翰“他们都受伤了(他们都是病人)”,再到劫持犯约翰制止因为一句“黑金刚”而引发的被劫持者之间的小争夺,那位头发永远整齐的记者和围观者争先恐后的表演......结果看完电影,头皮都没什么知觉了。
里面每一个人的表演的潜台词都是“It is America”。
我更愿意希望是我没有能理解导演的黑色幽默,否则,就编剧而言,我问到了一股刺鼻的美国味,仿佛是一处精心设计的真人秀一样。
可问题就出在,我不喜欢真人秀。
我不是反对带有国别或民族个性的电影,相反我觉得电影应该如此才算得有灵魂,可这不代表可以允许编剧肆无忌惮的粘贴标签——除非它真的是一部竞选宣传片。
还是怀念那些坦诚的电影,无论快乐还是悲伤,没有“秀”的痕迹,让人单纯的面对人的内心,而不用再为形式裹挟的信息浪费心思,能完全的沉浸在电影里,而不是时不时有人提醒你说“这是综艺节目”。
现在想想,情节设计和编剧设计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也许我对这部电影的遗憾就在这里。
这是一个彰显人性的伟大的故事,可编剧有些地方过了,很可惜,我这样想,也是觉得一定要说说的原因。
如果你觉得男主比那个救了中枪者的心脏科医生精神高贵,没话说了。
随便托枪就逼心脏科的救急症室病人,医生开始拒绝那是有责任感好吗?
急症室有那么容易干?
编剧怎么不逼physio做动脉瘤手术?
必须心疼动不动被捅的医生,国外医闹都是零容忍的,有过医闹记录的(多是醉酒和吸毒闹事)可以几年甚至终身拒绝接诊。
这电影最坏的就是美化罪行,给高分的我很替你高兴,真的,因为你没有别人威胁过生命。
反观,暴徒才不会同情你的,你要是遇到年轻的暴徒,他还可能对着他朋友吹口哨或者叫一声,好让他朋友看着他怎么样施暴和实施犯罪,走的时候甚至会笑。
抓到以后多得是有人嚣张,反正就是弄死人也许7年就出来了,还不用通知社区。
中国最大的特色是警察和普通老百姓关系最好,能相互信任。
该片中的警察被塑造的形象真就是某些国外民众对于警察的偏见,不要被忽悠了。
片中唯一受伤的狙击手单身一人前去搭救人质,被打出血了,被绑了胶带,被脱了裤子羞辱结果人群还笑话他,暴力对待他的枪手倒在欢呼中成了英雄人物。
悲哀啊。
可这男主怎么不想着他这么做,自己儿子插了队,人家的孩子可能正规途径等了一年多的生还机会可能就活生生没了?
他有同理心和换位思考吗?
就要人家同情他,还是用枪逼着人家同情他。
都觉得拿起枪来是英雄是话,感谢这部电影让我知道我们不是朋友。
因为我总会为那个和我讲真实急症室的经历的一个年轻孩子觉得不值得,原来他的善意和好意也许会别人看成见利忘义,拿人命生财。
况且本片连医学常识都淡化了好吗,器官移植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很多人排队就是因为近亲不匹配,医生绝对会把这些问题都考虑到的。
算了不扯多了,不然疫情怎么那么多国家治理的那么糟糕,他们许多高中基础学科教育已经出了大问题, 却还沾沾自喜。
大家好好感谢中国高考的对于普通大众的基础科普作用吧。
我是美国人的话,可能会打五星。
美国人有计划地用文化来占领全世界,用电影、文学、娱乐节目、体育比赛向全世界的“低等民族”、“有色人种”灌输他们的价值观,说实话,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慢性中毒,在和朋友间聊天时,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说出“在美国,他们会怎么怎么”用来比较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差异,大部分时候我们会对美国的做法表示赞同的。
昨晚CCTV6看这片的时候,我当时有很多想法,忙了一天的工作后,有些已经不记得了,我也有一个差不多大的女儿,只是想设身处地地来对比一下。
1、父亲要用自己的心脏救儿子,我也会这么做的。
2、私立医院的美女老板要见钱才会救儿子,我认同她的做法。
如果医院都免费去收治没钱的病人,最终医院会倒闭,所有人都没地方去看病,真正需要承担责任的应该是政府。
3、主治医生不愿意给儿子做手术,我认同他的做法,他没权力去做。
4、父亲用这种方式去救儿子,我不会,我先会卖掉所有能卖的一切,借遍所有能借的地方,然后可能会抢银行什么的。
5、胖子保安没有行动(在花花公子的逼迫下也没有),我也会这么做,每小时八块五不值得我去拼命,抓坏人是警察的事,何况是持枪坏蛋。
6、老头警长的一切行动我完全认同。
7、帅哥局长的行动我不认同,但能理解,那么年轻到那个位子,马上要选举了,这一点跟我们国家的“领导们”很相似。
8、主治医生同意父亲自杀然后取心脏救儿子,这是我最不认同的地方,我会回答:你自杀我也不会做手术。
这有违伦理道德,父亲可以这么想,因为他太爱儿子了,但仔细想想,如果真这样换了的话,儿子长大后怎能承受得起这样一颗心脏呢?
我知道,在美国,孩子第一,孩子的校车是最安全的车。
9、当然也不会认同那两个在见证书上签字的两位,我是不会签的。
10、美国的医疗体制有弊端,但大家想一想,一个刚出车祸丧生的人的器官能迅速跟等待器官的病人比对上,能第一时间把器官送到需要的病房,这种系统的建设、这种操作的速度要投入多大的财力才能建立呢?
我能理解美国政府。
11、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最后判决可能是入狱三五年吧,救了自己最爱的儿子,真是值了,这是在美国才能做到。
喜欢这个导演的《阿尔法狗》,但这部的剧情安排的是在是在是三流水准,想要硬生生的感动人,反正对我来说效果是适得其反。
现在对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已经有点麻木了,2000年得了影帝以后他连着演的几部动作片内容都差不多,角色也都差不多。
这部里很多配角都很有来头,肖恩-海托西,罗伯特-杜瓦尔,雷-利奥塔,竟然还有《穆赫兰道》里最性感的那个美女劳拉·哈灵,在这里竟然演了一个没有台词的配角。
以前好像就看过一次,现在又看一遍,总有些感动吧。
“do something”可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集资,变卖,寻求政府、慈善机构帮助,这些都已经做过了,可是这些都还不够,一个长年交保险的人最终却得不到保险的支持,这是多么的可笑。
医生的道德宣言,证人的宣言。
他们说的都是什么呢?
也许很多人都仅仅把这些东西当做一个过场或者是一句话。
"I swear to tell 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可是是不是事实谁知道呢?
一个人走入绝境的时候,他能做的是什么,祈求上帝?
“等待一个奇迹”“如果有机会,你就要赚钱,即使有时候要昧着良心,别像你爸爸一样傻,那将使你的生活容易多了。
别和坏东西沾边。
”一个内心善良的人,“我曾经想过的唯一要杀的人只是我”,即使逼入绝境也没有打算伤害别人的人,是在怎样的心理下,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小演员演的也很棒哈。
see you later还记得这句话吗?
刚看完这部电影,很久没有哭了,可是刚才我却明明哭的像个孩子,不停的抽泣,无法抑制!
亲情,我们每个人最可以信赖的后盾,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氧气一样,我们不会每时每刻都感受它的存在,有时我们在追逐爱情事业的时候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但谁也不会忘记在你心灵脆弱失恋事业不顺的时候,你会像个孩子一样,永远孩子一样以为到他们怀里!
无比温暖!
他们可以为我们牺牲一切,我们能吗?
从宝莱坞《误杀瞒天记》到国产致敬翻拍《误杀》,又从美版《迫在眉梢》到国产改编《误杀2》,肖央主演的两部经典之作,可谓在商业片和犯罪记实类电影之间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定位,表面的犯罪有事会源自内心的善良,极致的善良又可能催生罪恶。
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的演技值得称赞,没有刻意煽情,贴近生活化的情节推进似乎就是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至少在新闻中对这类事件不会陌生。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亚瑟只是普罗大众的一个缩影,医疗和教育是压垮一代又一代百姓的两座大山,医疗代表当下,决定我们是否有尊严活着,教育代表未来,决定我们是否有期望地活着。
没在美帝生活过,不了解美国医疗制度,单从影片中就能了解到米国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缺少政府强有力的主导和监管,不触碰民众最敏感的神经是不会影响到白宫的决策。
回到国内,医疗保险制度尚不健全,还有很多老百姓关心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更好解决,需要经验更需要时间。
跑题太多,温润的眼泪还未干,仅作为观影后一点感受不抒不快,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通过无路可走的罪解读人性和父爱,又通过绝望的质问唤醒政府的良知。
与同类印度电影《三傻》《我的个神啊》《杰伊·比姆》在刻画人物和情节以及揭示社会阴暗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以为你有大把的时间去教育你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但是某天,你突然需要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把要交代的孩子的话说完,你会说些什么?
这是一个太过沉重的话题,影片中John Q同学含泪对奄奄一息的儿子说出了下面这8条,这是他对人生经验的概括,也是他对孩儿子的爱与期望的浓缩,不得不让人感动:1. you always listen to your mother, do what she tells you to do,she is your best friend, tell her you love her eveyday2. You treat them like princess (girl friend), because that's what they are3. When you say you gonna do sth, you do it.4. you make money if you get an chance, even though you got to sell out someone....Don't be stupid like your father. Everything would be so much easier with money5. No smoke6. Be kind to people, but somebody chooses you, be a man7. Stay away from bad things, so many great things out there for you8. I'll never leave you, I am always with you, right there. I love you son.尤其是第3条和第6条,我觉得是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人的非常重要的两点。
听说大陆的《误杀2》翻拍这部电影所以找出来看。
人家讲社会问题体制问题保险问题,天朝整天就知道歌功颂德说不得一点负面而且还有严格审查制度这怎么翻拍?
而且这个电影我看完了并没有误杀的剧情,男主又没杀人,怎么翻拍去对应误杀2这个电影名字?
这部电影讲了男主为了拯救重病的需要换心脏的儿子挟持了医生和其他人,因为保险管不了他又没有那么多钱,他的枪里压根就只有一颗子弹,他是准备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打死自己把心脏给儿子,后来医院愿意把他儿子加到等待名单里,男主运气还是算很不错的,最后时刻有了心脏,而且他已经开枪了只是保险没开拖延了时间,不然男主就真的挂了。
后来还有个黑人冒充他出来投降被抓,男主则亲眼看着儿子手术完成之后才被抓,感觉换心手术看着有点假。
男主应该被判了几年牢吧,但他在大家心中变成偶像了,电影主要是想反应保险,体制,医疗黑幕等等社会问题。
但我想说穷人真的不能摊上事,不然就太无奈了,不会每个人都有男主这魄力这么做,都能这么好运得到好的结果。
电影毕竟是电影,可是现实很多的无奈还在继续。。。
约翰·Q是一个好父亲还是一个绑匪?!
整个故事的结构很紧凑,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而精彩的构思。
从美国众多关于急症室的高收视剧集来看,美国的观众都对关于急症室的内容是很受乐的;绑匪和警察的对持又是主流电影的模式之一。
将聚集病人的急症室和绑匪联系在一起再添加一点催泪的父爱进去,一部打动人心的精彩电影就此诞生。
电影里的民众及被约翰·Q绑架的医务人员和病人,毫无疑问地都站在了约翰的一边,在他们眼里,约翰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父亲,因此他们必须帮助这个可怜的家伙。
和民众对立的是警察和政府,在他们看来约翰首先是一个绑匪,然后再是一个父亲。
当然这是由于他们站在不同的地位来看此事的。
所以这部片子在上映后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赞扬影片的人大多因为它对当今的医疗及保险制度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质疑和谴责,浓缩了许多普通人真实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反映了社会的时弊。
有些观众甚至指责影片鼓励人们运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因此对影片加以批驳。
”只是,人们之所以会采用暴力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麻烦,深究其原因只能凸现社会的不公平和弊端。
在追究犯人的罪过的同时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更加要反思一下现行制度的各种漏洞,让人民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本应美好的世界上。
我相信,约翰是一个好父亲,然后才是一个好绑匪!
太感人了!!!你是我的英雄。我也要这样对我爸爸说。
医院机构的黑暗,在救护中,是选择本能的人性,还是弃之不顾。就因为没有钱?当父亲为儿子捐心时,我被感动了。
勉强两分。应该算《热天午后》的拙劣翻拍。穷黑人为了救心脏病儿子而劫持医院。跟《热天午后》里神经质但又重情有义的劫匪不同,华盛顿演得是个主旋律电影里伟光正的平板人物,一开场就生硬交代他是个顾家、虔诚信教的黑人,但他在医院里的表现如何能折服被绑架的医患以及门外群众,电影里看不出理由,而且电影里的这家医院,也根本不可能让他晃着一把手枪就控制了。其实这种为了家人干翻全世界的故事类型片很常见,但这里加了不少指斥医保制度的社会片立场表达,这个问题不是这样一部电影能讲清的,那句保险公司不认真检查客户健康的台词是唯一打在点上的,但剧情对此又没深入揭示,可能是不敢讲吧。华盛顿演了好几次这种底层权益的代言人了,可惜总是一套“我不管,你得帮我不然我闹你”的无赖逻辑,而且心脏移植手术是件你死我活的事,只能靠编剧硬圆
哭死
。。。对不起 这 这啥玩意儿 看电影还从没这么觉得unrelatable过 非常非常不找人喜欢的角色 也不知道是演的不好还是写的不好
一个人对抗不合理的制度和社会的不公平,丹泽尔华盛顿好像演过不止一部这样的片子了,难怪驾轻就熟,呈现十分精彩的表演!
故事太假,为煽情而煽情。比较不能理解男主的偏执。资源是有限的,社会的公平与效率永远是一个两难,一味的责怪社会不公,有何意义?还有就是,丹泽尔 华盛顿真乃演技之神,表演毫无痕迹。
整個片子走的是荒誕路綫啊!!情節展開特別那通電話..太拖太假了好嗎!! IMDb 6.8的貨這兒8.4?!我大天朝的醫療法律知識普及是有多失敗吖!!手術室外還有病屬圍觀!男主老婆醜得無法直視!!反派Anne Heche竟是Ellen DeGeneres前女友!!!
还没看完,不过还行。
三星半我只打了三星实在是因为中间的大段太刻意了 另外这是我喜欢的题材 前面挺不错导致期望太大 后面崩了
很Denzel Washington,很骗眼泪。
我去,这不就是医闹吗?电影明明是在抨击美国的医保体制,一堆评论却在说放中国会怎样怎样也是醉了。除了丹泽尔的表演,此片一无是处。
最后20分钟比较精彩,almost cry
如果这位父亲在天朝进行这样的劫持,媒体会这样报道:“劫匪有精神病史,性格孤僻,最近家庭不和,特警狙击手果断将其击毙。”我们不会知道真相的。
结尾不好
这片在迅雷上和豆瓣上都得了高分,但在IMDB上只有6.8分(我最后一次得悉的分数),情节很多很不合理,老套,演员也很做作...
这事儿要是发生在中国。。。
扣押人质就为了上名单。这么有契约精神。。。迫啥了迫,还迫在眉梢,我看挺悠闲的么。
看了一个评论:“我把片尾曲都听完了。”我也是,作为一个父亲,必须是强大的!
see you l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