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老港正传

老港正传,老左正传,Mr. Cinema

主演:黄秋生,郑中基,毛舜筠,莫文蔚,岑建勋,鲍起静,连凯,许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07

《老港正传》剧照

老港正传 剧照 NO.1老港正传 剧照 NO.2老港正传 剧照 NO.3老港正传 剧照 NO.4老港正传 剧照 NO.5老港正传 剧照 NO.6老港正传 剧照 NO.13老港正传 剧照 NO.14老港正传 剧照 NO.15老港正传 剧照 NO.16老港正传 剧照 NO.17老港正传 剧照 NO.18老港正传 剧照 NO.19老港正传 剧照 NO.20

《老港正传》剧情介绍

老港正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左(黄秋生 饰)是香港老一代彻头彻尾的左派,他哼唱《歌唱祖国》、《智取老虎山》,高举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 老左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没有把心放到自己的小家上,令儿子左忠(郑中基 饰)心生不满。左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陆敏(莫文蔚 饰),陆敏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留学,左忠不想一辈子和老左一样背着“左”的包袱,利用内地改革开放的机会,展开了内地冒险式淘金之旅。 左忠和陆敏在1997年回归后最终满身伤痕回到香港,老左的一生最终将如何落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珍妮的婚礼难破MG5黑白游龙喜耕田的故事2道高一丈德州午夜第一季圣奥梅尔史前超人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老婆大人俱乐部最后曙光非常电竞队乔妍的心事杀戮时刻猎毒人请让一让月球叛军:火之女仨男孩度假伙伴魔鬼时刻第一季世界的胜利忍者蝙蝠侠中国家庭421莱莎的炼金工房~常暗女王与秘密藏身处~看到灵魂的那只眼师公京都太秦物语超新星浩劫藏海花之雪夜凶灯破冰深海恐惧

《老港正传》长篇影评

 1 ) 电影片断+新闻记录片+龙威+黄毛=怀旧快餐

电影片断是四十年来在老左主理的hk左派电影院上映过的国语戏、大陆电影:例如《巴士奇遇结良缘》《少林寺》《混在北京》《红高粱》……    新闻纪录片就是穿插电影中用来交待时间的新闻片断,例如1967年暴动、197x年股灾……1997年回归、2003年sars。

龙威就是郑重鸡的夸张搞笑代表作。

装嫩还真的不简单啊,莫文蔚装靓妹仔还好,年纪跟黄秋生差不多的郑中基扮学生哥就太那个了。

整出戏就是看到“龙威”,只是这一次他叫做左忠(不过效果不错,同场观众的几次笑声都是由他引发)。

黄系秋生,毛系“毛毛”毛舜筠,都系金牌配角老戏骨,但秋生这回是一个表演力求内敛以显平淡的主角。

如果时间是一位班主任,那么她给左向港这一辈子的评语就是《围城》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论:是个好人,但是全无用处。

“毛毛”不过不失,在老左小左吵架继而动武时候,“毛毛”伸手拦住门口一刻“边个都吾准走出尼个门口”,颇为入戏,也最为催泪。

导演的野心很大,想透过110分钟的戏叙说两代人40年的时空变幻物是人非,但很抱歉,这只是一部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作,x流的剧本存在缺陷,故事说得不够圆润自如,有点依赖煽情作为卖点,可惜正如郑中基的哭戏一样——眼泪没有挤出几滴却流了一把鼻涕。

为了赶在71前献礼,40年一觉北京梦,花了短短时间就推出了一个怀旧快餐,可惜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说到底,类似描写香港人跨越十数年故事的港产电影有《甜蜜蜜》《玻璃之城》《金鸡》珠玉在前。

哈欠指数:三颗星(满分为5颗)催泪指数:一颗星推荐指数:三颗星特别推荐:郑中基的片尾曲《星光伴我心》,唱得挺好、歌词也挺好,记得听完此歌看完字幕再走http://202.101.235.102/2006/8/10/14/2433573356.wma作曲编曲:金培达填词:陈少琪从银幕下发梦谁令世间哄动重重叠的面孔数十年默默伴我心中我六岁的英雄活到这分钟从银幕上发亮谁是你的偶像谁人获喜剧奖百万人滴著泪去鼓掌故事里终于可让真理赢一仗快乐时光世上流芳长留光影像天堂窝心老地方时代再启航仍携著手观看未怕哭笑令眼泪流光而情感不用躲藏这动人境况而情感不用躲藏直至於某日回望留著戏飞变黄谁曾相约亦于回忆中播放迷人的片段於回忆中播放从银幕上退下谁在记忆说话人和事都落画再十年亦是盛放鲜花记念里多么想问一句仍好吗ps:延伸阅读10回归献礼电影《女人本色》评论:http://www.douban.com/people/1070839/

 2 ) 没有你,历史并不完整

2007年拍出质地这么粗糙的电影,也算是导演用心良苦,想要把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浓缩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

老港却戏份不多,最让我动容的是他老婆毛舜筠。

辛苦操劳勤俭持家,攒下的几万块继续被老公悄悄送给了别人的儿子,她眼泪差点掉下来,说“你问过我吗”。

但最后还是认同了她老公的价值观,要帮助别人,即使他们自己的儿子已经“搞不定”了。

她写给老公的遗言,说,老公是善良的人,即使她买一块火腿,他也要切掉一大半送给邻居。

正是这种傻傻的单纯,才让她一直爱着他。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公和儿子能够一起同舟共济,像一双筷子一样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

毛舜筠的旁白响起,我眼泪一直掉一直掉。

香港回归与否,对于妻子这个角色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她的生活只要有老公孩子,就是完整的。

她体谅老公想要去北京的愿望,但只能虚弱地说:我的身体不太好,不能陪你走路去北京了。

最后离开了人世,老公在她的遗像前说:今天香港回归,所有人都去见证历史,但是你不在,历史对我来说就不完整。

是啊,小人物的历史,只是家庭史,并不需要多宏大的事件参与其中。

可能同是女性,毛舜筠的戏反而是让我最有共鸣的。

你爱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部,这一点她做到了。

老港是电影放映员,他放的电影,从动画到武侠片到第五代导演的故事片,最后戏院倒闭,他恋恋不舍地找经理说,他还可以回来当义工。

这个不贪钱、不攀比的香港人,怀着一颗非常依恋祖国的心,香港回归之后,把许多东西都寄回大陆老家。

其实我挺质疑他的“归属感”,要是开头多交代一些他和大陆的连结,可能能更自然地表现他对大陆的爱。

相比而言,他儿子郑中基和莫文蔚饰演的新香港人,就比较自然。

改革开放让这两个年轻人对现实充满了希望,回归之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第一桶金,频频受挫并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这两个四处碰壁仍旧互相鼓励的年轻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是新香港人,自然而然地花钱,为公司卖命,想要找到更好的机会,父辈求安稳的想法在他们身上已经起不了作用。

郑中基的迷茫困顿,是回归时期香港人的真实写照,股市崩盘,前途未卜,他也成了洪流中被挟裹着的一粒沙。

内地人拿着大把钱来香港消费,香港人怀揣梦想到内地掘金,但他次次失败,因为泡沫经济成了穷光蛋,连文化上的冲击他都无法甄别好坏,学内地人开游戏机厅结果被查封。

其实我想,当时的香港人,有很多一部分是被内地的声色犬马混淆了价值观,导演把这种“无法甄别”的困顿,用儿子的角色表现出来。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说,香港回归之前,很多港人是很抵触的,因为不明白回归之后会有什么变化。

果然之后股市崩盘,文化激荡。

《老港正传》把一个纯港人对回归的想法表现得如此热切,我感觉有失客观。

唱红歌,插国旗,甚至全片木有出现回归后“香港”的独立身份紫荆花旗,只是用国旗来代替香港。

这种主观的、一边倒的身份认同,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3 ) 理想,应该是用来实现的

影片刚开始,我看着黄秋生的那张脸,从他的口中不断地冒出“社会主义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类的口号,说实话,还真的有些不习惯,但随着剧情的展开,我渐渐投入,以及在间中被感动了几把之后,我发现其实这部电影与政治可以无关,如果你能够不带着政治的眼光去看待的话。

其实老港只不过就是一个善良的理想主义者罢了,至于是什么理想,我们大可以不去考究,放弃了这种考究,我们对过程的沉浸,也许你就会和我一样喜欢上这部电影——至少,我被感动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千万别把时间搞错了,现在该干嘛干嘛——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的土壤。

“时间完全错晒”,阿忠在母亲心脏病去世的医院现场对老港的愤怒,老港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悲痛地反复念叨的这句话,点破了理想的玄机。

老港最大的失败,在于丧失了对爱人妻子的照顾和关心,在于丧失了对自己儿子的理解和宽容,在于丧失了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和努力,只求那份高高在上的理想,却抛开了现实的根基。

我在认同只有帮助了自己才能有能力帮助更多人的人生观的同时,也敬佩但不提倡这个真真正正乐于助人的老港,敬佩的是老港对理想的固执,不提倡的则是老港的理想是抛开了现实的理想。

这个时代不再是简单的时代,这份理想也不再是简单的理想。

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似乎更应该把理想埋于心底而不是挂在嘴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把理想说出来,而是意味着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人生伟业,不在能知,但在能行;理想,也是如此。

等到真的有能力实现理想的时候再真的把理想从心里拿出来,或者永远都不拿出来;否则,就是一派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记得小学时每周一的早上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每次听到国歌奏响,还有庄严的升旗仪式,光荣的旗手们操着正步威严无比,全场肃穆,我的心每每都激动不已,然后我在周一的学习都会比其他日子更加刻苦一些,还记得做过一次护旗手的那个激动劲儿,甭提了。

再之后的北京奥运,我看电视直播响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那一刻,激动的流泪,我不管什么替身不替身,至少,那完美的一刻感动了数以亿计的人类,不仅仅是中国人,去年在阿姆斯特丹郊外一家酒店的走廊有一台钢琴,我们的荷兰朋友和我们一起奏响了这首他称之为最美妙的中国歌曲,我们所有人都在酒店走廊高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不可否认,那一刻,真的感到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的自豪,路过的宾客们都停下脚步欣赏着我们的歌声,甚至竖起大拇指说一句beijing is great!

Olympic is great!

老港如果是我们当中的一员,一定会比我们更加激动吧,或许他还会为大家讲述参加奥运志愿者的故事,影片的高明之处,自始至终都没有老港上北京的镜头,显然已经不需要交代了——父子同心,其利断金,母亲是用生命把这个走向没落的家庭重新拧在了一起。

所以,当听到影片中播放这首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再次为之震撼了;老港也一样吧,但如果他可以在爱国主义情怀散发的时候为爱人做点什么而不是宴请朋友提前庆祝香港回归,或许他就不会犯下人生最大的一个错误。

这一家子难道都是傻子吗?

老港像个傻子一样只顾朋友不顾家庭;母亲像个傻子一样义无反顾无怨无悔;阿忠像个傻子一样四处奔波无一成功;阿敏像个傻子一样找的都是些什么男人……仔细想想,却就是这些傻子把人生的酸甜苦辣演绎的如此生动,也许这些“傻子”的执著能够带来人生的领悟就会更多——老港倾囊相助的老友的儿子终于回报了他,也把他拉回到了现实的土壤;母亲一点一滴守起来的家也终于幸福美满,虽然她最后没有机会享受;阿忠的意志力使他赢得了自我的实现,虽然这个过程显得实在有些无厘头;阿敏对那张小小胶片的坚持也最终赢得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也最终找回了快乐。

我曾经阴暗地想过,如果港叔倾囊相助的那小子闯出一番事业之后翻脸不认人,那结局会是怎样?

港叔凄惨孤单死去,阿忠也不会和阿敏在一起了。

不过,我很快预测结局不可能这么无良,毕竟是一部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电影,如果把结局编成这样,那恐怕不是禁片不禁片的问题了,还怎么可能会流传于世呢。

显然,电影只有一个结局,而现实却万事皆有可能,善良的人可能会被辜负,但至少善良的人不会永远被辜负,这个概率永远比你是一个坏人被报复的概率要低得多。

 4 ) 形式还是实质的回归?

片子还是受了回归十周年的影响吧,否则也不会在这个当口推出。

回归十年了,要说一点没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这十年,文化和思想的侵浸,让这个殖民地埋藏多年的传统神经又和内地搭上了线。

其实一直也没完全断过,指断根连,血脉不畅而已。

现目前,这根断了的手指接植好也有些日子了,连回母体,于是血脉畅通,姿势和说话都跟以前不一样了,纯粹跟母亲一个鼻孔出气,这也没什么不对,只是,感觉有些许做作。

我想黄秋生那么一个在洋人堆里长大的“黑社会老大”怎么也没想到会演这种“红色”电影吧,放到十年前,他肯接这部电影有关当局还不会给他演呢。

按照咱们主旋律电影的择人标准,能入闱的也就刘德华这种劳模了。

如果考虑到刘德华也演过宣扬黑社会电影的片子,恐怕还得悠着点,不过,如果刘德华能通点关系疏通一下,凭着他那种劳模的表情和精神,演一部主旋律电影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关键是,谁去看啊?

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年了,这是件好事。

都是自己的同胞,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的确让人激动万分,骄傲阿,总书记都说了,这是人类正义事业的胜利!

而且就当着英国人的面说,没藏着腋着,面对面让人英国人下不了台,咱中国什么时候这么气派过?

我反正没见过咱们这么痛快地牛过。

扬眉吐气阿!

这才是真正的爽。

只不过,我想说的是,让一个长得根本就很像外国人的香港土人,演一个对祖国非常有感情的愤青,而且完全站在祖国的立场上说话,这是不是显得香港进化的太快了点?

他究竟能够代表多少香港人真正的心声?

当然电影的功效对于内地和香港政府来讲是很强的。

如果有哪个香港官员到了内地,得知内地教育青少年的方式还有统一买票给学生们去看“红色电影”这一招,他会不会借由这部电影欣喜若狂地在香港推行,这样既完成了年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也增添了香港的电影票房,顺带拉动了经济,一石三鸟的事情谁不干?

以上说的都是电影的题外话,就这部电影来讲,其实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香港人对内地的情结。

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结?

他们对内地到底是什么样的看法和感受?

严格地说,电影在这方面表现的稍微肤浅了些,只是做足了表面功夫,表面是一片和谐,套用了主旋律影片一贯的手法,通过主人公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宣扬一种道德的回归和人性的升华,最终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不过手法太老套了。

特别是以纪录片的方式快速地变化时间和空间,生硬地用香港面临的大事件来表现主人公的高大形象,让人觉得空洞无味。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戏也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虽然受了它的影响,但是香港电影毕竟有自己的特色,不会完全的附会。

黄秋生演的角色“左向港”暗喻香港左派人士,在影片了受到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傻气十足,完全没有灵活性,连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照顾不好还去为别人服务,是否也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讽刺?

而影片最后用他妻子的死换回的忏悔——“我错了”,以及改革开发的标志性台词的出现——“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也为这个死板而借由理想放任自私的老头安排好了一个阶梯,让他可以从容地从“左派”舞台上下来,静观香港和内地社会的变迁。

最后说一句,从来没觉得黄秋生老了,但是他演这部戏,让我感觉他确实老了。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拿身边这帮社会主义老同志来说吧,年龄相仿的人,无产阶级看着就比资本家老的多!

而黄秋生,我问你,你演黑社会老大几十年,凭什么还是老样子?

 5 ) 平凡人的伟大梦想

豆瓣首页推荐了这部电影,印象中对这部电影感觉一般,翻出两年前写的东西,果然不咸不淡终于时髦一把,将这部传说中叫好不叫座的片子看完了。

事实证明,当一件事情变得专业时便不再好玩,例如那满天繁星,在我眼力总有无数的浪漫,而在天文学的同学眼里,似乎只剩下了体积、速度等一大堆数字了。

看电影也一样吧,当你自觉或不自觉朝专业靠近时,欣赏就变得不那么纯粹,总希望能从这些画面中捕捉些许导演的思想。

当我带着“导演想表现出香港时代变迁”的想法看《老港正传》时,不纯粹的不只是我的动机,导演明显的政治倾向让人感觉总有那么一丝不爽,如果电影是门艺术,那电影为什么要为政治所束缚,导演为什么要讨好权利?

似乎又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无法确定。

而能确定的便是,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汉姆雷特,一百个人眼中也有一百个《老港正传》吧,事实上,我的眼里也不只一个《老港正传》。

当我看到毛舜君饰演的妻子因为老港和他的梦想累病甚至死去时,心中无限悲哀。

男人总是名正言顺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他们为梦想奋斗的途中,又有多少时间真正注意过身边的人,是否真的注意过身边的人也有自己的梦想,有人说两个人在一起必然造就一个勤快的人和懒惰的人,是不是两人在一起也必然需要牺牲一个人的梦想才能成就另外一个人的梦想?

而在对待梦想的问题上,为什么男人的梦想总是优于女人的梦想?

但是看到妻子留下的那封信时,才明白,原来我还是太嫩了,或许说原来我终究不能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老港的梦想实现了,他好顺利地当了电影放映员,老港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儿子给他申请了奥运会志愿者。

只是在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梦想之间,如妻子所言,因为朋友、因为妻儿,他放弃了多少实现梦想的机会。

同样,妻子为他受累,他为妻子推迟梦想,两人就这样为彼此而让步。

只是,如果是我,会愿意吗?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香港也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拥护者,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身边有哪位同志有坚定的信仰,似乎我们的政治观念就停留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类问题上。

但是,总是会有人笃定我们的主义吧;看完这部片子,我才知道,郑中基还是有演戏天赋的,除却那些垃圾喜剧电影,他也终于演了回正常人,这才明白什么叫做好剧本塑人,垃圾剧本害人了。

似乎现在看港片的人越来越少了,好莱坞特技让人看得头昏目眩,九十年代的武侠片成为永恒的经典,还好,总算有一般如黄秋生的演员和导演,兢兢业业,努力做电影,这本身不就是香港人的精神吗?

 6 ) 只为一痛

我们习惯在外人面前做到最好,为的是别人赞许的目光,或是心中的欣慰。

因为尊重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我们往往在家人面前放松懈怠,因为你知道,有些人的爱需要用良好的表现争取,而有些人无论如何都会自始至终的爱着你。

当噩耗传来,儿子飞奔而至,咒骂,捶打都面无表情,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痛能超越其上。

你离开,带走我痛的理由。

我们为了那句“你是好人。

”而付出的太多了。

世间最宝贵的人莫过于糟糠之妻,每每见到粗黄的手都眼眶泛泪,欠你的我下辈子还,记得等我。

通篇的平铺直叙,只有这一点令我感动,医院中郑中基的痛苦和黄秋生的无语。

现在想来还是鼻酸。

毛舜筠已经不是当年迷倒张国荣的青春年华了,劝郑中基留下的那段情深意切,写给丈夫的信字字珠玑。

有些失去着实通彻心扉。

而相比之下,其他地方并无太大的惊喜,支撑着得无非是个人对莫文蔚的偏爱,后半段几乎没有高潮。

很遗憾看的是国语配音版,不知道会不会对理解产生些许影响。

 7 ) 浮光掠影40年

40天拍完香港40年,赵良骏导演在电影公映前感慨道。

原以为它说的是香港电影圈的事情,可实际上,它跟那个梦幻的大银幕无关,它只是不停渲染着一种无穷无尽的悼念,从大锅饭、启德机场到的SARS……曾经如此真切存在过又消失了的一切。

那些布满天线的天台,臃肿的红白蓝胶袋,钢铁森林上方掠过的飞机,还原了几百万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男主角左向港,一个爱国的“左”派香港人,为其信仰付出了一生,也“无产”了一生。

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电影放映员,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能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一看。

几个十年过去,他从未想过离开他的岗位,正如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原则,哪怕受尽旁人的质疑与羞辱。

与其父之理想主义相比,小左却代表着另一种新思潮————想出国,想赚钱——却偏偏倒霉透顶。

到内地投资游戏机室,开业不久就被公安查封;钞股票,遇上金融风暴。

他颠沛流离,奋力打拼,不断变换掘金方式,却始终只能跟在时代的屁股后面——前人早把甜头尝遍了,轮到他时已成残羹冷炙。

然而,正如他说的,“第一桶金掉进了大海,还有第二桶,第三桶。

”他是现实的,一切向钱看,他也是理想的,坚信希望在明天。

父子两代的人生是否失败,对信念的坚守是否值得,应该向左还是向右?

这似乎是该片最想探讨的问题。

可惜,太长的时代跨度,太面面俱到的史料,太多刻意的对白,让所有深层思考都力不从心。

整部电影看下来,让我最敬佩的人物反而是左向港之妻,并因此对这个男主角心生厌恶。

对朋友,他两肋插刀,对社会,他鞠躬尽瘁,然而,作为丈夫和父亲,他是残缺不全的。

也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的无私与慷慨,之于其家庭,竟是一种错位的自私。

朋友的儿子想出国留学,钱不够,他二话不说就把儿子念书的钱全盘奉上。

送煤气的人走到三楼走不动了,他就豪爽地说没关系,自己来。

其妻在临终时说:我都几十岁人了,扛着煤气瓶爬上天台之后,真的觉得很累……洗衣机坏了半年了,我都说过好多次了,你就是不找人来修……这么多年,你帮那么多人煮饭,煲汤,还免费的。

可我从没见你为我亲手煲过一次汤……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后悔莫及的左向港抱头念叨着一句话:“错了,时间全错了。

”说真的,我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时间错了吗?

时间一直稳稳地、淡定地前行着,目不斜视,管你人间冷暖?

小人物的泪与汗,小人物的家庭幸福,在历史洪流之上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其实,回头想想,这部电影无关历史,无关政治,也无关人生,它只是世纪回眸时的一声叹息。

 8 ) 远去的理想主义

这部电影讲的故事,很多人无法理解。

因为理想主义,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

爱国,革命,XX主义,更多的成为了人们的标签。

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恐怕只有自己清楚。

所以,看到左向港这样一个人,大概不少人都会说他傻,就象如今拾金不昧也会被嘲笑一样。

他就是当年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他就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用自己的一生来实现这个理想。

这样的理想主义,大概也只有我的同年或是长辈才能体会,因为这一切在我们的记忆空间之中。

而对于那些没有此类记忆的观众而言,看这出戏简直就是在看笑片。

是的,远去了,理想主义和那个时代的好多东西。

大概只有我这种过时的人,才会在看这电影时,还会暗自红了眼眶。

http://www.mtime.com/my/1452290/blog/1664312/

 9 ) 理想vs现实

半夜,他发了个消息,说他看完了《老港正传》。

上一次,我收到这样得消息是在2月14日。

我今天也看完了。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身边的家人重要。

我一直不理解那些人,既然有个人主义为什么要结婚呢?

既然结婚,又有了孩子,干吗还坚持个人狗屁理想呢?

两个都要,太自私了吧。

空虚可怕还是孤独可怕。

又孤独又空虚,做人干吗

 10 ) 一不小心的美好

》 一不小心就十年了,记得香港回归的那天的假期有小雨,朦胧无谓的欢乐还藏在某个神经元里。

一不小心被《老港正传》揪了出来,跳进郑中基的形影不离的黑色帆布袋里摇晃。

晃过67暴动、81股灾、97回归、03非典。

在影院的角落里掀开《巴士奇遇结良缘》《少林寺》《混在北京》《红高粱》……。

谢谢赵导演这两个小时光影的记忆之旅,这份致敬的礼物让人动容。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小学的歌声里飘出来的是一篇篇真诚而无知的新生。

对于老左的《歌唱祖国》,对于他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钟熟悉会让人不自紧盯会心一笑。

作为放映员的老左(非《天堂电影院》里的那个慈祥伟岸的老头,也非《电影往事》里的他爸,更非《最后一场电影》里的那个最后的牛仔大叔),二十个‘远视眼’的老左。

他的爱遍及周围的朋友同事;大陆的亲人;山区的孩子。

对于眼皮底下朝夕相处的老婆儿子的困境只能视而不见。

直到老婆撒手人寰,儿子的失声责骂。

才知道原来自己所有无私奉献的爱,源自——这个被自己理所当然的牺牲的家。

自己的无私的本钱是老婆一点点的节省出来的。

自己只是个“取款机”而已。

于是乎泥巴说,这个男人肆无忌惮的捐赠、无偿修理、借款给逝去的朋友的儿子深造的心理根基除了我们伟大的党的无私精神,就是他自己在潜意识里相信老婆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没想到这宝藏有被掏空的一天。

所以当这一天到来时所造成的打击和自我的反省促使了他理想主义价值观的崩溃。

当香港真正回归的那一天,面对记者的话筒,已经无语。

只能用自己的退休金去支持儿子的股票,弥补那份迟到的责任。

“儿子,这世界最大的广场在哪里?

”“中国,天安门广场。

”“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天安门光上拍照留念的。

”“但我更想先去美国的迪斯尼。

爸爸”这就是6-70年代出生的香港小孩,这个时代受着中英双重文化浸泡的香港人的草根代表——港菜阿忠与左派爸爸的对话。

郑中基出演的阿忠把其港人坚忍不拔乐观热情的表达的很是深刻。

无论是就读左派学校而无法找到工作、英文不好不能继续深造、被‘贾秘书’所忽悠、游戏厅被公安查封、在公路边叫卖T恤与莫文蔚门户不对的爱情。

都在围绕着港人一种在四小龙时代的遗留基因积极乐观。

特别是郑中基的出演为这个角色的顽强和乐观抹上几笔黑色幽默后,那种笑得发酸的感觉在你把我的心底泛滥开来。

眼泪在笑声还没退却之前在眼眶和鼻腔里游行示威起来。

这本注定是一个小人物的悲剧因为献礼片的缘故,导演很可爱的就把希望寄托在08的奥运上。

看来导演并非放的催泪弹,只是让你的泪腺稍稍激动点到为止。

作为《金鸡》的导演善于温情伤感、细腻刻画的赵良俊风格是一个很正规正矩的延续。

这样的风格既没有《一一》的彻底,也没有《甜蜜蜜》的幸福。

他只是在把十分平静的生活烙上时代的痕迹,把悲伤圈养在永不破灭的希望里。

撩动着观众那颗日渐麻木的心燃起点点希望的火焰。

祝福昔日东方之珠的明天更加美好。

泥巴的房子 http://niba5.badoo.com

《老港正传》短评

老左真苦,爱情上勇作接盘侠,经济上全靠人报恩,家庭上克死好老婆,快看哭了,但这不是左派的命运,我不服啊。

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秋生!你真的特爱演这个?

12分钟前
  • 哈卡
  • 较差

香港人就象打不死的小强,最喜欢郑中基在内地狗一样奔忙的那段

13分钟前
  • 宁波
  • 推荐

真正的家,总不能永远在天台上,但也不在国家的广场。

17分钟前
  • 董肥樂
  • 很差

矫情

18分钟前
  • 苏娃
  • 较差

感觉像政府片

20分钟前
  • 消音不倒翁
  • 较差

我总是为这样的电影伤感.

25分钟前
  • 移动应用
  • 推荐

有政治意义的题材,蛮平淡,或许更真实.

27分钟前
  • Seamoon
  • 较差

纯粹献礼片......

31分钟前
  • 还行

難得能讓我看的潸然淚下的香港電影 比歲月神偷的煽情不同的是 此片的煽情是潛移默化的 不需要太多的影像和音響

36分钟前
  • 明月隐山
  • 力荐

很心酸 我现在看不进去这种风格的影片了

37分钟前
  • 香水瓶
  • 还行

很感动。结尾差点掉眼泪。

39分钟前
  • Dolores
  • 力荐

40分钟前
  • novvhere
  • 较差

只觉得主妇果然很重要

42分钟前
  • 公孙策那
  • 较差

导演野心有点大哦,个人很喜欢。

46分钟前
  • 辛巴
  • 推荐

香港人演,拍大陆的主旋律电影。变扭之极!!

47分钟前
  • 挪威森林
  • 较差

moving

50分钟前
  • francisca
  • 还行

平淡无物的片子。我就看看秋生。

51分钟前
  • windieying
  • 还行

娓娓动人。

54分钟前
  • 玉藻前烬
  • 力荐

really?

57分钟前
  • 困冬。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