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白的《好奇害死猫》,是讲重庆的,这部《达达》发生在武汉,可电影的氛围给我感觉都差不多。
我对武汉和重庆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天色灰蒙蒙的,半阴不阴的夏天,我骑着半旧地,咯吱咯吱的自行车,身上的汗把衣服都汗的粘粘的,但又没有湿,像是穿着阴雨天没完全晒干的衣服,但又不似那样清凉,于是我感到燥起来了,猛地蹬几下自行车,穿进一个石板小巷子,又穿出来,巷口幽幽的风把我身上的躁热带走,身上的汗冷却下来,我整个人更潮了,像一根浸了水的秋葵一样,又凉快又压抑又难堪。
成都也是这样,一南一北,可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样。
大约一年之前,我见到李霄峰,那是为了《达达》;大约一年之后,我写着《达达》,可李霄峰却终于还是要离开上海了。
《达达》上映了,可却被堵在上海门外,李霄峰沉重地提着《达达》拷贝横亘在时间的中央,我想,这大概就是荒诞了。
距离使影评成为了一种尴尬的东西。
这一年来,我从李霄峰口中,从亮亮口中,得知了太多关于《达达》的事情,于是,当两星期前,当李霄峰那辆对我而言本应闪躲于上海街头的车行驶在长安街上时,他说,顺便把张元这事给办了吧,意思就是还记着我们当初相识的原因,而我说,还是算了吧。
我想着自己写影评,做影评节目,一向都是端着,理论的护甲包裹着,冷兵器是对着外;而《达达》呢,我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切入点,找不到一个可以安身的保护膜,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达达》太“小”了,“小”得任何宏大的解读都有些不着边际。
前些日子,李霄峰自己写了篇文章,回忆年少时的一位女同学,在记忆的撩拨里身体的乖张、放肆、欲望与偏执,我想是《达达》最准确的注脚;而这种故事,在李霄峰的生命中有,在赵野的生命中也有,在所有经历过青春期懵懂和挣扎的男生的生命里都有。
《达达》太普通了,普通得早已忘却它原本是一部关于暴力和原谅的电影。
可《达达》本来就不说些什么。
赵野是沉默的,达达是沉默的,达达的母亲是沉默的,只有她的继父醉着酒,犯着叽哩咕噜,最终,却也死了,只有误认的亲生母亲喋喋不休,原来,她是神经病了。
《达达》更多的是看与行动。
赵野不吱一声地盯着达达跳舞,达达不吱一声地离家出走,工厂的机械声淹没了达达母亲的哭声,赵野从景深处走到镜头前,在灯光斑驳处,贼贼地一笑,观众们乐了。
张元说,他们演得就是自己。
可他们演得还能是谁呢?
对于赵野的寡言,赵野的疯狂,赵野的偏执,赵野偶一为之却犹如华彩般的幽默,我都过于地熟悉了。
张元说《达达》是为李昕芸量身定做的,于是,达达在开场的长镜头中肆意地舞蹈;而我总是有私心,想如果这个故事如果能像故事的第二组镜头那般从赵野的视角讲,那该有多好:大热天中窥探的眼神、刺激的流汗,石栏杆阻隔了欲望,却也在缝隙中默默流淌。
这大概是所有有关青春期荷尔蒙的电影中最为俗套的段落了吧,可却会因为你知晓某一个人而变得无法简单而又不负责任地述说。
在认识李霄峰的一年里,他从戒备到掏心掏肺,我总是无以面对,总是藏着掖着,他的讷于言最终得以爆发,而我的讷于言呢,却越发反衬出自己的懦弱。
如果《达达》的故事发生在真实世界里,那赵野和达达所能遭遇的,肯定是侧目;中国本来就没变过。
所幸的是,《达达》是部电影。
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李霄峰真实地存在着。
如果说《达达》只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叛逆与寻找、身体的骚动与寂落的电影的话,那么,李霄峰比赵野精彩得多。
生活比虚构更加荒诞,更加残酷,更加肆无忌惮地被欲望、被理想、被窘迫、被寂寞、被愤怒、被愤怒而又无为的无奈、被寂寞而又不得的无助、被欲望而又失望的无聊、被理想而又怀疑的空无、被窘迫而又不得不生存的讽刺,所裹挟着,要挟着,威胁着,每个人都是个人质,关于此,李霄峰懂得比赵野多,懂得也比我多。
在比认识李霄峰更早的时候,张元为了他的个人摄影展来到了上海,我得以第一次认识和采访张元。
张元回到北京,那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情便发生了,于是,采访带子压了箱底。
后来听李霄峰说,那次在上海,就在那采访的或前或后,他们都在一起。
于是,在一年多前,我因为陌生而无法言说《达达》,一年多后,我因为熟悉而无法言说《达达》。
我决定,就让那盘带子压着箱底吧。
是为记。
这是一次美妙轻盈的、安东尼奥尼邂逅《伊莎贝拉》中的彭浩翔之旅,寻母、叛父、杀人等沉重母题,竟在意大利作曲家Andrea Guerra的悠扬弦乐和女歌手Gabriella Ferri的轻佻Fado中,变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游戏趣味。
音乐中、镜头下,武汉变成了彭浩翔的澳门,宁波变成了陈英雄的河内。
而达达寻母的无疾而终以及她与赵野情爱关系的暧昧难辨,则像极了安东尼奥尼那些悬在空中没着落的人物和剧情。
印象里的武汉是一个南方之城,它的夏天,骄阳似火,湿热的味道夹在风里袭来,暑气下降的傍晚和清晨,它都安静得像个南海上的小岛。
小时候生活在这里,因为家人都不爱社交和热闹,眼中的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孤独的岛。
楼房中的我常向往岛外的世界,好奇那些住在老租界洋房里、每天都聚在一起打麻将的人家,怎样生活;孩子们放课后都到街上玩耍,三五成群的日子又该如何?
武汉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青春期的荷尔蒙一到夏天就变成汗水,汗水又变成衣服上白花花的盐,变成脸上数不清的粉刺,拼命冒着油的象征着热带情欲的脸庞。
当汗水都淋漓,穿堂风穿透了心肺,那一刻,一个青春期孩子的耳朵就飞了起来,无论说什么,他/她也是听不见的。
这是我见证的武汉的青春,把汗湿的背心干透了,把擦过眼泪的脸洗净了,离家出走一次又回来了……无论怎样躁动不安的青春,也总有尘埃落定的时候。
武汉的黄昏总是落日苍莽,狼烟浩荡。
她安静得像个南国的孤岛,她喧哗沸腾的时候,就是即待喷薄的火山。
她叫达达,她在人生的前半段,她不知道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将到哪儿去?
她夹在尴尬的中间段,时间如同浑浊的空气,看不见来时的路,却也看不透迷雾那端的终点。
那年身体刚刚长成,半熟不熟,半女不女,夹在性别尴尬的中间段,有时候接受自己,有时候恨自己。
那年她夹在人生尴尬的中间段,混沌踟躇,只知道世界大了,自己小了。
反叛、青春、偷窥、爱欲、出走、寻母、杀父、逃避、重逢,如果将张元的这部新作《达达》拆解开来,每一段都可以称得上精彩,然而当这些段落组合成一部电影时,除去青春的无常,却不见得能再说得更多更远——一切都显得那么似曾相识,简单跳跃的剧情虽然不至于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也容不得观众对剧情投入更多的感情。
带点腼腆带点木纳的青春男主角已是司空见惯,倒是喜怒无常的达达,从头到尾都颇有几分欧洲片里的女孩们的影子。
放映现场有观众质疑杀父一段处理得很莫名,我倒觉得这是片中最自然的一段,顺手一推,人就下去了,特别像片中那位达达姑娘能够做出来的事儿。
然而当影片最后,达达独自跳完一支舞,然后说出“我决定去自首”的话时,这部号称一刀未剪的《达达》不由让人想起了经典阉割版《文雀》的结尾,我仿佛听到导演的话外音:青春是注定要被打压的,我们都去广电总局自首吧。
醉后 你恍惚看到他一闪而过追寻而去又无踪迹一如他当年追寻着你你看到的是他还是他的海市蜃楼?
你一个人乘坐和他一起坐过的那列火车你看着对面的那对情侣女孩头枕在桌上睡着一如当年的你你走出车厢不忍再看到这画面你来到曾经和他一起住过的小旅馆老板更老了一些那间房更新了一些空气里满满都是回忆的味道却再闻不到他的味道张野我在空旷的山洞一遍一遍呼喊你的名字你听得到吗你还会回来吗
达达》讲的是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
故事也不复杂,一个单亲家庭的漂亮女孩,受不了母亲的情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母亲亲身的,于是和暗恋她的邻居男孩一起去找亲生母亲。
一趟不知所谓的旅行回来之后,女孩再一次面对继父的挑衅,她将他推下楼。
而在对面楼顶目睹一切的男孩选择逃跑。
后来,女孩找到了男孩并要承担这个事件的责任。
在“寻找”、“成长”、“心灵的救赎”母题背后,性是影片至始至终的动力。
张元在这部影片,对这一元素的分寸感难捏得很到位。
影片一开始,早上,达达起床了,镜头对准了她的身体,她穿着胸罩和三角裤提踢踏踏跑下楼,美好的身体一览无遗。
母亲和一个中年男人一起,母亲叫道,你怎么不穿衣服就下楼了!
女孩反问道,这个人怎么在我们家?
然后气呼呼地跑上楼,楼下男人扶了扶眼镜,镜头透过不那么严实的木板缝隙注视着女孩。
这个段落很有点洛丽塔的意思。
接下来,她在音乐中拿着扫把扭动自己的身体,这时我们看到,对面阳台还有一个年轻男孩在注视着她。
跟前一个段落中中年男人有着猥琐的注视相比,这个“偷窥”却带着温情和爱的成分。
没有拖沓和多余的交代,在两场简单的戏中,人物关系在第一时间就展开了。
与影片下半部造型成熟的达达相比,我更喜欢前半部她的扮相,蓝色的背带裙,隐约能让人看到身体的形状,她让人充满了欲望但并不色情。
演达达的李昕芸很好,眼神单纯,嘴唇诱惑而甜蜜,像蝴蝶。
她让我想起了《芳芳》中的苏菲玛索。
她嘴唇以上长得很像赵薇,好多个镜头里都非常像,只是眼睛鼻子的线条比赵薇要更加柔和。
而她的嘴唇则有点像舒淇。
在整部影片中达达充满了一种无辜同时又直截了当的性感。
而她对爱的态度,也是这样直截了当,不扭扭捏捏,在与邻居男孩赵野关系的几个关键性的进展上,都是达达主动。
在某种程度上,她对性和性感的态度是坦荡的,正因为这种坦荡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可爱。
这大概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
做为演员的李昕芸和李霄峰都参与了剧本的创作,我想这两个人物尤其是达达上很多都有李昕芸自己的影子。
作为一次主演电影的她,这种本色反而让观众对角色更添了一份信任感。
相反,李霄峰扮演的赵岩有一点点模糊。
但是几段舞蹈,让人觉得他挺可爱。
片子很好,看得懂,又有味道。
这样的女孩很可怜,同时也有点可怕。
这样的女孩挺多的,每次遇到她们,我就会想疏离。
真让人震撼,导演竟然如此细腻的把那个年代的特色还原出来,真心不错,挺有味道的……电影里,深邃巷子,昏暗的街灯,斑驳的影子,还有那些错落有致的小阁楼,看着真TM怀旧啊。
主角赵野演的真有男人味,在我看来。
略带叛逆,对女主角有想法,但又有原则,不世俗,带有青春期的欲望,却又充满带有时代特色的木讷。
女主角达达演的也很出彩,尽管因为剧情的安排,故事显的没什么张力,但是达达的小女人情调,个性的乖张,桀骜不驯的神情,特别是达达的舞蹈,挺有味道的……从电影刻画的细节,比如街头路过的警车,小阁楼里面的摆设,一些人人物的穿着,一切都像极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会。
相比如今的快餐年代,二十年前的时代让人怀念不已。
感谢电影记录了这个时代。
弄妈逼我真的被张元雷翻了.从电影海报开始雷,不知道你们那里影院门口的海报上是不是这么写的"90后情欲实录""最大胆的青春,最迷人的折磨",我们这里是这样写的,所以我再一看导演是张元,就买票进场了.然后从女猪脚出现开始雷,真他妈丑啊,而且还在家跳舞跳的很嗨.然后女猪脚莫名其妙的被告知她妈不是她亲妈.然后女猪脚就拉着杯具男一号坐上了开往住着风骚房客的小旅馆了,中间演了一场10块钱的泡面的戏,操.对话太牛逼了"是牛肉的吗?""辣吗?"然后女猪脚开始眼巴巴的看着男猪脚吃面,这段真他妈天雷.然后女猪脚莫名其妙吃醋,叫了一间房,这时候大伙们都以为"90后情欲实录"开始了,结果他妈的竟然还分床睡,妈逼,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是不可能会分床睡的好不好!然后女主角带着傻逼男一号去了一个寺庙与孤儿所合体的地方找她的收养记录,然后好像是没找到又跑去公安局,这是女主角说话了:找一个"88年的"女孩,电影院的群众们开始群情激昂了"操你大爷的,不是90后吗?你找个70后来演90后就算了,他妈的竟然连电影里还非要标榜自己是80后.之后女猪脚笑奔,公安局阿姨大骂傻逼这种雷人镜头我就不多说了.然后女猪脚莫名其妙的又找了个有钱老妈,而且叫喊妈就喊妈,说认就认了,群众们都以为两边暗号都对过了呢,结果到最后才上演狗血电视剧遇到这种情况的傻逼剧情,你丫那个痣让我看看,而且两个人拉拉扯扯的时候女猪脚一直在喊:我没有,我没有...."我还以为她想说"我没有胸呢",这倒是个实话"后面雷点更多了,我不一一说了,点评下电影里三个男性角色.悲剧男一号:被傻逼女猪脚带着去找她妈,莫名其妙的被当奴才使,女猪脚出门还背着一个大包,后来就再也没看见这个大包了,估计所有东西都塞男人包里了,男人真可怜,他的包真多啦A梦.悲剧男猪脚本来挺纯洁的,女猪脚勾引他上了她的床他竟然可以安然睡着了(简直是男人的耻辱),完了女猪脚脱了他的上衣,快要办事前问了那个享誉全球的傻逼问题"你喜欢我什么"这时候傻逼男猪说了"我喜欢你有味道"立马被拍飞,丫欲望刚被挑动起来,就被傻逼女主断喝一声"你别碰我!"操,我要是这个男的,我绝对酒瓶鞋底全上去了.后面男猪脚更雷了,不多说了.有车中年男人:第一次递烟被拒绝,熊猫香烟,是个有钱人.结果有钱中年男竟然喜欢上傻逼女猪,第二次见面,傻逼女猪喝醉了,中年男给她扶上车,然后傻逼女猪就开始搁车上发骚,这时候大伙以为"90后情欲实录"真的要开始了,女猪说,"你送我回家啊"结果...结果...结果!!!结果这个傻逼男人竟然真的开车送她回家了!!!不是宾馆!不是这个男人的家!!是傻逼女猪那个刚死了人还有一个寂寞的老妈在的那个家,操真他妈男人.至于后面雷到死的女猪看见悲剧男一后大吼着发神经的片段,还是你们自己看吧.觉得女猪有味道的悲剧男二:这斯挺杯具的,勾搭女猪的寂寞老妈,竟然还想勾搭女猪,而且在女猪集齐抵制他的关头竟然赤果果的表白了,结果因为他那一句表白,害的男一号的房事未果,自己最后还丢了小命.剧透部分结束了,再后面我不说了,这片子我还是推荐你们看一下,享受下被雷的感觉,体会下买了两张30的电影票进影院找累的手贱程度.我觉得国家应该大力推广这部电影,这他妈绝对是个戒毒宣传的好材料.原来吸毒能让人变脑残真他妈不是吹的.
男主给人感觉好像someone 于是一个烂片让我看的心惊肉跳。
我爱达达
真的好无趣啊,我居然看完了,披着文艺外衣的各种莫名其妙……哄小孩睡觉的故事吧。。
说实话我真没看懂……
整部电影看下来,没有一个镜头让莪失望,好像看到了爱情。
姑娘不错
音乐和摄影都挺有气质的
剧情平淡的文艺片
看到女孩轻轻一推,我笑了。这是赤果果的ZW啊,萌动,远行,杀人事件,张导在圆梦吧。过了那么多年,隔着时光看,就能把青春看成绮丽梦一场吗?戒了毒,就假装浪子回头,声称一切都是年轻不懂事犯的错?
磕尼玛药去吧!
读到《失败者之歌-秋天与达达》后特意回来看这片,比较拖沓,但体谅到文艺片,拍成这样不错了。李霄峰的文比电影好看多。
达达,有味道的女子,喜欢这种感觉的女人。PS:李昕芸真是越看越漂亮
矫情过头了吧
!假!
达你奶奶个腿儿,嗑药嗑傻了吗?张元,这么烂的东西。看上去很美的那股劲头哪去了
妈妈呀,好无聊的片子,我竟然还看完了
没看懂
拼命逃离的还不如最初的美好
还能再烂点不?
李昕芸就像汤唯一样,是个个性有天分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