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土地
Der Boden unter den Füßen,迷走罗拉(港),迷走萝拉(台),The Ground Beneath My Feet
导演:玛丽·克鲁泽
主演:瓦莱丽·帕赫纳,皮娅·希尔泽伽,玛维·哈比格,蜜雪儿·巴特尔,马克·本雅明,多米尼克·马库斯·辛格,梅奥·沃尔夫,阿克塞尔·西希洛夫斯基,阿克塞尔·旺克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罗拉雄心勃勃,追名逐利不容有失。身为管理顾问,她负责协助不同公司进行架构重组,可是她自己的人生,又如何重组?总是忙于工作、到不同城市出差、跟客户共晋晚餐、上健身室,事业型女性的亮丽外表下,是深深隐藏的秘密:姊姊罹患精神病,有自毁倾向及被害妄想。罗拉老是收到姊姊求助电话,井然有序的生活开始失控。玛莉克鲁泽把女强人故..详细 >
女性寸步难行的制度冲击理智,冰冷机械的高速生活挤压情感,制造出面无表情精疲力尽的鬼魂。平庸直白版《私人采购员》。
困
這電影看的我都快成神經病了。
40/100。每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总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烂货电影,用着最令我讨厌的碎片化和意识流式叙事方法讲着一个根本就混沌不清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围绕着女主角的姐妹关系、情侣姬情、工作矛盾、心理问题等等一个都没让我理清,节奏处理和台词设计更是让人昏昏欲睡,所谓对女性生活观察的主题我是一点都没get到。只有《隐秘的生活》女主角瓦莱丽·帕赫利的演技还算不错,年度最让人崩溃电影。 @2020-02-12 19:24:46 @2021-12-23 01:11:03
让人心碎,却在女主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最后在医院里为什么没有叫女友来接她呢?
致密的压力,看似普通,其实毫不普通。区别只是在于这些沉沉的崩溃,有人会撑下去,有人会不再躲。经历过死亡的人会发现死亡是实的,生是虚的。女主角她会为了这点虚放弃实,我们人也是这样,就是这一点讲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让人哭。亲人的责任、公司的责任、爱人的责任,未能致死但是也缓慢迅猛地伤了女主角。ps:很喜欢她和女朋友争执疲惫的那一瞬间:成为上下司的压力就这么大吗?是的,就这么大。多么正常的姛故事😋
元素很多的一部电影 女主过着自己都不自知的高压紧绷的生活 观影过程我总是提醒吊胆 生怕她脑中紧绷的弦会断掉 “崩溃会像麻风病” 这句话真的会给人重重一击 即便生气难过怨恨不满…这种种情绪聚集心间 但也要为了工作把它压下去 还有这部电影的前提条件 就是女主已经是有着丰厚年薪 没有父母需要赡养 没有孩子需要抚养 仅有的亲人是一个有精神病的姐姐 然而真实世界 多得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 家庭琐事一地鸡毛但还要每天上班通勤的女性… 哦 女主还有爱情 有性生活 这也是很多丧偶式婚姻里的女性所没有的
观影过程中充满焦躁,看完也松不了一口气,太“逼仄”
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唯一一部参展德语片《Der Boden unter den Füßen》以职场女性的中年危机切入,又借了女同性恋+paranoia这两壳子展现少数族群,绝望地让人窒息。非常适合独立女性或者pre-midlife crisis的人品一品……
这是通过走后门才入选柏林电影节的吧,虽然柏林电影节的门槛已经没有那么高了。
对办公室剧情提不起兴趣@德国文化中心
“克制规律”
焦灼与疏离丝丝贴合,维持日常尊严的努力最终在一摊血迹中化为了泡沫,原来脚下的土地未曾坚实,清晨的白光也只是提醒自己,这是新一天的梦境。
@欧盟大使馆BATURU文化节。我低头看着自己的身体却没法看见自己。我可以动,却不能好好走路。女主全裸穿着高跟鞋的时候很美。自己跟自己较劲儿的时候,怎么才能找到一个突破口?走了三站路回公司,至少脚下的土地是真实的。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女导演+拉拉题材,柏林最正确的选择。在商战或者办公室政治题材中间掺入情欲和精分两大题材是个比较有趣的选择,剧作讲究,尤其是并没有按套路给影片中的神秘电话一个确切的解释:究竟是太过孤独(母亲早逝,女主姐姐精神病入院后她就成了孤儿,一直生活在寄养家庭),还是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女主本身家族精神病史让她也有了精分症状?即便长对话比较多,仍然堪称非常稳重又不乏味的调度和表演。
一开始还可以,之后就看不进去了。
挺压抑,都市女性的不易 另外百合线弱爆了
强大的内心也住着一份脆弱
德/奥/波兰区爆款类 倒是再次让我对德语区电影院校的教育捏一把汗 未来可千万别被柏林学派填满
就跟女上司那条线,太心累了。让我看成了惊悚剧,一会觉得上司把她当旗子利用,一会又觉得会被上司无情抛弃,心惊胆战啊。这也是女主根本把握不住的生活吧?