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父子相互确认,聊起近况,聊起最爱的棒球,Frank说我明天在这里等你时眼泪彻底失控,影片找到了太多共鸣。。
作为和John一样童年亲情缺失的人来说,我最希望的就是有一天能连接上2005年2月13日之前,告诉他即将发生的,让家人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和影片一样完美的ending。。
这片是看过的所有温情父子情影片中独有的,属于自己最真挚内心的。
需要后悔药或者穿梭门吗?
如果我们也能如主角一样听到来自未来的真理之声,有一座灯塔帮助正确的前行,那该多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能够预知和判断当前行动在未来好或坏得结果,但我们仍然带着侥幸置若罔闻,不去规避可能的坏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明知故犯。
比如此片父亲的火灾死亡,他因为自负选了条死亡之路,第二次癌症死亡,因为长年的烟瘾。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故意无视后果,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无视善意的提醒,不相信长辈的预见。
此片最不同的是没有让主角真正的穿越,而是由未来人提供一些信息,让过去的人在过去自己改变命运。
这点比当代人穿越回过去当预言王有意思多了。
搞不懂的地方在开篇大肆渲染父亲的勇敢和强壮,后来遇到坏人却被一打就趴和各种犹豫,前后太矛盾
前6分钟的救猫咪段落现在看是无效的。
前15分钟,找到收音机之前,很无聊,编剧不太会用散戏塑造人物。
过审信息给的好硬啊,电视节目从极光聊到弦理论,但因为是外语,所以中国观众感受不出来。
28分钟进入正戏,让两个人物直接摊明牌还是很厉害的。
想到了《蝴蝶效应》,查了下比《蝴》早4年。
28-44第一段情节强度很高,特别是如果我没看过《蝴》的话,会完全被抓住。
至48分钟,最大的bug是老爹应该会反复的跟儿子说,知道吗我做了个梦,你跟我说哪儿哪儿的仓库会有火灾,我会死,让我换路,你真是老天派给我的天使。
儿子多少记忆要变化的。
从48分钟开始,我就当硬设定看了。
soga,是个过去也在逐渐变化的设定。
不是瞬间变化/原来60分钟才进入正戏。
后面编剧笔力不及了,记几个点吧,父子连线的情境不紧迫,但都不主动把事态扩大,比如快速拉两个时间线的黑人叔叔入伙;爸爸看到尸体应该立刻报警;坏人掌握了爸爸信息不优先去搞事情,陷害和凶杀可以并行;爸爸占上风不下坏人的枪;设定不严谨,有些时间线改变是逐渐发生的,有些时间线改变是瞬间发生的(好处是确实也因此保住了最后的爽点,提升了结尾的情绪力度)。
电影里极光在空中垂下的时候,我刚放下电话。
听着对白,挠了一会儿吉它。
然后开始烧水。
听着对白等水烧开。
洗漱。
听着电影里的对白挠吉它。
放下琴,缩在被子里看1969年的大奇迹。
最后,老约翰和小局长还有小小局长在棒球场打球,音乐响起。
我带着满眼泪水关灯睡觉。
是的,我一开始并没有专心看这部电影。
——当然你要是把这理解成我非常聪明,聪明到我经常一心多用还能把事情做好,那我也不反对,我愿意腆着脸停下五秒钟接受你的掌声。
——其实我只是想说,我本来只是拿这部电影当背景声,这样屋子里显得不那么冷清。
何况我看到的片名还是相当土鳖的《生死频率》。
但是到后面我还是被它吸引,被它的剧情带着走,并被它赚到大把泪水。
片名《Frequency》指的就是沟通父子俩的无线电频道。
所以翻成《频道》就很好。
现在的《生死频率》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蹩脚的动作惊悚片,《黑洞频率》就更和剧情搭不上界。
也许这个名字过于朴实,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太过不起眼,你会连剧情简介都懒得看就把它扔在一边。
但这本来就是一部很朴实的电影。
所有被它感动的男人都会同意这一点。
三十年后,工作失败,女友离去,生活一团糟的卢瑟警察打开一台破旧的无线电。
电波穿越了错乱的时空,让他和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
不是说时空错乱与穿越,而是说,也许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父与子才能真正地交流,理解,并肩作战。
我想男人也许都是这样:年幼的时候觉得父亲无所不能,上小学的时候,我很自豪无论自行车出了什么毛病,我爸都能修好;然后,我们逐渐发现他的生活充满了麻烦,困惑,指责,蔑视,不屑,懒惰,埋怨他固执,武断,不学无术,什么都不懂。
从头至尾,很难有成为真正朋友的时候。
等我们真正走过了太多的路,成了一名男人,开始尝试理解他的时候,他早已垂垂老矣。
另外,回到电影,还有个问题,主角该怎样向周围人证明发生的不思议是真的?
没关系,我们是在1969。
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份。
没有刘谦,但是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无论是天文学,棒球,还是摇滚乐。
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nineteen sixty-nine.随便说出一两个异想天开的预言,你就证明了一切。
编剧们会感谢上帝的,赐给了我们一个1969。
不过,到底是十多年前的编剧啊,搁现在拍雅虎的车牌会换成苹果的车贴吧。
每当遇到这些和时空有些关系的电影时,总会有人跳出来,拿着外祖父悖论的各种变体得瑟,自以为火眼金睛,挑出了bug,洋洋得意。
首先,外祖父悖论早已经是一个常识,会这么得瑟的说明你不是学物理的,基本上也不会是个合格的理科生。
其次,请看懂这个故事想要说的是什么。
不要炫耀你的无知与浅薄,谢谢。
周点杰伦应该也看过这部电影。
有个情节直接被他搬到那部不能说点的秘密里面去了。
那个词怎么说来着?
啊,致敬。
很早听说但一直没看,出乎意料的好看,将悬念和亲情融合在一起是它最大的特色,父子之间,隔着三十年的时空,靠着太阳黑子作用下的老式无限电互相联系,浓浓的亲情共同穿越时空,为改变彼此时空的生活共同努力,每一次时空的改变都扣人心弦,也浸透了感人的深情,一次意外的跨时空交流改变了父子两代彼此的世界,也从此蝴蝶效应般扭转了历史的轨迹,为了尽量改善各自的世界,父子齐心协力,试图将事实朝愿望的方向推动,不断缩短时空距离,最后终于完美的实现父子重聚。
这当然只是一种虚构,但这种幻想很温馨,令人向往,让人不禁憧憬:如果真的存在不同次元的时空,那么人类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往好的地方想,人类就可以弥补很多不可挽回的缺憾,成就许多幸福佳话——这是多么美妙的童话!
非常棒!
完全值得全力推荐的好片!
好久都沒有如此這般情節引人入勝、情感真摯、主題動人的電影了。
真是忍不住的一再叫好!!
嚴重推荐,這是目前為止唯一能動搖小遠個人電影排行榜寶座《美夢成真》的電影。
以科幻電影的外表包裝了一個深情的父子世界,以懸疑電影辦的手法成就了一個情節緊湊吸引人心的經典故事。
有條件就趕快找來看吧,不會令你失望的。
父子之间穿越时空的感情把我看哭了 完美的情节 结束的音乐 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again 。
大爱
顶着看JC的大旗看这部冷门的电影,没想到竟出其不意的好看。
虽然有《蝴蝶效应》观看在前,但看到穿越未来的场景还是不免幻想一下下。
尤其是99年的主人公小约翰人生不是很顺,更让人同情。
他那句“我整个人生都是紧急事件”,虽然之前听过,有抄袭之嫌,但是却不妨我大笑三声。
对于本片的看点,我仍然执着于前半部分,抽丝剥茧的悬念和改变历史的生死关头,怎么看都非常带劲。
尤其是那段谷仓救火的片段,简直堪称精致完美:父亲带着少女从火场的旋梯旋转而下、小约翰的杯子缓缓落下、记忆第二次覆盖——种种场景以慢镜头的唯美方式交织在一起,最后轰然以父亲冲出火场为高潮,让整段戏合着配乐,震撼人心。
当时我就想:这部戏接下来该怎么拍?
果然,“改变历史罪”的桥段隆重上演了。
虽然加入连环谋杀案的桥段有些老套,但是仍不妨一看。
只是我认为后半部分已经不是太好看,科幻的因素减少,动作成分加多起来。
对于结局,我只能苦笑:向来怀抱着历史不容改变观念的我,头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完美的结局。
小约翰不仅成功拯救了老爸,还拯救了老妈,拯救了感情,拯救了事业,甚至还附赠了一个儿子。
怎么说呢?
从之前的理论推测来看,这样的完美结局显然有些太过讽刺可笑——人家《蝴蝶效应》都跑到娘胎里把自己勒死了。
本片也太宽容大度了吧?
貌似那个买雅虎股票的同伴也发达了(这不是发历史横财吗?
)。
总之,这种过分迪士尼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看在家庭戏的情分上,尚能够接受。
————————单独谈谈JC(那个儿子),本片中他自爆36岁。
但是从外表上明显年轻许多嘛,只是皮肤不大好,也有黑眼圈(可能是工作压力)。
我也很欣赏结尾他带着帽子打棒球的英姿飒爽,是本片中最帅的镜头,几乎可以直接剪辑变成车子或房子的广告了。
有人在论坛中批评他的演技,我倒认为是欲加之罪,无论是感情戏还是动作戏,他都非常称职。
之所以得不到影评人和诸多奖项的认可,可能还在于JC偏内敛的演出风格吧。
总之,我是很看好他的演技,在HIHG CREME中的表现要更加出色。
和《蝴蝶效应》很像。
都是一些宇宙异常现象导致未来与过去的时空连接。
改变过去的一个决定瞬间,未来的生活轨迹就相应改变。
但《黑洞频率》有一个happy ending,是一个更温情的电影。
最近看的都比较悲伤惊悚,突然看到这么温暖的剧情还是挺舒心的。
《黑洞频率》中太阳黑子射出的火花使两个时空的人通过一个无线电联系。
一边是30多岁,即将在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员父亲-弗兰克。
另一边是岁数相近,感情生活一团糟的警察儿子-约翰。
儿子约翰通过无线电帮助父亲从火海中脱身。
但不想却让母亲卷入到一场至今未破解的南丁格尔连环谋杀案之中。
父子两跨越时空,联手解救被害的那些人,尤其是约翰的妈妈。
其中一个设定让我深思:过去的事情改变后,所有人的记忆都跟着改变。
这也是著名的“曼德拉效应”恐怖之处,记忆可能与史实不符。
所以人生到底由记忆决定?
还是由体验决定?
还有我们现在的记忆是否是真实的?
怪不得我现在基本记不住任何事情(为我的记性差开脱)。
Anyway,老父亲和约翰最终找到了凶手。
但凶手很狡猾,在他的罪行被揭发后,三十年前的年轻凶手跑到家中谋杀母亲,但侥幸逃脱。
三十年后,老年凶手前去谋杀约翰。
在约翰命悬一线之际,一发子弹射中了凶手,他一命呜呼。
而开枪的人是戒掉不良吸烟习惯,健康活着的老父亲。
父亲终于开出了三十年前那一枪。
就这样,命运被改写,结局皆大欢喜。
《黑洞频率》是个软科幻电影。
他真正表达的是家庭之间的维系和温暖。
在如今时间穿越电影如此滥觞的时代,也不失为一抹亮色。
所以家的完整与幸福对后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父母亲健在后,约翰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希望所有家庭可以不用通过跨越时空修改错误,就达到圆满。
一张特殊的父子合影感动了无数人。
同样是父子题材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两人通过电台得到联系,改变了双方的时空,使历史的人和事发生转变。
很值得一看,你会感觉即使改变历史你认为好的也并非有好结果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缜密的逻辑构思成为了影片引人入胜的张力,而扣人心悬的亲情羁绊,则编织了电影温情的脉络,这是一部科幻、悬疑、亲情交融于一的佳作,电影即让人为之屏息,也在最后动人于心。
如果是2000年看,应该会觉得很不错,无奈这20多年过去了,《星际穿越》《银翼杀手》《爱死机》《三体》一部接一部,现在再看这个逻辑满是漏洞、全靠父子情撑场面的软科幻,实在是差强人意太多了。
名为科幻,胡扯的真够厉害的,没法推敲,只能归为亲情片了。
披着科幻的外皮,打着亲情的王牌,演着惊悚的动作。本片可谓是集大成之作了,但其缺点也相对地体现在失衡的题材把握(就好比本片的主角到底是父还是子),蒙太奇的过多运用也暴露出导演和编剧心有余而力不足。瑕不掩瑜,恒量与变量的科幻理论不过不失,结局是俗套也令人欣慰,只因为亲情的王牌足够感人
故事现在看来有点老套了 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绝对是火热的 丹尼斯奎德总是在演绎一些出彩的小成本电影 詹姆斯卡维泽在细细的红线中的形象更是让我对他记忆犹新
难道是因为我先看过蝴蝶效应,并且不喜欢蝴蝶效应,导致我也没那么喜欢它吗?片尾温情得让人都忘了之前在时空里穿梭来穿梭去了。
时空连接,蝴蝶效应,本片算是最早的鼻祖,之后出现了一大堆翻拍和致敬的影视剧。……所以非常理解刘慈欣在创作“降维打击”说漏嘴之后,网上到处搜索,生怕有人给写出来。……丹尼斯奎德从小生渐渐变成了爸爸,或者是狗爸爸,或者是背景爸爸,感叹明星总有老的一天,也感谢这部扮演的爸爸并不是背景。
竟然能到8.0 奇迹啊
这种虫洞理论穿梭失控修正错误的题材太困难,这个已经是圆的算好的了,依旧漏洞百出。把原因赖在极光上,极光好冤啊
修改历史的片子总是bug太多。
绝对看过,在电视上,只是没看完整。这次是为了看特工叔,但感觉他年轻时还不如现在,成熟有魅力,包括演技。电影本身情节有点不可信所以,就3分吧。
典型的好莱坞扯蛋剧本+不知名导演的套路,一些人只要是时空穿越平行宇宙类的就兴奋的直接5星啊
“情节上可能有些漏洞和不一致的地方。没有头绪,无法确定。但我并不在乎。因为埋于情节之下的想法是迷人的——已对父亲失去记忆的儿子通过无线电波与父穿越交流,并互相帮助!”——伊伯特
完美结局就不是蝴蝶效应了
其实这电影看到后面挺无聊的,什么东西都不是了!
前段时间在某本书里提到过这部片,今天在电视上看见了....巧
温馨戏....不过觉得大团圆结局挺无聊的其实....
PPS 英语繁字 1520 外公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063083/
“Thank you dad.You're always here.”一次莫名出现的北极光,一部能联络过往的老式无线电,一段真挚感人的父子情。相对于《蝴蝶效应》,我更喜欢这部。从始至终一直扣人心弦,温情系的结尾配以动听的片尾曲绝对足够赚人热泪。★★★★☆
老米不行了。二十年城市旧了
很不错的电影,类似于<蝴蝶效应>,改变了历史后对未来的事件产生了影响,一段令人不可想象的亲情,而且结局非常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