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冲着戏精朱镇模,才翻出这部01年的片子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首先是超强卡斯,钻石级别:安圣基、郑宇成、章子怡。
在人才上,真是不服高丽棒子不行,你看人家的电影业培养出有那么多的演技、外形、票房兼备的演员,反过来,这些人又支撑着他们的电影发展。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不信你看,香港电影的不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香港演员的青黄不接。
第二,《天地英雄》原来是山寨《武士》。
一样的多国部队,不同的是明朝的高丽使臣换成了遣唐使;一样的人物设置,将军、和尚、地位尊贵的女人,一心想回家的异乡人,情感纠葛大同小异;《天地》里的小孤城一战俨然就是《武士》里土城之战的进化版;比较起来,还是《天地》的视觉效果更好些;但《武士》在精神上更胜一筹,更加清晰有力,安圣基的那句台词“只有经历过长途跋涉的人,才看的到归乡的慢慢长路”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很长,如果我早先知道电影这么长的话,我肯定不会看的。
本片系同事推荐,比较早的电影,昨天,百无聊赖,于是观摩。
最近章子怡的影片看了几个,《卧虎藏龙》《艺妓回忆录》等,弄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她。
章子怡是个好演员,她的眼睛很有内容,最顶级的演员就是用眼睛来演戏。
章能走红于国际必定是有原因的。
本部影片而言,大明公主一开始的傲气,刁蛮,随着那么多生命因他而死的愧疚但仍不失骄傲刁蛮,到最后心灵脆弱无法承受那么的生命,章都用眼睛很好的诠释了。
看过一篇分析,说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章子怡,是因为,章一开始就奔着国际去了,国内的观众没有看到她的成长经过,仿佛一下子蹭的冒出来一个人似的。
不像周迅、赵薇之类,大家见证了他们由稚嫩青涩到成熟的过程。
我觉得说的蛮有道理。
影片比较不错,不过夹杂了高丽人的意淫,如若真的还原历史的话,我们的蒙古兵绝对不会那么不堪一击。
当年蒙古兵横扫中原,成吉思汗甚至打到了欧洲,势力绝对不是盖的。
但是这个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国内拍一些抗战片的时候,把日本人拍的那么愚蠢,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还会有当年的东三省彻底沦陷吗。
但凡常人,心理总有共同之处。
写到这里。
电影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
电影带给人的启示是:很奇怪的现象是韩国人用中国(香港)的技术拍中国人的特色文化(武侠)居然非常受韩国人欢迎。
从《飞天舞》到《武士》,我们看不出它比一部中等水平的港产武侠片有何突出之处。
可就是这样的二流制作,愣是打破了韩国票房一个又一个记录。
静下心来一想:真正打动韩国人的是那些所谓精彩武打镜头、大场面、“好莱坞明星”章子怡,还是其他的什么?
其实这几年韩国电影的卖座之作(例如《朋友》)并非盲从好莱坞式的大片,而是立足于本土化、民族化的作品。
即使武侠,也因为韩国文化根源在中国,那里面有高丽民族的血液在流淌。
由此联想到中国人用好莱坞的技术来拍大片行不?
一百多年前就有个识时务的魏源在大声疾呼“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安好像是最先觉醒的人,姑且勿论他是否曲线救国。
事实上,几年前大陆的冯小宁就在做。
张艺谋现在也在做。
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此,而是中国人是否能拍出中国特色。
好莱坞在向世界灌输唯美国独尊的大国民思想。
如果我们仍然在闭门造车、夜郎自大,那么,到头来只能用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来为中国电影总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可能是这类动作的,逃亡的,追捕的,侠骨柔情的看多了。
所以感觉不出什么新意来。
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亮点。
第一,最大的亮点是郑宇成。
什么时候都带有一种成熟,冷酷,帅到牺牲的外表。
其实就是冲着郑宇成叔叔才看的。
之前那么多都是看郑宇成的电影。
例如《雏菊》的杀手,《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木匠。
郑宇成的胡子。。。
第二,这个故事本来是韩国人自己的事情,但是后来章子怡的出现,是这件事变成了中韩人民的大团结的故事,起先的战士的战争,演变成了人民的战争。
历史书上说,中国的解放战争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是中华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战争(还像是朱德要么就是彭德怀说的,忘了)所以故事的最后,主角都死了,但是人民胜利了。
这就一反中国人常态让主角活着,这种老俗套的电影。
我记得小时候看《天地英雄》的时候就是,大家跟女主角(赵薇)有了感情,大家都被敌人困在一座大漠孤城,最后决战。。。。
太多了还有《百夫长》,相当英国式的电影了(男的特别有风度),最后大家几乎都死了,主角都没有完成自己愿望,虽然没有完成愿望,但却获得了感情。
第三,有一个跑龙套的中国人,就是跟于荣光饰演的蒙古将军一伙的一个兵,居然是新版 三国 里的张飞。
其实,最主要的 还是郑宇成。
章子怡的表演风格于他在卧虎藏龙的表演一样,感觉挺倔强的,但是一看就知道,哎 ,感觉没有卧虎藏龙表演的好
情节上的缺陷非常明显,故事拖沓、空洞,试图用打斗填充,可惜打斗场面也让人看着麻木。
人物基本上没有醒目的地方,郑宇成有一点点,他扮演的奴隶黎率倒是很像《无极》里的昆仑,不只是因为他们都是英俊而了得的奴隶,更因为他们都是这两部无聊的电影里唯一的亮点。
《武士》总之就是一部比《无极》好点、比《墨攻》差点的三星电影。
如果说电影里还有精彩的场面,那就是最后一个镜头。
安圣基要启航回国,他把郑宇成的枪头插在船上,他的身后是土城、章子怡和她的不幸的子民,他的前面是大海茫茫。
我觉得这个镜头留白的效果比故事本身精彩得多,而且满腹乡愁的音乐也适时响起:如果太阳像母亲在呼唤,她在焦急期盼,亲人的气息在风中悄然弥漫。
如果月亮像父亲在微笑,指引家的方向,那是你的心归处……电影的最后,老弱妇孺齐上阵,汉族蒙古族朝鲜族互相杀红了眼的时候我忍不住惊呼: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明朝初年,高丽为了讨好朱元璋,派出使团来到中国。
结果却被当成了间谍,遭到流放。
后来押解他们的明军,被蒙古骑兵消灭了,蒙古骑兵扬长而去,留下他们这些高丽人,让他们自生自灭。
这些高丽军人在他们的将军崔正带领下,走上了回高丽的路。
这条路比较漫长,但他们还是一心想要回家。
他们此行的目的无法完成了,那些公文都被没收了。
使节也被蒙古军队杀死了。
他们根本就证实不了自己的身份了,只能回国了。
本来他们就这么回国,还是比较安全的。
大家都有老婆孩子,父母兄弟。
可是这位崔正将军非要多管闲事,他决定把明朝的芙蓉公主给救出来。
为了救公主,他们杀不少蒙古人。
于是跟蒙古大军对他们紧追不舍,要彻底消灭他们。
他们躲在一个小城里,做坚决的抵抗,最终打败了大量敌军,自己这一方面,最后也就只幸存一个高丽人。
其余那几个都壮烈牺牲了。
如果太阳像母亲在呼唤,她在焦急期盼亲人的气息,在风中悄然弥漫如果月亮像父亲在微笑,指引家的方向,那是你的心归处如果星星会越来越明亮,从未有过的光芒,等鸟儿唱着陌生旋律在飞翔 如果雨水融入河流滋润,你的生命和理想,那是你的心归处如果太阳像母亲在呼唤,她在焦急期盼亲人的气息,在风中悄然弥漫如果月亮像父亲在微笑,指引家的方向,那是你的心归处有个声音在对你讲去找那美丽的故乡无论你是否找得到呼唤你的声音的故乡如果太阳像母亲在呼唤,她在焦急期盼,亲人的气息在风中悄然弥漫如果月亮像父亲在微笑,指引家的方向,那是你的心归处如果星星会越来越明亮,从未有过的光芒,等鸟儿唱着陌生旋律在飞翔如果雨水融入河流滋润,你的生命和理想,那是你的心归处内心的火焰在燃烧离开了也将回到这地方你的心从未动摇过呼唤你的声音的故乡如果太阳像母亲在呼唤,她在焦急期盼,亲人的气息在风中悄然弥漫如果月亮像父亲在微笑,指引家的方向,那是你的心归处如果星星会越来越明亮,从未有过的光芒,等鸟儿唱着陌生旋律在飞翔如果雨水融入河流滋润,你的生命和理想,那是你的心归处---这首BGM找了很久,因为不知道歌名,无从查找。
《武士》,自认为是近年来韩国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
(当然是与现在愈演愈烈的“野蛮风”和“情色风”及“万年悲情风”相比。
)在影片的末尾,安胜基扮演的那个历经种种苦难终于可以独自踏上归乡路的武士,站定在一条破旧腐朽的小舟上,回首望向中原大地上芙蓉公主与众人一起挥手告别的身影时,这首曲子不设防地就随着无垠的碧绿涟漪荡漾出来了。
韩国男歌手用蹩脚的中文发音演绎出的歌词,和着幽婉的带有中国风的曲调,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之下,竟意外地契合,动人心魄。
无关责任,财富,荣耀,只为归乡。
与故乡期盼着的亲人们团聚,哪怕已化为一具枯骨。
以此信念,支撑起所有的分离、牺牲、血泪、背叛。
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自己一直以来的寻找,还有那些终于无法归乡的武士。
很小的时候看过这片子 没什么感觉 今天又翻来看 才发现这部片子还是很不错的 我很庆幸看到的是比较完整的片子中韩文混合 片子很长 故事虽然很简单 但是人物刻画还是很饱满的 不论是高丽 蒙古 大明公主还是老百姓 从他们进沙漠到最后 就像把我也带入沙漠一样 虽然我对棒子没好感 不过在这部片子里 里面的高丽士兵 他们真的是最让人敬佩的武士 ..
我是在电视上看得这部电影,最开始感觉很震撼,因为看到高丽兵,蒙古兵,明朝兵混战在一起有点玩儿帝国时代的感觉。
各种语言各种装束的大杂烩出现在眼前,一时间眼花缭乱不能自拔。
但不久就看的有些别扭。
被押送的高丽兵遇上了劫匪一样的蒙古兵,又遇到了出嫁的公主章子怡,还有一群逃难的老百姓跟了上去,故事讲到这里就有些讲乱了。
倒是动作场面还不错,高丽兵组成的战斗小队分工明确战斗积极,拖家带口却还是让史上最强大的蒙古兵无可奈何,他们桀骜的性格也在这个时候彰显了出来。
到影片的结尾,仅存的高丽兵坐小船离开欲横渡渤海也是相当感人。
至于章子怡的表现,我想说的是太让人失望了。
就是起到了一个花瓶的作用,一脸正经的表情似乎是在维护公主的威严,但是最后我发现大家都在浴血奋战的时候只有她显得多余而无用。
最后她活了下来我感觉有点咬牙切齿……如果想看三个民族打架,那就来吧,如果幻想着来看史诗那可就真的失望了……
朝鲜是明朝附属国,电影背景,正是明朝与元朝交替中的时期。
大国的变动,在微小。
附属的小国,都是害怕的,派使团去表示忠诚。
远出的人,离开故土,永远是思念家乡的,回家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的愿望,这就是电影的一条线。
公主问将军,卫士说你们是想回国的。
将军回答公主,个人和国家不一样。
在没碰到公主前,武士们落魄的聊天,连南京都没到,任务一半都没达到,是不荣耀的。
朝鲜和中国一样儒家文化,受命于天子,臣服君,有负君托。
回到故国是没用荣耀,是丧家犬,可在这么不济,都愿意回去,因为家里有妻子老母。
碰到公主,只到有一线生机,救了公主,就能为国家完成任务。
三个国家,在沙漠的战斗。
朝鲜武士内部不团结,蒙古人凶残,明朝士官的盲目。
人性一面,公主不放弃自己的子民,中国善良的老百姓,朝鲜人抛弃本身的胆怯和自私,也愿意保卫它国的子民。
这不是韩国人,美化自己,能救赎他人。
他同样放大自己缺点,武士勾心斗角,内部争吵,他们在利益驱动下,帮助中国老弱病残的百姓,可在面对强劲的蒙古劲敌下,能一起抵抗共同的敌人。
我靠,还能再扯点儿嘛?还能再韩剧点儿嘛?!啊?!?!?!
我真的就是不喜欢韩国人-。-
将军太帅了。。。。。青涩恋爱里面的俊河
sidus+合拍=灾难,导演对郑雨盛是真爱,沉默的大胸肌武士人设弥补了他演技的短板。章子怡变成了花瓶,人设还十分讨厌,有玉娇龙style的倔强和骄傲却没有一点玉娇龙的英姿和可爱,在卧虎藏龙和英雄的空隙拍了这么一部泡菜武侠烂片,服装情节一大糊涂,最好的就是朱镇模的中文了,竟然可以这么流畅自然
有黑泽明的影子 好几段配乐都似乎一样 就是为了自由逃出皇宫的公主有点那啥了 整体来说 拍的很不错
很有气势,最后有点感动。不知道为什么当时在电影看的时候想到《大铁锤传》。。。
那时不用学英语,汉语是国际通用语种
云视听看的133分钟版,不清晰影响观看体验
这个电影能尬死人,看不下去!演员太让人出戏了,只有郑雨盛的肉体撑着,还有我就想问于荣光老师每次接这类角色心累不 愁眉苦脸打着酱油的大将军
没看武士之前觉得天地英雄是部国产好电影,看过之后才觉得有那么多的模仿痕迹,但相比之下,武士更真实,没有那么扯淡
郑宇成能不能不要每部片子都装逼装的那么深沉,这样真的很傻啊!!!!
资料馆要退钱……
金成洙经典团灭结局。郑雨盛朱镇模好帅啊,是黑长直披发+破破烂烂的衣裳也挡不住的帅,黑乎乎的画面里就看到他们亮亮的眼睛了。章子怡的公主不是很讨喜,直到最后抱住跪着武士那里我才终于磕到一点。
虽然里面的蒙古骑兵比宋襄公还要迂腐,棒子的自恋也一如既往地重,但必须承认这是部好看的片子。比《天地英雄》好多了。
影片几大场面可看性还是很高
歌还可以
小泉作妖后中韩友好期的产物,中国角色形象还行。元明夹缝之间的背景也还算新鲜,高丽小分队反正是既回不成家也去不成南京,打打打就对了。
也难怪郑斗洪十几年后也要将这部电影视为他武指生涯的最佳作品。此时是他作为武指的第七年,负责调度战争题材电影绝对是个挑战,不过老郑完成的很不错,在兵器对打、攻城阵法、马术交锋和丛林伏击等方面上完成了自己的很多想法,配合毫不掩饰的暴力效果实现了相当的视觉冲击。其他方面无惊无喜。当年的章子怡在卧虎藏龙、武士和尖峰时刻2里演的角色都主打一个不高兴式画风。
不错的古装片。人物塑造立体,丰富。就是于光荣饰演的蒙古将军太多脑子进水的决定… 有点匪夷所思。另外战争戏着重渲染氛围和情感,却忽视了对客观状况的说明,基本都是乱打一通就结束了,少了些对局势的理解和气势。这点有些可惜。不过整体上都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
他奶奶的配音,要不就将近五颗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