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跑调天后

Florence Foster Jenkins,走音歌后(港),走音天后(台),跑音天后,弗洛伦斯·福斯特·詹金斯,弗洛伦斯,Florence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休·格兰特,丽贝卡·弗格森,西蒙·赫尔伯格,内芙·加切夫,妮娜·阿里安达,大卫·海格,克里斯蒂安·麦凯,大卫·曼金,豪尔赫·莱昂·马丁内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跑调天后》剧照

跑调天后 剧照 NO.1跑调天后 剧照 NO.2跑调天后 剧照 NO.3跑调天后 剧照 NO.4跑调天后 剧照 NO.5跑调天后 剧照 NO.6跑调天后 剧照 NO.13跑调天后 剧照 NO.14跑调天后 剧照 NO.15跑调天后 剧照 NO.16跑调天后 剧照 NO.17跑调天后 剧照 NO.18跑调天后 剧照 NO.19跑调天后 剧照 NO.20

《跑调天后》剧情介绍

跑调天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是20世纪早期美国女高音歌唱家,以糟糕的唱功和绝佳的娱乐才能,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影片中作为威尔第俱乐部的赞助者,佛罗伦斯·佛斯特·珍金丝通常只为她的会员歌唱,并且她的表演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柯思梅·麦克穆恩应聘成为佛罗伦斯的钢琴伴奏师,却在陪同她进行声乐练习时发现她唱歌跑调,麦克穆恩认为这将辱没他的声誉,但在佛罗伦斯的丈夫圣克莱尔·贝菲尔德的劝说下,他继续留了下来。经过声乐练习,佛罗伦斯愈发有自信,她灌录了唱片,开了独唱会,随后她决定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独唱会。在后台看到众多名人到场的佛罗伦斯紧张不已,在贝菲尔德和麦克穆恩的鼓励下她登上了舞台,但她的演唱引得台下的观众唏嘘不已,这时曾经嘲笑过佛罗伦斯的史塔克夫人站出来让大家为全心全意歌唱的佛罗伦斯喝彩。第二天,纽约邮报登出了关于佛罗伦斯演唱的差评,并被佛罗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遇见你之前异人之下一脚定江山51号兵站她的一生摩登澡堂美妙天堂第二季泄密者死白雪公主神府红军游击队终点站消失的大象DNA恋人憧憬成为魔法少女双枪男人恋恋不舍摩登女婿人生初日紫川之光明王一个母亲的复仇敝院再见了,我的克拉默FirstTouch妖怪名单之苏九儿爷孙搭档刘老根3塔玛拉·德鲁爱入歧途第二季弗里敦班卓琴缘湘南纯爱组!

《跑调天后》长篇影评

 1 ) 可以看一看

虽然剧情都能猜到吧,但是还是很受感动,表演超级棒,跑调的那一段笑出猪叫😂😂😂但是也只能给3.5星,按说作为一个年少就有极高钢琴天赋的音乐家不可能听不出来音准问题和节奏问题,她却从始至终一副懵懂无知毫无察觉的表现,让我觉得逻辑有巨大的问题。

As soon as I found that she was bal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 I can tell where the plot was going immediately. It still moved me so much by her enthusiasm on music and the support from her husband and other friend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ress was excellent and incredible. But there is something illogical: It is hard to imagine a professional musician like her didnot even realize that she is out of tune.

 2 ) 想唱就唱的人生

如果有很多钱,足够多的钱,你会做什么?

现在流行的回答是,我会继续工作,然后想怼谁就怼谁。

对于女主人公来说,是歌唱。

她走调,唱得难听。

但是她要唱。

人是不是都有无法放弃的梦想和无法得到的东西。

所谓的天生的,就是没有办法唱到调上,怎么破?

她说,不管怎样,你不能说我没有唱过。

昨天看电视,有个跳舞的节目,里面有个舞者叫穆童。

医生让他做手术,因为他脊椎有突出,但做完手术后不再能够跳舞,只是能够避免以后有瘫痪的可能。

他反复思考,决定继续跳舞,不计较以后会瘫痪。

这件事情需要勇气,但是也有点愚蠢。

健康的人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如果有勇气说,我除了跳舞一无所有,那么拥抱跳舞拒绝一无所有的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对一无所有的惧怕。

是不是害怕面对真正一无是处的自己。

另一方面,也能理解他。

生病的时候曾经无法阅读,问医生会不会永远这样,医生不知道。

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必须到乡下去种地,才能活下去,我就去乡下种地。

但是想到我的头脑变得不一样,迟钝、愚昧、过时、没有价值,我觉得恐惧。

能否以优秀敏捷的头脑继续处理我对世界的认识,曾经是我的重心。

现在犹豫我这优秀的头脑也有不够优秀的地方,我高洁的道德也有不够道德的时候。

觉得就像蠢人看见了聪明人时的苦恼😖。

如果有很多钱,足够多的钱,我要周游世界,写游记;访问想结识的人,写访谈;花很多时间,读好书,写书评;看好电影,写影评;逛美术馆,逛博物馆,自由自在地生活。

最近失业了,也许我可以过这样的生活,然后假装很有钱。

假装没有被生活困住。

嗯。

 3 ) In fondest endeavour / I sing like a bird

Inspiration comes o’er/ When your music is heardIn fondest endeavour/ I sing like a bird.—Florence Foster Jenkins观影之前,短短数语的影片介绍其实已经完美概括了情节,然而影片简单故事下隐藏的戏剧张力、演员演技的出神入化和主题内核的丰富性让我始料未及。

整部影片喜剧元素很多,梅姨每次的“忘情”演唱、大胆启用生活大爆炸里的Howard演年轻的钢琴家(影片最大亮点),还有所有奉承谄媚之人的“配合出演”与“视而不见”,都能引发现场一连串的笑声。

这种巨大的“荒谬”(absurd)与现实带来的反差,喜剧中的悲剧,是影片的迷人之处。

梅姨从垃圾桶里翻出New York Post负面却最真实的评论时,多年的safety net突然破裂,天旋地转,背景是逐渐放大的纽约街头,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就像她在影片的结尾问Clair的那句“Were they all laughing at me?”一、关于ambition与世俗成功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Florence的老公Clair和年轻钢琴家Cosme的关于ambition的对话。

这两个男人的经历其实有相似之处。

Clair曾是一名演员,却只能做一名二流的演员,而与家底不菲的Florence的婚姻,让他可以在纽约上流艺术圈如鱼得水。

Cosme则站在才华与抱负的交界处,他严肃钢琴家的追求告诉他不能继续为Florence业余的演出伴奏,同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机会又让他垂涎。

这仿佛是一条捷径,能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的青年钢琴家又能有几人呢?

演出结束后的一场戏,可以看出Cosme已经认同Clair了,从“We made it.” 到“Thanks for everything”. 一个人的ambition确实极容易在世俗里扭曲、迷失、追名逐利,只是电影中的荒谬放大了Cosme内心的妥协与挣扎。

影片的结尾说明Cosme的钢琴事业高峰也仅限于和Florence合作的时期,影片中有所表现的健身事业竟然开花结果,而Clair则进一步为纽约的音乐事业做贡献。

如果当初年轻的Cosme坚持走严肃钢琴家路线,稳扎稳打,会不会成为一名有名的钢琴家呢?

亦或是像大多数人一样,自始至终被埋没?

而二流演员Clair对艺术的贡献,这些社会活动,是不是也是纽约这座城市的幸事呢?

本片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ambition和talent的矛盾,你的才华能否配得上你的野心?

对Florence而言,她的野心远大于她的才华,这是她的可悲之处,亦是可怜之处。

她小时候曾经弹钢琴,后来因为疾病才专注于唱歌。

影片中Florence和Cosme在Cosme家里弹肖邦钢琴曲的一幕令人动容,虽然她只弹了几个音,那份对音乐深沉的爱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Cosme的伴奏,让钢琴曲完整的同时,也在帮助Florence实现她的梦想。

所以影片的多层次就体现在,Cosme和Clair在与Florence相处过程中,逐渐被她打动,而产生了对她的理解与包容。

二、关于个人梦想和外界评价Florence对她的梦想无比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做着努力。

然而,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她跟本不会唱歌,是卡内基音乐厅“史上最差的歌者”。

New York Post的记者从始至终作为“真相”的化身,在与Clair争执时曾提到Florence巨大的"自负"egotism,而Clair助涨了这种egotism的膨胀、放大。

诚然,Florence是自我的,她由于社会阶级和自我蒙蔽,与外界的真实评价严重割裂。

然而影片最后,Florence仅一息尚存的时候说的那句,“People may say I can’t sing, but no one can ever say I didn’t sing.”却是对她自己追梦之旅的最好诠释,她热爱音乐,甚至在音乐的支撑下对抗疾病。

当她站在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上唱歌,她耳畔回想的是优美的音乐,对她而言,这就是她梦想成真的时刻。

也许梦想本就该不顾他人指摘,实现与否与外界的评价无关。

三、Delusion & Lucidity 幻想与清醒Florence一直生活在自己和Clair编织的巨大的幻象中,她的小型音乐会的所谓”真正的音乐爱好者“,其实是一些又聋又瞎的老年人、她的老朋友们,”心照不宣“地哄着她玩。

没有人愿意捅破真相,当他们听到可笑之处,反而会大声喝彩,这样就可以公然地笑了。

讽刺的是捅破幻想与清醒这层窗户纸的,竟然是Florence自己的一次善举。

她听到收音机里提到的一个士兵,便去上门给人家送专辑,还要为为国效力的士兵们办一次大型音乐会,最终纸包不住火。

Florence的可爱之处也正在于她的善良与纯粹。

她最终在纽约街头垃圾桶里找到真实的一幕,堪称经典。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多种元素表现“幻想”与“清醒”这个motif和paradox. 比如夸张的服装、浮夸的舞台表演和、华丽的室内装潢、多次出现的“酒”的镜头强调了“幻想”,而Florence的秃头、白底黑子的报纸镜头(New York Post的真实评论和Florence gravely ill的通告)都表现了“真实”这个主题。

四、关于爱的多种形式。

”Love has many forms."相信看了影片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对休格兰特扮演的Clair进行了一系列的判断。

从最开始的完美老公,到之后回情妇家过夜,让观众以为Clair对Florence只是逢场作戏,然后之后为了Florence,他和情妇Cathlyn在酒吧的冲突,以及从始至终对Florence的最大程度的保护,竭尽全力构筑的safety net,都让我在最终判断,Clair深爱着Florence。

这种爱超越了性,是纯碎精神的。

电影最温情的是Florence每每睡前,都会让Clair给她朗诵诗歌、句子,“Please recite for me”。

加上休格兰特的嗓音和英伦腔,表达了无尽的温柔与深情。

正是因为深爱着她,才会帮她构筑一场大梦,搭建了人生的舞台,让她像一只小鸟一样,无忧无虑,尽情歌唱。

***补充:我看完影片曾思考过艺术判断标准的问题。

艺术是主观的,又是有钱人的游戏,因此上流社会的一个小圈子往往能引导舆论,也正因为此,在当时的时代备受推崇日后评价认为过誉的艺术家,和在当时时代完全没有被发现日后被艺术史评价极高的艺术家都不在少数。

然而跟朋友讨论,唱歌还是有固定的标准,电影里的Florence唱歌走音,已经是完全业余的状态,因此这一层就算是导演编剧有意图表现,也不是重点,亦或是为了戏剧效果弱化的一点。

总之,这部电影各位演员演技炉火纯青,主题多层次,在荒谬中藏着深刻。

导演十分擅长女性人物塑造,曾经执导过《女王》,想必本片是冲奥的。

奥斯卡近年来又十分青睐传记片,本片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推荐一篇对Florence的评价文章:https://psmag.com/the-worst-singer-in-the-world-6baec146710e#.pgvzlf1t7 对Florence的评价:“It’s a bit like an amateur tightrope walker attempting the Niagara Falls crossing, over and over again, with every first step a spill. And yet, each time she beams, triumphant, insisting she’s made it and in the finest style.”

 4 ) 人生如戏,爆发演技

不,她的丈夫并不爱她。

没人知道历史上的人物原型是什么样,但根据这部电影的铺垫,St. Clair并不爱她,原因如下:1. 他和所谓“情妇”关系很好。

“所谓情妇”是说,如果不站在弗洛伦斯的视角来看,明明这一对才是正常夫妻,各方面都很正常,有共同爱好和社交圈,一起吃饭睡觉,弗洛伦斯那根本是工作关系。

2. 实际生活中,在弗洛伦斯死后,St.Clair 和一个叫 Kathleen的人结婚了。

虽然没有证据说K某在实际生活中一直是St.Clair的地下情人,但电影选择把他的情人叫做“Kathleen”,意味着电影故事结束后,St.Clair和他的情人破镜重圆。

或者说是修成正果。

这怎么看都是真爱啊。

3. 电影用种种细节给我们展示St.Clair在弗洛伦斯面前装成另一个人。

他的本质是热爱爵士舞的大俗人,但在弗洛伦斯面前是个禁欲、高雅、动不动满嘴跑莎士比亚的英国贵族。

假得让人全身发麻。

戏精成这样,连5%的真我都没有,还谈什么真爱?

4. 弗洛伦斯看到的St.Clair根本不是他的真实人格,所以几乎完美无缺,事事尽心,百依百顺。

两个人从来不发生矛盾,从来不吵架,出了事都是St.Clair带着周围的人哄骗应付她。

这叫谈恋爱吗?

这叫哄富婆。

5. 弗洛伦斯要求St.Clair晚上留下来,St.Clair 在她身边和衣而睡。

-以下有剧透。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人物改编。

上世纪40年代,纽约有个富有的老太太叫弗洛伦斯。

她继承了大笔遗产,没有家人和子女,生活中只有一个“丈夫”——比她小N岁的St.Clair。

弗洛伦斯热爱古典音乐,经常赞助不赚钱的音乐会,在这个圈子里声望很高。

她自己也喜欢唱歌剧,自己开了个社交俱乐部,在里面登台演出。

这里面只有一个问题:这个弗洛伦斯啊,她唱歌实在不怎么好听。

因为她是个大好人,也挺有鉴赏力,这个俱乐部也捧出不少有才华的人。

所以她有很多朋友、著名音乐家、附庸风雅的有钱人来捧场。

大家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弗洛伦斯其实是懂音乐的,只是她有点汞中毒,加上年纪大了,加上大家都哄着她,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唱歌跑调。

特别是St.Clair,把整件事情包装地像模像样。

尽管他从来不住在弗洛伦斯家,而和一个“情人”住在一起。

周围的人都知道St.Clair另外有家,但是大家都不告诉弗洛伦斯。

大家都觉得弗洛伦斯这么老,大概快死了,让她生活在童话里到死吧。

但是阴差阳错,弗洛伦斯灌了一张唱片,仅仅只用来送朋友,也给她打开了知名度。

她又觉得二战中的士兵太辛苦了,为了慰劳他们,决定在肯尼迪大厅开一场独唱会,请士兵们来听。

这次演出中,泡泡戳破了,观众哗然。

负面评论登上报纸,弗洛伦斯看到以后病逝。

但是她觉得毫无遗憾。

-看到一半,我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这被分类为“喜剧”。

明显的笑点只有梅姨唱歌跑调。

第一次还挺搞笑的,场景设计也刻意搞笑,可再往后就不好笑了,我见过唱歌难听的人多了,从来没觉得很好笑。

只能把本剧理解为“黑色喜剧”。

前半部分是挺黑色,虽然画面温暖喜庆,人物可爱,然而难以掩盖整个故事讽刺的基调。

钱无所不能,有钱就能实现梦想,古典音乐家为了钱陪一个唱歌跑调的老太太玩,英国贵族后裔整天说着恶心兮兮的情话傍大款,暴发户参加滑稽可笑的音乐会附庸风雅,前线打着二战呢一群纽约富人搞这些乱七八糟。

这是个“皇帝的新衣”式笑话吧……然而后半部峰回路转,表面上要谋财害命的St.Clair突然真心维护起弗洛伦斯的声誉,以前也笑过弗洛伦斯的人突然大声指责现在嘲笑弗洛伦斯的新观众。

神秘的手提箱里不是什么感动人的秘密,而是一份长长的遗嘱名单。

新加入的钢琴师本来是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现在被加入遗嘱名单,成为皇帝的共犯。

这是什么发展啊?

这是什么强行HE啊?

更大的可能是,创作方受到某些压力,最后时刻修改了结尾。

这样硬扭的结果是,观众最后十分困惑,把一部本来至少7.5分的电影拉到7分以下。

不过我还是想给它找补一下。

这样强行温暖的结局,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电影中的)St.Clair固然是谋求遗产而来,但不妨碍他入戏太深,代入角色。

就算人生如戏,演员也可以在自己的角色中给其他角色真情实感。

就像《甜蜜蜜》中的张曼玉,傍上黑道大哥曾志伟完全是为了荣华富贵,并且心里一直想着以前的“好朋友”黎明。

但曾志伟死的时候,终于成了人人羡慕的“有钱寡妇”,却由笑转哭。

他们聚集在弗洛伦斯周围,都是为了钱。

弗洛伦斯又何尝不知道。

只不过她实在太爱唱歌了,她在梦中不可自拔,最后带着众人在这场戏中沉浸式演出。

他们真把自己当成弗洛伦斯的爱人、专业歌手的伴奏、歌剧名角的追随者……所幸这场梦随着弗洛伦斯去世,很快结束了,每个人都完满完成了自己的演出任务。

 5 ) 一直生活在梦里,又有何不可?

许久没有看过落泪的片子了。

众人笑我痴,我只独醉而不醒。

剧情很俗套,富家女为圆梦,挥金如土。

失意老公,为爱为钱两面生活。

周围龙套友谊出演。

为了爱,为了梦,又有何不可?

一开始都是光鲜的绸缎,慢慢展开出背后的疤。

年少轻狂的错,要用一生来弥补。

即便后面遇到了贴心爱人,也难掩悲伤。

梅姨的演技还是一如即往的精湛,休格兰特的演绎是自洛丁山后最棒的一次。

钢琴师在初听梅姨歌声时的表情,颇为华彩。

全篇透着旧日纽约的浓浓风情。

即使是要钱,即使是要欲,但是还是有爱,责任和坚持。

这种老派作风着实让我感动。

 6 ) 跑调是爱、坚守和给予他人的勇敢

第一次听一个女人认真地跑调,是在《我最好朋友的婚礼》卡梅隆•迪亚兹在朋友们的聚会上,起先她很羞涩,然而当她鼓足勇气努力地歌唱的时候,却妥妥地跑调了。

生活中一个无常的小片段。

那偏离的调子荒腔走板,喜感出来以后你又会被她的真诚所感染。

是的,女孩宁可暴露走调,也要努力表达,这得是多爱这男的呀。

卡梅隆•迪亚兹只跑了一小段,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跑调天后》是整段歌剧,要跑得“像”(表演五音不全地唱比正常地唱难多了),要跑得既“婉转”又幽默,就像讲笑话的人得一本正经地讲,包袱不断,又要搔到痒处才能把人逗笑。

这难度和把控力太见功力了。

梅姨年轻时美得那样超凡脱俗,老了依旧很有味道,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经典角色。

《廊桥遗梦》、《穿普拉达的女王》、《时时刻刻》、《铁娘子》、《小妇人》太多了,很多经典角色都值得品读。

好的演员会一直突破自己,不断尝试,甚至有点“丑”或者“滑稽”的角色都在所不惜。

梅姨让我想到巩俐,都是厚重的,融入角色不留痕迹的忘我演员。

电影豆瓣6.9,我给梅姨打五星。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 The Glory9.4Florence Foster Jenkins Cosme McMoon Thomas Burns / 2008

 7 ) 谁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记得曾经有句很流行的话:“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女主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个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幸运儿。

尽管唱歌跑调,但在周围人善意的谎言中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歌者;尽管身患重症,但依然有个爱她并支持她的丈夫;尽管被真相击倒,但最终又领悟到了“歌唱”的真谛……我喜欢这个女主,她热心公益、纯真善良。

即便已经70岁了,依然像个不曾长大的小公主,被亲人朋友温柔的爱着,在大家合力营造的童话故事里随性徜徉,学习声乐、开俱乐部、公开表演,她可以做一切想做的事,总是有人在赞美她、鼓励她、支持她。

如果可以这样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也不失为一个完美的结局。

然而,一个严肃的音乐评论家,打破了大家苦心经营的幻境。

面对残酷的真相,公主显得手足无措、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比起批评和质疑更大的伤害是发现身处的世界竟然和认知中的世界不一样,就像《楚门的世界》里描述的一样,一切都是“真人秀”。

还好女主天生乐观,虽然几近崩溃,但最终领悟“他们也许说我不会唱歌,但不能说我不曾歌唱”……相信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像女主这样被“温柔以待”,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纽约的音乐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接受过她的帮助,自然会“技巧的”恭维她;有专业人士背书又名声在外,那些不太能欣赏她的音乐的人,也会附庸风雅的赞赏她;有钱、有音乐、有人爱,这样的人内心一定充满了阳光,这样的人格魅力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喜欢她,爱她。

所以,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有起点的话,我相信是“有钱”。

没有穷过的人,不知道人性的险恶。

想想为什么《窈窕淑女》里赫本扮演的卖花女,说话声音难听带有“下层”腔调,被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刻薄对待;想想为什么超模吕燕成名前,不少人说她长相丑,后来脸还是这张脸,但评价却从丑变成了“高级脸”;想想你有没有朋友/领导家的孩子明明很熊,你却要违心的说:他很聪明、很有创造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最后熬一锅鸡汤,撒大把鸡精——虽然没有丰厚的遗产可以继承,但至少我们可以努力成为有钱人,因为“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爱玛》台词),而富有的老姑娘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所以,赚钱吧!

少女!

题外话:我以前真不能理解喜欢杨超越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就理解了,她也许唱跳都不行,但她有她的魅力,也许就某一个闪光点就让你无可救药的成为她的粉丝,哪怕她唱歌走调、跳舞划水,依然值得你兴高采烈的为她欢呼喝彩。

怎么办?

突然也有点点喜欢杨超越了呢。

 8 ) 《跑调天后》讥笑她的人终被她征服

音乐传记片《跑调天后》还原了美国三四十年代名噪一时的女高音歌唱家弗洛伦斯·福斯特·珍金丝(梅丽尔·斯特里普饰)的传奇故事,她热爱音乐,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沉醉于自己美妙的歌声中,沉溺于追捧者的爱戴里。

坐拥庞大的遗产,身伴爱侣对她悉心照顾打点前后,生活对于她来说是那么美妙与幸福。

而事实却是弗洛伦斯这个造梦者,一开始编制这个美妙的时候已经自带缺陷,可贵的是那些先天的和后天的缺陷终究都没能戳破她的梦境。

奇特的她,让人惊叹大家都知道流行歌手举办演唱会也好,歌唱家举办高雅音乐会也好,无论大型的四面台,或是小型的迷你场地,主办方和歌手都会希望售票情况越多越好。

但是弗洛伦斯举办的大小音乐会都限制了门票的发售,可见她的目的一定并非盈利。

另外,就算限量发售门票,也可以视为一种饥饿营销,越快抢购的人就能占得先机到时进场当观众欣赏表演。

想要现场听到弗洛伦斯演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的丈夫兼经理人圣克莱尔先生(休·格兰特饰)为观众设置门槛,每一位购票入场的人士都必须经过他亲自严格心细的筛选。

首先不能是热爱音乐,纯粹追求听觉上享受的人,其次是否听过弗洛伦斯的歌声,如果是新观众基本上会拒之门外。

天真的她,被人讥笑弗洛伦斯在朋友的支持和一小撮观众的追捧下,一直以为自己的歌声美妙至极,可以与当时的几位女高音歌唱家齐名。

她甚至不满足自己的小型音乐会,要与乐坛新星争光辉,不顾后果地势要在卡内基音乐大厅举办三千人的公开音乐会。

丈夫因为她的这个任性的追求,煞费不少苦心去维系那个脆弱的真相。

那就像纸团保不住的熊火,弗洛伦斯太热爱自己的音乐事业了,她听见收音机里面的点歌,于是乎将自己的歌声灌录到黑胶唱片里面。

她要将这样美妙的音乐带给那些正在接受战争(正值1944年)苦难的人们,她将唱片送到电台播放。

年轻人争着要弗洛伦斯的唱片,只为在大众留声机之下,以这样荒唐刺耳的歌声取乐。

不仅如此,弗洛伦斯擅自赠送1000张门票给开往前线打仗的战士们,因为她认为音乐可以治愈战士受伤的身心。

音乐会当晚,士兵们第一次现场感受这样的走音,他们发出了夸张的嘘声并宣泄着恶意的嘲笑。

热忱的她,将人征服弗洛伦斯一向出手阔绰,乐于助人,在音乐圈收获不少大师级别的友谊。

年轻的钢琴演奏师一开始为了得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伴奏遴选。

因为得到这份演奏工作,钢琴师很高兴,但当他知道以以弗洛伦斯这样糟糕的唱功也要在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出时,他表示拒绝演奏,钢琴师认为为这样一名走调的所谓歌唱家演奏会坏了他自己的名声。

直至每日为弗洛伦斯演奏,看着她卖力地练习与沉湎于音乐中的自我满足,她对于音乐的追求热情消除了病痛带来的折磨。

潜移默化之下钢琴师竟也被她打动了,希望为她作最好的伴奏,认为那是一件值得实践的壮举。

到了音乐会当晚,弗洛伦斯看见士兵们哄堂大笑的场景,她怯场了,不是因为她意识到了真相,而是她认为那很怪异,她感到不解。

这个时候,于第一次笑场的两位观众却为她站了起来,呵责那些没有礼貌的士兵,并带动全场鼓励弗洛伦斯表演下去。

音乐会一首又一首地进行下去,士兵们停止了骚动与不满,也许连他们也诧异自己会在这样另类的歌声里面找到了美好的东西,可以静静地欣赏下去。

音乐会完满地结束了,弗洛伦斯的音乐梦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她靠着那样无知无畏的热忱打动和征服了众人。

也许这是音乐史上的一件怪事,如果你不介意那走调的非主流,这又何尝不是音乐史上的一件盛世呢。

作者:cherie chik文章编号:CF037日期:2016年11月7日公众号:wordshowu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9 ) 来自丈夫无畏的支持

感动来自女主Florence丈夫对她长久的陪伴。

Florence有自己的音乐梦想,且家财万贯,聘请声乐老师教她美声,还有钢琴师做舞台伴奏乐师。

只是Florence因十八岁时新婚夜被第一任丈夫染上梅毒,健康状况逐渐下滑。

不仅声带吃不消高音的演唱,她的身体也负担不起长时间的演出。

分享一位被Florence歌声吓呆的琴师(没错是生活大爆炸中的Howard)但在这样的情况下,Florence的丈夫仍对她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说她的演唱美妙绝伦,简直无人能比。

就这样Florence沉浸在谎言中,沉浸在丈夫买通观众来观看自己音乐会的喜悦中,沉浸在被好友夸奖的假象中。

喜剧的成分展现在Florence不明所以的快乐。

她是一位病危的患者,却丝毫没有生病的样子,兴高采烈的上台献唱,穿着华贵的衣裳。

她却不知道,在她享受的掌声与快乐背后,她的丈夫为她付出了多少……ps: 需要忍受梅姨跑调的演唱……

开心到模糊~#微信公众号##Lumos光影瞬间#

 10 ) 比世俗之“爱”还要多一些

看片过程中,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电影里的休叔真的爱梅姨吗?

影片截取了梅姨饰演的女主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这个女人,韶华已逝,容颜不再,身躯笨重、变形,梅毒病菌侵染了整个身体,须要依靠假发、假睫毛、浓丽的化妆、极华美夸张的服饰才能掩饰憔悴的病容。

她实在是不幸的,从前夫那里染了病,辛苦打熬了十多年,左手神经坏死,连按下心爱的钢琴键都觉吃力;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休叔饰演的男主的陪伴,本该是惨淡的人生竟然在最后演绎成了华彩的乐章。

他爱她吗?

或许是的。

一个没有天分却热爱歌唱的女人,毕生愿望是到卡内基音乐厅为数千人献唱,接受无数崇拜景仰的目光。

只是任何一个耳朵正常的人,无论是琴师、乐评人、调音师、听众,任谁都听得出从她喉中发出的那声音跑调跑到天荒地老,让人想笑,捧腹大笑。

但那又如何,他愿意倾尽全力搭建一个“皇帝新衣”般的童话世界,所有的听众、乐评人都是精心挑选,他在后台打起十二分小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确保他们只会发出让她开心的赞美之声。

至于那些评论人?

用钞票能够解决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邮报记者不接受贿赂,写下了唯一的针对梅姨的乐评),就把整条街上的《邮报》都买光好了。

这个男人对妻子的好到了极致,他亲手打理她的饮食起居,哄她入睡,和佣人一起取下她头上的假发,戴上睡帽,在她额上印上轻轻一吻。

可是他还是要离去的,他几乎从不和妻子一起过夜,这种柏拉图式的关系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在这城里有他另一个家,一个年轻、优雅、颇有几分情趣的小女友,他可以在那里恣意放纵,放下绅士派头,和年轻人一起随着音乐摇摆身体,饮酒作乐。

在女友不高兴的时候,他会带她去郊外打高尔夫,那段画面唯美、温馨、浪漫,可在同样的时间里,他的妻子因为孤独郁闷,只能去琴师的小阁楼,一边洗碗一边闲聊,一边回忆与丈夫相遇的美好时光。

或许说爱并不全面,在休叔对梅姨的感情中,也许已经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同情、怜悯、敬重……特别是梅姨对音乐出于骨子里的挚爱,让休叔感同身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就是他,她的成功未尝不是他的骄傲。

在梅姨突然到访的时候,休叔会毫不犹豫地将小女友藏进卫生间,虽然梅姨或许早就对这些事情洞若观火,但她从不揭穿;当一群小年轻对着梅姨唱片里的声音放肆嘲笑时,休叔会疯子一样的冲上去理论,甚至为此让小女友深深地伤了心。

他们之间这二位一体的纠葛早就超出了世俗定义的“爱情”,也许并不尽如人意,但没有什么能够替代。

在最后的时刻,依然是他陪在她的床前,她的视线早已模糊,却在朦胧中得到老天眷顾,看到了此生最为企盼的画面:她唱出了让自己最为满意的声音,如圣歌般优美婉转。

一场精彩的演出之后,她得到了台下雷鸣般的喝彩,那是发自真心的仰慕和爱戴,而他也在她的极力邀请下从幕后不好意思地走出,和她一起谢幕……此刻她心满意足,“有人说我不会唱歌,但没人能说我没唱歌”,这是她留给尘世的最后一句话,伴随着一脸释然的笑容,她在他的泪眼中渐渐睡去,幻想中的舞台上,她也放开了他的手。

剧终,耳边余音袅袅,眼眶却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跑调天后》短评

弗洛伦斯给世人留下了“选择生活在谎言中,还是将谎言当成真实人生”的困惑,梅姨这版没有尝试正面解答这个问题,这里她如孩童般天真烂漫,被周围人呵护成老公主。看梅姨唱歌我是矛盾而困惑的,不知是欣赏她的浮夸表演还是煎熬她的恐怖歌声。丈夫这个角色的爱性分离,反倒贴近现实一些,是否觊觎身后财产不得而知,但能骗过一生就是真爱。西蒙赫尔伯格脱离不了夸张喜感的表演方式,这里倒是贴合

9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跑调的噱头下依旧是陈腐不堪的励志剧内核

10分钟前
  • 368
  • 较差

三星全给这则真实故事吧,或许事实本身就是如此戏剧化,却并非我所能接受的表达。不过,觉得休.格兰特在片中那段舞蹈要比《爱乐之城》的好多场戏都好看

14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People may say I couldn't sing, but no one can say I didn't sing.」

19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长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94868/

21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推荐

这个和去年的“玛格丽特”应该是同一故事吧?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跑调跑得如此惊世骇俗的人物原型了。比较起来明显法国版更胜一筹,讽刺同时又不忘投注淡淡的怜悯,美国版完全走心灵鸡汤路线了。梅姑=奥斯卡真毒瘤...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过去之伤痛,不改当下之天真。

29分钟前
  • 夏日梧叶
  • 推荐

有钱真好

31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阳光老美女

3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只希望我人老珠黄的时候还有人叫我小兔几。

34分钟前
  • 果朵朵
  • 较差

太作

37分钟前
  • 大脸。
  • 较差

不行了不行了,歌剧控受不了这个。。。。。。。。。太能闹了😂😂🥳🥳🥳

39分钟前
  • DuoDuo🐿️
  • 力荐

Je préfère Marguerite

44分钟前
  • Fermi.Paradox.
  • 较差

3.5 前有Catherine Frot 演绎太好,然而梅姑也好棒。同法版一样,前半段太喜,后面让人感动,法版感于女性的执着,而这部则是爱情。我仿佛看到了休格兰脸上的老人斑。

4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People may say I can’t sing, but no one can ever say I didn’t sing.”

51分钟前
  • 小乔到手
  • 推荐

大失所望

53分钟前
  • 骑鲸少年
  • 较差

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里,到死的那一刻如梦方醒,开心吗?

58分钟前
  • 南蛮
  • 推荐

没有搞懂为什么要拍这个电影呢?

1小时前
  • 糖烘烘
  • 推荐

没太能够理解其中奥义,只感觉梅姨置换到我国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老师。

1小时前
  • 奇爱小姐
  • 较差

虽然主角演技不错,但剧情真的太弱了,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主角演技可以,电影就能让人看得下去的。

1小时前
  • Sparks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